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1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教学

一、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手段

目前在各科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形象

地、感性地认识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其实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候,都对计算机存在很片面的认识。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结合课本上生涩的知识,尽可能地以形象、生动、易懂的方式表达展示给学生。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课程时,利用3D动画,将计算机主机箱模型中的各种硬件一一拆开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模拟打开一个文本文件的场景,将计算机的工作序列和数据流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经过这样的展示,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原来电脑是这样工作的呢。对于其他的操作课程,也可以把一些较难和重点的操作录制成Flash格式演示给学生看,课后可以用USB拷贝给学生,这样既可以形象地演示步骤较多、较复杂的操作,又可以便于学生复习巩固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围绕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开展的。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导,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Word文档格式排版的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字体、段落格式、艺术字设计等内容。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很好地将这几个任务有机地结合成了一个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将一段文字设计成版面优美的黑板报让学生掌握以上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点,又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巩固了这些知识,并在实际操作中使得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又如,在Flash的学习中,可以提供多种有趣的Flas作任务典范,让学生综合运用形变动画、运动动画、引导动画、蒙版动画、ActionScript等知识自主创造Flas。有趣的动画设计、风格各异的效果、成功的体验……任务与学习的结合,使学生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Flash的各种操作技巧。

根据教学经验发现,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教师如何精准地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成败的关键。这个“任务”如果设计得太难,虽然覆盖了教学知识点,但是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能力,使得学生对“任务”失去兴趣,从而就会丧失探求知识的动机。

“任务”设计得太简单,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适的“任务”应该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按照清晰的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

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竞赛性质的任务。例如,在上课初期进行“扫雷游戏”竞赛、打字速度竞赛等,让学生能在竞赛游戏中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上,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拘束的课堂气氛,“填鸭式”教学会使得学生思维堵塞,反应迟

钝,学习兴趣降低。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与学。

在课堂上,经常将一些当前网络流行的一些PS娱乐图片、游

戏等作为切入点,结合所学课程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得学生能够迅速集中精神,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鼓励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天资和努力程度不同,学习成绩难免参差不齐。可以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当“小老师”,来帮助其他成绩相对落后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优生通过传授知识而使自身的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又可以弥补课堂上老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而且,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的过程,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得到持续。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对学好信息技术增加了自信,激发了更大的兴趣,成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佼佼者。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各种灵活创新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这种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上,能融会贯

通相关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在教学手段上,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使计算机信息教育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志坚.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学方法;小学数学;融入;应用

数学方法,就是用数学语言对事物的关系、过程、状态进行表达,通过有效的推导,分析事物并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总结,都是数学方法的重要成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方法的融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促进小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一、数形结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量关系与图形进行结合,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生动化与形象化,从而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将空间形式与数学数量关系结合起来,从数学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数形结合方法的意义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形结合方法,就是引导小学生利用简单的图形与数学符号以及他们能够看懂的示意图,对数学课本中的抽象数学概念进行表达。在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应用中,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得以共同发展,复杂的数学原理也变得简单化。加强数学结合方法的应用,会让小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讲解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使小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如,在讲解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应用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用线段去表示一段路程,将具体的速度标在路程上,让学生对描述性的题目进行形象化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应用题意义,快速找到解题思路。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与数学学习方法,正确应用,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符号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符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重要的工具。与其他学科相比,符号是数学学科中的特色化的知识结构,是数学逻辑发展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建立起符号思想,正确理解符号的意义,掌握符号的功能,建立起科学正确的符号观。加、减、乘、除这些运算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要让小学生完全掌握这些运算的内在规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符号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启发小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符号的意义,会为小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在教学加法时,教师就要着重突出加法符号的讲解,让小学生明白加法符号的出现意味着两数相加或者两个部分的合并。与此同时,利用与减号的对比分析,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思路的明晰也是必要的。掌握了符号思想,小学生不再讨厌看似枯燥的符号,会大大促进其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归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归纳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会在讲解数学概念或者知识之前,先引导学生研究几个相对简单与特殊的题目,从中总结出这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与特点,归纳出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归纳思想,会让小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思路,在解决问题时也沿着从特殊到普遍的方式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3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研活动 创新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教研活动是教师从教学实践中进行归纳、总结、并且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教学规律进而提高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行,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迎来了新的挑战。在实施新课标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性发展与认知规律,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改变,教研活动也应该随之调整,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将有利于教师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从而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一、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新课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论与政策依据,也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主人是学生,而教师则是数学教学的组织与指导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依靠单纯的记忆与模仿,而应该加强动手实践与探索合作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教师改变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开展创新教研。

新课标对数学课程的功能进行了强调指出:数学课程的功能与意义是实现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培养目标,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体现出普及型、基础性,所以说,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并且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总结起来,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就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满足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人格发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数学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课本知识点,还应该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要反映数学学科特征、社会需求,还应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重点在于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数学素质养成;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过程,应该注重结合实践、探索交流,强调的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数学教研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原则、规律、方法和相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探讨。教研水平高低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团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可以促进将教育理论和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指导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改进教学;而且教研活动还可以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也可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开展成功的教研,对于体现新课标精神、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有着重大意义。

1.开展探索合作式教研活动。学校应该根据教研计划,对教研组成员统筹安排,分头开展教学探索与实践,在探索中注重合作。首先:应该建立集体备课的制度,工作重点是对新课表的研究讨论、对教材的解读研究等,加强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制度可以帮助形成重合作、重研讨的教研风气;其次,应该实行案例评析式的教研活动,就是对听课过程中教师的某个教学环节、片段进行分析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其优劣、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较好的做法,这种研究实际上就是交流智慧、研究教材、研讨教学设计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建立课题研究式的教研模式也是进行探索合作的一个好方法,课题研究式教研注重科研与教研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学校教学创新的整体素质

2.完成由课本教研到课程教研的转变。在教研内容上,教师应该完成由课本教研到课程教研的转变。在以往教研活动中,往往是以课本某一章节、某一知识点为中心,教师、教研员依据大纲或课本,工作重点在于共同讨论以达到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的目标,这就是以课本为中心的教研活动。而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就说明,在教研内容上,不能再单纯以课本为中心,而应该以整个数学体系的学习为中心,不仅要研究教材,更重要的是研究数学课程的理念,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如何利用教材,才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如何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等。这就是从课本章节上升到整个数学课程模式探索,有助于建立以课程为核心的整体教学。

3.加强虚拟教研建设。虚拟教研是利用网络工具组织教研活动,可以将不同地区的数学教师组织起来,形成一个网络教研团队,各位在学校就可以与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交流,突破了时空限制,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也促进了数学教研推进。灵活组织各种虚拟教研,建立虚拟教学团队,对传统数学教研是一种革命性改变,可以提高数学教师自我实践、自我探索的能力,对新课标的推进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方式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0).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4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其次,认识对象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和严格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严格遵循儿童的认识发展顺序和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顺序。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要求学生在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思想品德的养成都是与良好的数学能力分不开的。而计算、空间观念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形成又是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有别于其它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

3.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既是教师教的依据又是学生学的对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展开的,小学数学教材是连接师生教与学的中介。从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相互影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仅决定着学生学的进程,还影响着学的方法。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卓有成效地认识、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使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主动学习和掌握,把人类在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成果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种转化,体现了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

(一)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有着特定的教学对象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科教学过程,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过程。因此,整个过程及其过程中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都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没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确的师生活动既不能称之为教学活动,更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那样客观具体,它是以观念的形式预先存在于师生头脑里的活动结果和追求目标。由于教师和学生头脑里有了这种追求的目标,才保证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时还制约着教学活动结构的安排和教学进程的发展。

(二)教师

教师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没有小学数学教师便没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好像教师不教学生也能学好数学,这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本质的一种歪曲。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三)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认识水平和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只有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才能进行,但是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来说归根结底只是一种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①学生的发展最终要通过他们自身的主观努力才能实现,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是数学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从根本上来讲都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获得的。由此表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教学任务都不能由教师强加于学生去完成,只能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去实现。

再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诸要素来看,如果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教学目的的导向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内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价值,不仅无法体现出来,而且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终都要通过学生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中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水平是全面反映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量表。

(四)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它不仅规定了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而且还确定了教学的程序。不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教材所安排的逻辑顺序进行。任何离开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都不能构成严格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因此,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师、学生一样,也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小学数学教材就其实质来讲,它是一种知识结构,是人类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认识成果,是教材编写者思维过程的记载。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再现教材编写者隐藏在教材内的思维过程,以此带动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与教材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还应包括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狭义的教学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投影、录像、电影、计算机等。从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把教学手段理解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联系来看,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学媒体的使用。如果把教学手段视为教学工具,那么教学方法就包括对教学工具的运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可以把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起来作为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要素。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们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实践证明,完备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上述五个要素集中概括了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五大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些组成部分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教师和学生更是两个最活跃的基本要素,这两大要素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及其效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阶段是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现为一些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由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过程,在其阶段的划分上既要考虑教师教的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的过程,更要考虑两者的相互适应。根据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必须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原则,笔者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学准备,在这里概指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这一阶段既是教师教的过程的起始环节,同时也是学生学的过程的起始环节。

教师教的准备过程,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是一个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教学工作的准备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学心理准备过程。首先,在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给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一旦确定下来就会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并成为教学中追求的目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什么目的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个目的,教师一开始就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由于教学方案要预先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所以教学中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胸中有数,早有思想准备。显而易见,这一阶段对教师教的活动来说,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动力作用。

学生的学习准备,也包括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两方面。前者是指在开始新课学习以前,有意识地复习与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唤起对旧知识的积极回忆,并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矗后者主要是指教学前通过教师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样学习这些知识,让学生初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任务,产生学习需要,并自觉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不过,学生学习准备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启发、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前启发学生:“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大家都会算了,你们会计算圆的周长吗?其实,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固定不变的倍数关系,只要找到了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就不难了。怎样去发现这个倍数关系和用这个倍数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呢?在明天的学习中大家就会明白的。”结果学生的求知欲空前高涨,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前还自觉地作了预习,可见学习准备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阶段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表面看,在这一阶段只是教师和学生两大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实际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其它各构成要素都对该阶段产生制约作用。首先,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必须以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和对象,小学数学教材是师生相互作用赖以发生的中介;其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不能离开教学目的去漫无边际地发散,只能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展开;再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理解都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可见,这一阶段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

根据实践经验,在具体实施这一步骤时要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发挥教材的中介作用。

2.教师的讲解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充分展现教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在讲解中一定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去实现新的数学知识结构同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在这方面,教材已经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3.用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抽象逻辑思维活动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顺利进行。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努力提高讲解水平外,还要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教学,利用动作和感知来密切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巩固运用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地记住,后者是指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作出严格的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的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习始终离不开教师的必要指导,因此巩固运用阶段仍然是一个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活动过程。这一阶段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组织学生有效地练习。

练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已学知识的更高层次的重新认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搞好两种形式的练习:一是新授课教学中的巩固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及时强化新知识;二是练习课,通过集中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发展数学能力。

2.搞好数学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首先,复习要及时、经常,既要重视阶段性复习,也要重视平时的经常性复习;其次,要注意教给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并让他们养成自觉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习惯。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加强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此提高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3.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强化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四)总结评价阶段

总结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一阶段要对前三个阶段的展开情况以及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总结,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为下一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总结评价,不仅是宏观上的单元、学期以及整个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而且也是微观上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步骤,它是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5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策略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当中的关键因素,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地应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持续积累感性认识的过程,当感性认识经过了长期积累之后,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的形成巨大改变,并进一步升华为数学思想。因此,数学思想能够较好地指导数学方法,同时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数学思想能够明确对解决问题进行指导,数学方法则可较好地体现出解决问题的举措。因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难度较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多具有相同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将其视做一个整体。部分教师较熟悉数学知识的教学,但对于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却感到难以入手。因此,笔者依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研究并阐述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渗透。

一、将数学思想渗透于课前预习当中

通常而言,课前预习即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就要较好地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应重点关注部分具有数学思想的代表性课程内容,安排学生预习,并在过程中设置目标,使学生依据目标切入学习,学会发现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思想,如数学分类思想可在小学数学的许多方面获得应用。例如,教授几何图形的认知课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分类归纳方法,按照教材内容概念及知识,并用实物教具进行现场展示,使学生对几何图形具有初步认识。再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当中举出几何图形的物体,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将其归入对应的几何图形当中,此过程当中显现的是初级阶段的分类思想,借助于分类,使学生学会依据属性与特点总结和归纳图形,即在教学过程中分类归纳思想的初级应用。

二、在课堂研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数学思想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概念教学转化为过程,由最终的结论反证过程、由方法总结出过程、由思路研究过程。并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际操作、客观全面地思考、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总结归纳,从事物外在表象认知概念与方法隐含着的数学思想方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并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学习概念与运算方法时,需要在教学实践当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具有密切关系,这并非是大量做习题能够取得的。因此,必须将学生以往的实践经验联系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与技能练习进行真实的体验,充分认知数学思想。例如,笔者在“计算三形面积”教学当中较为重视渗透转化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拼剪图形之时,让学生充分考虑以下问题:“为何要沿着边缘来剪?在完成剪的工序之后,又为何要来拼剪图形?通过实践操作之后,学生懂得经过拼剪,三角形可改变为梯形,从而获得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三、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课后作业作为巩固学生数学知识与能力的最佳方法之一,在学习当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客观全面考虑到如何有效巩固数学思想与数学知识。同时要较好地考虑到如何指导学生融会贯通数学思想内容,如部分较容易的应用题在数学教学实践当中能进行较好的应用。教师出的例题为:“班级组织同学们去看电影,人均电影票为12元/张,去看电影的同学共计30人,请问合计费用是多少?”教师可让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安排学生应用发散性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导入难度更大的问题,既提升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课后作业应注重归纳总结与总结知识,同时应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重视布置课后作业,指导学生积极总结与归纳数学思想,较好地认识数学思想,并深入地理解数学思想。

在数学教学当中,无论是构建起的数学概念,发现的数学规簦或解决的数学问题,甚至于构建整个“数学体系”,关键在于培养与建立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应非常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提升过程当中具有的重要思想方法,并将数学思想真正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范文6

关键词 抽象思想 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9-0118-02

数学本身具有其独有的一些特点,其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小学数学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它是数学入门的阶段,对学习者后期数学学习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都有着极为基础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触数学,教师应当将其中的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尤其是将抽象思想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一、数学中的抽象思想内涵分析

依据新课标对抽象思想的解释,其主要是指,数学中的具体思想方法是由抽象思想派生出来的,由数学抽象思想派生出来的有分类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符号表示的思想、对称的思想等。简而言之,数学学习者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或思考问题时,理解数学当中抽象内容进行思考的过程和方法。

二、抽象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抽象思想融入其中,并且要达到较好的融入效果,则必须秉持相应的原则。就其原则而言,主要应当注意以下两点:

1.抽象思想的启发原则。教师将抽象思想融入教学时,应当注意不能一味强硬地向学生灌输该思想,而应当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引导,由此让学生既能够逐渐形成抽象思想,也能够从中不断扩展思路。就该原则,教师主要可以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积极动脑、动手,在课堂上综合各项因素提出有效问题启发学生。

2.抽象思想的循序渐进原则。小学生在不同的年级有其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其思维、思想等方面的能力是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时间应用抽象思想也应当顺应该趋势,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学生一步步接受并且使用抽象思想学习数学。

三、抽象思想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及分析

就如何将抽象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当中,本文以下先给出具体的教学案例,而后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思想在教学中实践应用策略。

1.抽象思想教学案例

该案例主要结合小学三年级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内容,进行抽象思想教学,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步骤一: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游戏:猜气球的颜色。

教师使用PPT展示气球,前四个气球的颜色分别为红、黄、紫、绿,而后的气球循环该颜色排列,教师让学生猜测第1 1、14、17、21、26个气球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学生看着图片进行推算,说出自己的答案,答案各有不同,但是班级中大部分学生说出的答案是正确的,而教师此时并不着急评判学生说的是否正确,而是留下悬念,将《有余数的除法》内容正式进行讲解。

教学步骤二:教师结合教材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且让学生3人一组,而不同的组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组合,教师让学生分别组合成1 0人、13人,16人的团队,并让学生想一想组成10人、13人、16人的团队分别会余下几个学生。通过以3为单位的小组分散组合。学生已经从中得出答案。

教学步骤三:教师将以上游戏、实践活动的答案公布出来,而后结合教材中的数学例题进行分析,呈现如何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过程,并讲解余数的含义和意义。讲解过程结束,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步骤四:以上三个步骤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气球颜色的答案分别是紫、黄、红、红、黄。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提出问题2“今天的游戏和活动和《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本节课程内容的印象。

2.案例分析

在以上教学案例当中,虽然没有具体谈到抽象思想,但是以上四教学步骤都将抽象思想融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了,其中涉及到抽象思想中的分类、集合、对称等的思想。例如猜气球的颜色和小组分散组合的实践活动就结合了以上思想,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也得到一定的思维锻炼。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充分对学生进行循循诱导和启发。教师将抽象思想融入到教学中具体可以进行以下策略:(1)充分结合教材以及教学内容;(2)将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层层递进。

综上所述,抽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实践并不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数学抽象思想感悟的过程。当然,抽象思想教学实践不是只通过几节课就能达到效果,因此这也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锻炼,才能逐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抽象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张秋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抽象[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