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俗旅游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俗旅游调研报告

民俗旅游调研报告范文1

引言

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处于渝湘鄂黔等四省的结合处,包括黔江区、彭水、酉阳、秀山、石柱和武隆县等。区域山地多平地少,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交通发达,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完善。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土家族、苗族聚居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土陶文化作为渝东南地区典型的文化资源,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产品类型众多、销售区域广泛,且文化内涵丰富,地域特色突出。但是,因地域h境的变迁、现代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以及其他产品的冲击,土陶文化的当代传承陷入窘境。

基于此,本文以渝东南土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从土陶馆的角度,探讨土陶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方式,促进渝东南土陶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一、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意义

(一)渝东南土陶文化历史久、内涵丰富,具有研究的价值

渝东南地区土陶历史久、文化内涵丰富且地域特色明显。依据现有的史料记载,黔江、彭水、石柱、酉阳、秀山、武隆等地均有土陶分布,且土陶文化产生的时间较早,尤其以黔江土陶最具代表性。黔江石鸡坨土陶文化产生于宋代,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曾是渝东南地区重要的土陶交易中心。酉阳土陶的历史记载最早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间,秀山土陶可追溯到民国初期,彭水的陶瓷文化起源于宋代,在今砂石乡普子河西岸台地上。

渝东南地处武陵山区,山地环境的影响使该区域在早期对外环境封闭,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因此,土陶表面的图案常选择与其生存和生活环境,紧密联系的植物和动物。另外,该地是土家族、苗族的重要聚居区,民族对龙、蛇等图腾崇拜,在土陶上体现为龙纹、蛇纹图案。土家族的祖先、神灵崇拜体现在烧窑时的祖先和手艺祖师的祭拜文化。因此,土陶作为渝东南地区地域环境、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研究的价值。

(二)渝东南土陶技艺濒临失传的境地,迫切需要进行保护

现今,渝东南土陶文化技艺正处于失传的窘境。据实地调研发现,渝东南地区土陶文化的现状堪忧,因市场需求的减少,从事土陶业的人逐步减少。土陶文化正面临传承人缺乏、传承途径缺失、市场需求减少等现状,土陶文化后继无人。基于此,迫切需要进行保护,促进土陶文化在新的地域环境与新时期下持续的发展。

(三)建设渝东南土陶馆是传承土陶文化的重要途径

构建渝东南土陶馆对促进渝东南土陶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提高人们对土陶文化的认知,土陶文化内涵的理解。另一方面,吸引土陶研究学者、渝东南高职院校、渝东南中小学、土陶艺人、土陶爱好者等加入土陶文化保护的工作中,扩大土陶文化的研究队伍。第三,借助土陶馆,将土陶文化的传承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提高土陶文化的旅游吸引力,为土陶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二、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可行性

(一)环境保障

重庆市十三五规划中,将渝东南定位为生态保护发展区,重点打造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带。黔江区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将建设渝东南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濯水古镇民族文化一条街,计划建立8个市级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2015年12月18日,黔江区在三届八次全会上,提出建设旅游大区,创建濯水古镇为国家5A景区。渝东南地区发展的区域定位、黔江建设旅游大区、建立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等均为渝东南土陶馆的建设与旅游开发提供了条件。

(二)人力资源保障

黔江刘氏土陶的刘沛良是著名的“民间艺术大师”,由黔江科委、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民间土陶大师、土陶研究学者共同构成的研究团队。同时向社会、高校等招募志愿者与实习讲解员,组建土陶文化解说队伍,培训其讲解水平、接待水平,丰富其土陶文化的知识,其为土陶馆的建设、土陶的旅游开发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渝东南土陶馆建设的构想

依据渝东南土陶文化的历史与内涵,考虑到渝东南各区县土陶文化的现状、知名度、旅游影响力、发展机遇等要素,科学选址。借助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案例借鉴等,开展土陶馆项目内容设计,依托土陶馆建设的必要性,设计每个展厅的内容、风格。最终提出土陶馆的旅游开发途径,提高其旅游影响力,促进渝东南土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选址及依据

建议将渝东南土陶馆建设在黔江区濯水古镇景区。选址依据有:一是在渝东南地区,黔江土陶文化产生的时间最早,保存的现状最好,且已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黔江位于渝东南地区的中心,且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完善。三是黔江区建设旅游大区的背景,且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有地震遗址小南海、武陵山、灰千梁、神龟峡、峡谷公园、濯水古镇等,濯水古镇正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四是黔江宋代土陶文化遗址距离濯水古镇景区仅2公里。

(二)主要的项目内容

为实现渝东南土陶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构建土陶资源信息库、土陶文化展示厅、土陶技艺实景展示厅、土陶体验馆、渝东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南土陶文化研究中心等五个项目内容。

1.土陶资源信息库。在调研、普查、拍摄、记录、整理等基础上,建立土陶资源信息库,丰富和深化土陶文化的内涵,并将土陶文化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保存,形成调研报告、文献、图书等史料。

2.土陶文化展示厅。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土陶实物等,展示渝东南土陶的分布、渝东南各区县土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历史、传统的土陶制作工具、土陶制作过程、土陶实物展览等。同时开设视频播放区、信息互动区、实物展示区、咨询服务台灯,借助文字说明牌、电子说明牌帮助人们了解渝东南土陶文化。

3.土陶技艺实景展示厅。邀请渝东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展示和泥、拉胚、塑形、上釉等制作过程。

4.土陶工艺体验馆。建设由渝东南旅游工艺品专业实训中心、游客体验中心和中小学生土陶课程实践体验中心等构成的体验馆,组建由渝东南土陶技的传承人、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旅游工艺品专业教师、黔江中小学教师等构成的土陶培训队伍。

5.渝东南地区土陶研究中心。建设由黔江文委、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渝东南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土陶文化研究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对渝东南地区土陶开展普查,收集、整理、出版渝东南地区土陶的相关文献、图书,举办土陶文化学术讲座和土陶文化研讨会。

四、渝东南土陶文化馆的旅游开发途径

(一)举办武陵山民俗文化节

以土陶馆为主要场所,借助濯水蒲花暗河、后河戏、摆手舞、丹砂文化、传统民居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举办武陵山民俗文化节,展示渝东南地区具有代表意义的土陶制品。增加人们对土陶文化的理解,提升渝东南土陶的旅游影响力。

(二)营造土陶文化的保护氛围

定期举办土陶知识问答、土陶文化解说大赛、土陶制作大赛等民俗活动。邀请渝东南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土陶文化研究学者,开展土陶文化的学术讲座,举办土陶文化研讨会。另一方面,提高渝东南土陶文化的旅游吸引力。一方面有利于渝东南土陶文化的宣传,提升对土陶文化的认识,强化土陶文化的保护意识,扩大土陶文化的保护队伍,促进土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宣传方式,扩大土陶馆的影响力,提高其旅游吸引力,一定程度的促进黔江濯水的旅游发展。

(三)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土陶旅游工艺品

土陶制品产生时主要基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在特定时期趋向于注重土陶品的实用功能。现今,随着瓷器、塑料制品等其他产品的冲击,土陶的市场需求已经减少。基于实用功能需要产生的土陶制品,需要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设计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旅游工艺品,是渝东南土陶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与渝东南地区高职院校、中小学的合作

民俗旅游调研报告范文2

【关键词】阿细祭火;仪式;再生产;调研报告

火对人类的发展进化有着特殊的意义,火不仅改善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而且给人类带来了温暖、光明和希望。于是,火便在许多民族的心目中占据了神圣的地位,种种别开生面的祭火仪式已经在不同的民族中沿袭了千年。钻木取火是人类远古祖先所经历的文化创举。西方有“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天火”的传说,中国也有自古流传的“燧人氏钻木取火”。传承于西一镇至今保存完整的阿细祭火仪式乃是九州难寻的活化石,红万村的阿细祭火仪式至今保留着人类对火的最原始的崇拜,它向人们展示古老原始祭火崇拜的精彩场面。

一、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历史渊源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居住在弥勒县西一镇红万村的阿细人,都要举行撼人心魄的神秘祭火仪式,其回归自然,如癫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堪称“东方狂欢节”。彝族阿细人的祭火仪式是祖辈留传下来的古老传统,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祭火仪式再生产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都与阿细人对火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阿细人崇尚火,认为火具有驱邪逐魔、消灾去秽的能力。从生下来在火塘边进行的命名仪式,到与火离不开的各种活动,一生都与火结缘。关于火种的来源,阿细的创世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是这样记载的:

“天上打起雷来,有一样红通通的东西,从天上掉下来,一直钻进老树里。这样好看的东西,人们从来没见过,这样稀奇的东西,人们从来没看过。姑娘和儿子们,在旁边的树蓬里,折了些小树枝,拿来撬老树,撬着撬着嘛,撬出火来了。人们有了火,会把生的肉,烤成熟的吃,会把生的东西,烤成熟的了。” [2](P39-40)

这是最早的记载关于阿细人的自然火的来源,火给他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带来了熟食,驱走了凶猛的野兽,因此他们把火尊为神。《弥勒县志》里也有关于阿细祭火仪式的记载:

“阿细人崇尚火,祭火是最古老的传统。以西一镇红万村为代表的阿细村寨,每年二月初二日,先到密枝林祭神树后,下午在村里摆长龙宴。第二天一早妇女煮好糖鸡蛋及粑粑供客人和家人就餐后就把火熄灭。村里选出的祭火队伍,在毕摩的带领下,抬着祭品到密枝林祭火神,并在原先备好的朽木上,用干木钻出火星,引燃火草,点着火把,置于“火神”(事先准备好的纸神人或泥神人)座下的火盒里抬回村内。村里的男人,赤身画满红、黄、褐、白、黑不同颜色的五色圈,代表日、月、星辰、虎、牛、飞禽走兽,无数跳动的火苗和光芒四射的骄阳,还用藤条、树叶、花草把自己装饰,戴上鬼怪妖魔的面具,模仿远古时代原始人的生活形态挥舞刀、叉、剑,簇拥在祭火队伍的前后,沿街游行。” [3](P519)

从这则材料可以看出阿细祭火仪式和现在的很接近,但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过去人们的记忆有一定的关联。据红万村的何汝贵老毕摩回忆说,从建国以后,他们就一直保持着阿细祭火仪式的传统,当时人数很少,规模也不是很大。但阿细祭火仪式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即使是期间(当时人们把传统的民族文化当成了封建迷信),他们也在偷偷地进行,只有毕摩去祭祀,不发动群众搞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各项政策都趋于稳定,阿细祭火仪式的人数比以往增多,但规模仍然不是很大,只有附近的几个村庄参与,因为群众心里还是担心,怕中的情况会反复出现。经过20多年的沉淀,到2000年左右,国家各项政策稳定,经济蓬勃发展,随着文化旅游事业的蓬勃兴起,加之国家开始重视文化建设,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才开始扩大规模,村委会也开始支持祭火。前两年主要是精神支持,自从2004年的文化普查之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报道了阿细祭火仪式,才逐渐受到了镇里的重视。2005年在县里的大力支持下,红万村成功的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从2007年以后,不管是镇里、县里还是省里支持的力度都比较大,到2012年红万村阿细祭火时接待的游客包括大陆、日本、台湾等已经超过了7万人。

二、各方对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的态度及影响

西一镇政府对阿细祭火仪式是全力支持,他们在阿细祭火仪式中不断表现出强大的凝聚力以及充当组织指挥者的角色。“为了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挖掘阿细民族文化精髓,扩大和更深层弘扬人类文明、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充分展示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以阿细祭火古老神奇庄严的魅力,促进西一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他们适时抓住有利时机,自从2005年以后,他们每年都会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阿细祭火节,以促进西一镇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祭火节期间,他们积极邀请各种媒体,以扩大对外宣传,影响甚广,阿细祭火现已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国内外探寻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及欲一睹原生态阿细文化真容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聘请专家对阿细祭火仪式进行艺术设计,对红万村的旅游进行整体规划,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如在阿细祭火仪式期间又增加了阿细摔跤,规划中还要发展农家乐风味餐饮、民族民歌表演、民族民间工艺、民族服饰加工等,但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是很明显,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笔者在调查的60名红万村村民中,除了1名在祭火中受伤保持中立态度外,其余的都是赞成阿细祭火的,他们对阿细祭仪式的态度达到了很高的认同程度。当问到他们为什么支持阿细祭火时,很少一部分人知道是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回答不上来,这说明阿细祭火仪式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当问到阿细祭火有没有给他们带来收益时,他们的回答都差不多都是一致的,带来了很少的收益,主要有一些集体收入,个人收入很少。集体收入主要是祭火当天的长龙宴,记者每位100元、旅行团每位80元、个人旅游每位50元,个人收入主要是村里在祭火期间给每位工作人员发的补助,也就是几十块钱,并不是每人都有。在阿细祭火仪式期间,工作人员有的是维护治安,有的是主持祭祀(毕摩),有的准备长龙宴,有的是跳火神,还有的是表演阿细跳月。红万村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参与商业行为,只有在祭火场地旁边有土地的人将土地租给外村人做生意,以赚取少量的租金,一般也就是二三百块钱。当问到他们为什么没有从事商业行为时,他们都觉得阿细祭火是他们古老的地方风俗,必须要参与其中,做生意也赚不了多少钱,而且祭火期间可能还会有很多亲戚到家中做客,要招待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做生意。由此可见,在大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他们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形成了“本村搭台,邻村唱戏”的局面,在阿细祭火期间,他们全村的人基本上都参与其中,而巨大的商机都被附近村庄里的人占据了。阿细祭火仅有短短的三天,并没有扰乱村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阿细祭火仪式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民族团结,更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但当地经济的发展依然缓慢,阿细祭火仪式并没有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的艺术设计

在阿细祭火仪式再生产的艺术设计中,起主导作用是西一镇政府。据西一镇文化站站长杨文忠介绍,自从1993年他当上文化站站长以来,就一直参与阿细祭火。早期阿细祭火仪式的规模很小,参与人数也仅限于附近的几个村庄,而且参加祭火的人员全部都是男性,妇女不得参加。阿细祭火期间的跳火神也仅限于男性,是男人的狂欢。然而,祭火仪式中女性虽然在实体上缺失,但人们对女性的崇拜意识却存在于祭祀仪式的每一个环节里[4],于是有了男扮女装的表演者,他们装扮原始人跳舞,模拟先祖们的祭祀仪式。在阿细祭火仪式的表演中,也只是用近乎的身体来进行,没有一系列的表演工具。祭火仪式的场地也不固定,有些年份在大路边上,有些年份在学校旁边。祭火仪式中也没有火神(木邓赛鲁),火神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跟着群众参与了几年之后,他就有了一些想法,如果把这一古老的习俗开发出来,必定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于是他就向领导反映,当时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直到2000年,县上要发展民族文化大县,这一提议才受到了重视。

西一镇对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进行艺术设计主要目的可以从阿细祭火的筹备方案里看到:“为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发展西一镇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①他们为了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一方面积极对外宣传,以镇政府的名义向媒体发送公告,并通过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在网络上进行炒作,以扩大其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们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于2006年争取到上级宣传部门资金15万元,群众出资投劳17万元,结合2007年新农村建设项目7万元修建了祭火台、祭火广场,使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的场地固定下来,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在阿细祭火仪式中原来没有火神,出于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需要,1993年左右阿细人根据过去的记忆创造出了火神,就像在《传统的发明》中所说的那样:“被发明的传统”意味着一整套通常由已被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实践活动,具有一种仪式或象征特性,试图通过重复来灌输一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而且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5](P2) 制作火神的材料是泥土和彩绘,而且火神的外形像原始的动物。至1998年左右,由于用泥土做的火神太重,人们抬着不方便,材料换成了棕榈树、布匹和彩绘等,外形更接近于现代的人性。差不多于此同时,村里也允许女性参加装扮原始人跳舞,从此女性有了与男性同样的权利。在阿细祭火仪式的狂欢中,逐渐增加了一系列的表演工具,如大刀、木棍等,人们挥舞着大刀木棍等将一系列的不干净的东西驱逐出去。随着近些年发展生态民俗旅游的需要,西一镇于2006年成立了专门的“阿细火文化开发管理中心”,对阿细祭火仪式进行一些列的开发,他们聘请专家对阿细祭火仪式的文艺表演队进行了指导,包括舞蹈的动作、舞曲的编排等。我们可以从“阿细火文化开发管理中心”的《高举“火”字品牌,做强特色产业》文件中可见一斑。他们积极组织并招聘人马,在全县范围内阿细人聚居的村寨招收60人青年男女,聘请州级传承人3人对他们进行业务(民族歌、舞、乐)的培训,进行经营性的演出,同时对各类文艺骨干进行培训・・・②笔者通过西一镇文化站站长杨文忠了解到,火文化管理中心对阿细祭火仪式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已经初步完成了对红万村墙体的整体改造,将红万村的墙体统一涂成火红色并且绘制表现彝族发展史、彝族文化、火文化、图腾等系列壁画,与阿细祭火仪式的整体格调相协调。正在规划当中的有寨门、火神洞和火神庙,据杨站长介绍他们要建造一个特点鲜明,具有彝族文化特点、火文化特点、原生态特质的彝家风格寨门,寨门的主体形象为燃烧的火焰,背面墙体以反映彝族火图腾雕刻为内容。对于火神洞,主要是利用祭火广场南侧40m长的喀斯特溶洞建一条火神通道,喻示:“火神穿过黑暗,走向光明”,建成火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看点。此外,在阿细祭火仪式的取火处建一座火神庙,供奉彝族火神,火神庙的建筑风格与彝族图腾相符,从村中修建一条石板路到火神庙,以供取火或参观之用。①虽然西一镇对阿细祭火仪式进行了艺术设计,但在阿细祭火仪式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祭火场地有限,容纳不了太多的观众,阿细祭火仪式没有完全的开发出来,村庄的接待能力有限,后勤保障没有达到先进的水平,公共的基础设施较差(卫生间、垃圾桶较少等),交通不便,缺乏必要的财政支持等。

四、阿细祭火仪式的再生产的建议

(1)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在体闲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等各种旅游方式中,生态文化旅游,尤其是“村落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除加强宣传力度对外打出知名度和品牌外,还要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交通状况,加强餐饮住宿设施,升级电力设施、增强通信设施的信号,增加卫生间垃圾桶等,将红万村建设成知名度较大、旅游形象突出、在省内具有一定吸引力的优秀乡村旅游示范点,最终成为云南省著名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目的地。

(2)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农村文化产业意识,产业的发展需要观念的进步,发展乡村文化旅游要纠正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误观念。“对村民进行旅游文化开发建设与观念改变的教育着重引导以阿细文化活动形态,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的观念改变上,使公众日益关注保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自发地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进行整理、创新、传承。”1 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体系建设。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全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加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

(3)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政府应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增加旅游建设投入,主要是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直接支持,营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招商引资的优良环境,为发展产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可采取不同的投入方式,整合财力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可探索项目制拨款的扶持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产业。同时增强政策保障,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政策坏境,制订深化改革政策,提高市场化水平,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产业升级。

五、结语

西一镇红万村阿细祭火是阿细人的传统节日,被称为“最后的狂欢”,它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古代“钻木取火的”的仪式,为研究火文化及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提供了一部“活”的史料。在文化可以资本化理念的推动下,阿细祭火仪式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正如马炜指出那样,云南省弥勒县驱火妖仪式是把消失了的仪式复活,是“当地人在全球化时代下将文化进行资本化运用,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的一种努力”。[6] 在阿细祭火仪式过程中,权力机构以及村民的不同行为产生了不同的作用:西一镇政府通过包装阿细祭火仪式来吸引外界的目光,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他成员通过参加阿细祭火仪式与狂欢表演“实践”了传统文化的习性,而国家话语在指导阿细祭火仪式时再一次得到了体现。

注释:

①材料由西一镇文化站站长杨文忠提供。

②材料由西一镇阿细火文化开发管理中心李正德提供。

【参考文献】

[1]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红河调查队.阿细的先基[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

[3]弥勒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弥勒县志(1978-2005)[M].云南: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

[4]贾平,王海蓉.论阿细祭火中的女性观――对云南红万村阿细祭火仪式的考察[J].湖北:孝感学院学报,2009(3).

民俗旅游调研报告范文3

一、努力保持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6.1亿元,增长17.9%,其中:第一完成增加值18.4亿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9.4亿元,分别增长5%、20.3%和23.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26.1%,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3.4%。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粮食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夏粮总产达1.1亿公斤,与去年相比,增产1055万公斤。果业生产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上半年实施平衡配方施肥果园达到16万亩,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顺利推进,上半年新发展各类畜禽饲养场82个,磊磊乳品成为伊利集团最大的奶粉合作伙伴;鼎立种鸡成为目前胶东半岛最大的蛋种鸡苗供应商。生猪生产恢复较快,上半年存栏生猪达到33.4万头,出栏生猪33.3万头,其他蛋类、奶类也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8.6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1.9亿元,增长26.9%;实现利润7.4亿元,增长29%。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4亿元,增长36.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可达13.6%。企业技改和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先后组织方圆、富尔达、东源风电3家企业提报全省重大产业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组织黄海水产、海富生物2家企业上报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贷款材料。服务业迅猛发展,对经济贡献率不断加大。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不断提高。旅游业总量不断膨胀,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增长31%,全市旅游总收入5.2亿元,增长33%。会展业规模不断扩大,成功举办了*针织毛衫原辅料暨机械设备展销会、第三届中国*沙雕艺术节、红樱桃民俗旅游区樱桃节等会展节庆。物流业蓬勃发展,依托临港、核电等产业区建设,着力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了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区域性物流中转基地。上半年,交通货运周转量达到36227万吨公里,港口吞吐量持续攀升,*港货物吞吐量22万吨,同比增长80%。餐饮业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提升。在重点引导海景、海怡和观海等餐饮龙头改善服务条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了京海酒店、海福莱大酒店、海洲湾生活广场、荷兰街等新区高档酒店和特色餐饮群项目建设进度。

二、全力以赴抓好全市重大工程的立项工作。

围绕市里确定的重大工程以及需省级以上立项的重点项目,我局靠上去做工作,努力保证了各类项目顺利审批和立项工作。

一是亚沙会场馆立项工作。年初,我局安排人专人到*市发改委学习了全运会运作方式,并向市政府提出了立项投资等方面的建议,目前,已请*工程咨询院编制完成了《第三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区和亚运村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

二是*滨海路(*段)立项核准工作。年初,经我局与*和省发改委沟通汇报得知,该项目的立项工作审批权限在国家发改委,需经历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可研报告、批复初步设计三个阶段,为加快工程立项审批进度,我局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汇报工作,取得了上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国家发改委同意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立项。3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破例对我市滨海路项目组织了专家评审,5月初我市项目审批所需资料即全部上报至省发改委,6月份又协调青岛方已经为我市出具了支持性文件,不仅为全市节省了大量的审批费用,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审批时限,在省内创下了同类工程审批速度之最,7月10日,*滨海公路(*段)正式通过省发改委核准。

三是抓好新建重大项目的省级以上立项。对全市新建重大工程项目,进行明确分工,安排专人负责并超前介入,与业主一起研究政策,积极为其准备审批材料、提供政策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大限度地争取在国家产业政策范围内,予以灵活变通,满足企业需要,并争取年内取得实际性进展。

二、创造性地抓好全市产业规划制定工作。

一是着眼全市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加快全市“一片两带”规划工作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一片两带”产业发展的定位,我局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全市各镇区(街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在掌握大量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又邀请了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及*市发改委长规科,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工作,目前初稿已形成,预计7月份可通过专家评审。

二是针对重点经济工作,积极抓好了全市海洋经济规划工作。组织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研究所相关专家30余人次来我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完成了《海洋经济规划》初步方案,待初稿修订完成后,即可进行专家评审并定稿。

三是积极配合省、市发改委做好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工作。按照上级相关部门要求,对编制全省《黄金工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水泥行业循环经济利用余热发电规划》以及《*省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

四是在广泛调研并征求的意见的基础上,编订、印发了《20*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为在全市上下营造了一个鼓励服务业膨胀发展、培植服务业骨干企业、关心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良好环境。我局组织人员制定了《*年*市服务业发展意见》,《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全市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了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科学的统计、调度机制,目前,正根据《意见》要求,对全市物流业进行调研并制定相关发展意见。

三、高标准加快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开复工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市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市级重点项目关系到*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重心,目前,我市共有*核电、滨海路、核电设备制造和隆和通生物科技4个项目列入了*市重点项目调度,上半年均达到或超过了*市考核要求。随着维蒙特钢结构、海霸能源电动车、金海螺商业广场、来福士海洋工程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我们将争取更多地项目挤进*市重点项目盘子,列入*市重点项目调度。

二是全力抓好*市内重点项目开复工及招商情况的日常调度。局内成立了重点项目办公室,副科级单位,对列入全市“双重点”的57个加工制造业项目和投资过20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实行了周调度制度,认真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快工程进度,为市领导决策当好了参谋。

三是多渠道抓好全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信贷资金等项服务工作。为加快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市发改局灵活把握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程。为保证全市重点企业合理运用当前政策杠杆、节省流动资金,我局安排了各科室人员主动深入重点企业,先后向比艾奇电子、明玮包装、华源公司等8家企业介绍了当有国家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为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为今后企业向上进行政策性资金争取打下了坚持的基础。目前,已为核电设备制造办理了采购进口设备免税金额130余万欧元;为*美丰机械办理了采购国产设备退抵税金额100余万美元;积极争取将隆和通生物化工列入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专项项目;向省、市各级金融机构推介我市重点企业23家,拟申请银行贷款19.87亿元,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重点项目信贷资金需求。

四、多渠道抓好上级政策和资金争取工作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密切配合*市合作办各项工作安排,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核电产业、加工制造业等多个方面,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华源公司等4家企业参加了*-温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和宁波产业招商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包装推介,搭建引资平台,取得了较好地效果。

2、加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注重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项目信息,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镇区街道和相关企业,围绕我市优势产业提报项目,坚持做到了筛选编制一批、上报储备一批、争取到位一批。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改扩建”项目已到位国债资金80万元;“里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南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淮委评审,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已列入明年计划。另外,正着手争取看守所建设、乡镇卫生改造等各类社会事业类项目,力争年内列入省级计划盘子。

3、争取了证券公司在我市设立营业部。为进一步拓展全市证券业务范围,我局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协调和帮助下,先后与多家证券公司进行了接触和商谈,目前确定由齐鲁证券公司来海投资设立证券营业部,6月15日经齐鲁证券公司董事会正式通过并下发文件,同意在我市设立证券营业部。

4、积极抓好企业上市工作。为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搭建直接融资平台,我局先后组织方圆集团、富尔达集团、黄海水产、通源科技等公司参加了*市企业上市融资现场会议,并积极做好省证监局工作,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能够在创业板上市。

5、认真抓好调查研究。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全市重点工作,狠抓调查研究,围绕全市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城市经济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的影响等调研,制定了一片两带、海洋经济、服务业等支持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市领导当好了参谋。

今后,发改部门各项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地头脑,认真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地估计困难和挑战。当前,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

一是要进一步抓好全市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工作。受土地、信贷等政策制约,我市重大项目的储备和引进上均出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将会影响到今后几后的项目建设;

二是政策和资金的争取工作亟需加强。*年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我市争请项目数量较往年减少,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提出和包装项目的能力不高,对上级政策信息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亚沙会的资金争取方面,还需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扶持。

三是深入基层调研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建设、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乡镇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没有拿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分析问题抓不准重点,挖掘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更是远远不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客观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各个层面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全市重点工作。围绕我局承担的*市考核项目,集中1-2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快向前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年终考核奖分、不扣分,力争年内各项工作考核进入*市前三位。

二是认真抓好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跨海大桥立项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要在重点抓好亚沙会场馆立项的同时,加快筛选出对全市具有重大影响的大工程、大项目,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掌握政策,主动与项目单位对接、提前介入,确保在全市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上不出纰漏,进而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