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

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文1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歌唱人才,最主要的是造就高素质、合格的幼儿教师。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怎样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过硬、专业素养较强的幼儿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培养目标。而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最核心的课程,它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的培养目标,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声乐教师应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更科学合理、时效规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现状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普通高中,由于招生政策的放宽,考生没有经过专业面试或考试,因此存在学生音乐基础起点不同,个体差异大的特点,在笔者调查的上下两届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许多学生没见过钢琴,有的学生会唱几首流行歌曲但是不识谱,唱歌跑调的大有人在,音乐基础知识、欣赏、演唱等都处于“零起点”。有的学生虽然喜欢唱,但是嗓音条件却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取音乐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由于受师资、教学资源等硬件条件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大多采用集体授课,多名学生一起发声,同时训练一首歌,教师一方面要忙于钢琴伴奏,一方面要倾听学生的演唱,这样很难全面地照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就不能完全了解学生在学习状态下的个体差异,也就做不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嗓音生理结构先天不同,久而久之,个别理解能力强、嗓音条件好的学生表现突出、学有所成、自信心得到提高,而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正确的发声状态,心理有所怠慢,甚至产生厌学的倾向,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注重每个人的不同发展,减少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出适合每名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例如可以采用独唱、合唱、小组表演、重唱等多种方法进行声乐教学。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三)声乐教材现状

这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相关的教学用书也陆续出版,从宏观上看,突出高职特色的音乐教材少之又少,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更是极其匮乏,许多声乐教师仍是借鉴延续本科专业院校或中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材,教师自选歌曲,专业性强,歌曲难度大,缺乏系统性,如:歌曲音域较宽,旋律复杂多变,缺少幼儿歌曲等等,这些问题难免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要考虑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素质、认知能力、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等一系列因素,要降低歌曲的技巧难度,选择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性较强、训练价值较大的艺术作品为声乐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要多选用一些中外各类题材的优秀幼儿歌曲,同时要不断更新知识内容,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时代特点。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对策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教学计划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准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计划,就不能保证教学正常有序的进行。因此在每学期初,作为声乐教师要根据培养方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及计划,这个目标既包括教师本人的学期目标、为每名学生量身定做的学期目标,还有按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制订的学生阶段性目标。然后按照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沿着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通过完成阶段性目标来实现学期目标。同时还要制订一个整体教学计划,每一课的计划要周密,教学环节要突出重点,一环扣一环,教师对教学中的难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体现以下原则:一是因材施教原则,即制定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进行,因人而异,符合学生实际需要。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制定。三要突出灵活性原则,即教师在制定目标和计划时会反复考虑,但是课堂教学中会有很多变化,因此教师要灵活掌握,做到适时调整。四要突出师范性特点,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声乐演唱方法、声乐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声乐教学能力,特别是幼儿歌曲的音乐教学能力。五是系统性原则,即在目标和计划的制订中不仅要考虑到声乐基础知识、演唱能力等全方面培养,还要在进度上安排合理,不能受课时和学时的影响,按照传统的教材生搬硬套,做到教材精练,触类旁通。

(二)创新声乐课教学方法

根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改革传统的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并进的方法以“大课”、“中课”、“小课”等几种形式交叉进行授课,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大课教学

大课教学中教师向全体班级同学讲授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教学法、儿童合唱、儿童嗓音保护等内容。以合唱教学为例,除传统的齐唱外,可以让学生演唱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外优秀儿童合唱作品,让他们细心聆听各声部的旋律,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体会合唱艺术的美,以此来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儿童歌曲《娃哈哈》时,我先给学生看一段热烈欢快的娃哈哈舞蹈,学生们看到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儿童载歌载舞,马上被这种气氛所感染。为了避免单调的教唱,我提议大家可以分成几组,进行混声合唱,请几个同学当指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体会专业合唱团的创作过程。这种大课教学虽然面对的学生较多,但是依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同时学生在娱乐中得到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2.中课教学

中课即小组教学,全班以小组的形式练习,一名教师教授几个学生,以提高声乐技能为主。通过大课中的理论讲解对声乐技巧进一步详细指导,教学内容以不同形式的组合进行对唱、轮唱、重唱训练。在小组中,学生间起到“镜子”的作用。因为人数少,时间相对多一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评议、取长补短。小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心理素质、舞台经验等有着独特之处。学生通过观摩可发现每个人的不同声音、歌曲的不同声部、不同处理所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3.小课教学

所谓的小课就是个别教学,个别课就是“一对一”单独指导,是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阶段。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从声音类型、音色特点、音域范围、换声点位置等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教学。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使学生的声乐技巧得以完善,这是大课很好的补充。

(三)声乐课程的整合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包括声乐发声方法、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钢琴弹奏、声乐作品赏析、儿童歌曲等内容。由于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实用性、综合素质能力是她们从事学前教育的法宝。因此,学前专业的声乐课,应当改变“声乐课就是仅仅学习唱歌的课程”的陈旧观念,将一些发声方法、歌曲欣赏、儿童唱歌教学法、嗓音保护的基本内容等学科知识都纳入声乐课中。

教学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歌唱的专业性,适当降低技巧上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从声乐、钢琴、视唱、欣赏等课程中提炼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具有较好的视唱、范唱能力,并能正确处理一般的歌曲,而不是在强调声音的位置、音域的宽窄、声音高度上下功夫。同时加强与幼儿教育实际紧密相连,整合成包括声乐技能训练、声乐作品鉴赏与分析、视唱、儿童歌曲演唱等内容的综合课程,使学生对声乐歌曲的演唱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唱歌的意愿。第一年以视唱、声乐、鉴赏学习为主线,后两年主要对儿歌演唱、儿童合唱、自弹自唱进行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应以学习幼儿歌曲为主线。多学习不同民族、地域、风格各异、不同题材的幼儿歌曲,让学生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为学生以后所从事的音乐教学活动积累更多的音乐素材。幼儿歌曲还要涉及歌曲弹唱,这是一门集演唱、演奏、表演等内容为一身的综合性艺术门类。歌曲弹唱最能体现音乐教学的示范性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牢牢掌握这项技能,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一首好的幼儿歌曲,不仅能打开幼儿的心扉,启迪智慧,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还能影响他们的道德情操,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幼儿园的实际音乐教学工作中,幼儿的嗓音处于童声发育期,声带娇嫩,幼儿教师应懂得幼儿嗓音科学保健及基本的歌唱发声方法,教幼儿学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让他们掌握简单的技能技巧,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美,使唱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交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培养其歌唱的审美意识,还要教会他们选择歌唱的方法、手段、内容的能力;选择幼儿歌曲教材的能力;为歌曲适度的定调、控制唱歌音量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声乐综合课中所涉及的从事幼儿歌唱教学需要的知识能力。

三、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英语教学 情境教学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250-02

1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依据

(1)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定的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它主要以建构主义、有意义学习理论和榜样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

建构主义的理论认为教育模式并不是零散的,而是系统的,知识的建构是个体经验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意义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个学习理论,其重要原则为学习的成功依赖学生能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良好的联系。这与情境教学法相一致,注重学习材料生活化,使学生新学习的内容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能够促使他们形成完整良好的知识结构。榜样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英语学习在于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在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通过“榜样”的模仿,学习其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从而构建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与习得良好的知识技能。

(2)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新的前沿技术不断涌现,因特网上资源不断丰富,在这一过程中,英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显现,熟练掌握英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构建英语教育体系,提升公众英语素质的过程中,幼儿的英语教育是关键环节。幼儿阶段是个体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能力发展比较快,学习语言的效率比较高,对他今后的英语学习将产生重大影响。而幼儿的英语教育效果,幼儿英语学习动机和效率与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作为培养幼儿英语教师的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的掌握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

(3)目前,我国幼儿英语教师大多毕业于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尤其乡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英语的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学习。然而,担负培养幼儿英语教师的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英语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缺乏,学习效率低下,尤其英语口语能力更差。而另一方面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呼唤新的理念和方法的注入,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失为一剂解决难症的良方。

2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新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它被各学科的教学广泛尝试应用,并获得了明显的效果,尤其在英语教学中效果更为显著。这种教育理念以往比较少被应用到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中。为此,探究情境教学法在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1情境教学法应用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针对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情境教学法在满足教学改革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情境教学法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情况来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增加学生英语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

2.2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在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中也不例外。在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中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无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情境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致力于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创设生动、形象、有趣问题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学习和掌握了英语的词汇与语法知识,并在知识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对英语知识的记忆,促进他们提高学习和构建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

2.3情境教学法应用能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他们以更为高效的学习效率去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为此,激发学习动机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更好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的提高。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情境同学生的知识能力相互匹配,这便避免了教学情景超越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接受范围,避免学生因为教学情景的难度过大或者过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情境教学法要求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陌生感,能够使他们更好了解英语知识。

2.4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英语教学提供经验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这就要求幼师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也适用于各年龄段学生的教学,幼儿英语教学同样适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幼儿的英语学习效率,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幼儿今后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好英语,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从事幼儿英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经验,这就更凸显出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3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启示

通过对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法应用的探究,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提高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以及他们对情境教学法的认同程度具有独特的价值,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有助于这一教学方法更好运用的有益启示。

3.1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要多元化

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育中,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相互契合。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课程目标的需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如在英语训练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游戏、对话、角色扮演、唱歌、演讲、讲故事、多媒体等方式创设情境。情境创设的多元化能够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从而提升其参与英语学习的动机。

3.2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要有利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与落实。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训练方式,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补充,更好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要掌握好情境创设的有利时机,做到难易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接受能力。控制教学情景的难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反对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而拔高学生的情境任务难度,避免情境难度过大而导致学生无法很好理解知识。学习材料应该与学生经验具有一定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3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高的时候,他们能够比较好解决问题,对事物也比较有兴趣。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应该积极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其以强烈的动机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在情境教学法应用中,教师要恰当、自然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以此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控制情境任务的难度,通过控制情境的难度,学生得以比较顺利完成练习情境,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例如,对于一些学习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安排一些比较简单情境任务让他们完成,在学生顺利完成情境后,在安排一些比较难的情境。这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Cook,V.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 James J. Asher.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 Review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66,(2):79-84.

[3]孔凡成.情境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教育评论,2005,(1).

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文3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学习心理 实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B-0012-02

通过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的调查研究,了解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心理受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四方面因素影响,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问题的重点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学生自身因素对学习心理的影响。现阶段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自我认知等五方面,总结概括起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心态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一是自我认识不全面,对自我的评价还处于比较低的状态,没有自信;二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未来的出路比较迷茫,不懂路在何方,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三是缺少消极情绪调节的方法,不懂得如何调节不良情绪,让自己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课题组认为要改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状态,就必须帮助他们解决自身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实验方案

为了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设计了三个活动(认识自我、专业了解、归因训练),每个活动下面又有三到四个小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来帮助学生克服他们的消极学习心理(如表 1)。具体活动如下:

为了研究实验活动的效果,课题组选取了三所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每所学校进行的实验都有所不同。兴安师范学校实施活动一(认识自我);灵山职校实施活动二(专业了解);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活动一(认识自我)、二(专业了解)、三(归因培养)。

二、课题实验研究结果

(一)实验活动有一定成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在三所学校分别进行实验后,对比发现,进行过实验活动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普遍要比未进行实验之前要好。任课老师的反馈也证实了这一点。比如龙老师对笔者的反馈:艳清,你们班这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哦,学生学习比较积极和活跃了。又比如李老师:侯老师,你班学生这几次上课状态比较好,跟打了鸡血似的。

(二)自我认识与专业了解非常重要。本次实验研究活动分三个地方实施,每个地方实施不同内容。兴安师范学校实施活动一:认识自我―― 我是谁;灵山职校实施活动二:专业了解;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活动一(认识自我)、二(专业了解)、三(归因培养)。通过实验研究结果对比发现,一起实施了活动一、二两个内容的效果要比单独实施活动一、活动二的效果要好。实施了活动一后,学生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全面认识了自己,不仅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了自信心,能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实施了活动二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明确了学习目标和方向,对以后的学习更具有指导意义。比如:学生通过幼儿园见习,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使之与自己的特点结合起来,指导自己应在哪些方面加强,哪些方面应该完善。如果只是单独实施活动一,学生是变得积极乐观了,但由于专业认识不足,对学习还是缺少目标和动力;单独实施活动二后,学生对专业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但由于自我认识的缺乏,没有自信心,缺少对学习的热情。所以,实验活动一、二要联合实施,效果才能更好。

(三)归因训练效果不佳。实验活动三,目的想通过一系列活动安排对学生认识归因,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归因,从而促进自己学习态度的改变。但研究结果表明,归因活动效果不佳,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没有因归因活动的实施而改变多少。在实施归因活动中,学生给予了老师配合,按要求完成了归因训练任务,但学习行为依旧如故,没有根据归因结果做出改变。因此可知,归因意识训练效果欠佳。究其原因,认为有如下几种:一是学生归因意识淡薄。学生思想意识中没有深刻意识到归因的重要性,对行为和行为结果改变的重要性,从而不认真按照归因结果进行改变;二是消极自我意识的深刻影响。对学生进行了自我认识训练,让学生能全面认识自己,增自信心。但总体而言,中职生的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学习就是差的,不管怎么样都是一样,消极认知削弱了积极性;三是存在畏难情绪,怕吃苦,从而不愿意去改变,去付出和努力。因此,要想归因训练取得成效,要加强对他们思想意识的教育和意志的锻炼。

(四)实验活动效果容易反弹。在实施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实验活动可以取得一定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但是在实施实验活动时及活动后的半个月内,学生积极热情的学习状态还能够保持,时间一长,就松懈了下来,恢复原样。经反思,探出原因有二:一是中职学生自我意识中的自我控制发展不完全,自我控制力差;二是给学生制定的目标太大,实现周期性长,困难大,目标能给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成功体验减少。因此认为,要想学生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必须把大的学习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的更容易执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的学习目标的实现,不断获得学习成功的动力和信心,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势头,通过小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大目标。

三、实验结论

对于以上课题实验和实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改,每个实验组都实施自我认识和专业了解活动;多开展归因意识强化活动,加大加深对学生归因意识重要性的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引领学生认识归因,树立正确归因态度,正确归因自己行为,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实行小步子化,再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反复实验研究,发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克服可从以下路径来进行:

(一)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是发现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前提,只有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楚、正确的认识,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

(二)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针,帮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让学生明白自己学的什么,学了有什么用,能做什么,从而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人的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变必将使其学习行为也会发生改变。

(三)帮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获得驱动力。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态度,源自于对学习的消极体验。不能使人愉悦的事情,是没有人愿意做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小步子化地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自信,获得学习的驱动力,从而愿意去学习。

(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同一问题,不同归因,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就会产生不同的后续行为反应。如,面对考试失败问题,如果学生归为任务难度、运气不好,那么学生不会做出努力,没有学习的动力,影响其后续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归因为自己努力不够,那么会增加学习的动机,为了能取得好成绩,她会努力学习。归因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活动,决定其未来学业成败的可能性。所以,对于克服学生消极学习心理,归因很重要。要刺激学生建立良好学习行为,必须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归因作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归因,以思想引导行为,改变行为,从而帮助学生改变消极的学习心理行为,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莫 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永芳.归因理论及其应用[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3]孟 勇.归因理论在高校教育教W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的克服路径研究”(GXZZJG2015B177)。

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情景教学 高职英语 建构主义 多元智能

一、英语情景教学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

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学习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教师将语言素材及技巧有机融合到语言情景中,学生在情景中才会更好地理解语言所承载的信息,才能更容易习得语言材料和激发语言表达的冲动。

高职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是与社会行业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的高等教育。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必须走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的路线。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以完成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进行教学,这里正好是工作情景和语言学习有机融合的适宜土壤,因此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应用得十分广泛。

二、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真实性”

情景教学突出了教师的支撑和引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能够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但是要实现以上的教学效果,情景创设的质量是关键,而创设情景的“真实性”是一项重要指标。情景教学是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法,那么情景越“逼真”,学生的“带入感”越强烈,越容易引起他们的心理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学效果就会更突出。

高职专业英语情景教学是教师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岗位角色扮演和工作场景营造三者有机融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的“真实性”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提高。情景“真实”起来了,学生就能更快速进入设定的角色,引起心理和情感的系列变化,语言运用的驱动条件就形成了。

三、建构主义与情景“真实性”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在学习领域的主要观点是认为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者自己将未知与已知进行加工和处理,建立自己独特的意义联结。建构主义调整体教学法,认为建构发生在与他人的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的是未知与已知之间的意义的联结是个体化的心理和智力活动,也就是学习者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具有学习者个人特性的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意义的建立需要一种互动交往的环境。

专业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经验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已经具有的知识结构是已知,教师设计的语言材料和技能是未知,创设的情景是意义建构的互动环境,即未知与已知发生联系的载体。情景越“真实”,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新知识的中间过渡环节就越少,学生建立意义的联结就越容易,而且这种意义的联结一旦建立就会更为牢固,实际运用时从大脑知识库提取这项知识会更容易。反之,创设的情景不够“真实”,意味着学生需要在大脑中先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信息处理来将抽象具体化形象化,然后再进行意义的建立。这样转折多了联系不够直接就会导致新旧知识之间意义的联结建立变得困难或者不牢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结容易断裂丢失。实际运用时很难从大脑知识库中回忆和提取了。

四、多元智能理论与情景“真实性”的学习效果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度量他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指标,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自然观察。多元智力理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认为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力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高职专业英语情景教学的效果问题。根据这一理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的认知习惯和智力潜能的个体。学习就是个体接受外界的新刺激并将刺激信号内化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个体对外界不同形式的刺激的感应强弱是有差异的,也就是个体接收外界信息的敏感点不同。每个学生因为智能潜力的差异对教学创设的情景中不同因素的感知敏感度是不一样的。一方面,学生在接受情景中的某个或者多个因素作为新旧知识之间的载体时,智力潜能做出的选择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学习要素对他形成的刺激强弱是不同的。如果情景创设不够充分,也就是不够接近真实,就会对不同的学生造成不同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学习情景多方面刺激的综合效果总会优于单一刺激,因此全面的创设“真实”情景有利于对学习个体形成多方面的刺激和强化,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情景教学对于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影响了这个教学法效力的大力发挥。建构主义从点的角度,多元智能从面的角度对于提高创设情境“真实性”的意义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文5

本研究选取高安师范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下面分别简称“高师”和“初教专业”)。高师是一所百年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资料研究和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五年制初教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初教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并就结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研究问题是:对现行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现行课程设置是否满足社会实践和市场检验,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高师初教专业一至五年级学生,共505人,其中女生占90.69%,男生占9.31%,被访者在各年级中分布均匀,通过问卷网让调查对象完成电子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结果

在“你选择初等教育专业的原因排序”一题中,排名第一的选择是“不知道为什么选择初教”;排第二的是“其他喜欢的专业因客观条件(如身高)无法填报”;排第三的是“认为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好”;排第四的是“对小学教育的热爱”;排第五的是“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排最后的是“亲朋好友的意见”。总结起来,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必要的报考指导;第二,初教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第三,功利性强,“认为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好”。

在“你认为小教专业开设的课程多吗?”一题中,多数人认为开设的课程“合适”或“多”。其中,认为开设课程多的学生更多,这说明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总量偏多。

在“你对专业的现行培养方案了解情况如何?”一题中,50%的学生“一般”了解现行的培养方案;“比较了解”占8.32%,“几乎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占27%;“非常了解”的学生约占1.4%,非常少。这说明学生对学校实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太了解,无法有针对性地学习。

在“你认为安排在各学年里的学习任务分配合理吗?”一题中,认为“合理”(47.13%)的人数比“不合理”(52.87%)的少10.74%,这说明学生不太满意现行的课程任务分配情况。

在“你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否体现初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一题中,57.8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27.72%选择了“比较体现”,12.48%选择了“几乎不体现和完全不体现”,1.98%选择了“完全体现”。由此可见,学生不认可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认为开设的课程没有紧紧围绕初教专业的特点。

在“学校实际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可以满足实践需要吗?”一题中,58.02%的学生认为“一般”可以满足;“几乎不可以”和“完全不可以”的占25.94%;“几乎可以”和“完全可以”的占16.04%。这说明学生对开设的实践性课程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你觉得小学教育的实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题中,26.53%的学生认为“三年级”就应开始实习,同时每个年级都有学生选择。?@说明学生希望每个学年都能去小学见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你认为职前小学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一题中,学生把“教师职业道德和素质”摆在第一位,“教师基本技能的教育理念”摆第二位,“课程开发能力、学科教学法”摆在第三位。这说明学生最想学的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如何掌握教学技能。

在“你认为哪类课程对自己的就业最有帮助”一题中,学生把“教师技能课程”摆在首位,“教育实践”(“见习和实习”)摆其次,“从教方向的学科专业课程(如数学、语文等)”摆第三,“教学法课程”摆第四,“教育理论课程”摆第五,“通识类课程”摆末位。

最后两道题是访谈题,学生的诉求包括:开设国考和教师招聘培训班等;增加学时的有三笔一画一话训练等;删减的有高数、文学鉴赏等。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对初教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传统的师范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术性,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建议学校重视三笔一画一话的基本功考核,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

小学教育专业的前景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 幼儿园 教师性别 比例失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10-02

当前,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问题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本课题组采用自编问卷,以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初等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生、抚州市保育院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教师性别比例的失衡现象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尤为严重,对此,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

(一)传统性别文化影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性别定型

我国父权制主导的性别文化形成了社会认可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传统性别文化影响下,人们认为男性气质应该优于女性气质,男性应该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应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入的行业,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行业不属于高风险、高收入的行业;还认为女性在家庭中处于附属地位,在社会上经济收入的高低不重要,使得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女性更适合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导致了报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岗位的男性很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二)男性自身的观念影响其成为中小学和幼儿教师

一是很多男性认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不好。以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在调查中发现,认为不愿意到中小学工作的原因是“工资待遇低”的学生占66.7%,认为“发展前景不好”的学生占66.67%,见图1。

图1 男生不愿意到中小学工作的原因调查情况

在调查中还发现,当问及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时,84.53%的学生认为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低”,40.88%的学生认为“发展前景不好”,见图2。

图2 男生不愿意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

二是目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图3是对某民办幼儿园教师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调查情况。

图3 某民办幼儿园教师缴纳社会保险金的调查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在调查的民办幼儿园中,只有28.66%的教师全部缴纳了社会保险,其余大部分的教师是部分缴纳或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可见,目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大,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是自负盈亏的,教师没有社会保险等基本保障,工资待遇低,因此,很难吸引和留住男性教师从事中小学和幼儿教育工作,导致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三)师范类院校男女生比例失调

由于男生、女生的智力水平差异性,男生偏爱理科,女生偏爱文科,因此,师范类院校大多数是文科类,以女生居多。以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女生占91.67%,男生占8.33%;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女生占95.58%,男生占4.42%。可见,师范类男生较少,这也是造成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男女比例失衡的重要原因。

(四)男性成为中小学、特别幼儿园的弱势群体

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成为事实上的“弱势群体”。其主要体现在:由于男性教师数量少,他们对学校组织的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婚姻问题上,男性幼儿园教师成家比较困难;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害怕流言蜚语,男性教师较难融入女性教师的活动中。因此,中小学、幼儿园的男性教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和职业上的自卑,一些男性教师选择转行,这加速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

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对策分析

(一)注重中小学和幼儿园男性教师的培养与职业规划

由调查结果可知,师范类院校的女生数量占绝对优势,这也是造成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师范类院校要注重中小学、幼儿园男性教师的培养与职业规划。一是师范类院校在招生时应按一定比例确定招生计划,并在奖励助学金和评选学生干部等方面优先考虑男生。二是师范类院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男性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石,要加强男生基础教育的服务意识,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是要培养男生适应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的个性心理。男生与女生的个性差异,对他们今后在教育中小学生、幼儿的个性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师范类学生良好的素质及个性。四是要根据男性教师的心理特点,采取有别于女性教师的培养方式。五是要引导男生做好职业规划,制订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树立明确的就业方向,使其对教师职业尤其是中小学和幼儿教师的前景充满信心。

(二)注重舆论的宣传与导向

当前社会对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缺乏认同感,普遍认为中小学和幼儿教师更适合女性,如果男性从事幼儿园教育,常常被称为“男阿姨”“阿舅”,男性幼儿教师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对此,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和幼儿园要加强舆论宣传,增强社会群众对小学教育、幼教工作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尊重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尤其是男教师。教育管理者应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宣传小学教育、幼教工作的特点,宣传小学男教师、幼儿园男教师、小学教育专家和幼儿教育专家的事迹和成功经验;科学论证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理论,增强家长对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认识,使其明白教育是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完成的,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社会性别意识

首先,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新的社会性别意识。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而且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树立一种中立的性别文化和性别价值观。其次,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要准确进行角色定位。从事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男教师要敢于尝试和创新,然后慢慢地喜欢上幼教行业。在目前社会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大多数男性幼儿教师已经得到家庭的支持,但仍会面对来自亲戚、朋友和社会上带来的压力,因此,男性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压力,恰当处理与女同事、学生的关系,扎实工作,赢得社会的认可。

(四)制定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引导

我国有较为健全的《义务教育法》,但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立法层次比较低,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规性文件,这些法规性的文件对幼儿教师的权益保障还不全面。比如,由于缺乏健全的《学前教育法》,不少幼儿园的领导体制、办园体制、教师待遇等方面无法可依,而这些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园的经营状态,使得幼儿教师在待遇方面无法得到基本保障,那就直接导致了教师队伍不稳定、招生困难和效益下降等问题,以致最后关停幼儿园。因此,国家应该完善学前教育方面的立法,使学前教育做到有法可依,保证学前教育的稳定性,保证学前教育教师的权益,吸引优质教师和更多的男性从事学前教育,提高教育的质量。

总之,当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失衡存在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男性教师自身的观念、师范类男生数量少等原因,国家和社会应采取相应的策略,逐步解决教师队伍中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真正提高中小学和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徐倩,柯鑫,张鑫等.幼儿教师生存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周建伟.中小学教师性别结构失衡成因及其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