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范文1
一、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农企带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农村得到发展壮大,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为此,××县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专业知识及成功典型、经验做法等,让农民充分了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对专业合作社在规模生产、抵御风险、提高效益等方面作用的认识,引导农民着眼优势产业和产品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借助舆论宣传,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和广播、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积极提高社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和了解,营造支持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现场宣传,充分发挥工商所点多面广的优势,深入乡镇农村及合同服务指导站,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宣传,心对心的引导;三是进行重点宣传,鼓励农业大户和涉农龙头企业牵头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助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专业化程度和自身市场竞争力。引导××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本地棚菜农户组建成立了××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____户棚菜户种植无公害荷兰布利塔紫长茄,全县紫长茄种植面积达到____多亩,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和专业化水平,比老品种茄子每亩增收近万元。
二、开展调研走访,牵线搭桥引凤凰
自去年全市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同服务指导站在我县成立后,××县局通过指导站积极深入细致的开展了调研工作,调查了解合作社成立后机构配置、合作社章程等落实情况,及时找准切入点,帮助解决运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我们发现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组织机构健全,但内部动作不够规范,“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特征体现得不够充分,缺乏发展中长远的规划和经营意识,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产品质量好却卖不上好价钱,有商品没品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适时举办了××超市与××绿色农产品基地产销对接洽谈会,促成××超市××省采购部负责人与农户进行了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进行了实地考察,摸清××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情况,从而以产品质量取得了超市负责人的认可,进而达成了购销意向,为××农产品跨向国际大市场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精心组织培训,深入规范促发展
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县局两年多来开展现场培训__余次,解决实际问题__余个。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监事等相关人员进行了重点培训,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定和合作社章程规范运作,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增强其发展后劲。我们聘请农业执法队和供销社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集中培训。并特别邀请全国农业专家姜大光深入田间地头,就如何施肥、施药、什么土壤施用什么肥等专业性、问题进行现场解答,使农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常识,受到农民的欢迎,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范文2
为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计工作,财政部于2007年12月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制度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颁布并于2005年1月1日执行)共同构成了我国农村会计制度体系。本文就两个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进行比较研究。
一、资产的比较研究
1.资产组成内容的比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将合作社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则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和固定资产。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资产分类具有以下特点:(1)将农民专业合作的所有投资统一为对外投资,不区分为短期和长期投资;(2)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
2.存货的比较。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存货的核算有以下两点不同:(1)存货核算范围扩大了,增加诸如受托代销商品、受托代购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等内容的核算;(2)仅对存货盘亏、毁损和报废的会计处理做出规定,即将盘亏、毁损和报废的存货价值计入其他支出,而对存货盘盈未规定其处理方法。
3.对外投资的比较。关于对外投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分为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并分别规定其会计核算方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未将对外投资进行短期和长期之分。
4.固定资产的比较。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有两项变化:(1)增加了接受捐赠旧固定资产的计价内容,即接受捐赠的旧固定资产,按照经过批准的评估价值或双方确认的价值计价。(2)未对盘盈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和记录做出规定。
5.无形资产的比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形资产的内容,并对无形资产计价、摊销方法、转让无形资产的处理等均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未有相应的规定。
二、所有者权益的比较研究
《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的所有者权益包括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等。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相比,《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关于所有者权益有以下不同:(1)部分项目的称谓不同,如收到投入资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资本”,《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股金”;(2)《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增加了“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的核算;(3)部分核算内容更为细化,如接受捐赠资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计入公积公益金,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单独计入专项基金。
三、收入和收益(盈余)的比较研究
(一)收入的比较
收入内容的比较。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收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投资收益、其他收入。两个制度关于各项收入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方法差异不大。
(二)收益(盈余)的比较
1.称谓不同。作为反映和考核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成果的综合性财务指标,《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收益”;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盈余”。
2.构成不同。虽然两个制度均将收益(盈余)区分了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盈余),但其构成确不同。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确定:
收益总额=经营收益+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补助收入+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 经营收益=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的本年盈余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本年盈余=经营收益+其他收入-其他支出
其中:经营收益=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
3.收益分配核算内容不同。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分配方案,对其当年可供分配的收益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提取公积公益金;(2)提取应付福利费;(3)外来投资分利;(4)农户分配;(5)其他分配等,其核算内容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提取公积公益金、提取应付福利费、外来投资分利和进行农户分配等内容。
四、会计报表的比较研究
(一)会计报表组成的比较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中间(即月份或季度)和年度终了应当提供的会计报表种类有所不同:
1.年度中间: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中间(即月份或季度),应当提供两张会计报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其中。科目余额表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月或按季度编制,用以反映月末或季度末会计科目余额的会计报表;收支明细表是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各月或各季发生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
2.年度终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年度终了,应当提供两张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收益及收益分配表。其中:资产负债表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收益分配表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内收益实现及其分配的实际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合作社应编制资产负债表、盈余及盈余分配表、成员权益变动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其中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性质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的资产负债表、科目余额表和收支明细表性质、结构等内容基本相同。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同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增加了成员权益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
(二)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比较
1.资产负债表的比较。由于两个制度关于资产、所有者权益组成内容的差异,进而影响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的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内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将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农业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四部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公积公益金、未分配收益三项内容;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社会计制度(试行)》则将资产负债表资产部分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和其他资产三部分,所有者权益分为股金、专项基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盈余五个项目。
2.收益(盈余)及收益(盈余)分配表的比较。反映合作社一定期间内实现盈余及其分配实际情况的会计报表,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称为“收益及收益分配表”。而《农民专业合作财务社会计制度(试行)》则称为“盈余及盈余分配表”。不仅称谓不同,其结构也不同:
“收益及收益分配表”采用的是报告式结构,其上端为收益的形成,分为经营收入、经营收益和本年收益三个层次,下端则为收益分配,包括本年收益、年初未分配收益、可分配收益和年末未分配收益部分。
而“盈余及盈余分配表”则采用账户式结构,左边为“本年盈余”,右边则为“盈余分配”。每一方分为若干具体项目,左边项目是依据“本年盈余=经营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收入-其他支出”的依存关系排列,而右边“盈余分配”则是根据“本年盈余+年初未分配盈余+其他转入-提取盈余公积-盈余返还-剩余盈余分配=年末未分配盈余”的依存关系排列。
3.成员权益变动表的比较。为了使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都得到明晰界定和有效保护,反映成员权益变动情况是合作社会计报表应提供的重要信息之一。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范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对策
1.农民专业合作社涵义及发展现状
1.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涵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它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1.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悄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于90年代中期。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迅猛增长,但是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据农业部统计,2006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超过15万个,成员总数3870多万人,是2002年的7.2倍,其中农户成员3480多万人,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3.8%,比200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到2007年底共有2.64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工商机关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成员总数合计35.1万人。据中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11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2/3组织的正式成员数少于50户。总体来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数量增长快,规模小;地区间存在不平衡性,在东部地区发展较快,在西部地区发展较慢,而且规模小;产业分布比例失衡。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的比例很小。
目前,海城市共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47个,会员总数26,502名,占农业从业人员总数的8.9%;带动农户27,148户,占农户总数的10%。总资产47,750万元。其中种植业32个,养殖业11个,种养结合的4个。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有序的进入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合作社目前的运作模式是镇政府-合作社-管理区-农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业务是完善成员档案,制定和完善章程,做好生产经营规划,沟通成员与成员、成员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生产经营经验,广开门路、做好促销和联络经营。同时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组织管理松散、执行力低下、技术支持力量薄弱、营销方法和渠道单一等问题。
2.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之间合作意识薄弱
合作社被作为争取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的工具,并且随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有的社员的合作意识淡薄,短期利益驱动,“搭便车”心态严重,这样,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为挫折而丧失热情,他们渐渐开始脱离合作社,使得合作社的发展受限。
2.2内部沟通不足,阻碍了信息的流通
有些专业合作社,忽略了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之间的沟通,长期以来,使得信息较为闭塞,会员、合作社、政府三者之间的合作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3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不够规范
一是当前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等方面都还是低层次的。二是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健全,没有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以及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做好生产经营规划,使得人和荸荠合作社在品牌建设上的目标难以实现。
2.4合作社人才队伍不够壮大
目前的人才队伍中,传统种植人才占主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人才较少,实用人才总体上还处于传统劳动型农民为主体的农村人才结构,专业人才的匮乏牵制了合作社的可持续性发展。
2.5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技术匮乏
资金上的不足与技术上的匮乏严重束缚了合作社发展的脚步。
3.如何发挥专业合作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农民积极与合作社合作的意识,消除农民对合作社的怀疑。大力向农民宣传合作社的作用,根据每个农民自己的经济利益、经济要求,让农民参与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使得广大社员在直接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管理和监督实践中,得到民主管理的锻炼,逐步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自身利益得到了保障,自然就会积极地与合作社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第二,保持主体间信息的畅通。为了进一步增强会员与合作社、合作社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可以采取广开门路,联络经营,网络体系促销的措施。为了增强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沟通,可以完善会员的档案,加强会员横向联系和合作,组织活动,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总结和交流经营经验,并且做好生产经营规划。
第三,整顿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做好年度规划,帮助会员经营,进行日常资料整理发放。搞好分工合作:农业技术和农资服务部门提供优质品种、原种和农资,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由加工部门提供技术,加强纵横联系。坚持依法运行:对“七有”(有章子、有牌子、有章程、有场所、有计划、有活动、有实绩)的乡镇提供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范文4
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在全县9个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中,确实存在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合作社,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好,走在全县的前列。其他山区和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乡镇发展比较落后,十几个人的合作社比较普遍,而且零星分散。大部分山区乡(镇)还未起步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现有的也名不符实。全县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较小,注册入社人员不多,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实力不强,注册资本金较少,可抵(质)押财产不多。且发展的林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的行业大多数还只停留在核桃销售等技术咨询及初级产品包装、销售的层面上。而真正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合作社发展中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爱奉献的优秀带头人很少;了解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也很少。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因素。在机构制度建设上,有的达不到农民成员80%的要求,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合格的财会人员,在凭证的取得、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业务上,难以做到规范。目前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缺乏上级项目扶持资助,建设全部依靠群众自发聚集和基层干部指导,项目和资金的缺乏难以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需要。同时有的合作社不具备创办合作社基础条件,盲目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合作社执照。有些合作社规章制度不健全,成员和合作社的产权关系不明晰,各种机制尚未建立。有的合作社只办理了营业执照,至今没有开展任何经营活动,成了“呆滞社”。由于多数合作社建立缺乏一定的物质基础,尚未形成有固定收入的经营项目,又不可能过多增加成员的负担,导致合作社连基本的办公设备都无法配备,正常的工作经费无法保障,成员培训经费更是严重不足,相应地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各个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阶段,合作社成员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合作意识不强,有利则合,无利则散,大多数农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思维定势,由于自身营销方式太过传统,不能随着市场的变化而积极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导致在市场中竞争不充分,损失惨重。市场是千变万化的,有效的营销方式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在市场上唯一站的住脚和不断发展的有效保障。
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
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组织,是建设现代林业、提升林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4]。要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入手,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组,分赴乡村、进入农户,采取召开培训会、制作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发展农林专业合作社决心和信心,为大力营造林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发挥现有合作社经营的成功经验,全力推介县绿源香酥核桃专业合作社,积极带领群众发展优质早熟薄皮核桃,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比当地未纳入合作社的核桃销售散户每斤均价提高了12元等真实案例,大力推广其发展、销售模式,为发展和壮大林农专业合作社做宣传引导。围绕农林主导产业,从培育壮大林农专业合作社实际出发,及时培育和发展适合山区实际的林农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合理流转土地,扩大产业规模,提升经营效益,实现川道耕作农民向林业产业工人的转变,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成功经验:寇家河乡新兴村新建的优质核桃种苗合作社,以集体出面组织个户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形式,筹资160万元发展百亩优质核桃苗木繁育基地,2010年出圃优质嫁接核桃苗47万株,实现销售收入352.5万元,该合作社在县种苗站的帮助下,生产销售链不断拓展,年内完成商标注册。 以“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树立品牌、开拓市场、服务社会”为发展目标,积极创建产品开发型合作经济组织,提升生产效益。成功经验:千山薄皮核桃专业合作社,是以新品种核桃生产、信息服务及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主,止2010年底生产包装薄皮核桃系列产品3种,实现产值4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20多万元。 绿丰核桃专业合作社是我县唯一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专业合作社,他们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立足市场需求,结合资源优势,组织群众发展核桃产业,从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品营销等方面全方位服务林农,走出了一条“技术标准化,农资无害化,产品品牌化,销售信息化”的发展路子,2010年该合作社20hm2优质核桃被西安、宝鸡等客商提前预定,成员平均收入都在15 000元/hm2以上。 按照“以工促农,规模经营,提升效益”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不断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吸引西安、宝鸡等地客商投资,与千阳本地人合作,年初合资118万元注册成立了千阳绿茵果木业合作社,吸纳服务会员,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大力发展林果业,依托退耕还林等项目,目前已发展优质核桃667.0hm2,此举不但增加了客商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林农参与干杂果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截止2011年5月,该合作社累计生产、销售核桃、山杏等干杂果78t,实现收入249.6万元。坚持从合作社日常规范、管理、服务入手,不断提高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 坚持加强对合作社的理事长、骨干社员、种养大户、经纪人开展《合作社法》、财务管理等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了广大社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严格按照示范县建设标准,对确定的示范合作社采取专人包抓、健全制度、规范财务、依法运行等措施,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肩上,定期通报包抓进展情况,对包抓完成情况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实力 积极引导合作社开发自己的产品、培育自己的品牌。指导绿园香酥、千山薄皮等合作社注册“千山”等品牌,初步形成合作社+产业+产品的发展新格局。 以信息引导为重点,利用千阳政务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积极探索快捷、准确的信息途径,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快捷优质的信息技术服务。重点推介千山薄皮核桃等5个专业合作社信息推介,丰富合作形式,拓展了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增强了辐射、带动作用。在原成立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要及时调整组织机构,增加县工商局、农行、农村信用社等单位为成员单位,明确工作职责。县委政研室、县林改办等政策研究、职能管理部门要把农村产权改革、林地林权流转体系建设纳入自工作重点,深入乡镇、林农户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拟定具体办法,通过高位推动,加快推进全县林农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工作协调与沟通,明确责任分工,拟提建社意见,积极争取财政、供销部门支持,抓紧落实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科技支撑、产业扶持等优惠政策配套,为扶持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奉献力量。同时要发挥林业基层单位技术服务优势,从政策咨询、业务培训、宣传引导等入手,进一步加强各专业合作社之间设横向交流,对合作社的管理办法、经营模式、成果经验进行交流探讨,为稳步推进和壮大林农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范文5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江苏邳州
中图分类号 F32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15-01
邳州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市耕地面积12.2万hm2,农业人口120万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之一。当地农业生产仍然以家庭承包经营形式为主,不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农村经济不断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它是建立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以农民为主体,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为共同利益发展而成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发展比较迅速,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自2006年起,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减免政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
邳州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近2年迅速增加,队伍不断壮大,部分合作社已经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解决了农村经济家庭发展障碍,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关注农民合作社的运营,已成为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比较快,带动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加快农民合作社组织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
农民专业合作社高层管理人员及主要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水平,虽然他们对合作社事业比较热心,但其文化素质严重制约了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管理知识。如对生产工具和办公设备的添加和更新、利用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方案制定、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的配置等不了解。二是市场经营意识差,比如合作社生产的产品没有统一的包装和自主的品牌,仅仅处于出售原材料的阶段,没有走出个体农户经营的框架,还是处在原始的组织层面。只有掌握市场规律,合作社才有发展方向。三是合作社管理松散。合作社管理人员对合作社管理不够认真,把合作社视为可有可无的组织。合作社运行散慢,效率不高,甚至部分合作社都没有运行或处在搁置状态[1]。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多、种类全,涉及面广,包过种植、养殖、农机、植保、农村能源、林业、水利等多个行业。一些合作社目前形同虚设,没有运作,仅仅是个名称,没有合作社的章程、制度等,没有起到合作社应有的作用。个别合作社虽然在运行,有一定的实力,经常组织活动,能正常开展工作,但也存在内部机构不合理、决策不民主等问题。最影响合作社的问题是利益关系不顺,合作社是否能给社员带来增值利润,这是合作社存在的核心价值。还有些合作社服务形式比较单一,仅仅是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没有进行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服务质量和产品增值利润,没有真正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1.3 合作社技术人员缺乏,技术落后
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真正的技术人员,具有一定学历、正规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几乎没有。现任技术员均为“土专家”“土技术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农民,全靠自身的实践经验,没有理论技术支持,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不知如何处理,手忙脚乱,无法解决问题。信息服务落后,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大多数知识陈旧、年龄偏大,生产仅凭经验,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及新装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接受能力较弱,对先进的设备了解不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4 合作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简陋
多数合作社经费来源是靠有限的会费,并且收缴困难,常常缺少资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工作的有效开展和主要功能的发挥。不少合作社因经费短缺,无法开展工作,不能发挥作用;基础设施还处在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多数是简单的办公桌椅,现代化设施极少,硬件设施更加匮乏;还有的合作社连基本的现代办公设施都没有,更不用说大型冷库、冷藏车、检测设备等,无法对产品进行推销和价值提升[2]。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2.1 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是采用“专家授课、集中培训”模式,聘请高等院校的教授或同行同类型的专家定期授课,组织合作社的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学习,尽可能更多更好地掌握合作社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先进的管理经验,开阔视野,提高管理水平。二是采用“参观”学习模式,组织管理层到先进的合作社进行学习参观,学习先进的合作社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吸取成功经验,提升合作社的管理水平。三是采取“考试与考核”的模式,能者上庸者下,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让管理者有危机感,强化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
2.2 合理运行机制,完善服务内容
合作社要想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内部运行机制既要有原则性也要具体。各种规则章程要完善,重大事项要做到民主化,充分发挥民主协商、投票表决的作用。在经营上,要实行成员大会和理事会制度。在利益分配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风险和利益上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信息、技术、物资、机械等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机制,使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2.3 加快知识更新,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含量
在合作社的能力范围内,尽快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引进专业人才。可以直接从专业院校引进专业人才,提升合作社的技术水平。二是聘请专家顾问。专家顾问一般专业技术水平较高,聘请其定期来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能达到迅速提高合作社及合作社社员技术水平的目的。三是“送出去”。选择比较年青的合作社技术人员送到相应的专业院校或先进的合作社组织进行培训学习,做到定期“充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合作社。四是结合科技培训,增强社员对先进技术掌握及使用的能力。目前,各级农业部门举办多种公益型科技培训班,合作社要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争取培训指标,配合农业部门组织好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提高合作社整体技术水平[3]。
2.4 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不仅要有好的产品,还要有质量、有品牌,这样在市场中才能具有竞争力。合作社产品要有产品产地认证和无公害认证,有了这2个认证,说明合作社的产品具备了产品“身份证”,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好的质量是一方面,自主的品牌也很关键,合作社只有积极打造自主的品牌,打响自主的品牌,走品牌之路,实施名牌策略,扩大自己的产品知名度,才会有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才会有发展前途[3]。
2.5 走联合社之路,增强合作社实力
单一合作社的力量有些单薄,发展空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想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有很多困难,要想突破此瓶颈,只有走发展联合社的道路。把一个个单一的合作社联合成一个整体,形成联合社,聚集各家所长,补己之短,这样就解决了单个合作社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现代化办公设施、大型冷库、检测设备等单个合作社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走联合社之路是以后合作社发展的方向,也是农村向前发展的途径之一[4]。
4 参考文献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成功之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强服务组织运作模式和经验[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 王建新.要重视和扶持新型农机经营主体的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12(12):24-25.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验范文6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业合作社税收政策掌握较少,纳税意识淡薄。通过了解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情况,每个地区都存在挂牌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少,但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较少,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游离于正常税收管理之外的现象,这说明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税意识不强。
2、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健全。(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财务核算管理还没有成熟经验,个别细节没有明确。譬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本社农民成员之间的核算应该使用何种凭证尚未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2)部分合作社的成立初衷不纯,是以追求政策支持和信贷支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为目的,他们不愿意核算的太清楚,甚至人为的造假账来应付管理。
3、税务机关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监管力度欠缺
缺乏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征收管理办法。虽然出台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在税收征管的程序针对其特殊情况的相关规定的修正严重滞后,至今没有具体详细的规定出台和成型的管理经验,这使得税收管理无章可循。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管理的建议
1、认定免税资格,保证涉税信息准确。应定期从工商部门取得开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进行调查核实,对超期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应及时与企业沟通,责令其补办税务登记,纳入正常税收管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免税资格申请的,应坚持实地调查与资料备案同步,符合免税条件的收入审批免税,不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及时征收税款。
2、做好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工作。要有计划的对一线农村税务管理员开展业务培训,帮助他们熟悉和掌握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只有一线农村税务管理员真正吃透相关法规政策,才能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征收管理工作。同时,各级税务机关,尤其是农村税务所(分局)要加强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将关于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其吃透政策、用好用对税收优惠。
3、规范发票使用规定,加强发票管理和审核。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收购其成员和非成员的产品对外销售,又可以向其成员和非成员销售生产资料等,其成员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与所属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交易和结算关系,因此在发票的使用上建议上级明确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其成员和非成员的产品均可以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如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收购其成员产品开具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不允许抵扣,向其成员和非成员销售生产资料、对外销售产品均可以开具普通销售发票或增值税专用发票,只是应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分开核算,免税收入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修改完善税收征管系统相关模块。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涉税信息采集中关键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业分类和税种核定进行明确,结合综合征管软件系统和增值税免税农产品规定的要求,将其列入“批发业”中的“农畜产品批发”或“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等类别比较合适,如果以加工为主的,也可以列入“制造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的有关类别;对综合征管软件系统的相关模块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税务登记表格和内容、农民专业合作社免税资格认定项目等,增加免税项目类型和免税项目原因等文书审批选项。
5、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征管长效机制。做好与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相关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工作,及时对相关农业专业合作社可能的农产品产量,提供劳务的能力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确保交易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