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1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32-1
2008月12月陆良县小百户镇新科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县、镇农机部门的支持下成立。截至目前陆良县该合作社固定资产695万元,社员达138人,他们分散在小百户镇的各个行政村,有农机具533台套,维修农机具2050台,维修收入有40余万元,引导社员、农户购置机械3560台,带动农民使用机械化作业3560户。2012年,小百户镇新科农机专业合作社累计完成作业面积8万多亩,作业收入200余万元。
1 主要做法
1.1 健全管理制度
该合作社严格按照《小百户镇新科农机专业合作社章程》所规定的条款和要求运行,以服务成员、利益共享为宗旨,本着成员入社自由、退社自愿、地位平等、民主经营、自负盈亏、风险共担的原则。在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化管理,不仅建立了成员花名册、成员出资清册和成员档案,还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和社员大会,民主协商合作社的事宜,不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基础设施,积极创新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制度。
1.2 确立利益机制,明确社员权责
该合作社十分注重规范内部管理,建立了理事会制度,制定了财务、业务、安全等规章制度。
1.3 规范成员分配
该合作社实行独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1000元以上开支由理事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报销。成员与合作社的所有业务交易,实名记载于各成员的个人账户中,作为按交易量进行可分配盈余二次返还的依据。合作社在农机作业服务收入中提取1%的公积金和1%的公益金后,其余盈利(98%)按社员在社内提供的农机作业面积(额)返还给成员,提取的公积金记录在成员的个人账户上。2012年度,合作社实现农机作业收入145万元,提取3万元公积金和公益金后,其余142万元合部返还给成员。
1.4 统一服务标准
对全镇机耕、烟田起垄统一布局、统一作业标准、统一分工调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费价格、统一利益结算。在进行作业前,为成员开展统一农机保养维修服务,对成员只收取材料费,实得免费服务。四年来共为社员检修农业机械800多台次,减免服务费5万余元。统一为成员采购农业生产资料,每年农机购机补贴由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
1.5 服务领域宽广
农机合作组织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一是积极参与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成为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首倡者、排头兵,发挥载体的作用;二是努力开辟农机作业市场,组建农机作业专业服务队,2012年全镇农机作业面积增加了3.4倍。今年,合作社已经开始走出小百户,相继在全县其他八个乡(镇)、及宜良、玉溪等地承接服务业务,发挥组织的作用;三是调解纠纷,开展维权活动,组织互助互济,依靠组织力量,为农机手排忧解难,帮困难机手共度难关,发挥稳定的作用。
1.6 解决了农村老大难问题,服务于基层组织
一是解决了烤烟经济效益低的问题,通过机耕深翻,将活土层翻起,烤烟品质得到了提高,每亩降低生产成本60元,烟叶品质提高,每亩增收200元,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本质,增加效益;二是解决了经营规模生产难的问题,农机作业加之烤烟生产机耕费扶持,使经营户种植烤烟区域化样板可得到免费机耕,使经营户都能按政府统一经营;三是解决了劳动力合理转移问题,新科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使我镇3560农户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外出经商务工,每年可创收4500万元。
2 发展思路及建议
2.1 坚持多元合作、效率优先的方向
遵循“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和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以效率优先、兼顾效益为中心,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服务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建立产权明晰、运转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农机使用率和经营收益。
2.2 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向
充分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充分考虑我县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机手的意愿,选择适合培育的对象,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从有利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社会化服务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适宜什么样的形式就引导发展什么样的服务组织,切忌强求一个模式,不能搞“拉郎配”和“垒大户”。农机管理部门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行政强制干预和盲目攀比。
2.3 建立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
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自愿扩大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各级财政实施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政策。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以股份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用于大型农业机械的购置。逐步建立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银行贷款、集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多元投入机制。在社形式和发展模式上勇于创新,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可以搞单纯的生产合作或销售合作,也可搞产销结合的专业合作;可以搞小规模、小范围的合作,也可以搞跨区域、大范围的合作;可以搞松散的、简单的合作,也可以搞紧密型、实体型的合作。
2.4 建立信息网络,实现资源互通
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2
1、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土地流转的重要力量。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机具、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既发挥大型农机具的优势又突破土地、行政区域的制约在农户与农户之间发挥着聚合作用。
2、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农机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农机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机手集中起来为农机管理服务构筑了平台搭建了载体。安全生产、农机新技术推广、机手培训、维修服务等更有效、更到位在农机主管部门与农户之间发挥着纽带作用。
3、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农机合作社通过耕地托管形式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既能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又能通过规模化种植订单农业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农户与市场之间发挥着桥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几年来,在国家扶持政策、政府大力支持和农机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逐步加快,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由于农机合作社尚属新生事物,起步晚,积累少,缺乏国家和政府财政投入,仍处在生长期还显得十分脆弱。
1、农机合作社专业技术效力发挥不够强。一是目前大部分农民收入不高、积蓄不多,成员间的筹集资金能力大都十分有限,资金比较紧缺,技术力量薄弱。二是合作社在发展初期难以形成有效积累,老旧机械不能及时更新换代,购买大型的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机械能力不强,需配备的高性能大中型先进适用机具,往往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服务范围不广,作业效率不高,服务收益较差。三是大部分合作社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办人没经过专业培训,管理素质较低,凝聚力较差,业务运作不和谐,调度安排不得力,作业服务不协调。致使现有农机合作社的技术服务手段和农机具作业能力不能很好的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
2、部分农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存在着规模较小,机制不健全,管理太松散,覆盖范围不广,服务项目不多,运行不够规范,作业不够统一,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二是有的还是一个雏形农机协作服务组织,虽然办理了专业合作社的设立、登记手术,但没有固定住所和常设办事机构,不利于业务的开展。
3、农机合作社“合作社法人”制度尚待进一步规范。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包括农机合作社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资格予以了明确,但由于“合作社法人”制度不完善、不到位,一些农机合作社还仍旧沿用“社团法人”或“企业法人”资格,对于法律、政策上的有利空间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更达不到“用足用活”的程度。
4、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械结构配置不够合理。普遍存在大中型机械多、配套机具少,粮食生产机械多、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机械少的现象,作业项目较少,服务领域狭窄。
三、如何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1、把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提升发展的后发力。应着眼长远,把农机专才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点,加大培养力度。一是打造教育培训工程。以现行合作社中的理事长、专业技术人员、农机手等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选择有长期从事农业意愿、有提高素质积极性、有相应科学文化素质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进行预选培养,为未来农机“掌门人”做好人才储备。二是加强农机精神激励。在农村、农机系统广泛开展评比竞赛与表彰活动,定期开展全省示范社评比表彰活动,在购机补贴和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开展优秀理事长、优秀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优秀农机手等“三优”评选活动,增加社会认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三是完善责任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机部门教育培训责任制,切实推动各地落实培训资金,分解培训任务,配置培训设施,加强培训管理,保证培训效果。
2、把经营发展作为关键环节,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农机合作社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经营规模与效益的提升,要以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强市场的竞争力。一是装备结构由小农机向大农机转变。要改变一些合作社装备种类偏少、结构单一的落后状况,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补贴和财政项目扶持,调整优化装备结构,引进先进适用、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二是经营方式由小农业向大农业转变。要组织引导和扶持合作社从生产环节向产后品种加工、品牌营销延伸,从生产与加工向休闲与服务延伸,真正做大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服务效益由小收入向大收入转变。在政府引导下,加快土地托管、土地流转,推进合作社形成大规模作业服务。
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3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东部,黄泛区腹心,总面积11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辖18个乡镇、3个办事处、3个农林场,常住人口93万人,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和优质棉种植基地县。全县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57897台,联合收割机1786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429台,拥有秸秆粉碎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各类配套农机具145390台,机具配套比达到1:2.51。全县农机总动力119.6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84.2%。
一、西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西华县农机化工作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加之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全县各项农机化工作突飞猛进,各类农业机械得到快速发展,成倍增长。农机专业合作社伴随着机具的发展,应运而生,发展迅速。截至目前,西华县在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38家,入社会员370人,拥有各种型号农机具1263台,资产总额达到8316.5万元,年创收达到1591.4余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和“一人一票制”方式,按照自愿、自主、互利原则成立,实行的是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民主管理的模式运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形式都是采用股份合作制。即:各农户以自己拥有的农业机械为入股资产,按照入股的农机资产的多少确定股份利益分配,机具实行统一管理,对外开展机收、机耕和机播作业,开展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和信息服务等。合作社会员自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具有独立的法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实体。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1 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农机利用率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开展联合作业,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型机具,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机具,浪费资源,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2 发挥大型机械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
合作社以大型机具为核心,以配套机具为辅助,从整地、播种、中耕、植保到收获等各个环节,在夏季全程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秋季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提高了整地和播种效率,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
3 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和推广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与发展,已成为推广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播种、薯类和花生收获、经济作物等农机化先进技术和机具的生力军,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 加快了劳动力转移,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解放了部分劳动力,使农民增收途径不断拓宽,发展养殖业,外出打工,积极投入到二、三产业发展中。
5 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农机专业合作社借助技术、资金、服务等优势,带头购置、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带头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率先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跑者和致富带头人。
与此同时,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充分发挥农机的吸纳功能,吸纳了一大批农户、农机户等参加进来,安置部分农民实现农业内部在就业。就目前全县3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而言,入社会员370人,农忙时吸纳劳动力最多时达到1600余人。近年来,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土地流转、农机配件经营、农机维修、信息中介服务等收入十分可观,最具有代表性的如: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兴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两个合作社就是全县38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代表,他们就是充分借助合作社这个发展平台,积极开展机车维修保养、零部件销售、作业信息中介服务、跨区作业服务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2年三夏,仅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家,组织外出作业机车就达到32台,参加作业机手98人,毛收入达到32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65万余元。正是如此,在取得良好效益的同时,即对外宣传了自己、拓宽了作业市场,又叫响了自身品牌,为来年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规模小、实力弱、基础设施不完备,机械化作业辐射面和带动力不明显
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合作社多数没有标准的农机库棚和维修设备,机具保养维修难度大
大部分合作社是利用空闲宅基地、厂院来建设车库和机棚的,存在大小不一、不规范等问题。
3 培训机制不够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缺乏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规模化经营管理和组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机械化生产的效率受到一定影响,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4 发展比较单一
目前农机专业合作社都是以农田作业项目为主,而进行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的很少。
5 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四、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1 在政策上予以倾斜
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在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农田作业所需燃油供应上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优先用于支持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
2 在资金上予以扶持
重点对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发展相对较好的予以奖励和经费补助,确保农机合作社建设成功,运转正常。
3 加强指导和服务
农机部门要帮助选好有威望、懂技术、会管理的带头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教育。同时,加强对合作社建设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
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4
1 基本情况
近年来,明光市顺应农村发展新形势,因势利导,大胆探索,并加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力度,还鼓励农机大户或有能力的农民积极带头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有23个,从业人数520人,其中,达到国家标准一个,省级标准2个,滁州市级标准3个。其中,农机原值50万元(含)以上的15个,拥有农机原值20(含)-50万元3个。拥有各类农业机械530多台(套),其中大中型农业机械320多台(套),机具总资产2200多万元,承包经营土地3万多亩,年农机作业总收入1100多万元。组织方式上,主要实行联户股份经营或大户独资经营,紧密型较少,多为松散型,经营模式主要采取自营耕地、租地承包经营或代耕代收,主要开展机械化耕地、播种(育插秧)、收获等服务。
2 主要做法
2.1 实施项目带动和资金支持。在项目安排时,要着重考虑农机合作社,要在推广农机的新技术、发放购置补贴等都要倾向于它们,并给予重点扶持,这样才能以增强它们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2.2 做好舆论宣传。要时刻关注农机合作社的最新动态及亮点,发现总结出好的做法与经验,并加以推广,带领农民其执行,从而增强他们对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的信心,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3 做好技术、信息服务。有关的农机部门,要利用技术优势,为农机合作社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还要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定时的培训学习,使他们的机械操作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 开展规范化管理。从农机专业合作社筹建初始,就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业务指导,要求抓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用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经营服务行为,确保健康发展。
2.5 引导开展好“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装备和信息优势,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投入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发挥主力军作用。当前“三夏”生产中,各合作社已投合收割机470多台,大中型拖拉机150多台,完成机收面积5.1万亩,机耕面积4.6万亩。“三夏”期间,一是抓好机手培训。利用农机合作社场地,强化农机手的机械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二是抓好农机具的检修保养和安装调试。“三夏”来临前,农机部门人员深入到全市各农机合作社,帮助开展机具安装、检修、保养,确保各类农机具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三夏”作业中去。三是抓好机具落实。对农机合作社购买补贴机具的,协调督促农机企业加快供货和送机进度,确保补贴机具在“三夏”生产中发挥作用。四是抓好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对有条件的合作社,组建“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服务队,加强作业信息服务,提升合作社的经济收入,并做好出征到外地作业准备。
3 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是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农机化水平。从已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乡镇来看,在春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中,通过农机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服务功能的强化“统一”,主要是针对一些自愿加入合作社的农机户实行统一的作业的调度、收费的标准以及作业的质量,这样就可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农机资源,并很好的解决了“有机户没活干、无机户没机干”的难题,从而可以促进全市的农机作业水平的提升。
二是可以拉动农机的消费市场,且效果很好。通过协助农机部门来开展工作,可以真实的传达农民的想法和意图,从而获得确切的、真实的市场状况与最新的政策,从而让农户们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
三是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把社会机械融入到农业的生产中,这样可以加快作业的进度。
四是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主要是通过机械来开展的服务,并重新组合土地与劳动力,从而实现土地的统一规划与连片种植,最终实现机械化生产。
五是可以加快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由于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解放了一大批的农民劳动力,这样他们就可以外出打工或从事其它产业,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是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农机的社会化不仅可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还可以加快订单农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加值,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七是促进了农机新技术的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机播以及小麦全程机械化等技术,经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得以大力推广。
4 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1 要让农户对发展农机合作社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农机合作社的引导下,使群众致富、服务群众、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据当地的情况,组建各类的农机合作社,让他们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4.2 建立扶持机制。要持续的给予关于农机合作社购买农机的补贴政策支持,并制订相关的低息或贴息贷款政策;还要联合金融信贷部门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4.3 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会议宣传,报纸、电视台报道等形式,介绍农机合作社靠农机致富、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提高其社会影响和地位,为以后加快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更好的舆论环境。
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5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农村经济;发展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机械是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科技逐渐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由于国家逐渐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了农业机械方面的政策,这对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1新兴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1.1数据支持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依法登记的农业合作社数量已经达到了220.3万家,其中依法登记的农机合作社有20余万家,这个数字还会在我国大力扶持农业合作社发展的背景下逐渐上升。农机合作社已经从之前的单机作业逐步转变为协同作业,呈现出组织化发展的特点,对作业环境及道路方面的要求逐渐降低。在这种大背景下,盐城市大丰区依法登记的农机合作社有120家,且该区的农机总动力达到了89.01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的保有量分别达到了3485台、3199台及778台,这表明农机合作社当前正处于快速稳步发展的阶段[2]。
1.2主要运营模式
农机合作社的主要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以下4种。一是土地托管模式。农户可以通过出租土地对土地进行托管,农机合作社需要在规定的时限之内给予出租土地农户一定的土地租赁金或者粮食,使农户不需要自己参与农业活动就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或者口粮。二是一条龙模式。主要借助农机合作社自身的高度机械化优势实施相关工作。农户通过支付合作社一定的费用,并将这笔费用作为服务费来雇佣农机合作社,帮助农户完成全部的农业生产工作。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季的粮食收成应全部归农户所有。三是菜单运营模式。农户可以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选择机械化服务,向农机合作社缴纳相应的费用,农机承包人员会为农户完成其指定的农机作业服务,这使一些复杂且劳动量较大的农业活动可以通过雇用农业机械来完成。四是跨区作业模式。应用该模式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
2新兴农机合作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2.1降低农民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农机大户作为主体的农机合作社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在扩大作业范围的基础上显著提升农机的利用率,继而在缩短投资回报时长的前提下强化农机投资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因农户分散购买农机带来的投资浪费等情况。就当前情况看来,农户购置农用机具的主要方式包括合伙、筹资、政府补贴及贷款几种,这些方式的优劣势十分明显,但农机合作社的主体通常为农机大户,与一般的农户群体相比,这类群体的固定资产数量多、作业规模较大且风险抵御能力较强,在银行抵押贷款及联户担保贷款申请上较为便利,能够进一步强化保险行业对农机使用风险的保障[4]。除此之外,农机合作社可以在有效组织区域内农户的前提下开展农业协作生产,极大程度降低农户的农业生产风险,这对提高农民收入而言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该区建立农机合作社之后,农民的收入相比之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2019年该区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5121.2元,同比增长8.2%,且这一收入较盐城市的平均收入水平高出2863元。
2.2显著提高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及运营能够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全过程服务,显著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使整个农业生产效率及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根据相关部门的测算,单从机械农产品收割环节来看,与之前传统的手工收割相比,大约可节省420元/667m2;若在农业生产的翻耕、栽植等环节中实施机械化生产,可以节省成本600元/667m2。建立及运营农机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户在有效协调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区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2019年该区的农机总动力达到了89.01万kW,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的保有量分别达到了3485台、3199台及778台,该区的秸秆机械还田面积达到9.99万hm2,相较于传统秸秆还田4.95万hm2,有了显著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2.3提高土地流转率农机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以往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户分散经营问题及其引发的农业生产效率低和无序竞争等问题,极大提高了土地流转率,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了农村土地从传统粗放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的目标。盐城市大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为130641.5hm2,流转土地面积为91449.05hm2,土地流转率为70%,体现出该区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趋势越发明显。除此之外,因农机合作社实行农业机械化作业,大部分农民从之前繁重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确保农民可以通过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来提高收入水平。
2.4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农业想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化发展是必经之路。但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农户过于分散,使得农业产业化发展难度较大。建立农机合作社可以极大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很好地化解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矛盾。除此之外,建立并运行农机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是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这种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农民自身的生产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水平都会得到一定提升,这对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农机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建议
3.1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
虽然建立农机合作社突显了农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其运营和发展也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农机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设经验不足,农村经济市场和自然风险的防范能力也存在一定缺陷,资金、技术等因素给农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阻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通过健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帮助农机合作社实现规范化管理目标。积极提供财政补贴,出台税收优惠政策,为农机合作社奠定较完善的物质基础,以便为其整体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5]。
3.2完善组织和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出于有效提高农机合作社风险管控能力的考虑,要进一步完善其组织和管理机制。在这个环节中,农机合作社需要进一步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会议等诸多制度,使社员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权和参与权。针对农机合作社的各项经济数据开展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制定相应财务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定期公开合作社的财务情况,从而确保整个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以及合作社财务的透明程度。同时,为了确保农机合作社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需要针对合作社内部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进行明确划分,建立相应的岗位制度体系,从而确保合作社内部的管理人员可以有效落实自身的工作职责,控制各类农业生产风险。
3.3建立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
政府为农机合作社提供健全外部保障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农机服务,真正推动农机合作社生产经营的规范性,实现产业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农机合作社需要进一步强化新型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引进以及推广保障,可以在有效跟随农业市场发展变化的前提下,针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更新和调整,真正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农机服务。同时,农机合作社需要组建一支拥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队伍,从而更好地帮助农机合作社健康稳定运行。农机合作社需要对内部技术、管理和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新管理人员的理念,提高其管理技术水平,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开展农机合作社的管理以及指导工作。
农机合作社规章制度范文6
__*村是__*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农户326户,1321人,其中在家189户755人,外出137户566人,贫困户82户,贫困人口307人,占全村总人口23.3%, __年实施双到户39户,145人,低保户33户,75人。耕地面积1.3万亩,草原面积5.21万亩。退耕还林__62亩,优质牧草留床面积6200亩,__年新增种植面积1500亩,羊只饲养量3845只,大牲畜96头。村级两委班子健全,以党支部统领的各项功能齐全.
(一)项目背景
全村有耕地面积1.3万亩。主要种植马铃薯、葵花、荞麦。由于人口大量外出、在家务农人员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部分家庭土地撂荒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农业的发展,以致大量土地重新复耕,农业机械化是现在农村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__*村特别把发展壮大马铃薯产业、小杂粮农业、秋腹膜等作为一项农业主导产业进行培育,这给当地农民群众带来了十分可观的效益。但由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备严重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项目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尽快改善生产条件,降低耕作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本村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实施地点在__*乡__*村,辐射全乡13个行政村。
(一)项目建设资金131万元(合作社自筹31万元,财政补贴100万元)
1、工人工资8万元,
2、代耕代种作业费10万元.
3、机具购置3台需花费81万元【每台农机配全各类用具(梨、旋耕机、挖洋芋机等)需要27万元】;购置挖机1台,32万元,共计花费113万元。
1>、购置农机3台,81万元。
27万元/台×3台=81万元
2>、购置挖机1台,32万元。
32万元/台×1台=32万元
项目由__*村申报,并进行监督管理,成立农机合作社,由社员大会通过,理事会组织实施,管理措施到位。合作社对项目设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益有保障。
保障措施
1、技术培训
做好对农民(农机手)的技术培训。
2、加强领导。
⑴项目实施实行后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农机进行严格管理,责任到人;
⑵与农机手签订代耕代种服务合同;
3、机具选购工作计划安排
资金到位后。我村计划购置农耕机3台,配备各类设备(梨、旋耕机、挖洋芋机等),挖机一台,(主要借石油开发及其他项目)。
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年实现农田机械作业1万亩,年实现经营服务收入3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
社会效益:一是缓解了农村种田难的矛盾。目前,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机械化再不为种田难发愁,也不再需在农忙时节返乡种田。二是由于机械化耕作、收割比牛耕和人工收割收费低,实现了农民和农机经营者“双羸”。三是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四是机械化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