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观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观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水景设计;园林;设计

1 依水景观的设计形式

1.1 水体建亭

水面开阔舒展,明朗,流动,有的幽深宁静、有的碧波万顷,情趣各异,为突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一般在小水面建亭宜低邻水面,以细察涟漪。而在大水面,碧波坦荡,亭宜建在临水高台,或较高的石亟上,以观远山近水,舒展胸怀,各有其妙。一般临水建亭,有一边临水、多边临水或完全伸入水中,四周被水环绕等多种形式,在小岛上、湖心台基上、岸边石矶上都是临水建亭之所。在桥上建亭,更使水面景色锦上添花,并增加水面空间层次。

1.2 水面设桥

桥是人类跨越山河天堑的技术创造,给人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交通的方便,自然能引起人的美好联想,固有人间彩虹的美称。而在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地形变化与水路相隔,非常需要桥来联系交通,沟通景区,组织游览路线。而且更以其造型优美形式多样作为园林中重要造景建筑之一。因此小桥流水成为中国园林及风景绘画的典型景色。在规划设计桥时,桥应与园林道路系统配合、方便交通;联系游览路线与观景点;注意水面的划分与水路通行与通航;组织景区分隔与联系的关系。

1.3 依水修榭

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建于水边,《园冶》上记载“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最常见的水榭形式是:在水边筑一平台,在平台周边以低栏杆围绕,在湖岸通向水面处作敞口,在平台上建起一单体建筑,建筑平面通常是长方形,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四面作落地长窗。

1.4 水面建舫

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建筑上的舫是指水边的一种建筑,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建筑。舫的下部船体通常用石砌成,上部船舱则多用木构建筑,其形似船。舫建在水边,一般是两面或三面临水,其余面与陆地相连,最好是四面临水,其一侧设有平桥与湖岸相连,有仿跳板之意。它立于水中,又与岸边环境相联系,使空间得到了延伸,具有富于变化的联系方式,即可以突出主题,又能进一步表达设计意图。

1.5 水与山石之间的关系

在园林,特别在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今天,园林用石尤广,能固岸,坚桥,又可为人攀高作蹬,围池作栏,叠山构峒,指石为坐,以至立壁引泉作瀑,伏池喷水成景。品石中较典型的有太湖石,黄石等。品石,在景石造型中,可作庭园的点缀,陪衬小品,也可以石为主题构成依水景观的中心。在运用品石时,要根据具体素材,反复琢磨,取其形,立其意,借状天然,方能“片山多致,寸石生情”的增色景观。

1.6 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水是植物营养丰富的栖息地,她能滋养周围的植物、鱼和其它野生物。大多数水塘和水池可以饲养观赏鱼类,而较大的水池则是野禽的避风港。鱼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溪流和小河中,但溪水和小河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池塘中可以培养出茂盛且风格各异的植物,而在小溪中精心培育的植物则是问心无愧的建筑艺术。

2 临水驳岸形式及其特征

园水局之成败,除一定的水型外,离不开相应岸型的规划和塑造,协调的岸型可使水局景更好的呈现出水在庭园中的作用和特色,把旷畅水面做得更为舒展。岸型属园林的范畴,多顺其自然。园林驳岸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为稳定岸壁,保护河岸不被冲刷或水淹所设置的构筑物(保岸),必须结合所在景区园林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水面形成、材料特性、种植设计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其建筑结构及其建筑结构形式。庭园水局的岸型亦多以模拟自然取胜,我国庭园中的岸型包括洲、岛、堤、矶、岸各类形式,不同水型,采取不同的岸型。总之,必须极尽自然,以表达“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统一于周围景色之中。

3 结语

景观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古典园林;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园林的一个典范,其表现手法和设计手法都有着独到之处。且我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不仅包含了多种传统的哲学思想,还可以丰富的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研究古典园林的创作手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古典园林的意义

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

1.借景与屏景

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

2.对景与抑景

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入胜。抑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

3.分景与隔景

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

4.夹景与框景

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为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的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中的门窗、柱间等,选择特定角度,取得最佳景观。

5.透景与漏景

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评标准,前后透视为透,上下漏水为漏。这里景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漏,有时透漏可并用。在园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景观,增加趣味,引人入胜。

三、古典园林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体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我国古典园林很好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将我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地理特点以及人文历史等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现代的生态大园林观与我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过度开发大自然将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认识到了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必要性,也认识到了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应该从过去的对立、征服关系向和谐共荣的关系转变。为此,我国相继开展了多项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并努力推动各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环境观、自然观、宇宙观以及审美观等得到了升华,并且,人为环境、自然环境和园林景观的高度统一,也符合了现代人类设计环境的理念。

2.采取“巧于因借”的园林建造手法

我国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即为“巧于因借”。在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借景以及成为一种最为重要的手段,其追求的是造景空间的无限外延。在造园中通过“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园林手法,从而把外界的美景纳进园林中,以实现局部大环境的完整和统一,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园 林空间,也使得园林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多在城市内建造园林,这样一来,就难免会受到高楼林立中狭小空间的限制,排除不和谐因素的干扰,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段能够很好地扩展有限的空间,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富有层次感的美景。这种手段让园林和周围的美景相互因借,从而实现整体的大空间,进而建造天人合一的城市园林。

3.“因地制宜”的原则

我国古典园林在整体布局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随形就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根据基址的特点建造。比如著名的颐和园,其充分的利用了该地区特有的地貌,依托山林之势,并通过对水利进行疏导建造而成,它是造园艺术和水利工程极度统一的典范,其既有艺术的外貌,又有科学的内涵。不仅如此,颐和园内的建筑大多依山傍水,既是院内的主要景点,又是最佳的观景所在。

4.体现生态理念

我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会从植物的观赏效果与生态习性的角度出发,赋予植物多种多样的意境与性格,或者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展示园林的主题,使园林人格化,从而使得园林主人的品行和文采恰当的展现出来。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园林都会按照植物的不同花期、色相以及季相演替等特点来营造园林的时序景观。而现代造园的植物配置理念是重视园林的个性美与季节景观的变化,力求符合园林景观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这一点与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内涵是一致的。因此,生态理念的体现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5.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

构建完美的人居环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私家宅院,或者是皇家园囿以及寺观园林,其主要的建筑布局就是随形就势、因山就水、错落有致,通过多变的布局和丰富的形式,将其融入到自然园林中,并运用形状各异的门窗当做框景和媒介,将舒适的外部园林大空间和建筑室内的小空间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种和谐完美的建筑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从而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使人们能够充分的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这一理想的居所境界,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完美的人居环境。

6.意境的蕴含

我国古典园林大多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意境,这种意境是园林主人情感的表达和投入,也是其精神的升华和体现。在园林建造中,通过园林题咏来点景,并对景物的意境进行升华,从而使园林从物质空间向精神空间转变,进而使得人们在观赏园林时能够产生共鸣,并随之陶冶情操。我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思想和手法对于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也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精神所在,其造园思想精髓、空间设计的巧妙手法,景观配置的多样性、层次性,建筑生在园中的幻龙点睛作用,都是是现代园林设计的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中华民族园林宝库。我们也有责任学习和沿承这些古典园林的精髓,极地进行探索,将其造园思想、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静,孙风歧.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法规及规划的相关问题解析[J].中国园林,2004(6).

景观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园林设计;现代技术;应用措施

居住区园林包括居住区建筑以外的庭院、绿地等集散场所,一般具有公共性和私密与公共的过渡性。对其设计要以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传统文化、人们生活方式等特点,将园林整体营建与居住区建筑环境相融合,具体包括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园林水体设计、园林植物空间设计与营建、园路设计等,要在设计中体现居住区的整体风貌和品位,为居民提供生活休闲的理想场所。

1.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特点

1.1传统空间处理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主张天人合一,主张因地制宜的造园,并从山水、植物、建筑等多方面统一引到设计,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景园。在新中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造园手法十分多变,不仅使用框景、障景、借景、对景、添景等传统造园中常用的手法,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现代手法,从曲直、大小、高低、虚实、竖向等全方位的角度来营造景观空间,使其丰富多变,从而营造出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园林效果。巧妙运用渗透,传承古典园林在局限的空间内能够打破局限,渗透、联络、延展、扩散到相邻空间的优势特点,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巧用渗透,能够增加景观层次,丰富庭院组景。

1.2 色彩应用要点

在新中式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上,色彩的合理搭配十分重要,色彩搭配得不同,所产生的效果很可能大相径庭,比如会令人喜欢或者厌恶,宁静或是亢奋等。北京地区传统民居墙面常用的长城灰和芝麻灰、芝麻白等颜色,具有稳重、朴实的效果,但如果大面积混合应用于景墙,会与建筑墙面形成统一色调,则显得压抑沉重,给居住者的心理造成负担化影响,比如北京新四合院易郡居住区在颜色的处理上就有待提高,其在建筑和园路铺装上大面积的长城灰色,使得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沉闷而缺乏通透。因此,颜色的选用不仅要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特点,还需要显露现代气息,克服传统的沉重冗杂,体现时代创新,更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心理。

1.3 传统符号的应用 我国的传统园林在不断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包括祈福的符号、图腾,常用的动物、植物、吉祥物图案;传统建筑结构及装饰符号图案等,不胜枚举。在园林建设中,这些图案符号也被广为运用,标志着民族文脉的点点滴滴,令人视之便有体悟。有些符号甚至已成约定俗成的事物,如中国结、祥云、龙凤、貔貅、狻猊、蟠桃、玉玺等,代表着独一无二的中国民族传统文化。

2、园林要素组合设计要点

2、1园林要素与住宅建筑的和谐统一

在居住区中,住宅建筑占据整体重点,与园林景观及其他共同组成居住区整体环境。其中园林要素中的植物与水体属于软景。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住宅建筑在材质上与植物和水景产生对比,这种软硬兼具、刚柔并存、各有高低的景致只有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们提供各种感官的良好感受。

植物景观在整体园景中负担的责任是:突出背景、添加前景,并且创造夹景。水体景观则是增加园林整体的亲和、灵动,激发居民们与自然相融合的精神意趣。植物和水体的布置设计需要从住宅建筑的风格、色彩、意境、特色等出发,对建筑和园林的主题起到添彩、烘托的作用。同时,这些软景还能打破住宅建筑的硬质效果,使得构图形式更加活跃,使园林区景色各异、刚柔并济,也对道路、停车场等其他的场地设计提供了帮助。园林中的硬景一般是置石、假山、园路铺地以及景观小品,这些在竖向上的主要景观丰富了居住区园林的整体景观效果,无疑是对住宅建筑的帮衬和相辅相成。因此在设计上必须与住宅风格、色彩、意境相符合,对体量的处理要科学合理,以达到互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效果。

2.2各要素设计相辅相成

参考中国传统园林,叠山、理水、建筑、植物这四个元素,便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点。这四种元素不能孤立的存在,而是要互相结合、融会贯通,通过造景手法而形成和谐、自然、美观的园林艺术图画。运用新中式手法对居住区园林进行设计,各设计要素需要和谐统一,具有节奏和韵律,水体、叠山置石、庇佑性园林建筑、园林景观小品、植物、道路铺装等相辅相成,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居住氛围而服务。以假山的设计为例,园林中山体的运用在北京地区中的地方性表现较为突出,在很多传统园林中甚至可以成为主景。北京地区所用假山的材料多为青石或是土石相间,土石山极少单一出现,而是围合成连绵的山体,用以分割园林内外。土石山在设计营建上结合植物配置,借用高程,使园内树木高大浓荫,更显自然。

各要素之间通过空间组合,可以创造欲扬先抑的效果,借由传统造园手法中的借景、框景、对景等方式,打造有层次的空间。增加层次感不能盲目拼凑,而要结合居住区景观建设的实际情况,辅以当代科技手段,对山水进行合理改造,合理置景,各要素之间在材质、色彩、风格上可在相同基调的前提下。

2.3组合造景的地域性特征

在自然生态层面,居住区园林在进行新中式风格景观设计时,需尊重当地的自然要素,就地利用自然特色,并对自然生态进行补偿,营造“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居住环境。比如北京居住区的叠山水景中,所用的山石材料多取用出产自北京附近的黄石、青石、北太湖石等作为材料,搭配当地常用的植物景观,营造自然属性的山水景观,达到生态补偿的效应。

在人文历史层面,设计时需要保留地域传统文化,可对地域符号和地标进行抽取,在园林中再现地域场所精神。各元素组合造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使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达到完好的融合,使传统与现代在设计中融合体现,使全球性与地方性结合体现。

目前,大多数新中式景观在居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问题。比如存在简单的元素堆砌、过渡设计、景观克隆、守旧等现象,甚至过于概念化,忽视了“宜居”这一关键理念,不能很好的挖掘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也有些案例是设计手法和空间营建水平有待提高,空间效果不佳,过于规整呆板的建筑与园林之间缺乏交流,无法渲染当代活跃的气氛。另外,部分新中式居住区在园林景观在施工过程、后期维护中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红玺台的水池景观,在九月份左右即呈现干涸、无人管理之状态,以至于无法显出新中式景观的优越性。以上园林营建与设计方面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结束语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居住区园林设计的水平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思潮,园林设计中的新中式景观设计风格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能。设计人员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加强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宗江.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技术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3, (9):59,67.

景观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商业广场;景观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打造以商业广场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如何设计符合本城市特点的广场景观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城市商业广场景观设计。

二、现代城市广场的特点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生活中不仅追求物质水平上的满足,更加注重满足心理及精神上的需求,城市广场也需要展现一个新的形态。现代城市广场的发展方向不仅仅是对外部空间形式和内部文化内涵的继承,更要顺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广场的形式多种多样,大到形成一个城市中心或形成一个公园,小到一块宅地或一块绿地,均可列为城市广场系列。现代城市广场的特点可以归纳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多样化

在自由和民主得到充分重视的现代社会,人们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是高效率、快节奏、重享受、爱自由、多信息。因而古老的、功能单一的作为市民户外交往和聚集的场所性质的广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广场的要求,新型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广场正在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蓬勃发展。广泛的活力来源于多样化的活动,而多样化的活动是以功能的多样化为基础的。结合场地需要与场地特性,现代城市广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要的就是场地划分,不仅要考虑目标人群的多样性,如年龄层次、知识水平、性别差异等,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群在场地中进行的种类繁多的活动,最终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一个让多数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舒适且得其所用的广场。在广场建筑方面,较以往作为主流的将某一建筑作为中心,其他建筑作为辅助的单一设计模式,改变为现代广场设计中建筑的使用多样、灵活多变,建筑之间的关系不仅为从属,更多的是共生与对话的关系,直接结果是活跃了广场的气氛,让身处其间的市民感到愉悦与放松。

2. 空间层次化

现代广场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是空间多层次化,其中包括空间立体化和空间领域化。空间立体化是人口急剧膨胀而人均用地急剧缩小和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两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地下广场、下沉式广场、空间广场、台地式广场、多层立体广场等。这类立体广场为丰富城市景观起到重要作用,利用垂直交通系统,将不同层面上的活动场所串联为一体,打破以往只能在一个水平面做文章的概念。空间领域化则是由现代城市广场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不同的人群要在其间活动,各自主题不一样,所以必定导致领域化:既有容纳上百人聚会活动的大空间,又有满足亲友交往的相对私密的小空间。

3. 环境生态化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人口、资源、交通、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人类面临诸多问题所带来的压力和紧迫感。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的设计将从盲目追求外在形式而逐渐转变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遵循生态规律,使城市广场逐渐转变为绿色、生态、环保的舒适空间。现代城市广场在以前的重硬质景观效果的基础上与园林设计方法相融合,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因地制宜,与当地特定生态和景观特

色相互辉映,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紧密结合。

三、商业广场景观设计理念

(一)整体性原则

广场景观整体性的含义是指广场中的各个要素之间、要素与广场所处的周边环境之间相互融合,形成良好的空间关联性。对于商业中心内的广场,其主要功能即满足周边从事不同商业活动的各类人群休闲活动的需求,因此,在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交通、景观、生态、交流等方面的多重需求,结合周边用地和建筑物的功能及氛围来进行设计,共同构建优美、简洁,功能协调,符合商业中心主题定位的区域公共活动空间。

(二)可识别性原则

作为城市中高密度开放空间的商业区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考虑三部分的内容:形象、功能、环境。形象主要对应的是景观主题,功能对应的是人的使用,环境则主要对应的是生态作用、绿化作用方面的内容。上述三个元素中,将形象作为设计的第一位,体现出其在商业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一个鲜明的景观主题形象,可以增加商业区自身的标识性,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增加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使人们印象深刻,对于汇聚人气、增加商业附加值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地域性原则

中小城镇的商业空间往往是城镇未来发展的核心地带,其所形成的景观形态成为一种代表城市形象的符号,因此,中小城镇商业空间的主题形象设计尤应注重与区域本土文化的融合。设计师需以艺术的眼光认识和解读乡土,对其地域特色进行具体的概括,或进行抽象的艺术处理,并依据商业活动需求,创造出乡土新形式,表达出乡土新意境。

(四)以人为本原则

商业广场是空间密度最小、人的活动密度最大的地方。人作为使用广场的主体,其行为、习惯等都支配着人对景观环境空间的选择。因此,人的行为活动是进行广场设计的主要依据。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空间领域感、舒适度、层次感、易达性等方面的塑造。构建沟通、交流、共享的人性空间,才能使商业广场的活力得以延续和再生,体现出当代商业广场的真正价值。

(五)生态协调原则

虽然商业广场的主要目的是为较多的人提供开放性的社交空间,但在如今钢筋水泥构筑的城市建筑之中,市民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在商业广场的设计中也要做到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通过“小中见大”、“壶中天地”的自然景观营建,取得与自然协调的生理、心理的平衡。在种植设计中,应结合广场的主题、功能及风格选用树种;采用乡土树种;利用乔木、灌木、花卉及地被的巧妙组合形成植物群落的高低层次变化,使人们的视觉不会过于单一。

(六)城市广场的植物配置

不同类型的广场需要不同的植物配置。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依据广场的特点、文化属性、功能实现等进行选择。如市政广场是政府沟通和举行仪式的场所,该类广场的植物主要呈周边式配置,中央以硬质铺装或软质的耐踏草坪铺装作会场,广场内视线通透,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纪念广场一般用以纪念某一特殊事件或人物,供人们瞻仰、纪念,所以要将生态功能作为辅助元素,应采用软质绿化与硬质铺装结合设计方式,烘托纪念氛围,依据广场固有的主题与纪念意义进行植物的选择,并适应性确定风格及配置形式。商业广场更多的来体现城市商业繁华,在植物选择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植物体现商业的繁荣景象。交通广场一般位于交通枢纽,人流量大,我们应令其成为道路交叉点,合理发挥交通枢纽作用,确保植物景观设计不对交通实用功能造成影响,进行见缝插景、见缝插绿的科学设计,进而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休闲娱乐广场在城市中分布较多,绿地面积大,广场风格多异,植被配备时主要考虑广

场功能和景观需要,要让大家身处其中时感到精神放松,心情愉悦。

四、结束语

我国地区辽阔,商业广场的景观设计需要根据各自城市的文化、发展特色、发展定位等进行设计,本文从整体性、生态型、识别性、地域性、以人为本等方面来具体阐述了商业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点,希望能为具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姜乃煊. 商业广场景观空间中文化媒介的表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2]黄晓萍. 澳门复合型商业广场景观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景观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风景园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风景园林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自然环境,并且能够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到舒心和安逸。而作为风景园林的核心项目,植物景观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好坏。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体现园林整体的设计规划方向和思路的过程,并且是提高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以及艺术气息的重要步骤,所以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好风景园林。

一、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概述以及原则

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园林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些诸如“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的现代化园林设计理念,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有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长久以来我国的设计师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产出,并且指导着我国未来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植物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更加宽阔的领域和更加全面的思路[1]。现代长久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于自然的渴望更加的迫切,更加的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现代园林的设计时,主要分为了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一种是“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这种园林主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植物的设计也是以人的需求为主,目前大多数的园林设计都是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使得植物景观在种植时能够满足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小型绿地、以及住宅、工厂等地方附近的小型园林。另外一种是突出自然的理念,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设计的园林,这种园林是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供市民们欣赏和生活。这种园林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型绿地以及滨水的公园,郊区的公园等地方进行设计。而园林设计的规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护自然的原生态景观。所以在建设现代化园林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生态化完整循环的生态园林,并且对于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进行协调,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发挥出风景园林的真正意义,做到城市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景观设计程序要点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现状,其次进行概念规划,第三步进行方案设计,第四步是对方案的深化设计,最后设计施工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设计配合[2]。

(一)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之前,对园林的施工地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个阶段是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关键,保证了园林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在分析施工地区的现状时,主要要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三个工作。资料收集是对施工场地所属的城市地区的规划理念以及植物的地域性分布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收集当地的基本气象、土壤、水温、地质的情况以及当地与植物相关的一些传说和典故。现场调研就是对施工产地的土壤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分析是对施工地区周边的整体绿化情况,以及周边的建筑物等情况进行了解。

(二)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设计师根据施工地区所属城市的整体规划理念,结合现状分析的资料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出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并提出整个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新意和特色。

(三)设计方案。在规划好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之后,就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调整规划概念中的层次以及内容,并且将概念进行深化和细化,将宏观的概念方向变成具体的细节步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将规划的宏观内容全面有序的展开,将植物景观的特色进行分区,并整合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然后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四)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的再次细化和调整。将方案这几中的内容借鉴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类,归置,并且表面种植的数量和需要间隔的距离等,深化设计是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同步进行的细化过程,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调整。

(五)设计施工图。施工图的设计囊括了植物种植的施工以及工程的预算、工程的监管和验收等工程的各个方面具体细节的设计。施工图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种植某种植物的目的以及种植植物的具体步骤和细节。植物的施工图明确了植物种类、名称、种植位置、行距、数量、规格等大多数需要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并且表面了植物的选用情况以及种植植物苗木的质量,苗木的移栽方法等资料和要求。是最终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3]。

(六)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情况而出现种植的问题。施工配合就是在施工中对现场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重新设计的过程。设计师要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出现的问题,并且对现场的施工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这个过程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效果和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设计师要积极的对施工进行配合。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遵循现代园林设计原则,并且做好设计前的现状分析,提出具有特色的规划概念,同时提出全面的设计方案并且加以深化完善,形成指导施工的施工图,才能够使植物景观在施工中更加有效,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牛艳玲.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00-4104.

[2]任斌斌,冯久莹,李树华等.模拟邯郸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870-877.

景观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大学校园;道路景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S7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大学,是各类人才的诞生地,是科教兴国的根据地,是知识经济的发源地。搞好大学校园绿化,对提高校园环境、塑造大学形象有很大的关系。一所优秀的大学,除了体现在它的学术成就与悠久历史上外,其校园环境也应是独具特色、舒适怡人。环境艺术诸要素中,植物、水体、园林建筑与构筑物、艺术品、辅装及其他附属设施,无不与绿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要运用好这些要素,创造出优美宜人的校园环境。

1.某大学校区的主要特点

某市的多数大学建有新校区,这些新校区的主要特点是:

(1)面积较大,一般占地几千亩。如同省的师范大学和建筑大学占地都是3000余亩,某大学总占地5000多亩。

(2)人数较多,新建校园师生人数在1万以上。

(3)新建大学校园基本上位于城市的郊区。

2.大学校园道路景观设计应注意事项

新建大学校园内的道路绿化不仅要适应新大学校园的特点,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大学特有的人文气氛紧密相联系。新建大学校园的道路绿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2.1 充分发挥道路绿化的生态效应

大学校园的生态景观包括各种公园、水系、原有植物群落、林荫道、运动场、立体绿化等。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可以把他们分为廊道、契合体、模块等景观单元,各种嵌合体都由块区、廊道和基质三种要素结合而成,大学校园也不例外。大学校园的基质是建筑群;廊道有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两种:自然廊道如河流、自然植被等,人工廊道一般指的是林荫道、道路。其功能主要是:保护城市生态多样性、调节校园生态小气候。

校园在郊区,空气质量相对市区污染少,有毒有害气体少。但是如某建筑大学,离炼油厂较近,污染严重。就得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如山桃、旱柳、丁香、水腊、银杏等能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硫;旱柳、银杨、女贞、悬铃木等是净化氯气的较好树种;梧桐、大叶黄杨、垂柳、女贞具有吸收氟气的能力。

乡土树种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长快,成长状态好,植株强壮,是绿化选择中不容忽视的道路绿化树种。

2.2 注意营造舒适、怡人的道路空间环境

某市新建的大学校园应是绿树成荫,碧草延绵,林间蹊径蜿蜒,学习用的桌、椅散落其中,泉水涌动,……。而学生的每天生活可以不去欣赏碧草绿树,不去室外的桌椅上学习,但必定要行于路上。为了使学生行在路上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应做到:

速生树种生长快,遮荫效果好,可以解决夏日在烈日下行走的煎熬,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怡人的景观。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最好为1:1,这样不同道路之间也会因不同树种规格大小而产生景观上的变化。

植物的形态多姿多彩,四季各不相同。道路绿化的色相和季相变化反应在植物的多层次配置上,其色彩搭配以对比色为主。一般的单株落叶植物是春观叶、夏赏花、秋赏果。有些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展示着它特有的美,如春季开花的迎春,秋季变红的枫叶。在春、夏、秋三季,如行道树为绿色大乔木,其下可种植黄色或红色等鲜艳色彩的小灌木或花灌木,以丰富道路的色彩变化,景观效果易形成。但在冬季,色彩极为单调,这个季节里不仅要注意常绿树种的使用,还应注意展示有鲜艳色彩的植物的枝和杆。如红瑞木,在冬季会显出其独有的风姿。

道路两侧的植物规格过小,就难以形成好的景观效果。所以在一开始种植植物时就要在某一定路段用一些大规格的苗木,会给新建的校园增添不少生机。

2.3 将校园的特有人文气息溶入到道路绿化中

校园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作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宁静可以使学生感到可亲、可爱,产生美感,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陶冶,生活得到充实。绿化又是形成这种环境的主力军。所以绿化植物的选择也溶进了人的思想感情。可选择树形幽雅、叶形美丽的植物进行道路绿化,如白玉兰、五角枫、银杏等。选择的植物可以代表一定的寓意,如营造竹径的氛围,竹代表着高洁的品格;也可以设计一条桃李路,桃李是师生关系的一种反应。在这特殊的知识殿堂中,合理的植物种植会使绿化空间也罩上知识、文明的感觉和氛围。

3.道路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

根据校园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以及植物自身的生态功能和美学特性,在某市可以用作新建校园道路绿化的植物有:

作行道树的乔木:法桐、毛白杨、旱柳、垂柳、白腊、合欢、槐树、栾树、五角枫、银杏、大叶女贞、白玉兰、广玉兰。

作行道树的大灌木:紫薇、木槿、樱花、碧桃、紫叶桃、山桃、贴梗海棠、西府海棠、红叶李、黄栌、丁香。

大学校园内的主道一般无分车带,路况与市区的主干道相比较简单。因此,其绿化形式也相应的简单。公共干道两侧的绿化空间小,一般采用多层次绿化的模式。而校园的主干道两侧绿化面积大,从生态学和景观学上来讲,都无需封闭性很强的绿化形式,主要形式有两种:道路两侧只种行道树,这种形式简洁,给人以清新感。如位于山大南路的某大学校区,进入南门后西侧的道路上是高大的两排杨树,特别夏季在杨树的庇护下感到无比的舒心和凉爽,既使在深秋和冬季也会被杨树那挺拔、伟岸的身姿而折服。道路两侧乔木下可以种植一层、两层或三层灌木。由于学校空气质量好,相对较安静,通常种植一或两层灌木即可。主要有这几种组合方式:乔木与大灌木相组合、乔木与自然点植的小灌木或花灌木相组合、乔木与整形的点植小灌木或花灌木相组合、乔木与整形的成行小灌木或花灌木相组合。

参考文献

[1]胡喜生,周新年,陈全辉,李纲,范雪飞.大学校园道路景观评价方法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11-114+118.

[2]范宣波,秦风硕.基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大学校园道路空间设计初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7:302.

[3]马斌.浅析大学校园道路系统规划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1,0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