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文1

关键词: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要点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

生态园林是以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用生态学原理研究植物个体和群落与环境的关系,同时研究以植物群落的发展、组成、特性及其相互作用,扬其共生,避其相克,形成有规律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

人们大多注重生态园林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性,而对生态园林本身的生态学特征关注不够,还没有提出较具体的生态园林建设原则和目标。生态园林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园林的观赏性,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人工植物群落,创造景观,美化环境;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性,充分利用绿色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吸收有毒有害物质,衰减噪音,防风降尘,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它应具有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与周围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

二、生态园林的特征

1.生态园林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一个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群落中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特点与稳定性水平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资源利用,都趋向于互补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多个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要比单一物种的群落能更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而城市中由于人为的干扰和随机因素很多,环境变化的快速多样,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能使园林植物群落相对于环境及其变化有更好的适应调整能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是景观多样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基础。

2.生态园林的公共性

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在整个城市地域上,包括城区、郊区、近郊区、远郊区形成一个以绿化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环境的良性效益,向全体居民提供生产、生活需要的绿化使用价值,它的最终产品不同于一般类似水电需计量的对抗性消费品,是绿化的成点、成线、成面、成片、成带的绿化园林主体。它所产生的净化空气、光合作用、调节气候、降温保湿、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避灾、美化环境、休憩旅游、保护文物等综合功能,都属于非对抗性的,因为绿地或绿化带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具有同时提供使用价值的功能,在供应一个人使用的同时,还能供应其他许多人使用,而且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大家共同使用,获得同样的使用价值,满足同样的生存、享用等需求。

3.生态园林的无界性

生态园林从客观上打破了城市传统园林构建的狭隘小圈子、小范围的概念,在范围上远远超过公园、名胜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传统观念,它涉及到社会单位绿化、城市郊区森林、农田林网、桑园茶园和果园等所有能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绿色植物群落,实行城市大环境一体化绿化建设,实现绿化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形成“点、线、面、网、片”的生态园林体系,逐步走向国土治理,把生态园林建设成为人类大环境系统工程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个体系。

三、生态园林的规划要点

1.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的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的主体结构,也是生态园林发挥其生态作用的基础,通过合理地调节和改变城市园林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分布格局,就能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生态园林”。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布局形式和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在追求生态美、人文美、个性美、自然美的前提下,要对植物进行合理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展的差别。我国许多城市的园林建设已正在逐步走向生态化和自然化,如杭州、苏州、桂林、石河子、南京等。南京市将森林生态系统引入城市、改善城市环境、丰富生物的多样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遵从生态位的原则,搞好植物的配置

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不同的光的生态类型、水的生态类型和土壤的生态类型的植物,进行因地制宜的配置与因势利导的科学经营。生态位的原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关系到植物可否正常生长、发育、繁衍、定居和生态园林的兴衰与成败。在生态园林的构建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的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合理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进行配置,形为一种高大而多层的结构。

3.以乡土植物、天然植物群落为主,形成多种植物混交、种类丰富的结构层次

现代科技、“工业文明”和城市化台风把大量野生动植物驱赶到深山老林、荒丘野岭,或消失得不见踪迹。找到被赶走的物种,已成为城市园林建设中现代审美情趣的潮流。每个地区的植物种类因长期的进化生存已经很适应当地的气候,大力发展这些乡土植物种,本身就发挥了乡土优势。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应突出与当地相适应的生态园林景观,形成乔木大树,灌木、藤本、草本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园林绿地。对于纯草地来说,立体绿地省工,便于管理,而且经济效果好。可选用的品种很多,如榕树、云树、大叶藤黄、树菠萝、樟树多种、第伦桃、普文楠、毛紫薇、杜英、粉花山扁豆、铁力木、灯台树、山桂花等。然而近期一些城市绿化,追求外来种类,如大王椰子、南洋杉、黄金榕等铺天盖地。但是,大量种植的则遮荫差,生态效益少,价高绿荫差,难管理,特别不适合作为行道树。

4.遵循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的原则

现代城市生态园林以人类的福利为根本目的,追求实现人、园林植物及其景观、城市环境三者间的和谐共存,使城市居民、人工设施、历史民俗文化风情与绿色环境等各个方面达到最理想的配置。

结论:

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使人、城市和自然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良好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孔丽辉,崔剑飞.论生态园林城市的沿江风光带景观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2001

[2].龚春,罗宏炜.城市绿化的生态园林意识[J].江西林业科技,2001(04)

[3].马建武,陈坚,张云等.安宁市园林生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实施策略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1

[4].张国文.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城市生态园林[J].中国园林,1997

[5].钟建元,刘鲜兰.走生态园林之路[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8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生态公园;城郊型;规划与设计;和谐与发展

1、城郊型森林公园的定位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城市化进行已经进入了扩张阶段,城市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向往随之增加,因此“假日公园”就成为了人们休闲与旅游的需求方向。此时城市郊区大面积的绿地或者山丘就成为了建设森林公园的资源基础,此时城郊型森林公园就应运而生。究其定位而言,城郊型森林公园有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含义,森林是自然形成的大面积的生态环境,而公园则是有计划的人工参与建设的休闲场所,可见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是自然环境人为改造的产物,其突出的功能是绿色生态与旅游休闲。虽然目前对城郊型森林公园没有明确的概念性说明,但是可以看到,从地理位置上看,城郊型森林公园多数位于郊区,介于城市公园与单纯的森林公园之间;从生态资源上看,其资源丰富程度也介于城市公园与单纯的森林公园之间;人为痕迹上看,其景观多为自然形成,人为参与的仅仅是辅助设施与整体规划,由此可见,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休闲与生态价值虽然不如单一的森林公园,但是其在城市化过程中却是满足人们亲近自然需求的重要场所。

2、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原则

2.1 规划必须突出系统性。森林公园的规划依托的是较大范围的自然环境,而城郊型的森林公园其面积与景观介于城市公园与森林公园之间,因此在规划中人为的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规划中必须突出系统性,必须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公园的规划,改变以往的独立景观相互叠加的公园化设计思路,从绿化、生态的较大,营造仿森林生态的景观设计思路,从而保证公园的生态化内涵,尽量以原有的生态体系为依托,构建敞开式的公园环境。

2.2 突出公园的生态价值。森林是生态环境的基础,而以森林为主题的公园应突出生态价值,因此在城郊型森林公园的规划中应将生态、经济、社会融合起来,生态规律是公园遵循的基础规律,并将生态效益放在公园规划的首要位置,公园中所有的规划与设计都应遵照生态需求,尤其是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与维持,更应成为规划的关键加以关注。公园建设不能影响周边的生态系统,而应借助周边的生态系统营造适应当地的森林公园规划模式,从而发挥生态效益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系统作用。

2.3 突出人文需求。城郊型森林公园因其功能是满足城市居民的假日旅游需求,所以必须突出人文色彩,虽然其位置在城市的郊区但是公园所受到人文影响必然来自与城市和地区特征,在规划中必须突出其人文需求,针对性的营造适应当地文化特征与环境特征的公园体现,一方面可以保证休闲、度假的需求;一方面则满足生态开发与保护的需求。因为不同的城市尤其不同的文化底蕴,所以在森林公园的规划中必须考虑地方特征,打造符合城市历史与文化背景的景观形式,并使之融入到森林生态系统中,从而形成完整的森林公园。

3、城郊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设计要点分析

3.1 空间规划要点。城郊型森林公园突出的特征就是距离城市的位置较近,因此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扩展与公园之间的关系,所以在空间布局上应最大限度的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与公园位置的协调,所以在规划中应突出城市功能的延伸,及在城市与公园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使之与城市之间有一定的互动性。同时在规划中应重点对服务区、安置点、基础设施等进行合理布局使其与城市设置相互衔接,保证公园的交通便利性,同时保护园区内森林生态的相对完整。最后还应对在规划上对空间进行划分,保证功能性的完善。

3.2 公园内的交通道路规划。城郊型森林公园相对城市公园的规模大,因此其交通与道路规划是公园建设的重点基础,便利的交通可以方便人们进入到公园内,但是出现过多的机动车道显然也不能保证公园内的生态与休闲需求,因此在进入公园的出入口位置应设置便利的交通设施,保证旅游度假人群的集散。但是在其内部的道路设置应尽量保证生态安全,合理规划主要交通道路、基础设施等,及体现其城郊型的特征,也突出其森林公园的特质。如:其主要干道与城市道路相互衔接,然后根据公园内的地形等设置次级干道,然后再设置人行通道,以此保证交通的可达性也为人们休闲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最后,对道路的材料和材质等进行合理设计,一方面满足通行需求,一方面也可满足景观需求,使得公园内的基础设施也融入到景观中,让游客可以体验景观的变化感。

3.3 生态旅游特征的强化。城郊型的森林公园不仅仅承担旅游和休闲的功能,其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保有更大面积的生态环境,因此公园规划必须突出生态理念。所以城郊型森林公园必须以回归自然为核心目标,规划其内部的各种设施与场所。在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应当地生态保护需求的旅游项目和设施建设方案,在合理开发与建设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的生态系统与资源。同时围绕生态保护构建有特殊的旅游项目,并围绕其进行旅游产品开发,从而实现利用绿色旅游带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模式。

3.4 迁移居民安置规划。在森林公园的建设中难免会遇到当地居民的安置问题,因此在规划中必须将其考虑在公园建设规划中。因为人类的居住与活动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对公园内的居民进行安置的时候应在满足其生活的基础上保证不会影响环境资源。一则是就地安置,鼓励居民进行产业转型,从农业转为旅游业,利用统一建设的村庄景点安置居民,指导其为游客服务;二则是异地安置,针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特点进行异地建村异地安置,保障其生产与生活的改善,并帮助其恢复生产。不论是何种安置方式都应将民生和生态放在同等重要的层面上,在保证居民生产生存的基础上,维持当地的生态环境,这样才能不失去森林公园建设的初衷。

3.5 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在规划中,应重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从宏观角度看应重视对森林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和依存关系,如在城市边缘建设的森林公园应考虑其与城市之间的景观与生态功能,在考虑城市景观定位后对森林公园进行规划,以此保证其余城市可以相互协调。同时可以保护周边的生态系统,使之成为远郊生态与城市生态之间的过渡带,缓冲城市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从公园的整体角度看,应在规划中突出生态要是,将其发在发在与建设的首要位置,按照公园的功能、性质、条件等进行公园规划,对景观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力求对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持,并对人文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使之融入到原有的生态体系中,合理划分公园的功能区等使之与自然融为一体。

4、结束语

城郊型的森林公园是一种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功能性也相对城市公园有所不同,因此在规划中必须突出其生态价值并重视其旅游功能,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公园的功能实现。所以在规划中应重视对空间布局、交通规划、功能开发、居民安置、生态保证等才能营造一个适应当地生态和经济发展的新型公园模式,才能实现城郊型森林公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艳,陈东田,侯可雷,等.城郊型森林公园规划中的性质定位[J].林业科技开发,2007,21(1).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现状;理念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自古以来,我国都有园林设计,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设计的理念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但是又有别于古代的园林设计。我国现代的景观园林设计在传统的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现代景观园林将旅游休闲、生态环境与风景园林三者融为一体。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为城市的生活增添了文艺气息,是我国保护环境、珍爱自然的实际行动,也能促进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此展开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1简述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现状

1.1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落后

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二者相辅相成,景观园林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进行,景观园林设计的实践依靠理论研究,所以,不断创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能够不断促进景观园林的发展。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不能为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提供充足的科学理论依据,导致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直接影响了我国整个景观园林的发展。所以,要不断加大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推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发展。

1.2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陈旧

与国外先进的景观园林设计理念相比,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还相对比较陈旧。虽然,不断地有大量的新元素和新理念被运用到我国现代景观园林的规划设计当中,但是我国景观园林的设计者大多是照搬其他国家的设计理念,没有创新,没有将景观园林的设计理念与新元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所以,目前在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设计还很少。同时,景观园林设计者在运用新元素时,没有重视我国传统的园林特色,没有将传统的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和现代的景观园林设计理念完美的结合。在实际规划设计中,景观园林的设计者过分注重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软质景观,大量的使用花岗岩、大理石等非原生态景观,而忽视了树木、绿地、水景等原生态景观。所以,景观园林的设计者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景观园林设计理念,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促进景观园林的发展。

1.3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发展不成熟

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在我国的高校已经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但是在现阶段还处于探索时期,发展尚不成熟,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不断更新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为了跟上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步伐,各大高校必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人才,以进一步促进景观园林的发展,将传统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和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完美的融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发展壮大[1]。

2探讨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

在进行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时,不仅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还要将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设计元素相结合,还要从我国的地域文化特色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特色,努力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形成中国特色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推动我国整个景观园林的发展。

2.1现代景观园林中视觉景观的设计

现代景观园林的设计必须具有高度的观赏性,还要给人们带来高度的视觉享受,反之,景观园林就没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及其应有的作用。景观园林的设计主要是用来观赏的,人是一种视觉感很强的生物,并且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所以,我国的景观园林设计要从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上出发,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设计出适应我国人民审美的景观园林。同时,在视觉景观的设计上,要协调好景观园林设计和周边自然环境还有地域人文环境的关系,协调好景观园林设计中各个要素的关系。例如,要设计一个休闲式的景观园林,在景观园林设计时,所有的设施设备等元素就只能从休闲的角度考虑,而不能掺杂其他的元素进去,不然就会破坏了景观园林的整体感观[2]。

2.2现代景观园林中大地景观的设计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大地设计要充分利用大地资源,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气候、地形、土地和动植物的利用,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优秀的大地景观设计,能够形成层次感强和错落有致的景观,在一年四季当中给人们不一样的景观感受,随着季节的变换,欣赏到不一样的景观,提升现代景观园林的观赏价值。另外要注重场地的设计理念,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

2.3现代景观园林中精神景观的设计

精神景观设计是现代景观园林设计创新的重点部分。精神景观设计创新简单的说,就是把景观园林规划设计当做一门艺术来创新,精神景观设计的创新要从我国传统的园林、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寻找要点。简而言之,精神景观设计要在我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所包含的要素中,选择一个最佳的切合点。在美学观点上,精神景观设计要将空间虚实景观打造成具有高度观赏价值的景观环境。在生理学观点上,精神景观设计就是将人工材料和原生态景观协调统一,提升现代景观园林的文化和艺术内涵[3]。

2.4现代景观园林中生态景观的设计

在现代园林的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而园林景观中越来重视自然化、人文化、森林化。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植物生态环境不能因社会的发展而破坏,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人类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保证社会的发展需要又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存在。基于生态学的有关原理,通过建立绿地系统,从而组成一个生态园林。在这个系统中,环境资源是有限的,要想做到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就要所该系统内的植物进行组合和配置,使得种群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在视觉上能有层次感和色彩感,而人们在生态园林中也更能体会到美的存在。建设生态景观,城市的生态功能将有质的提升,与此同时,居民也能从生态景观中高手到大自然的气息和精神上的享受。

3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能够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所以,要不断创新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加大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力度,为景观园林设计的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视觉景观、精神景观和大地景观的设计,将传统景观园林元素和现代景观园林元素相融合,达到园林景观和周边自然环境、地域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提高景观园林的存在价值和观赏价值,促进景观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航.中国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理念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3(22).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特点;原则;设计思路

前言:

住宅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地。随着住宅建设舞蹈速发展和扩大,市民对人居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住宅区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地中比率日益增大,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城市绿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闪光点。

1 城市住宅小区的现代化特点和要求

1.1 规模大且设备齐全

现代化的城市住宅小区是由多层、多栋楼体的建筑群组成的,小区内,除了必要的住宅楼之外,还要有配套的超级市场、体育健身场地、社区医院等综合设施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娱乐、休闲需要。

1.2 统一规划、布局合理

随着政府和社会对于市容的更多关注,以及促进房地产快速发展的需要,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规划必须协调而统一,在小区建设中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才能使小区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使其整洁美观。

1.3 综合光照要强且广

当今时代,人们追求居住环境的更多光照,墙体多为彩色粉刷,阳台以及窗户也使用了大量的玻璃,使综合光照变广、变强,使处在阴面的人以及各种植物都得到充分的光照。

2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住宅小区的建设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住宿、休闲、娱乐、交流等活动的空间环境和场所。因此,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综合规划,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符合人们的运动行迹规律,空间布局要有开有合,宜于人们集散和休闲。景观创造要丰富多彩,能够使人们提炼情操,放松心情,更多地接触到绿色,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

2.2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就是要合理利用立地条件,充分利用居住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有效地减少小区园林建设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

2.3 注重创新

居住小区园林规划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更能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人与自然和谐。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在规划构思上,力求自然、协调,

体现主题风格与特色。

3 城市住宅小区园林规划设计思路

3. 1 以人为本就是要让园林绿化的主体舒适和惬意。相对于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前很多小区实际上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很局促。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阴,在炎热夏日,人们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

3.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3 .2. 1 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材料与环境间长期的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3 . 2.2 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惠共生”原理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蔗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3.2.3 植物营养空间的定位

园林植物的配植以美观为目的,植物与植物个体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师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自然界植物的分布受到气候、土壤、光照、海拔等影响而有水平及垂直分布现象,深人到某群落内部,乔灌木的分布也是有规律的,不同生长型的植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空间的层次上,通常所说的摹拟自然植物群落就是要求人工栽植计划合乎自然群落构成规律。

3.3 重视水景设计,实现动静合一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的,因此,住宅区绿地规划设计特别要重视“水景”的设计。那么,水景设计的要点是什么呢? 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难的是成景。“一潭死水”会让住户掩鼻而过,叫苦连天。住宅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也应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做到真正的“活水”。因此,在“水景”设计的同时,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古谚:“流水不腐”,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铭。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并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高低起伏,即体现自然,又节省费用。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和雨水的回收利用。同时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如水中的荷莲,水边的芦苇、鱼类等,让人们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如丽水正达“阳光城”的设计用完美的水系作为景观主体,串联起步行空间和绿化空间,并巧妙地运用石、阶、栏、廊、亭、桥、树木、花草等景观构成元素,以各种形式加以点缀、延续,加大景观的深度。从叠水涌泉到春色满园至游泳池,从荻水流瀑至秀水林荫到水韵轻风,以龙形水系的动感渲染着建筑之神韵,使水的灵性、建筑的韵律、草木的生机在动与静中相融透。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住宅小区的园林规划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必须充分体现现代化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建

设理念,利用城市的大环境资源,使住宅小区与城市空间能够拥有良好的协调和规划,为人们设计和创造出更加生态、自然、和谐的居住空间环境,实现生态化理想家园的构建。

参考文献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园林建设;植物配置;应用

一、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作用

第一,园林植物能够美化环境。园林绿化是美化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第二,园林植物能够改善环境。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有些园林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细菌。此外,园林植物可以缓解人们心理和生理上的压力,而且植物释放的负离子及抗生素,还能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二、园林建设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1、适宜原则。适宜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常所说的“适地适树”,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性。适地适树指植物的特性要与立地条件相适应。立地条件是指种植地的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以及湿度等情况。园林植物的特性包括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绿化植物种类不够丰富,这与对绿化植物的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或轻易否定有关。

2、根据绿化性质和功能进行配置。首先要确定园林绿化所要表达的主题,根据这个主题配置选择适当的树种。确定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最终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如香山红叶、玫瑰园、牡丹园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独特的风格。另外,要根据实际需要,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地被植物。如在规则式布局中,应选择植株整齐一致、耐修剪的品种;而在自然式的环境中,则可选择植株高低错落、花色多样的品种,从而呈现出活泼自然的野趣。

3、统筹安排,全面兼顾。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根据园林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统筹规划。要注重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

4、经济适用性原则。经济原则指的是发展节水型园林,或者是在植物配置中要适当考虑节水的问题。例如有节制地发展草坪,尤其是冷季型草坪,多选择耐旱节水的草坪品种,可采用冷暖季草混植,或选用耐旱的地被植物,如沙地柏、扶芳藤等。在配置中优先选取较耐旱的园林植物,如银杏、臭椿、国槐等。

5、遵循生态学原理。符合自然规律和风貌的园林建设,必须重视生物多样性。因此,园林植物的配置要重视植物群落的多层次性,形成乔木、灌木、草本相结合的、群落层次分明,物种丰富、艺术感染力强的群落结构。同时也要注重植物叶色、花色、高低植物的配置,使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

6、遵循美学原理。植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体,在园林绿化中要高度重视植物色彩多样性、色调的明暗偏色之异。要充分掌握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运用它最佳色彩稳定规律,实现科学配置。

三、植物配置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1、园林景观的美学功能和艺术性是园林规划设计的目的之一。当景观设计解决了园林景观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其永无止境的追求。当园林景观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时,园林景观的艺术设计风格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园林景观就能受到人们的欢迎,通过人们在心理上对这种设计形式的接受,以便实现设计师在经济、道德、大众审美等方面的影响,强化所设计园林景观的社会认同感。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强调基本理念在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创造园林规划设计的意境美是指通过园林景观的结构、图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费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园林景观的意境产生于园林景观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

给予游客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当然,不是所有园林景观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我国多年来园林规划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景观外形设计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通过这种意境的创造,在空间物质化的表现与无限的联想之间,

以空间、形体、文化、寓意所呈现出的信息载体,它涉及这样一种理念:即存在着一种超越个人理解力并能借助于一种中间媒介达到的群体共通的普遍的状态。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来寻求、创造、组织、表现这些中间媒介,这是工业规划设计中最为基本而重要的工作。

3、种植具有环境保护作用和经济收益的植物。一个小区或某幢建筑周围应该以突出某种植物特点为主,如四季花园中,杨柳阁以杨柳为主,樱花阁以樱花为主,或者以突出某个季节景色为主,或春、或夏、或秋、或冬。如以展现秋景为主的植物群落,上层以乔木银杏、枫以金黄、红叶色渲染秋景,柿子果实秋冬季亮丽红艳,冬季和翠绿的雪松、云杉又构成层次丰富的冬景。

4、园林设计上植物多样性与适应性同时并重。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好心切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

根据环境,因地制宜地选用具有防风、防晒、防噪声、调节小气候,以及能监测和吸付大气污染的植物。有条件的庭院,可选用在短期内具有经济收益的品种,特别要选用不需施大肥、管理简便的果、蔬、药材等经济植物,如核桃、葡萄、枣等,既好看又实惠的品种。

5、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式栽植外,一般都避免等距、等高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水平的提高对园林美观、绿化效果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实现预期目标,设计公司必须严格按照植物配置的设计原则,充分掌握设计要点,在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充分发挥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实现植物配置的最高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项目的生态效应,促进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烁.周翠荭.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历史文脉的传承[J].科技信息. 2011,(19).

[2] 李建胜.朱伟勇.伍丽娟.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1,(6).

[3] 苏桂芳.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

[4]郭常云;;城市园林建设改造植物配置原则[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年02期

园林规划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城市园林 规划设计分析前言:

无论是在古典园林,还是在现代化的园林;无论是在街头绿地,居民区的小游园,还是在大规模的综合性公园,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都会引起游人兴趣,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因此,园林建筑和植物配置的协调统一是表达景观效果的必要前提,成为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园林规划设计的原则 1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要以人为本,遵循生态原则,从视觉景观、生态环境、大众行为等方面考虑,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意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 一般规则式园林,植物配植多采用对植、行植等规则式布局,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布局,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不同的环境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建筑物周围,主要道路及大门处,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起伏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要注意植物空间立体结构的韵律感,以求得总体布局的协调。 3 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近似自然风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有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晚春开花的蔷薇、玫瑰、棣棠等;初夏开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种草花等;秋天观叶的枫香、红枫、三角枫、银杏和观果的海棠、山里红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3~1/4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另外,也可选用一些药用植物、果树等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来配置,使游人来到林木葱葱、花草繁茂的绿地或漫步在林荫道上,感受满目青翠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密有致 。多树种配植、混植时可以一种或两种为主,切忌平分。常绿树四季常青,庄严深重,但缺乏变化;落叶树色彩丰富,比较轻松活泼,但冬季叶落萧疏。常绿树与落叶树互相配置就能弥补各自的缺点而发挥优势。为了使落叶树突出鲜明色调,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灌木群可以利用自然地形起伏,使之形成错落有致的轮廓线。乔木、灌木组成树丛时,开朗的空间要有封闭的局部;封闭的空间要开辟透视线,以形成虚实对比。 1.1 在配置植物时,应满足功能上的要求, 除了植物的基本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尘、降低噪音、杀菌等)外,植物在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 1.2 园林中配置植物,不同的场所对植物配置有不同的要求 商业区中的植物要求挺拔秀丽、高贵大方,在一些靠近商业门面的地方,还不能遮挡门面。因此,不能选择太过浓郁的树木,而应多选择高大挺拔、树形优美、枝叶不太茂盛的植物。工业区的绿化一般较为简洁,除了必要的树木外,草地占了大部分面积。住宅小区环境对植物要求较高,因为住宅小区绿化除了绿化美化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它为住户提供了一个每天进行户外休闲的场所,植物配置应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置手法。小区植物配置相对而言层次较为丰富,乔、灌、花、草结合,创造一个优美、生态、健康的休闲空间。水体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因为有了水,才显得有灵气,有秀气。因此,水体周围的植物配置也非常重要,水边植物应多采用亲用性植物、形态奇特植物和水生植物。 2、对比和衬托是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时常用表现手法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比较适合。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起伏和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避免了布局呆板。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加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植物配置协调园林建筑与周边环境 建筑造型、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食物缓和或消除矛盾。园林植物能使建筑突出的体量与生硬的轮廓“软化”在绿树环绕的自然环境之中。植物的枝条呈现一种自然的曲线,园林中往往利用它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衬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两种材料的质感。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结构细致玲珑的建筑物四周,选栽叶小枝纤、树冠茂密的树种。如园林中厕所旁边常植浓密的珊瑚树等植物,使其尽量不夺游人的视线。

3、对园林内路的绿化规划设计的要点。

主要干道绿化可选用高大、浓荫的乔木和耐阳的花卉植物在两旁布置花境,但在配植上要有利于交通,还要根据地形、建筑、风景的需要而起伏、蜿蜒。小路深入到公园的各个角落,其绿化更要丰富多彩,达到步移景异的目的。山水园的园路多依山面水,绿化应点缀风景而不碍视线。平地处的园路可用乔灌木树丛、绿篱、绿带来分隔空间,使园路高低起伏,时隐时现;山地则要根据其地形的起伏、环路等绿化需要有疏有密;在有风景可观的山路外侧,宜种植矮小的花灌木及草花,才不影响景观;在无景可观的道路两旁,可以密植、丛植乔灌木,使山路隐在丛林间,形成林间小道。园路交叉口是游人视线的焦点,可用花灌木点缀。

三、结语:

生态园林设计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休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