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实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的实质

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1

关键词:知识目标 教学设计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84-01

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当下的历史学科的内容也已经有所变化,总体来说基本摆脱了过去“繁、难、多、旧”的垢病,更多的体现了在知识的基础对学生能力与情感价值观的要求。在这种新的情况下,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的机遇,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诸多的挑战,为此我们要想在新一轮的课改中获得一点体会与收获的话,我们就应该从基础做起,本文试从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上来探索一下在新的要求下所呈现出来的一些特征,从而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点思考与探索的可能性。

1 知识内容相对过去精简

由于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关注的点有所转移,因此对知识的内容就有所精简。体现在:首先,删除了很多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如:过去经济政治制度上的具体的繁琐内容。因为这些具体内容没有什么可理解性,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记忆力问题,这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能力培养是不合适宜的,故删去。其次是把以前的知识简单化,不再注重对知识的关注,而是对历史知识如事实的了解,如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过去都要分的很清楚,现在就要求学生知道的大致背景就行了,即:资本主义发展的世界性发展。过去的话都要分清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而那时世界史却没有学习,学生也无法理解为什么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了,就要求世界性的市场与世界性的原料产地呢,大家只能死记硬背、一知半解,等到了学习世界史的时候似乎才恍然大悟,为此,当时学习中国近现代史那种压力可想而知。从这个角度上讲,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再次,删除了重复意义的历史事实与历史事件,如后我们与英国签订了《》,后来与美国签订了《》,现在的历史课本上就不阐述《》了,因为我们队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就可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了,没有必要再去花费精力去掌握了。这样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在节省给一线的教师留下了很多开拓与教学发挥的空间与时间。由此可见,现在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给我们的教学课改提供一点空间。从事实上看,好像教学内容在要求上对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信息有所减少,但不是说我们的教学内容在知识上没有要求或是要求上可有可无,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位目标,从而为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信息提供了可能,更在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等提供了空间与可能性,为真正的做到把学生当作了培养成对历史具有一定兴趣和进一步学习历史的能力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

2 教学设计上的思考

由于历史教学基点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教学内容也在随着改变,这也导致我们在历史的教学中必须要随着改变。让学生在接受一定的历史知识信息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运用历史基本理论的能力与素养。由过去纯粹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改为向学生传授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与习惯;在教学新的模式下更加注重塑造学生的个性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不仅体现了知识目标,更体现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样的话就体现了新的课改要求与实质。要想实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就要注意:

2.1教学设计应以知识为基础,注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知识是载体,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注重知识本身,也不能认为在新的课标下,知识一点都不重要,从上面分析我们可知,知识内容的特征不是抛弃知识,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历史学习方法、技巧的培养,真正的体系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要求。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一定要以知识为基础,根据知识本身的联系与逻辑,来推断下面的知识与国程,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运用新课改下的探究与合作等各式各样的教学新方式、新手段来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从而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要想改变过去的“知识中心论”就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中进行必要的教学预设,在预设的基础上履行情境――探索――评价――结论的教学环节,这样做的话,就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用教师的评价来刺激与引导学生大胆的去探索、去自我思考。从而课堂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前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分析、强调、再强调,看似老师很敬业,实质上这恰恰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与教学的本质,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有利于学生在这种探究中培养学生真正的理解历史。

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2

关键词:基础会计;模块;会计报表;教学内容;设计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更重要的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自身还存在一定的特点,这就给《基础会计》的教学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同时,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也更加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用人单位希望人才拿来就能用。而目前,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目前,在会计类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院校采用“教学做合一”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不足,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怎样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笔者认为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关键。下文从会计报表入手对《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性的设计。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灵活性与一体化、工作过程性与结果性,操作性技能与策略性技能培养,遵循学生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认知规律,因此本文从会计报表入手把《基础会计》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综合实训三个模块。

第一,会计报表模块。这一模块的具体内容为会计报表、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借贷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在第一次讲授《基础会计》时,现场提供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实物样品,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工作过程及成果的感性认识,明确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目标,而掌握与这些技能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学习该课程的另一目标。

教学从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入手,先资产负债表,后利润表。主要讲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张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教师必须为每个学生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账簿数据资料和空白的报表格式,如以资产负债表编制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先左后右的顺序,从表中“货币资金”项目开始,依次讲授如何根据账簿资料填列报表中的每一个项目。教师边讲,学生边练,讲练结合,直至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构成的解析引出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由会计要素结合编制好的会计报表导出会计恒等式,由六个要素自然推演出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科目再过渡到会计账户。在学生无法理解报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变化背后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时,采用“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会计账户(‘T’型账户)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程序,以此达到对会计报表的深入理解。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经济业务用文字描述;结合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引入会计分录;用T形账户表述账户的对应关系,进行试算平衡,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这一模块从对会计报表的解析入手让学生掌握了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会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来龙去脉,“T”型账户的记账过程也简单明了,但不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从而引出第二模块的教学内容。

第二,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模块。此模块按照“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流程来组织教学,主要是用原始凭证代替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代替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代替“T”型账户,构建符合会计实际工作的会计循环体系,让学生切身体验现实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在教学中让学生边学边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单项实训操作,培养学生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进一步强化会计报表的编制。

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和单项实训,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为进入第三模块奠定了基础。

第三,综合实训模块。此模块的内容分为账务处理程序和模拟综合实训两部分。在学生了解了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账务处理程序后可以采用模拟一个企业某时期内若干笔经济业务进行综合实训,综合实训也是对前两个模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的训练。在具体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及凭证装订的全部会计处理过程。通过模拟综合实训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依存关系,强化学生对前两个模块的理论知识、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实际运用。

从会计报表入手来设计《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基本会计理论、基本会计方法的教学合理地嵌入到对会计报表的解析中,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有利于阐明各种会计报表项目金额及其变化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与正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正原因。这种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从实际操作入手(编表、制单、登账),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的潜能,进而带着问题来学,先做后究。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教,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带着学生向纵深发展,从而变双方被动为主动,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自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种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3

一、学生的知识现状分析

学生学习了会计凭证审核与填制,认识了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第一步骤,“证”这一环节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面“账”、“表”信息质量。会计凭证的数量多且分散,其中,关于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收支业务更是繁多,提供的数据资料是零散的,为使乱无序的会计凭证变成为有序的、系统的信息资料,就需要设置账簿来解决这问题。本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将关于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按照一定程序和方法,记录到具有专门格式的账簿中,从而形成全面、系统、完整的出纳核算资料,为现金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对出纳工作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前准备工作

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依据教学要求,给学生课前任务,将新年的压岁钱收入填写一张收款收据、收集日常收支票据,要求保证一定的数量和质量。

教师的课前教学材料准备:账簿启用表、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每生各一页备用;回形针数盒;永达公司2010年4月份发生的收付款业务发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数本;在电脑上设计好“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的账页模板备用。

三、讲授与示范

(一)复习记账凭证的审核与编制

先出示一张现金支票存根(见业务一单据),提出问题:是属于收款、付款还是转账业务呢?该填制收款凭证还是付款凭证呢?如何编制?边提问边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演示规范填制方法,以达到复习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业务一:2010年4月1日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15000元,备用。

业务十:2010年4月30日以存款支付前欠福州众兴纤布有限公司购料款20000元。

引出新课:这些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那么该由谁登记?用什么账簿登记?如何登记呢?

(二)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的操作与指导

日记账是出纳员按照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发生或完成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用来记录现金、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况的账簿,由出纳员负责登记和保管的。

1.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

企事业单位都必须设置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为了防止账页散失和随意抽换,以及便于查阅,必须说明的是,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不得用银行对账单或者其他方法代替日记账。每一账页需顺序编号,账页格式一般采用“收入”、“支(付)出”、“结余”三栏式;为了清晰反映收付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在收支余三栏前设置“对方科目”一栏。

2.登记日记账的总要求

分工明确,出纳员负责;平整齐全,内容完整;登记及时,账款相符;数字真实、准确,书写工整;摘要清楚,便于查阅;不重记,不漏记,不错记;按期结账,不拖延积压;若发生错账,必须按规定方法更正;做到账目清楚美观又经济责任明确。

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具体登记方法

现金日记账是由出纳员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和有关的银行存款付款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的账簿。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出纳员审核无误的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和有关的现金付款凭证逐日逐笔顺序登记的账簿。

记账是将经济业务从记账凭证转记到有关账户中的行为,也称过账。三栏式现金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和登账要求基本相同。

方法如下:

日期栏:登记现金实际收付日期,应与所依据的记账凭证日期相一致。

凭证栏:应分别登记据以记账的凭证种类及凭证号码。

摘要栏:简明扼要摘录业务要点。

结算方式栏(为满足银行存款日记账对账的要求而设):注明原始凭证的种类和号码,例如:“现金支票X号”、“转账支票X号”和“信汇X号”,也可简写为“现X号”、“转X号”和“信X号”。

对方科目栏: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对应科目。

收入栏:登记收入增加的金额。

支付栏:登记支付减少的金额。

结余栏:登记每笔业务收付后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结余数额。现金余额每日应与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每月至少一次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一次。

晋江永达制衣有限公司2010年4月初现金及银行存款的余额如下:现金账户期初借方余额为:20185.66元;银行存款期初借方余额为:122714.58元。

教师扮演出纳员演示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过程。

四、生活实践巩固

职专生的收入基本上都是家长给的,月初或周初时是“富翁”,离开父母的约束和控制进入职校后,花钱有了自,往往大手大脚的,盲目的开销多,月底时往往成了“负翁”和“月光族”。学习了日记账登记方法,要求学生设一本日记账,对日常收支进行记录,教师定期检查并予以评价。

五、实践体验与德育的灌输

评议是对实操课进行总结,是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在会计课实习中应分阶段进行组织评议,及时总结提高,发现问题,吸取经验。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采用的创造性方法、技巧,教师应给予表扬,鼓励。

在登记日记账的会计实践课教学及随后的学习生活辅导,不难总结出一些可喜的成绩:

(一)真账体验、激活学习热情

在学校的模拟会计室中,学生通过亲手填写、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帐凭证,自己动手粘贴附件、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体验出纳的工作实质性内容。在操作练习中,课堂气氛活跃,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严格要求、书写规范

在实践课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在填制凭证和登记帐簿时要求:文字清晰,数字规范,阿拉伯数字有规定的斜度;记帐时,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适当空距,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当格距的二分之一;记帐时,要用蓝墨水,碳素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书写,红色墨水按规定使用。学生在实践课学习中改正了以前的很多坏毛病,养成了办事认真负责的良好习惯,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实务基础。

(三)增强责任心、努力做到少出错乃至不出错

在会计实践课学习中,如果发生记帐错误,应采用不同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不得涂改、挖补刮擦或用退色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学生填制完成凭证,登记完帐簿的,要有另一同学专门进行审核。一旦审核有误,应责令该同学按规定方法改正。我们知道,偶尔疏忽大意,会带来纠正错帐的麻烦。因此,学生在实践课中,为了避免发生错误,对待记帐工作都能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责任心强了,出错少了。

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4

【关键词】泛在学习;云计算;教育云资源;建设机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101―05

引言

近年来,有关泛在学习的研究得到重视,泛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蕴含了丰富学习理念与教育意义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是在泛在技术和普适计算的情景创设与支持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认知目标,积极主动地、随时随地利用易获取的学习资源来开展的学习活动。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学习资源的建设,没有适用的学习资源,泛在学习将难以开展。

2010年7月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2012年3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更是明确指出,“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通过建设教育云资源平台,汇聚百家企事业单位、万名师生开发的优秀资源。提供公平竞争、规范交易的系统环境,帮助所有师生和社会公众方便选择并获取优质资源和服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由此可见,教育云资源的建设必将成为资源建设的新方向。

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泛在学习的特征,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在资源建设中贯彻并坚持若干机制,从而保障满足泛在学习需要的教育云资源的建设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 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机构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有些省市甚至也了相关的资源制作标准、政策和措施来规范、保障资源的制作。文献研究和行业分析表明,这些资源在满足泛在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缺乏对学习者的分析,不支持个性化学习

一方面教育资源浩如烟海,一方面学习者却又难以找到适合个性化需要的资源,原因就在于当前资源开发很少考虑学习者的需求,缺乏对学习者的需求、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分析。另外,资源平台也没有记录学习者的资源使用偏好和学习记录,而事实上这些都将成为后续资源建设的重要参考。

2 没有版权保护,资源建设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

由于各方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也缺乏有效的版权保护技术,教育资源市场缺乏规范的运行机制,使得资源建设者精心制作的资源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上被他人获取或篡改,并被广泛传播。这样不但侵害了资源建设者的利益和知识产权,也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制作积极性。最终,资源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也影响了学习者对资源的使用。

3 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资源难以共享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资源制作比较随意,制作质量也良莠不齐,甚至很多资源在科学性和教育性方面存有偏差。另外,资源制作者在实践中没有认真遵守相关的资源制作规范,使得资源的建设无章无序,难以被引用和共享。如,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标准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该体系中就包括《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但是一些资源制作单位并没有认真遵守该规范。

4 缺乏沟通平台,难以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互动

由于没有沟通平台,资源建设者和学习者往往是脱节的,资源建设者不知道学习者的需求,学习者也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和资源建设者进行沟通,以致建设者无法依据学习者学习风格和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不同资源建设主体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资源的共建共享,也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二 泛在学习的特征及对教育资源提出的需求

1 泛在学习的特征

泛在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泛在性。所谓泛在是指学习交织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以至于人们难以觉察其存在。泛在学习具有以下特征:

(1)情境性。情境性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允许学习位置的转移,而不是将学习者限制在某一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体验真实的学习环境,可以在学习进程中自由变换甚至意识不到学习环境的存在。

(2)易得性。由于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兼容性及信息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体验感和良好的接受度。同时,由于通信方式的多样化和通信的高性能,学习者能够找到适合需要的学习工具和方式。

(3)交互性和生成性。学习者利用终端设备可以随时随地直接从泛在环境中获取信息,也可以与专家、教师或学习伙伴进行同步或异步的协作与共享交流。学习者可将学习中发生的过程性信息及在协作交流中形成的社会认知网络记录下来,并能完整而永久地保存在学习者档案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可以用来支持学习资源的智能推送,进而支持个性化学习。

(4)整合性。泛在学习既包括与学习有关的环境、工具、资源的整合,也包括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整合。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有效整合,使得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中的学习具有连续性。

2 泛在学习对教育资源提出的需求

泛在学习的发生依赖于泛在学习环境下教育资源的建设。为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通过任何学习终端都能够进行学习的需要,教育资源的建设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1)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传统E-learning环境下学习资源是静态的、结构封闭的,学习者只能按既定步调进行学习,难以对资源进行个性化编辑。泛在学习环境下,为保证学习过程的延续性,使得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智能资源空间中都能提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必须将资源结构由静态封闭变为动态开放,并能实现动态生成和不断地进化发展。

(2)无限学习群体的海量资源需求

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是一个不断扩充的群体,同一学习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需求也会不同。海量的学习资源是满足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基本保障。事实上,没有哪一个机构或组织能够全部承担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的建设任务。因此,必须改变当前学习资源由专家或某机构独立制作的建设模式。

(3)资源存储方式变革的需要

传统的单点集中式资源存储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存取的快捷性上都无法满足泛在学习的要求,这就要求将单点集中式存储变为分布式网络存储。在分布式网络存储中,物理空间中存在着无数的资源存储结点(如数据库服务器、个人计算机等),这些结点通过泛在通信网络建立链接,从而形成一个无限的资源智能网络空间。连接在该网络空间中的终端可以是任何可用来学习的设备,如个人计算机、PDA、智能手机等。学习者只需将精力集中于学习之中,无需关注资源来自哪个存储结点。

(4)资源获取快捷性和有效性的需求

为了能从无限的资源网络中挑选出有限的适合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内容,快捷并有效地获取资源是必须考虑的。为此,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相对于传统的素材资源,除了需具备元数据描述功能外,还需对资源本身的智能性进行挖掘。一方面,要实现技术环境的自动适应,即资源能够自适应学习者所用设备的物理性能,从而实现资源的自动推送。另一方面,要实现个性特征的自动适应,即资源要能够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操作进行不同的反应(如内容的粒度大小、呈现顺序等)。

三 云计算与教育云资源的部署

1 云计算

云计算兴起于2007年,是分布式计算的自然延伸,是通过整合、管理、调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以按需分配、按用计费、通过互联网分发并以统一的交互接口同时向大量学习者提供服务的一个IT服务模式。云计算可将分布在各地的服务器群进行互联,能够满足大规模计算能力、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提供各类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对使用者而言,“云”中的资源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云计算技术将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机遇,如学习服务的个性化、终身学习的泛在化、知识创建协同化等,可为泛在学习环境下海量学习资源的存储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撑。

2 教育云资源

教育云资源是充分吸收和整合云计算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云计算平台上部署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教育资源通过云计算平台提供给用户,通过恰当的基础设施建设,从管理层面将资源的功能从资源的实体上分离出来,通过虚拟化技术屏蔽底层的硬件和软件实施细节,简化业务应用部署,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整合和灵活配置,有利于资源的聚类、共享、升级、推送。

3 教育云资源的部署

广州大学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为支撑学校业务系统的运行、为学校科研团队提供计算能力及为师生提供学习资源,构建了云计算平台,并在上面部署了教育资源,其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支撑教育云资源的云计算平台主要包括云基础、云管理、云服务和云安全四个方面。云基础是整个硬件基础和支撑平台,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等物理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资源虚拟化,通过对虚拟化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和动态部署。云管理主要是对教育资源的存储、服务调度、灾难处理等,以及根据资源利用率情况实现的服务迁移,其中教育资源云存储是对海量资源的分布式存储以及实现资源的流媒体播放等。云服务主要是借助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资源进行管理并提供给用户使用,包括资源的展示、资源评价、资源的版权保护、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的资源推送、广告管理以及为资源建设者、用户、评价等各方提供的即时通信等。云安全是通过身份认证、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等机制来保障云计算平台及用户的安全。

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单个教育云资源平台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通信和共享,从而形成更大的资源云,如图2所示。

四 教育云资源建设的机制

通过我校教育云资源的实践发现,教育云资源的建设面临技术、人才、管理等各方面的挑战。为满足泛在学习的需要,保障和促进教育云资源实现规范建设、高度共享、优化配置,在教育云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是保障条件;优化资源建设模型是技术指引;多方参与、多方沟通、多元评价是保证资源建设质量的内在驱动力;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分成是保证资源建设质量的外在驱动力。

1 教育主管部门应把握机遇,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

教育主管部门应深刻洞察云计算技术给资源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其中的关键技术、理念变革及可能的机遇和风险等,并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这场变革之中,为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与引导。

教育云资源的建设离不开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支撑,而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搭建和部署需要大容量高速存取的光纤存储、计算能力较强的服务器以及光纤交换机等设备的支持,同时还需云计算管理软件等实现对资源的部署和迁移。这些都需要较大的前期投资,如果单靠一所学校或一个教育机构去投入,压力较大。因此,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或进行相关的引导,提供经济支持与政策扶持,鼓励掌握云计算技术的IT公司参与教育资源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部署。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发挥领导与协调作用,组织媒体开发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学科领域专家、IT技术专家,制定能够满足Web2.0时代符合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教育资源建设标准与规范,开放相应的接口(如资源规范接口、知识标准接口、应用接口等),促进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以免所有的资源都被抛到“云”中,让学习者无所适从。

广州市政府为指导云计算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11―2015年)》(简称“天云计划”)。作为该计划中示范重点工程之一的教育云示范,目的在于“整合全广州市教育信息资源,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提供网上授课、在线辅导、在线考试、学生管理等云计算服务,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为此,广州市政府将从“强化组织领导,全面统筹协调:完善政策配套,提高扶持力度;设立重大专项,加大资金投入”等多个方面促进和保障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2 优化资源信息建设模型,提升资源建设质量

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资源信息建设模型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决定了教育资源的质量,还影响着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国际主流的资源信息模型包括LOM、SCORM、IMS-LD、IMS Common Cartridge等,但这些模型忽视了学习过程、人际网络、语义关联、格式展现、语义本体描述等方面的信息。为克服这些资源信息模型存在的弊端,国内余胜泉等人提出了适合泛在学习的新的资源信息建设模型――学习元。

在资源的建设中,采用学习元信息模型,不但可以方便地实现资源的管理,克服传统资源建设的弊端,实现对资源的评价、推送及对移动学习终端的自适应,还可以根据知识网络进行知识建模、知识聚合和知识推理,实现知识管理等功能。

余胜泉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中结合泛在学习的需求,采用学习元信息模型构建了一种针对泛在学习的内容个性化推荐模型,该模型从用户兴趣、学习偏好和知识模型三个角度出发,利用泛在学习资源的语义描述、KNS网络、生成性信息和学习活动等方面的特性,对结构化泛在学习资源进行综合推荐。

3 形成多方参与资源建设的机制

泛在学习对资源量的要求,使得我们必须改变当前的教育资源从传统的由某些权威专家或机构单点生产的建设模式转向学习者、教育机构、专家等多方参与的建设模式。Web2.0最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学习者创造内容。因此,应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资源的制作过程中,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为资源的建设做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资源建设模式。同时,由于学习者最清楚自己的资源需求,在资源建设中需要形成一种积极、稳定、健全的学习者共同参与的机制。

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电工电子类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专门组建了“电工电子实习项目”建设小组,小组成员主要由专业教师(来自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中心的实验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具有3DMax基础的学生等组成。3Dmax学生团队主要来自于中心开设的全校公选课程3Dmax中的优秀学生。专业教师负责脚本的撰写及资源的科学性和教育性审查;实验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主要是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建模方面的技术支持(如Unity3D实现、3D模型制作)以及对学生的培训和辅导;学生团队根据元器件的类型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进行车削类、方体类、不规则类元器件的建模。通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电工模型20个、电子模型113个、工具和仪器仪表模型12个,同时完成了“焊接训练”虚拟实验。

4 形成资源的多元评价机制

在以往的资源建设中,资源的评价往往只是简单的定性评价,学习者很少重视对资源的评价,资源组织者也没有很好地发掘和发挥评价的作用。面对泛在学习对教育资源建设的需求,我们需要引入资源的多元评价机制,让资源接受学习者的检验,资源的生命周期以是否满足、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标准。对于资源使用者而言,对资源的评价可以为他们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指导,帮助他们选择相对更优质的、更适合自身学习的资源;对于资源建设者而言,对资源的评价可以为他们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意见或建议,为制作、创新或重构更好的资源提供重要的借鉴数据和反馈信息:对资源管理者而言,对资源的评价可以为遴选优质资源提供更切实的依据。

为了保证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宜采用专家评价与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图3所示。专家通常应包括学科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信息技术人员等,主要从技术性、科学性、教育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用户的评价包括使用前评价和使用后评价。使用前评价是根据事先制定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为不同用户编写不同的问卷来获取评价信息及相应的得分――使用前的评价得分。使用后评价则主要依据公开该资源后被引用情况的统计信息(如被点击次数、被下载次数、被引用次数等)

以及用户使用该资源后在网上的评论信息,再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使用后的评价分数。最后,再对使用前评价和使用后评价所产生的两个得分作加权统计,由此得出用户评价的总得分。最终资源的评价结果将是专家评价结果和用户评价结果的综合。

5 形成资源建设者、管理者和学习者等多方交互机制

资源的建设者和资源的使用者之间不应是分开的,教学相长同样适用于资源的建设。以往的学习平台提供的一般只是学习者对资源的评价,资源建设者和学习者是分离的。为克服这种弊端,我们要建立资源建设者、学习者、管理者、评价者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这样不但利于学习者的学习,也能促进资源的建设。通过该平台,学习者之间既可以交流心得,为资源提供评价意见,又可以为资源管理者提供意见和建议。

我们在电工电子类虚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为促进多方的交互与沟通,在云计算平台上部署了即时通信系统,如图4所示。根据用户的属性,如所在校区、教师或学生、所在部门(学院)等,将用户分配到系统中相应的群组。通过该系统,在同一个域(如“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中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不同的群组(如车削类、方体类、不规则类),群组中的成员可以相互交流,还可以通过查找好友的方式与另一个域(如“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中的用户进行交流。同一“域”的用户群组还可以实现信息的主动推送,譬如最新上线资源、某一资源的评价信息等。

6 形成知识版权保护机制

学习资源是资源建设者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产生,资源建设者往往付出了非常艰苦和出色的劳动。由于这些资源放在网上,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资源制作者的劳动得不到尊重,资源往往面临肢解、滥用等情况。因此,不但要在学习者中培养尊重知识版权、保护知识版权的意识和责任,同时还需出台相关的机制和政策,研究资源版权保护的技术,切实维护资源建设者的利益。

广州大学网络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对文档资源和视频资源进行版权控制。如对电子文档资源,当原始的电子书籍文档被上传到文档服务器之后,服务器会随机生成一串独一无二的数字作为这个文档的“钥匙”,并利用这把“钥匙”对文档进行加密,进而封装成另外的文件格式。当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的用户浏览该文档时,服务器会把加密封装好的文件和经过加密的“钥匙”一起发送给阅读器,阅读器才能正确浏览。当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到这个被加密的文档,由于没有那把“钥匙”,是没有任何办法能把文档内容还原提取出来的。通过这种措施,可以实现对电子文档资源的权限控制和版权管理。

7 形成资源建设的利益分成机制

教育资源的建设还要考虑资源建设者、提供者的利益分成。对于一般性的、受益面比较广的资源,可以免费提供给学习者;对于一些专业性非常强的优质资源,可以引入计费机制,并适当地插入广告等措施,来吸引学习者,并给资源建设者一定的提成。资源的提成可以借鉴Google AdSense的广告投放原理和机制,提供一些和资源内容相关的文字广告,吸引学习者的关注。根据资源建设者、评价者、管理者甚至学习者对资源的贡献度进行利益分成。由于有了看得见的利益,不但让资源建设者有成就感,还能促进优质资源的不断产生,最终形成良性发展。

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5

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但这种教学活动却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离不开教师的导,离不开教师的问。课堂提问能唤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拓展学生思路,加强师生间的真诚协作与平等的对话,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正确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课堂情境

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视觉(教具)、听觉(语言)再现文中活泼、逼真的教学情境,把文中的情感因素传给学生,使之进入角色,与文中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然后提出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设置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起学生自身认识上的矛盾,去努力解决那些含有未知因素的新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点拨,搭桥引路,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想,帮助他们爬坡,让学生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和喜悦。

二、课堂教学目的要明确

提问的目的,在于用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思维。指导学生思维方向,触发学生思索、探索的灵感,理解、运用新知识。但要注意:(1)所提问题要难易结合,层层递进,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优生和差生),有的放矢,范围尽量缩小,否则,就会使学生思维缺乏定向,造成胡思乱想的心态。(2)要注意提问方式。虽然都是提问,但如果不注意方式。那效果也会不一样。即使叫一位同学回答问题,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准备纠错;否则。那些没有叫到名字的同学的思维一下就松懈下来了。(3)善于用眼神、信任、动作等表示出对学生的爱心与期望,使得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态、轻松的心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全面完成所提问的问题。

三、课堂教学要有系统性

课堂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着眼于全篇,整体设计,每一个问题成为一个台阶,那有关系的几个问题成为一个题链,成为一个整体,切忌把一个个具有整体思维价值的问题支离破碎。把一些毫无意义的或意义不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穿起来,不要机械地一问到底,要步步深入,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积极分析、提炼、总结、归纳,才能解答这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四、课堂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教师提出问题后,必须留给学生适量的思考时间,这正是动脑筋、积极思考所必须具备的;特别是对理解问题较慢、性格内向的或不善言辞的学生,更应该注意这点。在此时间里,或许学生通过思考能把问题解决,或许思考尚未成熟,或许把问题补充得更完整,但不能刻意追求完善、追求标准。而积极鼓励他们敢于表达、求是、怀疑,不受制于独断的教条。如果过早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不仅有可能打断学生的思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和谐课堂的关键。要求具有多层性、自主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教师因此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便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师生关系融洽。教师关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课堂心理气氛。从师生互动情况看,也有此种现象。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上形成互相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钩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健康心理。

教学设计的实质范文6

一、设计意图

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形式上看,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活动,教师说话也不是特别多。但是,不管学生在干什么,思考问题,小组交流,展示质疑等,都是在老师的操控下的活动,实际上课堂是有序的,可控的,这要靠教师的恰当把握。“前置性小研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当于一条线,贯穿于课堂始终,所以,对“前置性小研究”的设置要做到:1研究的问题要简单,体现为好学而设计,至少70G的内容学生能够完成;2.抓住知识的根本,围绕知识的生长点及重点内容设置学习过程。本节的前置性小研究安排在课前,学生根据课本及生活经验、查资料等形式完成。课上再通过交流互学、展讲、质疑、教师点拨等形式对知识达到学会、巩固、提升。3. 前置性小研究的设计,可以安排到课前,也可以安排到课上,要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来定。无论安排到哪,都要体现出一个是小,不要占学生太多的时间。本节课根据内容安排在课前。另一个就是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或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小组交流,没有问题,学生的交流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二、实施过程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实际及一加一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按以下几步完成。

第一课时,把“前置性小研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课本及生活经验、查资料等形式完成自己能完成的部分。第二课时,在引入新课后安排。

环节一,小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成果:内容:本节课前置性小研究

方式:1、先一对一讨论,再组内互相交流,疑问用红笔标出。2、注意总结题目的解题规律、方法和易错点,提前讨论完的小组坐下改错。3、小组长做好展示、点评分工。

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做到人人都参与,人人有收获;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体现自主探究,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并有实质性思考、表达与交流;学生学习情趣饱满积极思考,思维活跃,组内充满思辨性。

环节二,备展环节:教师把“前置性小研究”的内容分给不同的组别,学生把需要板书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这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合作学习效果。

环节三,全班展讲:这一环节围绕“前置性小研究”首先按各组所分得的任务,相应组别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对应处进行讲解,此时,这个同学就代替教师,掌控课堂。其他学生可以质疑、补充等。

学生激情展示、点评。要求:1、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语言精练,自然大方。2、点评时注意对题目思路和方法的分析,点明注意事项,并总结方法和规律。3、展示的过程中能够和同学产生思维的碰撞。

学生质疑要求:1.学生能积极主动的交流,规范的展示探究成果并善于倾听、反思、质疑和评价。2.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

教师此时善于倾听,有耐心等待,及时观察学生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实时适度的鼓励性评价;能及时捕捉和利用课堂即时资源,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并给予恰当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问”、“答”意识,在学生需要帮助、问题需要升华、知识和方法的关键点处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和示范。

环节四,对所学知识总结,巩固提高,达标检测。

课堂的设计的体现了生本教育,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全班展讲是本课的突出亮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

我们在物理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基础教育的改革的方向,适时、适度的推行素质教育,既不能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固步不前,又不能过分让学生包揽课堂,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知识掌握肤浅的局面。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的智力,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