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景教学;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转变了教学理念和方法。情景教学法能够将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图片等生动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景教学法

小学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将枯燥、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情境等展现出来,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声音和解说文字等内容,这就是情景教学法。这一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数学知识。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和逻辑思维简单等特点,因此,常常会对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感到恐惧,对数学逻辑无法进行扎实的掌握,这是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而情景教学法,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下,能够帮助学生融入到轻松的学习环境当中,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以兴趣的提升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1]。

二、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一)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能够将教学内容与各种生活中的情境和游戏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教学内容所吸引,有趣的课堂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特点。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的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2]。

(二)生动逼真的形象

生动逼真的形象是情景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能够容易接受的形象,例如,教师可以将数学算数题以喜洋洋的头像展示出来,学生们抱着好奇和好玩的心态,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三)展现真切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情境的创设,要能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们熟悉和喜爱的情境进行教学,能够达到与学生们的良好情感沟通,加深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不知不觉中将学生们引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了情景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精心的进行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结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

(一)情境的创设要联系生活实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造成重大的学习压力,还不利于学生对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有效应用情景教学法,就要积极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中应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次,加强小学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传统教学方法当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很少,教师不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教师通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当中,能够将自己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的展现出来,教师在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3]。

(二)实现教学情境的多元化

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在教师精心的设计下,拥有多种教学情境。这些教学情境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多元化设计,这样有助于不断提高课堂的新鲜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不断转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长、宽和面积等含义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对操场进行测量,这种做法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实践得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进行更加深刻的掌握。学生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会感受到数学课程非常有趣,并且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来面对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样一来,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数学知识又具有理论形象、深奥难懂等特点,因此,新时期,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情境教学法,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拥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彦刚.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2

一、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情景有效融合

小学生好奇心重,容易对新事物产生非常大的好奇心,且容易受其他事物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增强教学课堂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小学生可以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氛围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MPCK出发,不断提供自身的学习水平,实时创建“数学情景与提出问题”教学模式。如何将MPCK中教学知识与教学情景进行融合呢?现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折线图”中的例题1为例:通过观察折线图,分析在不同深度水中钩码所受浮力大小的规律。题目中没有钩码在下沉过程中浮力变化表,没有参考依据,为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是一个跨学科的情景,浮力是物理中涉及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记录下钩码在下沉过程中浮力变化值,之后结合折线图绘制要求,将这些值用折线表示出来,绘制出折线图之后,有学生立即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相关物理实验,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记录相关数据,并根据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而教师则是在适当的点头或给学生一些表情动作,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肯定,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使小学生从学习数学中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此可见,缺乏有效的情景模式,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无法对小学生构成吸引力,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深入分析MPCK的含义,充分发挥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增强小学生跨学科知识分析能力,使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缜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拓展小学生思维

数学思想方法是MPCK核心内容之一,是数学课堂教学方法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表示:“真不知道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方法更合适”,教师对教学方法十分纠结。MPCK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优势,并将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传授给小学生,使小学可以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的时候,需要将情景化与数学化进行充分的协调,使情景中体现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数学思想方法。

现以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计算题为例:商店柜台里有功率为100瓦的白炽灯和40瓦的节能灯,它们的单价分别为2元和32元,经了解知这两种灯泡的照明效果和使用寿命都一样,已知在当地的电价为每度0.5元,请问当两种灯炮的使用寿命超过多长时间时,选择节能灯才合算?案例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中购买物品情况类似,使小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起了小学生的共鸣感。教学情景隐含了数学思想方法,具有数学化特征。学生积极对问题进行分析,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了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小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应用NPCK概念,需要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实现数学课堂情景化与数学化的有效结合,在情景中体现出数学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三、利用多媒体,拓展小学数学知识范围

教材知识有限,而且教材课本中的教学内容更加偏向于理论化,难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也难以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NPCK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展现有关数学学科的知识,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的重要作用,适当拓展小学数学知识范围。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3

随着新一轮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学将变得更自由、更灵活。这为我们上好数学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课呢?

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地感受数学,喜欢数学;其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实现教学价值;还要常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要把各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环境。为此,教师要经常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来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课堂教学。

一、将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情境融合,营造课堂气氛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的数学教材给出了不少例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

小学生还处于童年时期,他们有好奇心,活泼好动。数学教师可从这些方面去引导,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中“玩”。

二、将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理解融合,重视理性认识

实践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可以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基于这些原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应地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物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师应教给学生操作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游戏、观察、画图、实验等各种操作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去思考;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这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结合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三、将表扬鼓励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增强学生自信心理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父母和教师的夸奖非常重视和在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经常给予鼓励,给予表扬,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理。良好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讲敢做,良好的表扬和鼓励能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良好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良好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的创新才能迸发。如果学生得到教师的奖励,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就会更进一步地发挥想象力,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四、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重视理解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4

G623.5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建模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建模教学,让学生获得模型思想是很重要的。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课程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综合与实践等均涉及到数学建模的思想。但许多小学教师并不十分了解数学建模,他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精准的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也就难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建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小学低年级为研究对象,对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由1-3 年和4-6 年级两个阶段组成。在低年级阶段,建模教学要实现两个主要目标:(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建模的意识。教师可以通过引进比较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他们在利用数学模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数学模型的作用,不断增强他们在学习数学中的建模意识。(2)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建模的过程,并逐步形成学习数学中的模型思想。数学建模有分析现实问题、提取数学信息、建立模型、验证模型、应用模型等几个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建一些简单的模型,让他们体验数学建模的完整过程,并学习应用所建模型来解决问题,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中初步形成数学的模型思想。

二、选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有计划安排的,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制订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以及编写的教科书、教学软件里。当前教师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指定教材来展开,其中,有些内容是不适合进行建模教学,也有不少内容是适合开展建模教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接受能力选取合适的内容开展建模教学。在选择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的基础性,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选取“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为建模教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部分,而它是小学生所接触数学模型的最大来源之一。“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涉及到两个基本的数学模型: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它是学生今后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的基础,熟练掌握好这两个模型也可以为学生较好地理解面积、体积与容积等模型做准备。(2)内容的适应性,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属于低年级阶段,他们正处于由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的阶段,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并基本具有理解模型所需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建模的基础。“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两个模型,很具有适应性。(3)内容的趣味性,即教学内容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一内容比代数部分直观,也贴近他们的生活,在教学中如果还辅之以实物,是能教好的激起他们学习兴趣的。

三、定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即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双方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常规的教学方法一般都为讲授法,观察法与练习法。在小学1-2 年级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教师采用讲授法,以讲为主,学生辅之以练习,引导学生形成各种概念,还是能收到较好教学效果的。但到了3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始提高,已具备了理解数学模型的生理与心理条件。而模型是属于比较抽象的东西,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后才能真正的理解、准确的记忆、熟练的运用。因此这种常规的方法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再加上他们上课时注意力的不集中,单纯的讲授并结合练习与观察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而学不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方法的改进,比如采用小组讨论法为主,练习法与讲授法为辅的辅导式教学法。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掌握每一组的情况并加以点拨指导。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参与意思,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一般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练习巩固与课堂小结四部分,讲授时也就按照分析题意、画图、列式、解答等的一般步骤。这些只是普通的教学环节,没有针对建模的特点进行设计。根据所选内容和指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在新课讲授这一环节中加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建立模型,讲解模型与运用模型等一些新的环节,并在讲授不同的知识点时对所设计的环节加入不同的元素。比如,在讲授长方形的周长时,在创设情境环节时加入一些卡通元素,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正方形周长时,在创设的情境中加入一些现实生活的元素,为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做些铺垫。在自主探索环节中,采用小组合作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计算公式;因为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建立模型的经验,可以让学生自己运用模型环节,并加入模型的变形环节,思考正方形周长的公式,并得出结论,之后再进行交流,这样能加深学生对建模过程的理解。因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一数学模型比较简单,学生通过练习模型的变式能更深入的理解模型并准确的记忆模型。

五、科学进行教学评价,构建系统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评判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本论文所涉及的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常规的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中,这种评价方法是一种形成性评价,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不能较好的了解学生在教之前的水平以及教后所达到的水平,也就很难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而且,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也很难考虑教学效果这一因素,所以在评价中,要加入诊断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掌握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并改正。

参考文献:

[1]韦延茂.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研究[J].广西教育,2016,(5):35-36

[2]陈蕾.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三个关注点[J].上海教育科研.2013,(8):92.

[3]高振滨,沈继红.案例教学法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5):65-66.

[4]唐惠玉.关于小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3):73.

[5]李罗平.浅谈小学数学建模在数学活动中的运用[J].教研前沿.2012:36-37.

[6]韦波富.用建模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研究,2009,(6):9-11.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5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

等特征。

2.数学的严谨性特征体现在它的逻辑性

、精确性

以及系统性等方面。

3.通常认为数学的课程目标可以分为实用知识、学科知识以及文化素养等三类。

4.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5.

国际上小学数学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开始逐渐凸现出切近儿童生活

、强化过程体验

、注意探究发现等价值取向发展上的特征。

6.

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分为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活动或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

7.

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

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8.

知识学习过程大致包含了选择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以及巩固阶段等这样几个阶段。

9.

发现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意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效、教师要注意儿童发现知识的过程

以及教师在发现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指导等三个问题。

10.

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

、获得结论

以及反思评价等。

11.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行为参与、情感参与、以及认知参与等。

12.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动机

、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

13.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主要有接受型的教学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以及

自主型的教学组织等三种不同的类型。

14.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包括

叙述式讲解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以及“实验法”、“练习法”等。

15.学习评价除了具有“导向”

、“反馈”等价值外,还应具有诊断、激励、研究等价值。

16.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感知阶段、表象阶段以及概念阶段等三个阶段。

17.

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导入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活动导入以及问题导入等策略。

18.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大小等的识别。

19.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心理模式是理解问题

、设计方案、执行方案以及“评价结果”等四个心理过程。

20.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

、增加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21.数学的严谨性特征体现在它的逻辑性、精确性以及系统性等方面。

22.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大致要经历语言表述(阶段)、理解结构(阶段)、多级推理(能力形成)以及符号运算阶段等这样一个过程。

23.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参与主要包含浅层次(策略)、深层次(策略)以及依赖(性策略)等几种状态。

24.在儿童的运算规则学习的巩固与运用阶段中主要可以采用过程性(策略)、表现性(策略)以及多样化(策略)等策略。

25.

教学手段的抉择与运用,主要取决于有利于学生的动机激发、有利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这样一些变量。

26.

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改变参算的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以及参算数的改变引起运算结果的变化等几类。

27.

发展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策略有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发展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大胆提出假设和积极思考等。

28.

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自动化技能)(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29、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动机、

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

30、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大小等的识别。

31、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32.课程就是由教师、学生、教材以及环境等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33.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

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34.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任务来驱动的以及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等的特点;

35.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队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

等。

3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手段有操作材料、辅助学具、电化设备以及计算机技术等。

37.范例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这三个特征。

38.问题的客观状态包括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等三个部分。

39.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一些特征。

40.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抉择主要取决的变量包括有利于学生的动机激发、有利于学生的探索与发现以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等三个方面。

41.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含着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以及交叉(关系)等三类。

42.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数学问题主要由条件(信息)、目标(信息)以及运算(信息)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43.课程就是由教师、学生、教材

以及环境等四因素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

44.按照学习的对象的特征以及学习目标的不同,认知学习可以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

以及问题解决学习等三类。

45.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任务来驱动的以及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的特点;

46.

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队现实生活的经历

、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47.

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再认识包含着儿童数学观

、生活数学观、现实数学观等这样三个数学观。

48.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的进步、数学自身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观

等。

49.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方位、距离以及大小等的识别。

50.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试误法

、逆推法以及逼近法等三种。

51.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陈述性(概念性)知识、程序性(自动化技能)知识

、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52.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着是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是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以及是发展情感的过程等三个方面。

53.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以及交叉(关系)等三种不同的情况。

54.

发展儿童的数感包括在实际的情境中形成数的意义

、具有良好的数的位置感和关系感以及对数和数的

运算实际意义有所理解等三个方面。

55.推理通常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等三种不同的形式。

56.

按评价的取向角度划分,学习评价主要可以分为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等三类。

57.

问题的主观方面主要由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以及中间状态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58.

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强化“概率与统计”的学习,至少含有形成合理解读数据的能力、提高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发展在现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一些价值。

59.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以及总结运用等四个阶段。

60.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大小等的识别。

61.小学数学统计教学的主要策略有关注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经历、增强在数学活动中的体验以及强化将知识运用于现实情境等。

62.小学数学学习中存在概念性(陈述性)知识、技能(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三种互相渗透与相互支持的不同的知识。

63.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

、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以及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等的特点。

64.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头脑中的映象。)

65.常见的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主要有试误(法)

逆推(法)以及逼近(法)(爬山法)等三种。

66.无论哪一种程序教学模式,都具有解释、显示问题、解答

、(反应)与确认这样相同的流程。

67.培养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能力,主要可以从重视表象过渡

、加强数学交流、促进数学思维

等三个方面入手。

68.儿童概率思想发展的过程具有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受到经验的制约

以及

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需要通过直观操作来支持等这样一些特征。

69.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的进步(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数学自身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儿童的发展观(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影响)等。

70.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等。

71.数学客观性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

、数学规则

、数学思想方法

等。

72.问题的主观方面主要由(问题解决的)起始状态

、(问题解决的)中间状态以及(问题解决的)目标状态等三个成分所组成。

73.发现学习的基本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以及总结运用等。

74.儿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主要包括兴趣、动机

、自信心以及态度等因素。

75.运算性质根据其所起作用可分为改变参算数的位置、改变运算顺序以及参算数的改变引起的运算结果的变化等几类。

76.

构建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有对小学数学教育价值追求的基本认识、对儿童学习数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诠释等。

77.培养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能力,主要可以从重视表象过渡

加强数学交流、促进数学

思维等三个方面入手。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堂 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所必修的一门课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但是,由于许多小学数学教师深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往往采取一些过于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并且充满着严肃的气息。但是,小学生的天性是比较活泼的,这种严肃、乏味的教学方式与小学生的天性相背离,让小学生常常感觉到自己是在束缚中学习,所以不自觉的就从心底对数学课堂持有抵触的心理。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厌学的态度,影响了学习成绩。所以,根据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学校和教师纷纷开始用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从中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作为课堂的主角站在讲台上讲课,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教师通常不允许学生随意发言。站在现代这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严重扼杀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小学生新的数学知识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当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时,要大胆积极的进行提问,因为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有时不是只代表自己,而是代表一类学生,可能还有一些学生在同一个地方遇到了困难,所以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防止讲完之后学生感觉到处都是疑惑。当然,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提问的过程,也是其积极思考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

二、“幽默式”的教育教学模式

过于严肃的课堂往往会让小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方案,小学教学教师应该用“现代化”的教学思维来考虑问题,多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其特点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比如,采用“幽默式”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引入有关数学知识的趣味小故事作为教学的开头,让小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然后再进行授课。当然,在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学生不认真听讲了,也可以穿插一个小幽默故事,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生的听课效率。这样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平易近人的,所以更愿意与老师进行学习上的互动,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使教学进程更加顺利,又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小学生不断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在学习数学中受益。

三、让数学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感兴趣的事,才会让他们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紧抓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中的知识简单化,同时更贴近生活实际。比如说,教师在上课之前先备好课,将要授课的重点知识总结出来,然后把实例变成一些为小学生所知道的,这样一来,小学生就会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然后更加专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甚至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有意地去发现数学,感觉到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会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其不断地留意身边的生活,找出生活中的教学问题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小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和素养。

四、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

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单纯的把教学生数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还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发现小学生近几天的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学生,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与该学生进行交流,认真倾听该学生的想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走出困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只有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寻找到学习的动力和自信心,有勇气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不断的在思考中解决自身的疑惑,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

虽然许多小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点,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针对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种种不足和缺点,有关的教育部门颁发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案,给小学学校提供了许多先进的教学措施,小学教师应该根据这一措施逐渐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借鉴新课程改革中有关的教育方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总结出一套既适合自己教育方式,又被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廖延芳.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数学实践[J]. 小学教学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