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范文1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中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这几方面问题。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交代: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应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几种记忆方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特别是中学历史书六册一千多页,所要记的,夸大点说浩如烟海,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中有四次战争,我指导学生在节奏地记住62――89――96――53。事件是“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但丁堡”。将历史知识分解去记,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效果是比较好的。复述后,教师略加点拨指出:前三件事发生在十四世纪,后者发生在十五世纪,然后再引导学生复述:1362、1389、1396、1453。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容易记住。
《三十年代反法西斯斗争》一节中,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有四件大事:1932年4月抗日游击队,1934年3月成立人民军,1936年5月成立祖国光复会,1937年6月奇袭普天堡。我引导学生复述:年是32、34、36、37;月是4、3、5、6;事件是游击队――人民军――祖国光复会――奇袭普天堡。这样有节奏地复述几遍,一般学生都能很快地识记。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范文2
一、精心设计导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学好历史课,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就必须使学生有学习历史的兴趣。每课我都会精心导入,如歌曲导入、影片导入、故事导入、复习导入等,可以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丰趣幽默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单纯的历史知识是枯燥无味的,我们在上课时要把当今时事与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深挖教材,研究学生,贴近生活,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联。
二、认真编写学生提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材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材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历史课文阅读的方法诸多,但如何提高学生高效阅读,是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是问题阅读法,教师把问题设计在导学稿中,如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内容、结果、意义等。学生按各环节个个击破,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到学生基本完成后,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汇报、展示,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就自觉形成习惯,并运用到学习中。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偏见影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而不需要理论思考的理解,所以,学生对历史学习不主动。为此我们应该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自提出各种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探索解决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大胆地驰骋自己的思维与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所以我们在设计导学稿过程中,注重以小组讨论为距焦点,每课设计两个有较强启发性和涉及本课重点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讨论后感受到收获的成功与喜悦。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如讲一课时,先让学生概括的时间、内容与意义,然后进一步设问:为什么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光绪帝支持的变法失败?他的失败说明了什么?使学生探究出失败的根源。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不屑于讨论,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入迷雾中,无从下手,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如在比较秦始皇与隋炀帝时,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而隋炀帝却被世人唾骂。请回答:隋炀帝做过哪些秦始皇也做过的事情?你认为后人对隋炀帝的评价公平吗?为什么?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掌握相关知识。第三、要激发思维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创设一个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会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述七年级民族英雄的相关知识时,设计问题:戚继光、文天祥穿越时空的隧道与郑成功相遇,问道:“郑将军,为什么你是民族英雄,而我们却不是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范文3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知识点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教学二战中太平洋战争时,我走上讲台,什么也没说,在黑板上写下了“虎!虎!虎!”,在同学们的惊愕中,展开太平洋战争的讲述,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很好。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例如讲解文艺复兴运动时,出示《蒙娜丽莎》插图,因学生对此画有初步的认识,但了解不深,简单介绍作品产生的背景及内涵,以此来导入新课。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这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初步感知,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考试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创设如下问题: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几种记忆方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先记轮廓,再填内容,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特别是中学历史第六册课本中所要记的知识点,夸大点说浩如烟海,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如,轮廓:34、35、36,瑞金、遵义、会宁,记住这个大致经过,再分记其他知识,方便、快捷。
其二,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以点带面,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如教学隋朝大运河这一知识点时,画出简单的草图,标出相关的分段名称及地名,将整幅图按一定的顺序记忆,牢固且不易混淆。
其三,适时总结,对比记忆。在历史知识中,可对比记忆的知识非常多,要理顺章节中的事件,归类统一安排后指导学生识记。如二次世界大战,三次技术革命等,都可归纳在一起来记。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范文4
一、政治学科时政材料的命题特征
1.科学发展观是政治试卷命题的生命和灵魂。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综观全卷,第26题以“民工荒,招工难”为背景考查企业应采取的措施,第27题以“农民卖菜价格低,菜贱农伤”为背景考查国家的宏观调控,第28题以“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为背景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第33题以“城乡医保”为背景考查国家职能,第35题以“金砖国家会议的召开”为背景考查国际关系问题,第38题以的和平解放与改革发展为背景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国家财政的作用和实践的相关知识,第39题以延安的过去和现在考查延安的发展和历史地位与作用。这些问题的设置无一不体现出时代气息,同时也体现出高考试题的命制不可能脱离科学发展这条生命线。
2.巧用时政热点材料考查学生双基。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随便翻阅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都会发现,很多考点经久不衰、常考不变,只不过换了材料而已,正所谓“动中有静”。教师要把充满时代气息的时政材料引入试题,为设问提供具体情境,使政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考查学生的能力。以第38题为例,题目以废除农奴制实现和平解放和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而具体的设问情境,如第(1)问,直接考查我国民族政策的依据和作用,属于中等难度题,只要分析出的巨大变化就可以归纳出这一政策的作用;再如第(2)问,考查财政的作用,难度较低,只要把握了这一基础知识即可答出;第(3)问设置问题的角度较小,对这种问题不太好把握,有一定难度,但只要能分析出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改革,改革就是一种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就不难得出改革这种实践对发展的巨大作用。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政治部分的考点:宏观调控、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认识论、社会历史观、按规律办事、公民的权利、国家职能、党的建设、国际关系、民族政策、财政作用、实践观、三大产业、矛盾分析法等。不难发现:注重双基,突出主干,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这是历年高考不变的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历年高考试题的共同特征,2011年的全国高考文综卷Ⅱ也不例外,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特别注重对“三力”的考查,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先说说“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第25题为例,题目以一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外经济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读图获取到进出口商品的变化规律,提炼出有效信息并对其分析整合,形成综合信息后对照备选答案方可正确选出。在选择题中出现这种图表,这在近几年的考题中没有出现,考生很有可能只读文字而忘记看图表,或者对图表只是“走马观花”一趟而无法提炼出有效信息的内容与价值,从而选不出正确答案。
再谈谈“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项能力的思维过程一般是这样的:运用已学知识―联系试题内容―分析说明问题,该类题目的问法也基本如此,如第39题第(5)问:“运用经济常识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延安的发展措施及依据。”回答该题首先要锁定角度(经济常识),然后分析材料(三个方面: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最后梳理出答案要点。另外,这道题目容易忘记的是每条措施的依据,这必须从材料中去寻找,即延安在发展三大产业方面的优势(可摘抄部分文字)。
最后来看“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这是指通过理性思维后,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的专业术语正确作答,精心组织表述答案,切忌信口开河。如第38题第(3)问考查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重要性,首先要将角度锁定为《哲学常识》的实践观,然后才是对这个知识的描述和其重要性的阐述,最后要准确对应于的发展,否则就会张冠李戴,洋相百出。
二、对2012年高考备考的几点看法
1.强抓关键。
深入研究《新课标》、《考试说明》及考纲考点,切实加强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把握重、难点和高频考点,重点复习,强化训练。
2.夯实双基。
“万变不离其宗”,“书本是高考的本钱”,历年来高考备考复习的基调都是“夯实基础,回归课本”,2012年高考备考复习也不例外。夯实基础务必做到“准确”、“扎实”,切忌“大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联系实际。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人类共同关注和面对的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是高考文科综合特别是政治试题的显著特征,而高考题目又遵循“稳中求变,动中有静”的规律,这就要求师生在抓好双基的同时要把握时政、强抓热点,其中科学发展观依旧是我们备考的灵魂,需要重点加强。
4.科学备考。
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范文5
一、教学教研工作
1、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刻苦钻研,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工作勤奋认真,教学方式新颖灵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上,我坚持探究式、启发式、主体式等研究性的教学方式,始终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赢得各方面的肯定和学生的欢迎。****年度,我任教高一历史(三个班9节课)、高二历史(三个班9节课,两个必修班,一个选修班)。任教班级在校期中、期末评比中,都超过年级同类班级。
自我校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自己走在了学校课程改革前列的队伍里。****年4月份到xxxx二中学习该校的“271教学模式”,8月初赴xxxx中学学习该校的“大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学习,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开设公开课,先后向xx区、九校联合体的兄弟学校开设公开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的曲折发展》等。区教研员xx老师多次深入我的课堂,听课指导,并给予了好评。
2、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我始终重视教研工作,把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年,区级个人课题《xx》结题;论文《xx》获得区教育学会三等奖;个人课题《xx》获区级个人课题立项;论文《xx》获得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3、积极深入课堂听课学习。上半年听课74节,下半年听课32节,并及时将听课评价和心得上传个人博客。
4、指导青年教师xx、xx。在工作中尽量给予支持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教学心得。****年5月,xx老师获得学校第26届“五四教坛新秀”称号。
5、本年度带领历史备课组积极参加xx区青年文明号的评比创建。
二、年级部工作
担任年级部副主任期间,能够从学校的大局出发。根据学校和年级特点制定工作计划,配合校长室、各个处室开展活动。坚持每天早晨在7:00之前到校,每周至少有三次晚间自觉留在年级部,巡视年级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工作中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老师们服务,帮助老师们解决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本人在****年度能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坚持每周至少将两篇工作中反思、总结上传个人博客。
三、班主任工作
本年度,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美术班。根据班情,同学们将班名定为“xx班”。在“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你会成为最优秀的人”的班训指导下,xx班将常规放在第一位。坚信:只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才有优异的成绩。目前,所带班级的风气,同学的集体荣誉感,班级凝聚力都比在高一时更进一步。
我班继续采取班委分担责任制,班长总体负责班级各项事务,具体负责体育、宣传、班级纪律和班级安全事务等。副班长具体负责班级的卫生、生活。团支部负责团的各项事务等等。班委干部各负其责,负责每天的班级事务,并将班级常规中的各项事宜进行记录,反馈。以便班级同学及时整改。定期召开班委会,班委反馈班级一段时期内的情况,集思广益,寻找出管理班级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目前,班委干部能够将自己的本质工作放在心上,主动针对班级的内部问题提出建议,商讨对策。如,本学期,我班级的包干区范围大,任务重,班委们看见劳动委员比较累,比较辛苦,提出设置两个劳动委员的建议,由劳动委员xx和xx分别负责包干区和教室卫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我班级的月常规考核在学校名列前茅,每个月都能获得五面以上的流动红旗。多次在校周常规考核中获得第一名。
通过各类活动和展示,激发班委干部的工作热情。如班级白板报先后以“班委赞”和“夸夸校小组长”为主题,让班级同学从正面评价班委的工作,树立班委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热情。
积极配合学校政教处开展各类活动。在学校的高效课堂现场会上,我班的班级文化和教室环境布置受到参观领导的一致好评。我班也率先在年级,乃至全校设置了个性班牌、班名牌,并向全校推广。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教师节展板制作、各类征文、冬季三项运动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尽展班级风采。
农奴制改革的措施范文6
一、整体史观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观察,目前在整体史观教学层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按部就班讲教材,采用碎片化的史实呈现方式,不能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本质内容,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对史实发展线索自主思维的过程,很少有机会自主、完整地构建史实发展的来龙去脉。再如,在我们制作教学案或导学单中,自主学习提纲的呈现形式大都采取了知识问题清单、填空或数字条目式提纲等方式,不能直观地体现史实知识结构。最后,我们的课堂板书内容呈现两种极端,一是事无巨细,只要是史实知识要点都一一板书;二是过于简单,只是呈现几个数字式标题。很明显,以上种种问题只是满足于学生被动的知识接受式学习,不能很好地突出史实框架或史实结构,不利于学生树立整体史观意识。
二、引导学生树立整体史观的几种途径
1.宏观审视教材,在整合中树立整体史观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理应充分使用,以教材为教学根本。但这不等于对教材进行机械的、按部就班式的使用。历史学科最注重的就是要厘清v史线索,弄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在此基础上初步树立整体史观意识。因此,在对历史教材的使用中,我们要注重宏观审视,厘清教材对史实的编排方式,适当时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线索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九年级上册教材(人教版,下同),通过宏观审视发现,这本教材编排的内容涉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以至消亡。因此,在使用这本教材学习第一课之前,我们非常有必要先对人类社会的基本发展线索做一梳理,通过梳理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社会的生产特点以及产生、发展和衰亡的整体历史。又如,在开始教某一个单元时,要先对该单元的主题、涵括的核心史实或基本线索做一简要归纳,如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在教学前我们可以先介绍“战争冲突和和平友好交往”的古代文明传播方式,然后围绕这两种方式开展教学。如能长期坚持这种教材使用方式,学生一定能充分感知整体史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2.确立适当专题,在比较中巩固整体史观
专题学习是历史学科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之一。通过专题学习,学生不仅能厘清相关历史概念、历史事件或重大历史现象,避免知识混淆错乱,而且通过专题的归纳和比较,还能深化理解历史发展,掌握重点历史线索,使新授课中初步确立的整体史观得到进一步巩固。如我们在学习了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这两个单元后,可以就其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历史事件进行专题学习,从整体上厘清“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这两个学习主题,由此加深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认知。又如我们在学习了九年级下册第一课《十月革命》的内容后,可以联系运动、巴黎公社等事件就无产阶级运动这个主题进行专题学习,加强对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的整体认知。再往下学习第二课时,我们又可以联系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一五二五计划等内容对俄国史进行专题学习,加深对沙俄、苏俄、苏联国名演变的整体认知。总之,我们要通过专题教学引导学生厘清史实知识,加深史实整体感知。在教学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钻研,有效联系教材前后内容,有针对性地确立适当的专题,让学生在专题学习中巩固基础,提升能力,加强整体认知。
3.设计多元作业,在整理中深化整体史观
在课程改革和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脱离传统的死记硬背和题海战的作业模式,要结合学科特点,通过有一定思维价值和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调动学生自主地、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们让学生采用知识树或表格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结构化整理,让学生在整理中自主建构历史线索,厘清历史发展,使整体史观得到进一步深化;还可以呈现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整体史观的典型题,如“运用具体史实说明资本原始积累的两种方式”“列举为应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列表说明二战各阶段重大事件及影响”,等等。这些典型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学生整体史观意识的要求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