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设计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贸市场设计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贸市场设计规划

农贸市场设计规划范文1

一、现状

城区现有各类集贸市场15个,其中农贸市场9个,工业消费者市场3个,其它专业市场3个。市场总体规模均不大,除翠百路农贸市场和红光农贸市场年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其余市场的年成交额都不超过5千元。几个主要市场的大致情况如下:

1、翠百路市场

该市场95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组织兴建,××市商业网点建设,市场共投资325.8万元(其中工商部门投资100万元)。市场建成后由当时××市蔬菜公司承包经营,市场摊位年收入100万元左右(除门面外),目前,该市场现有市场管理人员20余人,由于市场管理人员都是本公司正式职工,市场经营的好坏不直接影响管理工作人员的收入,同时,经营收入绝大部分用于本公司职工工资支出,承包经营后再无资金投入市场的维修和改造,该市场仍是初建时的状况,市场大棚遍处漏水、电线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加之管理人员拿固定工资,责任不清,管理职能以落实到位。该市场创建多次被新闻媒体曝光,市场赃乱差的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20*年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责令限期整改,由于物业管理单位体制等原因,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我局已向区政府汇报,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2、红光市场

红光市场第一期工程于94年兴建,开办者为红光实业总公司,第二期工程20*年建成投入使用,市场管理人员均为原红光村村民。该市场系红光实业总公司的下属单位,实行报帐制,不独立核算,市场收入全额上交公司,市场的管理人员在公司拿固定工资,市场全部是个体经营的门面房,安全隐患多。20*市场内“企鹅沙发店”被焚仅是一例。近年来,红光实业总公司,虽对一期工程的对外门面进行了整修,但原第一期工程的设施老化、陈旧,安全隐患突现,亟需改造维修。

3、毓秀门市场

该市场于99年由原市房管局兴建并投入使用,市场设施较好,20*年下半年,该市场对外承包,采取聘用制聘用物业管理人员,目前由于被聘用的市场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方法欠缺,该市场秩序一直较差。

4、杏花村小商品市场

该市场于93年由当时的××市政府牵头,兴济房地产公司组织开发,工商部门投资20万元。由于该公司开发后将市场内门面房大部分卖给了个体经营户,公用设施无人问津,虽然成立了兴宇物业管理公司,但不能履行市场物业管理职责,市场管理混乱,卫生秩序差,存在着市场内物业管理部门不健全,不能履行管理责任;市场内电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消防设施不齐全,消防通道不畅通,消防标志不明确(如发生火灾消防车很难到达一些场所);市场内无专(兼)职消防人员;场内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住所的安全意识淡薄(有烧煤等使用明火现象)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0*年、20*年该市场均被区安委会列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我局已多方努力,敦促物业单位进行整治,由于该市场已整体销售给个体,物业管理不能履行职责,安全整改措施一直未落实。20*年、20*年我局已多次向区政府、区安委会汇报、请示,请求政府牵头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5、中意批发市场

该市场是中意房地产开发公司兴建,20*年正式投入使用。该市场是城区唯一蔬菜批发市场,现有批发经营户14户,蔬菜批发辐射××城区周边的乡镇及周边石台、青阳等县。已初具规模,该市场距城区较远,给城区农贸蔬菜批发带来一定的不方便,因此,制约着市场的发展。

二、产生城区集贸市场不足的原因

一是市场建设先天不足,市场规划不合理。

现有的市场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初期兴建,市场的设计规划不尽合理。1、城区所有市场都没有设停车场,各种车辆没有固定地点停放,车辆占道停放和进场停放的情况大量存在,导致市场的安全通道不畅。2、部分市场消防设施不齐全,(如杏花村小商品市场)存在消防安全隐患;3、市场与商居混合,未能采取有效地隔离,如红光市场一期工程,小商品市场均存在经营户与居户混住,因此,市场无法杜绝使用明火,从而存在安全隐患。4、有些市场设施简陋、陈旧、电线老化(如翠百路市场大棚已经腐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是市场管理体制不顺,责任不明。

城区市场开办单位都是市、区、企事业单位,分属多家管理,市场管理人员都是市场开办单位的正式职工,市场实行报帐制,不单独核算,市场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好坏不直接与市场管理人员挂钩,端着铁饭碗怎能管好市场?由于市场管理责任不明,体制不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管理暴露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是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工商部门是集贸市场主要监管部门,承担大量的集贸市场监管职责,但市场的人财物三权均不在工商,工商部门对市场物业管理单位无任何制约措施。有些市场物业单位对工商部门的日常监管,置若惘闻,不予配合,甚至公开抵触。工商部门根据《安徽省城乡集贸市场管理条例》明确了市场开办者的职责,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市场创建的奖惩措施,但无法兑现。市场设施的改造资金和用于市场保洁等方面

的费用,工商部门无法落实。对市场监管中出现的问题,工商部门是看得见、管不着,有力使不上,遇有突击性工作任务,工商干部只好自己动手,甚至由工商干部充当物业管理人员,因此,现有市场管理体制难以使市场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建议

为加快城区集贸市场改造,规范城区集贸市场管理,理清城区集贸市场产权关系,使城区集贸市场的建设筋脉

农贸市场设计规划范文2

[关键词]追溯体系;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135

1追溯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与意义

11“追溯”及“追溯体系”的概念

追溯,即追根溯源。指运用信息与网络技术等,对产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市场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管,通俗讲就是给产品颁布一个“身份证”。追溯,在中国“溯”指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1]追溯是一种技术手段。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商品整个供应链的数据库,利用销售终端查询软件,消费者可快速、便捷地查询产品的生产、质量、流通等信息。

追溯体系是指把各环节上企业的各质量控制体系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追溯链条,达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追溯是质量安全倒逼机制,而不能代替企业质量控制体系,追溯上的每个环节企业都有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如种养殖环节的GAP(良好农业规范)、生产环节的GMP(良好操作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销售环节的ISO 9000认证等质量控制体系;把这些环节上的各个质量控制体系连接,将极大地发挥追溯体系的作用。

12追溯体系建立的经济学意义

首先,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指出了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可能对掌握较少信息一方的利益造成损害的问题。一些重要农产品,例如食品、药材等产品在源头生产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劣币驱逐良币”,好的生产者由于定价低被淘汰掉,坏的生产者则浑水摸鱼。而追溯体系的建立可以将所有生产主体置于一个相对透明的环境之中,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各种类产品追溯体系,并且对进口产品严把关,要求进口的产品必须可追溯。因此,在出口的产品中,如何达到相关国家所要求的产品可追溯标准,保证产品安全,并在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后迅速处理、解决问题,对于出口产品品牌的塑造、整个出口的拉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13追溯体系建立的现实性

追溯体系的建立对于确保我国农产品质量、确保餐桌的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建立有效可行可靠的追溯体系,未来将成为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质量监管的必然趋势。[2]我们认识到追溯系统在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一些依赖农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我国在牛奶、猪肉、海产品、有机食品等产品已实施了产业链全程安全追溯,实现了“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追溯体系的建立。

14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引导

中央高度重视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近年来,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适应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围绕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积极推动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追溯体系。《意见》的印发,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成为指导追溯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将对我国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同时,山东省也相继出台相应指导意见,2014年1月,山东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研发、集成和创新。加快推进建立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商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15年6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14〕51号文件进一步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意见》文件中,第十一条明确提出构建重要商品追溯体系。推进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搭建省级追溯平台,追溯范围由7个国家级试点城市扩大到全省17市和具备条件的县(市、区)。

2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现状

21全国试点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农业、商务、药监、财政等部门积极参与到追溯体系的建立中,商务部累计支持58个城市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18个省(市)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8家企业开展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财政部提供专项资金支持。截至2015年年底,前四批城市已在135万家企业建成肉类蔬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覆盖20多万商户,初步形成辐射全国、联结城乡的追溯网络,中央平台累计汇总追溯数据近10亿条。茅台、五粮液、古井等8家企业也初步建成追溯体系。

22山东省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探索建立了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模式。城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模式是,肉菜进市检测登记,肉菜出市需记录备案,形成一个“口袋”,通过扎口袋的方式来保障肉菜入市交易前上游信息的真性与准确性。在口袋的入口,将外埠与本市肉菜上游信息记录至市级追溯平台,通过追溯平台系统数据关联与传输组成相关的追溯信息。

二是探索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省级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模式。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与肉菜追溯体系不同,按照中药材不同类别、生产过程与流通方式,对商务部制订的规范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为主的追溯体系建设模式。

三是开展了农贸批发市场的电子结算改造工作,提升了农贸批发市场信息化水平。农贸批发市场是肉菜集中流通的关键环节,但是一般农贸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和人员专业知识低,为了推进农批市场的建设工作,贴近市场运营需求。商务部主导开展推进农批市场的电子化结算工作,山东省各试点城市的批发市场都基本完成电子化结算改造。

3追溯体系建设的问题和不足

31追溯体系建设成本偏高

311源头建设成本

调研发现虽然不同种类的产品大多实现了以乡镇为基础的基地化抱团种植,但种植户依然以家庭种植为主,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大规模农场式种植,而散户种植经营的模式会对追溯体系的建设产生一些障碍。其中,追溯体系建设所要求的技术的运用会加重种植户的生产成本,在没有相应补贴或者种植效益不会提高的预期下,散户因为没有实实在在感受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可能不会或者没有积极参与到追溯体系的建设中。

对于在相关生产基地面向散户收集农产品的供货商而言,他们面向多家散户收集产品然后再提供给相关企业。以中药材为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他们不能够充分掌握不同散户种植的药材的质量,因此他们对于手中收集的中药材进行产品信息识别的成本较高,并且发生问题后追溯的成本也较高,因此这部分供货商也缺乏参与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312相关技术成本

在追溯信息采集过程中,需要采用相关的技术和工具。源头建设环节将会用到计算机录入和存储技术;在原材料完成加工环节变为相关商品后,消费者将会通过互联网查询,了解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运输和销售过程,这一环节将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同时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中,对产品的跟踪识别需要用到相关技术,例如DNA追踪检测技术、RFID技术。[3][4]另外,a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情况发生,还需要产品质量和真实性检测等技术的运用。综上追溯体系建设的不同环节将会广泛用到不同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无疑会产生高昂的技术成本。

无论是各环节物联网、互联网等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具体运用,还是追溯信息系统的建立、手机App的开发,都将会产生技术成本,技术成本的加大,将会使得产品价格上升,产品价格的上升又会使得消费者对产品需求产生变化,因此如何降低成本,协调好成本和效益问题对于追溯体系最大化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32各个追溯系统难以实现互联互通

321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以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为例,农产品是具有广义流通性质的产品,流通区域广、流通方式多,从全国开展的试点建设情况分析,每个试点市(含直辖市)都是一个信息系统孤岛,信息与数据无法互连互通从全国开展的可追溯体系试点建设情况分析,每个试点市都是一个信息孤岛,信息与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试点市都要在农贸市场建设外埠肉菜登记点,对进入本市的肉菜进行集中登记,如果肉菜来自其他追溯体系建设城市,会因数据不能互联无法直接读取使用。反之,离开试点市的行政区域,追溯信息就无法共享与使用。这种信息孤岛现象,大大降低追溯体系使用效率、农产品物流效率,增加了企业负担与人工成本。使肉菜追溯信息具有片面性与不真实性,从而导致了行政区域的局限性限制了肉菜农产品的流通性与信息系统的技术扩展性。

322缺乏信息共享平台

在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大到试点城市,小到相关企业,大多数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平台,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从而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系统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相关主体参与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制约了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33技术层面的瓶颈

331追溯系统技术运用精细度问题

对于追溯体系中的不同环节,技术运用的精细度不同。在源头生产阶段,追溯系统需要记录采集什么信息,土壤、大气等基本保持不变的因素是否有必要采集,施肥、施药等信息又该如何采集;同时,采集信息的频度如何选择,是周期性采集还是每天对于种植环境相关数据进行采集上传。所以,在源头环节如何把握信息采集的精细度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产品深加工阶段,信息的采集需要更高的精细度,要实现一物一码,对每个生产的产品需要设置生产码,而生产码的设置一方面需要生产企业对自己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另一方面生产码呈现的信息又是上一环节所采集的关键信息,这对企业数据的采集和上传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2采集数据的类型不统一,存在差异度

在现阶段追溯系统建设过程中,不同企业、地区所采集的数据类型不统一、不规范。在实地调研中,我们选取山东省不同城市、行业,分别是烟台市有关海参生产企业、临沂蜜桃种植基地以及德州扒鸡生产企业,调研发现,不同行业、地区,在追溯体系建设过程中采集的数据类型存在差异度,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作为数据采集分析重要载体的企业ERP系统建设也存在差异。

333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

对于可追溯体系下生产的产品,企业最终都会给每个产品贴上追溯码,作为一种查询标识,面临着如何预防假冒伪劣的问题。二维码如果不经过防伪技术的处理,只是作为信息查询的一个符号,本身是没有防伪功能的,因此很多产品特别是名优产品存在大量假冒伪劣品。大量造假产品的存在损害了企业品牌的形象,打击了企业参与追溯系统建设的积极性,破坏了追溯体系建立的目的,使得市场倒逼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3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缺少顶层设计规划

现阶段,国家并没有出台统一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缺少对追溯模式的研究实践,各政府职能部门,从农业、畜牧、药监到商务,并没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任务分工,仍然处在各自为政,各自摸索阶段。山东省追溯体系试点工作停留在依靠国家规范指导、各市探索经验、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相关数据关联起来的初级建设阶段。省级相关部门缺少对重要商品生产规模、流通方式与流向、面向的消费群体等基本数据的调研、分析;缺少全省统一的重点产品流通追溯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方案。

35追溯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宣传不到位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面不够宽。如今国家层面只有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提出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保证食品可追溯;没有出台专门的可追溯法律细则。各地虽出台了一些法规,但也较笼统。其次,可追溯体系中各行为主体承担的权利义务不具体。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和地方法规中并没有对追溯体系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各个环节经济主体的权益以及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5]最后,宣传力度不够。对于企业来讲,宣传不到位,使得大多数企业对可追溯体系缺乏必要的了解,使得企业投入追溯体系的热情大打折扣;对消费者而言,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消费者不知道、不会使用已经建成的追溯系统,造成追溯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443推进立法工作,加强理论体系建设

首先,政府要积极填补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完善法律法体系。[9]通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追溯体系中各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政府所承担的职责,并制定明确的奖惩体系。其次,理论体系作为山东省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依据与支撑。我们建议相关部门编写追溯体系建设的项目报告,报告编写要剖析追溯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纳好的经验做法;并在理论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山东省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顶层设计方案,方案要明确体系建设思路与目标、不同种类商品采用的追溯模式、涉及的节点与数量、应用的技术标准体系等内容,为追溯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志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2]曹海禄,焦炜,黄Z,等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概述[J].中国现代中药,2013(3):233-237

[3]张翠萍,李胜旭基于RFID的中药材可追溯系统设计[J].三明学院学报,2015(4):65-69

[4]廖保生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

[5]胡求光,童兰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出口贸易效应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7):30-36

[6]柴毅,牛楠,屈剑锋,等基于RFID 和条码技术的猪肉加工链信息可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2009(4):127-129

[7]黄叶珏基于NFC的茶叶防伪验证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3):151-152

[8]何莲,凌秋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2(2):30-33

[9]周洁红,汪渊,张仕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中的供货商行为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