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情况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情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情况报告

学生情况报告范文1

一、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市区内的辍学打工者的辍学原因,发现他们有25%是迷恋网吧,不好好读书,以致于整日泥溺在网络游戏中落下功课,而无奈辍学;40%是因为家庭贫穷,没钱读书;5%是因为父母亲离异,孩子无人教导,沦落到社会中,从而使他们学坏,不想上学;30%是因为学生厌学,由于部分老师水平不高,所以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辍学。

二、辍学原因分析

近年来,政府给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还有同学不断辍学。我想:这其中与社会思潮,学校教育水平,家庭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1、家庭困难

这是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因为国家至今还有许多贫困地区,家庭人均收入不到350元,送子女上学确实力不从心,再有就是许多家庭都有下岗职工,经济困难,所以学生会因奏不够学费而导致辍学。

2、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

近年来,上学出来不包分配,有的毕业生刚就业就下岗,所以一部分农村家庭“跳农门”的思想破灭了。于是,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从而导致家长不但不劝已辍学的子女上学,反而劝他们别上学,所以学生会随大流而导致辍学。

3、家庭离异

有的家庭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负面影响也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会以不念书等方式来逃避问题,这也是他们辍学的一个原因。

4、学生厌学

学生厌学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是学生成绩差,对学习惧怕,所以会厌学而导致逃学、辍学;二是少数教师水平低,激发不出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由此观之,师资力量弱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建议

学生辍学是一个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重视起来,否则,国家不会进步。所以,我希望:

1、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增加投入于教育方面,使学校环境大大改善。

2、应当大力培养师资力量,从而通过教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达到兴国的目的。

3、社会、家庭、学校都应配合国家,开展广泛劝学,使辍学儿童早日重返校园。

学生情况报告范文2

大家好!

岁月匆匆,在我的学生会主席任期即将届满之际,我回首往昔,比照今天,真是感慨千万。从过去的经验浅薄,到现在的游刃有余;从过去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胸有成竹;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的丰富多彩。学生会是为同学服务的窗口,是与老师同学交流的纽带,我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深知自身的不足。收获是喜悦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去年,校学生会经过学生投票选举进行了人员重组,成立了新的一届学生会。下设主席、副主席、团总支书、副书记、学生部、生活部、体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宣传部、组织部、安全部、纪检部、文艺部、礼仪部、网络部,共17名学生。学生会中的17名同学,个个都品学兼优,都能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学生会内的工作任务重,但学生会成员从来不叫苦、不叫累,勇于承担,为学校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这一年中,校学生会开展了许多检查活动,如:

(1)“三个一”活动(早宣誓、午一支歌、晚演讲)

(2)班级文化、板报

(3)宿舍休息情况

(4)两操情况

以上活动都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同时以检查的形式进行,使各班同学都积极配合学生会的工作,为班级争光!为更好地做好学校的各项检查工作,我们学生会制定出了严格的检查标准。“公平、公正、公开”,用具体的事实、数据说明问题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最基本的原则。学生会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地处理学校的检查工作,我们出色的工作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因此得到了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责任。

除此以外,校学生会负责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如:一年一度的“语泉”文化艺术节、学校运动会、模拟法庭、大型演讲比赛、写作比赛、书画比赛等。同时,我们也组织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如:学雷锋环保活动、去济北公园拾垃圾、缅怀革命烈士活动、去烈士陵园祭奠革命英雄等等。为了使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还成立了:语泉文学社、语泉小记者站、读书会、书法协会、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彩旗队、花束队、国旗班等社团队伍。但是,在这一年的学生会工作中,我们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如:(1)在日常工作中,学生会成员的性格比较直率,缺乏亲和力!超级秘书网

(2)“三个一”活动,仍不够精细化,部分班级仍达不到标准。

(3)班级文化风采展示栏,仍有部分班级未突出本班的特色、展示出本班的风采。

学生情况报告范文3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

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②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亟待提升的又一项技能。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善言谈,交际技能有待提升,而这一现象又以大一新生最为明显。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之父陈安之曾经说过:“在一个人成功的诸多要素中,你的信心恒心耐心能力占到80%,你所拥有的广阔人脉占到13%,剩下的7%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诸如机遇等客观因素。”我认为在当今这个社交频繁的时代,甚至可以说谁拥有了人脉,谁就可以成功。另外,大一新生可能由于刚刚进入大学,一切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的日常人际交际,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一新生的交际能力应该会得以提升。

③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大学生需要提升的一项技能。调查发现,有4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缺乏。我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80后90后,并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我意识相当强,当走进大学校园开始群居生活,失去了父母的荫蔽,自然而然彼此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四年大学生活是一段群居的生活,是一段相互合作的旅行。其间,团队合作能力是尤其重要的。

④办公自动化能力也是大学生希望提升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有过半数的学生希望提高诸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有关现代办公自动化方面的能力,而且这一比例又以农村出来的大一学生居多。这表明现代科技以及办公手段对刚刚结束枯燥的高中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有些陌生而且新鲜的,他们渴望这方面的能力获得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也确确实实是我们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备的一项技能。

⑤调查结果表明,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能力也是一部分大学生希望提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你未来的人生道路才会更加顺利。

解决方案:

⑴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⑵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⑶班级可以多搞一些集体类活动,也可以利用假期组织诸如爬山之类的有助于提升集体合作精神的活动;同学之间也可以集体申报活动项目,集体参加,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⑷学校可以邀请精通办公自动化技能的人才为大学生作报告,或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我们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教材自学相关的技能。

学生情况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建筑类 学生 职业素养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7;TP393 文I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最终传导至人才的竞争、员工素质的竞争。所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的要求日渐提升。对职业院校来说,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而职业素养的培育却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企业与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合力促成。

1相关概念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体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建筑类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建筑行业领域的主力军,从踏入校门起,就应注重培育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未来职场适应做充分准备,这样,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才能彰显竞争优势,并在就业后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成为企业骨干、岗位能手。

2情况调查(存在问题)

为深入了解学生职业素养现状,我们于2014年9月―2015年1月以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三个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顶岗实习的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65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92%。问卷涉及专业有: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装饰设计与施工、设备及安装、设备检测与测量等,问卷设计以直接或间接反映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状况为核心。此外,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许多教职员工,情况如下。

2.1职业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职业认知是职校学生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内容。但调查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认知模糊。比如,在问到你对所学的专业了解吗,有70.22%的学生认为“不了解”。对于和本专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法律常识的了解,有55.22%的学生回答“了解,但很不全面”。问及是否掌握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时,53.26%的学生回答没有。对未来职业岗位描述,有72.17%的学生不清楚。个别有行业家庭背景的学生情况略好。

2.2职业情感倾向差异偏大

职业情感是对所从事职业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热爱和忠诚。建筑类职校学生,专业性强,在校期间应培养其对建筑的喜爱,对行业的认同和职业的向往。调查数据显示,有个别学生热爱建筑职业,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来自家庭等方面的影响,报考专业非本人自愿,因而职业情感淡薄。学生职业情感倾向性差异偏大,而且两极分化严重。比如:专业认识,仅有49.78%的学生说喜欢,50.22%的学生“不喜欢,迫不得已在校学习”。“是否会关注与你专业相关的生产活动”,有54.78%的学生回答说:“一般不关注”。“在实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积极主动去解决吗”,有56.74%的学生“避开困难,只要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有43.70%的学生业余时间会主动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专业资料,也有个别大三学生不知道图书馆在学校的位置。有49.13%的学生对能否长期从事建筑职业表示不能确定。

2.3职业道德意识淡漠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三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建筑行业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更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但调查发现情况并不容乐观,比如:在问到是否关注新闻报道中的有关劣质工程问题时,58.9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与己无关”。环保、节能意识方面,看到水龙头没关是否会主动关闭时,41.74%的学生表示不能。37.1%的学生认同考试作弊的行为。有57.39%的学生不会主动去沟通协调、理顺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创新思维方面,55.43%的学生仍“跟着”老师和书本“跑”,懒于动脑。

2.4职业体能素质相对较弱

调查发现:在问是否知道自己未来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什么样的体能素质时,有51.96%的学生不知道。有42.83%的学生主动找时间锻炼身体。有41.74%的学生作息时间有规律,相当多的学生属于“昼伏夜出”型。问及是否适合做高空作业和野外作业时,有54.55%的学生认为不适合,也不想去训练。46.52%的学生表示身体状况不如入校以前。

2.5职业精神有待锻铸培养

建筑类职校学生应具有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团队协作、严守纪律、勇于创造创新等职业精神,否则很难适应建筑行业的从业要求。围绕职业精神,在被问及犯了错误是否会主动承认,有49.13%的学生认为别人没看见就不会主动承认。仅有42.35%的学生回答可以适应艰苦的工作环境。有50.65%的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分享快乐和痛苦。对严格遵守校纪,有51.30%的学生回答不能做到。此外,仅有41.09%的学生想过创业的问题。

2.6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数据显示,有46.08%的学生看不懂一般图纸;在问到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时,36.30%的学生回答肯定;有50.87%的学生回答毕业时可以取得“双证”;有62.61%的学生利用假期去建筑工地实习实训。

总体情况是: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等各方面都有待加强。数据也显示出一些表现处于“骑墙”状态,具有较强的可“转化型”。

3问题分析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有学生的内外因、多种主客观因素导致:

学生情况报告范文5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中学生 调查

2010年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白皮书还指出,未成年人已成为中国网民的最大群体,截至2009年底,中国3.84亿网民中,未成年人约占1/3,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①

与网络迅速发展相伴随的网络语言的流行,引起了语言、教育等多方面专家的重视,很多学者对于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传,以及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为了了解中学生对网络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我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兰州市高中生进行了初步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并辅以个别访谈,对象是独立高中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在校学生,共150人,其中男生占46.67%,女生占53.33%,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一、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

高中生由于课业负担较重,上网时间受限,因此,上网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上和周末。调查显示,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0至3小时有14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7.33%;3至6小时有3人,占总人数的2.00%;6至9小时有1人,占0.67%;9小时或以上为0。

二、网络语言使用的基本情况

1.学生对网络语言的熟悉程度。

调查中,对网络语言“很熟悉”的学生占8.00%,“基本清楚”的占37.33%,“略知一二”的占48.67%,“完全不清楚”的占6.00%。调查者列举了“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杯具”、“打酱油”、“ORZ”、“濉钡冉三十个网络流行词语,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个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学生使用过的网络流行语个数

由表1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只使用过十个以内的网络流行语,可见,学生对于网络流行语并不是非常熟悉。

2.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表2 使用网络语言的场合

数据显示,网络流行语大多是作为一种特定场合的交流工具而存在,如在“和同龄人的交谈中”使用,调查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学生群体中,这是一种“共同话语”的体现,即在网络时代下,当你的同学和朋友在聊天中部分地使用到了网络流行语,而你对其一无所知,你们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共同话语,从而造成交流障碍。在游戏、博客或者论坛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则是基于网络这样一个特殊的交流环境。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人数为零,说明绝大部分的学生可以认识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非正式语言,并且能够正确判断网络语言的使用环境。可见,网络流行语对中学生的语言使用并没有构成绝对的威胁和影响。对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情况的调查又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见表3)

表3 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偶尔使用和从不使用网络语言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94.67%,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只有5.33%,说明网络语言并没有成为学生日常语言中的主流,而只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补充形式。

3.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态度。

表4 你自己对于网络语言的认识

表5 你周围人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流行使用保持比较中立的态度,绝对的反对批评和提倡表扬都只占有比较少的百分比。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种新兴的事物,学生们大多都能表现出一种相对理性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潜藏的问题,比如,对该问题本身,学生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大多只是一种表面的感觉。在“你是否深究过这些流行语的出处与意义”的问题中,只有22.00%的学生选择了“是”,而78.00%的学生只是人云亦云,这也表明,在语言规范化问题上,一些学生不能够有全面的认识。(见表6、表7)

表6 你认为网络流行语不利于汉语规范,还是发挥了语言的魅力

表7 你认为什么样的语言才能算是规范的语言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这样定义语言的规范:“语言的规范指的是在运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系统的各要素的时候,来自语言体系的规定性……其中,词语的规范和语法的规范主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其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语音的规范和文字的规范是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的语言制度的规范,其标准是明确的。”②虽然,对于高中生来说,不可能对语言的规范有深入的学术上的认识,但是,在调查中,40.00%的学生仅以“使用人数”和“可以理解”作为规范语言的标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网络语言日趋流行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减少网络语言对中学生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还得首先让学生对规范的语言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这就是教师和家长所应担当的重任。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中网络语言的流行也只是采取了中立的态度,并没有特别的教育和指导。调查结果如下。(见表8)

表8 你的老师和家长对你使用网络语言采取怎样的态度

三、对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的综合分析

(一)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处于适度范围。

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语言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呈现出“既不陌生,又不特别熟悉”的认知特点,即学生对网络流行语虽然不陌生,但认识范围有限,大多只是认识社会上比较流行、大众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语,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水平;另外,对于网络流行语,学生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在某种特定场合使用或增加聊天趣味的交流工具,并没有对它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和热情,更没有使它成为主流语言,以至影响正常交流。

(二)学生对网络语言有着比较理性的认识,但不够深入。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网络语言,保持中立态度。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们普遍认为网络语言新鲜、有趣,而它的流行也并没有给同学们的生活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因此,没有必要对网络流行语“一刀切”,采取完全禁止的态度。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识到网络语言是一种非规范的语言,不能够用于像作文这样的正式文体中,部分学生认识到网络语言的流行对语言的规范化有影响,不值得提倡,但是对于诸如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将这样的影响最小化、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的语言等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另外,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对“是否赞同将网络语言规范化进入字典?”的态度,调查结果如下。(见表9)

表9 你是否赞同将网络语言规范化进入字典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选择中立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觉得与自己无关,二是不清楚规范语言的标准,不知道如何进行判断。

四、对于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思考

(一)网络语言特点鲜明,流行在所难免。

网络语言大多具有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等特点,很容易在大众中间流行,而对于猎奇心理较强,追求创新,张扬个性的中学生来说,网络语言更是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因此,中学生比较容易接纳并采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流行在所难免。而在言论极大自由、网络语言普遍流行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更不可能把学生隔绝在一个“规范语言”的真空之中,面对网络语言对语言规范化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采用“堵”的办法,最后恐怕只能是走进死胡同,只有正确地“疏导”才能开拓新的天地。对于网络语言的流行,我们应该保持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看到网络语言自身的缺陷和对于社会语言的负面影响,采取一定的办法和手段,将其降到最小,又要看到网络语言独特的优点,利用它来丰富我们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语言,增强学生汉语规范意识。

要使学生正确、理性地对待网络语言的流行,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更是责任重大。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对什么样的语言是规范语言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他们具备较高的辨别正误的能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另外,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树立规范使用语言的意识,使他们自觉维护语言的纯洁与健康,同时,也要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

②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第二版):515.

参考文献:

[1]彭巧燕,贺方春.网络语言与语言教育[J].教育探索,2007,(6):119-120.

[2]李娜.浅谈语文教学如何应对网络语言[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134.

[3]秦毓斌.初探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0,(5):30-31.

[4]郭科研,金志茹.网络语言的优缺点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J].铜仁学院学报,2009,(11):48-49.

学生情况报告范文6

一、**市女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本次被调查的女大学生年龄均在22-27岁之间,所学专业涉及文秘、农学、英语、医学、经济学、电子计算机等各个专业,绝大部分女大学生为省内毕业生,35%的学历为本科,61%的学历为大专。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有65%与所学专业对口,33%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而专科毕业的女大学生就业岗位只有30%与所学专业对口,51%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从调查问卷上显示,85%的女大学生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初次就业月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仅占3%。

二、**市女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个人素质不断提高。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市女大学生中,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占76%。在校学习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且和男生相比,就担任学生干部的情况而言,女大学生工作认真踏实、细心周到,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普遍较强。可见,女大学生的总体素质偏高,而且大都比较自信地认为当前毕业的女大学生某些方面甚至超过男生。

(二)就业态度越来越积极。调查结果显示,97%的女大学生已经多次参加招聘会、多次投递过求职简历,就业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再一味地依靠父母、亲戚、老师的帮助。从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女大学生大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电脑知识的普及和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得类似文秘类的工作大部分女大学生都能胜任。二是女大学生工作中独有的谨慎、细腻和温柔,使得一些类似办公室接待、文件整理等专业性不强的工作都很适合女大学生选择。但在求职过程中,女大学生寻找工作的时间和投递简历的份数多于男生,而获得面试机会却少于男生。通过了解,男女大学生签约意向数量上男生多于女生。不论最后找到的工作如何,女大学生寻找工作付出的努力要高于男生。

(三)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想过自主创业,并且希望得到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的帮助。这说明女大学生就业视野已较为开阔,综合素质也有较大的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这既是女大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严酷就业环境所作的积极应对,是当代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最好印证,也是对国家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税收优惠政策的良好反应。

三、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带来女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各大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而人才市场需求并没有扩大,尤其是高科技的不断研发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使得许多岗位所需人员相对减少,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突出。此外,女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整个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增长缓慢或是基本与往年持平,这显然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再加之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公司和工厂面临经营困难或倒闭的困境,导致许多女大学生被迫失业或面临失业,就业压力更为加重。

(二)女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误区。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成功率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工作性质的选择上,我市有69%的女大学生选择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选择单位重点考虑职业稳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有社会保障,就业仍然集中在文秘、财务、公关、行政、老师、护士等。可见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基层锻炼,她们也没有勇气和信心投入到高收入、高风险的行业中去。有的女大学生受陈旧的就业观念束缚,宁愿放弃自己的专业,也要追求体面、收入高的工作,这无疑延长了她们求职的时间,增加了她们就业的难度,导致了她们在择业中“高不成、低不就”。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已成为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一道障碍,往往会给女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失落,也造成了女性人才的失衡和浪费。

(三)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调查中,在问及女大学生就业是否存在被歧视现象时,95%的人回答是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很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核算,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女大学生要怀孕、生育、负担家务,而且女性退休年龄比男性早,需要企业投入更多的养老保险金,这必然会增加用人单位的成本费用。很多女大学生反映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有限制规定,致使女大学生失去一些就业机会。因性别原因遭受用人单位多次拒绝后,女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许多女大学生对自己能否找到合适的工作而担忧,甚至怨恨自己为什么是女生,但对这种性别歧视又无可奈何。尽管我国的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就业歧视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无法对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四)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用人单位拒绝的女大学生高达一半以上。许多用人单位认为部分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好于男大学生,但实践动手的能力却低于男生。再加之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实践课、实验课等锻炼机会,导致男女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出现了差异。此外,部分女大学生将课余时间用在服饰、化妆、美容、注重穿着打扮上,使得她们较少读报,不关心时事政治,对参加校园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不太热衷,忽略了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能力偏低导致女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而在应聘中处于被动。在问及对当前毕业的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时,59%的回答是女大学生不如男大学生。可见,缺乏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影响了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机率。

(五)就业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不平等竞争加剧。从问卷统计情况可以了解到,目前女大学生的求职途径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招聘会、网络招聘等逐渐兴起,但人才交流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充分,社会关系仍在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给女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许多不平等因素。调查显示,仅有20%的女大学生通过到人才交流市场参加招聘会获得就业岗位。从未来就业市场规范化的趋势看,人才市场应该更进一步的体现就业主渠道的作用,规范的人才市场可以遏制一些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规定,更能使大学生就业实现公平竞争。

(六)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目前,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及时、灵活地反映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有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量很少,甚至已经趋于饱和,但有些高校却仍在扩大招生。不少女大学生坦言,大学所学专业对现有工作并无帮助,更有甚者反映有些专业学下来是一种浪费。正如工厂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供过于求”一样,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加之大学生社会实践失衡,造成人才的“积压”,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

为改善**市女大学生就业状况,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结合我市的实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女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信,勇于竞争。女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是竞争取胜的关键。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女大学生首先要端正心态,坚信男性能胜任的工作自己能做得更好,女大学生要敢于面对差距,勇敢地接受社会的挑战,学会有效的“推销”自己,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去主动适应社会。其次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自立自强,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掘和发扬自身的优势,敢于与男性共同竞争。第三要消除依赖心理和“要面子”的虚荣心理,针对劣势,提高综合素质,同时,要认识到女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第四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要面向基层。要了解目前在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相对饱和,而一些基层单位人才缺乏,许多乡村连一个大学生都没有的实际情况,要志愿到基层、到高风险的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第五还应走自主创业之路。女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好已出台的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要积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使自己既有专长又博学多才;要抓住机遇,敢于实践,更多地熟悉和融入社会,丰富和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以优秀的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取胜。

(二)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提供就业机遇。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更是指导女大学生就业的第一站,在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要根据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学校要在培养人才、制定教学计划之前,积极研究市场,考察用人单位的需求,设置市场所需的专业,使女大学生所学专业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实现顺利地就业。二是加大力度,培养“全才”而不是“偏才”。应鼓励大学生辅修第二学位,将其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同时,要注重女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实习,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女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将其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女大学生的择业范围和就业机会。三是分类指导,多提供就业机遇。学校应为女大学生就业及时提供信息,组织各种招聘会,实现学校与省内外人才市场信息共享,降低女大学生就业成本。此外,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教育和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给予面试技巧和心理疏导等指导培训,以增强其就业的竞争能力。四是要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如前所述,就被调查的女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情况而言,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好于男生;女生获得各种证书的数量多于男生;女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不亚于男生。因此,学校应当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特别是一些较为适合女性的工作单位及岗位。

(三)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增加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说,社会发展程度影响着女性就业。只有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总量,改善女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环境,使女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从我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应进一步做大做强花炮、旅游等优势产业,要抓住时机,吸引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户**,从而带动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女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此外,政府还应强化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如对去边远地区和条件艰苦的单位和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在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优惠,还可以采取免还贷款等措施,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到基层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