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金管理基本原则

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文1

关键词:中资银行;外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4-0103-02

现金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向企业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以帮助企业实现对现金流入、留存和流出等现金周转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综合。具体来说,现金管理业务包括账户管理、收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资金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并依托物理柜台、网上银行和银企直联等渠道展开服务。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外资银行在现金管理市场上竞争范围将不断扩张,竞争程度将不断加深。深入比较中外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差别,可为我们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中外资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比较

(一) 组织架构的差异

目前,多数中资银行缺乏完整的现金管理部门。通常,中资银行会在总行及省分行设立现金管理部门,但在多数二级分行支行没有设置相应的部门,而只用少数人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此项业务。这种组织结构严重影响了现金管理业务的发展。同时,由于中资银行的组织架构多为金字塔结构,现金管理分散化现象也特别明显。这是因为现金管理综合性强,中资银行内部涉及现金管理业务的部门有很多,比如会计部、电子银行部、信用卡部、公司部、机构部和投资银行部等。这样一来极可能导致不同的产品管理部门争夺同一客户,降低了工作效率并影响业务推进,客户满意度也不会高。

相应的,为适应企业的需要,外资银行的现金管理组织架构普遍采取矩阵式结构,设有专门的现金管理部门,并作为行内独立核算的利润中心。通常现金管理部下设若干业务线,包括产品业务线、营销业务线、客户服务业务线和市场宣传业务线等。这些业务线从总行向分行纵向延伸,形成纵向业务链。同时,技术部门,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部门横向支持现金管理部,形成横向业务链。两者交错共同构成了现金管理业务的矩阵式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被赋予特定工作,明确各部门管理责任。特定工作包括:在产品研发阶段,负责对客户需求的挖掘、制定规划并参与研发工作;在产品管理阶段,负责制定营销策划、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以及市场信息反馈的搜集和评价。

(二) 现金管理产品的差异

现金管理产品是现代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精髓,对提升银行服务质量的作用是明显的,并可以预见将一直都处于核心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多数中资银行通过依托自身技术开发能力或通过与外资银行结成合作伙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金管理产品体系,先后推出了覆盖交易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现金管理产品,并结合不同行业资金需求特点,推出多项现金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少数股份制银行更是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强产品创新,陆续推出包括网上信用证、网上票据、本外币现金池、集团财资管理平台在内的多项同业领先的产品。中资银行的这些创新受到市场和国际同行的青睐。最具代表的事件是,中国建设银行于2002年经过投标,成为GE在华投资公司的现金管理的合作银行,成为国内银行业中第一家为在华跨国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但与国际知名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体系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与之有不小的差距。具体而言,目前中资银行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流动性管理和收付款管理的产品,涉及投融资管理等产品较少,在账户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常规服务方面仍然比较粗放,总体上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当然,这些现象的产生与我国集团企业的产品需求单一性和货币市场不发达有关。

外资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一项面向优质企业的支柱性的中间业务。外资银行产品品种众多、功能多样。其中收付款管理类产品功能包括应收付款信息分析、自动化收付款对账、收付款外包以及交易流程管理等服务;流动性管理类提供资金调拨、资金转账、头寸汇集与利息合计等产品功能;投资类产品包括了短期投资、互惠基金、投资组合、结构性存款等产品功能。并且在制定现金管理产品时,外资银行遵循着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帮助客户减少运营成本,注重金融信息增值服务三大基本原则。这对中资银行在制定完善产品和功能时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三) 现金管理系统平台的差异

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文2

【关键词】 现金管理;目标;主体;集中;分权;利润;质量;动态管理

就目前企业现金管理来说,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并需要澄清。

一、关于现金管理形式上的目标与实质上的目标

在现金管理的实践中大多认为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现金盈余。按照马克思的资金运用公式,货币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也是终点,这样就造成了一种误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取得更多的货币,相应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现金不断的增加。从单个的资金运动过程看似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是,企业再生产是一个永续的过程,资金运动会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由此不难发现上一个运动过程所形成的现金可以成为下一个运动过程的投入起点。也就是说,现金必须被周而复始的使用,而不仅仅是追求资金数量的增加。实际上现金具有双重价值,即功能价值和实体价值。当企业追求现金数量增加时,现金所表现的价值就是实体价值,它意味着每增加一元现金,企业就得到了一元财富现金的增加;当企业追求通过现金的运用使投入现金增值时,现金所表现的价值就是功能价值,它意味着企业每投入一元现金带来了多少价值的增加。一般来说,现金的实体价值是指货币作为储存手段所表现出的特征,而储存手段表明现金越多财富越多;现金的功能价值是指货币作为交换手段所表现出的特征,而交换手段就是要求现金不断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反复使用,不断增值。这意味着现金不能停滞在企业而不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同时,通过现金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使用,必须不断的增值,这种增值的结果在形式上并不一定只是表现为现金的增加,在会计上以资本增值进行描述,而资本增值是指期末净资产超过期初投入资本的价值,这里的净资产显然不仅仅是指现金资产。由此得到初步的结论,现金管理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表现为企业现金数量的增加,而是表现为净资产超过期初投入资本,超过的数量越大,意味着现金的功能价值越大。

现金管理形式上的目标和实质上的目标的差异在于:

一是形式上的目标只是追求现金数量上的增加,一个企业期末比期初的现金数量也许增加了,但是其净资产有可能少于期初投入资本,因为现金只是总资产的一个构成要素。所以,企业现金管理的实质目标应该是通过现金的运用而形成的资产超过投入的现金。

二是形式上的目标容易导致现金机会收益的丧失,亦或机会成本的增加。如果把现金管理的目标确定为增加现金的数量,就很容易使企业将现金置于不使用的状态,这样现金就丧失了机会收益或增加了机会成本。从功能价值的角度看,现金只有在使用中才能增加价值。所以,现金管理的最直接目标就是将现金用起来,就是要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这要求现金管理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时既不能短缺也不能盈余,也就是现金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在满足生产经营的充分需要时,库存现金为零的状态,这样就不会发生机会损失。一旦现金投入到生产经营后,就必须不断地使其增值,也就是净资产的数量不断增加,这是现金管理的最终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依赖于现金管理,更依赖于生产经营管理。所以,就现金管理而言,其直接目标更显重要。

三是现金管理的目标即便是现金数量目标时,也存在现金质量的要求。企业的期末现金不仅可以来自于借债或其它资产变现而成,也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利润。当企业现金数量的增加是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利润时,这种数量的增加就体现了企业现金管理实质目标的要求,否则,通过借债获得现金数量的增加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而且会增加成本和风险。通过其它资产变现而获得的现金数量增加,它只是改变了资产的变现状态,并不意味着总资产价值的增加亦或现金运用带来的价值增加。

二、关于现金管理的财务主体与其他主体

现金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一般把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财务管理的主体,这确实有失偏颇。十多年前,我们曾经提出了财务分层管理的理论,财务管理的主体按其权力层次可以分为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财务部门的财务和员工财务。由于这四个主体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它们在财务管理中的权利与责任也不相同。出资者为了维护资本保全和实现资本增值进行财务管理,经营者为了实现出资者资本保全和资本增值的责任进行财务管理,财务部门按照出资者和经营者财务决策要求组织日常财务管理以保证财务决策的执行,员工根据其岗位职责不同对与其职责相关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就现金管理而言,出资者对于重大的投融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流出必须进行决策;经营者对于出资者授权的投融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决策;财务部门按照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融资决策组织日常的现金流入流出;而与投融资相关的出纳等岗位根据其岗位职责实施具体的业务操作。可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并非都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的,如果把财务管理区分为决策和执行两个层次,财务决策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财务部门主要是执行这些财务决策,由于任何一项财务决策都会引起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如何组织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就是财务执行的内容,这是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责。

三、关于现金的集中与分散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企业,一个公司其属下会有若干子公司和分公司,这样就产生了现金的集中与分散问题。一个公司是将其属下的所有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现金进行集中管理,还是由各个子公司和分公司分散管理。总体上说,世界各国的大型公司制企业都采取了集中管理的模式并且以现金池的方式予以实现,采取集中管理最大的有利之处是能够保证现金的安全;能够实现现金在所属成员企业之间的合理调配,这不仅有利于整个公司的资源配置,也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现金的集中管理使得公司总部可以通过现金的流入流出了解所属成员企业的业务活动,可以称之为对所属成员企业的知情权。实行现金的集中管理是以所属子公司和分公司对自身现金的管理权不被分割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公司将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现金集中统一到现金池中,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调配使用时始终贯穿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有偿原则,就是将一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现金调配到其它子公司和分公司使用时,现金的提供一方应该获得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收入,而现金的使用一方应该支付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资金成本(或者低于);二是保证原则,就是当一个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现金被调配到其它子公司和分公司使用时,一旦现金的提供一方本身需要使用现金时,公司总部必须保证其现金的需要,不能由于没有足够的现金而影响该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只有这样,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现金管理权限才不会被分割,它们才愿意将现金集中于公司总部,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

四、关于现金管理的集权与分权

在企业和企业集团管理模式上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在集权模式下,一切权力和主要权力都集中于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最高权力层,也就是凡事必须经过审批才能进行;在分权模式下,根据权力与义务,或者权、责、利相匹配的原则,在权力下放到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各个层次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者责任,并根据义务或责任的履行程度分享相应的利益。由于企业一切业务活动的展开,最终都会引起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所以集权模式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现金收支权审批的高度集中,而分权模式得以实现的最重要手段则是现金收支权的下放。现实中,不可能采取纯而又纯的集权模式或者分权模式,总是会有一部分权力集中于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最高层,而另一部分权力则在下属层次之间进行分割。理论上讲,企业的规模越小越趋向于采取集权的模式,企业或企业集团的规模越大越趋向于采取分权的模式。整体上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越来越采取分权管理的模式。就现金收支管理而言,也必须适应这种分权管理趋势的需要,就是现金收支管理也要逐渐放权。似乎产生了一种矛盾:一方面大规模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现金管理上采取了集中管理的模式;而另一方面却又在对现金收支管理权限进行放权。实际上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大规模企业和企业集团在现金管理上,一方面由分散向集中的模式转换;另一方面又由集权向分权模式转换,两者的协同在于集中主要是为了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但却不会有违分权管理的趋势。达成这一目标要求,大规模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实施现金集中管理的同时,不得损害分公司和子公司对现金收支管理的基本权限及其相应的利益。前者要求分公司和子公司转入其他分公司和子公司使用的现金,当自身有使用需求时,企业和企业集团总部必须保证其需要,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企业和企业集团总部也不能任意改变业已对分公司和子公司予以授权的现金管理的审批权限。后者要求任何分公司和子公司转入其他分公司和子公司中的现金必须实行有偿原则,其资金被他人使用的收益不得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实现了这两个条件就实现了现金的集中管理而不集权管理,简称为集中而不集权。

在现金的集中时,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使得企业和企业集团总部获得知情权。企业的一切业务活动最终都会引起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了解了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也就可以知晓企业的一切业务活动状态。在现金集中管理后,任何分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都必须通过企业和企业集团总部的现金池流入和流出,正由于这样,掌握现金流入流出也就知晓了企业的业务活动。尽管通过现金的集中而实现的这种对分公司和子公司业务活动的知情权并不带有集权的性质,但是由于信息透明度的作用使得企业和企业集团总部借助这种手段具有了实际的控制作用。

五、关于现金的时点报告与动态管理

在现有的会计报表中,企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实际上,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是时点数而不是时期数,或者换句话说现金的期末数都是时点数,它表明了在结账时企业所拥有的现金总量和现金净流量。从这个意义出发,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现金都是一定时期现金收支的结果,但在日常的现金管理中,关键是要如何实现现金收支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匹配,这是一个永续的过程,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目前各企业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大都是按月、季、年编制,显然只具有结果性不具有动态性。要实现现金的动态管理,就是要使每个时点上的现金流入流出在数量上达成一致。因此,实现现金动态管理就是要按照企业业务活动的要求做好每时每日的现金预算,使得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匹配,所以现金管理不是以现金流量表所披露的月、季、年作为时间基础。基于这一点,进行现金的动态管理,每一个企业必须编制动态的现金管理报告,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必须对企业的每个项目编制现金流入流出的预算报告,称之为现金项目预算,这可以称之为现金时点预算;二是以现金项目预算为基础编制日预算,确定未来一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总量及其净流量,这可以称之为现金日预算;三是编制现金日预算执行情况明细表,确定未来一日现金日预算执行的差异;四是编制现金日预算执行差异原因明细表,主要是从业务活动的层面说明现金日预算未执行的原因。通过这四个有关现金管理的报表就可以有效地实现现金的动态管理。

六、关于现金重要与利润重要

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现金比利润重要,这一结论主要是从一些企业虽然账面有利润,但是现金流却出现问题,就是现金流入不抵流出,导致企业出现短期支付困难,甚至不得不缩减业务规模以减少支出,乃至出现因到期不能偿债而破产的状况。现金比利润重要是有一定的理由,但也是有一定的条件。从理由上说,一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就是要把投入企业的现金得以收回并取得增值,这在马克思的资金运动公式中就可以看到,资金运动的结果就是要取得G+G,G是投入现金的收回,G则是增加的价值,这一增加的价值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也有质量上的要求,就是企业的利润不仅有数量的多少,也有质量的高低。一个企业如果取得了利润,但是这些利润如果没有收到现金,说明利润的质量不高,所谓利润的质量就是指利润的收现程度。当一个企业实现了利润,而其形成利润的销售没有收到现金时,一方面由于销售收入的实现和利润的取得相应的税费必须要付现;另一方面却因销售没有收到现金而无法支付税费,这样就造成了现金支付的困难。从条件上说,一个企业如果长期没有利润,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说现金比利润重要就毫无理由了。原因很简单,一个企业长期亏损就意味着投入企业作为本金的现金被亏蚀了,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为了使其本金增值,如果本金都被亏蚀了,不仅这种生产经营毫无用处,而且还造成了投资者的损失,这与马克思的资金运动公式是相悖的。那么,现金比利润更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一是在短期内,虽然一个企业出现亏损,但其现金流入不仅能够弥补现金流出,并能产生盈余,这时现金比利润重要是可以成立的。一般来说,在短期内如果企业现金支付紧张,如果企业考虑到现金流入的重要性,必须采取现销的方式,但这有可能使得销价下降,甚至平价或折价销售,最终导致企业亏损。这种亏损一方面会由于不需要和少支付相关税费而减少现金流出;另一方面却因销售收到的现金而相对增加企业的净流量,这是企业现金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经济紧缩时期常被采用。

二是在长期内,如果一个企业持续不断地出现亏损,就不可能实现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理论上说,企业的亏损额最终会表现为企业投入现金的损失额。所以长期看一个企业只有最终取得利润,也就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最终收回的现金大于投入的现金,企业才可以存续。归结起来就是,长期地看,一个企业的亏损意味着投入现金的亏蚀,当投入现金都已经亏空又何谈现金比利润更重要;一个企业有利润才可能为企业现金流入超过现金流出提供前提,只有当企业的销售能够带来利润时,企业收到的现金超过投入的现金才有可能的基础,一旦企业亏损,企业流入的现金必不可能抵补流出的现金,就必然造成企业投入现金的亏空。在这个意义上讲利润比现金更重要。一个企业关于利润与现金的最佳关系的选择是,在企业持续获利的条件下,能够尽可能地实现现销,使收到的利润的质量完全处于收现的状态。正因为这样,中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考核时,不仅采用每股红利,而且也必须考核每股现金红利。当一个企业出现短期的现金短绌时,如果能从外部取得融资就不一定采取平价或折价销售的方式迅速地获取现金,这里主要看外部融资的成本和收现销售的现金折扣成本的比较。

综合上述六个方面不难看出,现金管理的目标既要满足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又要满足自身管理特点的要求;现金管理的主体是多层次性的,从而体现了分权管理的要求;现金管理又是集中性的,从而反映了协同效应的要求;现金管理是动态性的,从而反映了现金高流动性的特征。现金管理不能唯现金管理而管理,管理现金的目的是在不出现支付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这就与现金管理目标的双重性达成了一致。

【参考文献】

[1] 谢志华.基于战略视角的现金管理[J].会计师,2007(6):32-35.

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文3

当前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常发现部分会计对财会工作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现归纳明晰以求待日后工作能进一步规范。

1、钱账分管。所谓钱账分管通俗地讲就是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据此有些会计认为出纳只管钱,不记账,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出纳既不登记也不保管现金日记账,手里只有现金和还未交会计的单据,发生短库时,不能分清责任,以致引起纠纷,此类事件屡见不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出纳人员应根据收、付款凭证,按有关经济业务完成时间为先后顺序,登记现金(存款)日记账。但出纳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因此管钱不管账正确的做法是,出纳登记现金(存款)日记账,保管备用金和有价证券。

2、现金核算不实。在农村会计工作中,有些账目实无现金收入或支出,会计人员列现金收支,造成现金账实不符和日现金日记账的赤字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一些往来列现金收支或是由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不能及时兑现有关费用,特别是年度终了,有些已签批持有原始发票的人,为了防止发票遗失而求入账。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村会计人员把应作为转账处理的业务当作涉及现金收支的事项进行处理。出现了账实不符或现金日记账的赤字现象。确切地讲,在遵循会计核算基本原则采用正确的会计方法和账务处理程序上无论发生何种经济业务,现金日记账都不会发生赤字。

在工作中,收付现金要及时记账,每天业务终了要结出余额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不得以借据或白条抵库。出纳人员在将账面库存与实际库存核对时,如发现长期款或短期款,应及时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3、现金管理松懈。部分农村在经济业务中,大部分往来账都是以现金支付来结算的,这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这也极容易产生腐败行为。

为了既保证各单位使用现金的需要,又防止积压现金和保障现金的安全,银行对各单位核定了库存现金限额。这个限额一般为不超过本单位3~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要的现金。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的单位,可以多于5天,但不得超过1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单位超过库存现金核准的限额,应及时送存银行,单位支取的现金,应从单位的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

4、平衡登记。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村会计在记账时直接以明细账的发生额登记总账,认为这种做法很方便。此种做法既违背了会计中平衡登记的原则,也不符合会计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它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明细账发生错误,总账也必然发生错误,破坏了总账与明细账衔接平衡关系。

正确的做法应是,对发生的每一笔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明细账和总账中进行等额登记。这样才能体现账与账之间衔接平衡关系,及时发现账目登记中的一些错误,体现复式记账的特点。

5、账本交接不规范。农村许多地方会计离职不交账,继任会计不接账而另建新账,这种现象比较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离职会计认为账是他记的,应由他本人保管,所有权属他自己;继任会计认为账是原会计记的,若接原会计的账本责任有可能自己承担,为此而不愿接账。另一方面,是农村会计的法制观念淡薄。

会计账表册是集体重要的经济历史资料,其所有权归集体而不属于某个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离职不办交接,不交会计账证表册行为严重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行为。会计人员离职离任与接管人员办清了交接手续是会计本身应尽的职责,既分清了离职与继任会计之间的责任,也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6、乡统筹管理较乱,随意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乡统筹的征收和使用较多乡镇未严格按县减负办的要求执行,随意挤占挪用,主要表现在:(1)未将统筹纳入财务管理,用于垫税较多,另一方面,该交的税收,跑冒滴漏时有发生。(2)将统筹等资金笼统地转入预算外收入或结余。(3)将统筹用于弥补机关经费不足。这些行为直接侵占了群众的经济利益。

7、固定资产反映不真实,报账手续不全。一些农村财务将已报废的资产未予报销,已建固定资产未作支出,已支出未建固定资产账,资产在使用却未见固定资产账。一些地方大额投资未公开招标,结账不规范,存在较大的漏洞。

8、年终亏损核算不实。部分农村会计人员在年终集体亏损没有可分配收益时,便不搞年终决算,直接在有关费用支出类账上结转,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此种下拖费用支出的做法,违背了会计核算的原则,也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文4

一、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实践教学

1.1财务管理概述。学生通过会计学原理的学习,对财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财务管理是站在企业管理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资金的运作。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对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并对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各种环境和财务管理的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财务管理的五个工作环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学生应该熟练掌握。

1.2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含义。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对于一般人来讲,是一个比较新鲜的名词。在教学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各种运算。知识目标培养方面,能够进行单利的计算、复利的计算、年金的计算和贴现率的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演示:单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②演示:复利的现值和终值计算;③演示:各种年金的计算: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重点是普通年金的计算;④演示:贴现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居民买房的计算。

二、筹资管理实践教学

2.1财务预算。在能力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认识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学生要能够掌握财务预算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熟练掌握现金预算和预算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财务预算的方法;②分析:现金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编制。

2.2企业筹资方式分析。在学生能力目标方面,能对企业筹资的相关理论和各种筹资的方式有详细理解,并且对企业的筹资渠道有深刻认识。在知识目标培养方面,学生能够详细了解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和负债资金的筹集。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各种权益资金的筹集;②分析:各种负债资金的筹集;③比较:各种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筹集的优缺点。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筹资与学生自己创业筹资的不同。

2.3资本成本及资本结构。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阐述资本成本的概念,熟悉资本结构的含义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计算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了解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的含义和计算与分析。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分析:个别资本成本、加权资本成本的计算;②讨论:经营杠杠、财务杠杠和总杠杠对企业经营的影响;③讨论:资本结构对企业筹资成本的影响。可展示的结果是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学生自己创业的资本结构的不同。

三、投资管理实践教学

3.1项目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投资的概念和种类,熟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基本内容,掌握投资回收期、平均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和运用,了解投资决策指标的基本运用。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投资的含义和种类;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③计算: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计算。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

3.2营运资金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了解营运资金的含义,认识流动资产的类型以及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懂得各种营营运资金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掌握各种营运资金的作用、成本与风险,重点掌握企业信用政策的制定。教学训练步骤是:①现金管理;②应收账款管理;③存货管理。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经营决策的基本分析。

3.3证券投资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认识股票、债券、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劵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及基金投资的价格确定和收益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认识:股票、债券、基金;②计算: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收益计算;③分析:股票、债券、基金投资收益评价。可展示的结果是不同的证券产品适合不同企业的投资。

四、收入与利润分配管理实践教学

4.1收入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认识主营业务收入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销售预测分析和销售定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全班同学分组进行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的重要性;②各小组讨论各种销售预测方法;③各小组讨论销售定价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定价方法和策略。可展示的结果是学生今后自己创业应注意的问题。

4.2利润分配管理。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利润分配政策以及利润分配原则,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的基本内容。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我国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步骤以及影响利润分配的一些因素,了解股利分配支付的程序。教学训练步骤是:①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②利润分配的股利理论和股利政策;③股利形式和股利分配程序。可展示的结果是各种股利分配的优缺点。

五、财务分析与评价实践教学

5.1企业财务分析。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以及分析意义;熟悉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对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应该熟练掌握,而且对财务分析的局限性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上市公司的特殊财务指标的分析的计算应熟练掌握;理解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含义和计算。教学训练步骤是:①财务分析的含义和内容;②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③讨论对比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优缺点;④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的计算;⑤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的计算。选取一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可展示的结果是能对某一上市公司进行财务的基本分析。

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文5

关键字: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总承包制,自建制;PMC

一、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的设立是项目管理机构成功运作项目的关键, 是项目管理的主线和对参与单位进行考核的依据。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首先应明确工程项目的组织构架、理清项目管理思路, 设计一个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合同网络。组织结构的设立涉及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设备制造、监理等很多参与单位, 其中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为分包单位, 管理关系错综复杂, 这就造成了项目组织结构的复杂多样。项目管理公司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机构?首先取决于业主的委托合同, 业主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授权内容以及实现方式决定了其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管理权限; 其次工程发包模式及项目的分解结构对项目管理架构的设立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有很多时候, 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的确立不是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能决定的, 即使在上述第一种管理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也很难较为轻松的确立项目的管理架构。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项目介入管理的初期就应与业主单位的充分的沟通, 并协调有关单位的关系, 为创建能有效运转的管理架构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一个合理的项目管理架构首先应满足项目

便于操作, 其次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尤其是要站在业主的角度尽可能的降低工程的造价,这就要求在管理环节上要尽可能的简化, 减少信息沟通方面的中间环节, 便于工作目标的控制和落实。只要是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能作到的事情尽可能的由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来完成, 避免由于工作界面过多出现相互扯皮、职责不分, 造成生产与管理资源浪费, 增加工程管理的协调工作, 最终出现项目目标难以实现的局面。同时项目管理机构也要发挥项目参与单位

的作用, 利用各单位在管理方面的优势, 共同参与项目管理, 防止出现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陷入繁杂的事务中, 从而削弱了对项目的管理。

二、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1、自建制模式

在自建模式下业主自行实施项目的管理,直接与设计、施工、供应单位签定合同,将项目分块发包。比较通用的方式是将项目分设计、土建、安装、装饰和设备材料供应分别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这是我们以往常用的建设管理模式。其优点是业主参与了项目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便于业主掌握项目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的实际情况,全面管理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试运行,并有利于落实业主项目建设的意图,还有利于项目建成以后的运行和管理。其缺点是“建设、监管、使用”多位一体的模式,该模式在项目建设实施中发生过部分“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的三超现象。业主因缺乏全面专业化的建设管理经验,在规划设计审查、工程质量控制、工期控制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难以达到专业化标准;业主在建设过程中可能自行改变项目功能、扩大规模、提高标准,导致突破投资概算现象时有发生;因缺乏有效的运作及监管机制,容易导致工程腐败现象的产生。在应用中注意需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与项目建设规模相适应的专业管理团队,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监管。

2、总承包模式

总承包的方式有施工总承包(General Contractor,简称GC),EPC 总承包,建设管理承包。EPC 是没有咨询工程师的合同项目。《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是按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 即菲迪克)编写的最新英文版本。内容包括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的通用条件,附争端裁决协议书一般条件、专用条件编写指南附各担保函格式、以及投标函、合同协议书和争端裁决协议书格式。用于以交钥匙方式提供加工或动力设备、工厂或类似设施、基础设施项目或其他类型发展项目,这种方式由总承包公司向业主提供包括融资、咨询、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全套服务。总承包公司对项目全程负责,避免了设计、施工的不协调,可以显著减少成本、缩短工期。这种方式优点:一是项目的最终价格和要求的工期具有更大程度的确定性。二是由承包商承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的全部职责,雇主介入很少。交钥匙工程的通常情况是,由承包商进行全部设计、采购和施工(EPC),提供一个配备完善的设施,(转动钥匙)即可运行。

3、代建制(PMC)模式

项目业主聘请一家公司代表业主进行整个项目过程的管理称为PMC。选用该种模式管理项目时,业主方面仅需保留很小部分的基建管理力量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决策,项目管理工作由项目管理承包商来承担。PMC 帮助业主在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定义、计划、融资方案,以及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整个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控制质量、进度和费用,保证项目的成功实施,达到项目寿命期技术和经济指标最优化。PMC 模式的优势在于:

(1)通过项目设计优化以实现项目寿命期成本最低。

(2)在完成基础设计之后通过一定的合同策略,选用合适的合同方式进行招标,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工作包。主要考虑的合同形式为EPC、EP + C、E + PC 三种,此外其他还有固定单价合同(包括服务合同)、租赁合同等合同形式。PMC 会根据不同工作包设计深度、技术复杂程度、工期长短、工程量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采取哪种合同形式,从而从整体上给业主节约投资。

(3)通过PMC 的多项目采购协议及统一的项目采购策略,降低投资。PMC 还应负责促进承包商之间的合作,以符合业主降低项目总投资的目标,包括最优化的项目中内容,以及获得合理ECA(出口信贷)数量和全面符合计划的要求。

(4)PMC 现金管理及现金流量优化。PMC 可通过其丰富的项目融资和财务管理经验,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整个项目的现金流进行优化。而且业主同PMC 之间合同形式基本是一种成本加奖励的形式。

PMC 工作应主要集中在总体协调和工程管理方面。因为PMC 作为业主的代表和延伸,主要负责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而具体的项目实施则由EPC 或EP+C 总承包商来承担,因此PM 一定不要过多干涉总承包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武华昌.浅析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10)

现金管理基本原则范文6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式下,企业若想实现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依靠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确保自身战略发展规划得以实现。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生存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大部分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措施,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不够系统、具体,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较低。一些企业认为自身的业务主要是产品的生产或者是服务的提供,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生产经营业务,因此对于资金使用管理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科学合理的资金调度使用计划,当企业出现应收账款回收不利或者投资项目风险问题时,极易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的不畅。

2.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较低。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收入必须依靠有力的成本控制管理来实现,但是现阶段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水平较差,缺乏系统可行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因而造成企业的成本支出不合理,成本浪费严重,企业的管理费用严重超支,成本控制失效等各种问题较为突出。

3.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较低。会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一些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会计核算工作办法,会计核算科目不全面以及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不能够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也难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导致企业的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1.以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式。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情况,制定企业财务管理准则以及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制度,通过制度管理模式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约束,同时以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

2.通过责任管理的方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实施,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应该严格按照责任管理的方式,开展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其他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3.财务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财经政策要求。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应该严格按照《会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财经政策作为依据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确保财务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

三、企业财务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企业的资金主要是用于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的开展,因此必须将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首先对于资金的使用,应该经过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批准,避免违规转借资金现象的发生。对于企业的现金管理制度,除了相关的可支付现金款项之外,应该严格按照制度要求采取银行结算的制度形式。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的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对于闲置的资金应该进行集中使用,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资金闲置的现象,通过集中调度使用有限的资金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成本控制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强化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按照企业的业务内容将其分为生产成本、采购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等几大类,按照相应的成本对象以及成本费用具体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为了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对于费用开支应该采取预算计划管理的方式对所有费用支出应该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避免出现费用超支的现象。同时在企业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定期进行成本分析工作,及时明确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差距,通过改善管理措施,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

3.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对于会计企业的核算管理,应该严格按照《会计法》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开展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首先企业应该按照规定设置完善的会计核算明细科目,进行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其次,企业的所有会计业务都应该取得或填制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并以原始凭证作为企业会计账目处理的合法依据,避免虚假账目问题的出现。第三,企业应该按照月度、季度以及年度为周期,对企业的明细账目进行检查,同时完善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确保各项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真实。通过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确保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4.完善企业的营业收入以及利润管理。营业收入作为补偿企业生产耗费以及实现企业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开展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财务目标,因此必须重视营业收入的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回笼以及周转速度。对于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采取统收的方式进行管理,通过设置生产经营总台账以及业务核算台账,准确的反映企业的营业收入。对于企业的利润收益分配,应该正确的处理好企业以及职工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利润收益分配之前,首先应该依法缴纳企业的所得税,然后将企业的利润按照合理的比例分别进行企业发展注资、项目投资建设、员工福利分配、股东利润分配以及以前账务亏损的弥补等内容。

四、结语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尽快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通过树立财务管理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以及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菊,刘树森.加强财务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J].内燃机配件,2007(6):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