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1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文化组织文化知识激励机制

[pick to) : building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goal, and that is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knowledge of utmost and maximum range of sharing undergoing searching for new ways. Knowledge update i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power, the knowledge accumulation is knowledge and build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must impl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enterprise culture,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o construction, stimulate the enterprise and employees of innovation ability, the enhancement enterprise's vitality, this is building enterprise efficiency, the source of the development.

[key words] : knowledge management enterprise cultural organization culture knowledge incentive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就是为建筑企业实现知识最大限度的显性化和最大范围的共享寻找新的途径。为此,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继而实现共享,以及二者的互动性在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些是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知识更新是建筑企业创新的动力,知识的积累是知识和建筑企业发展的基础。建筑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对组织结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予以建设,激发企业和员工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活力,这是建筑企业的效率之本,发展之源。

一、塑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企业知识管理不仅会改变企业的管理方式,而且会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企业要想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要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要求企业领导层把企业知识的培育和管理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建立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和增值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与他人共享自己拥有的知识,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

1.1 企业文化

文化是指人们共同拥有的知识,是使他们能以相同的方式阐述他们的经验,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的知识。它是自我永恒的、多层次的、不易改变的。

所谓企业文化又称为组织文化或管理文化,它是指在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的总和。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产品、企业形象等。

1.2知识共享型企业文化是知识管理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是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和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企业要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要求建立有利于企业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新型企业文化。这种新型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与他人分享自己拥有的知识,并促使员工将知识转化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力。知识共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最重要的内容。

知识通过共享可以实现交流者的共赢,包括员工和企业。知识被越多的人共享,知识的拥有者就能获得越大的收益。在知识交流中,如果员工为了保证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而隐瞒知识,或者企业为保密而设置的各种安全措施给知识共享造成障碍,不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现有文化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活动的障碍表现为:

组织认同和奖惩制度不配套:

轻视知识对公司运作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贡献知识的员工奖励不足:

员工们没有知识共享的动力;

没人愿意将自己以很大的代价获得的知识免费奉送于他人;

决策者们出于保密和安全的考虑,刻意隐瞒一些知识;

在企业竞争环境中,员工之间缺乏信任。

事实上,上述这些问题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改造传统的建筑公司文化、建立有利于知识创造与知识共享的新型企业文化。

1.3 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对知识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知识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价值观、行为规范、惯例等)强烈地影响企业关于什么是有用的、重要的或有效的知识的认识,同时影响决定哪些知识必须保留在企业内部以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哪些知识可以向外传递或与外界分享以获取战略优势。

(2)企业文化影响员工个人知识与企业集体知识之间的关系

企业文化包含所有不可言传的关于组织与其员工之间如何传递知识的规则,它界定哪些知识属于组织,哪些知识属于员工个人,它决定在企业中谁应有什么知识,谁必须分享这种知识,谁有权保存这种知识。

(3)企业文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环境

①企业文化为员工之间的人际交流提供了环境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2

关键词:建筑企业 施工 企业资质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企业资质管理与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1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广大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的综合实力较为薄弱,尤其是缺乏极为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由于一些历史因素和投资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将自己的主要业务局限在单一的土木工程方面,这就直接导致了较低水平层面的恶性低价竞争,具体表现为:由于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属于极为相似的组织形式、相同的管理模式和同等的生产水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不惜采用低价打击对手的恶性竞争方式来达成目的。这样的手段也许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样的竞争方式既不利于企业的成长,也很难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通过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可以使企业依据不同的类别设立相应的分公司或者附属公司,进而理顺母子公司关系,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合理优化,并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资质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内部施工生产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市场需求的多重性,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的资质管理规定正是结合企业内部管理,对企业应具备的资质管理要素提出了要求,同时强调企业注重外在市场行为。如果企业在市场运作中出现劣迹,将被跟踪备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企业资质就位、升级、动态考核时受到清出市场、重新核定资质或暂停承接任务等处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内强素质、外适市场,始终如一强化管理,不断打造企业良好形象,竭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方面的弊端

1资质管理思想保守

首先,追求任务与队伍的平衡,这在建筑业实行资质管理之初就曾设想和提出过,但一直没有实际可行的操作办法。应该说,用行政手段实现平衡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在全国范围内用行政手段找平衡,是难以做到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动态平衡。其次,限制企业的升级。其结果是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发展不起来,而已经进入高资质等级的企业由于缺乏压力,增加了企业惰性,致使一些企业不重视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用出卖高资质的办法维持生计。三,人为的壁垒。市场经济的行业壁垒应该主要是依靠激烈竞争建立起来的,即市场力量调控进入门槛。在产业达到相当规模,自然壁垒就会使那些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达不到的企业不敢贸然进入,更难以生存。况且,强烈要求建立政策壁垒的应该是已进入行业的企业,以保护既得利益。政府部门则应侧重消弱政策壁垒,引入竞争,防止垄断。

2资质管理标准带有浓厚的色彩

现行的35种资质类别中,有23种是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业务管辖内容划分的。过细的类别划分,使得相近专业的施工能力得不到发展和发挥,减少了企业竞争机会,削弱了企业竞争能力。资质管理中工程施工总承包、专项分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划分与现实有一定距离。尤其在建立智力密集型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之初,由于原有施工企业不能立即完成向智力密集型企业的转变,一些企业主管部门在由政府转为企业的过程中将自己定为总承包企业。专项分包企业资质标准没有制定,因此,劳务型企业无法注册登记,最终,绝大部分企业都来争夺施工承包资质。达不到条件的,特别是新企业、小企业就采用大联合、借职称证等办法攀附资质条件,所以,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名不副实。

3资质管理措施未能体现优胜劣汰。资质管理措施的核心是动态管理,应严格按资质标准和规定办理,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但资质管理操作过程中,企业升级难,降级也难。申请升级企业,达到标准不一定能升级。应该降级的时候,却有很多降不下去。基本上是低级别企业降级易,高级别企业降级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建筑业主管部门成为了行业利益、地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代表,为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争地位。资质管理定级等操作中,考虑地区、部门平衡,也使得一些企业实际上达不到相应的资质等级标准。

三、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资质分类宜粗不宜细,要减少内部障碍,给企业发展留有较大的空间,使之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和企业潜力,最终通过竞争来诞生一批建筑业的航空母舰。

首先,资质管理要适当放宽有资金、人才、技术实力企业的进入,在建筑业中营造吸引资金、人才的环境,有利于全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和资金的充实。如日本建设企业中,三井建设、日产建设等大型企业都是其它行业跨进建筑业的兼业公司。其它很多大型建设企业也有银行、保险、商社等集团或财团作为大股东。如果把他们拒之门外,对日本建设业会有釜底抽薪影响。

其次,资质管理要符合企业发展,便于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一方面是方便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创造者尽快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是鼓励实力不够的企业在专业分包的位置上拆分、重组,尽快完成专业化改造。

再次,资质管理要严格执行优胜劣汰,使企业时时注意提高企业实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技术能力、提高工程质量和竞争能力,否则,就被降级或淘汰。国外建筑业是倒闭率最高的行业,我国则是倒闭率最低的行业之一。

四、关于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一些比较与建议

经济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有关。欧美国家侧重自由竞争,没有政府定级制度,主要靠市场交易主体的相互制约。日本是发达国家中政府对经济介入程度最深的国家,所以有了相对简单的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新加坡、韩国及台湾地区等长期以来是政府主导型经济,建筑业资质管理更为复杂和严格。借鉴国外经验,也须注意我国建筑业行业的特点:

1建筑业不同于其它行业,企业可以共同把市场的蛋糕做大。由于我国建筑企业投资能力不足,只能在全社会投资的范围内做好蛋糕。这就意味着只能通过淘汰质量差、无竞争力的企业来把蛋糕做好。

2在地区部门的分割下建立起来的企业,至今未能完全摆脱条块分割的束缚,全行业没有公认的旗舰型企业。因此,中国建筑业的重点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特别是通过市场竞争打造建筑业的巨无霸、旗舰企业。尤其是加入WTO,中外建筑企业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将主要是技术实力而不是实务,因此受影响的将是大企业。

3要改善专业企业,特别是劳务型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做专做优。

结语:在社会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能否取得一定的资质是关系到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在思想认识层面给予资质管理以充分的重视。尤其是上级领导层,应该充分认识到资质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实现企业发展的创新与突破;另外,在实践层面不仅要注重资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崔珍珍.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2011.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控制

1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

受以往计划经济的影响受以往计划经济的影响,当下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仍具有部分计划经济体质的烙印仍具有部分计划经济体质的烙印,其中还有许多企业还遗留有政企不分有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现象。所以企业内湖的管理体系和内部监督体系是非常封闭而且具有局限性内部监督体系是非常封闭而且具有局限性,在进行质量监督的时候难以维持一个公平公正的态度的时候难以维持一个公平公正的态度,无法发挥监督管理应有的效果有的效果。部分政府部门执法不严,地方保护主义、内部保护主义横行主义横行,严重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致使工程施工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量也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1.2材料管理问题

首先首先,施工材料管理方面存在缺陷。一些施工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投入减少成本投入,盲目采购价格低廉的材料,忽视了材料质量的好坏好坏,严重损害工程施工质量;一些材料采购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知识素养,对材料的鉴定能力不够,对相关供货商的资质认定也不够准确也不够准确;一些材料采购人员和供货商之间存在利益关系,私下收取回扣私下收取回扣,包庇不合格供应商的违规操作行为。其次,材料监管部门的工作落实不到位料监管部门的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对材料进行验收检验对材料进行验收检验,验收流程不规范,且工作过程中态度马虎虎,导致劣质材料或者参数不符合实际施工需要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最后,施工企业对材料的保管不当,一些特殊性能的材料被随意堆放在露天场所的材料被随意堆放在露天场所,造成材料性能的失效,并且类型不同的众多材料集中堆放很容易分辨不清型不同的众多材料集中堆放很容易分辨不清,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误拿误用中的误拿误用,严重影响施工质量。

1.3施工人员能力不足

建筑工程施工归根结底是技术和施工人员的劳动建筑工程施工归根结底是技术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不能没有人力的规划和操作没有人力的规划和操作,所以施工人员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专业技术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从本质上控制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施工的先进技术采用程度也会影响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量,如果不能提高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管理和控制,某些有惰性的施工人员会在施工活动过程中偷工减料惰性的施工人员会在施工活动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受到影响程的可靠性受到影响。此外,没有持续有效的施工技术培训,也不没有充分了解施工活动的每项施工工艺也不没有充分了解施工活动的每项施工工艺,仅仅是靠“老师傅傅”言传身教,这就很难保证施工过程中那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可以被保质保量地完成可以被保质保量地完成。

2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2.1完善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时候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时候,监理企业一定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对质量监理工作重视起来。对这些工作进行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进行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管理人员的工作的工作,管理人员要定期召开会议对建筑项目的监理工作进行汇报行汇报,在会议的过程中,监理人员要对项目进行观察和检测测,在发现其中的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想出对策解决。其次就是建设单位上层领导的工作就是建设单位上层领导的工作,上层领导要把更多的权给予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使其工作进行的更加顺利。

2.2加强对材料加强对材料、设备的控制

首先首先,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一切材料采购的相关事宜都必须严格依据设计清单上面所列的进行宜都必须严格依据设计清单上面所列的进行,在确保材料的质量的前提下质量的前提下,要对供货的供货商采取货比三家原则,精心挑选优质供货商选优质供货商,在品质有保障的前提下,选择价格更优惠的。对进场的材料严加排查对进场的材料严加排查,加强检验员的专业培训。材料检验合格后合格后,有专业的盘查人员和监管验收人员核对统计,进行分类整理类整理,及时存库并登记入册。其次,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设备的质量的质量,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机械设备,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对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护和保养况对这些设备进行一定程度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定运行,在进行施工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这些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情况要进行非常仔细的观察用情况要进行非常仔细的观察,一旦发生设备操作运行不正常的情况常的情况,要注意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

2.3提高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企业必须重视施工中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技术质量管理工作。首先,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既定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合同既定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合同。其次,施工单位还需要最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述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严格管控工程材料的质量严格管控工程材料的质量,工程材料的质量质量、型号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确保其与工程要求相一致致;②做好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好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以免人为因素的干扰;③为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和教育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养和教育,这样才能够构建出一个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工程质量管理队伍质量和高效率的工程质量管理队伍。

2.4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是项目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项目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项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充分发挥质量管理机构的主导作用用,加强人的控制为质量控制的要点,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职,各负其责,建立监管抽查机制,对不称职的人员一经查实,严惩不怠严惩不怠。在保证质量为先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合理调配各工种理调配各工种、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

2.5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这施工质量的高低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这施工质量的高低,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相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相关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首先,要注意重视对一些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术人员的培养,切忌盲目扩招,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工程施工质量隐患;第二第二,要加强建筑工程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且要加强对相关具体施工人员的施工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培训,规范他们的施工操作,另一方面,要培养一些现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应对策略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应对策略,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与具体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具体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国内的建筑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国内的建筑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同时国内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国际性的建筑工程竞争中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国际性的建筑工程竞争中,因此对于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平,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效益。

作者:程爱妃 单位:桐乡市乌镇内利仿古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质量;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制定了立足国内,逐步打入国际建筑市场的战略。要实现这个战略,建筑施工企业亟待改变现有状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加强企业安全质量管理。围绕实现全年安全质量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质量终身负责制,重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施工前组织工程、安全质量环保、物资设备等各方面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危险源辨识分析,对风险进行评估,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达到对安全质量风险预防和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年安全质量目标,不断深入改善现状。

2安全质量管理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2.1机构设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应满足如下要求:“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关于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规定,是针对那些生产经营规模小、无法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而言的。具体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性的大小、从业人员多少、生产经营规模的大小等因素确定。在国家安监总局的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化试行标准中对此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可参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是除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其从业人员超过300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体由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二是选择性规定,即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可以不设专门机构,但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现有安全质量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有两种模式;一是集团公司和各分公司设置安全质量环保部,人员配备是相对稳定的,没有特殊情况人员是不会变动的;二是根据工程规模临时成立的局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置安全质量环保部,人员配备是临时性的,一旦工程结束有可能局指挥部和项目部就会撤销,人员回到原单位。

安全质量环保部是安全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具体工作的,所有与安全质量环保有关的事都应该是安质部的事情。铁道部质监站、业主、监理检查提出的安全隐患、质量问题都应由安质部监督整改落实。

2.2安质人员配备及要求

安全质量管理人员配备应该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人员配备的要求比较高。

一是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足额配备专职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不得随意减配或者不配。二是应该是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三是要有丰富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四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五是从人本的角度来讲,对安全隐患危险有灵敏的感知能力。

工程指挥部及项目部应当设立安全总监,安全总监享受班子成员待遇,主管安全质量工作;工程指挥部及项目部安质部部长应由建筑企业下令任命。要提高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这样可以保持人员的相对稳定。

现在现场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人员不够专业;二是责任心不强。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时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对检查出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监督落实不到位,整改不彻底。

鉴于这些问题,这就对安全质量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要做到“四勤”。即腿勤;要经常深入现场,特别是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人员,要熟悉现场的所有事情,全面掌握现场的不断变化的情况。嘴勤;对安全质量管理要不停宣传,发现问题要技术指导现场作业人员去改正。手勤;每天要及时把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脑勤;每天把在现场看到的问题,处理过的问题,不懂的问题思考一遍。这就要特别强调勤学习。只有在现场遇到了不懂的问题 ,也只有自己勤学苦练,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要努力使自已从外行变内行,从一知半解变成真正熟悉掌握。

二是“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一秒”。建筑施工企业职工没有8小时工作制,所以在休息回驻地途中经过施工现场时,发现问题一定要停下及时处理,如不及时处理,有可能会演变为成问题。这就需要高度的责任心。

三是克服浮躁的工作作风和急功近利思想,稳扎稳打,稳中求进,稳中求变。

3安全质量管理活动

3.1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种规章制度

项目部安质部负责起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以及安全质量环保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经会签、审核、签发、、实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国家制定安全生产方针,本着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明确生产经营单位法定代表人和第一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同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安全质量管理规章既做到责任明确,又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此,各部门和个人还要与上级部门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抵押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风险抵押金。

为确保安全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明确、具体、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形式主义。

3.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1)目的、依据的原理及标准

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制定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旨在抑制和降低风险,消灭或者降低事故对人员的伤害及财产的损失。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调查、查阅有关记录、直观经验、类比等方法。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的因素有:一是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二是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七个方面:机械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人机工程、生物因素。

风险程度分析评价方法:是非(直接)判断法和作业风险性评价法。

运用是非(直接)判断法应考虑如下问题:一是曾经发生过且无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二是曾经发生过重、特大事故,现已制定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三是违反法规等强制性规定,预计可能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四是相关方抱怨强烈的危险源;五是最高管理者或管理代表要求重点关注的危险源。

不适宜是非判断法的,可以用作业风险性评价法,即D=L.E.C法。L值表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值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值表示:发生事故产生后果的严重性;D值表示:用LEC的积来表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按照D=L.E.C,求出风险值(D),当D>240时,确定为重大风险。重大风险是安全管理控制的重点,必须制定高度风险控制措施,其中包括:一是增加安全投入与设施,将高度风险降低为中低度风险。二是加强个人的防护设施。三是及时设立安全警示标识,进行警示。四是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在施工管理中的实践活动

工程项目中标上场后,由项目部安全负责人组织项目部相关部门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摸清和掌握本项目的每一项危险源。组织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分析排查,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最后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按照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便于危险源控制,必须明确危险区域内责任人,同时要明确责任领导、专职安全员、作业人员。这样就能明确危险区域内、危险源的监控责任,使危险源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将风险降到最低。

3.3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与安全技术交底

项目部安全总监要组织安质部、工程技术部、物资设备部等部门管理人员,研究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组织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要组织制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必须时要组织编写作业指导书,必须督促保证安全措施费全额投入,这样才能确保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落实。目前施工现场对安全技术的应用还是有些欠缺。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革新发明出来,我们现在使用“四新”的比重还是较低的。所以专项安全技术方案重点还是安全技术的应用,有了先进合格的安全技术,就等于提供了安全保障,这样就可以大大减轻人员的负担。

3.4安全质量教育培训

项目部安质部要适时督促、组织安全质量教育培训。严格执行三级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制度,将安全质量教育培训落实到作业层每一个员工。

安全质量教育培训,难就难在对劳务工的教育培训,因为劳务工流动性较大或因为工作忙、工期紧等原因,有些人不愿参加培训。所以项目部安质部长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每一位职工、作业人员都能够得到安全质量教育培训。安全质量教育培训是必须的,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确保教育培训达到一定的目的,要让所有人员懂得,如何不被他人伤害和不伤害他人,明确施工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防范措施,熟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能。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积极组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和参与考试。

3.5安全质量检查与通报考核

安全检查

安全质量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控制和消灭风险,确保施工平稳有序进行。安全质量检查依据各项规章制度,检查时明确执行的标准,制定检查计划。所以,一是首先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等;二是检查这些制度、方案执行和运行情况;三是进行应急控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在紧急情况下做到心中有数,按照程序迅速启动救援,达到应急救援目的。

项目部按照制度要求,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质量大检查,检查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立即进行责令整改。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及时进行整改。

安全质量通报及考核

安全质量大检查后,项目部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考核评比,奖励先进,处罚后进,同时通报考核评比结果。目的是促进和推动各工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各工点安全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提高。

4结束语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是对各级领导和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严厉考验。只有各级领导对安全质量管理真正重视了,对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重视了,对安全投入重视了,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了,那么“安全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只有真正充分发挥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作用,才能确保安全质量管理最终目标的实现。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 企业资金管理 风险 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很多,但是也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为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资金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在资金的运营中如何规避风险是首要任务。

一、风险的定义及构成因素

由于人类对未来的认识水平有限,无法准确预测其未来的结果如何,对未来发生的事总会有一些不可预知性,这种不可预知性就是一种风险。例如,我们投资股指期货的时候,在你买入或者卖出的时候,风险就伴随着你的资金。在经济学上,企业或者机构在投资某个项目时,在其努力将目标实现的经营活动中,将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事件,这些因素或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及其对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是无法事先预知的,进而会影响到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种客观存在的,将会对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者事件就是风险。

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这三部分构成,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风险的存在、发展、发生和结果。风险因素有很多分类,一般来说主要是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是造成生命或财产损害的偶发事件,这种事件的发生即使是非常小的概率,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损害,是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

损失是指某种事件不管你愿意或不愿意,发生后会给企业、组织或个人造成了物质财富的减少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损失一般有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两种,比如一个生产经营业企业不幸发生了火灾,厂房烧毁是直接的损失;但是由于厂房的烧毁,结果造成工人不能上班,无法生产产品,由于没有产品造成的损失就是间接损失。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三者构成的统一体,风险因素引起或增加风险事故;风险事故发生可能会造成损失。

二、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运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运营中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投标工程不做评估,认为只要能中标就能获得利益。由于建筑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为分得一块蛋糕,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往往不计成本,一旦有新项目上马,立即进行投标,不对项目的收益与风险进行评估,一旦一个项目资金投入时间过长,资金无法及时收回时,就会形成资金积压,资金的投资效率低下,也会增加资金的风险。

(二)资金分散。从资金管理的角度上看,建筑施工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许多企业对下属项目部普遍采用的是项目经理管理负责制度,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力弱,项目资金管理往往由项目经理说了算。由于各个项目分散,很多时候公司对项目部鞭长莫及,这也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难以管理、容易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

(三)财务信息失真,不能反映真实情况。现在的项目负责制的情形下,由于各方利益的关系,部分项目经理,甚至财务经理或者财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出于不同目的的考虑,造成了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及不透明现象,从而导致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四)内部监管不力。由于目前的施工企业主要实行的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分散,从而给监控带来难度。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迫于项目经理的压力,摈弃财务的相关制度,违背原则办事,这些都会给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带来风险,特别是对于大额资金的拨付,如果财务制度浮于表面,走过场,则将会对企业的资金置于险地。

三、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运营管理中,要综合考虑效率与风险的问题,资金在追求使用效率的时候,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要在保障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追求其使用效率。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控制好资金的风险,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可以进行投标的项目很多,在投资某个项目时,需要对各个投资项目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估,找出对企业最为有利的投资组合,如项目投标前,要对投资方进行认证,主要从投资方的实力、信用、投资资金的到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同时,要对项目中标后的资金回收情况进行评价,防止资金套牢。在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时,要把风险控制在自身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以内,避免遭受灭顶之灾。

(二)制定项目预算计划书,严格按预算执行。在项目中标后,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和项目经理密切配合,对中标项目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预算书,并尽量细化。在预算中要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投入及收回时间,如购买材料的购买与支付工资等内容,项目上马后要考虑中标地的天气、环境情况,也要考虑当地投资品的供应情况,防止项目上马后因各种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资金不够、开支过大、工期延长等无法控制的现象。

(三)盘活资产,尽可能地快速回笼资金。在建筑企业的资金运营中,现金才是最为重要的,其关系到企业的生死之道,因此,要加强对资金的回收。建筑施工企业要针对不同的客户信用情况制定不同的策略,并尽可能地缩短客户的资金支付延长期,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对已完工的建筑安装工程,要及时督促投资方进行项目的验收与移交,并及时收回垫付资金,对发生的过期应收账款,更要加强催收,多渠道、多措施回收欠款。

建筑企业知识管理范文6

项目部是工程主体的实施中心,要做好项目成本管理,就是要实现项目成本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的持续、快速、高效、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一、项目招投标报价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工程通过投招标程序后,中标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效益的好坏,因此,正确合理地计算投标价格,显得尤为重要。施工企业应加强投标预算的控制管理,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核定投标报价,标价的降低幅度,应当确定在成本不亏损的限度之内,避免最低价中标带来的损失。

二、项目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第一,目标责任成本的制定与分解,落实相关的成本控制责任,为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每个工程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不尽相同,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应进行实地考察, 实施项目成本策划。具体就是成立成本考核小组,成本考核小组根据工程施工方案、机械配备、质量目标、工期、文明工地建设及创优夺标目标预测出成本数据,以此作为项目的目标成本,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目标和确定上交管理费及利润指标的依据。为了使成本控制有具体目标,把目标成本分解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措施费,特别是材料费中的主材,都应按数量价格分解成明细,这是成本控制的上限。这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策略和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项目成本考核,奖优罚劣,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监督。首先,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设立成本管理中心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筹划、执行、控制和考核,将管理责任层次分解,责任到人,使每个人都有目标,做到全员参与、相互协作、责任分工明确,权力利益相配套。其次,建立健全奖罚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从开工就要签订经营管理责任状,明确责任目标、权力范围以及考核方式、标准,确定奖惩额度。同时对项目成本考核结果进行审计,审核后报董事会批准后实行奖罚兑现。

三、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对于项目的事中控制来说,无疑是整个施工的关键环节,将各项费用指标进行分解以确定各个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以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

1.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有效履行

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提高经济效益,做好开源节流,从源头抓起,做好合同管理。在施工合同及补充合同签订后对合同内容、风险、重点或关键问题作出特别说明和提示,向项目有关人员交底,落实合同约定的目标,依据施工合同指导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工作,避免因合同纠纷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2.成本动态有效控制,实现责任成本目标

第一,人工费控制。目前,工程中普遍采用劳务分包的形式,因此控制人工费几乎就是控制劳务分包费用。选择劳务分包商应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信誉良好、价位合理的劳务分包队伍。对劳务分包的管理重点应放在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上,劳务合同的签定要及时,条款要全面、细致。对劳务队伍核算时,班组、质量、安全、材料、预算各部门依次把关,项目经理签字后交财务部门作为结算依据。在当前建筑行业中根据定额计算的人工费与市场价相比存在偏低的情况,但通过合理安排、缩短工期、降低返工率、减少窝工等措施,也可以尽量降低人工费。

第二,材料费的控制。材料费的管理主要从材料用量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来严格控制材料费。对于材料采购实行招投标制度,在满足业主、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降低存货成本来控制材料的价格。在材料用量方面,坚持按定额实行限额领料制度,同时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杜绝随意浪费等现象。

第三,机械费的控制。根据工程的需要,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避免因选型不当,造成机械设备的闲置甚至中途更换施工机械。施工过程中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降低由于机械故障造成的窝工损失,保证整体施工进度、降低机械使用费。

第四,做好项目变更、索赔工作。索赔是挽回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认真、如实、合理、正确地计算索赔的时间和费用,及时提出索赔报告,确保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和损失。

第五,加强质量管理,杜绝事故和损失。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讲求进度与效益的前提。质量出现问题,工程返工重来,一是影响企业的信誉,二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是影响工程进度,增加投入。因此,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