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教育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范文1

关键词 孔子 现代教育 弊端

从很早国家就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教育的重要性一再的被强调,高度一再的被拔高,但是,现在一味追求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的各位校长、主任,甚至是教育局长等领导却忽视了一点:培养出的一批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对国家并无多大用处。所以孔子教育的成功不仅让现代的教育家们汗颜,更多的是应该是“反思”和“改进”。

一、从“人与人”的对话到“人与屏幕”的交流

《论语·述而》里面讲:“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这里,孔子的意思表达得非常清楚,教师的责任就是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适时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摆脱“愤”和“悱”,做到“举一隅”则“三隅反”。

事实上,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原型,教师通过引导来使学生经过思考以后通晓明白,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给出的唯一答案。

《论语》基本上是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而展开的,从技术层面上我们也可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只能是在杏坛用对话的方式教授知识,而学生只能用诵读来接受和领会。像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这些都是对话式教学的典范。

提到现代教育,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多媒体的应用,这也是现代教育不可不提及的一个部分,“多媒体教学”最早开始兴起的时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甚至可以说是科技发展应用于教育事业的典型范例。

多媒体教学确实有着传统“人与人对话”教学方式所无法企及的技术优越性,最为典型的就是审美教育,比如,语文课里会经常有描写美景的篇章,用其来进行学生的审美教育,如《春》、《荷塘月色》等,我们不得不承认,放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这个确实很难落实,学生只能通过文字来想象,但多媒体可以做得很好,用经过处理的图片,配之以优美的背景音乐,放在大屏幕上效果立马就显出来了。但是,除此之外呢?它同样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缩小了学生对这一美景的审美范围,在他们眼中,书中的美景就是眼前的图片,不一样的图片就不是描述的这个美景了。如果将这种局限放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现代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使人与人的对话变成了人与屏幕的交流,课堂上,教师“尽管当播放课件的操盘手就行了,甚至在课堂上一句话也不用讲,一个字也不要写,一节课就应付下来了,多好,多省事。长此以往,教者可以不教,只管点鼠标了。”这段话说得锋利但也中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堂就成了学生和大屏幕的课堂,教师的引导越来越少,幻灯片的前一页是问题,后一页一定是答案,这成了多媒体教学固定的模式,好多学生就省去了思考的环节,直接等待答案。如果我们的课堂都变成了这样,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将无从谈起。

现代的优秀老师不仅要学会充分的利用科技给教育带来的便利,同样要吸取千年之前孔子所创造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现代教育服务。

二、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急功近利”、“因分施教”

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情才能了如指掌,在《先进》里讲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并能根据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问题做到“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而要做到这点,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优势、劣势,各自特点。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孔子最早贯彻“有教无类”的教育家,《论语·述而》中讲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并且“欲来者不拒”,“在孔子的学生中有贵族子弟孟懿子,有出身低贱的冉雍,有贫者颜回父子俩,有富者子贡,有之子仲弓,有食藜藿、负米的‘卞之野人’子路,有‘鄙人’子张,还有大盗之子涿聚,有曾被关进监狱的公冶长。”这些人出身参差不齐,但在孔子眼中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他的学生,在他的眼中大家的身份高低都是一样的,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现代的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都有一副“隐形眼镜”,主要用来看学生的出身,学生的父母是大官还是大款,都在老师的“眼镜”里呈现了出来,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学生的座位的不同,表现出非常鲜明的功利色彩。

现在看来,新的花样不断翻新,而且还披上了“因材施教”这层“羊皮”。“红领巾”本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是少先队员就可以佩戴红领巾,但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却只有“学习好,提前入队”的学生才有资格,而其他学生只能戴“绿领巾”。

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理想终究没能敌过千年来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这些等级由原来出身的高低贵贱变成了现在按照成绩分成的“三六九等”。这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破坏,同时这种做法作为一种软暴力,伤害的还有孩子们的心灵和自尊。

现在看来,我们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领悟还远远不够,很有必要从当前教育的现实要求去重新审视和解读孔子思想的精髓,克服现在的“形象工程”,还中国的教育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孙清华.谈现代语文教学中“言必多媒体”之弊[J].新课程学习,2010(9):30-31.

现代教育思想范文2

1以学生为主导

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导,本着“以生为本”的态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频率。以学生为主导是现代教育思想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课堂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作为倾听者的课堂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去参与授课,从中体会汉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例如在学习古文言文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准备,然后对文言文进行翻译、讲解,等到课程完毕之后,教师进行补充与总结,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加以鼓励,这样能够在下一次授课时得到更好的授课效果,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情境创设教学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步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运用情景创设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表达水平。利用情景创设式教学能够激励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在情景模拟中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情境创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过程中注重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汉语言文学的重要作用。情景创设过程中应当加入古代礼仪配上古代文学语言,充分体会中国古文学的文化色彩,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礼仪,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丰富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思想下,丰富教学内容成为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汉语言文学是涉及范围很广的一门学科,现代文学、古文言文、古诗词、古汉语等诸多方面共同构成了汉语言文学。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是必然选择。中国汉语言文学之间大多相通,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在学习古汉字的同时可以附加一些常见的古汉语词组,使其建立联系,提升学习效率。另外,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时,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应当进行补充,比如历史方面。历史与汉语言文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在学习古代文言文的时候可以附带讲述一下当时的一些典故或者是作者的生平,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文学能够理解的更为透彻,有效地促进汉语言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汉语言文学中的文论时,可以适当的讲述一下当前我国的政治形势,分析一下我国的国情,丰富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结语

现代教育思想范文3

    《论语》是儒家学派重要的经典着作,阐述了孔子重要的文学思想观点,对后代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孔子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着作———《论语》,总结出孔子重要的文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文学与道德修养并重,并为政治外交服务“仁”是道德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孔子一切学说的重要出发点,因此,孔子在文学思想中强调文学与道德修养并重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对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孔子在论语中是这样阐述的,“有德者必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可见,孔子将道德置于与文学同等的位置,而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主要是为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服务的。另外,孔子也认为,文学与道德修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的。在《礼记?孔子闲居》中,孔子说到,“志之所致,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可见,在孔子的心目中,文学的创作必须把道德始终放在第一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孔子的文学思想中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文学创作应该为政治外交所服务。孔子认为,诗歌的目的在于表达作者的志向,即反映作者内在的想法,特别是政治上的愿望,因此诗歌的创作必须满足作者本人政治思想上的诉求。“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见,理解诗歌,解读诗歌的重要意义所在就是要实现政治外交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文学思想目的性的重要体现。孔子文学思想的目的性主要体现在文学的社会作用上,最具代表性的学说就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兴”就是指“兴于诗”,它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修身的第一步必须要学诗,诗歌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各种形象具体化,从而激发人们内在的精神修养,达到培养人格修养的作用。“观”就是指“观察”,即要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外在的事物,就是指诗的内容应该与生活的实际相结合。“群”就是指将不同的人的观念结合起来,通过相互的交流切磋,以达到统一人们思想认识的目的,提高人们的思想修为。“怨”就是指文学作品应该批判现实的黑暗社会,为政治服务,达到教化人的目的。“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我国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是一个完整的学说体系,表述了文学的认识作用、对人的教育作用以及审美作用等。

    (三)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相协调在孔子的文学思想里,一直十分强调诗乐的和谐美。他认为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在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文质彬彬说”。“文质彬彬”一词主要用于形容人的精神品格,“文”主要是指人的外貌,而“质”主要是指人的品质、内在的修养等,即外貌的修饰必须要与人的内在的品格相统一。在这里,孔子引申为,在文学的创作上必须达到文学创作内容与文学形式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孔子并不是将内容与形式放在同等的位置,在孔子的文学思想里,他认为内容应该重于形式,即内容决定形式。从根本上来说,他更加强调“质”的重要作用,而“文”应该随着“质”的变化而变化,与“质”相统一。

    二、孔子文学思想对现代教育的重要启示探析

    孔子许多的思想至今为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性,为我国物质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其文学思想对我国的现代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现代教育应该以德为本“仁”是孔子学说的灵魂,而品德与文学并重是孔子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品德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位于首要的位置。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我国教育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即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的,可见,德育应该放在首位。德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孔子认为,德的内涵包括孝、义、忠、恕、勇、信、诚、勤、温、良、恭、俭、让、谦、和、宽、敏、惠、直、中庸等多个方面。在儒家的教育思想里面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人最核心的素质应该是人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孔子的文学思想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但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我国教育的核心主要偏重于学生“智”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德”的培育,严重地制约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现代教育应该为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服务孔子的文学思想中认为,文学的创作的目的在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观群怨”学说则更加地突出了文学的社会作用,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育更应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所在。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可见,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现代的教育也应该贯彻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服务的宗旨。[3]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对于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应该紧紧地围绕这一需求进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现代教育应该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孔子认为,文学的创作应该反映现实,这主要体现在孔子“观”的学说上。笔者认为,教育更应该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应试教育占据着主导地位,老师们都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考取高分,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我国许多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连一些基本的实验都无法独立完成。“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较为普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较低,因此现代的教育必须要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

    (四)现代的教育应该注重“文质”的结合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而中国也素来重视品质与行为举止的统一。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强调了“文质”的重要性,认为文艺要从属于礼,要为礼所服务。人在社会交往中,也必须注重行为举止与礼貌内在修养的统一。因此在现代的教育中,除了要树立“德育”的理念外,也必须注重社会交往的各种行为举止的教育,使学生在交往中做到“文与质”的结合。孔子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仍然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外在的礼貌修养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商业交往的各种活动中。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教育却是相当薄弱,从小学到大学,除了大学某些学校开设相关的专业之外,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开设这类的课程,导致我国很多大学生在求职、商业社交中,都不知道如何进行外貌修饰,使自身达到“文质”的协调。

    三、结语

现代教育思想范文4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 汉语言文学 教学分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独具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开展这一专业课程有利于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展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方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应当将转变教育思想作为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重点内容。

一.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

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意义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教育观念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展开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首先,后现代教育提倡教育的人性化与个性化,即关注人的生存环境与个性发展,使人能够主动对自身以及身边环境进行改善。汉语言文学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并使汉语言文学的特征显露出来。其次,后现代教育提倡提问式与对话式教育,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一问一答中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引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进一步思考。再次,后现代教育提倡教育民主化发展,这种观念有利于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汉语言文学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后现代教育提倡创新观念,创新是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后现代教育思想中将对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放在了突出位置,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弘扬与发展。总的来说,在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应当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才能力与思维的全面发展,促进汉语言文学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二.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途径

1.调整教学计划。

传统教学活动完全依照教学计划执行,缺乏灵活性与实用性,课堂节奏完全由教师掌控,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以被动的形式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较差。汉语言文学内容繁多复杂,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因此为了将其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教师应当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予以调整。教学计划应当具有灵活性,应当让计划适应实际教学活动,而不是让教学活动迎合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要从专业特征、学生、教师三个方面出发,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2.转变教学模式。

汉语言文学专业涵盖内容丰富,包括诗词、小说、曲赋、散文等,单凭直白的讲述,学生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的,因此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模式,将单向的输出模式转化为双向互动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与探究,通过交流学生能够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对汉语言文学有着更为深入的体会与了解,使看似枯燥的文学课变的生动活泼。另外,通过面对面交流与探究能够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加深彼此的了解,为教学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3.明确教材意义。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但是却并没有将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其内容大多为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这些文学作品与自身的相关性以及与生活实际的相关性,因此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素质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教学中应当对教材进行研究,明确教材内容设置的实际意义并将学生的思想意识、实际生活以及教材内容联系一起,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意识到汉语言文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在专业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有效利用知识。

教育教学开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对知识予以利用,提高学生的实际素质与能力。教师应当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知识,学生要对知识予以深入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可以主动投身到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当中。汉语言文学涵盖的内容丰富,仅凭课堂教学难以将让学生完全了解该专业知识,因此学生需对课堂知识予以有效利用,并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三.结语

以后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开展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教育、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当创新教育思维,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都要对教材的含义进行深入探究并可以对知识予以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石慧.论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现代教育思想范文5

如何通过对现代思想政治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掌握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从而给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者带来新的启示和思考,进一步挖掘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时代价值,正是广大专注于现代思政教育技术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重要环节。作者刘庆标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论》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系列教材那样将思想机械、被动地灌输给读者,而是更专注于如何引导读者“解决问题”,而非“说明问题”,并始终围绕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点部分,通过阐述其背景、现状以及作用和意义,从其起源到发展历程,从内涵解释到分类说明等,层层深入,系统而全面,同时从不同思考角度中分析它们的价值。

本人在从事玉林师范学院2018年度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双创背景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8XJZXJG47)以及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课程体系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9JGA268)等项目研究时从此书受益匪浅。此书不局限于“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或者“现代思想政治”等某个领域分开进行探讨,而是更注重将思想政治和教育技术有机统一和结合,使其与现代思想政治发展需求相适应。同时,让读者在阅中解“惑”,读中导“学”,带领学习对象进入一个专属于现代思想政治的世界,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此外,本书还注重引导现代思想政治教学者在阅读中摄取重点,在总结和思考中凝练教育技术核心。此书在研究视角、内容和现实应用等方面有一些亮点。

首先,此书具有多元的研究视角,最后回归思想政治现代教育技术这一中心,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价值。此书采用横向比较、纵向分析等多角度分析的方式,将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呈现给读者。横向比较如不同国家、地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比较,纵向则是以思政教育的核心为主要脉络,阐释其不同时期的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全部过程,采用超循环论视野、现代系统范式的主流与非主流视野等多种角度,从中引发读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的产生新思考,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注入新活力,具有较强的指导价值。其次,此书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描述系统而全面,详尽而细致,兼备了专业性和学术性。其内容丰富全面,结构清晰明了。该书研究内容立足于实际,各个章节间结构清晰,一目了然。此书的课文题材广泛,信息量大,尤其是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的阐述。该书从社会科学技术的源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横纵角度对比等,概括出其整体结构论框架,同时更注重阐释和介绍现代技术、教育技术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动。最后,本书紧扣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际,从教学者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现代思想政治学习方向。

现代教育思想范文6

一、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从20世纪中期起,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一种西方社会流行的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为了使教育顺应“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反思。现代教育也可称为“精英教育”,而后现代教育则为“全民教育”、“通识教育”、“主体教育”、“终身教育”。后现代教育思想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五种:

1.人性化的教育观追求完美、丰富人性、关注人性化是教育的最基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永恒话题。使人看清自己和自己所生活的世界,并有意识的改变自己、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使自己能够更好的生活,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2.对话式的教育观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只是传授书本知识,而后现代的对话式教育观要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用对话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

3.提问式的教育观提问是开发大脑思考能力的最佳方式,找出问题,并沿着问题一个个的去寻求答案,在不断的提问、解答、再提问、再解答中,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4.民主式的教育观后现代教育思想是一种追求民主的教育理念,提倡学校要采取民主参与制的管理模式,努力营造畅所欲言、组织协调、团结合作的民主校园氛围。

5.创新型的教育观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有创新,就会有发展。后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后现代教育思想观就是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的意识,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二、汉语言文学独特的文学优势

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各种语言文学相比,汉语言文学不仅有文字所共有的文学形式,如论文、散文、小说、传记等,还有其特有的格律,如诗、词、赋、曲的形式。汉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学优势在于这些汉语言文学所特有的格律,它为汉语言文学增添了比世界其他任何语言都要绚丽丰富的内涵。独特的文字能够产生独特的文学样式,文字的特性也就决定了文学的形式。汉语言文学的一字一音、一字一义的特性,孕育出了声调优美、意境丰富的格律诗、词,使文学的思想美和韵律美相融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三、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如何进行汉语言文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