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壤普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壤普查方案

土壤普查方案范文1

关键词农田肥力;水稻施肥;建议;湖南隆回

中图分类号s1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2-0299-02

农田肥力和水稻熟制不同,对施肥的技术要求也不同[1]。生产中要根据农田肥力特征与水稻的需肥特性合理确定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比例,以达到节本增收和提高农田肥力的目的[2-4]。该文在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评价的基础上,分析隆回县农田肥力变化特征,以寻找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施肥方案。

1土样采集与测定

1.1土样采集与处理

根据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取样资料,按每3.33~5.33 hm2确定1个取样点的原则,以土种为基础进行整体布局,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区域布局,合理确定取样点。2007—2008年10—11月在晚稻收获后,采用gps定点定位取得农田土样5 046个。土样取回后,经风干、磨碎、过筛、混匀、装瓶,编号备用。

1.2土样检测

按照农业部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对土样中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ph值以及有效铜、锌、铁、锰、硼等营养元素进行检测。共检测土样5 046个、33 076项次。

2隆回县农田肥力特征

2.1隆回县农田肥力现状

据检测结果,隆回县农田养分含量平均值为:有机质32.9 g/kg,全氮1.72 g/kg,全磷0.46 g/kg,全钾23.27 g/kg,碱解氮159.9 mg/kg,有效磷21.9 mg/kg,缓效钾401.8 mg/kg,速效钾80 mg/kg,有效锌1.88 mg/kg,有效锰45.39 mg/kg,有效铜2.91 mg/kg,有效铁141.36 mg/kg,有效硼0.38 mg/kg,ph值5.7。

2.2隆回县农田肥力变化规律与变化原因

2.2.1有机质。农田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2.9 g/kg,与1980年第2次土壤普查的34.0 g/kg比较,农田有机质略有下降(表1)。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水稻新品种的不断选育与推广,水稻生物产量不断提高,从土壤中吸收了更多的养分,促进了有机质的分解;二是冬季绿肥面积及农家肥施用减少,有机质的积累减少。

2.2.2ph值。农田土壤平均ph值为5.7,与第2次土壤普查6.1比较,土壤ph值有所下降(表1)。其主要原因:一是农田停用石灰多年;二是长期大量施用酸性化肥;三是工业废气引发的酸雨影响。

2.2.3碱解氮。农田碱解氮平均含量为159.9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136.0 mg/kg比较,土壤碱解氮明显上升。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大量化学氮肥的施用,直接提高了速效氮含量;二是各种有机肥料包括厩肥及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氮素贮量,间接提高了速效氮含量。

2.2.4有效磷。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1.9 mg/kg,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7.48 mg/kg比较,土壤有效磷显著上升(表1)。其主要原因:一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田磷肥施用量不断增加;二是磷肥当季利用率不高,移动性较小,逐年积累提高。

2.2.5缓效钾、速效钾。土壤中的缓效钾平均含量为401.8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80.0 mg/kg,分别与第2次土壤普查的392.6、58.0 mg/kg比较,土壤中钾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1)。分析其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重视钾肥施用,改变了过去重氮轻钾的施肥习惯;二是采取了秸秆还田等重要补钾措施。

3水稻施肥建议

根据隆回县土壤发育特性与土壤肥力水平现状提出施肥建议。将全县农田分为3个类型:一是以石灰岩发育的灰泥田;二是以花岗岩、砂岩、板页岩发育的麻砂泥田;三是以河流冲积物发育的河沙泥田。

在2008、2009年“3415”田间肥效试验和配方肥校正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土壤的供肥特性及全县早中晚稻的种植习惯,制定了早稻、中稻、晚稻在不同产量下的施肥建议。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3、0.4、0.5。目标产量为前3年平均产量的110%~115%。有机肥、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氮、钾肥的70%作基肥、30%作追肥[5]。有机肥15 t/hm2,每减少用量1.5 t/hm2,在追肥时增施尿素和氯化钾各3.00 kg/hm2,并根据当地情况适当施用锌肥。据调查,按施肥建议施肥比按习惯施肥可节约肥料30.60 kg/hm2,增加产量326.25 kg/hm2,节本增收749.55 元/hm2。

3.1灰泥田

3.1.1早稻高肥田。最大施肥量:n 99.0 kg/hm2、p2o5 60.0 kg/hm2、k2o 42.0 kg/hm2,最大产量为5 866.5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64.5 kg/hm2、p2o5 63.0kg/hm2、k2o 34.5 kg/hm2,最佳产量为5 758.5 kg/hm2。

3.1.2早稻低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 205.5 kg/hm2、p2o5 124.5 kg/hm2、k2o 4.5 kg/hm2,最大产量为5 434.5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171.0 kg/hm2、p2o5 93.0 kg/hm2、k2o 24.0 kg/hm2,最佳产量为5 370.0 kg/hm2。

3.1.3杂交中稻中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 135.0 kg/hm2、p2o5 63.0 kg/hm2、k2o 81.0 kg/hm2,最大产量为8 760.0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136.5 kg/hm2、p2o5 73.5 kg/hm2、k2o 54.0 kg/hm2,最佳产量为8 743.5 kg/hm2。

3.1.4晚稻高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 205.5 kg/hm2、p2o533.0 kg/hm2、k2o 75.0 kg/hm2,最大产量为6 070.5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150.0 kg/hm2、p2o5 28.5 kg/hm2、k2o 61.5 kg/hm2,最佳产量为5 983.5 kg/hm2。

3.2 麻砂泥田

3.2.1中超级中稻高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 145.5 kg/hm2、p2o5 315.0 kg/hm2、k2o 357.0 kg/hm2,最大产量为9 112.8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78.0 kg/hm2、p2o5 165.0 kg/hm2、k2o 225.0 kg/hm2,最佳产量为8 682.5 kg/hm2。

3.2.2超级中稻低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 195.0 kg/hm2、p2o5 72.0 kg/hm2、k2o 187.5 kg/hm2,最大产量为6 461.17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130.5 kg/hm2、p2o5 64.5 kg/hm2、k2o 112.5 kg/hm2,最佳产量为6 291.0 kg/hm2。

3.3河沙泥田

3.3.1早稻中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 337.5 kg/hm2、p2o5 58.5 kg/hm2、k2o 133.5 kg/hm2,最大产量为6 524.3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126.0 kg/hm2、p2o5 37.5 kg/hm2、k2o 102.0 kg/hm2,最佳产量为6 314.9 kg/hm2。

3.3.2晚稻中肥田。最大产量施肥量:n 217.5 kg/hm2、p2o5 46.5 kg/hm2、k2o 123.0 kg/hm2,最大产量为7 882.5 kg/hm2。最佳产量施肥量:n 183.0 kg/hm2、p2o5 40.5 kg/hm2、k2o 111.0 kg/hm2,最佳产量为7 819.5 kg/hm2。 整理

4参考文献

[1] 曹晶,郭文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研究与探讨[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4):74-75.

[2] 吕军强,刘小刚.测土配方施肥物化技术推广的探索与实践[j].植物医生,2010(1):44-46.

土壤普查方案范文2

关键词:耕地;土壤养分;施肥对策;霍山县

中图分类号 S5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7-73-03

霍山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北坡,是一个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 043.33km2,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44个村(居委会),耕地面积1.7万hm2。地形地貌异性显著,从西南至东北呈阶梯状下降,大体上横跨了中山区、低山区、丘陵区3个单元,地类格局大体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属北亚热带湿润温暖季风性气候区,地处中纬度,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阴冷多雪,夏季湿热多雨,冷热适中,四季分明,冬季较长,秋季最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受地形影响,不同空间小气候差异显著,山区和丘陵区差别较大”。全县年均降水量1 375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84.4h,太阳年辐射总量4 880.9MJ/m2,≥10℃的辐射量达3 507.9MJ/m2。年平均气温15.1℃,气温年较差25.8℃,平均无霜期250~300d,≥10℃积温4 786℃;空气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绝对湿度为15.6mb,年平均蒸发量为1 349.2mm。主要以发展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蔬菜(百合)生产为主。充分了解耕地土壤养分演变规律是管理好土壤养分和开展科学施肥的基础。研究霍山县不同区域土壤养分演变状况,结合作物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施肥,对培肥土壤,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样采集 采用GPS定位仪对耕地进行布点采样。由于本县复杂的地理因素和多变的土壤类型,因而在采样选点密度上,按丘陵区5.33hm2、低山区3.33hm2、中山区2hm2左右设定,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采样时一般采用S型布点,对中山区单元面积较小时采用梅花型布点取样,每点由15个样点组成1个混合样。种植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蔬菜(百合)等作物的耕地采样深度一般0~20cm。在已确定的采样点,清除土壤表面枯枝落叶,采用不锈钢土钻取样,土壤样品的采集时间在秋季农作物收获后,施肥前进行;用四分法弃去多余的土壤装袋,经风干、研磨、过筛、混合备用。2006-2008年共采集土壤样品8 055个。

1.2 土壤化验方法 土样分析化验项目包括土壤质地、容重、含水量、田间持水量、pH值、交换酸、阳离子交换量、水溶性盐分总量、氯离子、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氨态氮、全磷、全钾、有效磷、缓效钾、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有效硫、有效铜、锌、铁、锰、钼、硼等含量,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根据《安徽省耕地养分分级标准》,确定霍山县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表1)。

2.2 不同养分分级面积状况 由表2可知,霍山县土壤有机等4级(18~28g/kg)面积最大(1.1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4.94%;全氮2级(0.7~1.3g/kg)面积(0.69万hm2)、3级(1.3~2.0g/kg)面积最大(0.90万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40.46%、53.08%;有效磷3级(8~15mg/kg)、4级(15~20mg/kg)、5级(20~25mg/kg)面积分别为0.54万hm2、0.73万hm2、0.20万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1.74%、42.88%、12.06%;速效钾5级(110~150mg/kg)面积为0.17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0.11%,4级(70~110mg/kg)面积为0.48万hm2,占28.32%,3级(50~70mg/kg)面积为0.65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38.27%,2级(35~50mg/kg)面积为0.19万hm2,占11.04%。霍山县70%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8g/kg以上,属于较高肥力水平;土壤全氮呈中等较高水平的占56%,土壤全氮在1.3g/kg以上;磷含量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有了一定的积累,钾含量较第二次土壤普查有一定的降低。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均,土壤缺硼、缺锌,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中等或稍缺。培肥土壤,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任重道远。

2.3 土壤养分演变情况 对2006-2008年8 055个耕地土壤养分测试值分析得出:(1)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2.4g/kg,有机质含量较第二次普查时增加2.7g/kg(丘陵、低山、中山区分别为20.5g/kg、24.56g/kg、24.55g/kg,分别较1986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上升2.25g/kg、6.44g/kg、3.37g/kg),主要是化肥施肥量的增加使植物根、茬残留量增多,秸秆还田量增多所致。但目前有机质含量与高产优质栽培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仍有差距。(2)pH值变小、酸性增强。各土壤类型与第二次普查比较降低0.14,平均值为5.38(丘陵区平均值5.39、低山区平均值5.43、中山区平均值5.35,较1986年降低0.14),土壤的酸碱度仍在作物较适宜的范围内。(3)速效氮含量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大,且处于较高水平,所测样品与第二次普查比较平均值增加0.16g/kg,全县平均值为1.25g/kg(丘陵、低山、中山区分别为1.18g/kg,1.38g/kg、1.37g/kg,分别较1986年上升0.10g/kg、0.24g/kg、0.15g/kg),主要原因是长期重施氮肥。(4)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第二次普查后增施磷肥的措施取得了成效,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增加2.58mg/kg,全县平均值为11.73mg/kg(丘陵、低山、中山分别为9.80mg/kg、12.27mg/kg、17.73mg/kg,分别较1986年上升2.65mg/kg、2.26mg/kg、2.84mg/kg)。(5)速效钾含量大幅度下降。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平均值下降15.53mg/kg,全县平均值为72.08mg/kg(丘陵、低山、中山区分别为79.43mg/kg、59.45mg/kg、47.52mg/kg,分别较1986年下降5.57mg/kg、24.55mg/kg、16.48mg/kg),土壤钾素水平已不能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土壤缺钾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成为突出矛盾之一。(6)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均。由于土壤酸性增强,微量元素铁、锰、铜有效性增加。耕层土壤有效硫平均为22.32mg/kg,交换性钙平均为1 004.11mg/kg,交换性镁平均为172.56mg/kg;有效锌平均为1.877mg/kg,有效硼平均为0.344mg/kg,有效锰平均为23.49mg/kg,有效铜平均为3.06mg/kg,有效铁平均为60.97mg/kg。土壤缺硼、缺锌,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中等或稍缺。丘陵、低山、中山区土壤养分状况差异明显,丘陵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较低山、中山区低,而速效钾含量较其高,低山、中山区有机质、全氮含量大体相近,但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上相差较大,低山区有效磷含量较中山区低,但速效钾含量高于中山区。土壤有机质上升是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的结果,土壤有效磷和氮养分增加是由于化学肥料使用量逐年增多所造成,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与钾肥使用量不足关系密切。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均呈现上升趋势;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增长呈正比例关系。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的增加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霍山县大面积推广磷肥、平衡配套施肥、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等关系密切。继续加大土肥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是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

3 施肥对策

3.1 推行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据调查,连续还田3a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0.09%,连续还田6a的增加0.06%~0.1%,连续还田9a的增加0.09%~0.12%,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也相应地有所增加。进一步扩大秸秆还田面积,是合理利用秸秆,减少焚烧污染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县重点推广油菜、小麦秸秆速腐还田、水稻留高茬还田、水稻秸秆粉碎还田、秸秆青贮过腹还田。油菜、小麦秸秆速腐还田,采用田头窖密封堆腐秸秆还田技术,据试验表明,一个长2m、宽1.5m、深0.8m的田头窖,可堆腐油菜、小麦秸秆500kg,秸秆堆高约1.5m,配比适量的氮肥加“腐熟剂”,保证充足的水分,用农膜密封堆腐20~25d即可腐熟。如油菜、小麦收获期无水,待后期田间插秧、水源充足时堆腐,成功率很高。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省力节时,农民容易接受。推广水稻留高茬还田,留茬高度在35~40cm,配施适量氮肥或人畜粪,机械深耕还田。水分充足7~10d秸秆便腐烂,667m2秸秆还田量达200~250kg,效果较理想。推广水稻机械收割粉碎秸秆直接还田,秸秆还田量达450~500kg,省力、省时,如果配施适量氮肥或人畜粪则腐烂效果更好。推广秸秆青贮过腹还田,主要采用田头半地下式青贮窖青贮技术和部分永久性青贮池青贮技术,青贮玉米等作物秸秆,作为冬季牲畜饲料,过腹还田,可以提高有机肥料的质量,为土壤改良打好基础,同时提高秸秆利用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3.2 增施商品有机肥 霍山县鸡粪、猪粪、人粪尿等质量较高的农家肥大部分都施入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农家肥施用量一般在400kg/667m2以下,明显不足。为此,应重视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以弥补农家肥不足。

3.3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施肥中存在的肥料施用不平衡、施肥方法不合理、肥料使用经济效益较低以及肥料品种搭配不合理等现象。通过选择不同肥力区域布置“3414试验”,对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蔬菜(百合)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进行研究,初步得出最佳施肥量,制定不同肥力区域水稻、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蔬菜(百合)等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方案。在肥料品种上以推广复合肥、配方肥为主,讲求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施肥方法上大力提倡化肥深施,基肥、追肥相结合。坚决杜绝撒施、“一炮轰”等不科学的施肥习惯。一季中稻:在单产550~660kg/667m2的情况下,籼稻氮肥(N)用量控制在10~14kg/667m2;磷肥(P2O5)3.5~5kg/667m2;钾肥(K2O)4.5~6kg/667m2。缺锌土壤每667m2施用硫酸锌1kg。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10%~20%,穗肥占30%~4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60%~70%)和穗肥(30%~40%)两次施用。夏玉米:产量水平450~600kg/667m2,氮肥(N)11~14kg/667m2,磷肥(P2O5)4~6kg/667m2,钾肥(K2O)4~6kg/667m2,硫酸锌1kg/667m2;产量水平450kg/667m2以下,氮肥(N)9~11kg/667m2,磷肥(P2O5)2~4kg/667m2,钾肥(K2O)0~3kg/667m2;有机肥、磷、钾肥、锌肥全部和氮肥的40%作基肥,结合整地灭茬一次施入。氮肥的50%和10%分别于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追肥;基肥采用沟施或穴施,深度6~10cm左右,追肥结合中耕灌溉或雨后足墒时沟施或穴施。免耕直播田块,利用免耕机带有的施肥装置,在播种的同时将化学肥料按基肥比例一次施入。大豆:目标产量130~150kg/667m2,高、低肥力田块氮磷钾纯养分总用量分别为4~6kg/667m2和6~8kg/667m2;目标产量150~175kg/667m2,高、低肥力田块纯养分总用量分别为7~9kg/667m2和8~10kg/667m2;依据大豆养分需求,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适当增加氮钾用量,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1∶0.3~0.5;目标产量为175~200kg/667m2时,高、低肥力土壤纯养分总用量分别为9~12kg/667m2和11~14kg/667m2,氮磷钾(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为1∶1.2∶0.4~0.6,在低肥力土训为1∶1∶0.4~0.6;磷钾和硼锌肥基施,氮肥60%~70%基施,30%-40%追施,钼肥拌种;土壤缺微量元素的情况,适当喷施0.2%硫酸锌(即每1L水中加硫酸锌2g)或0.2%硼砂或0.05%钼酸铵,大豆拌种已用钼酸铵,后期就不必再喷钼肥。油菜:产量水平200kg/667m2以上:氮肥(N)11~13kg/667m2,磷肥(P2O5)4~6kg/667m2,钾肥(K2O)7~9kg/667m2,硼砂1.0kg/667m2;产量水平100~200kg/667m2:氮肥(N)8~10kg/667m2,磷肥(P2O5)3~5kg/667m2,钾肥(K2O)5~7kg/667m2,硼砂0.75kg/667m2;氮肥总量的50%作基肥施用、20%~30%作越冬苗肥、20%~30%作薹肥;钾肥60%作基肥施用、40%作薹肥;磷肥和硼肥作基肥施用。小麦:在产量水平275~300kg/667m2条件下,施肥总量为:氮肥(N)9~12kg/667m2,磷肥(P2O5)4~6kg/667m2,钾肥(K2O)4~6kg/667m2;土壤有效锌、锰不足的应分别施用1kg左右的硫酸锌和硫酸锰;50%~60%氮肥基施,40%~50%追施。钾肥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磷肥、微肥通常一次性基施;小麦追肥趁雨撤施,一般条播麦田趁墒用独腿耧耩施或开沟条施、穴施后覆土。在无雨无墒的情况下,可先撒肥,后用微喷灌水。有灌溉条件的稻茬麦和有畦灌条件的旱茬麦,可结合沟灌畦灌施肥。百合:在单产1 200~1 300kg/667m2的情况下,氮肥(N)用量控制在13~19kg/667m2;磷肥(P2O5)7~11kg/667m2;钾肥(K2O)16~20kg/667m2;土壤有效锌、有效硼不足的地块每667m2分别施用硫酸锌1kg和硼肥1kg;氮肥基肥占60%、追肥40%;磷肥基肥占70%,追肥占30%;钾肥基肥占60%,追肥占40%;有机肥全部基施;生长后期用3%磷酸二氢钾和0.3%尿素液进行叶面追肥,10d1次。

4 示范推广效益

土壤普查方案范文3

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县农用地数量、质量和价值状况,促进土地资产合理配置,提高农用地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根据《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的通知》(甘国土资发200633号)精神,按照国土资源部《200*年度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局具体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开展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对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由数量、质量、生态相协调管理转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县粮食综合能力核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农用地流转都有着基础性、科学性的现实意义。为依法、科学、合理、统一管理农用地,建立科学的土地等、级、价体系,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土地生产力核算、农用地流转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

二、工作任务

按照《农用地分等规程》、《农用地定级规程》和《农用地估价规程》三个规程确定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完成全县的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标准样地的设置。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甘肃省农用地分等工作任务部署》,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农用地分等所有数据、资料的收集、外业调查工作,分等成果的实地检验和标准样地设置与保护工作。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负责对农用地分等调查资料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计算、制图等。在此基础上,由县国土资源局通过和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共同合作完成全县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成果汇总和数据库建设。

三、方法步骤

开展全省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分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强化培训(2006年3月27日至3月31日)。3月27日成立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3月28日至31日,学习文件,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

第二阶段:搜集资料,外业调查(2006年4月1日至4月30日)。4月1日至4月10日,制定技术方案和技术路线,制作各种表格,并按照各自分工到县城相关单位和全县10个乡镇94个村委会进行资料搜集和外业调查,落实工作任务;4月11日至4月15日进行资料整理,按照文件规定对照检查,开展自查补救;4月16日至4月25日进行内业,制作整理图件,汇总数据;4月26日至4月30日,业务自检,查缺补漏,编写数据分析报告和文字、表格、图件呈报清单,报请市局呈报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

第三阶段:开展工作,提交成果(2006年5月1日至6月30日)。与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工作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承担完成制作图件、计算数据并建成数据库。加强同市局土地利用科和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的业务联系,配合上级部门搞好补充资料的搜集上报工作,及时向县领导小组汇报业务进展情况。

第四阶段:自检总结,技术培训(2006年7月1日至7月31日)。7月1日至7月15日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进行数据库自检,并编写自检报告;7月16日至7月31日开展技术培训,由甘肃省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负责数据库的运用和图件制作等培训工作。

第五阶段:业务移交,上报成果(2006年8月1日至8月31日)。8月1日至8月15日进行业务移交,移交成果包括原始资料、数据库软件、成果图件、自检报告、技术报告;8月16日至8月31日编写工作总结,向市局上报成果资料并申请初验。

第六阶段:查缺补漏,提请验收(2006年9月1日至9月30日)。9月1日至9月10日,对市局初验后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补充完善,同时呈请市局向省厅呈报验收;9月11日至9月30日迎接省厅土地利用处验收。

四、上报成果资料

上报的成果资料包括文字资料、表格资料和图件资料。

(一)文字资料

1、县级第二次土壤普查报告;

2、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3、农业实验站最高产量资料;

4、农产品及农业投入价格文字资料(统计部门确认);

5、气象、水利文字资料;

6、县级分等参数确认意见1份。

(二)表格资料

1、2005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面积统计表(村级三级地类);

2、各村三年投入——产出统计表;

3、《县耕地样点调查表》一册;

(三)图件资料

1、县级土壤图(收集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2、县级行政区划图;

3、指定作物产量状况分布图;

4、耕地地形坡度分级图;

5、耕地地表岩石露头度分级图;

6、耕地有效图层厚度状况分布图;

7、耕地表层土壤质地状况分布图;

8、耕地有机质含量状况分布图;

9、耕地土壤ph值状况分布图;

10、耕地灌溉保证率分级图;

11、耕地剖面构形状况分布图(不属于本县分等因素的不做);

12、耕地盐渍化程度分级图;

13、耕地灌溉水源分级图。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参与部门多、资料数据多,科技含量要求较高。为了确保完成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决定成立以县委副书记赵自元、县政府副县长侯志强任组长,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库博任副组长,发改、财政、农业、统计、物价、水务、粮食、气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正宁县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张建都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业务工作。

土壤普查方案范文4

论文关键词:棕壤,高产,花生,精确施肥,无害化

“长虹岭”是鲁东南临沂、日照、潍坊等地丘陵地带的泛称。该区域土壤类型为棕壤。岭表多为棕壤性土,土层浅薄,自然条件差,土壤肥力低;岭下及岭间平原为棕壤,易受旱涝威胁。其主栽作物为花生,自然条件影响,产量较低,常年在250kg左右徘徊。为此,我局自2007年起,组织实施了“长虹岭花生500-600公斤精确施肥模式及无害化配套技术研究”及“长虹岭旱地花生高产攻关”等科技计划项目。几年来,在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课题组及相关人员共同努力,连续三年多点实现每666.7m2 600kg以上,万亩高产方500kg以上,取得大面积高产成功经验。其应用技术总结如下:

1.深耕整地,改良土壤

长虹岭花生种植区域,大部分土壤土层浅薄,加上常年种植,土壤养分贫乏,营养比例不协调,病原菌增多,病虫害逐年加重,成为限制当地花生增产的一大因素。据我们调查,长虹岭土层一般厚度20厘米,受连作影响,土传病害重,一般减产15-20%。为此,从2007年,先后承担高产攻关、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等项目,对湖头镇、葛沟镇、蒲汪镇50000亩高产示范田全部进行了深耕,一般深耕30-40厘米,部分地块50厘米以下。深耕打破了犁底层,通过冬冻熟化,加厚活土层,提高保肥保水能力,改善了土壤环境,促进了养分转化和根系生长,减轻了病虫害特别是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据调查,深耕40-50厘米的地块,较不深耕地块苗期病虫害减轻60%以上,中后期倒秧病减轻35-40%,株高增加5-7厘米,每墩结果增加2-3个,亩增荚果40-65公斤,增产10-15%,个别地块增产30%以上。深耕整地的同时,大力搞好农田基本建设,蒲汪、湖头两乡镇项目区新打大井40多眼,新修机耕路1万余米,田间路6万米,6000多亩进行坡改梯,改善了基础条件,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2.测土化验,精准施肥

自1982年土壤普查后,长虹岭地带土壤养分未化验过,三十年来养分状况发生很大变化,针对当前农民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但增产相对减少的情况,我们重点推广了测土化验、配方施肥技术。于花生耕地前,在项目区共取土样1000余个,每个土样代表50-100亩,10000亩高产示范片每50亩取1个土样,每个土样化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值5项指标,个别土样或数据差异较大的样本,重复化验两次,确保准确性。

从化验结果看,目前该区域花生地块土壤肥力普遍偏低,土壤偏酸,土壤速效氮40-80PPm,速效磷25-90PPm,速效钾50-85PPm,有机质0.7%左右。表现出严重缺钾,部分地块缺氮,速效磷相对较高的状况。为此,根据该类土壤供肥特点,经几年试验示范,摸索出施肥当年利用率氮、磷、钾分别按40%、30%、50%,土壤速效养分当年利用率45%、40%和55%,施肥比例按3 :1.5 :3配肥方案。通过宣传培训,每个化验土样计算出一份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种植户按照方案进行施肥。收获时大面积测产,采取配方施肥的地块,减少投入30-40%,提高产量20%以上。

对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同时,增施微量元素肥施果多,中后期结合喷洒大得禧叶面肥500倍液,连喷2-3遍,增产效果明显。据在蒲汪镇高产示范田安排的试验,处理4个,分别为46%的控释肥50公斤/亩;45%复合肥50公斤+施果多15公斤/亩;45%复合肥50公斤+土壤磷活化剂1公斤/亩;45%复合肥作对照。田间观察,控释肥处理长势旺盛,主茎较对照高8-9厘米,侧枝长9-10厘米,后期叶色浓绿,增产11.7%,占第三位;施果多处理则长势健壮,抗病力强,增产29.5%,占第一位(见表1);加施磷活化剂处理增产22.6%占第二位。说明肥力高的土壤今后应重点增施微量元素肥料,速效磷含量高的土壤,提高其利用率,是今后施肥的重要措施。如蒲汪镇陡沟村村民朱新栋,土壤化验有机质1.15%、速效氮78ppm、速效磷84.4 ppm、速效钾100ppm,采取配方施肥增施施果多微量元素肥,测产亩产613.1公斤。湖头镇东城子村张代强土壤化验为有机质1.22%,速效氮88 ppm、速效磷63.6 ppm、速效钾96ppm,采取配方施肥增施施果多,收获测产亩产荚果515.8公斤,取得显著的效果。

不同肥料对比试验表1

 

处  理

主茎(cm)

侧枝长(cm)

分枝数

(个)

墩果数(个)

亩产

(kg )

增产

(%)

46%控释肥50公斤

35.3

39.0

17.0

27.1

515.6

11.75

45%复合肥+施果多

29.1

35.0

16.0

32.4

597.6

29

45复合肥+磷活化剂

27.6

31.5

16.0

31.1

565.6

22.6

45%复合肥(CK)

26.4

30.6

15.5

22.7

土壤普查方案范文5

[关键词] 马铃薯 肥料效应试验 最佳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49-01

“马铃薯”是兰坪县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2009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预计为33768亩、占大小春粮豆总播种面积的4.7%,预计产量6483吨、占总产量的5.1%。兰坪县作为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于2009年在乌木龙乡蕨坝村干龙塘地进行马铃薯肥料效应试验,初步了解了马铃薯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的回归关系,这将对进一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肥提供依据。

1 马铃薯肥料效应试验的方法步骤

1.1 试验地点

兰坪县营盘镇新华村,东经99°39′40.00″、北纬24°11′43.01″,海拔2456米。

1.2 试验时间

2010年1月-2010年7月。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1.3.1试验地基本情况:田块位于山腰,坐西向东,地面坡度5°。常年降雨量为1470毫米,常年无霜期为300天,常年≥10℃积温4000℃。熟制为一年二熟、种植制度为“马铃薯/萝卜”,常年总产量3500公斤/亩。地块面积为3亩,土壤肥力等级中。

1.3.2前茬作物栽培情况:前茬作物为萝卜,产量1500公斤/亩,每亩施用20公斤磷肥。

1.4 实验材料

1.4.1供试土壤:按第二次土壤普查命名土类-亚类-土属-土种进行分类,为黄壤-黄壤-砂岩黄壤-香面土;成土母质为坡积物,土壤质地为轻壤,土壤结构为粒状,耕层厚度为18厘米。

1.4.2供试作物: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2009年马铃薯在兰坪县的市场价为2元/公斤。

1.4.3供试肥料:氮以尿素为氮源,含纯N46%,98元/40公斤;磷以钙镁肥为磷源,含 P2O512%,42元/50公斤; 钾以硫酸钾为钾源,含K2O 50%,185元/50公斤。

1.5 试验设计

1.5.1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设计,即设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即: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最佳施肥量,1水平(指施肥不足)=2水平×0.5,3水平(指施肥过量)=2水平×1.5)共14个处理,设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设置3次重复就是指每个处理种植三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是指每一个处理都有同等的机会设置在同一区组内的任何一个试验小区上,避免任何主观意见。设置三次重复和随机区组排列相结合,可降低和估计试验误差,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提高试验的精度。本次试验方案处理见表一。

1.5.2试验2水平及各处理施肥量

“3414”试验设计的关键之一是2水平施肥量的确定,一般2水平施肥量要与当地肥料试验摸索出来的经验施肥量相当。据此,根据当地最佳施肥量及小区面积得出试验各因子2水平和各处理肥料用量见表二、表三。

1.6 试验方法

1.6.1田间小区布局:小区长5米,宽4米,小区面积20m2,小区间不设间隔,区组间间隔0.5米,四周留有保护行和走道(走道宽0.5米),移栽时采用双行条栽、大行距60厘米、小行距20厘米、株距25厘米、每小区种5个双行(即10行),每行20塘、每小区栽200塘、即每亩6666塘。

1.6.2大田操作情况:2009年1月20日-30日犁挖,1月31日划小区栽植。1月31日施基肥,4月12日追肥。4月12日结合追肥进行第一次中耕,5月18日第二次中耕。

1.6.3试验地施肥情况:在种植前每亩施有机肥1000千克作为基肥。磷肥与钾肥,全部作基肥在种植前施用;氮肥,总用量的70%作底肥在种植前与磷钾肥混合施用,30%在齐苗前后追施。

1.6.4生育期观察:1月31日播种,3月18日出苗,4月21日现蕾,4月25日结薯,5月1日开花,7月5日成熟,7月28日收获,全生育期110天。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考察结果(见表1、表2)

2.2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马铃薯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的结果采用

=b0+b1N+b2P+b3K+b4N^2+b5P^2+b6K^2+b7NP+b8NK+b9PK

二次效应方程模拟(为产量,b0~b9为偏回归系数)。相关系数R、显著性F值和方程标准误Sy分别由3414统计分析软件给出。如果模型回归方差F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肥料效应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可用模型提供推荐施肥量。

据表3,模型回归方差F=7.8302>F0.05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肥料效应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可用模型提供推荐施肥量。即,得到该地块种植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氮肥3.0265kg/亩、五氧化二磷2.8201kg/亩、氧化钾12.3271kg/亩,三要素比例N:P:K=1:0.69:2.57,理论产量2964.803kg/亩;最大施肥量产量为氮肥4.3964kg/亩、五氧化二磷3.0278kg/亩、氮化钾11.3079kg/亩,三要素比例N:P:K=1:0.35:0.33,理论产量2965.2370kg/亩。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马铃薯肥料效应“3414”试验进行函数分析后,发现马铃薯产量与氮、磷、钾肥施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得到该地块种植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氮肥3.0265kg/亩、五氧化二磷2.8201kg/亩、氧化钾12.3271kg/亩,获得最佳理论产量2964.803kg/亩。

参考文献

[1]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08.

[2]金为民.土壤肥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18~219

[3]王宝山.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12,127~138

土壤普查方案范文6

关键词:农作物;施肥现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仙桃市是湖北省重要粮棉油产区。农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与肥料的施用密切相关。据FAO资料显示,化肥对油菜增产的贡献率达50%以上,由此可见施肥已成为农作物种植的常规技术措施,在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施用化肥虽然可以迅速提高作物单产,但同时也产生了肥料利用率低下、农作物生产潜力和土地等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此,从2005年10月开始,为建立仙桃市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确定合理施肥策略,全市组织了18个野外调查组,深入村组,以2万个农户为调查对象,基本摸清了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水平和产量水平现状,并结合大田试验建立了一套适合仙桃地区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为指导农民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

1 仙桃市施肥现状

1.1 施肥技术问题

当前仙桃市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施肥方法不当,表施、撒施方式较为普遍,肥料浪费严重;(2)施肥结构不合理,存在着“三重三轻”的情况: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二是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三是重氮磷肥轻钾肥;(3)施肥数量过大,引起产量和品质下降;(4)施肥比例不合理,化肥氮、磷、钾比例为1∶0.42∶0.16,氮磷比例基本合理,但钾肥比例过低;(5)中微量养分肥料施肥不足,中微量元素缺乏,锌、硼缺乏面积较大;(6)在农田养分收支上,氮、磷已由亏缺趋于平衡,而钾素因投入不足而严重亏缺,缺钾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1.2 不同作物施肥现状

笔者主要针对水稻、棉花、油菜3种作物的N、P、K肥料施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近20年来,氮、磷、钾肥的用量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自2000年至今,氮、磷肥施用量在逐年减少,钾肥及复合肥施用量在逐年增加,说明广大农民已逐步认识到钾肥的重要性,并树立起科学施肥的观念。

根据调查结果将仙桃市各区县农民习惯施肥情况汇总到表1。由表1可见,仙桃市水稻、棉花氮肥施用量变异系数较小,但油菜氮肥施用量及全部磷、钾肥施肥量变异系数均较大,说明除水稻、棉花氮肥施用地区间差异较小外,各地区施肥量存在很大差异。从氮磷钾比例来看,除油菜氮磷比例略显合理外,水稻、棉花氮磷钾比例均不合理,表现为磷、钾肥用量过低。

通过汇总调查数据,笔者将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水平按过量、适量、低量等类型进行了统计分析。由图2可见,仙桃市水稻作物在氮肥施用上普遍存在过量施用问题,仅有少量土地氮肥处于低量施用水平;与水稻施肥方式相反,棉花作物大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适量,仅有少部分地区过量,但仍有近1/3地区氮肥施用不足;油菜作物则表现为1/10地区的氮肥施用过量,1/5地区氮肥施用不足。

由图3可见,仙桃市水稻作物磷肥过量施用面积较小,仅为7%,但磷肥施用量不足现象较为突出,大约1/3地区存在磷肥施用不足问题;棉花磷肥施用存在很大问题,磷肥施用不足面积较大,略高于适量施肥地区,施肥过量地区面积偏高;油菜磷肥施用问题更加突出,大部分地区磷肥施用不足,仅1/5地区施肥合理,尽管大部分地区磷肥施用不足,但仍有15%地区磷肥施用过量。

图4表明仙桃市钾肥施用问题最为突出。3种作物钾肥施用水平所占面积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决大部分地区钾肥施用不足,适量施钾肥地区不多,很少地区过量施钾肥。

根据图2、图3和图4的结果,将仙桃市主要农作物需要调整施肥的面积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表2表明,仙桃市氮肥需调减面积较大,磷钾肥调增面积显著高于调减面积,这说明了仙桃市农作物施肥中存在重氮肥、偏磷钾肥的问题。

2 推荐施肥技术体系的建立

2.1 指导思想

通过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全面摸清土壤养分状况,并结合多年肥效试验,及参照主要农作物习惯施肥水平,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从而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运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软件,针对取样单元科学设计肥料配方,提出具体施肥建议,进而确保肥料施用的平衡性、合理性,从而达到减少肥料浪费,提高作物产量,改进作物品质,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2.2 实施依据

遵循“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五步骤逐步展开工作,科学调整作物施肥量,改善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的矛盾,从而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施肥习惯,节省投入,增加收入[1-2]。

2.2.1 调查土壤养分状况

2005年,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在仙桃市225个村共取土样4 051个,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pH、有效锌、有效硼等项目进行了检测(表3)。从中可以看出,仙桃市目前土壤养分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硅、有效锌、有效硼的含量比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含量有所提高,其中碱解氮平均提高了1.5 mg/kg,有效磷平均提高了2.5 mg/kg,有效钾平均提高了14.65 mg/kg,有效硅平均提高了5.5 mg/kg,有效锌、有效硼均平均提高了0.12 mg/kg,有机质含量略为减少,土壤pH基本维持在第2次土壤普查的水平,但各元素仍处于缺乏状态。

2.2.2 土壤肥力等级分类

根据土壤检测值,将仙桃市土壤按土壤肥力等级分类,各肥力土壤面积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仙桃市水田土壤养分绝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而旱地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处于低等水平,速效磷和速效钾处于中等水平的土壤面积较大。

2.2.3 确定最佳施肥量,建立施肥指标体系

为摸清仙桃市主要农作物需肥规律,确定不同区域土壤、气候、作物施用肥料的适宜用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建立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分别在水稻、棉花和油菜作物上进行了肥效试验和示范对比试验,并初步确定了水稻、棉花、油菜的最佳施肥量。由表5可见,同习惯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在减少部分养分施用的条件下仍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增加收入,体现了配方施肥的优越性。

根据水稻、棉花和油菜3414试验各处理的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检测值间的关系,并以相对产量50%、75%和95%为标准,科学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如表6。在确定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后,根据作物需肥规律,针对不同肥力的水平,推荐不同的施肥量,从而建立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见表7。

2.2.4 运用专家系统软件设计肥料配方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田间试验结果及土壤检测值,并参照农民习惯施肥,运用专家配方系统软件,设计适合仙桃市主要农作物生长的肥料配方(表8)。

2.2.5 科学划分作物施肥分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根据肥料配方,划分主要作物施肥分区,在水稻作物上向项目区223个村提供了7个肥料配方(见表9);在棉花作物上,向项目区160个村提供了5个肥料配方(见表10);在油菜作物上,向项目区287个村提供了4个肥料配方(见表11),并标明了具体的肥料施用量,所有肥料配方及肥料施用量,以村为单位按作物分类,印发了统一的《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向项目区农民提出了主要农作物施肥指导意见。

从表9、表10、表11结合表12可见,推荐施肥水平与习惯施肥相比,水稻配方施肥为331.5 kg/hm2,比习惯施肥每公顷施用量调减55.5 kg,主要是调减了氮肥的施用量,增加了锌肥的施用量;棉花配方施肥为450 kg/hm2,比习惯施肥每公顷施用量调减28.5 kg,主要是调减了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增加了钾肥和硼肥的施用量;油菜配方施肥为235.5 kg/hm2,比习惯施肥每公顷施用量调增了18 kg,主要是调增了钾肥和硼肥的施用量。

3 结论

通过了解作物施肥现状,摸清了土壤肥力状况,结合大田肥效试验,科学确定了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并建立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根据农户施肥水平和土壤养分检测结果,并参照田间试验数据,科学设计肥料配方,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调整作物施肥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施肥指导意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在仙桃市的建立有利于纠正农民盲目施肥问题,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作物平衡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因此,该体系的建立对仙桃市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