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卫生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卫生规划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1

职业生涯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如果不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就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作为大学生的我,应该知道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把自己的未来设计好。生活和工作就会没有了方向,就像大海里的一叶小舟,迷失方向,不知所归,为了高效的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特作以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一)、未来职业生涯规划:

以后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学习专业课,每门专业课都要争取考高分,力争努力在学习的机会。

二是积极和老师探讨一些感兴趣的专业知识。三是积极撰写专业论文,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并在一些竞赛中获奖。

(二)、如果自己创业那就要做以下几点:

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做兼职,或者去打工,熟悉了解企业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增加感性认识。

二是尝试创业实践,在校期间可以尝试摆地摊、推销产品,或者开一家小店,自己创业,及早体验创业的酸甜苦辣,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宏观上、理论上为运作大企业搭建知识框架。

三是广泛积累人脉,与学校老师、企业老总、同学好友保持良好关系。学校老师特别是有较多科研项目的老师,其科研成果可以经自己包装上市;学校一般都会聘请一些著名企业的老总到学校做兼职教授或者做演讲,要努力抓住机会,学习他们的经营理念,最好能与之建立起较好的友情;此外,还可以是自己以后创业的伙伴和经营的战友。

(三)、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四)、本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1、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我以前想当官,后来想当外企白领,现在想创业,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难就定下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

2、但是,虽然可能没有成型的职业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练好英语听力到什么水平,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

3、我作为一个学生,我可能想听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和为什么别人能取得成功,虽然每个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我作为一个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一辈子受益的美德和优点。

(五)、我特对未来二十职业生涯作出初步的规划蓝图如下:

这十年应该是我这一生能否有所作为的时期,我计划找一个好的公司,把我的专长发挥出来,努力达到我的目标。我想那时我应该逐步迈向成功。

3.2023——

2029年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定位;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3-0131-02

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企业也在逐渐改变劳动密集型的现状[2],企业用工也逐渐重视专业性和技能型人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压力在逐渐加大,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就业成了国家和社会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会职业规划,只有明确就业目标,才能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也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做好铺垫,顺利地实现就业。

一、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策略论述

(一)高校就业指导对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与现状

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进行就业期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环境。现代企业注重的是专业性、适应性和动手能力等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高校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分析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和优势进行重点培养,制定出符合学生职业规划的就业方案,明确学生所具有的就业竞争优势所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与其他就业者具有同等条件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竞争力,使学生合理就业[3]。

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培养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方面不够完善,大多刚刚认识到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有的高校甚至没有开设就业指导的课程,部分高校虽然认识到了就业指导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是缺少专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大学生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即使学校专门开设课程,认真对待的学生也不多。所以,我国高校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式,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职业规划能力,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学生为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要素

1.通过自我评估,明确自身优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基础[4],进行自我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学生自身优点,通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以及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自身存在的优势作为发展的基础,深刻认识和了解自己,在自我评估的同时还需要借助他人进行评价,因为自己的认识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得到的评价才是客观真实的。总而言之,自我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以后职业生涯方向选择奠定基础。

2.分析职业环境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力非常大[5]。生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人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适者生存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只有适应环境的人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制定职业规划的前提就是需要分析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环境,清楚地了解自己处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下自己究竟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培养自己的能力来适应职业环境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职业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3.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确定努力方向。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了解和明确自己想要进行发展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想要在哪个领域中工作,为自己在这个职业的工作中制定一个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最终目标。在校期间就对自己以后工作的方向制定目标,可以更好地对自己以后即将工作的相关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择业期间更好地确定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并且在校期间就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培养,以在岗位竞争上占据优势,更好地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定位策略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是通过对不同个体的性格差异、知识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帮助缓解社会中人才供需的矛盾[6]。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贯穿于大学教学过程的终始,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教育行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指导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能力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计划,要努力提升大学生的承受能力,使其在踏出校门后更快地适应社会。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

就业指导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客观的评价,指导人员除了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相关知识,还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可以处理应急事件。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择业的指导,其本质也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做出规划和定位,避免在择业时期产生盲目性。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找工作、面试等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在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时增加被录用的机会。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而且专业性比较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企业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企业数量的增多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机遇,但同时大学生数量的增多,使竞争愈加激烈,给大学生就业也带来挑战。学生就业也不再遵从以前分配的形式,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就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改变。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遵循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改变,系统性地对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可以选择择业讲座、岗前实习、传道交流、企业环境调查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就业指导来实现社会对人才需求趋势等信息更新的实时性,保证学生能力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

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长期就业指导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

大学校园生活的结束就意味着即将开始步入社会,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首先需要从观念上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7],从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开始,就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渗入到大学课程教学当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职业规划的意识,让学生亲自为自己进行制定职业规划目标,引导学生为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所制定的目标而为之努力,主动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为此,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建立针对全校学生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的机构,从宏观方面系统性地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真正做到落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联合多方力量提升职業生涯规划水平

大学就业指导机构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因此高效应该整合多方面的力量为学生搭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平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但是,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我国的高校缺少指导学生做职业规划的意识,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专业性的知识技能,甚至很多高校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方面的教师,而且我国也缺乏专业性的就业咨询部门,因此培养专业性的就业指导人员来帮助学生实现就业迫在眉睫。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组织学生形成就业互助,调动多方面的力量,从根本上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和健全就业信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校应该共享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社会化资源[8],学校应积极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积极与本地的各级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寻找更多的用人单位,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职位选择机会,从中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职位。其次,学校可以创建学生就职网站,将学校找到的用人单位和相关职位详细地公布在网站上,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选择,利用互联网的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就业。

四、总结

大学的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大学生活所学习的是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为的是可以让学生成为被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成为保证学生更好地就业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生.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11-15. 

[2] 李娜.打造现代职商促进学生就业—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人才开发,2011,(11):12-17. 

[3] 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2):13. 

[4] 胡娅丽.大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17. 

[5] 李钰婧,赵慧.农林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6,(3):264-265. 

[6] 王曼.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5,(1):78. 

[7] 于颖,黄洪雷.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5,(2):102-104.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3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

世界是一个全球的市场,中国也在此次危机中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直接的影响是由于美国为主的西方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金融体制的根基,影响了西方为主的全球的经济,带来了全球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对中国构成直接冲击,主要是贸易领域,从而影响了中国的实体经济。间接的影响主要是对信心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导致了中国经济整体出现下滑,造成了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经济判断失去信心。在此次危机中影响最大的是我国的出口企业,中国的出口企业在美元贬值的趋势下,出口产品的利润被侵蚀,出口企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有相当一部分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出口主导企业无法生存。从内销型企业方面来讲,由于其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内部需求,从而较少受到出口下降的影响。

对于学生而言,金融危机带来的最大影响不是汇率的变动和物价的涨幅,而是就业所带来的压力。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但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我国的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面对了空前的就业压力,数据显示,2009年有610万高校应届毕业生,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100多万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历年新高。《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年制造业雇用了本科毕业生的27%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31%,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就业行业。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则是最复杂的一年,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超过了2009年。2011年毕业生人数为650万,比2010年人数还要多,但是就业形势比2010年有所好转。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是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随着高校的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变为大众化教育,中国高校毕业生迅猛增长,从2006年的413万增加到2009年的610万。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而劳动力市场却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在大学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的同时,就业环境变得空前复杂。

二、后危机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选择

据(《2009年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一书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最热门本科专业(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的毕业生半年后失业人数仍达6.7万,占本科总失业人数的32.9%。其中以法学为首的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的人数在万人以上,分别为14%(法学)、11%(汉语言文字)、1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热门专业失业严重,充分暴露出我国当下专业人才培养比例的失衡。

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就业形势,不能马上就发生逆转。经过查询统计局数据,得到2007年至2009年全国人口的就

根据数据可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确是给我国带来了一定冲击,导致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并不单纯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有我国近年来扩招大学生的政策,导致就业难,学生找到心仪的工作更难。

对于2010年的大学生就业状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数据。《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0》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正在发生变化;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更多人开始选择二、三线城市;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更多人开始向基层岗位倾斜。这一就业选择情况的转变,反应出的是大学生心态的改变,面对压力更大的一线城市,以及更加不好找工作的的现状,退居二线三线城市,从基层干起,“先就业,再择业”也成了当今众多大学生的选择。后危机时代的就业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1.从国家角度看,由于国家连续扩招,毕业生人数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待就业毕业生数目巨大。在金融危机影响没有消散的今天,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非常艰巨,国家经济增幅放缓,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减少。

2.从用人单位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导致许多单位削减甚至取消招聘计划。尤其是对外出口的外贸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小企业因此倒闭。

3.从学生角度看,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想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硬件”即学历、成绩、知识水平、实践经验、动手能力等。除了所需的“硬件”外,毕业生还需要一些“软件”傍身。比如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就业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工作的获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也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国际形势所趋,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0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其次是高校扩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且增幅较大,势必造成了高校毕业高存量、高膨胀,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难度。另外是高校教育体制缺陷所致,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但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师资无法适应经济形势变化,造成结构性失业也是一大主因。

2.主观而言:大学生普遍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但是却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其次,择业能力水平不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

借用在武汉地区的抽样调查,来反映目前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由于样本有限,且专业的具体数目繁多,该调查的研究者在调查中将被调查者的人数分布按照其本科专业划分为经济、管理、理学、工学、人文类(主要指除社科类之外的人文学科)、语言和其他这七中情况。金融危机前后各专业考研和就业变化情况可由表二的数据得出,以下数据均为百分数:

可以发现,在后危机时代到来之后,更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考研的比例上升的很明显,尤其是经济学类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人数最多,更加明显的反应出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类和语言类的学生,考研比例增加分别为16%和10.87%,这种情况根源于金融危机下许多外企锐减的就业岗位。理学的考研率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人文的考研率反而减少了,说明金融危机对人文类学生的就业影响不大。不过,就总体数据而言,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以应对就业的严峻形势。

总之,不论是考研还是工作,或者其他选择,都得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方向,这样才能为之努力。此时,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职业规划不仅仅是选定一个未来的方向,更是一个过程,让大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不足,以更加适应进入社会以后自己的岗位。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9月4日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和法学院的学生对江苏省数十所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接近63%的在校大学生对于就业有模糊的打算,22.8%的人有明确规划,12.2%的人没有任何打算。

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了《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研问卷,从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如在回答“你了解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吗?”的问题时,有29.6%的人曾经向业内人士咨询过该行业的情况。有17.9%的人认为自己进入的行业是个热门行业,前景乐观。还有更多的人选择“没有研究过”比例高达52.8%。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部分学生对以后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认识,甚至根本没有目标。

当前还存在,很多大学生混淆了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的概念,职业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其过程包括确定志向、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择、职业生涯路线选择、确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八个步骤;而职业选择,单纯的讲就是找一份工作。

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认清自我,大学毕业生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时,往往不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工作或者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对未来充满迷茫,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这正是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的典型表现。进行职业规划就是要引导学生不停地认识自己,完成态度与意识的转变,最终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真正了解了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消除盲目求职的行为。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进行职业定位,真正使大学生能做到提前规划、而不是临时抱佛脚盲目求职,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作出理性的择业决策和行动,从而提高就业率。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仅能使大学生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还能通过对自己全面的评估分析出自己的长处与弱点,从而有意识地去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最终使自己的职业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顺利进入职场。

四、后危机时代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当前面临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经济危机后,各国政府普遍推行了经济刺激方案,虽然经济下滑得到抑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但危机后各国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政策的落实也需要时间。实体经济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导,实用型人才将越来越受到欢迎。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要把自己转换成为一个实用的人才。不仅精通书本的知识,而且要尽快适应社会的环境,把学习到的知识迅速的应用于工作中。在校期间,一定要量身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规划,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在进入职场这片大海之前,树立好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即设计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才能在职场中朝着目标努力,才会脱颖而出。面对现状,应该制定对策,以更好的完善职业规划:

1.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正确引导

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平台,学校应该利用优势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可开设一些关于金融危机的课程教育或专题讲座.增强大学生积极的心理,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而且能够更多的了解社会,迅速的融入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2.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求

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的需求是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外部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他们职业规划的现实意义,也是影响职业规划成败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社会所需,特别是将与自己所学专业或特长有关的岗位需求情况了解清楚,再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职业规划,以达到有的放矢的规划目标。

3.共同创建良好的就业渠道

作为国家而言,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应该做好准备,为大学生创建更多的就业平台,出台更多的鼓励创业的政策,为就业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就需要国家经济的大力支持和发展。

4.有针对性的多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应围绕将来可能要从事的职业展开,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要遍地开花,也不要盲目追求经历和次数。在校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职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有针对性的实践缩短了理论与实践,校园与社会的距离使大学生能很快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5.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在后危机时代,要制定更加符合时代特征的职业规划。首先,自我认知。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给自己恰当的定位,使自己可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其次,自我强化,了解了自己以后,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学习的人才,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只有了解自己,发挥最大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在后危机时代,不但要适应环境,既要使自己的职业理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满足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在大学期间就制定一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是学生们所必须的,也是目前各大高校都组织开展的活动。大学生制订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职业涯规划后,就需要将规划付诸实施。实施规划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当代大学生变得更加具有危机意识,制定一份合适自己的职业规划,不仅是为未来找寻方向,也是时刻督促自己上进的动力。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职业规划会让学生更快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竹.金融危机与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3).

[2]刘天祥,黄彬彬.SWOT分析法在职业规划及调整中的应用分析[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1).

[3]黄敬宝.科研性学习――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方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焦连合等.新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程[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5]刘圆圆.以人为本视角下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学生科研立项(项目号:09C043);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校学风建设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号:JDXGA201001)。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4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有效途径

就业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社会和谐的国家大事。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居世界之首,据我国教育部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翻了6倍,从115万增加到630万,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80万人。大学的扩招随之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尴尬局面,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情况,毕业求职前做好相应准备,已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积极探索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理性择业,实现就业、职业和谐发展,提高就业质量,是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核心,也是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一、近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凸显“择业难”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与本科院校存在着较大区别,高职教育人才定位是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对高职学生的期望是毕业即能上岗、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人在从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践中,对所带16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从入学到毕业就业,发现约60%的高职毕业生所谓的“就业难”,实为“择业难”。即学生找一个工作不难,但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却不容易。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部分学生在大三临近毕业找工作时,都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由于缺乏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缺少方向,出现不能理性择业或盲目就业现象,进而造成就业难和频繁跳槽情况发生。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学生理性择业的基础

不能客观、理性的认识自我,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造成高职学生择业迷茫的主要原因。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通过职业测试和评估,理性、科学的分析自己,确定自己的职业气质和职业兴趣,进而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生涯路线和行动规划。包括学生未来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分析过程和职业训练实践等。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来看,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为学生设计职业方向,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该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人成才,对学生的职业选择与未来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提高学生就业指导有效性

就业指导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高校辅导员多具有教学和管理的双重身份,既是就业指导教学的主要师资力量,也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伴随他们度过整个大学时光。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各个阶段的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到辅导员管理日常工作中,在各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大一学年侧重树立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大一学年是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学习、科学认知自我方法,发现自身潜能和优势;并通过小组讨论、自我测试、生涯人物访谈等实践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职业目标进行方向定位。 转贴于

1、利用大学新生的可塑性,引导学生培养对专业的认同感

对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阶段的规划,生涯发展大师萨珀(Super)提出了著名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从终生发展角度出发,把整个人生分为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立业与发展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处于各个阶段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起步晚,这一块在基础教育阶段几乎是一个空白,学生高考填报志愿,专业选择一般来自父母或师长的建议,加上高考的竞争激烈,大学新生入读专业会与填报专业有所出入,在高职院校考生被专业调剂的比例更高。这些原因造成了新生入学后对所学专业的迷茫和失落,影响到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处于成长和探索阶段的大学新生的可塑性大,通过引导,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及职业的认同感。

2、利用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引导学生根据内外环境,找寻自己的职业锚

职业锚,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职业生涯规划时另一个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那种职业中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锚,影响因素包括天资和能力、工作动机和需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职业锚对职业选择既有重要影响。

(二)大二学年着重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大二学年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在工作中要着重对学生能力进行定向拓展,通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素质拓展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通过专业实习实践,深入企业,了解社会,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生活,使学生了解专业就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找出自己的差距,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这一时期里,辅导员要配合学校、专业课老师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就业理念教育等,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辅导员要根据每名同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启发学生职业梦想,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参谋,并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三)大三学年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大三学年是高职学生的毕业年度,在这一年,学生要完成实习、择业、就业等多项关键项选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这一时期辅导员工作要加强就业形式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指导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状况、有关就业政策和法规,根据社会需求和个性特点来调整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发挥特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就业的主动性;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就业技巧的培训,使学生学会收集就业信息、简历制作,掌握面试技巧,熟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程序和内容,懂得常见的劳动争议解决办法,增强劳动法规、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帮助大学生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具备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5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职业体验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4-0090-04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空前巨大,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因此,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就成为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阶段通过对自身和外部环境的认知,为自己确立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特别是大学阶段的学习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1]而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指的是高校或社会以满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要求为目标,以传统的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职业实践体验,从面、线、点三个层面由浅入深地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能够有效解决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视不够

自教育部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高教司〔2007〕7 号)后,虽然各高校陆续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了教学管理体系,但是,仍有许多高校误把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混为一谈,其表现是只面向毕业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很少着眼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引导学生系统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部分高校虽然面向低年级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但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的。在课时量、上课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衔接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使得这门课程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无法满足多数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影响有限。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形式单一

虽然个别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工作已经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但由于受师资等因素制约,目前的服务形式略显单一。如多数学校仅仅停留在举办讲座和单纯的课程理论讲授上,课程内容陈旧,只是完成了对基本概念的阐述,缺乏必要的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与训练.[2],不能把西方传入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仅仅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面上的普及工作,而真正能对学生产生触动的团体辅导、工作坊、个体咨询等服务形式并没有得到普及。

(三)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手段落后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特别是“90后”的大学生,微信、微博、QQ是他们与外界沟通、联系的主渠道,网络成了他们提升自己、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主要平台。然而,高校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还停留在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就缩小了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范围,也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作用的发挥。

(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缺乏必要的实践支撑与检验

目前,各高校因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职业实习比较困难,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职业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因而,对职业认知模糊是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工作缺乏必要的实践支撑与检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决策、行动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环节,其中,职业认知尤为重要,这是个体认知职业世界的手段。如果缺少实践环节的支撑与检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处于一厢情愿的理想状态,高校为其提供的服务也无法落到实处,最终必然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构建全方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路径

构建全方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要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网络服务、实践体验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对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1.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高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要使大学生在以下三个层面达到教育部的要求:第一,在态度层面上树立起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相关的职业意识,愿意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社会发展努力奋斗。第二,在知识层面上基本了解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点、职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特点;了解就业形势与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基本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职业分类知识以及创业的基本知识等。第三,在技能层面上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职业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以及各种通用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3]

2.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作出必要规定

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应当对该课程教学作出一些必要的规定。如,为提高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建议将这门课定为必修课。又如,因该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是体验式教学,所以,应当实行小班授课,课堂规模控制在40人左右为宜。再如,因该课程是一门融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所以,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要采用以研究性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坚持课上与课下同步,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要坚持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研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积极参与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为主。应采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社会调查法、情景模拟法、视频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3.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与内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的课,为此,课程教学应贴近、贯穿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面向一至四年级学生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启发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并完成对自我的认知。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学习风格等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进行认知,了解并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客观、理性地认识自我。

二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对相关职业进行认知。学生可结合所学专业,结合社会大环境(国家对产业、行业的划分及概述,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因素等),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定位,初步确定专属于自己的职业群,通过对职业群中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技能要求、薪资待遇、从业人员共有的人格特征、未来发展前景等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还可以开展职业人物访谈、职场体验活动等,完成对目标职业群的认知。

三年级教学的重点是进行决策训练,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对科学决策理论、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认知自己的决策风格、了解影响自己职业发展决策的因素、选定自己的职业方向。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年级教学的重点是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推进求职行动。通过前三年的课程学习,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合理的修正与评价,从而形成科学的就业观。此时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集体辅导、求职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勇敢地面对就业。

(二)加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课外辅导力度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展课外辅导。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学生而言,课外辅导更具针对性,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外辅导可采取以下方式。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达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的目的,以便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团体辅导可以促进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提高职业目标定向能力、职业决策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

2.开办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

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坊是以小团体的方式,在辅导教师的引领下,运用职业咨询、职业发展等方法,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体验、探索、分享和建构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坊中,学生通过讨论、演讲的方式和大家一起探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拓宽思路,平衡职业和生活发展,提升生命质量。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个案咨询

个案咨询是职业规划师和来访者建立一对一的关系,来访者在规划师的帮助下,进行自我深入认知,激发内在潜能,明确职业选择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独特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兴趣、性格、价值取向,所以,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千差万别,具有鲜明的个性。而课堂教学能起到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但具体到个人,仍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与咨询。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络服务体系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广泛使用的信息传递工具,网络的普及为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提供了新载体。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学生更易于接受,更能使这一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有效开展,也能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关注度和受益面。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网络体系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课堂

现实课堂受时空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有限,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而网上课堂不受时空限制,信息量大,涵盖内容多,可以将现实课堂无法展示的视频、文档等在网上课堂进行展示。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交流、分享感悟、进行思想碰撞。同时,网上课堂还可以为没有在现实课堂中学习的学生提供服务,扩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范围。

2.建立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体系

职业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评。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和评估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还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并对其潜力、不足及发展规划提供指导。.[4]通过职业测评,辅以个案咨询,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效性。

3.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网络体系

如果把学校比作工厂,那么,学生就是工厂的产品。对产品质量的了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进行质量跟踪调查。高校应建立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网络体系,一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跟踪调查,比较他们的修正规律,从中积累案例;二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调查,建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适应的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

4.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咨询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建立大学生职业发展网络咨询平台是对传统的面对面咨询的有益补充,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沟通特点。通过网络咨询平台,学生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选择、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与规划师进行在线交流,规划师可为学生提供实时化、个性化、专业化的职业咨询服务。

(四)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的渠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应大力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的渠道,多组织一些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和深化职业认知的重要途径,对增强大学生的职业感性认识和职业适应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行动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如此才能凸显社会实践的作用。拓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验渠道需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职场人物访谈活动

职场人物访谈活动是在大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内选择数位资深人士进行深入交流,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方法。开展职场人物访谈能帮助在校大学生印证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问题,如潜在的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路径和日常工作等。通过开展职场人物访谈,大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与理想职位的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也可以检验自己的规划是否科学,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从而制订更加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活和实践计划。.[5]

2.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活动

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活动是指大学生通过深入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或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采访行业内有代表性的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人士,主要调研以下内容:行业概述、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入职条件、福利待遇、工作状态、发展机会、著名公司、竞争对手、典型案例等,以便完善或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友会,学校可通过校友资源,帮助在校大学生开展行业、企业调研。

3.开展职位体验活动

现在,企业都愿意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这样既可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又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十分有益。企业实习经历对学生了解职场、提高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大学生通过深入企业进行在岗体验,能更好地认识社会、学习为人处事、学习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还能深刻理解岗位职责,提高思想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因此,学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签订相关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以确保有足够的职位接纳大学生进行在岗体验。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提高大学生就业数量、提升就业质量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全方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个人、学校、社会全员参与、协同合作。高校作为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最后加油站,应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深入研究、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队伍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钱建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

[2] 张小光,周坚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101.

[3] 葛长波,孙鹏燕,杨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6):61.

职业卫生规划范文6

【关键词】金融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在世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进程逐步加快,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并扩招金融等相关专业,导致金融等相关专业毕业生逐年攀升。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专业毕业生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准确定位自身,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一、当前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渠道分析

1.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热愈演愈烈。高校扩招导致亟待就业的大学生持续上升,就业市场需求数量有限,导致供过于求的饱和状态。然而留学生回国浪潮迭起,直接积压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选拔人才的标准较高,各金融机构争相争取高学历,有实习经验的高素质人才。而金融专业应届毕业生普遍层次较低、社会工作经验不足,导致了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低层次人才市场饱和的状态。金融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对本专业学科的就业方向定位不准,不能树立成熟的就业观念。大部分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但缺少对自身的合理认识和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导致不理性就业。

2.金融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种渠道

进入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做金融官员,但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主管部门难度较大,尤其是本科毕业,除非本人确实非常优秀。

进入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很多基金经理、投资银行经理人员都年薪过百万。但这其中风险较大,且对学历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的要求更高。

到银行做职员,负责银行存贷款以及投资业务的管理。

到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这应当是有志于做学术的同学的首选。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金融业人才有“高消费”的特点,所以金融学本科毕业生没有较大的专业优势,要想在金融业成就一番事业,进一步深造也许是必经之路。

二、影响企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需求的因素

1.学历和资格证书

金融专业毕业生在应聘时要求拥有证券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通过一些电访,我们发现商业银行提供的岗位要求相比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会更高。随着金融业人才需求逐步向高层次倾斜,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应聘岗位大多青睐于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应聘者,本科生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小。不仅仅是银行如此,在本次走访的一家国有企业的应聘者的学历要求中,明确要求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和211重点大学以上本科毕业生。

2.社会实践经验和潜力

在同一批应聘者中,企业单位更加倾向于有工作经验者,有资料显示:企业招聘人员中党员比例是20.6%,学生干部比例是29.8%。可见学生干部及党员这一因素的影响力。根据各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经理的访谈发现:学生干部和党员这一条件在简历中会比较引起招聘者的注意,从而加大就业机会。调查表明,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一般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服务精神和奉献精神、自信、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等在不同程度上高于其他同学因为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心理素质和学习适应能力。同时企业单位也可以减少培训成本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效益。

3.外表、年龄和礼仪

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机构是服务性行业,比较注重员工的外表形象。在金融行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下,良好的员工形象可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银行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者的年龄有一定限制,特别是在银行大厅里工作的员工。年轻人更易于管理,忠诚度高,学习能力较强。而且可以展现银行良好积极的风貌。礼仪是校友们在谈话时多次强调的,良好的礼仪可以带来好的机遇,也可以为自己建立良好的人脉基础。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2.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准确自我定位,找准人生道路方向。

在大学毕业前我们会面临三个选择:就业、考研、考公务员,这是截然不同的三种人生路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科学的自我了解与定位,有利于金融专业大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和素质优势,确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金融专业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准确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

(2)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金融专业大学生可以全面、系统的了解社会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以及自身所处的位置。消除片面、感性、盲目的职业认知。同时,金融专业大学生通过科学的自我评估了解自身的综合优势与劣势,与个人目标和现实环境作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从而树立职业目标,设立不同时期的计划并有条不紊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