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范文1
成人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在职社会人员提升学历接受高等教育的职责,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就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成人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才能确保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
成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
成人教育即是通过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录取,取得成人高等教育资格,修完高等教育相应专业层次的所有课程,经考试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在职人员提升学历与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重大。为进一步确保成人高等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量与效果,需要成人高等学校明确培养的目标和合理的原则,构建起科学的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由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以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效果,为中国特色社会建设事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是我国终身教育的根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人教育学生是贯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贯彻落实,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容,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教育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践行中去,不断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1.3有利于提高成人教育办学的质量
成人教育的办学目标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方面是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专业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也是检测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标准,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引导成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促进成人教育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4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实践,让更多的人领会、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1.5有利于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需的优秀人才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需要大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丰富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理念贯穿于成人教育,让成人教育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人生目标,从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确保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
2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的质量与方向,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如下:
2.1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非常丰富的人生价值导向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能以正确的观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所以,成人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2.2引导成人教育学生领会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成人教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教育,让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意义,以自觉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确保成人教育办学正确的政治方向
成人教育是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方向,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成人教育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确保成人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确保成人教育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导向,解决了成人高等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2.4促进成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成人教育办学受到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办学功利性强,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得不到重视。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通过明确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真正推动成人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开展。
3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需遵循如下原则:
3.1政治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成人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中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原则,以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统一思想,让成人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
3.2价值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原则。价值导向是成人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成人教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关系到培养的学生为谁服务的问题。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构建中,应更加重视正确价值导向的原则,才能确保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成人续教育中的贯彻与落实。
3.3实效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杜绝形式主义,避免走过场。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重视实际产生的效果,真正使成人教育学生能深刻领会、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检测的标准,即注重实效。
3.4科学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发展原则。无论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还是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实现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才能使评价体系落到实处并产生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只有与教育规律有效结合才能符合实际并为大众所接受。
3.5创新性原则
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体系要坚持务实创新的原则。评价体系既是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检测指标,又是成人教育办学改革与创新的依据和指挥棒,有关成人教育的执行部门必须以评价体系作为依据,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进评价体系的构建。
4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构建
任何工作的有效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构建,构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就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中落实开展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体系应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等)、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反响和评价、工作开展的特色与亮点等方面来进行。
4.2评价建议
无论是哪一个等级的评价,评估组必须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评价是为了促进成人教育办学整改与进步。所以,给出的建议必须科学合理,有利于办学单位整改与提高。
4.3评价周期
每一项评价体系都必须跟上时展要求,对于评价周期,建议五年评估一个周期,以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在成人教育中更好地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4调查对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对象的选择面要适度扩大,调查对象应包含老师、学生、办学管理者、社会人员、企业等用人单位等;同时,调查对象的抽选要科学化,要科学使用随机抽选等方式选择调查对象,提升调查的代表性。
4.5评价计算原理
评价结果的计算是依照观测点得分乘以该观测点的权重得出对应二级指标实际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对应一级指标实际分值;五个一级指标分值之和得出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价总分。
4.6总体调查与深入调查
以上调在对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总体评价,因此评价的指标层级相对不多,评价的观测点主要重在反映总体情况。实践中,为了深入掌握和了解成人教育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和评价的观测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5小结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成人教育是重要的力量,在成人教育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办学质量。
作者:戴春平 单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灵红.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继续教育,2015,(01).
[2]林志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J].科技文汇旬刊,2014,(11).
[3]吴云.关于成人高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32).
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范文2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并要求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之中。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高校学生,是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举措。高校作为传播知识与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从而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将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是由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的。思想决定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与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议题;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目前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全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强大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所在;以“八荣八耻”为主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明确了全社会都应当奉行的价值准则与道德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以上各方面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又有所侧重,均鲜明地回答了在社会思想多变的现实状况下,党应当用怎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
二、建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1.巩固思想在高校中的指导地位
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与灵魂,也是我国立国的指导思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更是我们战胜各类艰难险阻,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重要思想武器。思想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性质与方向,高校一定要坚持所具有的指导地位,积极运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进而推动工作向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有利于尤其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而有利于确保高校传播出培养者,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2.培育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保证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大责任。目前,我国尚处于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现期交织在一起的重要阶段,社会的剧烈变革与思想文化的彼此激荡,对于青年学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信仰迷茫、理想模糊、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欠缺、心理素质差等问题。唯有在高校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让大学生真正运用,牢固地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想,培育与弘扬爱国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与道德修养上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要求,保障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
3.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则是其中的根本,要坚持运用校园文化所蕴涵着的人生信仰、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等众多文化因素去引导大学生塑造灵魂,建设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落实和谐文化的根本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主干,而且也指明了和谐校园文化的指导理论,明确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揭示出和谐文化建设的动力,对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将以人为本理念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使大学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并做到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创造精神,充分挖掘出大学生的潜力与聪明才智, 保障大学生的切身权益,给他们以平等和自由参与的机会,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差异的原则
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及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这不仅是客观事实,也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正是因为存在差异,才会世界更为丰富多彩,才会出现百家争鸣与百花齐放,从而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尊重差异,这也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高度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展现。要允许在主旋律前提之下的多样性,尊重有利于实现社会进步的文化成果,使社会主义文化的百花园更为绚丽多彩,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3.注重创新的原则
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在创新上下功夫。要充分考虑地区、学校及学科之间存在的差异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和有步骤地采取相应措施。要坚持一切从事实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特色与创新。除了将已有的制度与规定去粗取精,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与丰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在实践基础做到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实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四、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路
1.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说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要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当中,要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怀。同时,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让校园精神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充分反映出广大师生的利益、愿望与要求,以此作为评价的标准,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创新,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要积极鼓励校园文化创新与多元文化竞争,在创新中展现出先进文化的生命力;要准确认识现代科技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同时要以自信心态来应对有可能出现的挑战;要尊重与满足广大学生对于文化需求的增长,对文化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与精神保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文化底蕴与思想基础。
2.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如今,大学生能否形成价值观与世界观,都取决于能否能坚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要保证大学生政治思想与价值观不偏离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者应当本着对大学生负责的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运用于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与整合多层次思想观念,在尊重差异当中形成师生认同,在包容多样当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与带领全体学生共同前进。高校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渠道之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课堂教育当中,要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精神融入到高校教学实践之中。要注重探索与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小组辩论、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大学生通过其喜闻乐见的方法实现潜移默化的发展。
3.融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历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华民族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以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民族精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和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大量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所形成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优良传统。这些伟大的民族精神应当在高校中得到着力培育与大力弘扬。要充分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从各方面发掘中华民族精神资源,培养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在新时期,高校应当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就就需要将改革创新精神引入到高校的教材、课堂之中,并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激发其改革创新意识与创造精神,为其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当前阶段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最为全面、系统、准确和通俗的表述。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与提倡什么,应当反对与抵制什么,从而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其行为得失进行道德选择,进而为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价值准则,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目前,大学生从总体上看还是有着积极向上的荣辱观的,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因为陈旧的思想残渣与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是非颠倒、美丑不分及荣辱不辨等不良现象。如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奉献进取和索取享受观念错位、勤俭和奢侈观念错位、守法和违法观念错位等,因而高校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应当坚持应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转变为大学生的良好品行,从而让荣辱观在大学生的心中从普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牢固的伦理定势,进而创造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所产生的伦理定势效应。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求大学生认真阅读一批关于高尚人格与优秀操行的书籍,使其从中领悟到道德规范的社会意义,从而感悟到这些动人事迹的深刻魅力,从感性到理性,形成伦理定势的理论基础;二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高尚的师德作表率和自身对待工作、学生、学校、国家等高雅操行,形成对待学习、教师、同学、学校、社会及国家所应有的优良伦理定势;三是要依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深入宣传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良好经验,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型事迹与人物,营造出浓郁的舆论氛围。
5.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进入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就是要求高校课堂教学尽管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是,这里所说的实际毕竟只是间接经验。大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当中应当到社会实践之中去看一看,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这是十分重要的。对此,高校教师有必要经常地组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与双休日时间,深入到厂矿企业和农村山区中开展社会调查,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身考察与体验社会实践,能够开阔大学生的视野,使其了解国情,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面重要旗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伟大旗帜,努力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积极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最终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益萍.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12).
[2]余风满.发挥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3]明国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范文3
关键词:保险监管 效果评估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这些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金融监管提升行业竞争力、维护市场稳定的目标,指明了创新路径,对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保险监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报告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完善金融监管,如何实现更加科学的监管,不断提高监管效果的问题。我们认为,除了改进具体的监管制度、方式、手段外,构建科学的监管效果评估体系,也是提升监管效率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重视。
一、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是完善保险监管,提升监管效率的重要手段
保险监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效果并不能直接通过监管部门工作的勤勉程度,如出台多少制度、开展多少检查、处罚多少机构来体现;而必须通过市场以及各参与主体在监管制度实施后,优化和改善程度来反映,是外在的、间接的结果体现。因此,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有助于在直接的监管措施与间接的效果评价间建立起联系,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提升监管效率。
(一)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有助于细化和明确监管目标,增强监管的针对性
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在2011年颁布的新《保险核心原则》中再次强调,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和维护保险行业的公平、安全和稳定,为投保人创造利益,提供保障,也就是我们在监管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三个维护”,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保险市场体系的安全稳定。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可以根据阶段性监管重点,将上述三大目标细化为可以监测的重点问题或重点领域的治理目标,提高监管针对性。比如寿险治理销售误导问题,涉及个险、银保、电销等不同渠道;分红、万能、投连等不同产品;宣传、投保、回访等不同环节,并不能通过一个监管政策、一种监管手段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做好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每一项具体制度的出台都必须明确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通过构建对应的监管效果评估体系来强化这种目标,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二)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有助于持续、系统地监测监管效果,增强监管的科学性
市场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如规范市场秩序、治理销售误导和理赔难、提升行业形象等,决定了保险监管必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监管部门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监管政策。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可以通过对部分监管指标持续、反复监测,以量化的形式直观地反映政策效果。比如,通过对保险消费者满意度的持续调查,反映行业形象提升问题;通过对反映销售误导、理赔难投诉情况的持续比较,反映相关问题治理成效等。这种监管效果的直观显现,有助于帮助监管部门全面、系统地反思监管政策与措施,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增强监管的科学性。
(三)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有助于科学评估监管绩效,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监管能力
管理理论认为,评估体系的建立属于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对未来明确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在项目执行中发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不仅可以通过明确的目标考核,引导监管干部从单一注重前端制定制度的科学性转向制度建立与有效执行并重,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也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纵向比较和不同地区的横向比较,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反映出监管绩效差异,从而在监管内部建立起相对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这种绩效评估将有利于发现自身监管工作存在的差距,明确改进方向,提升监管能力。
二、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的方法借鉴
保险监管是一种调控行为,对行为效果的评估,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行为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行为结果是否优化。在实践中,IAIS保险核心原则评估和国家统计局对小康社会进程监测评估分别侧重于对行为过程的定性评估和对结果的定量评估,对我们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IAIS保险核心原则评估——定性的标准评估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于2011年10月颁布了新版的《保险核心原则》,成为全球保险监管的新准则。新版的核心原则共有26条,主要包括监管机构、被监管机构、持续监管、审慎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和监管合作六方面内容(见表1)。其中,每条核心原则又分为原则、标准、指引三个层次原则位于最高层,描述了为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保单持有人利益,保险监管制度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不论保险市场发展水平高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保险监管机构都要遵循。标准位于中间层,在原则之下,提出遵守原则的要求,一条原则对应多条标准。指引位于最低层,详细阐述了原则和标准的含义,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举例说明如何达到标准的要求。。
表1
新《保险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
按照国际惯例,保险核心原则不仅可以被用来建立或者增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监管体系,也可以作为评估现有监管体系的基础。自1999年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定期组织对部分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其中保险监管的评估,即以核心原则为标准2010年,相关组织对我国实施了首次FSAP,保险监管的评估标准为2003年版的28条保险核心原则。。在具体评估中,相关组织在充分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对照国际监管标准与原则,逐条评估参评国(地区)遵守情况,评价监管效力,识别监管领域存在的风险,提出改革建议。按照《保险核心原则》中明确的评估方法,对标准和原则执行情况的评估通常被分为:已遵守、基本遵守、部分遵守、未遵守和不适用五个类别,具体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保险核心原则》中原则和标准的评估类别
总体来看,IAIS的核心原则评估,是基于国际标准的过程性评估,侧重于评估监管体系、制度、方式是否符合既定的要求,注重行为本身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合规性,在评估中,多为定性评价。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定量的结果评估
小康社会也是一个宏观概念,但为了全面反映我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6个方面制定了由23项指标组成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小康社会比较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评价依据。2011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2000—2010年)统计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是一种综合指数,实现程度60为总体小康,100为全面小康。也就是说,全国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是以60为起点,100为终点。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
表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小康社会监测体系,侧重于结果评价,选取了部分代表性强,能够实际计量或测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监测指标,以定量的数据反映抽象的概念,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小康建设的实际分析和比较。
三、构建区域保险市场监管效果评估体系的初步设想
中国保监会项俊波主席曾在讲话中提出,建设更加科学有效的现代化保险监管体系,必须在监管思路、制度、方式和效能上做到“四个下功夫”。构建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将有助于优化监管思路、健全监管制度、改进监管方式和提高监管效能。各保监局身处监管一线,政策作用更直接,市场反应更灵敏,监管效果更明显。立足区域保险监管实践,借鉴相关评估经验,对构建区域性保险监管效果评估体系提出以下初步设想:
一是要把监管效果评估作为监管制度制定实施的重要环节。在监管制度出台的同时,制订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方案,明确政策实施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以及主要监测指标及方法。如出台银保渠道销售行为规范制度,可以考虑设定现场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银保渠道销售误导投诉情况以及消费者满意度等指标,通过半年或年度的定期监测,以量化的指标来反映规范效果。
二是逐步构建专项监管措施,产险、寿险、中介专业市场和区域市场整体的多层次监管效果评估体系。专项治理某一问题或领域的监管措施,目标明确,建立效果评估体系相对简单。产险、寿险、中介等专业市场的监管目标包括市场规范、消费者利益保护、风险防范以及发展等多个层面,监管效果评估体系需要涵盖的内容较多,相对复杂。整体市场的监管效果评估体系以专业市场为基础,需要选取各领域共性的、突出的指标,反映的内容最为全面,也最复杂。
三是构建监管效果评估体系中应同时考虑对监管行为和监管效果的评估。在行为评估中,可以考虑借鉴IAIS的保险核心原则进行评估,重点评价监管行为本身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比如在评价治理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相关政策时,可以借鉴核心原则第19条“业务行为”的相关标准(见表4),评价我们在销售行为、理赔行为以及投诉处理中的规定是否符合国际标准。
表4
IAIS第19条保险核心原则评价标准
在效果评估中,尤其是整体市场评估中,可以借鉴小康社会监测指标的建立,从“三个维护”的监管目标出发,同时考虑现阶段行业发展要求,分四个类别分别选择反映服务质量、经营情况、风险情况和发展情况的客观监管指标,并通过定期向保险消费者、保险机构、相关金融监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问卷调查,获取相关评价指标(见表5)。通过设定不同的权重,最终计算出监管效果综合监测指数,直观反映监管效果。
表5
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范文4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方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既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精华,又体现了当今社会建设中存在的时代精神和发展要求。
一、对农村小学教育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和建设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农村小学的主体作用,强化农村小学生的自我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思想来引导学生在学校课堂上对于学习方式的把握和改善,不断地促进和提高当今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将我们学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常识不断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与社会实践和学习方式充分地紧密结合到一起来,不断发展农村小学建设和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通过加深现在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不断地传递下去,力争做到让社会中每一个有理想的人都能充分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让社会中存在更多有道德的人,这将对于农村小学发展和建设有重要的保障,同时也将为社会文明的进程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我们国家在社会教育建设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发展方向,为了能够不断推进社会教育的进程,发展农村小学教育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需要在不断完善农村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不忘解决因此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以此来加速我们国家在社会教育方面的发展,这将是推进我们国家未来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手段。
二、对农村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略分析
在对农村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加强融入性原则的遵守。融入性原则也可称为“培育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活动应该像育苗、育秧、种花一样给予光照、水分、施肥,让其自身渐渐地、缓缓地发育生长,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揠苗助长。这里强调的是“融入”、是“渗透”,不是生硬灌输,其方法是“培”、是“育”、是“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课程中固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融入语文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去,即贯穿到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中,使学生在对字、词、句、段、篇进行理解与运用的同时,渐渐地、缓缓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让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幼苗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社会主义核心r值观进行实践过程中可以加以多种形式的采取,譬如以诗歌或者歌舞剧的形式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向学生进行传递,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实践的效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强调在农村小学培育和践行中积极建设小学教育发展的作用,推进农村小学教育环境的改善,加速农村小学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前提下的促进。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所以我们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农村小学教育全过程中来,以此来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前进,同时在社会建设中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是发展教育系统推进农村小学教育建设的一项重要手段,更是努力完善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对贯彻落实方针的改进。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践行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的保证,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环境又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也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学校、社区、家庭、少年宫、游艺场所、小伙伴、课外书、网络等等。再具体来说,学校里的教师之间、家庭中的家长之间等各方面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甚至还相互矛盾或冲突,这也是我们需要正视的客观现实。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与社区、家庭、其他有关单位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齐抓共管。首先,学校内部全体教职员工(一线任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都应该协调一致地重视并投身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中来;其次,要重视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实践基地的作用不可忽视。总之,只要我们从整体观念出发,协同推进,就能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创造良好的环境、赢得良好的效果。
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范文5
摘要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新时代的企业中,好的企业文化对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提升员工工作质量大有益处,同时也会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应的提高,以此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企业文化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路径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政府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得以长久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工作的改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难题,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地。
一、企业文化在当前企业发展领域的现状
(一)企业文化过于表面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很多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只是搜寻相关的资料给员工宣传,并没有深入挖掘本企业的文化,致使企业文化过于表面化,员工感受不到企业文化为自己带来的动力,就会渐渐对工作失去信心。而真正拥有自身文化的企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就会有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加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二)企业文化缺乏创新
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专属性,不同的企业就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许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之前都会进行考察研究,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是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缺乏相关的创新,致使照搬的企业文化与自己企业的发展大相径庭,所以企业缺乏生机,没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基础条件,对企业员工潜能的激发有很重要的作用。2016年7月1日,在庆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党要坚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文化就是我们的精气神,所以在新时代,企业为了能够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建设可以让员工信服、凝聚的企业文化,因为员工之间的团结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倘若没有可以让员工信服的企业文化,员工的工作就没有积极性,成为一盘散沙,面对企业出现的难题只能“干瞪眼”,没有任何解决办法的能力,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只能是口头之说。由此可见,拥有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的动力
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原有的企业文化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所以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同时,新的企业文化会不断的涌现。为了使企业长远发展,就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企业文化,从而不断的充实企业的内涵。企业发展壮大之后,员工也收获了相应的利益,对企业更加有信任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来为企业做贡献,使企业的文化以及核心竞争力都得到提升,从而使企业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存
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决定着企业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的配置。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得以构建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思想也受到企业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决定企业运行的状态。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发展更有动力,使员工更有凝聚力,企业前进的方向才能更明确。而企业文化的充分发挥还要通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所以,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并存,任何一方缺失,都会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一)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原则。劳动力、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其中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充分的调动人的积极性,提升人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发展企业。
第二,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自身文化与外部特色文化充分地融合,使自身的文化制度更加的充实。
第三,企业文化要充分吸收人类的文明成果。在构建自身文化的同时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全面的展示自身文化的特色。
第四,坚持创新的原则。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之外,还应该吸取之前的经验以及教训,努力建设适应时展需求的企业文化。
(二)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最主要的是建立稳定的人力资源机制,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以员工为主体,充分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使员工在健康、轻松地环境中工作,从而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管理者对员工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管理者的工作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员工,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有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对企业进行合适的包装是塑造企业整体形象的关键,可以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公众的认可度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的技术创新与运行机制
第一,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构建有明确指挥性的组织模块,对文化建设的强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协调企业各部门之间文化的有效沟通,对有效的统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为了使企业规范员工的工作态度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以及员工绩效考评制度,从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约束员工的行为,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使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经营有机地结合,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企业文化建设制度,从而规范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为制度的运行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四,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与科技之间的竞争。说过:“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为了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使企业发展壮大,必须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员工不断地更新知识,从而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所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的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创新与建设,以此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使员工的才能得以有效的发挥,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实力,从而取得长足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以优化,使去也得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企业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具优势,才能适应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郑福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才智,2013.32.
[2]张廷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Z1.
[3]王国华.略论我国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方法与路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
[4]黄晓虹.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与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4.15.
社会建设的核心原则范文6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质量
一、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1、人才培养质量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是独立学院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整合各种资源和能力提升而成的,并能在持续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独立学院要培养自身与其他大学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控制、转化资源以及创造社会价值的收益并为其社会提供知识和人才的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独立学院这一新兴高等教育办学模式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面对公立大学、老牌民办高校以及进入中国的国外办学机构的竞争,独立学院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生存并持续发展,就更要重视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竞争,表现在生源与就业率两方面的竞争:(1)生源是独立学院的主体,而人才培养方式、规格与质量关系到学生走向社会的姿态与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影响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2)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状况已作为政府和社会评价独立学院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社会对人才的认可及接纳程度被作为专业能否继续存在的衡量标准。独立学院只有培养出高素质、有特色的人才,并使他们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获得竞争优势,才能够实现社会与独立学院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即人才培养质量体现了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是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构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步骤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积淀不深,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配置投入不足,与公立大学、老牌的民办院校相比发展处于弱势。而且,独立学院大多位于中小城市,地理、经济、人文环境较差,没有形成对优秀教师足够吸引力,科学研究发展缓慢、水平较低。独立学院要想获得较好的生源和较充足的资源,就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围绕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是获得社会认可进而获得良好的生源与办学资源的最佳途径,它相对于科研方面的突破要更容易。随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培养的人才有特色,就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提高政府、社会及企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为独立学院间接带来发展所需的办学资源、优秀的教师队伍等等,进一步巩固自身的优势及特色,从而通过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实现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构建的突破。
二、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途径
1、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确立合理的办学定位和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要具有前瞻性、准确性、特殊性和可实现性,以发展目标、服务对象、竞争者为主要参照对象,最终树立自己特有的,以质量和形象为核心的校园面貌,展现自己的差异性,保证学习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主要看是否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首先必须遵循国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针,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目标;其次,现正值我国独立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机遇与转折期,独立学院必须继续做好内涵建设,充分注重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正确把握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围绕所在区域产业优势,集中办学资源进行专业发展,把培养适应地方行业、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首先,独立学院自聘教师的普遍比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学校应充分利用“母体”高校的教学资源,聘任重点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的兼职教师,以老带新,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提高年轻教师对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知识体系的快速掌握与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注重教师的系统培养,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即建设一支既有一定的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或实际经验的教师队伍。基于此,独立学院要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定期选派教师进行实践锻炼,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背景的企事业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行业的资深专业人士来校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做专业性、适用性较强的专题讲座或现场指导,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办法,拓展办学思路,开阔学生视野。
最后,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公正、公平的考评体系,按照各类人员的不同岗位特点,分别制定考核标准,使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并建立考核工作的监督机制,增加考核的透明度。对教师激励的重点应该放在工作动机的直接激励上,比如,提高教师对其工作意义的认识、鼓励教师个人发展、对于教师的成绩给予表扬与鼓励、努力提高教师待遇等等。
3、与时俱进,加强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设置的改革
(1)结合人才培养定位,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改革和完善独立学院课程体系。首先,要科学地设置课程,科学设置课程要树立两点基本原则:重点性原则和探索性原则。重点性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先开设社会急需程度高、学生反响强烈的课程;二是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确定课程门类和学时分配;三是依据现实条件,在符合其他课程设置原则的前提下,选择有较高层次师资条件和先行开设有合适教材的课程。独立学院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具有市场竞争力、具有独特规格的应用型人才,就应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树立探索性原则。其次,现代知识发展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前沿性的新知识,所以,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设置时要求在课程结构上,力求将理论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使课程呈现关联性、综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进行独立学院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
独立学院的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是独立学院的客观依据和保障。
首先,独立学院应主动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的精英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转变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客观分析自身学科专业建设因素,准确把握当前和未来经济及社会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源特点制定学科专业建设总体规划,对学科专业建设进行及时合理地调整与建设。
其次,独立学院应以母体学校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根据中、长期人才需求分析设置专业,制定专业建设规划,并进行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就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而言,学科定位最好以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地构筑优势学科和学科群。独立学院应充分利用母体学校各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师资、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共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谋求双赢、共赢。
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独立学院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设与改革,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首先,要调整理论课与实践教学课比例。在合理压缩理论课时的同时,增加实习、实验、社会调查、课堂讨论、习题课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还可根据需要增设应用性、操作性强的新型课程,例如,以大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个体未来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性。
其次,要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独立学院通过建立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以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再次,要重视第二课堂。通过参加省级、市级、校级举办的学科、科技、文体类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在各类学科、科技、文体等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在综合测评当中要予以学分奖励。对于参加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学生除学分奖励以外可以以奖学金形式给予奖励。
5、注重人才培养的过程考察及毕业生信息反馈
(1)人才培养的过程考察是跟踪测量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具体做法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各项指标进行跟踪测量。如,学生所学课程的考试通过率、学生满意率(从入学坚持到毕业的学生比率)、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注册考试和专业性的资格考试。
(2)重视毕业生信息反馈。通过在一定期限内对毕业生信息反馈来监测教育质量,进而促进人才培养在各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具体监测内容有毕业生从离校时起半年内的就业率;测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生的升迁、学位的进修、赚钱能力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此外,还要了解社会各界主要是社区、雇主对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反馈意见。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一种新的办学模式,需要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途径,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潇霖.论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企业研究,2008.
[2]袁曦,李坚.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J].管理研究,2009,(6-7).
[3]张晓东,曾平生.独立学院教师激励机制探析[J].教育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