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文旅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文旅策划范文1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策;法律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念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保险既包含了对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保险,还包含了对农产品在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隐含风险的保险。而狭义的农业保险仅针对养殖业和种植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投保。本文所讨论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广义上的农业保险。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本特征
第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政策性。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推广时不同于一般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主要靠市场调节;而政策性农业保险首先考虑的社会效益,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益为目的,会随着国家农业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第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地域性。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特点决定了农业保险险种的差别,另外,由于政策性农业保险需要政府给予优惠和支持,各地政府会根据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当地的优惠政策。但商业性农业保险因为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商业保险的经营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第三,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而在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大多数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自然灾害,保险公司即使经过前期的调研也无法确定此种农业保险业务的风险系数。但商业性保险的风险性相对来讲是较为确定的,商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选择风险低、利润大的业务。第四,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季节性。由于农业生产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每一个季节出现的气象灾害都会有所不同,因此政策性农业保险会有明显的季节性。
二、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目前,就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我国已经设立了很多试点并取得相当的成绩,并在全国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还处于探索时期,无论是从制度的完善还是实际的操作,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
(一)没有确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现代国家发展农业保护农民的一种特殊的经济补偿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金融发展以及农民自身发展提供保障,是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在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各级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农业保险对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均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实施细则,为本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但是就更大的范围来讲,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实施,也没有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更没有明确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细则等。总之,制度的缺失、立法的不到位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信息掌握不对称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信息不对称是指保险产品的交易双方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即其中一方掌握的信息数量较多,质量较高,而另一方的情况则恰好相反。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中,农业生产者(投保人)熟悉投保标的即有生命的动植物实际情况,了解当地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损失情况等信息;保险经营公司则对上述信息的第一手资料难以充分掌握,继而影响了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风险预判做出科学和准确的判断。
(三)抵御巨灾风险能力差
从我国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各个试点来看,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的试点,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试点,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面对巨灾(是指由于天灾或者人祸造成大面积的财产损失或人员的伤亡)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各试点的保险经营机构都要靠政府来兜底,政府扮演最后一位“埋单”的角色。各试点政府的财政资金不仅要用于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推广和发展上,而且其中大部分资金用在了巨灾后的补贴上。每个保险经营机构都依靠政府的财政来赔付,这样不仅给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
(四)政策性农业再保险制度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再保险对于保险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定发展。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系统性的特征,利用政策性再保险制度规避系统性风险是被各国广泛使用。政策性农业再保险就是保险经营机构向另一个经营机构进行一定比例的再次投保的行为,通过该种行为来实现分散农业保险的风险,从而降低保险经营机构的业务风险,提高保险经营机构的赔付能力。
三、对我国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制度
从20世纪30年代我国开始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探索,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曲折中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予以扶持。农业灾害影响农民生活、农业稳定,因此农民和保险公司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其受益程度远远大于单纯的农业保险公司本身和农民本身。因此,国家应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地位,建立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所应具有的职能和应发挥的作用,避免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使农业保险深入推广。
(二)建立农业保险主体模式多元化
自从我国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以来,在以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对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各种尝试。在充分发挥国家农业保险公司主渠道作用时,根据不同地区需要,鼓励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的农业保险模式,成立由农民自己组成的非盈利的农业保险合作组织。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展农业相互保险公司、农业保险风险基金会、农业保险互助会、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联合共保等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组织。
(三)建立巨灾风险制度
农业生产受气候影响大,特别容易发生巨灾风险和巨灾损失,而我国目前尚未确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我国的农业保险基金不能满足农业风险保障资金的需要,各级政府应及早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巨灾风险准备金由农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筹集,巨灾风险准备金可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中央财政按当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拨付的资金;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一定比例的年度盈余;整合优化目前的支农资金;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所减免的税收等。一旦发生巨灾风险时,在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缺口之外,农业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启动巨灾风险准备金补充赔付。
(四)建立再保险制度
农业生产具有巨灾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催生了政策性农业再保险业务的产生,农业再保险公司或者机构主要是为经营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提供的一种为原保险人分散业务风险的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有助于提高保险经营公司的承保能力、确保公司运营资本的安全性;增强保险经营公司的业务持续性和稳定性;可以间接、合理的调整公司内部的经营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友祥.区域农业保险形成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农文旅策划范文2
一是打牢基础,进一步完善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强产业,打造一村一品富民产业,打响以金兰柚为龙头的特色品牌;三是做美新农村,扩大新农村点的覆盖面,打造提升乡村特色旅游;四是做旺新城镇,完善集镇功能,建设好有特色的__广场、公园、商业中心和住宅中心,全面提升集镇品位。
1、牢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改桥修路。通村通组道路修建到位、大小危桥改造到位、水利设施工程改造维修到位。重点要改造枫塘桥、新屋桥,进一步拉通镇区循环路;结合“农旅融合”石溪郊野公园的打造,完善石溪进出路网;二是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东谷水河堤的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泸水河__段的“五河”治理工程,做好渠道的维护和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三是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打造枫塘等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四是力争全面铺开全镇范围的农村清洁工程,花大力气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五是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将空心村整治与贫困村帮扶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各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实现贫困村“摘掉贫困帽”、空心村焕发新活力。
2、强产业,打响特色品牌。一是做大做强以金兰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以基地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积极引进金兰柚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品牌意识,打响__金兰柚品牌。二是培育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要把开放型农业、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耕作技术及经营理念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将金兰柚、烟叶、葡萄、苗木、油菜等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我们今后几年发展的重点来抓,力争井冈蜜柚种植面积突破10000亩,烟叶面积达2000亩,苗木面积达5000亩,油菜面积达22000亩。引导成立合作社,集中规划,规模推进,加强技术指导,在产、供、销各个环节搞好综合配套服务,建好果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江背至利田的“金花走廊”,盆形的“蜜柚产业廊”和石溪的“生态绿廊”。三是做强做大林产工业园,做好百福玛瑙玉、兴和木业等现有企业的帮扶工作,积极引进新企业入驻园区。
农文旅策划范文3
陈文志,男,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勒伟,男,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刘永恩,女,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副书记。
摘要:随着旅游者求知欲望的日益强烈,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的热点之一,旅游经营者要大力发展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旅游,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雅安宝兴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其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宝兴;文化旅游;旅游深度开发
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文化成为旅游业最富魅力的卖点,在旅游中积累文化知识,追求文化享受,成为一种新的旅游需求。国家旅游局从1992年开始策划中国旅游主题游活动,吸引不同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如“94中国文物古迹游”、“ 95中国民俗风情游”、“ 2005红色旅游年”、“ 2011 中华文化游”等,其中大部分主题旅游项目都体现了中国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
一、概念界定
(一)文化旅游
近年来,学术界对文化旅游的研究颇多,分别从旅游经营者、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产品构成等角度阐述了文化旅游的概念。最为典型的是美国旅游人类学家史密斯(1977年)指出文化旅游是指人类记忆中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的“图景”或“地方特色”,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残余。 郭丽华(1999年):“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刘玉等(2000年):“从旅游者旅游动机、旅游者活动内容角度出发,将旅游分为观光型旅游、度假型旅游、特种旅游,特种旅游包括娱乐旅游、文化旅游、探险旅游等。其中文化旅游是指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 蒙吉军等(2001年):“文化旅游是指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为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提供的以学习、研究考察所游览国文化的一方面或诸方面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产品。”
归纳起来,文化旅游即是指旅游者对异地或异质文化的求知和憧憬引发的,前往异地进行以增长文化知识、体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过程。
(二)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形成文化吸引,并能被旅游业利用,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的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旅游资源按时间维度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现代文化旅游资源;按景观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有形文化旅游资源和无形文化旅游资源。由于文化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与其他旅游资源相比除了具有一般旅游资源的特点外还具有其更加鲜明的特点。如,可持续性,知识密集性,启迪创新性,强参与性,强垄断性等。
二、宝兴县旅游开发的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宝兴县是四川省雅安市所辖的一个县,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1933年置宝兴县,因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取《礼记.中庸》“宝藏兴焉”之意而命名。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北部,东邻芦山县,南界天全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小金县接壤,西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相连。县城穆坪镇距成都市210km,距雅安市80km,距四姑娘山风景区155km,距碧峰峡风景区76km,位于从九寨沟黄龙寺红原四姑娘山夹金山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峰峡的旅游环线上,是四川西部生态旅游大环线上的重要部份。
(二)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宝兴县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奇异的自然风光,古朴的原始生态,独特的藏乡风情。“大熊猫”是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宝兴县作为世界上第一具大熊猫模式标本的产地和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是展示大熊猫旅游品牌的重要场所。宝兴境内夹金山是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是的丰碑,是精神的见证,是进行文化旅游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宝兴是始自汉代的民族迁徙走廊的必经之地,其典型代表是硗碛的藏族风情,在其民族语言、服饰、饮食、藏家山寨、民族节庆、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折射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硗碛作为距成都最近的藏族乡,是展现藏族风情及藏汉民族团结的重要窗口。宝兴,古代为青衣人居地,历史文化丰富。同时,宝兴生态资源好,有宜人的气候和山青水秀的良好环境,旅游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三、宝兴县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宝兴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宝兴县是四川省列为优先发展旅游的12个重点县市之一, 1995年,夹金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同年,成都花水湾温泉公司与县国资公司联合投资,组建了四川夹金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夹金山风景区进行开发。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宝兴县作为汶川地震重灾县,抓住了灾后恢复重建机遇,成功推出了神木垒和东拉山景区,迅速成为全省旅游的热点,实现了生态旅游产业的突破发展,被评为全省生态旅游十佳县。2012年,福建省正兴集团与宝兴县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将陆续投资10亿元人民币重点打造铁坪山、扑鸡沟、熊猫古城等旅游景点,进一步提升宝兴旅游品牌影响力。
宝兴县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味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宝兴县的旅游资源大多处于待开发状态。现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几处 :
景区(点)名称
分类依据
按资源类型分按产品属性分按旅游目的分
蜂桶寨大熊猫自然产品观光型
硗碛乡藏族风情人文产品娱乐型
铁坪山云海佛光自然产品休闲型
夹金山生态观光、红色旅游人文产品 观光型
邓池沟熊猫文化人文产品 观光型
神木垒自然景观、民族风情自然与人文产品观光、体验
东拉山大峡谷生态景观自然产品观光型
近几年旅游接待情况如下:
年份旅游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2009年44万2.154亿元
2010年81.45万人次41500万元
2011年101.5万人次5.45亿元
2012年125.66万人次6.8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旅游进入性差,严重制约旅游发展
宝兴县交通以公路为主,对外通道单一,贯穿县境的主干道仅S210线一条,多雨季节,道路塌方事故频发,致使宝兴县可进入性差。其次,县内景区之间未能形成环线,使自驾游不畅。受“4.20”芦山大地震影响,318国道和210线路交通不畅,使得宝兴县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
2. 旅游文化挖掘不够,游客驻留时间短
宝兴县的景区开发以自然资源的初级阶段开发为主,旅游文化只停留在观光层面,没有充分体现出旅游的价值,现阶段的开发只是直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组合,没有进行系统的整合和创新,尤其在开展游客旅游互动上缺少有力的产品开发,缺少游客体验和互动参与的旅游项目,旅游内容过于单一,景区游客仅是被动的进行旅游活动,难以激发游客的回头率和旅游活力。
同时,宝兴县接待条件最好的酒店是夹金山大酒店,其余多数为个体宾馆和老百姓自主经营的农(藏)家乐,没有一家旅游接待龙头企业,难以满足高消费、高享受层次游客需求。
3. 旅游商品可购性不强
近年来,宝兴开发了一些石雕工艺品和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一些纪念物品,但旅游商品仍存在品种单一、制作粗糙、附加值不高、纪念意义不强等问题。加之宝兴县在大型的旅游购物超市等场所建设上长期滞后,给外地游客购物带来不便,综合消费体现困难。
四、宝兴县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建议
(一)挖掘宝兴旅游文化底蕴,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进一步做大做强“熊猫老家·传奇宝兴”这一品牌建设,充分挖掘宝兴的熊猫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藏乡文化、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丰富完善旅游景区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加快推出一批品位较高、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进一步培育“红叶节”、“上九节”、“冰雪节”等旅游节会品牌;进一步促进有机农业、中草药、汉白玉石材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高山、蜂蜜、中药材、茶叶饮品、汉白玉工艺品、特色食品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品牌包装及宣传力度。
(二)拓展旅游合作空间,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知名度
宝兴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大熊猫的窗口,雅安市和四川省旅游联接世界的纽带,宝兴县需加大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加强和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树立大熊猫文化之源的形象,将大熊猫作为必不可少的的文化节点,真正促进宝兴的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宝兴县旅游业受到重大的打击,同时也是一个机遇,宝兴县经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连续报道关注,知名度骤然提升,应以此为重要契机,狠抓城市宣传营销工作,培育和打造文化旅游核心品牌,围绕核心品牌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宣传推介,围绕核心品牌规划开发点、线、面的旅游产品。重视改善硬环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改善软环境,提升服务层次,健全服务体系,切实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软实力。同时,加强旅游品牌建设,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规范旅游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旅游高端品牌,树立和强化全域旅游、立体旅游的理念,对宝兴县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在旅游产业中处处体现文化内涵,精心做好宝兴整体形象的塑造,丰富旅游线路和内涵,对暂未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使宝兴成为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目的地。
(三)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要加快宝兴县文化旅游的开发,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而且可以增强人们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将对宝兴县旅游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文化内涵。
2012年8月,宝兴县教育局与广东省中山市某知名学校共同策划和实施了宝兴 “四化三旅” (四化:熊猫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三旅:发现之旅、体验之旅和爱心之旅)主题活动,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宝兴县文化旅游资源与青少年“三观”教育的主题旅游项目结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初现了宝兴特色文化旅游产品雏形。宝兴县在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蕴含着较大潜力,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还需继续探索。
(四)整合文化资源,大力促进功能升级
要用差异竞争的理念,整合商贸、民俗、文化旅游,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实施文化与商贸的联姻,以提升文化配套功能为突破口,精心策划,举办展销会、交易会、促销会,开展节日庆典,戏剧演出等文娱活动,促进其他与商贸配套功能的完善,形成以商带旅、以旅促商的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的双赢。以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条件吸引全国各地商业巨头,大型经销商、商来这里创业和发展。(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经济管理系)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雅安市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项目编号:YA2013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宝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 梅青孙淑荣李国昊:论济南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张涛 :论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云南大学学报,2008年5月
[4]张占福:关于武川县文化旅游产业特色深度开发的思考,2009年9月
[5]胡春丽:论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河南大学,2011年
农文旅策划范文4
旅游公司季度工作总结
创新营销手段,着力提升江山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下面xx收集了关于旅游公司季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一季度,市旅游局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深入推进省级世界遗产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实施旅游业“二次创业”十大专项行动,扎实工作,务实推进,全市旅游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一季度工作总结
1、抓项目招商建设。一是规划整合提升。完成《江山市国家休闲区规划》编制,3月26日规划通过市政府评审。继续深化《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规划》编制,启动集聚区12平方公里范围规划方案的编制,并于3月底完成了江郎山景区周边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地形图测量。二是旅游项目建设。一季度完成投资2050万元,加快江郎山入口区提升工程建设,目前景区生态停车场、景观道路、游客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游客中心西区等部分工程已完成形象进度的90%;花峡线至游客中心入口区道路连接线及相关设施配套项目道路部分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图和预算编制等工作,于3月26日开标,力争尽早启动建设。启动廿八都、浮盖山景区提升工程建设,其中,廿八都入口区绿化提升工程已全面完工;古镇入口标志性雕塑项目完成与杭州雅格艺术品有限公司的洽谈,目前已启动工程建设。三是旅游项目招商。谋划了仙居寺养生山庄、国际房车基地、浮盖山户外运动区等25个旅游投资项目,丰富旅游投资项目库,并完成旅游招商项目本编制。全力抓好重点项目招商推介,发挥旅游专业招商小组作用,主动上门作专业化推介,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取得积极成效。其中,江郎山养心湖项目意向客商上海龙君置业有限公司,已启动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仙居寺养生山庄意向客商世界华商经济文化协会,已启动可研、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
2、抓市场宣传营销。一是开展媒体营销,继续做好北京首都机场LED屏、杭州地铁、杭金衢高速公路高炮广告的投放,及《中国旅游报》、《江南游报》、《浙江工人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等主要目标市场平面媒体的投放,并在浙江电台交通之声投放江山旅游及乡村休闲旅游宣传广告。二是创新网络营销,实现了江山旅游景点门票在同程、驴妈妈、携程、美团、去哪儿等国内重点在线旅游企业网站的合作上线,并在淘宝和京东平台类的交易渠道进行销售;同时,丰富完善江山旅游淘宝旗舰店功能,将市区酒店、农家乐、乡村旅游休闲点(大陈、箬山)以及山里河马场等产品进行整合,推出江山自由行产品,并进一步完善了旗舰店的租车与导游预订服务功能。三是策划节会营销,春节期间策划推出江山旅游四免一大促活动,3月推出江山旅游春季产品促销活动,并策划组织了凯迪拉克车友会等系列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效。
3、抓业态融合发展。一是文旅融合。已着手对清漾、廿八都景区的展馆展示内容进行前期调研,整理挖掘可提升部分;启动廿八都地方特色大戏的策划,丰富廿八都景区民俗表演内容,增强可看性。二是工旅融合。在去年千红蜂业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年初以来,我们先后确定了今年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创建主体(福赐德蜂业),并赴参创单位围绕标准指导提升,启动创建工作。三是农旅融合。依托江郎山、廿八都等景区景点,精心设计“大陈—花园岗—清漾—江郎山”、“清漾—江郎山—保安—廿八都”,以及保安箬山等8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景区周边的乡村休闲农家乐,通过中国旅游报、浙江旅游微信微博、浙江工人日报、江南邮报、衢州晚报、江山旅游微信微博等平台,积极向我市主要目标市场作宣传推介;同时,策划推出了江山乡村休闲春季游箬山【唱双黄】的系列活动,举得了很好的反响。
4、抓产业规范提升。一是完善体制机制。配合市编办、财政等部门,在3月底前完成了旅游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初稿)和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初稿)。同时,积极开展仙霞关(戴笠密宅)景区经营权调整等相关问题的前期调研,并指导业主单位做好仙霞岭景区详规的编制。二是A级景区创建。自年初以来投资480万元,加快推进江郎山—廿八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廿八都景区绿化及景观池提升工程,并邀请专业指导公司大地蜗牛(北京)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来江,明确5A捆绑创建的名称、方式及范围,对接做好创建的规划、资源评价视频及报告书、台账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实现A级景区多梯次联动创建,启动仙霞关—戴笠秘宅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及乡村休闲旅游片区创建工作。三是服务质量提升。制定出台《江山市旅游局景区服务品质提升活动实施方案》,每月定期不定期对景区管理服务进行明查暗访至少两次以上,通过检查情况与收入水平挂钩,有效提升了景区管理服务水平。
二、下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旅游局将继续坚持以十大专项行动为总抓手,着力加快旅游业“二次创业”,重点是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项目攻坚,着力提升核心景区品质内涵。要把项目招商建设摆在旅游业“二次创业”头等大事的地位,下步继续投资3450万元,于年底前基本完成游客中心、换乘中心、道路接线、景观绿化、市政给水排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尽早启动花峡线至游客中心入口区道路连接线及相关设施配套工程项目施工。加快廿八都古镇二期部分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力争8月底前完成古镇入口标志性雕塑项目建设,年底前基本完成停车场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加快启动浮盖山入口区提升工程建设,实现景区品质再提升。深化旅游重大项目招商,加强与西安大唐、深圳盛鹏达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重点推介江郎山养心湖、廿八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二期等一批招商项目,力争年内有1个以上重大旅游招商项目落地实施。
2、创新营销手段,着力提升江山旅游品牌市场竞争力。创新旅游营销渠道,先行启动高铁营销的形式和内容谋划,同时,结合第八届华东旅交会、5·19中国旅游日等节会庆典,策划“寻找江山最美摄影点”、廿八都民谣音乐节、浮盖山帐篷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同时,加强与峡口镇的对接,力争航空飞行赛事能成功举办。深化网络营销,进一步加强与同程、驴妈妈、携程、淘宝等国内重点在线旅游企业网站的合作,继续扩大“江山旅游淘宝旗舰店”平台影响力,重点推出“景点+交通+酒店+餐饮”组合产品,并将策划包装一批特色体验乡村休闲游产品,融入到旗舰店主推产品中,进一步发挥好旗舰店在宣传营销江山旅游线路的产品导向和品牌展示的窗口作用,不断提升江山城市与旅游形象品牌。
农文旅策划范文5
【关键词】龟山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Abstract】Based the discussion of the status in Guishan Village and the analysis of overall target such as resource construction, function division and so on, the Guishan Village are divided into culture area, living area, commercial area, service area, ecological leisure area and food area.In addi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should be finded the suitable model for the Guishan Village based on the reality.
【Keywords】Guishan Village; Traditional villages;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0 引言
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已联合公布了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共计2555个。其中, 2014年11月17日公布了第三批,淮安市洪泽老子山龟山村位列其中,成为淮安市目前唯一的中国传统村落。龟山村地处淮河入洪泽湖口,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周边水资源丰富,是一个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滨水绿岛。村落大致保留了历史格局和肌理,留存着丰富的历史遗存,传统民居颇有地方特色,且保护相对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1 龟山村保护与开发总体目标
龟山村作为一个亟待保护与发展的传统村落,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发展与今后保护和开发的总体目标,从而为以后的强力保护和创新开发确定明确的方向和着力点。
1.1 综合要素的资源构建
打破单一资源视角来审视传统村落的现状,转而以具有增殖性、辐射性和带动性的资本视角形成传统村落的资源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村落实际上具有综合要素资源基础的发展能力,必须将村庄形态、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原住居民、传统风俗、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说、语言口音等都纳入资源考量,形成以传统村落地方“文化资本”为内核的全要素资源基础。
1.2 功能空间的板块划分
依据龟山村自身的村庄空间脉络肌理,结合龟山村未来发展的产品策划需要,在审慎考虑已有建筑、文化资源等留存情况的基础之上,确立龟山村未来保护与开发的功能空间板块分区,形成科学合理的村庄空间布局,并为每一个空间板块确定相应的发展主题与功能定位,确保整个龟山村的未来发展,同时兼顾历史文化强保护与创新产业运作开发的双重需求,从而可以更好的支撑、推动整个龟山村的健康发展。
1.3 细分定位的主题确立
为龟山村确立具有唯一性的定位主题,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作为龟山村定位的两大核心要素,明确提出“千年龟山里,淮水第一村”的整体定位,并围绕这个整体定位,出具一系列相应细分定位,从而可以再竞争激烈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之中形成自己的独有竞争力和主题定位。
1.4 大数据式的情况摸底
作为淮安市目前唯一的传统村落,任何针对龟山村的保护与开发都必须将现状的详尽梳理和有效掌握作为前提基础,因此,针对龟山必须形成针对空间、建筑、居民、文化、遗产等多重现状要素的大数据掌握,以三大专项数据库结合信息化网站管理系统为载体,共同形成大数据式的龟山现状情况摸底。
1.5 创意项目的产品设计
形成覆盖全空间的龟山产品体系,真正将保护与开发的理念与措施落实到执行环节。因此,要立足龟山本身的历史、现状、文化、要素,以唯一性、文创性、功能性、民本性、性价比性等为核心考虑要素,为龟山村落打造数量庞大、等级有序、特点突出、落点明确的项目产品库,进行针对策划。
1.6 强力保护的继承模式
形成对龟山村特定要素(包括人、建筑、文物遗迹、民俗等)形成特定的强保护村落保护思维,通过特定要素的梳理、保护等级的分区、保护办法的解释、重点项目的策划四大核心步骤,形成对龟山村传统村落的强力保护和明确落地,真正将村落保护的工作落实到空间上,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保护思维。
1.7 跨界产业的经营策略
依托龟山村本身作为传统村落的重要资源和已有优势,将历史文化作为核心要素,成为支撑龟山村一二三产联动的核心要素的动力,尤其要强调三产跨界联动对于整个龟山村发展的重要性,以“农旅联动、文旅联动、工旅联动”为三大核心着力点,在传统村落的主题要素贯穿之下,形成龟山村的村落产业发展创新策略。
1.8 惠民发展的导向创新
牢固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做到原住民、原建筑、原文化、原习俗、原生活的完整保留,除了在保护阶段强调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和相应习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发展的过程必须将“富民福民”的民本经济发展导向放在首位,着力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就业水平,提升龟山居民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1.9 区域辐射的带动效应
龟山村的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提升自身村落的发展水平与人民收入,更为重要的是龟山村作为淮安唯一的传统村落,必然性的要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极核,在功能上、产业上、路径上、模式上都具备辐射带动老子山镇、洪泽县乃至淮安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为整个苏北区域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上的重要样板。
1.10 探索路径的发展示范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在国际上有着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在国内,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性,目前的传统村落多半还停留在保护与开发相互分离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龟山村保护与开发一体化运作就具有很强的探索意义,通过规划、建设、运营、宣传、服务等各个流程的联动思考,形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龟山模式”。
2 龟山村保护与开发功能区划
根据龟山村传统村落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及生产与生活设施分布现状,龟山村功能区划的可以分成核心文化区、乡村生活区、特色商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休闲区和滨湖美食区六大片区。
2.1 核心文化区
该片区三面临河,拥有两个小岛,现有淮渎庙遗址、御码头、石工墙、支祁井、古银杏等文化资源,区域内现有39户民居,历史文化价值和资源密度较高。片区内以“传承历史、创意未来”为主题,主要承担龟山历史文化的展示体验功能。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相连接,注重历史文化的创意表达和产品设计的多层次体验,以旅游体验带动文化传达。
2.2 乡村生活区
该片区位于龟山村的东南部分,目前是村民的居住集中区。片区内房屋密度较高,一条大路穿过中间,地势平坦,东侧靠近水塘,无文物古迹。考虑到保护原住民的居住环境,这一部分为“控制建设区”,基本保留村落的原始肌理和民居格局,依然作为村民的集中安置区域,同时赋予更多村落文化的产品,成为龟山活态保护区。少部分民居将会拆除或改建,为旅游开发所用。这个片区的主要功能是展示古村落的文化,使游客体验到古村落的生产和生活。
2.3 特色商业区
该片区是一块狭长的区域,位于龟山村的中间部位,地势西高东低,起伏不大。这里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房屋较少,便于做商业开发。西侧靠着山脉,东侧临近水域。片区的西南部分有一片竹林。特殊商业区的设计目的在于直观地展示龟山村当地特色的食品、物品,满足游客购买纪念品、餐饮的需求。整个商业片区建筑的设计上与周围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展现出繁荣的景象。
2.4 综合服务区
该片区位于龟山村的村口位置,只有三户人家和一个即将拆掉的船厂,空地较多,地势平稳。有一条与外界直接相连的主要道路,交通方便。这里的环境是进入龟山村的第一印象。综合服务片区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龟山村的入口处,作为景区的入口,承担着承前启后的功能,是从外界到龟山村正式景区的一个过渡。同时,综合服务片区能给游客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是游客的集散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
2.5 生态休闲区
该片区临淮河,拥有龟山和五个湖泊,生态环境较好。占地面积较大,区域内无任何建筑,没有开发基础,可用空间较多。片区内以“慢行慢活、慢禅慢悟”为主题,围绕慢生活和龟山佛教两大元素,主要承担乡村生态旅游功能。拒绝大面积建筑,实现绿化全覆盖。
2.6 滨湖美食区
该片区位于核心文化区和生态休闲区之间,西临淮河,片区内有两湖两岛,生态环境较好。现无任何建筑,没有开发基础。作为配套服务区,主要承担龟山村内各类餐饮功能,以及满足来自核心文化区和生态休闲区的游憩需求,注重满足多层次的就餐体验和消费需求。
农文旅策划范文6
一、加快项目建设,不断丰富和提升旅游产品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始终保持项目建设和发展的持续性,使邵武旅游每年有新的看点、新的亮点、新的卖点,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一是丰富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和平古镇、晒口瀑布林度假区、云灵山旅游区、紫云湖水上休闲运动中心、福山公园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二是完善旅游设施。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完善各景区点旅游配套设施,优化旅游环境。高标准建设导游服务中心。加快熙春国际大酒店、财富花园酒店、聚源大酒店等高星级酒店建设,完成龙都国际大酒店星级评定工作,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三是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旅游业,重点投资高端旅游产品和项目,推进旅游企业主体产权多元化,激发各类旅游市场主体的生机和活力。四是实行政策扶持。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快邵武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整合旅游资源,增强邵武旅游的整体优势
1、文旅结合,推进“福地邵武”建设。大力挖掘“福”文化,丰富“福”文化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让广大游客感受“有福之城”,体验“享福之旅”。要继续办好每年一届的文化旅游节,精心策划,及早准备,重点在形式新、特色明、群众参与面广、对外影响力大上下功夫,充分展示邵武旅游资源和人文特色,展现邵武旅游的精彩一面。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修缮苏区建筑,建设中央苏区纪念馆,打造特色红色旅游产品。要做足张三丰文章,发挥黄峭、李纲、严羽等历史名人效应,挖掘傩舞、三角戏等文化资源,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要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加强与文化、体育、教育等部门和园区、企业、社区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最大程度地把各种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2、农旅结合,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突出乡村旅游业态特色,推进嘉德农业观光园创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园区,拿口千岭湖度假村创建省级水岸渔家、高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和乡村旅游绿色家园,同时要加强规划和引导,鼓励各类资本投资乡村旅游,努力打造邵武乡村旅游品牌。
3、商旅结合,推进购物旅游的发展。发挥邵武作为闽西北唯一的二级城市经济区中心优势,大力开发旅游购物市场,加强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打造土特产品一条街、名牌服装一条街、古玩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旅游商品街区,使“到邵武购物”成为大武夷游客的旅游新选择。
三、加大促销力度,全力塑造邵武旅游品牌
加强宣传营销。充分利用各种会展、节事活动和网络、媒体等形式,宣传和推介“福地邵武”的旅游形象。开展邵武旅游主题口号和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完成后在全国各大媒体进行强势宣传。重视做好与武夷山“山水茶”旅游节的对接,全力做好参展的各项准备工作,以较高的水准、新颖的创意充分展示邵武旅游的整体形象和旅游产品。按照“立足海西、面向华东、走向全国”的市场定位,大力推行“区域联动,行业联合,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旅游促销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的促销体系。积极走出去、请进来,牵头组织2—3次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宣传促销活动,参加2-3次有一定规模和影响旅游节会,实施重点区域重点突破,逐步使邵武成为这些城市居民的旅游目的地。增进开放合作。加强与大武夷旅游区其他城市的合作,争取把邵武的景区景点纳入武夷山、泰宁的旅游线路。认真制订“世博――旅游”计划,研究邵武接轨世博会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与上海旅游界的联系合作,接受上海辐射。
四、加强行业管理,努力提高全行业服务水平
着力推进“三个工程、三个体系”建设。三个工程:一是信息化工程。实施邵武旅游网改版升级,扩大信息咨询内容,实施政企联网,启动电子商务,充分发挥旅游信息在对外宣传和对内管理中的双重作用。二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抓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在职培
训,有计划地聘请旅游专家为我市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促销和业务培训。三是标准化管理工程。大力推行行业管理和服务标准化,以国家和省已经颁布的各类管理规章和服务标准为依据,通过旅游服务达标、等级评定和授牌等形式,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三个体系。一是安全责任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景区点、饭店、旅行社不同行业的特点,确定安全重点,强化安全监管,落实安全责任。继续坚持联合检查制度,重点抓好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水上安全、食品安全,确保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诚信旅游体系。以诚信服务、规范经营为重点,继续在全行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和诚信教育。结合行业协会的建设,建立、完善行业自律制度和约束机制。继续严厉打击“黑社”、“黑车”、“黑导”,严肃查处旅游经营中的违规行为。三是考核奖惩体系。以经营业绩、安全生产、诚信服务、规范管理为重点,分别制定景区点、旅游饭店、旅行社考核指标体系,采取企业自查、抽查、年终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起全市旅游行业内部绩效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