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卫生检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卫生检测

职业卫生检测范文1

职业卫生检测的领域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必然要求。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是提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水平的关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论进行叙述,分析并阐述了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关键词:

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卫生;检测;作用

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职业卫生检测的工作也在朝着法制化与规则化方向发展,卫生体制的不断变革,使得卫生检测工作在进一步发展,质量管理体系也应运而生,有力地提升了职业卫生检测的总体质量水平,并促进了我国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论

1.1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在ISO中的定义为:为实施质量管理的各个组织机构、程序、责任、过程以及资源[1]。在职业卫生的技术服务机构中,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理解为:具备符合标准的实验场所、仪器设备、合格人才等资源,通过适宜的质量管理相关组织,基于职责明确化的执行团队,通过科学性的工作程序和判定标准,形成一种相对协调的有机系统,且利用现阶段质量管理的专业性理论与先进技术方式,建立一种符合自身运营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这是保证卫生检测总体质量水平合格的关键点,以医疗检测为活动的主线,将机构、全过程和各项资源进行有效串联,通过检测样品的输入,专业检测报告的输出形成一整套管理体系。

1.2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

文件内容需要满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剂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可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来进行文件内容体系的编制。文件应当包括质量手册、文件程序、作业指导和实施记录。文件是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文件,其编制没有固定格式与标准模板的限制,一切质量管理的活动都依据检测环境和条件进行确定,其高度的适用性,能够满足体系的有效运行。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质量管理的文件编制完成之后,在其执行前必须要对卫生检测员工进行贯彻,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了解到体系的意义及其内容,将卫生检测各项质量活动控制在一个有效的状态中,一旦在其运行中发现任何问题,立即进行反馈并纠正,实现运行的持续性。

3质量管理体系在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3.1计量工作

质量管理在卫生检测的计量工作中,主要是将计量法规进行贯彻并落实,定期进行各种检测设备和过程的认定,并建立起计量相关技术的资料档案,促进检测结果具有公正性与权威性。

3.2实施计量认证

计量部门在进行检测机构的综合检定与测试能力的综合性评价,就是计量认证的全过程。考核中对实验室的各种条件和仪器设备、人员专业性素质与制度可行性都有着较为明确的标准。通过计量认证这一环节,能够有效将卫生检测报告文件和原始记录的标准进行规范,包括报告书的整体书写格式、计量单位的量化使用、原始记录的修改与储存方法、有效数字的误差及处理地能够都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定,将检测溶液的具体剂量配置与稀释等原始记录进行规范,并可追溯到国家标物中心,这些环节对检测标准的精准性与公正性起到了监督和控制作用,有效地增强了卫生监测的实际效果。

3.3质量监督

为了不断加强质量活动及其过程的监督,检测部门可设定专业质量监督人员,对卫生监测的技术服务和具体操作进行监督,包括在内审与外审环节中发现的任何问题,并对检测中的不符合项与存疑项进行判定并作出纠正,在发现严重不合格的检测项应当向管理部门进行报备,由质量管理科室进行公正判定与纠正。对于不符合项的部门,监督人员应当做好跟踪验证工作,促使其按照时间和纠正的标准进行整改。另外,监督人员还应当对技术岗进行技术专业性方面的监督,对岗位操作人员是否执行技术规范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测现场材料、环境、设备器械等检查,查看检测记录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具有完整性与精准性。

3.4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质量管理体系其内部的审核工作是为了通过内审人员进行体系运行的内部审查,审核部门人员负责则审核计划及手册的编制,并适时向卫生检测领导提供审核结果与报告,对于任何不符合项目的责任相关部门进行通知书的发放,以督促其进行整改和纠正,并对纠正的过程与措施进行实时跟踪。评审活动的管理应当由检测实验室中最高领导者进行主控,评审活动应当围绕着质量目标、组织程序与结构等方面进行开展,针对外审和内审的结果、人员报告、对比性实验等找出不合格问题,并通过纠正措施进行合理时间内的修正,指出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对不适用或已经过时的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

4结束语

随着我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职业卫生检测工作逐步的法制化与规范化,科室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卫生法律和标准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卫生技术工作的开展,确保其技术工作的整体质量水平,充分将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到卫生检测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职业卫生检测范文2

为了解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开展职业病危害治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从2010年5月中旬开始,对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江苏、福建、陕西、新疆、吉林、黑龙江10个省(区)的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进行了检测和调研。

木质家具制造业现状

总体状况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约有木质家具制造企业3.54万家,从业人员160.63万人,接触职业危害97.23万人,其中接触化学毒物31.37万人,接触粉尘与噪声65.86万人。

从企业分布看,全国31个省(区)都有分布,重点集中在广东、江西、江苏、浙江、福建、云南、山东、上海、四川、广西等地,约占总数的79.7%。从企业规模看,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约占74.7%,从业人员100~300人的中型企业约占20.2%,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约占5.1%。

主要工序

木制家具制造主要有6道工序:开料、拼板、加工、打磨、喷漆和晾漆。其中,开料、加工、打磨3个环节会产生大量粉尘和噪声;拼板、喷涂、晾漆3个环节会产生大量化学毒物,特别是喷涂环节。

作业现场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情况

国家安监总局开展的检测工作,主要针对涂胶和喷漆等产生化学毒物的环节,主要包括3项内容:作业现场化学毒物的种类和数量;化学毒物的浓度,特别是高毒物质的浓度;粉尘、噪声的浓度与强度。具体检测结果如下。

作业现场化学毒物种类多

此次检测的85家企业中,小型企业50家、中型企业20家、大型企业15家。现场检测结果表明: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作业现场总计存在31种化学毒物,其中高毒物质4种,主要是苯、甲醛、苯胺和二异氰酸甲苯酯;一般毒物27种,主要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酸丁酯、氯甲烷、甲醇、丙酮、乙酸乙烯酯、乙酸乙酯等。每个企业至少存在15种化学毒物,其中高毒物质不少于2种,一般毒物不少于13种;最高的存在31种化学毒物,其中高毒物质4种,一般毒物27种。

作业现场化学毒物超标严重

从检测结果看,4种高毒物质超标情况为:89.0%的企业苯超标,最高超标121.5倍;76.9%的企业甲醛超标,最高超标116倍;70.0%的企业苯胺超标,最高超标130.1倍;72.7%的企业二异氰酸甲苯酯超标,最高超标3.1倍。9种一般毒物超标情况为:51.6%的企业甲苯超标,最高超标43.5倍;62.3%的企业二甲苯超标,最高超标47.7倍;32.1%的企业正己烷超标,最高超标53.3倍;20.0%的企业乙酸丁酯超标,最高超标14.4倍。其他5种超标毒物为氯甲烷、丙酮、甲醇、乙酸乙烯酯、乙酸乙酯。

从总体上看,小型企业毒物超标情况比大中型企业严重,如小型企业苯的超标率为97.6%,中型企业超标率为90.0%,大型企业超标率为87.5%;小型企业甲醛超标率为91.4%,中型企业超标率为72.2%,大型企业超标率为71.4%。

作业现场粉尘、噪声浓度与强度超标

粉尘浓度超标情况:小型企业粉尘超标率为87.1%,最高超标52.7倍;中型企业粉尘超标率为79.8%,最高超标26.7倍;大型企业粉尘控制效果较好,超标率为60.0%,最高超标1.1倍。

噪声强度超标情况:小型企业噪声超标率为83.2%,最大噪声103.4dBA,超标18.4dBA;中型企业噪声超标率为82.7%,最大噪声101.4dBA,超标16.4dBA;大型企业噪声超标率为82.0%,最大噪声95.6dBA,超标10.6dBA。

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业条件差,现场管理混乱

相当多的中小型企业作业条件简陋,工作场所仅是简易的工棚。生产布局混乱,有毒与无毒工序相互交叉、作业与生活场所混杂,甚至存在不少生产、办公、居住“三合一”的企业。生产车间灯光昏暗,粉尘弥漫,工作条件恶劣,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胡乱堆放。随意拉接电线,电闸并落满木尘,极易引发火灾。多数企业生产器械如电锯、铣床等刀具,缺少防护设施,极易造成伤害事故。调研中还发现,一家企业将甲醛存放在车间内的敞口地窖里,导致甲醛挥发污染整个作业场所。

喷涂作业隐患多

企业使用的涂料绝大多数没有标明含有的毒物成分、防护措施等内容,部分企业甚至使用“三无”涂料,造成大量有毒涂料充斥家具制造企业。多数企业直接在车间内调漆,盛漆容器敞口放置,有毒物质四处弥漫;工人在调漆时也不佩戴防护用品,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很多小企业喷漆车间没有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个别企业甚至连排风扇都没装,喷漆车间内漆雾弥漫,大量有毒物质进入喷漆工人体内。部分企业将喷漆作业与打磨、擦色、晾漆等工序布置在同一车间内流水作业,致使有毒物质弥漫整个车间,对其他工序的工人造成危害。部分企业在开放的车间内晾漆,有害物质危害其他工序的工人。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喷漆工人防护意识差,穿着背心、短裤,甚至赤脚、裸背且不佩戴任何有效的防护用品进行喷漆作业。相当多的企业不能及时清除喷漆车间内的漆垢,致使有毒物质长期弥留,影响工人身体健康。

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不重视

绝大多数企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缺乏基本的认知,不知道有《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没有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没有为作业场所配备起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仅有13.2%的企业在作业场所设置了警示标识,8.8%的企业进行了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粉尘和噪声检测,5.0%的企业进行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7.7%的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安排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相当多的企业未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工伤保险,

监管工作不到位

政府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管工作不到位,调研的85家企业中,仅有2家履行了“三同时”手续。对职业健康监护监管工作不到位,85家企业中只有15%的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相当多的市、县职业卫生监管机构、人员没到位,加之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基本上没有对家具制造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用工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木质家具制造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和缴纳工伤保险的比例只有18%左右。

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进行治理。结合全国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实际,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于2010年起草下发了《关于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的通知》,从作业现场布局等方面提出要求,规范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行为,减少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针对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状况好转。

监管部门加强对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力度。将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作为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的重点督查对象,对企业职业危害治理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开展职业卫生培训工作,逐步提升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职业卫生检测范文3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职业病是诸多疾病中隐藏属性与时间最长的一种,现如今经济发展实现了飞速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在这种生活环境下,除了化工企业外,企业中的工作人员也放松了职业病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使得职业卫生管理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主要问题。考虑到职业病能够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与影响较大,特别是对于化工企业而言,所以在企业中建立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

1化工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原因

在化工企业进行生产与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较多,并且这些化学品需要技术与工艺进行处理,因此难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解决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且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支持。因为化工企业相关工作主要是以高温高压环境为主,长此以往便会使得空气中充斥毒害气体,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尽管相关企业也已经建立了卫生管理部门,然而工作人员并没有十分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在效果上存在欠缺[1]。另外,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对健康与安全问题的重视,使安全防护设备得不到安全保证,以上问题都是出现职业病的重要诱因。因此,在这一环境背景下,化工企业建立职业建设卫生管理体系十分重要。现如今,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依然处于发展阶段,这一体系对于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方面。我国以化工企业居多,但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却有待提升,一些从业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诱发何种职业病,所以也没有安排定期身体检查,导致缺乏对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对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2.1化工企业方面

2.1.1完善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化工企业中一旦出现职业事故,那么损失最大的便是企业自身,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减少经济等方面的损失,化工企业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专业且完善的卫生组织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通过合理、可行的保护与防护措施控制危险因素的出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需要执行职业卫生责任制度,并划分具体的责任范围,要求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使工作人员的健康问题成为化工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2.1.2加大防护措施器材与资金投入为了实现化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生产时需要运用无毒或是毒性较低的原料,并对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改善,为职工提供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另外,也要加大企业防护器材与资金的投入,将原来设备更改为防护性能的防护设备。通过以上几种举措控制工作人员职业病发生的几率,使其能够确保自身安全,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2.1.3搞好职工培训工作在化工企业这个大集体中,安全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并且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和监督。为了使工作人员加强对职业卫生健康的重视程度,企业需要组织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培训,重点对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以及职业病防治在内的多种要求与内容进行培训[2],使工作人员能够深入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及时告知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加强自身的安全观念,在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安全观念。

2.2工作人员方面

企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了解,特别是化工行业,掌握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此制定相对应的预防措施。工作人员自身需要具备安全观念,除了企业组织组织身体检查之外,自己也要及时检查。因为化工行业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提升安全观念,以此才能预防意外的出现。

2.3政府部门方面

政府部门需要将化工企业职业卫生健康管理放置于首位,以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为前提,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加大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监督力度,按照化工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发展情况,全面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约束化工企业生产行为,监督化工企业生产等各个部门[3]。在监督与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格之处,便要进行整改,以免问题影响范围扩大,并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此外,有关部门在监督的同时,也要定期更换并更新相关生产设备,以此减小化工设备对人体的危害。

3结语

综上所述,因为化工企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危害,并且会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合理避免这一问题,除了化工企业要加大重视以外,工作人员自己和政府部门也要加大关注,以此合理控制职业病的产生,并推动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李荣,尤国成.浅谈盐化工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整合[J].中国井矿盐,2017,02:42-43.

[2]曾畅,范健强,王越,王雨,王江凤.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5:238-240.

职业卫生检测范文4

【摘要】结合河北省以环境倒逼机制促产业转型的实际状况,借鉴发达国家产业转型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的经验,提出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转型;就业;劳动力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环境治理条件下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策研究,编号:201401515。

【作者简介】杨艳军,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张国义,河北经贸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哲学。

2014年1月,绿色和平组织了中国74个城市2013 年的PM2.5 年均浓度排名。根据排名,全国污染最重的前十个城市是:邢台、石家庄、保定、邯郸、衡水、唐山、济南、廊坊、西安、郑州。其中,河北省占了7个,可见河北省大气环境形势极其严峻。大规模雾霾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阻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钢铁是名副其实的耗能和污染大户,其粗放发展与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紧紧联系在一起。在产能过剩和雾霾受到全民诟病的背景下,钢铁行业的产能压缩已箭在弦上。为此国务院提出五年内全国要压缩8000万吨钢铁产能。河北作为钢铁产能最大的省份,压减任务最重,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必须压减粗钢产能6000万吨。这不仅会造成河北省钢铁行业大量从业人员转岗或失业,还会给相关产业如商贸、物流、餐饮等带来很大影响。由于涉及范围广泛,人数众多,如果不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不仅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导致经济滑坡,阻滞河北省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解决由环境治理、经济转型而带来的河北省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对河北省钢铁行业压减产能过程中的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河北省经济转型期存在的就业问题

经过对河北省钢铁工业的调研,发现河北省在经济转型期和治理污染过程中存在以下就业问题。

第一,涉及人数多,劳动力就业压力增大。据初步测算,2014年至2017年,全省钢铁行业因压减过剩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会流失约60 万个岗位,其中,直接流失岗位约20万个,间接流失岗位约40万个,致使就业总量压力加大。一方面,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的钢铁行业产能压减,造成大量人员下岗;另一方面,新兴支柱产业还未培育成功,产业断崖导致就业岗位不足,短期内骤然增加的数量庞大的下岗职工安置问题难以解决。同时,为治理大气污染,2014年至2017年,河北省还要压减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000万重量箱玻璃,又流失约40多万个岗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35.5万人,2014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6.78万人。城镇化过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进入城镇寻找工作机会。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河北省的就业压力。

第二,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随着产业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兴起,对高层次、高技术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就业拉动作用,而其产业链的延伸又具有明显的带动就业作用。但由于钢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大多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比较低,一些职工尤其是40岁以上的职工常年在一个单位从事一个工种,技能单一,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当前针对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才刚刚起步,一些大龄下岗职工学习能力较差,短期内很难达到高端产业要求,不能顺利实现职业转换。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给就业工作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对不同失业人员有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两种制度。而且失业保险支出渠道窄,失业基金积累较多,即使参保单位长期参保缴费,也很少或甚至得不到失业保险基金的支持。如2013 年钢铁强市武安市征收失业保险费4791 万元,支出失业金仅为406万元,严重制约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其次,由于民营企业失业保险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等多种原因,很少为员工办理失业保险,而环境治理中压减产能的多是民营企业,导致其员工失业后得不到失业保险的救助。最后,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我国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医疗保险等难以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单位之间有效接续,影响劳动力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二、国外产业转型与就业转移的成功经验

(一) 德国鲁尔地区

鲁尔地区原来生产煤炭和钢铁,但20世纪60年代遭遇廉价石油的冲击,以钢铁、煤炭、重型机械为主的单一的生产结构显露弊端,发生“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钢厂关闭,煤炭停产,工人失业。为解决危机,鲁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①制定总体规划。鲁尔区颁布了“鲁尔发展纲要”“鲁尔行动计划”“矿冶地区未来动议”等规划,并先后制定《联邦区域整治法》《煤矿改造法》《投资补贴法》《环境基本法》等法律法规,来保证规划实施。同时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改造。1968年以来投资超过200亿欧元。②实施“鲁尔新兴计划”,提供优惠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行业,重点是生物和医疗技术行业,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③重视职工转岗培训,促进就业。④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研发能力。通过经济结构和产业变化,鲁尔实现成功转型,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

(二) 法国洛林地区

二战后,洛林的钢铁、煤炭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起,洛林的钢铁业景气不再,产量直线下滑。以后,欧共体规定,成员国必须停止一切补贴,洛林的钢铁业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危机。为了走出困境,洛林开始向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成功从一个老工业基地转变成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及复合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区,就业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是转换发展思路。在山区支持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食品业,并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在城市及周边地区发展汽车、电力、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烟草加工及化学、服装、食品等工业。其中,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三是成立矿区工业化基金和矿区再工业化金融公司,为电子、化工等企业提供贷款,实现矿区再工业化。四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周边和邻近国家参与洛林地区的经济建设。五是对下岗职工提供退休、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三、河北省经济转型期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路径借鉴国外其他地区的转型经验,结合河北省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 调整布局,发展绿色农业

在转型过程中,应该以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由于下岗职工中多数为农民工,为实现就近就业,应该加快发展绿色农业。首先,优化特色产业布局。立足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果菜、中药材、种业、花卉业产业发展;减少对水、农药、化肥的使用,生产有机产品,推广绿色食品工程;发展绿色、经济的海洋分层次生态渔业养殖模式,推进低碳渔业产业化。其次,发挥环首都优势,建设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在环首都经济圈打造成风光秀丽的农业生态带、舒适的休闲旅游带和健康养生带。最后,加快建设优势明显的各类农产品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利用高新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 无中生有,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战略性新兴工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能够创造出对其他行业的产品需求,促使其他行业扩大生产规模,继而带动相关产业就业的增加。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及京津冀一体化的部署,应积极承接京津功能外溢和产业转移,加速一般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制造环节向河北转移,培育壮大新兴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海洋产业、新能源汽车等,尽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如唐山市路北区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设立电子科技产业园区,发展高科技产业集群,金安硅谷聚集了400余家电子产品经销商和60余家以机器人、3D打印等为主的新型业态科技创新公司。石家庄栾城装备制造业基地在原有基础上,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设备以及高端技术装备,引进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提高装备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三) 有中生新,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要鼓励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下功夫,打造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稳定就业岗位。一是加大研发力度,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专项、强基工程、新材料重大科技专项等相关政策,支持钢铁企业联合下游用钢行业开发能耗低、性能高的钢铁材料。二是积极进入上游资源开发领域,保障资源自给率,提高经营稳定性。三是设立物流企业或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实现由材料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变。四是涉足相关配套领域,与建筑、装备制造、交通、能源等行业建立高性能、环保型钢铁材料生产应用合作机制。河北钢铁集团为应对近年来钢铁行业环保压力增大,产品市场需求减弱等问题,适时推出“特钢”营销模式,通过差异化营销、子公司直销等方式,巧打“高端”牌,上半年共出口精品钢材327万吨,较上年同期提高64%。

(四) 加大扶持力度,发展第三产业

吸纳就业的任务并不能仅仅依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实现。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在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开拓更多的劳动就业空间,顺利承接劳动力的转移。一是结合河北省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开发红色旅游、海洋旅游、农业休闲旅游、草原旅游等项目。二是借2014年8月《京津冀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的契机,利用京津的人、财、物的支持,发展河北省文化产业,如演艺业、体育建身业、动漫游戏业、文化娱乐业等。三是重点打造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和知名品牌,发展无污染的电子商务行业。如石家庄市制定了《石家庄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4-2018)》。按照《方案》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8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7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7%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比例提升到90%以上,中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70%以上。预计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5万人以上。

(五)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人员素质

职业培训对提升劳动者的素质能力、促进劳动力产业之间转化以及减少结构性失业问题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解决就业压力必须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到首位,要重视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使转岗、转业人员都能得到规范的岗前训练,使劳动力素质、技能大幅提升,及时有效地满足快速变化的产业发展需求。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体系,鼓励成人继续教育、技能和职业的再培训等,对发展再就业的教育单位、提供再就业岗位的企业予以税收减免优惠,对已缴纳失业保险且不裁员的企业,给予转岗培训补贴、稳岗补贴。另一方面,企业要树立继续培训员工的意识,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钢铁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使其适应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同时要加强创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并努力做好小额贷款等创业服务。

(六)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应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增加地方财政的就业投入,建立促进就业基金。改革失业保险制度,调整失业保险的支出结构,从失业保险金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岗位补贴、社保补贴,以稳定就业、稳定岗位。要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完善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各类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的国民待遇,简化针对城乡转移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保险转移接续手续,统一城乡就业政策,解决目前城乡居民的身份、就业和待遇不平等系列问题,为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 王栋.京津冀协调背景下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经济论坛,2014,(8).

[2] 张彦.转型期中国就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保障的视角[J]. 商场现代化2011,(1).

[3] 胡尹燕,陈昕彤.经济转型视角下扩大就业路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2).

[4]刘华,侯秀芳.调整河北产业运行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宏观经济管理,2011,(8).

[5]王殿茹,于玲.冀中南地区张北制造业基地发展路径[J].河北学刊,2014,(3).

职业卫生检测范文5

关键词:排水监测 提高措施 经费

一、城市排水监测工作存在问题

1、重视不够,城市排水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排水监管工作需要。

为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1992年12月8日建设部制定了《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管理规定》(886号),该规定第六条明确规定:“各地可根据城市排水监测任务设置相应等级城市排水监测站。”但由于城市建设中历来存在的重道路建设轻排水监测体系建设的认识,因此各地情况虽然大相径庭,落实不力却是不争的事实,突出表现为机构编制小、经费少、检测设备不足,给污水超标排放监测、排水许可管理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排水监测体系建设严重滞后排水监管工作需要。

2008年5月,经西安市编办2008年79号文件批准,西安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正式挂牌成立,隶属于西安市市政设施管理局,属全额事业单位,人员编制10名,主要负责对全市排入市政设施污水水质、水量、有毒有害可燃性气体进行监测的任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具备基本监测能力,参与完成了多项城市排水管网设施的水质、水量监测任务,为推进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有效监测数据,但发展至今,依然存在人员、监测设备不足的问题,缺少包括多功能检测车在内的必要巡检设备,监测力量技术能力都滞后于城市排水监管工作的需要。

2、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排水检测业务需求。

排水监测事业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社会属性决定了其经费来源是以财政资金为主体的,存在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经费不足的问题,近年虽有增加但与日益增长的排水检测业务需求相比,资金仍有较大的缺口。受经费不足制约,部分项目不能按计划进行,久之造成发展失衡,整体工作滞后的结果。

西安市城市排水监测站于2011年通过了省级资质计量认证后,建设部《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检测新标准》于2011年开始实施,检测项目由36项增加到46项,新增了对总氮、总银等十余项的检测,但经费并没有随之同步增长,2011年项目经费为16.80万元,2012年预算依然维持上年水平,由于经费的原因,一些项目如可吸附有机卤化物、三氯甲烷等不能按计划进行检测。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排水监测事业发展的瓶颈。

3、体制不顺,管理分散,职能重叠,协调困难。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目前排水监测实行跨部门管理,推行分而治之,环保部门、市政部门、水务部门都参与排水监测管理工作,但职责划分并不明晰,出现业务交叉、职能重叠的弊端,存在监测不力、监管空白的盲区。由于多头管理,分散了财政经费,弱化了资金使用效能,同时难以确定资金优先投资方向,使可能最需要经费支持和保证的重点项目得不到资金保障,也干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几年大变化”的建设思路,并且各部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都按自己的监测计划开展工作,业务协调起来也非常困难。

按照《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和我国住建部的要求,各省、市、自治区要结合本辖区地域特点和排水监测任务的需要,设立1至2个国家级排水监测站,西安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在2011年通过了省级资质计量认证后,已被陕西省建设厅确定为陕西省中心实验站,并要求进行国家级资质认证申请,但该项工作至今仍未启动,原因固然很多,但体制不顺、力量分散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快推进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1、提高认识,把排水监测体系放在改善水环境重要手段重要举措的高度来看待。

提高对城市排水监测管理工作的认识,把国家有关规定落到实处,根据排水监测工作需要,下大力气解决人、财、物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城市排水监测体系建设稳步发展。

2、政策支持,多渠道筹资,增加经费投入力度。

按照国家对市政公用事业单位的改革方案,城市排水监测机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担负着政府部分行政职能,以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财政资金保障为主体配置资源,在现阶段国情条件下,业务需要与经费保证不足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因此在用好现有财政政策外,要争取政策支持,拓宽资金渠道,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改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状况。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利用人才、技术、设备等条件,开展必要有偿服务,组织各种收入,不断扩大财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开展此类服务活动时以政策支持为向导,符合政策为前提,遵守财经纪律和事业单位收支有关规定,不得利用自身权力借机乱收费,保证排水监测事业健康发展。

3、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改变多部门交叉管理的局面,首先要提高依法监管依法治污的法律意识,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既不越权也不无所作为,一切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其次根据全国两会机构大部制改革思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城市排水监测机构,解决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管理痼疾,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以成立联合检测机构,进行联合监管,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任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牵头成立联合检测机构,进行联合检测和执法,集中力量解决一个时期的突出问题,起到快速有效的作用。

4、加快落实排水许可管理制度,加强城市排水监测。

近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城市水环境是实现“美丽西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进行城市污水全收集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基本保障。由于历史原因,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欠账太多,现有排水管网不能满足“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的需要,因此加大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力度已刻不容缓。目前西安市已通过了西安市“十二五”城市污水全收集管网建设改造方案,为加快城市排水监测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劲推动力,以此为契机,扎实开展城市排水许可工作,一方面能提高排水户对达标排放的思想认识,同时也促使排水户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起到从源头上制止污水超标排放和乱接乱排行为、最终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的目标。

5、着眼未来,前瞻性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排水监测事业发展,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仪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宁买少些也要精些,确保十年或更长时间不落后,使检测数据的精度和技术含量稳定而提高。同时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不断提高城市排水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城市排水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职业卫生检测范文6

经国务院批准,现就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政策明确如下:

一、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二、2005年1月1日前,已按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再退还,未征的不再补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