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活感悟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活感悟文章

生活感悟文章范文1

摘要: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可每每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感觉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本文尝试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启发学生用心感悟、培养学生抒写真情三方面探讨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生;写作;真情实感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可是,每每翻看我们学生的作文,总感觉内容空洞,语言乏味,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要创作,第一要观察”。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叶圣陶先生更是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尽”。 所以,写作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班级里的趣闻乐事,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一首歌,处处都有可写之物,处处都是宝贵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观察,总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总能找到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题材。例如,要指导学生写《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首先要带学生去观看一场足球比赛,选定一个核心队员重点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最吸引人?特别要提醒学生抓住射门瞬间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观察。再如,要学生写《冬天的早晨》,就要让学生观察寒风落叶、忙碌的清洁工、晨练的人们、上班上学的人群,让学生感受到冬天的早晨虽然寒冷,但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总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生就会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言之有物,述之有情。

二、启发学生用心感悟

作文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但是,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并不能直接成为我们的思想、感情,必须用心去思考、感悟,才能形成深刻、正确的思想和情感。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正是用心感悟的结果。例如,屈原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面对不明是非的国民,忧愤交加,感慨“几世浑浊独有我清,众人皆醉独有我醒”,从而写出了《楚辞・渔夫》;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悟出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从而写出了《背影》;莫顿?亨特在面对困难时,悟出困难要一步步解决,最后才能走向成功,从而写出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生活中的一些凡人琐事,虽看似平凡,但细细体味,就能感悟到其深刻的内涵,就可以挖掘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大主题。例如,看到母亲的白发,我们可以感悟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的无私奉献;看到飘扬的国旗,我们可以感悟到千千万万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看到一片落叶,我们可以感悟到它背后深藏着春去秋来、岁月匆忙的道理;看到建筑工人粗糙的双手,我们可以感悟到高楼大厦正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建造出来的,劳动是拼搏和奉献,劳动是生命的永恒……所以,我们要启发学生用心感悟生活,让学生明白,拥有一颗善于感悟的心,就可以让平淡无奇的材料深刻起来,让司空见惯的景色美丽起来,让粗糙的心灵细腻起来,就能从平凡细微处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就能让文章血肉丰满,面目可亲。

三、培养学生抒写真情

言为心声,文贵情真,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这就要求在学生懂得用心感悟生活之后,教师还要设法培养学生抒写真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鲁迅先生满怀真情地讲述了他童年生活的种种趣事,尤其是对百草园中花草树木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爸爸的花儿落了》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写了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而动人,令读者仿佛依稀能看到文字背后闪烁的泪眼;读朱自清的《背影》,我们往往感动于文中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即文中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父子情深令人热泪盈眶。试想,如果作者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怎么能捕捉到生活中动人心弦的典型细节,写出自己内心涌动的情感呢?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写随笔日记的习惯,把每日的所思、所想、所感及时记录下来,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得了好成绩,心情愉快;受了批评,心情郁闷;与老师作了倾心长谈,豁然开朗;妈妈今天生日,我帮她洗被子……诸如此类,充分利用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记录的真情独白、感人场面、美好瞬间,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只要学生有了真情投入,思维就会处于激发状态,头脑中储存的美好生活点滴就会纷涌而出,就能将真情实感诉诸于笔端。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都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要我们做到以上所述,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文章将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张良胜:培养学生作文的真情实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

[2]马兴敏:感悟生活,展现自我――《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7;

生活感悟文章范文2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感悟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对新课程改革探究的不断深入,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科研的广泛开展,迫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主体能动的感知,运用已有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感悟、领受,并在其后的合作学习中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独特的体验,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一、生活积淀,是感悟的基础

生活是镜子,亦能照你,也能照我。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如何从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的生活中获得独特感悟呢?这就要求平时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比如,放眼中国,CCTV连续几次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转眼于身边,实验室里的亲自操作,操场上的嬉戏玩耍,教室里的书声琅琅,师生的涓涓细语,人事的悲欢离合……投身于自然,一年四季的更迭轮回,鸟兽虫鱼的千变万化,花草树木的枯败盛荣,旅游途中的奇闻趣事……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素材,除了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外,还要告诉他们,许多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就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的并能给人启迪的哲理。

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不平凡甚至是伟大的一面。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也才可能写出感动自己乃至感动别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自然才会有深度。

二、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

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借助所刻画的人物,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景物,所抒发的情感等艺术地表现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悟。阅读,就是要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剖析并感悟,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悟能力的目的。

在具体教学引导中,可以按“读、思、评、品、悟”五个步骤进行。前四步是基础,只要我们将这几步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深入作品中,形成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且是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悟、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完成在阅读过程中对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充分地理解,充分地品味,充分地感悟,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发挥。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让学生观赏音乐之都维也纳如画的风景,欣赏音乐大师们创作的如诗般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畅游的同时,真正领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独特魅力。此情此景,怎会不让学生产生对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热爱、向往之情呢?

有人说:“景再美,没有人情的色彩想寄,便会失去光华;物再华,没有人情的渲染,就会失去灵性。”真情就如一坛保存多年的好酒,无论用怎么样的瓶子装出来,依然是芬芳四溢,醇美醉人。情感释放是感悟的催化剂。

三、揣摩语言,是感悟的生发

阅读是为了读懂别人的思想感情,如果语义意味理解准确了,就准确而深刻地感悟了别人文章中的行文构思、思想情感。阅读的过程是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生动的表象组合的过程。如果是朗读,则是一个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想象,充满不可言喻的情感体验。对文字的理解,思想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凭借这个过程实现,学生的情意受到感染,身心受到陶冶,亦需要凭借这个过程实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产生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语文课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学生看、想、读、说的结合,引导学生从生动的语言朗读中领悟作者丰富的情感,受到情感熏陶,并且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感悟,这样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运用语言,是感悟的升华

从孔子“韦编三绝”读书境界到苦吟诗人贾岛“推敲”的精益求精;从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艰苦创作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功夫,充分说明了正确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中,在写作中,重视“文章不厌百回改”,就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完了《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有位小作者对自己所写的《游锡惠公园》中描写杜鹃花的片段进行了修改,对冰心奶奶描写海棠花的语言进行了活用:“走进寄畅园,我的目光被那些杜鹃花吸引住了。那几盆杜鹃花,开得正旺盛,花朵挤挤挨挨的,好像在争着把自己的美丽身姿展现给人们看。阳光下,那些杜鹃花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学完了《二泉映月》一文,学生在介绍班级里的小能人――“钢琴公主”吴以沫时,借用了一些句子:“随着吴以沫灵活的手指在键盘上不停地敲击,我的耳边伟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乐声,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随着乐曲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乐曲久久地在我耳边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吴以沫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倾吐着她的心声,她爱景色优美、物产丰富的家乡,她爱与她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同学,她爱呕心沥血、慈祥温柔的老师……”由此可想,如果学生对文章没有深刻感悟,那么怎么会有如此妙语呢?

有句话说得好: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学习能达到一种“悟”的境界,方能心领会,有所创见,突破前人的旧说,达到一种超越,这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契机,如果放弃了,守旧囿成,则学业终难有成就。

生活感悟文章范文3

【关键词】语文学习选择感悟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感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句话已植根于每一位语文老师的内心。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感受或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不理解的,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等等。我觉得感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感悟不能仅是表面的、零碎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对零碎的、表面的感受进行归纳整理、比较综合,真正内化教材知识,形成理性认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如何让表面单一零碎的感受转化为理性多元深层的感悟,我以选择为策略,引导学生选择各种有效信息资源及方法,不断修正、完善,以促学生多元感悟、深层感悟。

1.选择词句,落实文本,多元深层感悟。语言文字是传递文本信息的载体,文本所传递的信息正是显示所要感悟的内容。有的文章浅白如水,也有的文意藏而不露,对潜藏在文字下面的信息,就需要用心去感悟。诵读是感悟的基础,在诵读中引导学生选择重点词句,品味课文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去体会词语的妙处。

2.选择信息,扩展文本,多元深层感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新课程提出“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些均表明语文教学光靠文本知识、理解文本语言文字所呈现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我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依托文本选择课外有效信息资源,不断补充、拓展文本内涵,以促学生多元、深层感悟。我对学生的预习作业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查找资料:查找作者的资料、查找文章人物的情况以及文章的背景资料等。

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前,让学生查找与詹天佑有关的资料以及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仔细阅读后写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利用晨间活动时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受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科技的落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京张铁路的修筑情况,以及詹天佑的生平和对中国所做的贡献等。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文章所涉及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在学文时,在感受语言文字时,才能有多元、深刻的理解,选择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选择媒体,再现生活,多元深层感悟。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心理学研究表明,生活经验越多,语感就越深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这样,阅读就能见文生义,见义生情,语感也被诱发出来。如在教学《我的战友》的课前,我先让同学们静坐五分钟,要求一动不动,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有的说:“太辛苦了。”有的说:“很难受。”然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以前偶尔被烫的经历,启发孩子们回忆自己被烫时是怎样一种感受,烫了多长时间,再想象一下,自己被烫一秒、两秒就感到十分疼痛,而且可能就跳起来或叫起来,从而感受到在烈火中所受的煎熬,感受到了的伟大,这时候,我让同学们反复用自己的感受读“作者的内心活动”和“的表现”这两部分内容,语感训练水到渠成。

体验生活经验,有的可以直接回忆生活场景,有的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或课堂演练促成。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有限,即使他们的生活经历已储存在记忆中,也不可能马上调动他们直接正确有效的生活体验。因此,更多的体验生活,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再现生活。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录像、图画、音乐等的渲染,使学生对生活和文本的体验更为深刻。

同样一些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的文本,教师更应合理选择媒体,再现当时生活场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比如我在上《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抗美援朝的战争年代毕竟离学生太遥远了,单凭语言文字很难达到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教师在上课前播放了有关抗美援朝的记录片,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基本情况,初步感受了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在学习第一自然段中“大娘送打糕”的片断时,我选择了炮声隆隆的音乐,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当时危险的战争场面,为后面的深刻感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生活感悟文章范文4

【关键词】作文教学感悟力培养

1.用心观察生活,是学会感悟生活的先决条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却引人注目;小事细小琐碎,为数很多,并不引人注目,我们更要关心。而且,恰恰是一些小事之中蕴含着不同寻常的哲理,不同寻常的真、善、美。如一个学生写《为她喝彩》,观察到一个行走着的漂亮的姑娘不小心凉鞋破了,没有半点惊慌,没有半点迟疑,就拎起凉鞋大大方方地赤脚走在大街上。文章经过一番描述后,最后抒情议论:“走自己的路,何必顾忌别人的眼光和评论。”这最后的议论,是多么深刻的感悟呀,而感悟的来源却是一件非常细小的琐事。这种琐事,生活中多得很,但为什么有的同学“视而不见”,有的同学却能产生深刻的感悟,关键就在于是否能用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2.借鉴别人的“感悟”,是培养感悟力的基本途径。前人留下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是前人感悟生活的结果,我们不妨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议论一番,讲讲自己的看法,举举生活的实例。比如,巴尔扎克言:“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它让人止步不前,甚至跌入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它是垫脚石,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议论理解,并让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有关这方面的事情,学生很感兴趣。

另外,教师可提供相关读物,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青少年时期感情丰富敏感,讲究友情,注重真善美,教师不妨提供一些适合于学生看的读物。浅显的如流行歌曲,稍深一些的如于秋雨、于光中等当代名家的散文等。其实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报纸杂志上的随感美文,《青年文摘》、《青年博览》、《读者》上这种文章比比皆是,学生看了很自然地与自己的生命、情感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共鸣。久而久之,生活中碰到类似的事件,便会感悟顿生。也可以看一些长篇小说,因为小说中人物对生活的感悟无处不在,看了以后,这些感悟便潜移默化地被学生接受了,从而学生便会在这些感悟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感悟。

3.开放式地组织学生谈论感悟,是培养感悟力的又一种有效方法。感悟作为一种可以培养和训练的能力,就可以让学生交流,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会难以启齿,认为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只能在最亲近的人中间进行。如何排除这一心理障碍?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在学生面前谈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自然的感悟,谈论自己对学校、对班级发生的事情的看法,甚至可以谈谈自己的家庭,家庭中的喜怒哀乐、忧愁烦恼,目的是让学生仿效。教师应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课堂前后与学生平等地交谈,课堂上亲切地向学生倾诉,这样,课堂里渐渐会形成一种倾吐衷肠的氛围。有了这种氛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一些胆大的学生便会参与进来。由于一种从众的心理作用,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如再来一些小小的奖励手段,学生们的谈论会变得争先恐后,热烈非凡。学生从谈论中感受到别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不同体会、不同感受,便很自然地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用心地感受生活。

谈论感悟,也可以由教师命题。如有一节写作课,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件大家经历的事:期末语文复习课上,抽背古诗文情况很不顺利,教师脸露不快,这时,教室门被推开,径直进来两位迟到的男生,教师不禁怒色又加,大喝一声“出去”!迟到者出去了,并带上了门。教师当然是希望他们重喊“报告”,但两位迟到者却一去不复返了。十分钟以后,教师让另一位学生去把他们叫了回来。这一件事情很平常,当时也很少有议论,但这次被拿到课堂上来就不一样。教师问学生对这一件事的看法,课堂像进了水的油锅,一下子沸腾起来了。他们纷纷地议论着,面红耳赤地各不相让。他们有的认为老师太凶了,缺少耐心;有的却认为老师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她爱生心切,因而对学生要求严格,不管是学识上的要求,还是行为规范上的要求;他们有的认为两位迟到者太委屈了,大冷天被赶出教室;有的却认为这两位学生太不理智了,感情用事,自己吃亏。还有的学生认为老师自相矛盾,一会儿赶,一会儿请,会降低威信;有的却认为这叫拿得起,放得下。谈论结束,下笔成文,轻而易举。同一件事,各不相同的主题,精彩纷呈。谈论如此热烈,看法各不相同。这实在是由于开放式的谈论感悟,已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认识问题的方法,感悟能力自然不断提高。

生活感悟文章范文5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历史的记忆和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文言文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教学工作者在文言文教学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有效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更多的是根据自身的经验,付出很多,却收效甚微,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精华,其语言简练、节奏感强,但语言环境不同,语义发生较大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困难。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极其详尽的向学生讲解,造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被动性,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学生往往出现学的很认真,但考试时不会灵活变通,成绩不理想,导致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不高,兴趣缺乏。要改变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低效现状,必须引进优秀思想理论,改革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引导,通过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效率,进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新思路的探究

文言文的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所以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也应打破单一模式,灵活多变。本文通过对文言文教学的探究,提出以下几点新思路:

1.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被选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文言文都是文化的精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法,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为学生介绍文言文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等知识,能够营造较为良好的古文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文化背景,更好的接受文言文,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标。

2.大量鉴赏,感悟语言

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言文文章,在阅读鉴赏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审美和鉴赏能力。这种方法适用于文章相对简单,理解相对容易的文章。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几个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在讨论中完善和改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不可忽视对文章重点段落,句子的分析,更重要的向学生教授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自学过程中自己分析,形成自身文言文审美体验。

3.结合实际生活,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文言文的感受能力,同时艺术源于生活,文言文也是古代生活的生动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文言文中展示的生活与现代生活进行对比,描述文章的时代背景,生活习俗等,使学生更好的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做到触类旁通,更容易接受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这样做不仅仅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感悟文言文中描述的生活和情感,也能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起到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4.带领学生朗读文章

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就是节奏感强,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日积月累,形成文言语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了解文言双声、叠韵、排偶、回文、反复等语言修辞方式的运用,感受文言语言的节奏性和美感。朗诵的目的并不在于背和记,而是通过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累文言语感,鼓励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读思不分,提高学生的文言感悟能力。

5.善于提问,引导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常用方法之一,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好的提问技巧同样能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应改进提问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章理解的不同需求,提出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问时需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供大家探讨,讨论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也是理解吸收的过程。

三、结语

生活感悟文章范文6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感悟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就是紧扣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而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人、事、物、景等形象,艺术地表现他们的感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悟,以达到训练和培养感悟能力的目的。例如:六年级第二学期所选课文内容多是感悟性很强的散文,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我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按“读、思、品、悟”四个步骤进行。前三步是悟的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够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积极参与到作品中,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领悟。这个过程不是学生准确客观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本意,而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种种意义,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文化素养,吐故纳新,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完成阅读过程的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例如我在教《白蝴蝶之恋》这篇课文时,就特别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训练,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1、本文中对白蝴蝶高度赞美的语句是哪句?你是如何知道的?2、你在困难面前你会怎样做?3、通过白蝴蝶身上你感悟到了什么?通过思考,学生感悟到了:人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在白蝴蝶身上,懂得要珍惜生命。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作者的创作本意,接下来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实践,1.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学生说道:通过养白蝴蝶,我认为生命非常珍贵,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哺育自己成长,懂得应珍惜生命,这也是对母亲的一种报答吧!学生的思想火花在感悟了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不断地绽放。2.白蝴蝶在暴雨之后还努力地寻找新的生活,在阳光照耀下和我的关爱中,正展翅飞翔,我们从中会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回答:在困难面前,要勇敢,不能退缩,这样才

二、在写作中培养感悟能力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去感受生活。”所以从一年级时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潼关衰落的景象,张养浩发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再如,盲聋哑的海沦?凯勒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教育下,领会到老师对她的真挚的爱。宗璞看到盛开的紫藤萝花动情地说道:“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心灵的体验。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用心去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等,要能心领神会,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现在学生的日记和作文,内容不再是材料的堆砌了,稚嫩的笔下流淌出的是感悟生活的汩汩清流。例如有学生在描绘水时写道:“斜晖脉脉水悠悠,悠悠流水,一云不回,这本是自然现象,可流水无情,更更象流去的岁月即逝的时光,永不回头……”小作者的笔下流出的是对生活的感悟。

三、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