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文1

[关键词] 社区管理;网格化;公民社会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2013年科研项目“海南省公民社会建设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JSK2013-63。

[作者简介]陈晖阳(1971–) 女,海南儋州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副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前沿问题、城市社区管理、民主政治、基层民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研究。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我国自己根据自身目前社区现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形成的一种社区管理模式的革命和创新。网格化管理就是把服务居民的工作任务分解到社区网格当中,把社区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网格,将辖区的民政、计生、就业、社保公共服务场所、物业管理机构、社区民间组织、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社会事务全部归类于各个网格。每个网格都由专人负责,网格责任人包揽多项工作,做到“定格、定人、定任务”。 “城市的日趋庞杂是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说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简化技术。城市网格化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城管、治安、社保、环保、绿化、环卫、工商、社区建设等诸多方面, 网格化的管理与服务系统可以围绕上述职能部门的各种管理问题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电子地图管理空间。发生在这些网格内的各类问题, 诸如公共设施受损、违章建筑、占道经营、小广告、油烟扰民、社会救助、低保投诉、卫生投诉、劳动纠纷、污水漫溢、无证行医、突发事件等, 均有各自特定的数字代码标注在相应的电子单元网格中, 只需监督员报告或用手机拍摄现场图片, 发送给监督中心立案, 并转指挥中心网格查找, 即能在中心大屏幕上找到事情的名称、现状、位置及处理归属等信息, 从而保证这些问题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得到协调和处理。”[1] 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也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系统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使社区服务人员对网格内每家每户的信息都心中有数,而这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高素质和能力。归结起来一句话:网格化、服务化、责任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我国的网格化管理实践应用比相关理论研究要出现的早,例如“2003年底,北京东城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创新城市管理模式课题组,新课题组进行了深入调查,运用‘数字城市’理论和信息论、系统论、协同论等思想和方法,并借助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信息技术,结合北京东城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网格化城市管理的构想’”[2]。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功能,可以把这样一种模式归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化被动为主动。即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种数字化主要是表现在管理手段、方法、评估等硬件上;三是管理机制的科学与封闭,这种封闭是指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封闭循环,是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并作出定量分析与评估,以便做出必要的应对措施。社区网格化管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建立起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城市网格化管理对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非常有利,因为“现有城市管理主体主要限于政府职能部门, 群众参与程度极其有限, 而且效果甚微。在这种情形下, 政府纵有千只手, 也难理城中万端事。因此, 不仅政府部门总有四处救火、疲于奔命的苦衷, 而且老百姓也有一串串投诉没门路、解决无期限􀀁的烦恼。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开通后, 社区群干、居民反映身边问题, 不再受信息渠道不畅的阻碍; 政府职能部门也能够随时查处问题, 免去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管理服务缺位的困扰。各地试行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践表明, 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实现政府与居民零距离互动, 形成老百姓与政府共同管理城市的新局面。它被认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和开明举措, 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老百姓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3] 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使整个社区辖区内的资源达到共享、各种信息平台能够联动。通过社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在基层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机制。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从海南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有两个问题存在:

首先,海南省目前包括有海口市(其中含琼山区、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四个市辖区)、三亚市两个地级市、儋州市、五指山市 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三沙市等七个县级市、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临高县等四个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六个自治县;基层设置183个镇、21个乡、18个街道。由于海南在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的构建体系当中还没有真正动起来,因此,对于海南各市县辖区内所有公共用地范围内例如街道、胡同、园林绿化、封闭小区、房屋土地、广场、公用设施、单位、道路交通、空地、市容环境、厂区和平房院落等区域总面积、街道、社区及其它设施等数量还没有统计出精准的数据。因为城市单元网格化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是要通过野外调查全面各区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的。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根据海南省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海南的农业发达,适合于走小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海南地处北纬03°20′- 20°18′,省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3.8℃。岛内这个独特的热带资源使海南经济呈现出可以发展的橡胶、油棕、椰子、杜仲萝木、胡椒、红壳松、咖啡、沉香等热带作物、热带高效农业和野生植物。因此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比重在37.2%,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岛内的农业、农场分布很广超过了城市百分比。而且小城镇社区作为一个介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之间的过渡状态,对于海南岛这样一个特殊经济特区来讲是非常必要的。小城镇社区是基层政府加强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具体落实点的一类特殊社区,要做好小城镇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非常不容易,因为在其他城市的小城镇社区服务当中已经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几年来,小城镇社区服务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小城镇社区资金缺乏,很多社区服务项目无法正常运行,即使能够开展的项目也都浮于表面无法深入满足居民所需;二是小城镇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出现偏差,综合素质滞后于社会需求。一方面小城镇社区依附于镇政府,社区工作人员由镇政府选拔,社区工作人员视为政府行政人员,实行固定的坐班制,被动地等待居民上门寻求服务,办事态度冷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社区服务质量要求提高的同时需求也在不断多样化。小城镇社区由于地缘劣势,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显然不能满足现今的需求;三是小城镇社区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总体科技水平偏低,在开展社区服务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四是小城镇社区内各类服务组织稀少,在提供社区各类服务时小城镇社区缺乏合作团体,力量薄弱。”[4]目前在海南小城镇社区发展中遇到了一下几个问题:一是费用紧缺。这项活动是通过运用综合的服务信息平台以达到高效社区服务的,因此要使海南社区进行网格状的细分,这些工作需要巨额资金的保障,但这笔巨额费用对于小城镇来说不是那么容易筹措的;二是人手不够。海南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运行,是基于大量详实的信息收集、整理、综合工作,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财力,同时也需要一定数量的人力投入,而且由于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高度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操作人员不仅工作量大,需要更多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还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懂计算机使用、操作、分析、综合能力强的技术人员。因此随之而来的大量招募、选拔、培训大量高素质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三是硬件设施不到位。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运行的核心是先进的社区管理系统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社区事务得以综合、分析、共享、利用和服务。但目前海南社区工的办公软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保存,信息查询、引用由于办公设备的等级低、老化严重,使得信息再利用程度很低。此外,“网格组织元素方面。社区内各类组织作为社区网格化服务 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社区内各类居民团体、民间自治组织稀少,造成了社区网格化“三维一体式”服务模型的不健全。此外,小城镇社区内组织分散,社区资源整合度低,也无法为模式提供必要的网格组织元素。居民情方面。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产生于人际关系相对冷漠的城市社区,忽略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城镇社区独具的居民情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小城镇社区在“社区网格化服务”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突出表现为基于城市社区设计的模式水土不服。”[5]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推进,小城镇社区的居民流动性弱。居民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彼此之间冷漠、孤立、互不关心的状态。但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是个宝”。 通过社区工作可以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让大家彼此有个照顾、帮助和沟通感情。充分利用居民的凝聚力,打造“互助式” 的网格化服务。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不仅对于社区的居民生活服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社区的治安管理也有着与以往不同的居民安全保障效果。“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是在巡警、城管大队、街道环卫署等部门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的, 各执法、管理部门联合互动、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市容环境管理新体系。“网格化”城区管理联动机制主要依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反应’的原则, 将地区各网格内的巡警、城管、环卫、城管协管人员之间的联系、协作、支持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巡察人员在网格内进行日常巡察过程中, 对涉及治安、交通、市容、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皆有宣传、教育、批评、帮助的义务, 对违法违章的现象负有举报、举证的责任。同时, 进一步加强各‘网格’之间的横向联系, 互通有无, 相互支援, 达到信息资源、执法力量共享的目的。在上海的各区中, 已经广泛开展了“网格化”城区管理机制。”[6]

从本质上来讲, 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一种社会责任区划分的对应。先把责任的主体予以确认,接着划分不同类型的网格,再根据网格划分所面向的功能主体的不同分类。通过片区责任的划分,之后层层落实,服务到门。使城市社区大量的公共事务诸如卫生、治安、计生等日益繁杂、繁重。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管理数字化、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因此社区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将社区进行分割和细化更小的社区就成为一种新趋势,以便使社区管理重心下移和前移到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

参考文献:

[1] 阎耀军.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 城市问题. 2006(2),76-77.

[2]北京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简介.数字城市广场,/dcity800,2009一12一25

[3]同注释[1] 第78页.

[4] 徐佳丽、李振华.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的初探[J].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1994-2012: 63.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文2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将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重要抓手,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初,按照“下移、延伸、贴近、便民”的原则,乌兰浩特市首先在铁西街启动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把计划生育、维稳综治、安全生产、社保民生、文化宣传等各项工作纳入网格,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管理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全社会共管共治的和谐局面。

以辖区划分网格定人定岗定责管理

乌兰浩特市铁西街以所辖居委会为单位,将全街四个社区的居民,按照地缘相近、人文相联、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以50—100户为一个单元网格,把整个辖区7800余户划分为128个单元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网格管理员。各社区绘制了网格区域平面图,图上标明每个网格的具置;在实地醒目位置设置了小区网格标识牌;制定了网格管理员岗位职责和考评奖励机制,印制了网格管理员标志帽;下发了标注网格员姓名、住址、电话、服务项目等信息的通讯服务卡。形成了“社区网格员队+二级服务团队+一级服务团队”的工作格局,对社会事务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

今年60岁的刘丽是社区网格员之一,她每天吃过早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己负责的网格里走走。去年冬天,乌市天气格外的冷,因为有些人不自觉,乱倒脏水,使路面上结了许多冰,时常有过路人滑倒。刘丽看到这些很着急。她找到二级网格员陈晓芬,建议将社区内放假的学生组织起来,帮助铲除路面冻冰,监督制止乱倒脏水行为。这样做,既能减少乱泼乱倒脏水的不道德行为,给行人一个安全的环境,又可以培育孩子们维护公共利益,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在刘丽的努力下,社区环境卫生条件逐日改善,广大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在铁西办事处,正是众多像刘丽这样的网格员们,在第一时间掌握社情信息、了解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让每个网格都成为一个有服务团队、有组织、有场所的服务基本单元,从而更好地发挥居民“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干部下沉到网格中服务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提高

网格化管理让乌市铁西街的干部走出办公室下沉到基层,他们妥善调解处理各类矛盾,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铁西街根据本区域的实际状况、网格内的居民特点和群众对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组建了以办事处骨干部门、社区卫生服务站、政协委员组成的九支组团式一级服务团队,同时,各个社区又针对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组建了由社区工作者、社区协管员、环卫工人、治安员、法律志愿者、便民利民网点等人员组成的20支社区二级服务团队,专门解决网格员和社区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做到能立即解决的就地消化,不能解决的上报给一级网格服务团队快速解决。截至目前,铁西街的29支网格服务队共走访辖区居民6000余户,收集意见和建议260条,解决实际问题121件(次)。

同时,下基层的干部们还创办了网格管理的又一个特色品牌“相约星期五,有话大家说”座谈会。社区精神残疾居民史锁柱,媳妇和他离婚,平日就靠低保和拾荒为生的事儿就是在相约星期五的唠嗑中被发现的。事情很快反映到社区,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社区出钱为他安装了塑钢窗,解决了过冬问题。每个月社区还为他买一些衣物和挂面等基本生活用品。

延伸管理触角驻街单位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铁西办事处通过网格化延伸管理触角,注重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社会管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社会共治,把群众进一步“带”起来,社会管理进一步“活”起来。

乌市第六中学是钢花社区的网格单位,经常和社区开展共建活动。社区聘请计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为学生们讲解青春期保健知识、开展文体活动,六中团委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到社区贫困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中,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义务搞卫生、捐钱送物。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文3

20__年,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__”总体工作思路和“四提”目标要求,牢牢把握“两个定位”、“三种意识”,深入实施“__”工作思路,打造“二园三区三圈”(即打造文化产业园、物流园、金融保险聚集区、现代商贸区、特色餐饮区、楼宇经济圈、生态宜居圈、便民服务圈),强化功能区定位,全面释放服务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加新亮点,增创新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突出加快服务业发展、发挥重点项目引擎、提升城市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夯实基层组织堡垒、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等重点工作,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打造环渤海区域现代服务、生态宜居、美丽幸福的新彭李。

20__年全街道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力求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6亿元,增长10%;GDP达到44.5亿元,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增长20%;居民人均纯收入2.15万元,增长__%。

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保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包靠责任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根据领导分工、包靠的连续性等因素,在各重点项目实行包靠责任制,使每个项目都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安排项目建设进度、投资进度,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大推进了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二是确保续建项目顺利建设。重点推进中银大厦、__时代、__大厦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快国强.金御园、新河金都两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全力推进__.金廷公馆、田园牧歌、奥林水岸等高档住宅续建项目。三是为新建项目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为全力推进新引进项目建设,街道将立足自身实际,对项目强化跟踪服务,积极协调市、区相关部门,协助项目办理立项、核准、备案等前期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企业能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加快重点项目推进速度。

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机遇,发挥辖区核心区位优势,依托“四街”规模集聚效应,突出“二园三区三圈”功能型园区定位,“二园”即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园,以__民俗文化一条街为载体,重点培植一批民俗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塑造文化产业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壮大张课物流园规模实力,进一步凸显物流园区辐射带动效应;“三区”即一是打造金融保险集聚区,依托国际金融中心,以__十八路为中轴,南起__二路、北至__十五路,着力引进一批实力强大的金融保险业,打造金融保险新高地。二是打造现代商贸区,以__五路为中轴,依托银座家居、银座商城、__国际、万益广场等载体支撑,引进一批高品质企业,为现代商贸集聚区发展注入活力。三是全面促进特色餐饮行业提档升级。发挥鲁北特色餐饮一条街辐射效应,促进餐饮业上档次、出特色,重点推进蓝海国际大饭店的建设;“三圈”即一是打造楼宇经济圈,街道围绕“高端”、“高质”、“高效”三大楼宇经济理念,建设培育功能配套、品质优秀、效益可观的楼宇总部经济,全面提升中央商务区的档次、品位和效益。重点加快__国际、__时代、__大厦、__商务中心、学院商务中心等投资过亿元的大型综合体的建设进度,充分释放辖区100余万平方米商务楼宇的能量。二是打造生态宜居圈,以__八路____路为中心,发挥周边新悦.田园牧歌、__.金廷公馆、宝地.锦绣城、祥泰.新河湾等高端房地产辐射作用,整合教育资源配套优势,打造和谐生态宜居商住圈。三是打造便民服务圈,以“12343”民生服务中心、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居民就业、就医、咨询等全方位服务网络。街道将根据功能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态,打造现代服务业多轮驱动,逐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在辖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为经济发展注入长效活力。

一是不断深化网格化管理工作。按照区委政法委和区委组织部的工作要求,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划分765个不同级别网格的基础上,逐步将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民政社保、卫生户籍等行政职能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以精细化的管理服务,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快精品社区建设进度。坚持高起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文4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对社区的职能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中长期执行“议行合一”策略所暴露出的角色冲突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自治缺失等现象,迫切需要有一系列变革。“议行分设”和“网格化管理”从组织与个体的角色明晰、角色认同、角色承担的细致化与主动化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提升社区自治,向“小政府,大社会”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引发了一系列行政管理体制与职能转变的迫切需求。社区作为城市最小的组织细胞,其组织机构的角色和职能也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5O年代中叶到80年代初,中国城市社区组织机构从形式到结构,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但始终未摆脱社区政府管理城市社区的组织延伸之角色身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单位对个体责任承担的削弱。过去包揽职工生老病死方方面面的职责落到了社区,伴随着个体的社会化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历程,社区的工作核心、职能的时代诉求却倍受社区管理体制中组织机构的角色身份设定的限制。

一、杜区管理体制中社居委冲突化的角色身份对社区功能的限制

社居委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单位,从历史和现实情况看,居委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性自治组织,介乎于半行政、半民间之间。居委会的历史地位在于既是国家与社会在基层社区的中介,是国家政权在基层的延伸;又是基层群众的代言人和利益表达者;还肩负着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和互助服务的职责。

1.双重角色的冲突性,使得社居委在具体工作中角色身份的合理性降低。社区居委作为社区管理的最直接的单位,一方面要代表社区居民的心声,甚至是代表居民向政府表达利益诉求。而另一方面,社居委又是政府政策的执行者,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和利益。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角色身份,导致了冲突。角色代表的利益群存在差异,现实赋予社居委既是居民的代言人,又是政府意志的执行者等双重角色的内在冲突,使得社居委的工作开展在角色合理性上受到质疑。

2.双重角色承担因任务的刚性差异而出现明显的重点偏颇,在上级政府繁重的“行”的工作中淡化了对“议”的工作组织。由于两种角色任务的刚性不同,导致了双重角色冲突中的行为虚实选择与社居委设立的初衷相悖,即社居委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承担了政府的“嘴与腿”的角色,而淡化了社居委设立的基本职能,即居民的“头”的角色。

3.社居委在角色承担中的趋避行为,降低了居民的信赖感与归属感。社居委在实际工作中重“行”轻“议”,将“居民带头人”的角色边缘化,在社区居民的意识中缺乏号召力与归属感,从而导致居民主体意识淡漠,既不把自己看成是社区的主人,也不把社居委看成是社区的当家人,对社居委的依赖、信任程度很低。

4.社居委成员的角色认同程度较低。社居委的角色身份最终是通过个体的角色扮演得以实现的。当角色身份出现冲突的时候,个体会对所扮演的角色在认知上心存困惑,在情感上会出现趋避冲突的现象。进而影响到社居委成员对角色行为的执行程度。

二、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中的角色身份重设之分析

在“小政府一大社会”的社会发展趋势下,社区居民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社居委“议行合一”的外制型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提升的社区群众自治性要求。社居委的角色重设成为社区改革的关键点。

中国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经历了长期、多种模式的尝试,其中,有两项尝试是通过变革角色进行的,一项是针对社区组织机构职能分离的“议行分设”,另一项则是在“议行分设”改革基础上对角色职能细化的“网格化管理”。

“议行分设”是针对“议行合一”中暴露出的角色冲突之弊端所提出的,即明确居委会职责为参与决策社区事务、监督社区行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另由政府聘用专职社区工作者组成社区事务工作站,负责社区日常行政工作。社区网格化管理则是将社区划分成若干单元网格,纳入社区事务,确定专人负责,利用信息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到颐运行机制。

(一)明晰了社区各群体的角色身份,有利于激发角色承担的积极性

1.社区服务者角色身份明晰,职责担当明确。以合肥市蜀山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例,针对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合理和不规范情况,该区施行机构改革,重在规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遏制机构人员膨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社区机构实行“议行分设”,剥离社居委承担的行政职能,建立社区工作站;实行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考核机制与奖惩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提升人员素质,激发队伍的活力。这一做法,让曾经承担着众多政府各职能部门下沉来的大量行政事务的社居委逐渐还位于真正的居民自治组织。把已经进入社居委的各项行政工作进行剥离,如将社区组织、服务、卫生、环境、治安、文化和计生等七项内容从社居委的工作职能中完全剥离出来,使社居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2.居民的“社区人”主体角色意识得以强化。“议行合一”所导致的社居委角色冲突以及“议”的角色虚化状态下,社区居民被管理的角色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社区居民的主体意识、社区归属意识淡化。实行“议行分设”改革之后,社居委“议”的角色得以明确,引领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职能得以落实,角色承担的职责明确化,社居委在居民心目中的角色形象突出了以下几个特质:基层群众的代言人和利益表达者、居民民主自治与互助服务的召集者、政府与居民合作、信任的信息沟通者。社居委角色在统一化的基础上得以细化,使其能够获得居民的认同,让居民获得“有了自己的领头人”的感受,激发居民“社区人”的主体意识。如合肥市蜀山区五里墩街道的金华饭店改造项目的合资立项,就是通过“议行分设”后的社居委通过民主决策进行的。金华饭店始建于1985年,由于设施老化等原因关门歇业,资产闲置,居民对此意见较大。社居委在充分收集居民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将民情民意做了细致的整理与分析,代表居民的合理意志,提交了改造报告,并获得立项与执行。

3.帮助个体获得角色承担的积极情感。当角色身份得到他人反应的支持,人们就会经历积极的情感过程。通过“议行分设”,社居委的成员和工作站成员的角色身份通过职责的规定得以明晰,他们对角色职责的认同与来自社区居民对这两个角色的期待是一致的,这种趋同的反应能够给社区组织成员带来积极的情感。同样,通过社居委的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等活动中,自主自治的角色意识与积极承担居民责任的情感也获得极大的提高。

(二)角色管理规范化

角色身份对于个体来说.是“个体规划给他自身的,作为对某一特定社会位置之占据的特定身份和地位。”对于某一特定的群体来说,同样包含了社会或文化对这一角色的一系列观念和角色期待。只有在角色明确的情况下,角色之间才能够按照对角色的行动预期做出呼应并获得对角色的规范管理。

以合肥市蜀山区街道、社区聘用人员管理办法为例,坚持“结构优化、从严控制、按岗定酬、管养分离、择优聘用”的原则,在“议行分设”改革中,通过对社居委、社区工作站各岗位详细、明确的岗位说明,打破身份界限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一年试用期制和三年任期制以及综合考核与末位淘汰制,岗变薪变等措施,将社居委、社区工作站中以“岗”为标志的角色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并通过明确的职责描述与评价细则,对角色行为进行了界定,规范了各岗位角色的行为管理。

(三)角色承担的细致化、主动化

在改革中,“网格化管理”是将角色承担进一步推向细致化、主动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为例,将社区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划分成26个片区,62个网格,各社区工作站人员作为网格负责人。网格责任人是本网格内发现、掌握、反馈、处置相关信息的第一责任人。这种管理模式,变社区工作站成员的角色由“专项任务迎进来”为“带着多项任务走出去”,突出了社区工作站成员这一角色的主动服务意识,并将角色承担进一步细致化了。

三、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文5

一、“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

建设背景分析

1.客观需求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民众越来越倾向于利用移动终端,借助移动互联网获取即时资讯和便捷服务,特别是广大中青年群体日益成为“手机控”。然而朝出暮归的生活模式成为广大中青年群体共享社区服务、参与社区管理的瓶颈。这类居民群体迫切需求一个移动应用平台来帮助其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其对移动互的诉求。因此借助广播式移动感知工具,实现端对端的主动式服务是破解民众参与局限性难题、提升民众感知社会服务满意度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推动社区自治服务管理的有效手段。

2.媒介优越性

相对于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插上移动互联翅膀的手机应用这一新传媒不仅克服了排版印刷、摄录编排等繁琐程序,大大缩短了信息时间,显得更为灵活便捷、及时性突出、传播性强,而且数字化的信息无线推送与更新,规避了纸张、录像带等耗材的消耗与浪费,更为低碳环保,顺应了新时期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要求。借助移动新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搭建社区自治和民意反馈的畅通及快捷渠道,提升街道实时服务能力,实现全模式管理监督和社区综合服务是必要的。

3.受众易接受性

凭借移动、便携、触屏、多媒体等因素的丰富体验,智能移动设备本身在用户接受度方面便存在优势。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多媒体手段,通过触屏感应的方式直观展现、简易操作,即便是年逾花甲的老者、亦或初具学识的少年经过简单指导或者自己摸索便可轻易掌握。因此可见,智能移动设备的受众群体不但是广泛的,而且是易扩展的。“掌上团结湖”的设计,便是充分借助智能移动设备触屏操作的优越性,着眼于受众的操作体验,使居民群众易于接受和实际应用。

4.管理模式革新性

传统的社区管理是按“业务线条”推进的,社区民情及基础信息采集,大部分都是分楼包片的特定人员通过笔录的方式进行采集资料。然而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原有的服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管理层级过多导致服务不够快捷;以业务线条为主服务居民,导致采集的信息不完备、资源不够整合;管理决策者难以动态掌握区域内管理服务对象的整体情况。而移动互联信息化技术可以完善各种社会管理基础信息的采集模式、共享机制、决策支持,很巧妙地克服了上述弊端。将移动信息化技术落实于社会服务管理是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动态条件下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可以实现科技化、人性化、精细化的社会服务与管理,让广大居民享受均等、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及志愿服务。

5.目标可实现性

风起云涌的高科技时代,智能终端的普及不仅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移动APP应用的爆炸式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APP应用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技术支持、设计制作,还是推广运用、受众感知都早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幻梦,并且向着更为低成本化、大众化的趋势发展。“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便是基于移动终端为载体,提供基于Android\IOS\Windows手机系统的服务平台,使用GPRS\WCDMA等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建立起一套可移动的无线政府APP系统。其功能定位、内容涵盖等完全自主设计,并且为前期微博、微信、微群“三微一体”服务平台聚合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技术基础,所以通过较低的制作成本投入便可达成目标的实现。

二、“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

主要功能设计

1.全面的信息宣传阵地。街道利用“掌上团结湖”这一灵活便捷的移动网络平台,运用文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全面发挥移动互联新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公开党务政务信息、各项工作信息、展示街道建设成果,推送公共应急预警等。居民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便可在第一时间获悉街道、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了解工作动态,领略街道风采,提升居民群众对辖区党政工作的知晓率与认同意识。

2.便捷的公共服务窗口。“掌上团结湖”分类展示辖区内所有服务资源和信息,包含了居民办事指南、公益组织及其活动公告、辖区一刻钟便民服务以及党员服务项目、特色服务项目等。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查阅所需服务的情况介绍、流程标准、联系方式等,足不出户便可享受到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基于GPS地理位置实时定位信息技术,利用一体化地图图层直观显示,方便居民实时区位查询与电话通信连接。

3.畅通的政民互动渠道。街道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络环境下民意征集和民意诉求,“掌上团结湖”特设立“智慧言路”板块。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反映问题、表达诉求、谏言献策、监督检举等,并得到及时的针对性的回馈解答;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征集汇总问题等形式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通过移动互联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接受监督、解决问题,以即时、便捷、高效的政民良性互动解决好广大居民群众的迫切诉求。

4.信赖的诚信认证环境。融合实时定位和即时社交沟通的技术,与微信、陌陌等社交通信软件一样,“掌上团结湖”同样具有当下最风行的“查找身边人”的功能设计,但是有别于其他社交通信软件,为规避虚拟网络的不确定性可能带给现实社会人际交流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掌上团结湖”搭建了诚信认证平台,严把用户注册入口关。注册用户如想成为诚信认证用户,须申请诚信实名认证,工作人员通过核实居民登记信息、电话验证等手段,后台核对申请人的身份。通过诚信认证的注册用户,其用户名会加注显示诚信认证标识,并享有更高的使用权限,可以自主成为活动的发起人和号召人、申请成为网格管理员或格长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等。通过构筑诚信认证的网络环境,做到“注册号”与“社会人”的真实性对接,构筑安全诚信用户群,提高用户诚信度,构建可信赖的、具有真实色彩的虚拟家园。

5.特色的社区自治平台。传统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以地理空间划分网格单元,主要是街道或者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网格管理员,大部分是指派性的、委托性的。而“掌上团结湖”的网格管理平台设计,转变观念,突破了人员指定、区域限定、模式固定等局限性,将志愿服务与社区自治管理相结合,创新地搭建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智慧网格”管理平台,向居民提供了动态的网格选取模式及动态的项目管理方式,管理内容除了传统网格管理中的环境、安全设施外,还覆盖了网情舆情、虚拟空间、志愿服务等内容。每个居民个体都可以当家作主,自主申请成为所选区域的网格格长或网格管理员,通过街道工作人员后台审核后,利用智能手机图、文、音、影等多媒体手段,及时准确地上报社区管理问题,并依据自身职业特点或专长对所负责网格内发生的问题进行管理或上报,使社区居民人人都可以自主、自助式地成为网格管理员,培养和提升辖区公众的自治管理参与度与主人翁意识

三、“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主要成效

1.实现了以服务移动化为特征的基层服务延伸。“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将智慧街道的所有核心服务功能扩展到移动终端,完成了基层服务移动化,以公众为中心构建了服务渠道,让社区居民随时、随地、随需地享受智慧的辖区民生服务,实现了智慧街道基层服务的移动延伸。“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实现的不仅仅是推进智慧街道建设的一次技术革新,同时也是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一次理念创新,是一次社会服务管理的有益探索和积极实践,将推动为民服务从“有线时代”走向“无线时代”,街道政府也将从“有线政府”走向“无线政府”。

2.满足了以幸福民生为目标的居民生活需求。秉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助推幸福民生,倡导便捷幸福生活,居民利用手机足不出户获取服务信息资讯,自主定制所需服务,“掌上团结湖”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即时获取便捷的各类民生服务,满足了居民日益提高的品质生活需求,改善了辖区居民的生活舒适感受。

3.构筑了以诚信认证为基础的“熟人社区”。基于邻里认同、社区认同的理念,利用信息化应用技术手段、诚信认证机制为基础保障,居民借助“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的移动社交应用功能熟悉身边邻里朋友,组织聚会交流,通过线上虚拟空间互动带动了线下实体社区人际交流,帮助居民越过了门户紧闭的藩篱,拉近邻里关系,增进彼此信赖,促进了社区居民自治和互动,加速了熟人社会的孕育和成长。

4.培育了以志愿互助为主题的社区邻里文化。素不相识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群体通过“掌上团结湖”手机应用平台自发地组织为老、助残、环保、捐助等各类公益志愿互助活动已达200余次,他们在公益活动中彼此建立起友谊,孕育志同道合的公益梦想,传递着公益正能量;逐步形成有核心成员为主体、众多居民广泛参与的“掌上团结湖”志愿服务团队,且日渐发展壮大,以志愿服务、互助交友为主题的社区邻里文化蔚然成风。

5.助推了以自主理念为导向的社区自治管理。“掌上团结湖”智慧网格管理平台的推广和应用,促使居民自主、自助式的成为网格管理员或监督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参与社区自治管理,破解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扩大了参与管理主体覆盖面,调动了社区居民自主积极性。手机平台用户参与的网格管理案件累计已达1000余件,社区自治管理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四、发展愿景

社区网格化管理特色范文6

2011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实现136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3.2%,在贵州省第二轮经济强县考评中成功升至全省第11位。

建区20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汇川区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倾力打造“实力汇川、宜居汇川、文化汇川、平安汇川、和谐汇川”,在“红色转折之城”崛起,朝着全面小康的道路奋力前行。

实力汇川

从发展迈向赶超

在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图上,开发区(汇川区)划出了一道亮丽的曲线,平均增速14%以上,尤其是2011年创建区以来的最高增速。短短几年间,汇川的发展成绩令人惊叹,发展“答卷”格外耀眼。

既有量的扩张,更有质的提升,开发区(汇川区)经济实力尽显。梳理汇川经济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其中转折性、跃升性的可贵变化: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支柱产业的“托举效应”形成……

——工业园区强劲发展,“聚变”中蕴藏效益。

走进开发区(汇川区)高坪镇工业园区:成功汽车投资35亿元年产20万辆微型汽车整车和20万台发动机生产线的项目实现了新车整车试线,高新产业园、特色产业园等工业产业园已现雏形。仅2012年1-5月,园区就完成工业总产值24.4亿元,未来的北部工业园区将在这里崛起。

工业强区,园区是“引擎”。汇川区深切地感受到,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必须把园区当做“特区”,扎扎实实地发展园区经济。

一个个投资过亿的招商引资项目迅速落地,一个个百亿级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个个规模庞大的支柱产业正在崛起……按照“园中园”、“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与“退城进园”政策的实施,开发区(汇川区)初步形成了以“军工、机电、装备制造”为主的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以“食品加工、机电”等为主的外高桥工业示范区,以“制药、冰箱配套”为主的董公寺工业示范区、海尔配套工业示范区。园区已成为“工业强区”的重要载体,成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

——产业、科技融合提升竞争力,产学研凸显“乘数效应”。

2011年,由贵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组建的“贵州电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省科技厅授牌,开发区(汇川区)科技领域产学研踏上新征程。

自2010年7月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开发区(汇川区)加快了泰豪科技园的规划与建设步伐,高新企业的不断入驻与各类科技项目涌现,为汇川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截至目前,共有219个项目被市级以上科技计划立项,争取资金5163万元,比2011年全年增长38%,其中国家级计划40项,省级计划114项。

“在下一步工作中,汇川将突出抓好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工作,通过科技和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升汇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区委副书记汪立激动地说。

——围绕商圈与旅游做文章,第三产业发展更为强劲。

在开发区(汇川区)苏州路商圈,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商贸流通、休闲旅游、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繁荣发展,成为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相互交融的新都市城区典范。商圈对整体经济的提升作用,为我们见证了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所蕴含的巨大效益。

近年来,开发区(汇川区)推进商圈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为核心,促进第三产业实力整体提升。仅“十一五”期间便累计完成三产增加值196.5亿元,年均增长13.9%,不仅做大做强了港澳商圈、长沙路汽贸商圈和广珠文化商圈,不断优化城市经济结构,还努力完善娄山关和海龙囤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娄山关休闲避暑旅游示范带,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喜人。

宜居汇川

满足群众新期待

走进国家级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幢幢高楼大厦即刻映入眼帘。不同于现代都市的是,这些繁华却是被青山绿水所环绕。这座城市现代科技与生态环境完美融汇的“宜居”景致令人感叹。

城镇化是发展的助推器。然而在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化并不仅仅是追求规模与速度,而是坚持在发展中建设“宜居汇川”,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宜居汇川,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实现全局并进。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按照“先拉框架后充实”和“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集中进行”的思路,注重产业功能、道路环境、建筑风貌的有机结合,做好开发区规划工作。

宜居汇川,坚持实现经济总量与城市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

在汇川大道、红河东路等14公里的城市“大动脉”上,拔地而起的不仅仅是鳞次栉比的高楼,还有随之带动形成的城市物质文化、人文精神和城市品味,三大商圈则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凸显点”:汽车博览会、美食文化节以及一大批精品社区的形成,成为了新区“改头换貌”的亮丽名片。

经济总量上去了,城市品位与质量也要随之增长,这才是真正把握城镇化的内在本质与真谛。近五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45.1244亿元的城建固定资产投资中,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9696亿元,先后荣获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等荣誉称号,积极参与完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创建工作。

宜居汇川,坚持持续发展增后劲,实现当前与未来兼顾。

不允许浪费资源,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位置是“宜居汇川”建设的要义。开发区鼓励企业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并发展绿色GDP,建立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开发区的资源消耗控制在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从根本上解决宜居城市环境协调问题。

文化汇川

形成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1992年,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在面临诸多困难的艰苦环境中,凭借“苦干实干”的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气魄,汇川硬是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红色文化、土司文化、三线文化、开发区创业精神……近年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挖掘优质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开展“重走路”体验式教学、建设红色教育品牌等方式自觉地把构筑“精神高地”融入到推进“四大战略”、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伟大实践中。

2007年以来,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村村通”工程累计安装建设2200座,惠及43个行政村、398个村民组、农户3680户,全区电视覆盖率达98%,广播覆盖率达100%。而2131公益性电影放映活动在5年的时间里更是走遍全区,累计放映1299场次,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次,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开发区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区建图书室117间、文体活动场所109个、农家书屋建成60个、农民文化活动家园12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汇川支中心1个,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3个点……不断推出的“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等群众性评选活动,促进了农村社区精神文明。

随着开发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活动的深入,该区不仅将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也将不断繁荣开发区文化市场,重点加强文化创意设计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汇川文化的“硅谷”与广大文化志士的创业热土。

平安汇川

营造安居乐业氛围

安居乐业,是一方百姓的诉求。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秩序良好、安宁祥和的治安环境,平安汇川建设势在必行。

但是,作为全市的中心,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的平安建设怎样搞?

——网格化管理防患于未然,筑就“平安汇川”有力保障。

通过整合社区服务管理资源,开发区构建了区域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一体化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模式。按照“合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着眼发展”的原则,以300-500户、1000-1500人为网格单元,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楼院布局、便于服务等因素将社区(村)科学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

每个网格单元的工作人员由乡(镇)社区(村)干部、低保协查员、劳动保障协管员、志愿者等人员组成,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奖惩。

——破解特殊群体管理困局,实现平安建设“全覆盖”。

没有特殊人群的安定,社会整体平安也就无从谈起。开发区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具有相对固定工作和相对固定住所符合条件的农民工207人转为城镇居民;制定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清理整治工作方案,积极推行“一卡通”等居住证制度,实现流动人口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努力实现实有人口的实名、实数、实情、实时的“四实”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其中实名、实数管理达85%。

——积小安为大安,平安汇川建设以点到面循序渐进。

在巩固提升原有市、区级“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村寨”的同时,开发区大力创建平安企业、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家庭,创建累计进度均达到100%。义务治安员、安保“红袖章”、义务巡逻队等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有序展开……

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路径,平安汇川的构建折射出可喜前景。通过绩效考核,2012年上半年全区公众安全感83.25%,人民群众安全感从5年前的51.3%提升到81.53%,实现了逐年提高的目标。

和谐汇川

推动民生建设新发展

在娄山关村,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与和谐的景象:巍巍娄山上树木葱翠,一座座具有“雕花窗、转角楼、青砖白墙”等独具地域特色与传统民间文化特征的“黔北民居”,构成了一幅幅田园诗歌般的景致。

最大的是民生,这已成为“和谐汇川”长期的坚守与追求。

让群众幸福指数与GDP同步增长,这是汇川和谐的根本。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向全区作出的郑重承诺正在逐渐实现。而这承诺的背后,是一串串数字与成就:

主要农产品成倍增长。和1998年相比,全区粮食总产量增长6.5倍,油菜籽增长13.6倍,茶叶增长20倍,水果增长12.5倍,肉类增长4.4倍。特色农业发展初具规模。20年来,全区组建了生猪、奶牛、鹌鹑、杨梅、花卉、莲藕等产业协会56家,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2个,农村经纪人达260余人。设施农业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达3660亩。有规模养殖116户,养殖大户1320户。

1992年建区之初,开发区仅有4个简陋的农贸市场。20年后,开发区已形成电脑、电器、汽车、汽车配件、水果、烟酒、家具、食品、花鸟、农副产品等各类专业市场12个,集贸市场17个。201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3亿元,比1998年增长8.9倍,年均增长14.3%。预计201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

从当初的42所普通中小学扩展到117所, 教育的均衡发展极大地促进城乡发展。截止目前,开发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研开发机构42个,其中其中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2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7家、3个国家授权的试验检测平台、院士工作站5家、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现有有效发明专利240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5.3件。

一个个爱心助贫、善心扶弱的活动成就了一批“民生品牌”。“居家养老”模式在新舟、航天、航宇等社区“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民间服务组织为实体,社会各界与志愿者广泛参与”的服务体系的建立,探索出了一条“老有所养”的社会管理路子。

大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实施药品放心工程、基层医疗救治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参合率达98.8%,群众基层就医的药费负担明显减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