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能源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能源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能源体系

低碳能源体系范文1

关键词:新能源建设;后续管理;问题;对策;北京;农村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的一个长久战略,而农村地区的新能源建设更是“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北京市紧抓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有利时机,投资数十亿元到“三起来”(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中,引进、开发、推广了太阳能、沼气、风能等多种适合北京地区的新能源技术。据统计,2008年,北京市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是全国新能源建设的工作典范。但随着项目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新能源建设的后续管理与维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认识到完善新能源项目的后续管理,对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状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确保政府投入实施的各项新能源项目充分发挥长久效益的关键所在。

1新能源项目的后期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随着北京市政府近年来大力推广新能源建设,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利用情况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普及率逐年上升。据统计,到2007年年底,远郊区县约有823个村安装了太阳能灯,占村庄总数的20.7%,累计约8万盏。每年可节电1 317万MJ,节约电费近200万元;同时还有大中型沼气工程53处,总池容达到l.5万m3,供气1.4万户;即将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约60处,可满足l.8万户村民炊事用气。

然而,随着各类新能源项目在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推广,其后续管理工作也逐渐显现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据了解,大部分项目仍然是“重开发,轻管理”,工程方只关注项目的开况,而在设施修建完成之后,忽略了其后续维护工作。很多项目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因缺乏维护、无人看管而效率降低甚至荒废,进一步可能造成整体资源的极大浪费,这实际上违背了使用新能源的根本目的。

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北京市农村地区的新能源项目后期维护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后期管理维护的服务网络不健全

目前,北京市农村地区新能源建设的后期管理维护尚未形成完整的服务网络。部分地区的新能源工程设备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出现技术问题时出现了权责不明的情况。是由政府负责,村委会负责,还是设备的建造厂商负责,或者由农户自己解决,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不少区县也组织了一些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维护的工作,但全市范围内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分层分级的维护体系和合理的服务网络,各项后期管理所需要的配套设备准备不够充足。在新能源设备设施发生了问题之后,没有合理的机制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问题上报并解决。

例如,在“亮起来”工程中,北京市近郊大部分地区都引进了太阳能路灯项目。这个项目耗资很大,每个路灯的价值在1.1万元左右(包括了灯杆、太阳能板、蓄电池)。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造的工程,仅因为缺乏合理的后期管理,当开关或者其他零部件损坏就放弃使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1.2缺乏有关新能源后期管理维护资金的支持政策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在新能源上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大多是用在技术引进、项目开发上,对项目的后期管理维护很少重视。笔者从村委会基层工作人员的描述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的乡镇,政府都没有投入专门的、定向的后期维护资金。正因为如此,当很多地方的新能源设施出现故障问题后,村委会没有资金去组织维修,而农户也不愿意自筹资金修缮,部分项目就出现了“一年好、二年差、三年垮”的局面。

对于后期管理的资金问题,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管理不充分。政府没有对后期维护资金的配置、使用方式、负责部门做出规定,从而使得基层工作人员无奈于没有合适的方式和可依据的政策对新能源进行后期管理。

1.3缺少专职的技术人员

一是缺乏日常的看管、维护员工。很多大型的新能源项目,例如沼气池,需要固定的人员负责看管和定期清扫,才能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设施出现不必要的故障。而目前北京地区很多沼气设备都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二是缺少相关的专业维修人员。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很多问题比一般设备复杂,需要专业的维修技术。而北京市农村地区配备的相关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很多区县存在几个村才有一个沼气技术员。同时,农民普遍欠缺相关知识,不能及时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使得大量沼气池及其他新能源设备“因病报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4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新能源设施设备的后期管理维护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受益者和最重要的工作支持者都是农户本身。对于北京地区的农户而言,新能源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物,农户对新能源的绿色环保性、科技性等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农户对使用新能源、维护新能源设备设施的主动性却不高,大多数仍处于如果政府提供就接受,而不会自主去购买的状态。农户对“花钱买环保”的态度并不积极。因此,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环保意识的培养,解除其可能存在的误区,以加深其对新能源的认识[1]。

2新能源建设后续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建立完备的后期管理与维护体系

政府应该牵头,针对现有的各种新能源项目,根据各区县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尽快建立完善的后期管理与维护服务体系,实现包含新能源项目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管理、维修在内的整体服务网络,以推进农村能源的管理标准化、服务专业化,改变项目覆盖面小、组织化程度低的局面。

就此,国家在2007年推出了《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其中提到了建立乡村服务网点的建设内容、标准和补助标准等等。关于这一点,房山区政府率先做出了创新,到2010年,共建设1个区级服务中心、2个镇级区域服务站、120个村级服务队,形成一个3级实时监控服务网络,实现“管理维护一条线”,同时运用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进行标准化管理。目前,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典型示范模式,而这样的服务网络尚未普及到全市的范围内。

2.2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目前北京市的新能源项目多在各区县农村地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北京市政府每年在新能源整体上的政策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例如,自2010年1月《北京市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实施后,政府每年用于支持太阳能发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不低于2亿元[2]。然而,到目前为止,北京市政府对于新能源后期管理与维护的资金投入的重视仍不足,支持力度较小。因此,各级财政应该制定长期规划,合理利用资金,加大对新能源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维护的重视,做到“重开发、重维护”,这样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低碳能源体系范文2

关键词: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 发展 措施

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的能耗、排放及污染所进行的一场经济模式的伟大创新,是人类社会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一大进步。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应对环境问题,它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内在要求,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

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换言之,促进能源经济革命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1]。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针对现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开展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建立起最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低碳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能源的根本目标在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两大本质转变:其一,基于碳基能源的现代不可持续发展经济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其二,以往的高碳黑色型能源消费结构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的绿色消费结构。由此,我们发现发展低碳能源就是要促进能源生产、消费的低碳转变,全面实现能源生态化经济,这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基础。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低碳能源经济革命应包括三个阶段目标:其一,近期目标,即把煤炭的清洁利用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低碳固碳等技术;其二,中期目标,即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坚持推广新能源技术,如氢燃料电池等,还要广泛应用碳收集、埋存等技术;其三,长期目标,即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其主体包括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的核能等。这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对低碳能源的发展实践而言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低碳能源发展措施

(一)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重视对节能减排的激励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市场价格不合理,刚性的、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敏感度偏低,在能源的利用上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务必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减弱,引导能源行业不断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发展低碳能源,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应加大改革能源产品市场价格的力度,抑制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把能源的稀缺程度更全面地反映出来,并加大处罚高污染企业的力度,给予产业创新、升级更多的支持、激励。在约束各行各业的能源消费时,应完善制定相应的标准,并采取法律强制措施,如建筑节能标准、机动车燃油标准、家电能耗标准等,同时大力宣传、普及低碳制度,让消费者、生产者都能更好地了解低碳制度,引导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绿色、低碳,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

(二)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创新都是进步的灵魂。为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发低碳新能源技术、低碳产品,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条件。如企业可以自身战略环境为基础,构建起合理的、科学的低碳营销模式。当前,低碳新能源消费已经演变成必然的市场趋势之一,企业只有把低碳能源元素融入到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中,按照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做出改变,才能真正降低生产经济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资源利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大力践行低碳理念的低碳能源经济战略,大力开发并利用清洁能源。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水能、太阳能、风能、植物能源等应用比例的提高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新型能源的普及与推广需要面对市场化技术、市场化能源的难题,只有提高低碳能源技术的含金量,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才能把低碳经济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为此,我们要坚持推广先进的低碳、无碳能源新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为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我们还应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降低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大力推进生态化的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高碳的能源,完成建立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其次,要积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绿化发展,围绕低碳能源产业群,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供支撑点;另外,要把低碳经济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碳排放纳入经济政策的范畴加以执行,利用政策的力量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避免过度开发,为发展低碳能源经济保驾护航。

在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国家应加大宣传低碳能源产业光明前景的力度,把低碳能源产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扶持,促使低碳能源经济在我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低碳经济中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同时,要坚持发展和扩大低碳能源产品的出口贸易,鼓励低碳能源消费,并对低碳能源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语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等措施对节能减排进行激励,并及时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水平,为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华,赵黎明.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与调控[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84―89

低碳能源体系范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体系;技术创新;碳交易;低碳城市;全民意识;政策体系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3-0034-04

一、低碳经济体系的提出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社会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代替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为基础,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关系。

伴随着人们对低碳认知的不断深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日益蓬勃,对低碳经济体系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低碳经济体系是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碳交易为手段,低碳城市建设为核心,全民意识的提高为动力,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保障的全新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经济概念,它伴随着低碳经济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伴随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二、低碳经济体系的构成

(一)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体系的基础

所谓低碳技术创新,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的创新模式,在宏观层面是以低碳发展为创新方向,在中观层面以节能减排为创新方式,在微观层面体现在能源、交通、建筑等各行各业的技术创新。

应对气候变化,走低碳发展道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而对于中国经济来说,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当前很多领域的碳排放量都要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因此,在解决未来温室气体减排的气候变化问题上,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其作用超过其他所有驱动因素的总和。这就要求中国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不断促进各个领域高能效、低排放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与以获取经济利益为单一目标的传统技术创新不同,低碳技术创新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前提下以促进自然生态平衡协调、节能减排、社会生态和谐等为基本目标,以降低大气中CO(h2)含量为最终目的的。随着全球极端天气的频频出现,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记录不断刷新,低碳发展已经被各个国家提上议程,谁能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谁将占领未来低碳发展的制高点。因此未来发展低碳技术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和前途,是低碳经济体系的基础。

(二)碳交易是低碳经济体系的手段

所谓碳交易是世界各国为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效应,减少全球C0(h2)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名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C02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h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把气候变化这一科学问题、减少碳排放这一技术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个经济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个科学、技术、经济综合问题。需要指出,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但与一般的金融活动相比,它更紧密地连接了金融资本与基于绿色技术的实体经济: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人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碳排放量就是通过碳交易这一经济手段实现其金融价值,使得其能够在不同国家和行业之间进行流通。

碳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发展低碳经济的正确选择。低碳经济发展是一种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革新和优化转型来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人,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而市场机制的引入,会形成强大的激励和惩罚效应,国家和企业在进行相关决策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其环境影响,CO(h2)的排放量必将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这就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因此,碳交易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三)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经济体系的核心

低碳能源体系范文4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已是陶瓷业发展低碳经济共同的祈求。但目前陶瓷市场还缺乏一个具有说服力陶瓷低碳经济的鉴定标准,如何构建陶瓷低碳经济评价体系有效开展陶瓷低碳认证和评估,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当前世界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表现为通过低碳技术和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开发低碳产品,从根本上转变生产、消费和生存观念,其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优环境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本身是一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构建的发展方式。

陶瓷业可以说一直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双高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矿石土地等相关资源,而污染问题又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在低碳减排的大军里,陶瓷行业的减排任务可谓任重道远,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行动中承担着艰难的任务与使命。陶瓷行业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构建陶瓷产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陶瓷产业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主要目标:(1)以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减少碳排放,保证全球气温上升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以技术开发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通过低碳技术促进陶瓷企业和相关部门低排放和能源技术、CO2捕集与埋存技术等开发和推广,加强国际技术合作,科学实行监督、管理,促进制度创新,提高能源效率,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3)以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双赢为原则: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发展的同时,也促使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同步提高。

陶瓷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陶瓷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与反映,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要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影响陶瓷低碳经济的特殊影响来确定。具体来说,陶瓷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定性分析与定量核算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应尽可能采用量化的指标,但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可将它分成若干个等级,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低碳能源体系范文5

1低碳城市评价研究与实践

1.1低碳城市评价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背景下,低碳城市研究是各国政府与专家都非常关注的重点,我国在低碳城市研究上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夏垫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1];辛章平等认为低碳城市的核心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认为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2];戴亦欣认为低碳城市是通过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3]。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低碳城市即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碳经济,这其中包含两方面内涵:一是碳生产率的提高。碳生产率是指单位碳排放所产出的GDP,这是一个正向指标,低碳城市要求在单位碳排放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另一个涵义是指在争取环境保护和低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社会的教育、经济、医疗、社会公平等各个从人文角度出发的指标的发展不受到阻碍。

1.2我国低碳城市评价实践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其主要的三大碳排放源为城市的建筑、交通和生产。城市发展要达到真正的低碳式发展,必须做到三方面内容:一是节能减排。首先是要加大宣传,使得低碳环保深入人心,其次要促进低碳技术的广泛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二是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逐步加大,超过甚至取代化石能源。三是产业结构的升级,精深加工产业、第三产业等低碳排放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要地位。2011年全国低碳经济媒体联盟专家委员会研究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十个方面组成,为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这部评价体系在很多方面给出了具体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成果的指导意见,具有三个主要特色:①较为突破的参考了媒体传播的力量;②将公众意识类列为重要的评价指标;③若发生严重违反低碳经济发展的事件,该城市将会被一票否决。但是城市低碳化建设是一个涉及众多方面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仅依靠一种统一的宏观的指标体系来指导低碳城市的发展,开展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研究有助于我国林业资源型低碳城市更好地发展。

2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特点

林业资源型城市一般来讲既是国家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功能。林业资源型城市相对于煤炭类、石油类等特色城市的发展,污染明显较小。与此同时,这些城市在低碳城市建设上具有众多优势。

2.1区域经济优势

虽然林业资源型城市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金与人才缺乏等原因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单一,发展缓慢,但是当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与国际完全接轨之时,林业资源型城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依托自己丰富的资源优势,逐步建立了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为特征的区域经济体系。这是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的机遇和主要优势。

2.2森林资源优势

林业资源型城市都是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建立和不断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研究表明,森林资源是世界上巨大的二氧化碳储存库。只要林业资源型城市真正做好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并进行合理的森林采伐,就可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吸收和保存二氧化碳的巨大作用,为低碳城市建设做出特殊的贡献。

2.3再生能源优势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性能源和可再生的生物性能源。而化石性能源使用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所以低碳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而薪炭材是具有林业特色的、具有广阔前景的可再生能源。林业资源型城市在薪炭材利用上大有可为,当然这种利用是建立在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双重支持下的能源的培育、开发和利用。

2.4人口变化优势

由于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林业资源型城市人口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所带来的劳动力减少等弊端被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弥补,而这种人口减少却带来了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能源消耗的相对减少。由于林业资源型城市比较偏僻、物资运输中的能源消耗较大、人口减少速度较快等原因,这一因素变化给林业资源型城市带来的变化还是巨大的。

3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构想与框架

3.1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构想

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应该充分考虑林业特点,一般城市低碳发展可能主要考虑低碳排放一个方面,而林业资源型城市应该考虑低碳排放和碳吸收两个大的层面。第一个层面:低碳排放是在保证生产和社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使得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在全地区广泛应用,实现相对的低碳排放。第二个层面:碳吸收就是充分发挥林业特点,做好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合理经营以增加森林碳储存。

3.2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框架

低碳城市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以及民众对于低碳发展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基于以上观点和构想,对于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应该从低碳环境(媒体宣传、公众认知、低碳政策、低碳规划、低碳计划实施、经济总产值、人均产值、人口密度及变化)、低碳排放(低碳产业、低碳生活、低碳能源)、碳吸收(森林资源覆被率、森林资源面积、森林资源蓄积、森林资源固碳量、森林资源固碳量变化)、低碳否决事件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见图1)。

4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4.1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①系统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的系统,低碳城市的评价体系必须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该城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等诸多方面的发展现状和低碳排放以及森林资源碳汇贡献。②可行性。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包括的内容众多,并且由于技术上数据收集的困难和指标本身的特点,在选取指标时,要代表性强、信息量大的易于明确、易于考核的指标,从而减少指标体系的信息冗余度,保证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③特殊性。由于城市的资源类型具有多样性,因此,建立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时必须考虑林业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其主要资源、环境特点及问题,力图充分发挥其环境资源优势。④规范性。在选取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到已有相关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借鉴性,这些已有的低碳评价相关的指标体系,不仅仅是众多专家多方研究的心血结晶,更是全国上下都应该遵循的公认的规范的评价标准。⑤导向性。低碳城市建设是集过程性和目标性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在对其进行经济评价时,必须考虑其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选择的指标体系既要能反映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现状,又要具有检测性、预警性,对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具有导向性。

4.2林业资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能源体系范文6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宁德分校福建宁德352100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由发展带来的负面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也日趋严重,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都成为全球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以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而低碳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参与其中,由粗放型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建议做简单分析。

关键词 :金融;低碳经济;发展分析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方面,低碳经济发展都是势在必行的。

1 低碳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需求的迫切性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于2003 年的英国政府文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且资源并不丰富,却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并逐渐实现由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向主要依靠进口的转变。美国、欧盟国家和地区也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案和政策,以实现其低碳经济的战略转变。2009 年2 月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 年6 月颁布完善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并建立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碳排放权)限额———交易体系的基本设计。欧盟也于2008 年12 月提出了能源气候的一揽子计划,并计划于2013 年前出资1050 亿欧元以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2008 年6 月,日本福田康夫政府提出了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政策,并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是到2050 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至80%。

我国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大国,也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工业国家,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经济的发展下,能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碳排放量的上升都日趋增加,而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也能履行大国的环境保护职责,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我国对气候和能源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1998 年我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 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 年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但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仍存在不足,我国需尽早建立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创新型金融支持。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的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地广物博,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量却很少,能源供应不足,价格上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制约。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不断增加,其中煤炭的消耗量最为严重,然而再生能源,核能源消耗却只占极小部分,由于我国对煤炭消耗巨大,从而导致煤炭排放量增大,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全球居前列,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2.2 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以第二产业最为明显,然而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却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底端,产品创新能力差,技术革新落后,是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重工业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电污染有严重的后果,更是有不少发达国家打着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口号在我国国内办工厂,对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我国正处于向第一、第三产业转型时期,优化我国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促进信息、金融和科技的发展,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促进第二产业重工业的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煤炭能源的消耗,加大清洁能源的利用有重大影响。通过科研创新,实现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由低技能向高科技的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银行、基金和证券的发展也有推进作用,促进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2.3 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支持的不足

金融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等广泛影响其产业主体的发展。低碳经济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目标,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然而金融机构的定位和信息不健全等也无法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导致科技的创新研发等都会遇到资金不足等问题。一些金融政策不完善,对于金融活动的支持度不够,无法及时给予帮助和扶持,金融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

3 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

3.1 政府政策的支持

我国是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系,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要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用以规范和激励金融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调整,给予低碳经济项目资金支持,设立风险机制和担保机制及政府国债等机制为低碳项目进行融资。

3.2 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低碳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可以借鉴国外的金融建设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要合理调整金融体系的定位,加强国际合作,树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服务目标,加强银行信贷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为低碳经济项目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更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手段,推出更多更利于小企业全方位发展的服务项目。

3.3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发挥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做好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为企业的资金项目提供社会担保,发展担保机构,加大对低碳项目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以促进低碳经济的迅速发展。

4 结语

产业项目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加大金融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才能对我国经济长效持久的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未来条件。我国必须做好相关的金融工作促进低碳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一般机理与多维路径研究[A].现代经济探讨,2013,12:39-43.

[2]苟家英.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探析[A].青海金融,2011,1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