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物流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物流现状

农村物流现状范文1

【关键词】 农村 农村物流 现代物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理论趋于成熟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这个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兴起的新型产业,以前所未有的能力为各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新的增长点。

我国农业经历了从开始的30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已经成为约束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在农村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成为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农村流通体制改革,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以物流配送为中心,以连锁超市为末端,以公司为主体的新型现代农产品流通形式,开始在部分城市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虽然有多种农产品流通形式,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农产品流通中的显著作用使之一直占据着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的位置。

在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根据对全国34756个乡镇和637011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社会服务进行的调查显示,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88.4%的乡镇有储蓄所。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5.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②

2010年底,我国农畜产品批发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2608个,营业面积32443377平方米,从业人数达到306778人,商品进购总额达到64916664万元,统一配送商品购进额58599300万元,其中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商品购进额33063631万元,非自有配送中心配送商品购进额18827416万元。③虽然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快,数量庞大,但是单个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却比较小,大多数批发市场设施配套建设也相对落后。

铁路、公路运输是我国农村物流实现的重要力量。2011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公里,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路网密度97.1公里/万平方公里。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3263万吨,其中,粮食运量完成9946万吨,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8666万吨。④

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410.64万公里,全国公路密度为42.7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356.40万公里,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97%,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9.38%;其中,通硬化路面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7.18%,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4.04%。⑤

2.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特点

2.1农村物流数量大、范围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除了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消费品的需求量巨大之外,生产的农产品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是世界罕见的。近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且居于世界的前列。粮食、蔬菜类产品的商品率已超过30%,畜产品、水产品的商品率超过50%,水果的商品率接近90%。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分别达到:粮食460.46公斤,棉花14.71公斤, 油料17.46公斤, 麻类0.20公斤, 烟叶4.07公斤, 蔬菜168.26公斤,水果65.93公斤。⑥可以说,农产品除其中小部分农民用于自给自足之外,多数变成商品需要通过物流服务进行流通,数量大、品种多成为我国农村物流的一个显著特点。家庭目前仍然是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具体每家每户,其物流规模很小但却非常的分散,因此农村物流服务的地域范围必然扩大。

2.2农村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分布比较广泛,农业生产规模小且分散,同时很大一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在城镇,这使得农村物流的工业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的交易费用高且合理配置资源难度加大。另外,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分明,而且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数量、时效性较强,需要时数量大、时间紧,加之其地域性限制的特点,这与全国范围内的全年消费和农资生产经销商的常年经营销售之间产生了矛盾,从而对农村物流的时间与空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趋势

第一,成本不断下降

国际上衡量一国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是该国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也就是说,比重越低,表明物流水平越先进、物流效率越高。同理我们可以用近似的方法来衡量农村物流发展水平。随着农村物流体系的快速建立与发展,以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优化的物流管理和完备的物流功能,农村物流成本必将不断下降。

第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农村物流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发挥着现代经济加速器的功能,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伴随着农村物流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持续上升,农村物流也正逐渐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经济部门。

第三,农村物流功能的系统化

农村物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及相关信息的,包括运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物流活动。它的发展强调农村物流功能的整合,并形成了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从而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农村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普及,推动农村物流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物流信息化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自动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它能够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其表现出的效果是省力化。可见,信息化、自动化是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我国农村物流的面貌。

第五,农村物流组织的集约化、全球化

在物流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使得物流服务日趋复杂,我国农村现代物流组织应发挥其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使整个供应链向集约化、协同化的方向发展。此外,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物流应积极面对和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力求与国际物流标准化体系一致,达到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等。

注释:

②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tjsj/pcsj/

③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1

④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1年铁道统计公报》,铁道部统计中心,2012.4.11

⑤数据来源:《2011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2012,4,25

⑥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9.1

参考文献:

[1] 纪良刚,刘东英等.中国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莉,周宁.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构建探讨[J].物流技术,2012,(11).

[3] 黄孝贵.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知识经济,2009,(06).

农村物流现状范文2

【关键词】:农村河流污染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的日益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尤其是农村河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河流的污染与城市河流的污染相比有一定的特点,在控制措施方面也有不相同之处,必须根据农村的现状采取控制措施。

一、农村河流水污染影响因素

1、畜禽粪便

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禽畜粪便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是导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这些粪便中含有许多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同时,大量的氮、磷混合物渗入湖泊或地下水,直接污染了饮用水。

2、农药

目前,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居世界第1位。2001年来,全国平均农药(有效成分)使用水平为12.7kg/hm2,农药总使用量每年约23万t(有效成分)。农药喷施只有8%~15%吸附在植物体上,利用率极低,其余有10%~35%悬浮于空中,有40%~55%沉降到地面,下渗土壤、污染水域,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3、化肥

据统计,2008年我国化肥总施用量为4653.8万t,并快速增长,我国化肥使用量占世界总施用量的32.8%,是世界上施用化肥最多的国家。有相关资料显示,化肥过量地施用,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严重破坏。并通过淋溶、地表径流、附着、反硝化作用等方式进入环境,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4、塑料薄膜

近几年,塑料薄膜使用量逐渐加大,残留在农田中的薄膜不断增加,使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的透气性下降,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到影响。截至目前,耕地平均使用量为200.9 kg/hm2,能够分解的仅为5.3%,回收利用率为58.7%。

5、气温变化

我市年平均气温呈逐步上升趋势,10a平均升高1.0℃。气温的变化决定水温的变化,而水温的变化对溶解氧及其生物氧化作用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当水温超过15℃时,气体从水体中溢出速度明显增加,高温条件下水下厌氧作用增强,厌氧条件下河流恶臭污染加剧。

二、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现状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水质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很大,粗略估算,目前水体污染物中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占1/3。化肥、农药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形成农田的化肥、农药流失,形成农业面源污染,而传统灌溉方式加重了面源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相当部分都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河流,造成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十几年来我国采取措施逐渐限制了工业污染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也逐步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对农业面源污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2、总氮、氨氮成为主要农村河流污染物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城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把关比较严格,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接受了城市转移的重污染项目。生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的项目,甚至有些重污染项目不经过环保审批,在偏僻的农村得以生存。这些重污染项目没有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加上农村环境监管的不力,使得一些农村地区河流工业污染十分严重。

通过对某地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河流中总氮、氨氮超标率100%,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可见总氮、氨氮为主要污染因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OD、CODMn、BOD5、总磷、粪大肠菌群等有机污染也占比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农田的化肥流失是主要原因,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也是造成河流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表1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

3、水生植物引发农村河流沼泽化

由于农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肥以及生活排泄物流失到水体,使农村河流水质普遍富营养化,造成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迅速蔓延,泛滥成灾。农村承包到户后,农民对公共河流的状况也没有以前那样关心了,加上使用化肥后农民不再揽河泥作肥料,使得河床逐年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大多数的农村河流都不同程度发现了水葫芦、水花生疯长的情况,由于每年水葫芦、水花生自然的生长、腐烂、沉积,已经造成河底的明显抬高,水面缩小,反复污染水质。多年的积累使得河流面临沼泽化,水体变绿等。而且,水葫芦、水花生的疯长还影响了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这种由水葫芦、水花生的长期疯长得不到控制而引起的河流淤塞和沼泽化的趋势是农村河流比较普遍情况。

三、农村河流水污染控制措施

1、建立制度,长效管理

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重在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管理制度,来巩固清理整治的成果十分必要。而要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重要的是广大农民能够意识到农村河流保护要依靠大家,每个人都不做污染河流的事情,而农民掌握和使用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也十分重要。必须建立制度,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领导负总责的河长制,发挥他们应有的公益性,才能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2、做好规划,突出整治

可以通过规划,设立控制区域,引导乡镇工业相对集中,便于工业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科学划定乡镇居民集中区,便于生活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对农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在规划中突出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充分体现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决定作用。有些好的传统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农村河流污染控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净化河流

生物强化技术,是直接向污染水体中接种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利用其唤醒或激活水体中原本存在的、但被抑制而不能发挥其功效的微生物,并通过它们的迅速增殖,强有力地钳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消除水体的黑臭以及硝化底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集中式生物系统、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及固定化微生物等技术。

在营养化污染水体中,原位修复投菌技术逐渐受到关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采用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由于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和氧将微污染水或废水中的无机和有机碳源及其它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4、结合特点,区别对待

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状况,结合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和污染排放的特点,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办法来解决。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加强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立足资源综合利用,解决化肥、农药、人畜粪便、水葫芦、水花生及作物秸秆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不能不顾环境而片面追求发展工业。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进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积极探索污水实用处理方法,鼓励跨行政区域联合建设规模化、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在水环境整治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强求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可以在平原、水网、丘陵、山区、城郊结合部、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发达和不发达的地区分别搞一些试点村,便于总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典型经验。

5、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

这是防止农业污水对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为此,各地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促使人们提高对农药、化肥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第二,要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开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各地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管理力度,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开发和生产有机食品,推动种植结构的改变。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

7、全面开展农村沟浜整治

开展县乡农村沟浜综合整治工程,使河道行洪畅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槽蓄量,降低水位,整治后的河道水流变得更加通畅、水质变得更加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显著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结语

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只是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水污染的问题。各地具体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控制盒治理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河流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源头的控制,从而保证控制和治理后能够有效的保持城市河流的水体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影.浅谈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2]江红梅,王正中,王东刚,曹满,任鑫.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探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农村物流现状范文3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农产品

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按照国家和政府的意志对农产品进行统购包销,是组织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总社、包括省、市、县级社在内的联合社和乡镇一级的基层供销社组成,所以是一个上下连接、覆盖城乡的全国性流通网络,在当时起到了连接城乡市场、促进城乡物资交流的作用。

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同时,城市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1991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体系。1992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场开始发挥其资源配置作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供销社决定农产品流通、连接城乡市场的作用逐渐弱化。自此,农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农产品批发市场,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都成上升趋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壮大,使得大量农产品进入以零售为主、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集市或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繁荣,集市和农贸市场的管理和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矛盾,例如基础设施落后存在安全隐患,场内规章制度不健全,对保鲜、保活、卫生检疫等方面不够重视,交易秩序混乱等。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化农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农产品流通秩序。与此同时,随着对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买菜。所以,农产品进超市,以及对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以上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中,流通渠道过长,物流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经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跨区域交易,扩大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节约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市场上依然存在销售品质低劣农产品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无法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农村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使农产品回归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只要电子商务贸易主体或者贸易对象涉农,就可称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准确对接,消费者能够充分了解生产者的情况,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同时也对生产者起到监督的作用。从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场上对高品质的农产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质农产品供给又不足,低劣农产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进行改革,提高竞争力。农产品电子商务对“供给侧”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难以满足的困境。农村电子商务使得生产者准确获取消费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组织安排生产,能够实现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给侧改革”。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电子商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也较为成熟。国外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主要包括发展现状研究、商务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应链的研究等。

1.发展现状研究

英国学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过对本国农产品电商的调查,提出本国农产品电商普及缓慢,农民对网络的使用率太低。希腊学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过对希腊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抽样调查,并对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希腊目前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较好,农产品企业相继出现,但其提供专业技术和知识支持等服务太少,电商的基础设施在乡村地区还不够完善,与国际接轨仍有困难。

2.商务模式研究

美国学者Ivanic(2001)指出,农产品贸易依托互联网进行,让销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美国学者W.Wen(2007)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创新。澳大利亚学者Molla(2011)对澳大利亚农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进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亚农村电子商务存在信息处理系统不完善的问题。伊朗学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并以此创新了伊朗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研究

英国学者H.Renting(2003)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追溯来进行农产品质量追溯。美国学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过构建农村中小企业物流模型,证明了中小企业发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搜和跟踪,将更有助于了解农产品的物流情况。瑞典学者Techane(2011)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条件下,对食品供应链的网络集成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

从国外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在准确把握本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目前更多地是进行物流配送和供应链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整体来说稍有滞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五个方面。

1.商务模式研究

杨静等(2008)将农村电子商务分为P2C2B、B2B和P2G2B(P 为个体农户,C是农业协会或合作社,B为涉农企业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种模式。侯晴霏(2011)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是商务模式、物流模式和运营平台,并提出区域对区域、区域对商家和商家对区域三种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叶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体分类,认为当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可以分为A2A模式(人与人)、A2C模式(人与消费者)和 C2C模式(个人卖家与个人买家)三种。韩剑鸣(2013)提出P2G2B(农户―政府―农产品需求部门)和B2B&C(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需求企业+个人需求者)两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郭承龙(2015)提出由核心单元(运营单元、美工单元、客服单元、推广单元和配货单元)、紧密单元(生产单元、仓储单元和采购单元)、辅助单元(电商协会、融资单元、培训单元)等组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系统结构,并根据这种共生结构将农村电商模式划分为寄生模式、非对称模式、偏利模式、对称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等。

我国对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没有形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分类,二是提出创新模式之后很少进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学者以某一地区为例创新了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吴晓萍(2010)对安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安徽电子商务发展的创新模式,一是组建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把农民、企业、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绿色产业链模式,二是农业龙头企业自建特色网站模式。赵蕾等(2012)以石家庄市为例,介绍了石家庄市实施农超对接的情况,认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超对接是石家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一种新型模式。

还有人总结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2010年,中国社科院信息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通过对江苏睢宁沙集镇的调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个体农户自发地使用电商交易平台进行家具的交易,获取收益后吸引其他农户复制该行为,带动家具制造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由此促进了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马凤兴等(2013)总结出在北山狼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带领下,农户网商成为北山狼户外用品的分销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北山模式”。郑春峰(2015)进一步对浙江义乌“青岩刘模式”进行总结,得出“青岩刘模式”是网商形成区域联盟,以提高对上游批发商的议价能力,保证产品低价格的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吸引相关配套产业加入市场经营。

上面三种典型的农村电商模式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农民最先自发组织起来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不同之处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岩刘模式”品牌意识差,商户分散经营,而“北山模式”则相反,因而更具竞争力。

3.现状与对策研究

于小燕(2009)从我国农民上网用户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农副产品物流滞后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并提出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发展特色品牌农业等对策。张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大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陈亚洲等(2011)认为农民电子商务意识不够,基础设施薄弱,且多数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农户、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共同协调配合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议。徐芳(2012)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所处的信息环境、农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软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认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的积极参与,需要市场和技术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

可以看出,为了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国内文献大多只是分析现状,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应对策,并没有对对策实施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

4.平台建设研究

孟晓明(2009)指出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分为四种,分别是企业自有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协同电子商务平台和国际化电子商务平台。李红等(2011)提出基于供销社创新农产品供应主体,建设现代农产品流通信息体系,构建农产品、食用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渠道等。张胜军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农产品商务信息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在内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建议。弭凤峰(2014)分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原理,结合吉林省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实践经验,提出建设以“小超市、大连锁”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模型进行了研究。文龙光等(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区域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刘维(2013)在探讨了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几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吴勇杰(2013)在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邮政为基础在城镇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该模型的不足之处。

另外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进行探索。苏珊珊(2014)对辽宁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进行了SWOT 分析,其中优势是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条件;劣势是农村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务功能单一;机会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胁是政策不够完善。刘利猛等(2015)认为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良性互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提出了重点建设县级以下物流配送体系等建议。

综观国内文献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发现缺少对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实证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供销社――集市和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从国内农村电子商务的文献可以看出,尚无学者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从发展历程这一新的角度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其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论是从商务模式、案例研究、现状与对策、平台建设还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目前尚缺乏农村电子商务条件下经济效益的评价、农村信息化测评体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国内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比如说物流问题,没有关注电子商务在引导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作用。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只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一部分,农村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农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户外运动用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惠及“三农”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其他农村商品。而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聚焦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忽视了除农产品外其他农村商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 杨静,刘培刚,王志成.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济恭.以区域为核心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1,(5):5-8.

[3] 叶秀敏.三种模式惠“草根”――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信息化建设,2011,(11):7-9.

[4] 韩剑鸣.农村电子商务供应链发展模式及定价探讨[J].商业时代,2013,(17):43-45.

[5] 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117-119.

农村物流现状范文4

>> “互联网”下的融合教学 广播的互联网融合探索 “互联网+”助力新业态发展 产业融合 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服务融合 互联网+大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物流”融合还需标准支撑 传统电视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初探 媒体融合的 “电视化” 与“互联网化” 基于互联网的结盟重在融合 互联网与电视的竞争与融合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融合 广电和互联网融合下的创意平台 跨界融合后的家庭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研究 “互联网+电视”双轮驱动下的生态融合 江苏:互联网与监管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与软件业融合的趋势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探讨互联网+出版的融合路径 浅议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技术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施娜. 移动电商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探析[J]. 信息通信技术,2015(4):42-46.

[3] 徐蕾.“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2015(15):80-82.

[4] 赵静,马洁.“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物流问题研究[J]. 中国商论,2015(27):62-64.

[5] 朱世友. 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 价格月刊,2016(3):75-78.

[6] 张喜才. 电商背景下农村物流整合发展研究[J]. 物流技术,2015(34):25-28.

[7] 军. 新形势下农村电商物流发展建设研究[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42-45.

[8] 史晓原. 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 物流工程,2015(3):84-85.

[9] 刘维.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9):48-49.

[10] 鲁齐建,沈浩儒,曹玲玲. “互联网+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J]. 时代金融,2016(10):69-79.

[11] 曹建平.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 北方经贸,2015(5):70-71.

[1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2015.

[1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2016.

[14]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农村电子商务的五种典型模式及问题分析[Z]. 2016.

[15] 冷崇锟. 阿里四季度财报:农村淘宝覆盖全国1200万农村人口[EB/OL]. (2016-01-29)[2016-12-05]. http:///a/20160129/4246345_0.shtml.

[16] 田欣鑫. 火拼农村“互联网+”[EB/OL]. (2016-01-07)[2016-12-05]. http:///20160127/n435979487.shtml.

[17] 国务院.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Z]. 2016.

农村物流现状范文5

【关键词】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成本

一、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

(一)农村连锁超市发展是趋势

随着商业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商业企业纷纷登陆中国,连锁超市不得不采取“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的营销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下,城市卖场利润稀薄,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目前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91%,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为1.32%。在农村乡镇,超市规模小,几乎没有连锁超市,是连锁经营的盲点区域,而目前的外资连锁企业尚关注于全国范围的优化布局,专注于重点区域的经营,暂时不会涉足农村市场,我国的区域性连锁超市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村超市。

农村现有商业格局的局限性为连锁超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流通领域的连锁经营,尤其是农村乡镇连锁经营的发展。

(二)物流配送成为农村超市发展的瓶颈

新时期的农村消费趋势为连锁超市的发展创造了市场潜力。目前,中小城镇和农村的日常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用两大方面,而价格低廉、质量保证、服务优良的商业形态在当地相对缺乏。随着农村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心理的成熟和消费需求的提高,人们更崇尚于和谐、方便、自由和休闲的购物环境。连锁超市这一新颖经营业态和销售模式的出现,正顺应了新时期农村消费求真求廉求便求全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农村现有商业的局限性为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我国农村连锁业没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成为管理与发展的“瓶颈”,很多农村连锁店物流管理观念落后,盲目跟从,配送模式不合理,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运营成本偏高,这一系列物流配送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零售连锁业的发展,导致其很难有效实现更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村连锁超市配送成本分析

(一)配送成本构成

配送成本是指在配送活动的备货、储存、分拣及配货、配装、送货、送达服务及配送加工的环节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是配送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活动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物流配送成本主要由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费用、流通费用等费用构成。配送运输费用主要涉及车连费用和一些营运间接费用,如人员工资、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分拣费用主要由分拣人工费用及分拣设备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构成;配装费用主要由配装材料费、配装人工费及相关辅助费用;流通加工费用主要是需要进行加工业务而产生的费用,如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以及流通加工人工费用。

(二)农村连锁超市配送成本控制分析

1.经营管理者对物流配送成本认识缺失,导致物流配送成本控制缺位

物流配送成本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使得经营管理者很难看到物流成本的全貌,以致管理阶层重经营轻管理,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和销售额而轻核算。经营者在销售损失和物流成本之间也会优先考虑到销售损失,因为缺货是显性的而且能够被监管,而部分物流成本是隐性的或者说不是由本超市所承担。超市经营管理者陷入的另一个误区就是片面强调物流成本或某一环节的物流成本的最低化而并非全局的合理化。

2.采购运输和结算成本较高

高额物流费用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所产生的间接成本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分销网络的分散阻碍了商品快速销售。农村连锁超市经营缺乏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及信息系统的支撑,物流配送效率低下,导致采购运输和结算成本较高。特别是采购中某些运输送货的费用都容易被采购费用所隐藏而不被经营者管理者发现,导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客户的配送计划申报制度。而在实际配送过程中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客户的价值,制定不同的配送计划和配送制度。

2.加强配送相关环节的管理

配送活动是一系列相关活动的组合,加强配送相关环节的管理,就是要通过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和装备,加强经济核算,改善配送管理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物资周转环节,加快配送速度,扩大配送量。进而降低配送成本。

3.采取共同配送,实现规模效益

在实际配送活动中,配送往往是小批量、多频次的输送,单位成本高,而共同配送是几个企业联合起来集小量为大量,共同利用同一配送设施进行配送。对连锁企业而言,不失为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有效办法。

4.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关系到超市的竞争力、盈利水平,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对超市而言,物流系统的优化就是要结合超市的经营现状寻找一个恰当的物流运作方式。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超市的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应成为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同时还要涉及生产、销售等部门,从而对降低整个超市的物流成本来说,超市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5.加快农村超市配送中心建设

农村人口分散,离商品集散地都有较远的路程,特别偏远乡村道路通车困难,一方面,不利于大家电的运输,另一方面,增加了营销成本。农村交通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也给售后服务带来不便。因此,配送的中心的建设是农村超市运行和发展的关键和支撑平台。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扩大连锁企业和农村超市的配送率,不断提高配送商品的质量。同时,要加强销售终端的管理,为扩大主渠道进货创造条件。其次,应尽快制定配送中心建设标准,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如可对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贷款实行全额贴息。第三,国土部门也应在整合土地资源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农村配送中心的建设用地,对其实行适当优惠,以此推进农村超市配送中心的建设。

参考文献:

农村物流现状范文6

[关键词] 蔬菜物流现状 配送中心 行业协会 物流模式

一、孙端镇蔬菜物流现状

孙端镇是个以农村为主的小镇,随着小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生鲜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而由于当前物流模式的先天性不足,蔬菜在种类、数量、新鲜程度上都远远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

小镇蔬菜主要的销售地是菜市场,根据来源不同,菜市场蔬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户自产自销,另一种是小商贩进货自行销售。前者规模小,种类单调,一般一家农户就三、四种蔬菜。后者规模大,种类相对丰富。这咱公式有明显的缺点:进货频率低,两到三天进一次货,蔬菜不新鲜。进货路线长,要到自驾摩托车一个小时以外的县城蔬菜批发中心进货,蔬菜进货成本居高不下。

与外地生产,本地销售的蔬菜物流相对应的一个逆向物流就是本地生产,外地销售的蔬菜物流。由土地承包商承包大片土地种植蔬菜,通过将蔬菜销往外地获得利润。由于蔬菜大棚带有一定的季节性,所以逆向物流发生的频率不高,但每次的运输量很大。

二、当前物流模式的缺点

1.物流成本高,运货空车率高。小镇离县城较远,而且每次进货的量不大,所以单位商品物流成本很高。再者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和管理,进货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去县城批发市场进货的车都是空车,没有加以利用,这又加大了物流成本。

2.进货路线长,进货频率低,蔬菜不新鲜。消费者对蔬菜的新鲜要求很高,所以要求蔬菜物流高效、快捷,而像现在镇上这种古老的物流模式要做到每天进货,物流成本过高,几乎不可能实现。

3.蔬菜供应极不稳定,价格浮动较大。由于小商贩蔬菜供应采取自愿原则,所以蔬菜供应极不稳定,此外,农贸市场蔬菜价格基本没有指导,形成了寡头垄断,特别是到了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极不合理。

三、物流运作模型提出

在了解了当前蔬菜物流的现状和不足之后,读者试着提出新的物流运作模式。

1.企业、协会合作模型。绍兴县蔬菜批发市场环境差,市场秩序混乱,需要供应链核心企业入住批发市场,实行公司化管理。在原有批发交易、短期存放、商品集散等功能基础上, 进一步扩充职能,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企业将配送中心建设到镇级,行业协会代替企业向下对分散的农户起到相应的作用。镇配送中心负责向县配送中心进货,把蔬菜进行分类,挑选,根据蔬菜特性和销售计划进行“低温”储存。还可以对蔬菜进行初级加工,比如将大白菜腌制,腌制过的大白菜不仅在农村有很大的市场,而且存放时间长,可以很好解决蔬菜由于季节性原因造成的供过于求问题,减少蔬菜的浪费,从根本上为农民创收。同时,镇配送中心对当地过剩的蔬菜进行回购,由行业协会组织农户,统一将蔬菜运至镇配送中心,镇配送中心利用县配送中心送货返还的货车,将蔬菜运至县蔬菜配送中心,降低空车率。行业协会和农户接触最深,了解农户的交易习惯,镇级以下的采购活动由行业协会来承担,有利于减少采购成本和交易摩擦。具体的物流运作模式如图。

2.增加镇镇之间的区域联动。孙端镇与马山镇毗邻,马山镇工业发达,农业相对落后。所以两个镇配送中心之间可以增加交流,一方配送中心蔬菜缺货时,可以向另一方的配送中心要货,缩短进货时间,增加响应速度。由于每个镇配送中心都和县配送中心建立了信息系统,所以配送中心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方便。这种联动模型其实是向更优化的蔬菜配送中心跨出了重要的一步。可以减少县配送中心的工作量,县配送中心可以隔较长的时间向镇级配送中心供货,原来模式下临时性的,小规模的订单将会减少。这种模型类似于区域蔬菜连锁超市,相互之间互通信息,互相照应。各个镇级配送中心负责镇内的蔬菜供应,包括信息沟通,货物调配,人员走访等事宜,镇配送中心之间有互相帮助的义务。

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构建区域系统。每个镇配送中心作为一个区域联动系统,镇上每个菜市场作为一个小的联动系统(由于距离很近,这种联动很大程度上会通过需求情况自动发生),各个镇级配送中心通过和县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进行区域联动。(2)三层配送系统。由县配送中心向各个镇配送中心供货,各个镇配送中心再通过小商贩向菜市场供货。(3)各个镇配送中心区域负责制。配送中心不仅仅负责各个菜市场的供货情况,也要保证蔬菜的安全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县配送中心数据采集只到镇级配送中心为止。(4)意外情况面对。镇级配送中心有自己的蔬菜库存,可以应对缺货状况的产生,而且镇镇配送中心之间的联动更加增加了蔬菜物流模式的柔性和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淑祥: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现状分析.商业经济文萃,2005,(1)

[2]兰丕武 吉小琴: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探析.中国合作经济,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