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税筹划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税筹划方案范文1
关键词:企业纳税筹划;设计流程;税收法律法规;人员素质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125-01
在我国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结果。企业通过事先进行纳税筹划使该经营活动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发生,能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好处,但筹划不好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企业进行好纳税筹划是至关重要的,在进行纳税筹划的前、中、后需要全方面考虑。
首先,了解在我国进行纳税筹划还存在有哪些局限性,以便于更好的制定相关法规及提高筹划的效率和效果。纳税筹划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税收法规与会计法规存在一定的差异;筹划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纳税筹划人员的筹划水平不高;征纳双方所处的低位不同。
其次,在了解了纳税筹划的局限性后就该明了该如何改进才能为有的放矢的进行筹划为企业真正节约税务成本。这些改进措施主要有:研究掌握税制变化规律;把握好筹划与避税、偷税的界限;纳税筹划要树立超前意识;要有长远的眼光;树立经济效益最大化概念。
其三,纳税筹划的目的:企业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进行纳税筹划。(1)直接减轻税负;(2)涉税零风险;(3)获得资金时间价值;(4)实现财务目标。
纳税筹划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综合性很强的纳税运作技巧,它存在于企业的经济业务之中,离开企业经济业务谈纳税筹划就好比空中楼阁,根本谈不上纳税筹划的现实意义。纳税筹划是一项事前行为。企业在经济业务发生前就应该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或经济业务各环节的纳税问题并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框架及具体的方案设计思路。整体纳税筹划框架设计是以精通财务及税法为前提,整合财务、税务及相关经营管理流程,以税务检测防范涉税风险。
通常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检测企业自身纳税安全状况:(1)企业在筹建阶段考虑到哪些税是否进行过税负测算·很多企业在实际中只管先注册什么都不考虑,事后到经济业务发生了,税务局让交税了又委屈到让交的税好多。(2)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是否考核过其纳税筹划能力·对很多小企业来说不可能会去请专业的纳税筹划人员,财务人员又不多,但只要企业存在就存在缴纳税的问题,那么财务人员本身如果具有纳税筹划的能力将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小的收益。(3)是否知道从事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将可以为企业节约不少的税务成本。(4)是否对采购人员索要发票事项进行专门培训·基础工作做的扎实更有利于纳税筹划。(5)对外签订合同中付款方式、期限等主要条款,是否考虑过对纳税的影响·即合同的纳税筹划。(6)租赁办公场所或以法人名义贷款购房而由单位使用时是否考虑过纳税事项·流转税、所得税、房产税的筹划。(7)新业务发生时是否咨询过财务人员或税务专家·特别是重大战略决策更需要财税专家的参与。(8)新颁布的税收政策是否在30日内完整得到·及时了解新的税收法规将更加有助于企业的纳税筹划。(9)税务机关在通知查账时是否知道查账的重点·这点就需要看平时和税务机关相处是否很融洽了,如果融洽也会节省不少的税,这是实务工作经验,每位财税工作者都体会过的。(10)是否聘请财税专家定期进行财税风险监测·企业如果出现三条时就说明你的企业可能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出现六条时,则说明你的企业有重大隐患,必须要请专家进行进一步纳税方案设计。
纳税筹划方案是纳税设计的成果,纳税设计依赖于一套科学的设计思想。纳税设计思想作为一种行动指南,对筹划方案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纳税筹划设计思想可以概括为管理思想、创新思想、合同思想。纳税筹划就是要达到合法纳税、科学纳税的目的。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纳税活动复杂性,因此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纳税方案,然后就需要分析,优化选择。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关键途径是从不同角度考察税负点,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突破思路是寻找关键契入点,纳税筹划方案设计的定位思路如更需要纳税筹划方案涉及到企业——新办或正在办的企业、财税核算比较薄弱的企业,纳税筹划方案设计中的关键结合点即纳税筹划=业务流程+税收政策+筹划方法+会计处理。纳税筹划方案设计基本步骤:(1)对企业基本情况与需求分析进行调查,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基本情况;(2)企业相关财税政策盘点归类,根据企业业务流程的涉税点对企业现行纳税情况进行评估;(3)全面分析企业各项涉税事项或者需要筹划事项的各种税负分布点;(4)确立筹划目标,设计多种筹划方案具体包括可筹划的涉税事项、法律依据、现金净流入量;(5)筛选纳税筹划方案:对每一个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风险(税收政策风险、企业风险)等分析,可操作性分析,逐一排序,确定最终方案;(6)执行筹划方案,实施跟踪管理,作出绩效评价(修正)。
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也是筹划方案成败的关键。纳税筹划人员的素质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服务意识、大量的知识信息、逻辑思辨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纳税筹划技术及方法往往更能事半功倍。这些纳税筹划技术有:免税技术、减税技术、税率差异技术、分劈技术、扣除技术、抵免技术、延期纳税技术、退税技术等,纳税筹划方法有:临界点法、增值率法、抵扣率法、成本利润率法、增值税类型选择法、采购对象法、业务转换法等。
综上所述,其实企业要进行纳税筹划这些还远远不够,但这是做好具体筹划的前期工作,筹划本身就是具有事前的,但除了事前筹划,事中、事后的监督跟踪和分析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企业整体良好运行提高切实保障。随着纳税筹划活动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价值的体现,纳税筹划风险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企业只要有纳税筹划活动,就存在纳税筹划的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企业的风险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措施,为纳税筹划的成功实施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财税筹划方案范文2
【关键词】财政 税收 课程 教学
导言
财税,即财政、税收的简称,主要包括财政、税收、纳税筹划、涉外税收等内容。目前,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企业的竞争力与信誉度,开始注重各自企业内部的财税管理工作,因为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内容,通过财税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在其合理的范围内,通过财政与税收相关法律降低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因此财税管理能力也日趋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1.高职高专财税课程设置
财税课程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包括财政学、税法、税务会计、税收征收管理、纳税筹划、国际税收等课程。会计专业学生在开设财税课程时需要注意开设的顺序,保证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时候有前沿知识作铺垫。如第一学期可以开设财政学,学习基本财政理论与税收理论;第二学期开设税法课程,系统学习税收法律制度,了解我国税制建设与各个税种的计算缴纳方法;第三学期开设税务会计,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税法课程的基础上,将税收课程与财务课程相结合,学习如何在计税的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第四学期开设纳税筹划,在学习了如何计税如何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上为企业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帮助企业降低税收成本,得到更多的经营利益;其余学期开设涉外税收等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财税体系中的其他基本理论。
2.高职高专财税课程师资建设及教材选择
财税课程是高职高专财务专业中较为综合且较为具有连贯性的一系列课程,因此在师资的建设上就要注意培养全方面的教师、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素养及实践能力的教师。例如税务会计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全面,这门课中不仅包含税法的基本理论,还包含会计核算的方法,因此就需要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同时掌握税法与会计的双重知识。
财税课程中有很多课程是具有实效性的,很多理论依托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在教材选择上必须注意更新换代,已经脱离时代的教材不能用,已经不符合现状的教材不能用。除此之外,在教材选择上还要注意必须符合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不应选用纯理论化的研究性教材,应选择实践性较强、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材。
3.高职高专财税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训方法
(1)高职高专财税课程教学
在高职高专财税课程教学中,必须注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课程导入。在《税法》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向学生提过一个问题:“你觉得‘税”离你有多远?”以这个问题为导入,举出生活实例如购物会有增值税、旅游会有营业税、中奖会有个人所得税、买房买车会有契税和车辆购置税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生活中其实离不开税收,之后再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看到我国的税收制度中都有哪些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导入,让学生觉得税收并不遥远。
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在《税法》中消费税一章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何有些消费品需征消费税,我用女生购买的化妆品、过年会购买的鞭炮焰火、高端消费的高档手表、游艇、平时小餐馆会见到的木制一次性筷子为例,让学生自己总结为什么这些消费品需要在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加征一次消费税。经过学生讨论,得出了结论:有些属于奢侈品、有些属于不可再生品、有些属于对社会和人身造成危害的产品等等。这样经过学生自己的总结,学生能够对这些问题了解得更加清晰。
注意展开讨论。在《纳税筹划》一课中,针对任何一种需要筹划的情况,都可能产生好几种纳税筹划的方案,在教学中,我会给学生一个既定情境,让学生分组为其策划筹划方案,例如我给学生设定了一个情境是:甲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企业每年发生的运输费用都非常多,那么该企业该如何对运输进行筹划来减少税收负担?在筹划结束之后,每个小组向大家展示为何要这样作筹划、这样筹划的目的是什么、筹划的方法是什么,全班同学发现不同的小组给出了不同的筹划方案,有的认为应该确保每次支出的运输费用都能取得运费结算单据来抵扣进项税,有的认为应该自设一只运输队来减少额外的运费支出,有的认为应自设一个独立的运输公司,于是全班针对不同的方案一起讨论这些筹划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可行、是否有弊端、是否游走在法律边缘或者是否违背法律意愿,是否减少了税法负担但是增加了企业整体支出,是否减少了一个税种的负担但是反而增加了另外一个税种的负担。通过这样的分组讨论,每一小组都能对自己的筹划方案进行反思进行修正,从而进一步掌握税法基本理论和纳税筹划基本方法。
注意引入实物。在《税收征收管理》课程中发票管理一章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到发票的票面构成、发票的种类及发票的开具方法,我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发票,如在超市购物要求开具发票、外出用餐要求开具发票等,并且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将自己拿到的发票带来向大家展示,说明自己这张发票是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行为取得的发票,那么这张发票的发票印制章上刻印的是“国家税务局”还是“地方税务局”,学生所取得的发票是如何填写的,手上拿的这样发票是发票的第几联,和之前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中作为原始凭证的发票有什么区别。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依靠发票实物学习到什么样的发票属于增值税发票、什么样的发票属于营业税发票、国税和地税分别负责哪些税种、发票的开具方和取得方的发票是否是同一联次、开具方的发票对其有何意义、取得方的发票对其又有何意义等等问题。
注意引入情境。在《税收征收管理》一课中涉及到税务检查及税收法律责任相关内容,如果只是单纯依靠课本讲授,对学生而言有些枯燥而且非常难记。在这一章节的讲授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为什么这个案例中的纳税人违背了税收法律法规,为什么另一个案例中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需要接受违纪处理。在系统讲授过相关内容后,我让学生分组自创情境,通过自创情境展示给全班一个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实际情况,由其他学生讨论在这个自创情境中谁违背了法律又该接受怎样的处理或者情境中给予的处理是否恰当是否合适。
注意更新知识。财税课程的任何一门课程都与政策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时刻关注国家税务总局所颁布的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有何变化、如何变化的。例如我在2009年讲授《税收征收管理》一课中,所用的教材中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纳管理仍然按照4%和6%的征收率进行税款征收,但是我国自2009年1月1日起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至3%,因此所用教材中相应内容必须对学生进行修正。我在今年讲授《税法》和《税务会计》课程中的个人所得税时,在课程导入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个人所得税已经进行过修改,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时候改革的?改革之后和改革之前有何区别?学生在自行查阅资料之后得出结论,于是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我们就一起进行了知识更新,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替换,将税率等内容进行了修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清楚一些地方税的逐步改革,例如资源税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从量征收的,但是以新疆地区为试点,我国已经逐步对原油及天然气的资源税进行了从量至从价的变更。不仅如此,教师在教学之外应该经常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税收改革的方向,可以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灌输,让学生清楚将来我国的税制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如我国目前将以上海为试点进行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这些税制的更新是教师在教学之中及教学之外都必须清楚掌握的。
(2)高职高专财税课程实训方法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实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训活动。财税课程的实训活动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通过学生手动计算进行实训活动。这类型实训活动主要应用在《税法》及《纳税筹划》课程的讲授中,因为税法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掌握税法基本内容、计算各个税种应纳税额,而纳税筹划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让学生通过计算帮助企业合理减轻税收负担,因此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实训重点会放在如何进行计算应纳税额,如何设计不同方案进行纳税筹划。
通过税务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活动。这类型实训活动可以应用在税务会计、税收征收管理、税务等课程中,常用软件包括税务会计实训软件和电子报税模拟软件等。税务会计实训软件可以针对不同税种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企业案例资料,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模拟训练,包括计算税额、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填制纳税申报表,这也刚好构成了一个税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流程;电子报税模拟软件是针对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通过电子申报的形式进行纳税申报,系统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申报的不同情况,针对不同税种设计不同案例,要求学生进行纳税申报,另外系统还针对可能发生的个人申报进行了相关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如何进行个人纳税申报及企业纳税申报。
不同类型的实训活动可以应用在不同的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讲授课程的不同进行合理选择,实训活动能够帮助教师进一步将所讲授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课程,因此实训活动是在财税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财税课程的讲授中,笔者发现很多课程的方法基本类似,因此在讲授中必须注意到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么多门不同的财税方面的课程整合在一起,如将税法与税务会计可以整合为一门课程,系统讲授如何计税如何核算。作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财税课程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之一,因此讲授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是每一个财税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徐孟洲.税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财税筹划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义;考虑因素
1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意义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行税收体制下,企业所得税是每个企业缴纳的重要税种之一,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盈利性企业来说,增加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并且企业所得税是影响企业税后净利润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对增加企业税后净利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征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公司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司税后净利润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纳税筹划,企业可以有效地减轻税负压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同时还不违反国家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从长远目标出发,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将不断增加国家税收,因此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对国家和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对企业所得税的思考
由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可知,应纳企业所得税额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应纳税所得额;二是企业所得税税率。其中,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国家制定,企业对其可调节的程度有限,而应纳税所得额的核算数据来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对其可调节程度较大,所以从应纳税所得额方面下手进行纳税筹划是比较容易也是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虽然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国家制定,但是企业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在此方面进行纳税筹划,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税率,不同的企业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可以适用不同的税率,所以,企业可以调整自身的情况以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从而适用最有利于企业的税率。
3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考虑因素
3.1企业要提高纳税筹划意识。企业应该重视纳税筹划的必要性,明确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税后净利润的影响程度。企业所得税本身就是一项核算内容复杂的税种,所以其纳税筹划更是纷繁复杂,涉及范围广。因此,它不仅需要财税部门的积极作为,也需要其他部门人员的全力配合,需要全公司全员的参与。纳税筹划活动不是独立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是需要渗入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去的,这就要求企业制定系统的方案,积极宣传纳税筹划活动,夯实基础、全面铺垫。3.2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近年来,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变化较大,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也有所调整和变更。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企业应该时时关注国家政策变化,相应地调整本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使其与国家政策相符,避免在筹划过程中发生违法违规行为,被有关部门判定为逃税、偷税或者漏税。因此,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趋利避害,实现企业纳税筹划的真正目的。3.3企业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只着眼于纳税筹划收益的大小,还要考虑到纳税筹划成本,例如机会成本、纳税管理成本、组织协调成本等。如果纳税筹划成本过大将会很大程度地冲抵纳税筹划收益,这不仅不会实现增加企业收益的目的,反而可能适得其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机会成本,企业可以设计多个纳税筹划方案,当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放弃其他方案时,同时也放弃了其他方案能够带来的纳税筹划收益,所以企业应该根据本企业的情况选择能够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最佳方案从而降低机会成本。另外,考虑成本时也需要考虑纳税筹划风险,因为如果企业发生违规操作,被国家处以税收滞纳金、罚款等,也增加了企业的纳税筹划成本。3.4企业要重视财税人才的培养。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离不开对国家优惠政策的运用,这就需要对国家政策进行正确的解读,如果错误地理解国家政策,不仅不会为企业节税,相反会给企业造成损失,这是需要一定的职业判断的,所以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企业要重视培养财税人员的专业能力,可以建立培训机制,督促内部员工不断学习相关税法知识,或者企业可以考虑从外部引进纳税筹划人才,必要时可以与企业当地国家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以求正确把握国家政策的制定要求,合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4结语
现阶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各行业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压力加大,但是很多企业纳税筹划体系并不完善,这对企业来说就是好的机遇,如果企业可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行一步,完善自身纳税筹划体系,从企业所得税方面下手,有效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就能取得竞争优势,更好的发展壮大,在同行业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
参考文献
[1]陆静.企业纳税筹划优化举措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9,(16):221.
[2]周卫仙.企业纳税筹划及合理避税策略分析[J].纳税,2019,13(22):34-35.
财税筹划方案范文4
目前,涉及居民企业之间股权转让的政策规定有以下3项: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投资方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的剩余资产,其中相当于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应当分得的部分,应当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上述股息所得后的余额, 超过或者低于投资成本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或者损失。财税〔2009〕60号文件第五条第二款与上述规定一致。
(2)《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第二款及第三款规定,企业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投资资产成本为购买价款或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三条规定,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 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对股权转让涉及企业重组情形时的处理作了规定。 对于股权转让时是否要确认转让收益,该文件规定,一般重组要将股权处置进行 相应股权转让或清算的所得税处理;而特殊重组中,新取得股权的计税基础要以 其原持有股权的计税基础来确定。对交易中的股权支付暂不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 所得或损失的,其非股权支付仍应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根据上述规定,企业重组需进行股权转让或清算处理时,企业所得税的处理原则仍应遵从上述清算股权或正常转让处置股权的原则。
二、股权转让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下面拟以甲公司股权转让为案例,通过对四个税收筹划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在当前政策环境下,股权转让的最优税收策略。案例资料:甲公司于2007年8月以450万元货币资金与乙公司投资成立了联营公司丙,甲占有30%的股权。后因甲公司经营策略调整,拟于2014年5月终止对丙公司的投资。经对有关情况的深入调查,终止投资时丙公司资产负债表如下(单位:万元人民币):
资产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期末数
流动资产5000 流动负债1000
其中:货币资金5000 其中:短期借款1000
长期股权投资0 长期负债0
固定资产0 所有者权益4000
其他资产0 其中:实收资本1500
盈余公积1000
未分配利润1500
资产总计50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5000
第一种方案:股权转让方案,以1200万元价格转让丙公司的股权。根据税收文件规定,甲公司此时股权转让所得为1200-450=750,应纳企业所得税=(1200-450)*25%=187.5,税后净利润=1200-450-187.5=562.5万元。此种方案下,股权转让未享受任何税收优惠,750万元的股权转让所得全部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第二种方案:先分配后转让股权,先将未分配利润分配,收回450万,然后以750万元价格转让丙公司股权。此种方案下对于被投资方丙公司有1500万元的未分配利润,把这部分利润分配给股东,其中甲公司占有30%的股权,可分得450万的收益,对于这部分利润根据税收政策是享受免企业所得税待遇的,因为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免企业所得税。分配完1500万未分配利润后,丙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实收资本1500万,盈余公积1000万,未分配利润为0,所有者权益总计为2500万,此时甲公司股权转让所得=2500*30%-450=75万,税后净利润=450+750-450-75=675万。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少交112.5万的企业所得税,税后净利润增加112.5万,此种方案被投资企业对其未分配利润进行了利润分配,而这部分分得的股息红利享受了免税待遇。既然第二种方案享受了免税,就需要考虑能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使得股权转让享受更多的免税待遇,此种方案中是未分配利润享受了免税待遇,就可以考虑盈余公积是否也可以享受免税待遇,由此考虑到了第三种方案。
第三种方案:先转增资本再转让股权,先用625万元盈余公积和1500元未分配利润增加注册资本,之后甲公司以1200万元的价格转让股权。此种方案首先注意盈余公积可以转增资本但是需要注意不能全部用于转增,需要留下转增前实收资本的25%,即本例中需保留1500*25%=375万的盈余公积,剩余625万的盈余公积可以用来转增资本,1500万的未分配利润可以用于转增资本,因此本例中可以用625+1500=2125万元转增资本,转增资本后对于甲公司而言相当于是二合一的动作:转增资本相当于是第一个步骤――分配股息红利,金额为2125*30%=637.5万,但是此时甲公司实际是没有得到该股息红利的,但在税收中享受免税待遇的;第二步是甲公司将实际并未取得的该股息红利再投资于丙公司,投资的好处是增加了投资成本637.5万,此两步即为二合一,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投资方享受了免企业所得税待遇和增加了投资成本。
转增资本后对于丙公司而言,所有者权益总计不变为4000万,但实收资本为3625万,盈余公积为375万,未分配利润为0,此时甲公司转让其对丙公司持有的股权转让所得=(1200-450-637.5)*25%=28.125万,税收净利润=1200-450-28.125=721.875万。此方案与第二个方案相比,不仅仅未分配利润享受了免税待遇,而且1000万的盈余公积中有625*30%=187.5万也享受了免税待遇,所以此种方案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再次下降,究其原因即是部分盈余公积和全部的未分配利润享受了免税待遇。
第四种方案:撤资,从丙公司撤资,收回货币资金1200万。此时假设该方案可行,对于甲公司而言收回的1200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450万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第二部分相当于被投资方累计盈余公积和累计未分配利润按持股比例享有的部分即(1000+1500)*30%=750万作为股息所得,而股息所得享受免企业所得税待遇,投资资产转让所得=1200-450-750=0。因此,对于甲公司而言,应纳企业所得税为0,税收净利润=1200-450=750万。因此,此方案是税负最轻,税后净利润最高的方案。此方案是最彻底的方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考虑其可行性,因为撤资方案对甲公司而言税负最轻,但对被投资方丙公司而言,撤资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因为甲公司撤资后,丙公司所有者权益账目会同比例缩减30%,即丙公司实收资本为1050万,盈余公积为700万,未分配利润为1050万,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800万。一旦丙公司生产经营遇到资金紧张等方面的问题,就可能会对丙公司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所以此种方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考虑双方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总结此四种方案,对比如下:
方案 企业所得税 税后利润 差异产生的原因
方案一 187.5 562.5 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对应部分均未享受免税待遇
方案二 75 675 未分配利润对应部分享受免税待遇,盈余公积对应部分未能享受免税待遇
方案三 28.125 721.875 未分配利润和部分盈余公积对应部分享受了免税待遇
方案四 0 750 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对应部分均享受免税待遇
其实此四种方案均围绕着这句话所做的考虑: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哪个方案能把免税待遇享受得最充分、最彻底,税负就最少。这就是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所需达到的目的。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状况、股权结构不同,每个方案的可行性也会受到现实各种因素的限制,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需针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企业的方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股权转让税收筹划应关注的问题
收益往往伴随着风险,税收筹划在给企业带来税收利益、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税收筹划的前提是合理避税,同时税收筹划本身也有一定的成本。因此,最佳税收筹划方案的决策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依法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前提。只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才能保证所进行的经济活动、纳税方案为税务机关认可,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甚至会触犯刑法承担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由于股权转让业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使其自然而然成为税务部门重点检查的对象,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需要认真学习领会相关税务文件,并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有效沟通,这样才能保证方案的顺利实施。
(2)需坚持税收筹划的成本效益。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合法合理节税、使企业收益最大化。因此,必须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如果税收筹划所产生的收益还小于税收筹划成本,税收筹划就没必要进行。
(3)税收筹划要着眼于企业整体收益最大化。税收筹划是连续、动态的过程,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并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应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综合考虑企业整体税负,选择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的方案。
(4)税收筹划应注意风险的防范。在股权转让的纳税筹划方案中,为降低税收成本进行相应税收活动的同时,要考虑对本企业或关联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双方风险承受能力。如案例分析的方案四,撤资方案的操作需谨慎考虑对企业、集团总体战略的影响,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进行必要的权衡,综合衡量税收筹划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取得税收利益,增加企业价值。
财税筹划方案范文5
【关键词】营改增 减轻税负
一、差额纳税法
对于“营改增”试点范围内的纳税人支付给非试点范围内的纳税人的款项,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试点范围内的纳税人可以按照财税[2011]111号文件附件1的规定将支付的金额按照7%的扣除率进行处理。另外一种办法就是依照财税[2011]111号文件附件2的规定,直接扣除处理(即差额纳税)。
举例说明:“营改增”试点地区有一家物流企业A,“营改增”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月不含税营业额为80万元,该月取得位于非试点地区以运输企业开具的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统一发票,发票上注明的运费为40万元。
方案一:按照运费的7%计算进项扣除。
应纳增值税额=80×11%-40×7%=6(万元)
方案二:根据“差额纳税法”计算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应纳增值税额=(80-40)×11%=4.4(万元)
对比后,可以看出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负1.6万元。因此,应当选择方案二。
二、利用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税收政策的差异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单位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提供建筑业、文化体育业(除播映)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根据《关于应税劳务使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31号)的规定,试点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广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广告服务”可免征增值税。综上所述,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的税收政策的差异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举例说明:2013年,北京鲁班图文广告有限公司想要投资设立一家子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设立该子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在境外提供广告宣传服务。对于子公司的设立地点有两个选择的方案。一是青海省西宁市(非试点地区);而是湖北省武汉市(试点地区)。假设子公司的设立地点不会影响其正常的声场经营活动。预计每年能够从子公司获得2000万元的广告收入,请分别计算不同设立地所对应的应纳税额。
方案一:设立地点为西宁。根据财税[2009]111号文件的规定,该子公司在境外提供广告宣传服务所获得的2000万元的收入不属于免税的范围,应缴纳如下税金:
应纳营业税=2000×5%=100(万元)
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2000×(7%+3%)=200(万元)
总的应纳税额=100+200=300(万元)
方案二:设立地点为武汉。根据财税[2011]131号文件的规定,该子公司在境外提供广告宣传服务所获得的2000万元的收入属于增值税的免税范围。
对比后,可以看出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负300万元,故方案二更可行。
三、分别核算法
试点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按照以下方法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第一,兼有不同税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从高适用税率。
第二,兼有不同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从高适用征收率。
第三,兼有不同税率和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从高适用税率。
举例说明:某试点地区一个娱乐营业场所(KTV,酒店类的),主营业务就是给客户提供劳务。同时该娱乐场所内附设一家商店,为顾客提供啤酒、饮料、水果类、各种小吃等。假定,2012年该娱乐场所取得服务业收入2000万元(不含税),税率11%;经营商店取得收入200万元(不含税),税率6%,请计算该娱乐场所应缴纳的税款。
方案一:为分别核算两类收入。那么按照有关规定,应当从高使用税率,即采用11%的税率统一征税。
应纳增值税额=(2000+200)×11%=242(万元)
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242×(7%+3%)=24.2(万元)
总的应纳税额=242+24.2=266.2(万元)
方案二:该娱乐场所会计核算制度健全、完善,分别核算两类收入。
应纳增值税额=2000×11%+200×6%=232(万元)
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费附加=232×(7%+3%)=23.2(万元)
总的应纳税额=232+23.2=255.2(万元)
对比后可知,方案二比方案一减轻税负11万元。因此,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分别核算不同类型的收入,有助于帮助企业减轻税负。
四、转变经营模式法
财税[2011]111号文件规定:远洋运输的期租业务、航空运输的湿租业务征收增值税,按照交通运输业征收,税率为11%;远洋运输的光租业务、航空运输的干租业务,属于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增值税税率为17%。
举例说明:某航空运输企业为试点地区一般纳税人,2013年1月将自己闲置的飞机承租给他人使用一个月,取得租赁收入800万元,未取得进项税发票。请核算租赁方式分别为干租、湿租下各自的应纳税额。
方案一:以干租的形式租赁。
应纳增值税=800×17%=136(万元)
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税附加=136×(7%+3%)=13.6(万元)
总的应纳税额=136+13.6=149.6(万元)
方案二:以湿租的形式租赁。
应纳增值税=800×11%=88(万元)
应纳城市建设维护税及教育税附加=88×(7%+3%)=8.8(万元)
总的应纳税额=136+13.6=96.8(万元)
对比后可知,方案二比方案一的税负轻52.8万元。因此,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合理地、适当地选择经营方式也是一种能够帮助企业减轻税负的有效途径。
财税筹划方案范文6
关键词:税收筹划;增值税;税收负担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5日
一、印刷业务的税收筹划
图书出版企业一般会将印刷业务交给专门的印刷企业,若采用委托加工的方式,委托方提供原料和主要材料,受托方只收取加工费和代垫部分辅料,即图书出版企业提供纸张等主要材料,则图书出版企业将加工印刷的图书收回时,就支付的加工费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税率为17%。若由受托方提供原材料,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65号)规定,印刷企业接受出版单位委托,自行购买纸张,印刷有统一刊号(CN)以及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编序的图书、报纸和杂志,按货物销售(13%税率)征收增值税(这里可能会有一个出版社与印刷企业的博弈,如果印刷企业要求执行13%的税率,出版社很可能不会将印刷业务交给该印刷企业,所以,很多时候印刷企业按17%的税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里假设执行13%税率)。
筹划策略:比较委托加工方式下与非委托加工方式下,图书出版企业印刷业务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选择可抵扣进项税额大的方案。
案例1:2012年6月某图书出版企业委托一家印刷厂印刷1,000册图书。为完成该项印刷工作,现有两种方案:
方案a:采用委托加工方式,即该图书出版企业提供纸张等主要材料,总计X元,支付印刷厂加工费Y元,均为含税价格,则:
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X+Y)÷(1+17%)×17%=0.15(X+Y)元
方案b:该印刷厂自行购买纸张等材料,该图书出版企业一次性支付印刷厂一笔货款,总金额记为Z元,为含税价格,则:
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Z÷(1+13%)×13%=0.12Z元
比较方案a和方案b:
0.15(X+Y)元=0.12Z元,则Z=1.25(X+Y)
0.15(X+Y)元>0.12Z元,则Z
0.15(X+Y)元1.25(X+Y)
筹划结论:当Z=1.25(X+Y),即当一次性支付总金额等于图书出版企业提供的纸张等原材料及支付的加工费的1.25倍时,两种方案可抵扣税额相同;当Z
二、广告业务收入的税收筹划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1]111号)中第三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提供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税服务,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图书出版企业生产销售图书应按照1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营改增”后广告服务纳入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文化创意服务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税率。此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2]68号)的规定,原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7]95号)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提供广告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以及试点地区试点后成立的提供广告服务的单位和个人,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后,应按照本通知的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照提供增值税应税服务取得的销售额和3%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并由国家税务局在征收增值税时一并征收。“营改增”之前,若广告收入与杂志发行收入合并核算,则一同缴纳增值税,当月购进材料可全部抵扣进项税额;若二者分开核算,杂志发行税收按13%的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广告收入需缴纳5%的营业税及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且购进材料中用于广告支出的部分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所以广告服务收入是否与图书出版发行收入分别核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固定的模式。“营改增”后,广告服务纳入文化创意服务中,统一改征增值税,相应的企业日常采购业务和服务性支出项目的进项税额用于广告业务的部分也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是否会影响核算方式,需要进一步筹划。
筹划策略:计算图书出版企业分别核算与不分别核算收入的应纳税额,选择使企业税收负担最小的方案。
案例2:某杂志社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行杂志的同时提供广告业务,2012年9月取得杂志发行收入500万元,广告收入120万元(均不含税),当月购进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200万元。
方案a:杂志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合并核算,由于广告服务与杂志发行应税项目收入没有划分,所以一并按照较高税率13%缴纳增值税,则:
当期销项税额=(500+120)×13%=80.6万元
当期进项税额=200×17%=34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80.6-34=46.6万元
税后收益=500+120-46.6=573.4万元
方案b:杂志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分别核算,杂志发行税收按13%的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广告收入需缴纳6%的增值税销项税及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则:
当期销项税额=500×13%+120×6%=72.2万元
当期进项税额=200×17%=34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72.2-34=38.2万元
当期应纳文化事业建设费=120×3%=3.6万元
当期应纳增值税额与文化事业建设费合计=38.2+3.6=41.8万元
税后收益=500+120-41.8=578.2万元
筹划结论:杂志发行收入与广告收入分别核算比二者合并核算能获得更多的收益,因为,虽然分别核算中广告服务取得的收入需要缴纳3%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但是广告服务单独核算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6%,远低于合并核算13%的税率,综合起来分别核算可少纳广告服务收入乘以4%的税额。
三、成立旧书销售公司的税收筹划
古旧图书是《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法定免税项目,该处古旧图书专指从社会上收购来的古书和旧书,并非企业本身滞销的。通常图书出版企业会有滞销的图书,如果企业能够成立一家独立核算的旧书销售公司,由该旧书销售公司从图书出版企业购得旧图书,然后再对外出售,这样独立核算的旧书销售公司销售的旧书就属于免征增值税的范围。一般而言,纳税人直接零售给消费者的价格要高于销给旧书经营公司的价格,以此计算的销项税也会大于后者。
筹划策略:计算出版企业直接对外销售滞销旧书及利用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成立旧书销售公司销售旧书的应纳增值税税额,选择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筹划方案。
案例3:2012年12月某图书出版企业资金短缺,急需处理一批囤积的旧书,企业进行盘点估算得出该批图书总价格800万元(含税,下同),成本为300万元。
方案a:直接面向消费者5折销售,则:
图书出版企业应纳销项税额=800×50%÷(1+13%)×13%=46.02万元
进项税额=300÷(1+13%)×13%=34.51万元
图书出版企业应纳增值税=46.02-34.51=11.51万元
图书出版企业税后收益=800×50%÷(1+13%)-300÷(1+13%)-11.51=353.98-265.49-11.51=76.98万元
方案b:图书出版企业成立一家下属的旧书销售公司,并以4折的价格将该批旧书销售给旧书销售公司,然后再以5折的价格卖给最终消费者,则:
图书出版企业应纳销项税额=800×40%÷(1+13%)×13%=36.81万元
进项税额=300÷(1+13%)×13%=34.51万元
图书出版企业应纳增值税=36.81-34.51=2.30万元
旧书销售公司应纳增值税=0万元
图书出版企业税后收益=800×50%÷(1+13%)-300÷(1+13%)-2.03=86.46万元
筹划结论:成立旧书销售公司能够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能够节约税收成本,还能增加出版企业总体利润,长远来看,这项投资或许有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主要参考文献:
[1]秦玲.图书出版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以西安市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