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文1

【关键词】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

随着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承载力不断加强,网络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系数也不断增加,其安全管理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因此,为确保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安全性,制定安全管理框架、明确检测对象,建立全新的评估方法十分必要。

1电力调度数据网存在的安全隐患

(1)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缺乏针对性、可执行性的安全管理体系,无法对数据网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评估,无法全面展开可重复性的、可回溯性的安全评估工作。

(2)无法实现业务无损伤条件下的数据网安全监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多是以在线网络为基础,必然会对网络业务产生影响[1]。如果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业务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则无法满足监测要求,因此亟需一种对业务无损的检测方法。

(3)无法实现对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监控和管理手段的分散已经影响整个数据网的管理效率,电力公司缺乏一个高效、实用的监控和管理手段保证数据网的稳定、安全运行,需要采用分布式探针的方式监控数据网的整体运行状态。

(4)缺乏自动化的评估工具,不仅无法获取完备的数据网络配置信息,还无法满足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求。目前,以配置信息为基础的安全评估工作多是以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进行的,其自动化程度较低,评估结果科学性较低。

2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2.1安全管理框架

安全管理框架主要描述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指导原则,其基本目标是保证数据网络的科学性、有效性。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政策性:数据网的安全管理框架应当符合国家电力行业的政策法规,并根据我国电力行业的政策法规确定安全管理框架的基本内容,保证其政策性[2]。指导性: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是电力企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整个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全局性、整体性的指导意见,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准则,但并不规定具体的技术方案。可行性: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必须具备可行性,保证其执行的可行性,符合电力行业的业务情况及安全运行状况,并保证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能够被贯彻实施。时效性: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应当以保障当前网络安全为重点,并为下一阶段网络安全建设做好铺垫工作,并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保证其实施的时效性。

2.2安全隐患测试集

安全隐患测试集主要指威胁网络数据安全运行的安全隐患的集合,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如物理环境、业务流程、人员管理等,这些因素存在被安全隐患利用的可能性,进而威胁安全数据网的运行。层次划分法有助于明确测试集的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映射关系。

2.3风险评估分析

风险评估方式设计之后,需要设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而保证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根据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行情况,其风险管理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分为风险评估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方式是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更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一般涵盖四种评估方式[3]。通过赋值的方式,以风险值衡量需要进行评估的数据网络系统,即安全隐患采用何种方式威胁数据网络系统、数据网络系统存在何种脆弱性、会对哪一类系统产生影响、采取何种方式防范风险,风险评估一般采用如下计算公式:风险=威胁的可能性×资产重要性×脆弱性/有效性。

2.4数据网络分析平台

以数据网的安全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将数据网络分析平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如数据采集层、应用管理层,同时每个层次又具有不同的功能。

3总结

根据当前电力调度数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全文综合提出电力调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为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又将其进行细化处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可以帮助明确各层次的重点,并建立各层次之间的映射关系。一旦电力调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侧重点发生调整,仅需要相应的映射点进行调整即可,进而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灵活性,保证其具体的实施,保证其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俊光,简锦波,余子勇,等.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电信技术,2015,6(6):60~63.

[2]黄国伦.电网调度数据网网络安全管理探讨[J].广西电力,2014,37(1):60~64.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文2

【 关键词 】 新版ISO27000;软件行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PDCA模型

Based on the New ISO27000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Information Security

Wen Yan-ge Chen Wen-e Wang Ga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 Abstract 】 The effective corporate security system will become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s the software industry, good information security system wa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is article from the ISO27000 redesign is interpreted accordingly-the enterprise will how to adjust and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new standard and new control measures.

【 Keywords 】 the new iso27000; software industr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the pdca model

1 引言

如今随着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速以及信息相关技术的飞猛发展,信息资源也日渐成为所有企业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资源。信息以及载体信息系统、网络等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产。然而企业的信息安全和数据泄露仍然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部分企业基于企业实际情况,通过引入国际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027000以及通过最佳的业务实践,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即ISMS),实现对信息安全的预控、在控、可控、能控。

而随着2013年的ISO27000的改版,各行各业势必会根据自身信息安全的情况对信息安全体系作出调整。本文将针对软件行业在调整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下,如何更好地保持和改进信息安全体系作出解读,使企业更好地依据标准体系和方法论,制定出符合企业长久发展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2 ISO标准

2.1 ISO标准及变化

ISO/IEC27000(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IEC 27000提供了ISMS标准族中所涉及的通用术语及基本原则,是ISMS标准族中最基础的标准之一。最新版本于2013年9月25日。

相对于2005版,新版本对于ISMS建立的基础进行了调整和明确,相较于2005年版本以资产和技术为主题,新版标准则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组织业务关系,更多地考虑到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这也是时展的整体趋势。新版控制措施ISO27002从旧版的11个领域更新为14个领域,删除了旧版中一些重复的和操作级的控制项。具体是旧版通信与操作管理被划分成为两个独立的领域操作安全和通信安全,足以见新版对这两个领域的重视;新增密码学和供应关系两个独立领域。新版ISO27001将旧版中4.1章节即有关建立和管理ISMS的总要求独立成出来;为了使逻辑性更加严谨,人力资源安全、资产管理以及访问控制位置发生一定改变;从章节上讲,由8个章节拓展到10个章节,重新构建了ISO标准PDCA的章节构架。

2.2 关于PDCA模型

此处对于PDCA模型以及新版标准的划分做一简单说明:PDCA模式是国际认可的模型,很多著名的标准和管理体系都遵循这一模式。该模型是一个很好的周期性框架,每个阶段都与其他阶段相关联。

PDCA模型分别由四部分组成:P(Plan)――建立ISMS, 根据组织的整体策略和目标,确定活动的计划,包括第四至七章(组织背景、领导力、计划、支持);D(Do)――实施和运作ISMS,实际地去完成计划中的内容,包括第八章(运行);C(Check)――监视和评审ISMS,总结实施和运作的结果,查找问题,包括第九章(绩效评价);A(Action)――保持和改进ISMS,对评审的结果做出处理,成功的经验要进行保持和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寻找原因,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错误,没有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包括第十章(改进)。

PDCA模型是管理学中常用的一个模型。该模型在运作过程中,按照P-D-C-A 的顺序依次进行,一次完整的循环可以看作是管理学上的一个管理周期,每经过一次循环,管理情况就会得到改善,同时进入更高的P-D-C-A周期循环,组织的管理体系不断的得到提升,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而这四个步骤成为一个闭环,通过这个环的不断运转,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使信息安全绩效螺旋上升。

新的内容将使企业的侧重点不同,从上面的论述中明显可以看出新标准在企业建立信息安全体系之前加重了对企业内外环境信息安全的重视,在构建信息安全体系之前需要企业全方位考虑其组织环境、企业资源、管理现状,了解其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从而高标准、高精度、高要求来对待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软件行业来说,信息安全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实施,主要是监视评审并持续改进自身信息安全体系的工作――PDCA模型的C和A。

3 软件行业信息安全现状及新标准变化下应对策略

软件行业是对信息安全要求最高的行业,也是企业引入国际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027000通过认证最多的行业。前面已经提到,软件行业已经初步建立和实施自己的信息安全体系,面对新版ISO27000的要求,大刀阔斧地重新开始构建体系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大的浪费和困扰。因此,在新的要求下如何监视并改进ISMS是软件行业中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ISO27001新标准中把旧版4.1独立成章作为建立体系之前的组织环境的了解,将原来的领导力、可实现信息安全的计划、资源等的支持都放入构建ISMS之前,也就是说软件行业在监控并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上要从这些方面完善自身。而这些方面在其信息安全管理措施上简单归纳为两个方面:管理和技术。企业需要通过管理和技术的双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来改善信息安全体系。

3.1 管理角度分析

从管理角度考虑,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所需采取的安全管理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软件安全管理、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技术文档安全管理,通过对风险的技术性控制和管理的实施、部署后,在风险控制管理中能保证防御大量存在的威胁,技术性的控制管理手段不仅包括从简单直至复杂的各种具体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系统架构、系统培训以及一系列的软件、硬件的安全设备,这些措施和方式应该配套使用,从而保护关键数据、敏感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功能。而这些也是ISO27001中第四章组织的背景、第五章领导力、第六章计划、第七章支持对企业的具体要求。

主要管理措施可以从几个方面出发。

(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监督机制、在体系运行期间,要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反馈和沟通,保证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按照公司制订的方针策略,满足公司业务的需求。

(2)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订可行的奖惩制度,将信息安全的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直接与工作和奖金挂钩,将对违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定进行惩罚。

(3)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各部门应按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自查和由负责部门进行随时抽查,并在每年定期组织检查,对表现好的单位给予嘉奖,同时对违反的单位进行惩罚,并进行公示;同时对信息安全审计、安全事件处理和外部组织进行反馈沟通,检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考虑组织和技术等的变化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影响,应实时更新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变化情况如:组织变化、技术变革、业务目标流程的改变、新的威胁和风险点的出现、法律法规的变化等;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善,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永远适合企业业务的需要。

3.2 技术角度分析

新版ISO270002控制措施中新增和调整了一些措施,涉及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安全事件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等部分,这些要求对软件行业中企业的具体实行至关重要。从技术角度考虑,软件行业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中所需采取的安全技术体系包括几个方面。

3.2.1物理环境安全信息系统硬件安全

这是无论旧版控制措施还是新版都没有丝毫改变的控制项,也是软件行业中企业应加强管理的基础。在公司的信息系统硬件管理上,首先对机房的硬件环境进行安全管理,包括温度、湿度、消防、电力等安全管理,对关键的应用需要采取UPS供电,同时采取相应的备份,对硬件的使用率进行实时地监控,避免硬件的使用率过高造成业务持续性的影响,另外需要对硬件的物理环境进行监控,避免非法人员的进入,同时也是对管理员的日常行动进行监控,最后需要对机房人员和物品的出入进行权限的管理和等级制度。

3.2.2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安全

这是新版控制措施新增的安全开发策略和系统开发程序等对企业新的要求,保证操作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会保护企业在系统开发和集成工作的安全开发环境,使企业整个开发周期安全。

(1) 操作系统安全。除了进行必要的补丁和漏洞的管理和更新外,最主要的是进行防病毒管理,通过杀毒软件来防止非法的木马、恶意代码、软件对操作系统的安全影响;应用程序安全――直接关系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通过硬件、软件的安全保护来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

(2) 密码算法技术。密码学在新版控制措施中独立成为一个领域,这就是企业必须要引起重视的理由,密码算法技术,密码算法技术应用主要是确保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不被非法的人员窃取、篡改和利用,同时接收方能够完整无误的解读发送者发送的原始信息。

(3) 安全传输技术与安全协议技术。这是针对新增供应关系领域企业需要加强的技术。为减缓供应商以及其他用户访问企业资产带来的风险,对于重要的系统和对外的访问,进行安全的传输技术,以此来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避免被非法用户窃取、篡改和利用。

(4) 安全协议技术。主要是指身份认证功能,目前企业系统的安全保护主要都是依赖于操作系统的安全,这样入侵系统就非常容易,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身份认证系统,其目的是保证信息系统能确认系统访问者的真正身份,身份认证协议都是使用数据加密或数字签名等方法来确认消息发送方的身份。

(5) 信息处理设备冗余部署。这在新版控制措施第十七章信息安全方面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中作为新增的控制措施,要求企业识别信息系统可用性的业务需求,如果现有系统框架不能保证可用性,应该考虑冗余组建或架构。在适当情况下,对冗余信息系统进行测试,保证在发生故障时可以从一个组件顺利切换到另外一个组件。

4 结束语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改进工作是持续进行的,是会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以及新标准的要求等不断变化的。它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保证体系的持续稳定运行,从而使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化、常态化的保持下去。而新版ISO27000在信息安全体系的工作上,使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指导。本文主要针对软件行业做出一定解读。总体来讲,我们需要对己经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完善、优化,这实际上还是要求企业贯彻执行PDCA模型,无论从管理还是具体操作上不断进行PDCA循环,才能使得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高仁斗.企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05).

[2] 蒋永康,朱冬林,潘丰.我国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2(06).

[3] 杨爱民.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科技资讯,2006.6.

作者简介:

文艳阁(1993-),女,山西孝义人,天津商业大学,本科(在读)。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文3

当前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已经不仅仅是升级传统安全产品,而是从业务策略和整体系统上来考虑安全问题,帮助企业建立安全、完善的IT环境,以应对来自内外部的攻击,降低风险和损失。因此,全方位安全策略及解决方案对保护电信运营商信息系统的安全不可或缺。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目前都已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但还没有企业级整体的信息安全规划和建设,信息安全还没有或很少从整体上进行考虑。IBM企业IT安全服务是一套针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完善解决方案,能够协助企业更加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评估企业的信息安全隐患及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运营商安全架构,为电信运营商的应用构建高度信息安全的运行环境,共同规划、设计、实施、运作,从而保护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

事实上,管理者不应该再将信息安全看作一个孤立的或是纯技术的问题,而要从企业运营的全局角度整体看待,制定与企业特点和成长潜力相适应的安全管理架构。

完善的安全架构必须能够随着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IT部门的决策者必须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2007年安全用户在三类需求上将有突出的增长。CIO需要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法规遵从性要求,更多地关注应用层面,与此同时,积极利用外包的机遇实现更好的投资回报。

在中国,随着信息安全和上市公司相关立法的完善,法规遵从性和相关审计在行业中的要求也正在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公司和行业正努力去满足法律所规定的安全要求。电信运营商在信息管理方面需要做到三点: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保密性和要求信息能够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格式被访问,这都与信息安全密不可分。保护企业数据安全,达到法规遵从性的要求将是CIO们2007年的一大职责。

应用安全是另一个市场焦点。随着企业业务更多依赖于各类基础性应用,让企业安全、顺畅地访问应用数据,保证业务永续运行的同时保障应用性能成为CIO的重要目标。过去信息安全的老三样(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的概念已经过时,网络边界这样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而基于身份和用户管理的网络行为控制将会成为主流。安全即意味着只有允许的人在允许的时间访问允许的数据,故而身份管理可以整合各种不同类型的安全工具。同时,它也可以帮助企业认清和应对新技术部署带来的新问题,例如无线技术在企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得安全阵地从有形的网络线路扩展到无形空间。

在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强化自身安全的同时,网络安全外包的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对于缺乏安全技能和人力的中小企业来说,安全管理服务(ManagedSecurityService,MSS)是一条捷径,即通过在电信网络上提供托管形式的安全服务,代客户管理及监控信息安全系统与设备,并在安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适当回应。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则将目光转向安全运维中心(SOC)服务。尽管国内用户对SOC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但都希望借助SOC融合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与电信运营商的安全咨询、安全响应、特别是与安全运维相结合,协调各方面资源以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处理安全问题,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整体性的解决方案。

链接天津移动构建全面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根据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制定的安全指导原则,天津移动从2000年起就开始着手IT安全建设,特别是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建全作为了一项重点工作,并在全局性的安全规划上进行了积极探索。2007年,通过与IBM的合作,天津移动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全方位的考量和整体规划,并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

安全体系建立:在对企业IT安全现状进行评估及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和建立,包括按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汇总、归纳、体系化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等;

安全建设实施:主要包括各种软件、硬件设备的购买、评估及加强等,辅助安全管理体系的执行;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文4

关键词:

校园网安全系统的建设目标是根据学校信息网络结构和应用模式,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需求,在不同层次上提出安全级别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制订相应的安全策略,编制安全规划,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实施安全工程,加强安全管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这样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涉及人员众多的网络体系需要建立全网安全保障系统,针对不同的业务特征进行合理的安全保障,确保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我们在设计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借鉴IATF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模型构建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这些体系构成学校所需的安全体系。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中的安全控制和对策的选择和定制中,采用“最佳实施”方法,通过列举满足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来构造安全保障体系。

在学校安全保障体系设计过程中,整体性一直是最核心的问题,因此为了保障安全体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避免对安全问题的遗漏,需要在方法论中引入了安全框架模型。

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示意图

上图中,最下层是安全体系要保护的对象,根据信息资产逻辑图,将保护对象分成计算区域、区域边界、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指PKI/PMI/KMI中心和应急响应中心)等。计算区域部分主要指提供业务的网络服务,计算区域内部可以根据学校信息化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分为子区域,边界和通信网络。对不同区域、边界和通信网络,其安全需求是不同的。保护对象框架将学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细分为一组结构化的安全需求。

通过将对策框架中的所有安全控制中的策略,组织,技术和运作分别提炼,组成相应的策略体系、组织体系、技术体系和运作体系。每个体系由对策框架组成,对策框架由一组安全控制组成,这些安全控制是根据保护对象中的安全需求设计和选择出来的。每一条安全控制都包含策略,组织,技术和运作四个要素。

在校园网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方面,国内尚未制定相关标准,但可以参考公安部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设计。基本安全要求分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两大类。技术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提供的技术安全机制有关,主要通过在信息系统中部署软硬件并正确的配置其安全功能来实现;管理类安全要求与信息系统中各种角色参与的活动有关,主要通过控制各种角色的活动,从政策、制度、规范、流程以及记录等方面做出规定来实现。

基本技术要求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几个层面提出;基本管理要求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和系统运维管理几个方面提出,基本技术要求和基本管理要求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根据公安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相应技术要求,以满足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存备份恢复等几方面的基本要求为前提。

在基于人、技术及运行的信息安全纵深防御体系中,对人的行为的控制是信息安全保障最主要的方面。下图所示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该体系包括安全方针、安全策略、安全组织、人员安全、物理安全、安全制度与管理办法、安全标准与规范、安全政策、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安全培训以及安全规范。

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图

安全策略作为建立安全机制必须首要考虑的核心,它对安全措施的具体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策略是指导学校等级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安全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事有人管,职责分工明确是有效防范由于内部人员有意无意对系统造成破坏的有效保障措施。

在组织安全方针、安全策略、安全制度与管理方法、安全标准与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国家安全政策、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是组织充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国家安全政策、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从国家和行业的角度制约信息安全,组织必须遵循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关于信息系统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

对内部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安全培训、安全教育,规范人员行为、制定相关章程等对保障学校信息系统安全尤为重要。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物流管理;新思路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2.185

大数据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名词,在企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较为常见,也是现代化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物流管理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能够快速发现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远程监控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提升了物流管理的有效性。但是,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限制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因此需开辟新思路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

1企业物流管理中大数据的应用优势

(1)加快信息对接。大数据应用在企业物流管理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能够加快信息之间的对接,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管理问题。物流管理发展前期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仅以人工来对物流进行管理,导致物流在实际运转过程中速度较慢,且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但是,大数据加入物流管理之后,帮助企业构建了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让物流的实际运转实现了实时监控,加快了信息的对接速度,让物流管理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找出物流运输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让相关技术人员能够针对风险对物流加强管理,降低风险对物流管理的影响,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2)增加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对企业物流管理能力进行评价,能够知道物流管理水平,其中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就是考察物流水平的关键,传统物流管理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性,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与客户之间缺乏联系,黏性较低,不利于企业物流的深入发展。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企业物流与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更加的方便快捷,且能够让企业更加了解客户所需,并以此来对产品的类型、数量和功能进行有效分类,让客户更好地选择服务,为企业物流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提升物流管理能力。其次,现代化物流服务平台的构建,在线沟通的形式让物流服务更加精准化,有效地提升了物流与客户之间的黏性,让企业物流拥有了丰富且庞大的客户资源。

(3)物流数据价值增加。企业以物流体系开展物流管理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以物流数据作为参考,因此物流数据具有一定价值。以往物流管理工作中没有大数据技术,无法对物流数据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导致物流数据丧失了其原本的价值,也无法为物流管理提供数据参考。但是大数据时代中,企业物流管理以大数据为载体,对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数据可以进行全面的收集处理,且能够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统计分析,提升了物流数据的价值。大数据即海量数据,包含信息不仅多而且范围也极广,能够帮助物流管理人员收集更多有效信息,从而提升企业物流管理,让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2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数据安全面临威胁。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安全问题一直被社会和群众广泛关注,企业物流管理虽然通过大数据技术获得了发展,但是其面临的数据安全威胁也给物流管理增加了压力。大数据运行体系对于环境的安全要求极高,且极易受环境影响出现信息损坏、丢失、失真等现象。大数据物流系统操作由人进行,所以极易出现人为操作的信息泄露,不利于物流管理。

(2)库存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库存管理模式,但是由于我国大数据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有关库存管理模式的制定还并不完善,落后的库存管理模式难以提升企业物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管理层对于大数据的认知不全面,导致库存管理信息的获取过于片面。而且库存管理信息传递的不及时也引起了客户的反感,这不利于企业积累长期客户,因此库存管理体系也需要加以优化。

(3)配送管理存在问题。物流配送管理体系建设存在技术性局限,导致配送效果缺乏理想性。企业配送体系不完善就无法实现高效配送率,从而无法满足客户对物流的实际需求,若是客户等待时间较长,也会影响客户的体验感,使客户对其产生服务质量怀疑,从而选择其他企业物流。同时物流配送信息和物流配送状态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4)专业人才匮乏。物流管理领域下的人才储备不符合实际需求。由于大数据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时间较短,所以现代物流体系人才储备量较少,同时,企业对于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和培训也都不完善,这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人才是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基础,若不能建立高质量的物流管理团队,企业物流管理的未来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物流管理的新思路

(1)加快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物流数据信息的安全对于企业物流管理极其重要,所以企业需以物流数据信息安全为标准,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系,降低数据安全风险。首先,企业需先对物流数据进行风险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及时规避风险,减少企业损失。其次,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中需对信息安全和备份做好保护处理,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等现象。最后,企业需要對数据管理平台的软件安全加以关注,最好能够引进有效抵抗风险的软件,让整个物流管理的信息安全性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2)对库存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物流管理工作需以优化库存管理体系为前提,在优化过程中需依靠大数据技术,建立现代化库存管理体系,对库存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综合管理,优化库存信息,让库存管理环境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大数据构建库存管理体系,并对库存管理的项目进行细分,录入所有的有效信息,让客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库存信息进行搜索,快速的了解物品的库存状态,提升物流管理效率。

(3)对配送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优化配送管理体系,要提升内部物流信息的有效性,因此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实现配送信息的数据化和智能化,为物流配送管理提供安全的环境,提升客户的物流体验感。首先,物流管理需利用配送管理体系,及时更新物流信息,让客户及时了解自己的物流状态。其次,需要对物流配送加强实时监控,让所有的配送路线都能够被快速的掌握,从而提升配送管理的合理性。

(4)对物流管理团队进行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体系建设虽然主要依靠大数据技术,但是若没有人才对其进行应用,该体系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企业需要对物流管理团队进行优化。首先,要通过各种招聘渠道进行人才的招聘,同时需要提升企业的薪资待遇,让更多的人才为企业提供长久的服务。其次,要对物流管理团队的人才进行服务培训,提升团队的服务意识,让客户能够感受到更好的服务,提升客户对企业物流的好感度。

数据安全管理体系范文6

1.销售系统设施建设。

硬件方面,各石油销售企业都具有设施完善的中心计算机系统,供电采用UPS方式,采用“双机热备”的核心服务器工作模式,以确保整个硬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络方面,采用SDH光纤接入广域网,包括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核心层中路由器和交换机采用双机模式,设备之间,层层之间以光纤方式连接,以均衡网络负载。除了安装必备的防火墙,部分企业为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还安装了外网入侵检测系统;大多数加油站采用SSLVPN方式访问企业内部网,以保证网络接入的安全性。在PC系统方面,大多数企业统一安装了企业版的病毒防护软件系统和桌面安全网络接入系统,实现PC机的MAC地址绑定。

2.销售系统信息化建设。

目前,企业的销售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加油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加油站零售管理系统、企业门户网站、ERP系统等。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用户众多,几乎所有企业管理人员都是各系统用户;二是应用领域广,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对外服务诸多方面;三是要求连续运转,如ERP系统必须满足7×24小时运转。由于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不仅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其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更关系到广大客户的利益。所以,基于上述的原因,企业对销售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销售系统的信息安全现状。

石油销售管理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国家对其信息安全高度重视,并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强调,我国要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大力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的协调发展。同时,国内石油销售企业也长期重视信息安全工作,逐步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和规章制度,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1)范围涉及广泛。

石油销售企业分支机构多,终端运营组织庞大且分散,以中石油集团为例,其截至2013年分布在全国的加油站已超过30000座。在如此庞大的销售系统中,信息网络承载着指导业务运行的重要功能。大量、分散部署的加油终端,必然会造成联网方式的多样化、网络环境的复杂化。

(2)设备系统众多。

石油销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设备精度髙、技术要求深,并且范围广泛,包括加油站、油库等大量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因此,业务管理流程复杂,安全风险增大。

(3)人员素质不齐。

由于石油销售属于传统行业,因此企业人员年龄跨度较大,对信息安全管理的职业组织参差不齐;甚至对于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安全的认识也多停留在纸上谈兵;基层人员众多,且直接面对客户,流动性大,信息泄露风险极高。而且新生代的企业员工对计算机和网络接触早,应用水平高,日常使用频繁,在缺乏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的情况下更易导致信息泄漏,甚至在好奇心理的鼓动下主动发起网络攻击行为,所以企业内网安全也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4)资金投入有限。

国外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达到了企业整体基建的5%-20%,而我国企业基本都在2%以下。全世界每年因信息安全方面的漏洞导致的经济损失达数万亿美元,中国的损失也达到了一百亿美元以上,但是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只有几十亿美元。因此,我国企业整体信息化安全建设预算不足。石油企业信息化工程是一项繁重的任务,需要在信息安全方面有更大的投入。大型油企需要建立复杂庞大的数据库备份体系,建立并维护高效的网络杀毒系统、企业级防火墙、IDS、IPS系统和完善的补丁更新及发放机制,以保证企业各方面的数据安全。建立这一复杂的系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其投入回报慢,因此石油企业普遍轻视这方面的投入和维护,信息安全建设相对于企业的发展整体滞后。

二、石油销售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石油销售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程序化、系统化、文件化的管理体系,以预防控制为主,强调动态全过程控制。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需要从物理、信息、网络、系统、管理等多方面保证整体安全;建立综合防范机制,确保销售信息安全以及加油卡、EPR等电子销售系统的可靠运行,保障整体信息网络的安全、高效、可靠运转,规避潜在风险,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石油销售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构架分为以下组成:

(1)组织层面。

石油销售部门应建立责任明确的各级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包括信息安全委员会、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并通过设立信息安全员,指定专人专项负责。通过这些部门和负责人开展信息安全认知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制度层面。

制定安全方针、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章程,经科学性审核和测试后下发各级部门,提升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效能,减少事故发生风险,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3)执行层面。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监督安全制度在各级部门的执行情况,评估安全风险,负责PDCA的循环控制。

(4)技术层面。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要提供安全管理、防护、控制所需的技术支持,全面保障企业整体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建设。通常信息安全技术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终端安全、数据安全以及应用安全等六个方面,主要包括监控与审核跟踪,数据备份与恢复,访问管理与身份认证,信息加密与加固等具体技术措施。通过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平台和运作平台,在最短时间内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处理,保障信息安全管控措施的落实,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