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报道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策划报道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策划报道方案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1

【关键词】新闻策划 新闻采访 新闻媒体

随着新闻媒体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新闻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处理好它与现场采访之间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成败。笔者认为,如果缺少新闻策划,新闻采访必然缺乏连续性,而且不能形成独特的报道风格和特色。相反,如果新闻策划方案过多或过细,也会适得其反,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新闻策划如何才能更好地为采访活动提供服务呢?

一、新闻策划方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和变化

我认为,新闻策划应该是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和某一重要新闻事件制定的带有导向性的新闻报道计划,策划方案确定的依据和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党和国家新近出台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二是宣传部门的统一工作规划。三是某一新闻事件报道产生的社会反响。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开始或准备,策划的最终实现要依靠采访者的现场采访,因为受到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限制,所以,策划方案的出台不能靠编辑“闭门造车”或领导“拍脑门”决定。因为现实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策划方案也应该是动态的、变化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闻实践。而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变化,才使得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也才使得新闻报道精彩不断。掌握了这一点,策划方案就不能一锤定音、一劳永逸,而要在具体的采写过程中全程跟进,不断调整采访思路和采访重点。比如,在对西部大开发进行报道时,一家报社曾把采访的重点放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可是在采访中发现,这个选题有些太宽泛了,要涉及的东西很多、很散,不容易聚拢到一起,不能集中精力开掘出深度,于是报社根据实际反馈的情况,再度调整策划方案,在仍然以报道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的同时,把采访重点落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与育人的关系上,落在西部精神文明建设中怎样育人、怎样提高人的文明程度上,这样使主题更明确,中心更突出。调整思路之后,采访活动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很快,相关一系列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由此可见,新闻策划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并不断地更新思维、调整思路和改变采访报道的重点,才能有效发挥新闻策划的作用,并不断推陈出新,写出有分量、有价值的新闻报道作品。

二、新闻策划方案不宜过细,要有利于引导采访者拓宽思路

新闻策划决定着采访的方向和原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又不能过多过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紧紧捆住采访者的思路和手脚,势必会影响了采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只是机械地完成“规定动作”,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采访现场的新线索、新问题,更不会主动去挖掘采访过程中的亮点和聚焦点,而这些往往是新闻报道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为什么有的时候下大力气策划出来的重点报道、突出报道和连续性报道,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策划方案“越俎代庖”,牢牢束缚住了采访者的手脚。所以说,新闻策划的重点在于确定采访意图、采访思路、采访重点,帮助采访者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但是应注意,策划者要提供多种采访思路和方案,考虑到与采访主题相关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促使采访者的开阔思路,积极思考,充分调动一线采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写出新闻精品。

三、采访者要创造性地贯彻策划意图并将其有机融于采访的全过程

去年,根据领导的安排,笔者去采访社区群众文化的建设情况,按照采访计划到文化、民政、教育社区等部门了解情况后,发现都是常规性的事务性工作,没有什么新闻价值,如果坚持按照策划的提纲去写,写出来的东西读者肯定不喜欢。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市区两级宣传、文化部门计划把周边市县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群众性文化活动统盘筹划,准备在我区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建一个文化长廊,以带动和促进旅游、文化乃至经济的发展。经过一番调查和思考,笔者从中看到了传统文化、先进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相结合的最佳契机和价值所在,于是结合原先策划意图,从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来认识建设文化长廊的深远意义。稿子见报后,引起较好的反响,并受到领导的高度评价。所以说,当发现实际情况与策划初衷存在较大的距离时,采访者一定要及时调整采访和写作思路,不妨大胆地创新思维方式,灵活而科学地处理策划意图与实际采访的距离,创造性地进行采访,才能化不利为有利、转危为机,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来。

四、采访者既要贯彻策划意图又要创造性地进行采访和写作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2

那么,对新闻报道策划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新闻报道策划遵循的原则

新闻传播中的“策划”本质上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能脱离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而凭空产生,也不能摒弃报道主体的主观意识而运行。所以,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应遵循这样几条原则:

客观性原则。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因为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增强报道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向受众提供新闻精品,使新闻报道更好地入耳入脑。“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存在为依据,即使是策划社会活动与策划报道相结合,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操作,而非歪曲事实、强解民意。新闻报道方案设计也要以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

创新性原则。“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组织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如果失去了创新,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变通性原则。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算和规划,新闻传播中的策划亦然。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注视各方面情况变化,随时对报道做出修正和调整。

实效性原则。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使新闻报道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当然,社会效益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是间接的,并且是由良好的传播效果转化而来的。策划追求实效,客观上要求编辑把策划作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除非有意宣传媒介发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策划手段越隐蔽,获得的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因为策划的成功的报道是那些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效果的报道,而不是那些由策划者跳出来表现自己或者强加于人的报道。因此,报道策划要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

可行性原则。策划的成果最终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设计方案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地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新闻报道策划管理的实务环节

选题策划的要求及实施计划。新闻报道的策划工作千头万绪,选题策划是龙头,作为整个策划工程的起点,作用至关重要,抓住这个龙头,以选题策划带动其他策划活动,良好的计划等于成功的一半,纲举就目张了。

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选题有以下几个思路和注意事项:首先,新闻选题要围绕热点。看看我们的周围,热点很多,但报道热点却一定要审时度势,冷静观察,准确抓住时代的脉搏。热点报道“点”的选择要把握好两个原则:其一是新闻事业的历史使命,其二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其次,新闻选题要体现创新性原则,力求创新。不一定所有的新闻报道选题都是热点,有的新闻报道能从一件已经快被人们忘却的事件中挖出新意。只有通过精心的策划,以独特的视角报道出来的新闻,才能出奇制胜。再次,对新闻选题要有所取舍,权衡要与不要。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要目的明确,不要杂乱无章;要推出精品,不要小打小闹;要详细具体,不要虚作空泛;要合情合理,不要脱离本质;要高瞻远瞩,不要目光短浅;要不断创新,不要固步自封;要贴近经营,不要新闻本位;要找点准确,不要含糊不清等。

新闻报道组织结构设计与执行

新闻报道选题策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下对选题策划组织结构的贯彻落实了。策划的组织执行实质上就是把新闻报道策划这种精神抽象化的东西变成物质具体化的东西。报道的组织结构设计是根据报道所要实现的目标来操作的,报道追求不断创新是报道的组织结构不断变化的动力。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新闻报道的组织设计要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策划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是依据报道者对新闻事件和活动的理解与参与,形成一定的报道思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于客观事实的一种社会实践。其次,明确相关执行人员的分工。每期的主题策划提出来以后,所有的方案必须详尽,必须有自己的说服力和执行进度计划。在主题策划这些版面上,相关的版面要安排专于此项的记者负责采访写作,按策划提出的问题、策划的要求去把稿件做深、做透,最好在稿件上有更多的新东西为好。而在策划的营销版面上,同样要安排专刊部分主持人、记者参与采访、广告促销等相关工作,相关版面的编辑工作,也要具体到人。这样在采、编、经营的任务量上和人力的分工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搭配,做好主题策划的文章不再是难事。在执行上也不至于造成推三阻四的情况出现,能有效保证新闻策划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的科学领导与有效控制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中领导的管理必须企业化。要从直接的“人管人”过渡到更加注重“制度管人,规章管事”,这样保证了管理的科学和严密,也就为新闻报道策划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性,对于新闻报道的管理,领导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新闻媒体单位还要注重建立优胜劣汰、竞聘上岗机制。对一些重大选题或创新创优的选题,新闻报道策划的领导要善于调兵遣将,根据记者的特长来安排任务。总之,新闻报道的领导艺术要遵循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管理原则。领导对新闻报道策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有充分的把握,并且对防止新闻报道策划异化成新闻炒作甚至是假新闻负有重要的责任,当然,也是避免新闻炒作从而杜绝假新闻的重要环节。

新闻报道策划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新闻报道最终是要体现新闻价值的,并且获得社会效益。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知道,新闻报道策划也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并不能自动地将新闻价值转化成社会效益,甚至稍有不慎会演变成新闻炒作而出现假新闻,因此,在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的过程中,对新闻报道策划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确保新闻报道策划获得预期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控制进行三个层次的说明:第一,政府对新闻报道的控制。目前对媒介新闻报道的控制基本是两种方式:一是政府通过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对媒体进行控制,二是政府根据党政方针政策或纪律对媒体进行控制。“新闻”不仅是“受控者”,而且在社会这个特大系统中不可避免地要充当“控制者”的角色。它是媒介,是中介。在这个层次上,一般的新闻报道策划是不会触及的,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策划也是由政府直接控制和支持的。第二,社会舆论的反馈控制。控制论中负反馈理论(即目的论)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央提出的“以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的理解。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向着这个总目标、沿着这条总路线行进中,必然有来自外部的和来自内部的各种干扰,对干扰有两种不同的反馈:一种是正反馈。正反馈总是利用或放大这些干扰,使系统离开原状态或原结构,直到最后发生质变。另一种则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抗干扰的,它不断检出偏差,纠正偏差。我们新闻传播系统执行中央提出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等方针,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正是一种不断选择适当地输出用来不断地校正误差使之不断减少而达到目标值的负反馈行为。第三,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这是保证新闻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一切新闻报道策划最终都要落实到机构来组织实施,成功的新闻机构内部控制能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新闻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现在新闻报道策划有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前向控制在新闻报道计划、组织设计、领导管理中都要有所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后向控制也就是反馈控制应该在对新闻报道策划的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后进行。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新闻报道策划的选题、组织设计、领导管理各个环节都能体现新闻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策划效果的合理评估,把新闻报道策划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避免新闻报道策划走向新闻炒作并杜绝假新闻,从而最终体现新闻报道策划的价值,获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蔡雯:《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新华出版社,2001年。

2.邓利平:《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多维视野》,新华出版社,2001年。

3.刘宪义:《新闻策划论》,泰山出版社,1997年。

4.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开明出版社,1993年。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3

[关键词]策划;精品;创新

一直以为,只有好的新闻线索才能出精品,只有名记者才能写出精品,精品是名记者与好线索的偶遇,走进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误区。经过这几年的新闻实践,使我对精品有了新的认知,精品并非凭一人之力就可为的,精品离不开周密的策划,甚至可以说,精品源于周密的策划。没有科学、周密的策划,即使是名记者,即使撞上了好的新闻线索,也很难创作出精品。

以往,我们都觉得新闻7分在采,3分在写。可就现在的新闻发展而言,一个新闻精品5分在策划、3分在采、2分在写。比如《人民铁道》报获得全国好新闻的作品《全球最快列车驰骋南中国》《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等,几乎都集中了全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的智慧,用了大量时间查资料、选角度,甚至有的结构都预写完毕,只等新闻现场的最新动态,最终雕刻而成了精品。这有力地证明了精品与策划的紧密关系。

新闻领域的策划是与“创造”或“创新”等意义密切相关的一个范畴,简言之, 策划是情报、策略、创意的集合,即:搜集分析情报、研究确定策略、提供有效创意,通过策划,可以把新闻资源的使用达到最大化,效果达到最优化,从而实现有效优化日常报道,细化深度报道,强化重大报道,提高报纸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最终目标。换句话说:新闻策划的目的就是把新闻素材用到极致,把最好的新闻内容以最好的表现形式在最好的时机推出,来达到最好效果,产生最好的影响力。

新闻领域的策划是一项创新活动,并非简单的计划、方案可比,其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填补空白,顾名思义也就是人无我有,显然,这方面操作起来要相对容易些。另一层是同中求异,即为人有我新,在既有的、大家熟知的新闻事实上,取得突破显然不容易,可这也恰恰是体现策划优势、检验策划效果之处。去年,《哈尔滨铁道报》一版相继报道了哈尔滨铁路局的“十大金牌职工”,可以说,这10个人是不折不扣的“名人”,其事迹全局干部职工都了解,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可是编采人员却通过事先的策划,独辟蹊径,把大方向定在了“老劳模新传”上,赋予这10个人物新的涵义,生动地展现了老劳模的新作为、新追求。可谓是一次成功地策划,其报道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要想在策划的创新这一特点上有突破,我们就要在新闻实践中找准事件特点、发展求异思维、不断超越自己,方可达到。

另外,新闻领域的策划是一种协作关系,“单枪匹马”、“单打独斗”最多是设想。这种协作包括上下级联动、编辑与记者的联动及记者编辑设计联动。在这一点上,《人民铁道报》报道的《找寻“神州北极”铁路之光》可谓是个典范。当时,在年终岁尾的时间节点上,《人民铁道报》落实“走转改”要求,策划了这个特别报道,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定了记者以中国最北运营站、中国最北看山工、中国最北巡道工等为采访对象,编辑在版式上以地图的形式,标注出了从北京到“神州北极”的主要经过站,并清晰标注出了从北京-7℃到加格达奇-41℃的温度变化,形成强烈反差。最终,稿件、图片与地图有机结合,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转载,策划取得圆满成功,是编辑、记者联动、密切配合的结果。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4

一、大型活动包装的先行性

要真正做好做大一项活动,它的前期包装策划与炒作是相当重要的,没有它,可以说就没有大型活动的成功。说先行,绝非是站在包装自身的角度说话。一个大型活动的前期包装炒作就像一个大型产品的出台需要作前期广告一样,必须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市场调研。这个活动要出来,它首先最要宣传的卖点是什么?听众对这个活动最感兴趣的点在哪里?必须要利用这些悬念和卖点引起大家的提前关注和期待。2010年,龙广与大庆市旅游部门共同开展了“中国・大庆旅游文化节”活动。龙广的营销策略就是把文化与旅游紧紧捆绑在一起,通过深度挖掘、强力推介、受众融入等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使大庆市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成为社会关注的旅游热点,同时助力黑龙江省旅游名镇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

在包装策划过程中,龙广集合总编室、各频率、广告经营部门、与活动紧密相关的单位、机构,就营销策划、宣传报道、招商、组织、互动等每个环节,达成广泛共识,并形成推广方案。在活动中,充分利用自身平台的宣传优势,改变过去单纯的广告推介模式,以“新闻报道+创意广告+主持推介+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为活动造势,短短几天时间,大庆旅游项目便在全省范围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二、大型活动的包装应该从营销的角度来先行

我们评价一个节目,要看它是否能得到听众的认同之外,还应看是否得到客户的认同,如果一个大型活动节目得不到客户的认同,至少说明它没有市场,没有效益。一个大型活动前期的程序应该是:有了活动的点子策划前期包装宣传与炒作提交营销部门营销市场结果反馈领导决策活动深入策划并出方案拿出整体包装。这个程序将前期包装与炒作放在营销前面,主要是为配合营销,拿出营销所需要的一系列炒作方案和配合融合相关商家的包装方案,意在最大程度地探讨市场的需求。中国・大庆湿地旅游文化节,以“新闻报道+创意广告+主持推介+网络互动”等多种形式在其八套频率中开展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为活动造势;广告运营中心则进行针对性招商,尽量利用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更有名气的品牌广告客户加盟,以冠名、提供大奖等灵活方式进行广告营销。借助这样的营销传播,在一个半月的活动期内,便卷入受众上千万人,因报名参加人数太多,最终不得不采取摇号中奖的方式产生来大庆参加旅游活动人选。游客在大庆对城市、景区等美好感受和获奖后的激动心情通过媒体及时传播出去,又感染和带动了其他群体,通过这样的强力营销炒作,大庆的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品牌享誉省内、蜚声全国,成为龙江西部旅游知名品牌。

三、大型活动包装宣传的阶段性、计划性

大型活动的时间、节目宣传阶段以及进展都会随着进程的变化而随机调整,所以包装策划应该根据它的不同阶段而进行不同的演变和深入。

如在牡丹江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包装中,宣传推广理念就是按活动进展,每种渠道都通过“导入期”、“进展期”、“后续期”三大阶段,把活动形象宣传与景区形象宣传结合起来,分阶段进行不同的演变和深入,并按需要适时进行品牌形象、活动进展宣传的完善和升级。宣传推广渠道包括节目导入、公益烘热、口播植入、连线报道、微媒体传播、网站专题推广。节目导入期间,在寻找牡丹江镜泊湖“逍遥”“印象”的差异化热点打造的同时,先行探测目标顾客的反应。抽选6个频率及工作室的超品牌节目1档,以主持人节目软植入形式进行预报名,要点是主持人在“秋天到了,跟随龙广一起去看五花山”的讨论征询中,听取听众意见,探测市场热度,以完善项目运作;公益烘热期间,按听众预报名情况,预热开幕期密集推出镜泊湖品牌的市场定位、个性定位和内涵定位的形象宣传版,按公益形象宣传的协同力原则、可听性原则、长短韵律原则,进行高强度渲染,强势打造;活动期推出中等强度的、听众号召类的公益投放,持续报名热度、呼吁散客自由行;后续期通过听众感受、线路反馈达到“口口相传”、“有口皆碑”。

四、大型活动包装宣传的新闻性与后续性

活动包装中的新闻策划不仅要有很强的时效性,有时还需有超前性。在活动方案初定,但具体流程尚处酝酿筹划阶段时,就应该开始实施与它有关的新闻策划,这种前瞻的视距越远,为活动聚积的能量也就越大。不是炒活动本身,而是炒与活动关联度比较大的新鲜元素。啤酒节,炒作“哈尔滨是最早啤酒诞生地”这一兴奋点,找史学专家跟进访谈,做与啤酒有关的人物、厂家专题,而不仅仅是在节目中提及我们要举办啤酒节、哪天举办、要谁来等等。大型活动,应该从开始筹划到开幕、落幕,都有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在活动结束后,还要进行总结性的新闻报道,让人们继续感受活动的余温。这方面,湖南卫视的操作方法基本上可以成为所有媒体的模板。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5

工作程序

1. 前期的准备工作

2006年

月 日 至 月 日

1) 活动方案的申报办理

2) 活动请柬的设计寄发

3) 活动场所的设计落实布置

4) 活动节目的征集和申报

5)有关新闻资料和新闻报道的编写

6)物资采购

2.活动现场工作

2006年 月 日

1).活动全过程的接待

2).活动全过程的监控和具体事物协调

3).现场摄像摄影及现场制度

4).现场各节目人员的落实

5).物资调配礼品和奖励的发放

6).现场的清理和保管

3.善后处理

时间2006年 月 日 至 月 日

1) 活动全部文字和图片的整理

2) 活动新闻报道的搜集整理

3) 工作总结和效果评估

以上工作中,

工作有主办单位落实,其于有 单位落实

活动经费及预算

1)场地布置费用 RMB

2)餐饮招待费用 RMB

3)各种活动用品的购置费用

RMB

4)劳务费用

RMB

5)礼品费用

RMB

6)奖金费用

RMB

7)机动费用

RMB

8)宣传广告费用 RMB

9)演出费用

RMB

活动评估标准

1)活动实际参加人数

不少于500人

2)媒介有关活动报道

不少与2篇

3)活动信息覆盖率

总部全体员工的1/2

4)活动现场执行情况

不发生任何明显失误

5)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 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

6)公司知名度提升

5%

7)公司美誉度提升

5%

有关事项说明

1. 策划书系就拟举办2004佳宇中秋晚会活动提出的总体方案,有些内容难免粗疏,尚待活动总体思路确定后再进一步细化,并据此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

策划报道方案范文6

【关键词】信息碎片化 新闻策划 SWOT

一、信息碎片化下的媒介环境

“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当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时,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的“碎片化”: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的整一性瓦解,代之以一个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①

所谓信息碎片化,指具有差异化诉求的信息无序的分布在信息传播的渠道和平台上,呈现出信息多元化的现象。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网络受众的多层次分化以及“信息爆炸”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碎片化分割”的现象,成为社会成分“碎片化分割”的外延表现。本文认为,当前的媒介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碎片化的“众声喧哗”

自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以来,信息社会越发呈现“准入门槛低,人人都能参与表达”的特点,这使得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根据实际情况建造自己的信息平台。因此,低门槛带来的必定是信息的海量聚集和碎片化。

信息碎片化还表现在信息传播速度与范围的全面升级,呈现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趋势。而表达形式多元化,受众自主选择性强的特点更是奠定了“众声喧哗”的整体基调。

2、信息碎片化下的“裂变式”传播

碎片化信息的传播,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整体呈现“裂变式”的传播特点,每个信息用户个体都是一个节点,不同的节点通过信息的传播相连。根据“六度分隔”理论,任何节点之间都可能通过其他节点的相连而联系起来,因此个体间通过信息的连接共同构成了信息舆论社会网络。当某个信息舆论形成后,更多的节点加入到舆论的传播中,形成了“雪球效应”,得到更大层面的传播。

3、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受众疲劳”

网络信息的五光十色、信息源头的无从考证、巨量信息的选择与取舍,加重了公众浮躁和疲惫的心态。公众自我预留时间和信息总量之间的矛盾,自我兴趣点和光怪陆离的推荐性信息带来“眼球分散”之间的矛盾,已经在信息碎片化时代造成了受众接收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双重疲劳。

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众声喧哗”以及给公众带来信息接收的疲劳感,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公众对于信息接受的新变化。而信息碎片化对于新闻策划所带来的影响,则是典型的“双刃剑”:一方面,如何克服“喧哗”与“疲惫”是摆在新闻策划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如何利用好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传播的“裂变式”效果,利用有目的的策划获得更大范围的传播效果,把握舆论走向,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新闻策划的定义及其内涵

“新闻策划”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提出的“报道策划”和“报纸策划”概念。蔡雯(1993)提出,报道策划是新闻编辑部门在一定时期组织报道的设想和规划,是包括报道的主要内容、报道重点、报道过程、发稿计划、报纸版面地位和形式、报道人员等的内容的报道设计方案。②

随着学界和业界对于新闻策划的关注以及新闻传播环境发生的变化,新闻策划的概念又有了新的阐述。赵振宇(2001)认为,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③董天策(2002)在总结学界对于新闻策划的认识时,将其划分为新闻业务策划和经营管理策划两部分。其中新闻业务策划包括传媒定位策划、版面策划、报道策划的宏中微层面,经营管理策划包括经营管理方针策划、发行、广告策划、新闻事件、促销策划的宏中微层面。④

基于对新闻策划内涵的阐释,本文认为新闻策划的过程主要包括新闻选取、新闻调查、新闻分析、方案策划、报道实施、后期监测六个过程,新闻选取、调查、分析是对于将要进行策划报道的新闻事件的前期分析,方案策划和报道实施是新闻策划具体的操作过程,而后期监测则是对于策划效果的后期追踪反馈。

三、传统媒体开展新闻策划的SWOT分析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H. Weihric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通过对组织拥有的内部资源进行分析来评价组织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以便识别与众不同的能力、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与局限,同时在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评估有哪些可以挖掘的机会(Opportunity)以及组织可能面临的威胁(Threat)。

基于信息碎片化营造的信息环境,传统媒体通过对新闻策划的SWOT分析,能够有效的把握对其构思与执行可能造成威胁的外部因素,分析其行为开展的优劣势,并把握可挖掘的机会,及时调整策划的思路与执行方式。

1、优势(Strength)

(1)可控性强。新闻策划的核心内容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有目的性的关注与报道,因此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往往可以针对固定的受众群体,采取独特的风格和形式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

(2)适合深度分析。新闻策划通过特定的、适宜的方式,则可以对事件的背景进行交代,并且挖掘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做出具有新闻理性思考下的深度剖析。

(3)报道可持续化。新闻策划能够进行新闻、评论、述评等综合性的策划报道,在可控性的操作前提下能够对事件进行持续性的关注、报道与分析。

(4)关注度高。通过有目的策划能够有效的吸引公众的眼球,这使得经过策划的新闻比其他传播信息具有更高的被关注程度。

2、劣势(Weakness)

(1)交互性弱。纸质媒体的的最大弱点则在于信息的单向传播,因此在新闻策划中难免出现交互性弱的缺点。

(2)传播范围小。纸质媒体上的新闻策划更多的呈现传播范围小的劣势,仅靠订阅用户和信息的人际传播,远远不及信息裂变的传播范围。

(3)成本费用高。当前新闻策划,尤其是立足于巨大影响力和广阔传播范围的大型新闻策划,往往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整体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高,而较高的成本中,宣传推广成本则占据了大量比例。

3、机会(Opportunity)

(1)与网络媒体联合后的传播效果巨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的裂变式效果,无疑能够为新闻策划拓宽传播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此外,倘若进行新闻策划的传统媒体拥有较为雄厚的品牌资源,便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进行自身品牌的策划营销,同时利用网媒制造眼球效应,为策划行为本身塑造形象。

(2)公众对于新闻趣味性的要求。网络时代,海量信息刺激着公众的视觉与听觉,而当公众对于信息普遍疲惫的时候,对于新闻趣味性的渴求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新闻策划则是有目的的对新闻报道进行的规划,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对事件背景进行挖掘,从中挖掘出具有趣味性而不失新闻专业性的内容,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4、威胁(Threat)

(1)受众的信息疲惫。海量信息时代,受众对于信息接收和接受的双重疲惫,使得读者越来越不愿意阅读题材传统,篇幅较长的新闻。

(2)受众对于虚假信息和广告新闻的厌恶。信息呈现碎片化、信息制造的低门槛化,带来的必然是良莠不齐的信息市场,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传媒市场化转型的趋势,虚假信息、广告软新闻以及新闻报道策划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而受众对于虚假和垃圾广告的厌恶情绪,同样有蔓延到新闻策划报道的潜在威胁。

四、媒体新闻策划的操作原则

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新闻媒体进行大型报道时倾向使用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不意味着新闻策划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将重心转移到“策划”,策划固然是新闻报道中可以采用的灵活手段,但新闻报道终归要回归到新闻性与新闻专业主义。因此,本文提出新闻策划应该坚持的ROCP原则(Reality、Objectivity、Controllability、Jou-

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作为新闻策划操作规划的参考意见。

1、真实性原则(Reality)

新闻真实性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呈现细节都必须合乎客观的事实,即新闻要素都能够经得起事实的推敲。学界、业界对新闻策划的最大质疑在于新闻策划极容易变成公关性的“策划新闻”或者虚假新闻。因此,新闻策划应当局限在对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件的“策划报道”上,基于新闻媒体的关注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对新闻事件元素的取舍,但是无论哪种“议程设置”,都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

2、客观性原则(Objectivity)

碎片化信息时代,由于公众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多点连接,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主观观点的集结,对新闻的客观性带来挑战。新闻策划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策划在信息采集、加工、后期宣传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客观事实,并且在新闻中尽量避免主观偏好。

3、可控性原则(Controllability)

可控性原则是指新闻策划需要在媒体从业人员可以控制的程度下展开操作,切不可为了单纯的轰动效应肆意而为,这样不仅违背了新闻真实、客观的属性,对于自身媒体形象也是极大的伤害。

4、专业性原则(Journalistic Professionalism)

新闻策划归根结底是新闻的一种处理形式,其核心内容仍然是“新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坚持新闻专业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忠于事实”价值观念的潜移默化的传递,同时发挥媒体社会公器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①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J].《媒介方法》,2006(5)

②蔡雯,《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J].《新闻战线》,1993(11)

③赵振宇,《新闻策划的定义、作用及实施前提》[J].《现代传播》,2001(4)

④董天策,《“新闻策划”研究的学理审视》[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