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物流研究分析

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文1

关键词:智慧物流;人才;因素;DEMATEL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smart logistics and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defines smart logistics' talent. It constructes a set of talent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on smart logistics, which is involving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s, schools and individuals. With the DEMATEL(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method, taking the Ningbo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show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lated factors, and quantitatively measures the comprehensive degree, causal degree and central degree. It reveals that the talent development of smart logistic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s its own development. Thus, the smart logistics talent development policy will be more effect.

Key words: smart logistics; talent; factor; DEMATEL

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8月7日,总理在无锡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表示中国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宁波市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在港口经济中最为活跃也是最为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就是物流。数据显示,中国物流行业的成本高达30%,而国外物流行业的成本只有不到10%,如果物流行业的整体成本能下降10%,中国的产品就能提高10%的利润,所以物流产业的提升对整个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宁波拥有物流企业近5 000家,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和得天独厚的港口基础为发展智慧物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从业人员,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是否能够做到可持续的一个先决条件。面对着智慧物流这一崭新的理念,如何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培育出优质高效的智慧物流人才,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1 相关文献回顾

1.1 智慧物流内涵的研究

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即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发展中。鉴于智慧物流的新颖性,国内学者对其研究并不多,依据目前所查找到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智慧物流的理解分成三种观点。

观点一:依托信息技术,智慧物流是一种现代化的综合性物流系统。如应琳芝等(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1]。马军(2012)认为,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系统物流的建设,让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智慧物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系统[2]。

观点二:智慧物流是使物流系统具有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如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观点三:智慧物流是物流发展到倾向于整体智能和服务对象紧密智能联系的状态。如汪鸣(2011)认为,智慧物流是指在物流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匹配的管理和服务技术基础上,使物流业具有整体智能特征和服务对象之间具有紧密智能联系的发展状态[3]。

国内物流界对智慧物流的实践基本上倾向于技术层面,且发展比较迅猛。如安得物流的实践告诉我们信息化助力“智慧”物流,信息化技术使其在物流方案优化与成本控制方面领跑市场。“供应链+物联网=智能物流”的理念促使其开发的可视化管理核心模块,保障了其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先进性。2010年,明伦高科创造性的提出“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企业化、信息企业物流化”。将物联网技术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智能化。宁波市以整合宁波口岸公共信息平台资源为基础,利用RFID、GPS、AIS、视频采集、数据交换等物联网技术,搭建宁波口岸物联网智能平台,以拓展宁波电子口岸和第四方物流平台功能为重点,建设智慧物流数据中心,提供智慧物流的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宁波富邦物流有限公司与IBM中国开发中心合作创建的智慧物流是一个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运输量预测、最优路线设计、合理调度车辆、自动优化拼车、实时查询追踪、自动结算等功能的“智能”平台。该平台突出的重点在于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能把现在比较先进的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分析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国外学者对智慧物流的研究大多通过信息系统的实现来开展对智慧物流的研究,如H.C.W. Lau, K.L. Choy, Peter K.H. Lau, W.T. Tsui(2004)认为智慧物流能对要开展的业务提供专家级的意见,并能够在价值链中提升物流运作效率[4]。Michael Stolarczyk(2006)认为智慧物流是一种充满智慧、有远见、自身具有敏感性和反应效果的自适应物流系统[5]。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清晰的看出,智慧物流必须依赖信息化技术,具有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且需要整个物流行业的智能化程度配合。

1.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

人才开发包括: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即从现有人才资源中发现有能力的人,进行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业务技术和经营水平。

截止目前,学术界对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方面的文献基本上没有,面对着智慧物流建设的日新月异,如何能够促进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借鉴智慧物流特征中体现的特性,可以查阅相关人才开发的文献作为研究的依据。如王凌(2009)认为政府在开发高素质的相关人才中应实现“战略规划者”、“制度设计者”、“要素保障者”和“政策宣讲者”四大职责[6]。李和中(2009)借鉴新加坡、印度政府建立人才开发机制时提出应该通过政府投入导向来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7]。王熠、孙健(2012)提出应该强化科技人才开发意识、增加教育投入、完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等要素来影响本地区科技人才开发水平[8]。王娜(2011)提出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需要进行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相互间的深层次融合至为关键[9]。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回顾,可以看出,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必须结合智慧物流的特性,对现有物流人才资源进行培训和训练,进而挖掘和培养行业企业能够用得上的人才。

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指标体系构建

2.1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环境分析

人力资源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动力,新理念的提出和深化,必须有一大批行业从业人员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培养,才能真正促进该行业的升级换代。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初始离不开物流人才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本质的体现在于学校是否给予学生必要的物流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当学生转换成物流企业的员工后,是否能够适应智慧物流所要求的岗位技能就成为了物流企业升级换代的大事。智慧物流人才的生存环境好坏,是否能体现物流信息化人才长期投入所获得的必要回报,是智慧物流人才集聚的必要条件,而这种集聚效应反过来又会促进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升级换代。物流行业是否能够有魄力使用智慧物流人才,换句话说,是否给与对方足够的重视和信心,将是智慧物流推广的关键。政策是否能够有效地激励物流行业提升信息化水平,将会是智慧物流人才在物流行业活跃的“活性”因子。

综合以上观点,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环境因素,其中微观环境包括员工自身构成的个人发展环境和企业职场氛围环境,这将直接影响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中宏观环境包括行业竞争环境、政府、学校等环境,将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或弱化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

2.2 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体系

结合文献研究和智慧物流的特性,构建了如表1所示的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体系。

3 实证分析

3.1 基于DEMATEL方法的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分析模型

基于宁波市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的决心和魄力,本文将上述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指标体系制作了调查问卷,进行了调研。调查范围如表2所示。其中发放问卷148份,回收问卷123份,有效问卷117份,占回收总数的95.12%。

结合调查结果,依据DEMATEL的验证理论及思路,评价了每个因素对其他因素的直接影响关系,构建了表3所示的直接影响矩阵Y■。其中,矩阵内的每一个值Y■表示因素i对因素j的影响程度。表中0—3作为衡量因素之间关系的标度,0代表因素之间的没有关系,1代表因素之间关系一般,2代表因素之间的关系较强,3代表因素之间的关系很强。计算时,采用了EXCEL进行模型的计算。

依据DEMATEL法的计算步骤,得到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之间的原因度和中心度(如表4所示)。其中,因素F■的中心度表明了因素i在指标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其原因度表明了因素i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当原因度大于0时,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大,成为原因因素;当原因度小于0时,表明该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

3.2 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因素分析

如表4所示,将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原因因素。按其大小顺序依次是:F11、F17、F9、F10、F18、F16、F13、F12、F22、F8、F21、F15、F26、F3。这些因素对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影响较深,应该着力强化此类指标因素,进而促进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成效。

F11的原因度最高,作为复合性人才的智慧物流人才对其就职的行业比较看重,只有提升了行业的薪酬待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进入物流行业,进而促进智慧物流人才的集聚。其次F17的原因度较高,表明智慧物流人才对政府是否具有明确的智慧物流发展战略比较看重,说明目前智慧物流人才更多地愿意与区域经济发展共进退,但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够在行业支持力度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明确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而能够提升自己的实力。F3的原因度最低,说明智慧物流人才对所就职的企业晋升与培养机制虽然有看重,但是在所有原因度中不是主要地位,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智慧物流人才希望获得的是比较自由的就业空间,不太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单位中发展,更多的是能够获取整体就业环境的完善性。

(2)结果因素。按其绝对值大小顺序依次是:F29、F28、F7、F23、F30、F19、F27、F25、F20、F6、F14、F2、F24、F4、F5、F1。这些指标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进而影响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成效。比较靠前的是F29、F28、F7、F23等结果因素,从分类表中能够看出,个人在工作中的信息与技术应用意识、个人在工作中的价值取向、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道德等指标与员工个人发展和经过学校职业技能培养阶段密切相关,这反映了宁波智慧人才开发时,应该将更多的关注度放在培养和提供员工就业环境的载体(即企业和学校)上,而不是将关注力放在员工个人身上,因为可以通过其他环境因素来影响员工个人的发展。

因素中心度越大表明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越大,在宁波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指标中,排在最靠前的几位依次是F10、F22、F8、F19、F21、F3、F18、F11、F12、F20等。这说明了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成效,必须把行业创新氛围、智慧物流人才的信息管理能力、行业人才集聚度、学校智慧物流人才定位等环境要素放在首位进行发展,进而通过这些关键因素的投入和发展,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可持续性。

4 结论、建议和展望

智慧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只有充分重视“以人为本”,培育一大批适合智慧物流发展的智慧物流人才,才能够真正有效地促进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

从中宏观层面而言,智慧物流行业的竞争态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宁波智慧物流行业的发展,其中智慧物流行业平均报酬、智慧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智慧物流行业创新氛围等环节对宁波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力量,对宁波物流行业、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规范,按照影响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原因度指标因素来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必将对该行业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起到较大的辅助作用。对政府而言,需要进一步明确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加大对物流行业对智慧物流环节的倾斜力度,提供智慧物流的基础设施等主要环节,通过政府公共管理的针对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进而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开发。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加强对智慧物流人才的信息管理能力和知识体系完备性方面的设计,同时强化提升员工就业前的学习,帮助企业建立能适应智慧物流人才发展的晋升与培养机制,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宁波智慧物流人才的开发。综合以上分析能够看出,目前宁波智慧物流人才在开发时,行业协会、政府、学校、企业在其中所起到作用各有偏差,相关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的因果关系,进而推出真正能推动智慧物流人才发展的策略。

本文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于影响智慧物流人才开发时的环境因素,考虑到智慧物流人才的复合性,以及各区域经济发展对智慧物流的不同要求,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研究还可以从区域经济与人才发展联动性、企业的用人环境构建等多维度多视角开展研究,进而不断丰富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的维度和深度,为后续研究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 应琳芝,俞海宏,章合杰.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17):94.

[2] 马军. 智慧物流——打造现代化物流平台[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7):239.

[3] 汪鸣. 智慧物流重在智慧[J]. 物流时代,2011(11):13.

[4] H.C.W. Lau, K.L. Choy, Peter K.H. Lau, W.T. Tsui. An intelligent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for enhancing the airfreight forwarding business[J]. Expert Systems, 2004(5):253-268.

[5] Michael Stolarczyk. Intelligent Logistics or Just Good Old Common Sense?[EB/OL]. (2006-12-08)[2013-10-30]. http:///intelligent-logistics-or-just-good-old-common-sense-2006-12.

[6] 王凌. 知识型服务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职责实现[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88.

[7] 李和中. 新加坡、印度政府建立人才开发投入机制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湘潭大学学报,2009(1):19.

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文2

[关键词]智慧物流;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

[DOI]10.13939/ki.zgsc.2015.15.010

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速度较快,规划建设数量较多,但是多数园区管理较为粗放,不少园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物流运作、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功能障碍及问题。特别是信息化建设的滞后,使园区难以真正发挥出巨大能量。面对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如何充分适应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浪潮,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科学优化园区功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成为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1 智慧物流促进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

和传统物流相比,智慧物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物”有智慧,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通过推理判断做出决策,从源头开始对商品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自动化运作和高效率优化管理。智慧物流的核心是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信技术等设备技术,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平台等各个环节通过运用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等功能,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物流园区是未来智慧物流的核心,同时也是智慧物流运行的中枢。智慧物流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未来智慧物流系统的运行,都必须依赖物流园区。同时,物流园区可以利用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来对园区中各种资源进行感知和监测,及时、正确地对园区的需求做出分析,继而迅速、灵活地响应和处理,使自身运行状态达到最优化,从而达到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

2 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农产品物流活动所必需的存储、运输、装卸、简单流通加工等基本服务,既不能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也不能对入驻园区客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各种支持性配套服务,更难以为高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服务效能较低。

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物流的感知功能、规整功能、智能分析功能、优化决策功能、系统支持功能、自动修正功能和及时反馈功能为农产品物流园区功能优化提供了可能。在智慧物流情境之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智慧物流的关键技术应用,实现物流过程的动态管理和智能控制,满足物流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才能形成自身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园区得到飞跃式的提升。

3 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功能优化

3.1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运作功能优化

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在仓储、包装、加工、运输等环节都有特殊技术要求。传统农产品物流难以适应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少、要求快速响应的物流配送特点,不能保持整个农产品物流运作过程高效、协调、安全和有序。

在智慧物流情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整合物流设备与物流技术,对处于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活动状态中的农产品进行监控,不仅达到农产品透明、绿色、可信、高效、便捷的最高要求,同时亦可实现对全过程的自动感知、智能处理和可信追溯。例如,流通是农产品物流的核心业务,因此成为智慧物流的重点环节。物流园区借助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平台,可以对运输任务、调度配载、运输状态跟踪、运输统计信息反馈等进行管理,不仅有效提高运输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输时间及运输成本,而且做到实时安全监控。通过智慧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农产品特性对运输工具的温度、湿度进行自动监控和调整,以求达到产品最佳保存状态,降低流通损耗。农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与流通信息、加工信息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整合并记录在外包装上,并通过无线网络自动上传到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实时方便地了解农产品的各类信息,实现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追踪与溯源,同时也方便了政府统一管理和调控。

3.2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管理功能优化

传统农产品物流园区仅提供简单的基础管理,难以涵盖对整个园区人、财、物的集成化管理,而且较少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决策分析、成本管理等增值服务。同时,随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园区中智能化系统种类越来越多,但是不同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使得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变得日趋复杂和困难。

在智慧物流环境下,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不同建筑的同一系统以及不同子系统中具有相同功能的系统进行集成化、一体化管理,实现系统之间有效协同和信息共享。例如,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备管理系统,对园区各种机电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提供依据。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将包括停车场的地理位置、实时的车位信息等车辆所有信息进行汇集,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且完整的数据支持,同时实现对园区车辆的统一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系统,对相关区域进行能源消耗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可以对园区进行能耗监测与能源管理。运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管理系统,对园区进行安全状态监视、灾害控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从而保障园区安全运转。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通过智慧园区平台提供政府政务服务、园区管理服务、诚信认证服务、民生服务和各类生产、 经营服务等各种智慧化服务,实现所拥有的可拓展业务配置管理功能。

3.3 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功能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应用功能仅停留于信息。由于的信息缺乏有效审核、监管,平台作用发挥受到局限。

在智慧物流时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智能化,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平台可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等的多方需求,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实现实时、精准的信息交互和电子交易。例如,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进行输送、处理、反馈,实现信息化建设和集成,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农产品供应链各参与方之间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提高了用户的物流信息收集、处理和服务能力,缩短物流信息交换与作业时间,避免因过剩而导致超额的运输、储藏、加工及损耗成本,运作成本和风险都得以降低。同时生产监管机构、检疫机构、市场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市场准入、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

总之,随着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物流园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园区功能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农产品物流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进而实现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徐艳艳.物联网时代智慧化园区建设方案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快递;影响要素;应对措施

当前,互联网经济下的快递业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就业创业的新动力。据调查,快递业在我国2015年发展指数约为386,相较于2014年提高36%以上。自2010年发展指数持续5年走高,均超过31%。国家扶植和市场利好吸引下,快递业开始出现网络布局不合理,价格非理性竞争,管理粗放,服务创新不足等发展期后遗症,导致丢包、爆仓、加盟商与总部冲突频频出现。在国家邮政局申诉情况通告中显示,2015年全年共受理约28万件快递用户有效申诉,同比增长17.9%,挽回快递用户损失约3320万元。为了高速成长的快递业健康发展,实现二次飞跃,快递产业升级与创新应加快提到议事日程中来。

1 “互联网+快递”背景下智慧快递的提出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指出“互联网+”快递是快递业未来发展方向,是全民创新创业的新途径之一,也是快递业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经济发展带动了快递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经济需要依赖快递业实现虚拟向现实的过度,二者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依赖。随着web2.0向web3.0时代过渡,互联网与快递二者关系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将为快递行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互联网+快递”,借助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移动终端互联网络、物联网络等技术,创新快递业经营管理模式,加速快递的提质增效,优化经营网络和产业布局,扩大服务对象的受益面,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智慧是发现和感知万事万物,规整和创新万事万物的能力。作者认为,智慧快递是利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使快递系统具有自行感知和规整快递事物的能力。智慧快递形成离不开感知、识别、传递、分析、决策等过程。在智慧快递范畴里,感知和识别过程要借助传感器、l形码标签及终端、射频标签及终端、视频音频采集器等设备,替代人的触觉、听觉、视觉,快速、准确识别和采集数据,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大数据平台。传递过程中,移动终端互联网和物联网共同搭建了快递世界信息传递的“神经网络”。最后,由云计算和大数据挖掘实现了快递领域决策过程中的计算、分析和决策。

智慧快递将“互联网+快递”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将现在“人找包裹”转变成的“包裹找人”。智慧快递不仅仅涉及快递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进行内涵式发展,实现快递企业提质增效,还涉及跨企业、跨区域、跨平台、全覆盖的快递信息流的自动智能化、可控可视化、共享资产化发展,从而刺激内需,促进全社会资源优化分配、产业合理布局及生产力提高,创造出社会新价值新财富的。

2 智慧快递的必要性分析

快递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有很多现实的意义,快递业的发展促进创新创业,惠及民生工程,拉动市场需求,保障经济稳增。然而,2015国家邮政局调查结果表明,收派件服务、包裹延误和丢失短少问题严重,投诉率居高不下,三项合计占总投诉比例约为75%。快递管理粗放、运营成本偏高、设施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跨国经营能力不强等现象现在依旧存在,以现在既有的方式都已经力有未逮。

如何让快递业提高服务品质,做大做强,顺利实现产业升级,以应对快递业全球化的竞争,发展智慧物流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快递企业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问题方面,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可以将经营管理和成本可视化、透明化,再通过云计算,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的可感知、可辨别、可分析,可决策;其次,快递目前存在一些盲区,我国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快递延伸不到,国际快递领域存在很多难题,智慧快递发展有利于农村快递和全球快递的快速布局,破除难题,为拓展我国企业内需和外需市场的提供条件;再次,我国快递业服务同质化明显,价格竞争激烈,竞争层次不高,快递突破当前困局,实现差异化发展,打造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快递智慧化发展是一个着力点;最后,快递智慧化发展,可以促进政府出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让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让快递企业向综合、全覆盖快递方向发展。

3 智慧快递发展要素研究

发展智慧化快递,首要是紧抓投入要素的发展。快递系统投入要素一般为人、资金、物、设施设备、信息、技术等。智慧化物流必须紧紧围绕这些要素展开设计,缺少这些要素发展,智慧快递的发展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1 人的要素

人的要素是快递系统最基本要素。提高快递参与者的素质,是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快递系统的基础。通常,快递人的要素包含快递企业中作业和管理人员,而智慧快递要将人的内含向横向纵向延伸,投件方、收件方、信息与支付平台方、银行方、保险方等参与方都应包含在内。各方登陆统一的信息平台,采集快递物流的方方面面数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模型,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收件和派件环节,保障快件包裹的安全无误,完善服务产品线。以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软件、GPS等技术,将快递参与方紧密互联互通,对人的行为和包裹状态进行信息化描述,砍掉原地等待等多余环节,甚至参考网络专车服务形式,让投件或收件人主动参与最后一公里物流,承担一定的收件和派件工作。智慧快递将引导更多人主动参与,为人们提供新的创新创业就业机会

3.2 资金要素

物的流动伴随着资金的运动过程,快递公司通过提供的空间、时间和形质效用来换得资金,用于企业持续发展和建设。当前加速资金回流,保障资金安全,优化资金配置,成为快递公司关注重点。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快递公司在费用结算业务模式创新和转型。智慧化快递结算系统,采集和分析快递用户消费行为习惯或规律,构建方便快捷的渠道,全天候全方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与保险信息平台与手持POS机、手机、小区智能快递柜等设备互联互通,加强企业资金流可控性、可预测性和可视化,捕捉市场细微变化,通过智能分析和判断提升财务决策能力和资金抗风险能力。

3.3 物的要素

物的要素在快递系统中指各类包裹快件。作为劳动对象,包裹和快件需要公司实时掌握其所处的状态信息和物流信息。围绕包裹智能化跟踪和调度,基于RFID、物联网等技术,企业可以尝试开发包裹GIS系统。在电子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表示线路的繁忙程度,直观地展示各快递节点收发货实时动态, 通过线路拥堵调度来减少爆仓和设施。运用大数据分析工具,公司实时掌握妥收率、在途率、妥投率等数据,事前、事中、事后反馈异常包裹。对于未来的用户而言,希望全程了解包裹位置状态信息同时,还想了解途中快件的温度、湿度、颠簸次数等更多信息,将测量温度、湿度和倾斜度指示标签、RFID电子标签、互联网GPS整合起来,让RFID电子标签成为快递过程的记录者和监督者,以便于追溯追偿。对于快递企业而言,透明、全面的包裹在途信息,可以预防丢包、盗包、货损货伤,快速追溯责任,对人员更好地进行绩效考评,有利于科学化管理和服务。

3.4 设施设备

快递设施设备属于劳动资料,其中,设施包括节点和线路,快递节点是指连锁营业网点、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中心等,线路有铁路、公路、水路、航路。快递设备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与打印设备、网络设备、信息处理终端、自动化分拣设备、装卸搬运设备、包装设备、运输车辆、存储设备、派件设备、工具、周转材料等。“智慧”设施设备就是将设备这种死物转变为活物,让设施设备拥有一定的智慧,其标志是少人化甚至无人化。智慧化物流设施设备应具备数据感知、数据互联、规律发现、行为决策和自动执行等能力。目前,国内有多家企业建立实验室研发快递智慧化O备,将分拣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车辆、智能快递柜等设备应用于智慧物流设施、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未来会出现快递节点和线路的无人化作业,从而大幅减少快递作业时间和成本,提高派件收件效率,提高包裹的安全性,为破解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新思路,为客户带来了便捷、高品质的快递体验。

3.5 信息与技术

如果设施设备是快递的躯体,信息与技术则是这具躯体的灵魂。智慧快递的发展离不开信息与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为智慧快递实施提供了可能。智慧快递的信息技术来源于四个方面:(1)信息自动识别与采集,包括RFID射频识别技术、位移、压力、速度、温度及气敏传感技术等;(2)信息传递,包括互联网、4G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EDI电子数据交换等;(3)信息存储,包括云存储、数据库技术等;(4)信息加工和应用,包括计算机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管理模型、人工智能、GPS和GIS技术等。

上述研究表明,人、资金、物、设施设备、信息、技术等要素相互依存,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发展智慧物流必须着眼于这些要素,正确、合理的配置和作用智慧快递发展要素,将要素间协调发展,是提高物流效率,创造优质服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智慧快递得以实现的关键。

4 发展智慧快递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快递面临哪些挑战?作者认为,主要面临三个方面,首先是技术问题,新技术在快递物流的应用正以点带面快速发展,但是有些技术商业化进程较慢或应用成本太高,制约了快递技术的升级,如RFID技术,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取代条形码;其次是信息共享问题,智慧快递高效运作有赖于多方协同、信息共享。快递企业间包裹信息共享平台由于竞争关系很难达成。虽然有菜鸟裹裹在做类似的事情,但主要服务员在淘宝或天猫购物的消费群体。另外在快递公司信息完整度、银行配合度方面问题较多。而智慧快递,将快递、卖方、买方、支付平台、银行、保险等各方打开信息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实现物联网信息管理;再次是政策问题,国家非常重视快递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是政策缺失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各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快递公司按照现行的‘一照一址’将增加快递公司运营成本,如实行‘一照多址’将更有利于快递规模化发展和技术创新;最后是信息安全问题,智慧快递让人感到更便利的同时,往往个人信息面临泄露的风险。

发展快递业这一新的业态,是促消费惠民生的工程,而快递的智慧化让边这一新业态插上了双翅。快递业应全面推进“智慧+快递”,加强与电商和制造企业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工厂到消费者的互动创新,发展智慧终端、机器人、智能化分拣、无人机等技术,与其他新业态同发展共进步,一并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嘉琦.基于智能快递柜模式的网购末端物流应用分析[J].物流技术,2015(9):58-60.

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文4

关键词:智慧城市 城市流通 信息化

引言

城市是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和变现形式,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口的骤然增长,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例如,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城市污染不断加重,雾霾等环境问题成为危害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人口的增长,大大压缩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同时,也造成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成本。城市规模的扩大,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给城市的治安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如何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宜居城市,“让我们居住的城市更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是城市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生活者对未来生活的构想和美好期待。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理念源自IBM,“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等新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化的新的生活模式,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公共服务、智慧教育等方面,包括以下特点: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

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的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随着城市建设问题的不断突出,许多有识之士和机构意识到技术在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IBM就是这样的先驱者。2011年,IBM正式了IBM智慧城市智能运行中心(Intelligent Operations Center for Smarter Cities,简称IOC for Smarter Cities)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整合了IBM多款行业领先的软件产品,提供灵活的部署模型,适用于不同信息化水平的城市部署,能够帮助城市决策者协调城市内部的各种机构和各项资源,提供整合的数据虚拟化、实时的协作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城市机构为问题做好准备,协调和管理响应工作,并持续提高城市运行的效率。

智慧城市建设对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20世纪90年代,“人口急速城市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千禧”成为明显的标志。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规模不断扩大,约有近4亿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一过程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无穷动力,也为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各种管理挑战,从产业结构调整到环境保护,从交通问题到城市安全、公众服务问题,都在制约城市向更智慧、更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

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服务能力、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在流通产业中都有反应。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已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我国在经济发展政策中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2010年,我国物流市场总规模达4.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2011年我国物流运行形势总体良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我国物流业平稳适度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为177.3万亿元。

城市流通产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密不可分。现代流通产业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智慧城市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广泛的信息获取和全面感知,快速、安全的信息传输,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进而创新流通产业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品牌,辅助经济发展。

智慧流通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一)依托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创新流通产业发展理念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必然是城市设施智能化与城市市民的创造力协作与互动的结果,是一个由新工具、新技术支持的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在实现方法上,构建具有更透彻感知、更全面互联互通和更深入智能化的智慧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流通产业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流通产业的高度融合,是流通产业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例如,作为交通领域开发“智慧”的先行者,宁波智慧物流作为浙江省智慧城市首批启动的13个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于2012年7月份正式启动《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初上报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近日通过了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组织的专家评审。这意味着宁波迈向智慧物流的脚步加快了。据悉,《实施方案》主要分析了宁波智慧物流的发展基础,提出了以感知和网络传输为基础、以平台为核心、应用为目标、互联共享为纽带的宁波智慧物流试点项目总体设计思路,旨在建设以智慧物流公共平台为基础,打造各综合性、专业性应用平台互联共享的“1+N”智慧物流协同平台体系,并立足宁波港口物流特色,充分发展海铁联运及双重运输等口岸集装箱运输方式。

(二)提高流通产业物联网技术,推进物联网建设

我国物流信息化在产业升级的宏观环境下,信息化浪潮应时而动,围绕制造业、商贸业等行业企业通过信息数据的集约化管理推进内部物流资源整合与优化,以及物流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数据整合推进供应链建设这两大主线,加快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这一进程中,物联网的兴起引发物流信息化整合进入一个新周期,信息技术的单点应用将会逐步整合成一个体系,以追求整体效应,从而带来物流信息化的变革,推进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发展,形成智慧物流系统。物流行业是物联网较早落地的行业之一,很多物流系统采用了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传感、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已经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等先进技术特征。新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对供应链反应速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促使全球物流行业不断探索可以提高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新技术。

目前,仓储管理系统通常使用条码标签或是人工仓储管理单据等方式支持自有的仓储管理。但是条码的易复制、不防污、不防潮、操作繁琐等特点和人工书写单据的繁琐性,容易造成人为损失,使得现在国内的物流仓储管理始终存在着缺陷。无线射频识别这一最新科技产品的投入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可以根据仓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实现仓储物流智能化、信息化解决方案。在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中,电子标签被贴在每个货物的包装上或托盘上,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具体资料、存放位置等信息。同时在货物进出仓库时可写入送达方的详细资料,在仓库和各经销管道设置固定式或手持式阅读机,以辨识、侦测货物流通。利用RFID技术可选择性用于采购、存储、生产制造、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的各个业务环节和流程。使企业能够实时地、精确地掌握整个供应链上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向和变化。

(三)完善流通产业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工作

信息化时代也是标准化时代,流通产业发展与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密不可分。目前,上海港已代表中国将该项目核心技术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制定相关国际标准的工作提案《Freight Container–RFID–Cargo Shipment Tag》,并已获得了ISO授权,将由我国主持起草“集装箱货运标签”国际标准,编号为ISO/NP 18186。这是我国在航运国际标准领域一个重大的突破,代表了上海智慧物流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水平。此外,我国应加强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发展,提高企业电子交易水平。

(四)加强对城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流通产业规划需要从城市产业定位、政府法律政策支持、优良产业配套环境、高质量的基础生产生活设施与适用的人力资源着手,支持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客户竞争条件、市场吸引力,选定产业发展行业,在行业产业价值链上再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环节。例如,四川省在《关于印发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2011年度工作计划的通知》里,明确规定在2011年四川省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增长14%的目标,并提出了七大物流发展重点:推进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集群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应急物流机制建设。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优化空间布局。构建重点领域物流体系。此外,宁波将斥资逾50亿元推进信息网络基础工程、政府云计算中心、基础信息共享工程、智慧应用工程等30个智慧城市建设重大项目及19个智慧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主要用于对智慧项目合作引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应用项目建设、智慧产业基地创建、智慧城市示范项目及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而《宁波市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则对资金的扶持原则、支持对象和方式、申报评审、项目确定进行了详细规定。由此可见,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蕴含无限商机。

结论

智慧城市流通产业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现代物流的根本宗旨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并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职能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

2.李艳.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物流化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3.韩向军.我国物流业提速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17)

4.韩向军.浅析我国物流业升级的发展趋势[J].现代商业,2008(35)

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文5

【关键词】智慧交通 大数据 应用

在当前城市交通不堪重压的情况下,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给城市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改善交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在信息技术与智能设备的不断创新中,智慧交通应运而生。分析海量历史数据,从中进行规则的总结,使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交通状态数据能够显著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技术即为在海量数据中效率较高地将有益信息筛选出来,能够对解决大数据问题提供有效帮助。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种技术中两个关键环节为将有益信息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来的有效方法、拓宽大数据研发的路径,其中包含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数据分析模型与处理、存储、挖掘数据。

二、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新需求

智慧交通即为提高交通运输中智慧含量,赋予其感知危险、预测事件、解决故障的能力,满足客运与货运需要,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但是,在当前城市交通压力逐渐增大,居民对出行体验要求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对大数据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提高实时性与主动性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量人群涌向城市,给城市造成很大的交通压力,对城市发展形成制约,不利于居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提升。当前交通中大数据具有规模性、高速性、多样性、价值性、易变性、动态性等,数据的巨大与类型的多样以及分散的存储造成分析、整理大数据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这与处理交通问题对实时性的要求不符。另外,智能交通进行大数据分析的推送大多数情况下为被动式,对个人习惯、个性需求的考虑不足。

(二)提高有序性与差异性

电子商务与网络在线购物使得物流行业得到空前发展,城市配送能否顺利进行对于城市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我国当前物流配送发展并不能满足城市对配送的要求,阻碍了城市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与城市配送规划路线不够完善联系紧密,导致货物运输效率不够高。另一方面,在发展城市配送中,对用户个性化需求不够重视,所有配送服务都是在客户订单上进行,导致物流配送中高峰与低峰差异明显,不能保证配送安全与稳定进行。

三、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模式

(一)对实时交通服务进行优化

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具有很多优点,包括能够更快集成信息、突破地区性限制、优化资源配置等,但是最为显著的优势为能够对信息进行实时处理。该种优势能够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对车辆行车有效途径进行高效、准确配置,保证公共交通信息的实时性,能够使交通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缓解交通压力。例如能够使用大数据技术对路况进行提前预测,并将备用路径告知驾驶人员;使用智能手机中软件能够将公共交通运行状况、车内人流量、与最近车站的距离等告知乘客。大数据具有的实时处理能力不仅能够进行交通引导、缓解通行压力,还能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便于市民更加方便地乘车,提高服务体验。

(二)提高交通服务的智能化

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交通的智能化,促进交通连续性,还能通过大数据预测能力提前预警道路交通情况与道路环境。另外,当前针对智能交通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为被动式引导,并没有考虑到驾驶人员真正的需求。所以需要将该种被动式向主动式例如协商方式进行转变。例如,在驾驶人员需要停车时,向其推送附近区域中能够使用的停车场信息,或者进行实时预约停车申请方式进行。完善的智慧交通不能局限于使用大数据技术将交通信息准确、快速提供给用户、帮助驾驶员掌握路况信息等,而需要与大众的智慧进行结合,提高交通路线规划的主动性、交通管理的智能性,对交通服务进行逐步优化。

(三)维护交通秩序

为保证交通环境的有序性与合理性,不仅需要改善在高峰时期容易l生的交通拥堵等问题,还能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对交通路线进行有效规划,并且能够满足智能调度中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为保证货物运输能够有序进行,需要对配送路线进行进一步优化。在配送货物过程中,使用无线传感器对车辆行进路线、资源消耗量进行实时收集,然后通过监控交通流量,进行信息的总结,判断线路是否通畅,对配送路线进行实时调整。与此同时,调度中心能够对货车装载情况是否超标与货物实时配送情况进行监控与收集,将这些信息与实时交通情况、天气状况进行结合,通过机器学习方式对车辆调度模型进行建立,对货物实行先进后出,优化车载方案。

(四)保证交通运输能够安全进行

随着应急救援系统的逐渐完善,交通运输安全性能不断提高。大数据的预测能力与实时性能够主动对交通系统中事故进行预警,实现事故发生概率的预测或者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在国外某个运输部使用与云计算分析方式对大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对道路状况、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与了解,在极端天气情况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加强大数据技术在交通中运用,在保证出行满意度的基础上保证物流配送能够稳定与安全进行。在运输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品、易爆品时能够对驾驶员、运输车辆、货物、道路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景监控,显著提高运输安全性,当可能出现危险事件时发出主动预警。

四、结语

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能够有效拓宽问题解决途径,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但是,在应用大数据时需要对人、物的个性需求加强重视,在路径得到优化、调度更加智能的基础上,对居民真正需求进行挖掘,提高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苏颖,樊重俊.智慧交通中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 2016, (6).

智慧物流研究分析范文6

【关键词】港口物流;集装箱;RFID技术;智慧港口

一、港口物流与RFID技术概述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以临港产业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发展物流产业链形式的综合港口服务模式。

近些年,在“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及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国内港口向创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智慧港口”转变的改革势在必行。即港口更趋于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并涉及到云计算、传感网、物联网、决策分析优化等智慧技术手段及各个方面的创新,其中RFID技术备受关注。

RFID全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网络识别目标并读写、传输相关数据,是一种无需系统与目标直接接触的通信技术,其具有穿透性强、安全性高、存储容量大、抗污染能力与耐久性强、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型化等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门禁和安全管理系统、服装生产线和物流与供应链系统、港口集装箱的管理等方面。

二、国内港口物流中RFID的应用现状

(一)基于RFID技术的自动识别系统

1.集装箱电子标签自动识别。以RFID技术为基础应用于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的自动识别系统可以高效地完成集装箱信息的采集与识别、定位、基本信息处理过程。集装箱运输与存放的关键环节与集装箱货轮上都可放置RFID标签。该系统适合应用于集装箱港区的进出道口、查验箱区、岸边桥吊、装拆箱点等工作环境下的读写设备上。

集装箱电子标签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使得每一个集装箱都拥有自己的序列号,能够自动识别集装箱的基本信息,实时监控集装箱状态,保证港口的集装箱装卸搬运效率,适应特殊条件下的作业需求等优势。

2.RFID集装箱电子闸口系统。RFID集装箱电子闸口系统由RFID电子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电子地磅系统、集装箱号自动识别系统、集中监控系统、海关接口等部分组成,满足港口码头集装箱进出港作业要求。该系统集车辆管理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于一身,可方便、快速地实现交通控制、箱号识别、车号识别、集装箱管理等一体化港口物流服务。

(二)RFID系统无线传输通信

港口无线通信一般是指远距离信息通讯和数据整合处理。电子标签一般布置到重要的码头道口、桥吊、龙门吊、集装箱搬运车等设备上。例如:进场前,港口信息收集中心的员工通过手持终端将与集装箱有关的动态信息存储到电子标签中,并将所储信息以EDI文本格式发送到联网数据库。在堆场作业场合,叉车、龙门吊、堆高机等进行装卸作业活动时,附着在机械设备上的阅读器自动读取被装卸物品的标签信息并接受来自信息平台的指挥,校验无误后按信息平台要求实施起吊作业。

(三)集装箱信息数据交换

通过RFID系统的数据采集与交换将集装箱的基本信息、车辆管理信息、人员管理信息等即时发送给港口信息中心交换系统。以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支撑,以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为载体,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可提供运输车辆与集装箱历史和当前状态的查询,进出道口操作纪录的统计,堆场集装箱存放位置与实时状态的记录、审核、查询等,有利于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道口与堆场自动化管理,单证的无纸化操作与集装箱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化、透明化管理。

三、港口物流中RFID应用问题及分析

当前国内采用的条形码和数码摄像软件识别等技术在识别距离、可靠性、跟踪定位和信息储存等方面并不能使港口企业管理实现全面信息化,为国内港口发展战略服务。然而通过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广泛采用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货物自动识别和实时跟踪,消除错、漏现象,减少不必要投入,节约成本,保证物流过程中商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透明度和运行效率,提升港口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便于企业对其物流活动进行管理,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服务,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但是其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与条形码相比,要发挥RFID的高效率,需要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因此在推广RFID运用的同时要兼顾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二是标准化问题。各国间RFID标准各异,不利于港港之间信息交换与多式联运,阻碍了物流一体化、电子化发展,使信息化的应用只能局限于特定区域、港口。因此加快制定国际统一RFID标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很有必要;三是成本问题。我国因RFID系统的市场与技术等因素很难形成有效的市场规模,导致成本高。政府可在科研攻坚与政策鼓励的基础上兼顾推广,产学研相结合以降低成本;四是安全与可靠性问题。运输过程中货物、数据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企业的商业机密一旦被非法截获,还可能涉及违法犯罪行为。这一问题则要求RFID的技术攻坚予以巩固加强。

四、总结

以自动识别,数据传输、交换、处理为基础的RFID系统的运用对港口集装箱管理、港口信息处理、系统资源管理等方面作业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以国际化、规模化、系统化为目标的高度整合的“大物流”体系及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的“增值物流”、技术密集型的“智能港”、“虚拟物流链控制中心”成为当前国内港口物流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抓住“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向“智慧港口”转型发展,是国内港口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如何把RFID技术与国内港口物流充分结合,更大限度地发挥其自动识别、无线传输、信息交换等智慧功能依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杜明军.大连港建设第五代物联网智慧港口发展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2]张驰.“互联网+”背景下天津港建设智慧港口发展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