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通信网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通信网络范文1
深入分析能“捕到鱼”的传统企业,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线上经营着与线下完全不同的差异化产品或品牌,这就是“网络专供款”或者理解为“子品牌”效应。罗莱家纺早在2009年便推出了线上年轻家居品牌LOVO;2010年8月6日,爱慕也针对在线市场创造性地推出其网络专供品牌“心爱”;美邦丶匹克丶七匹狼丶李宁丶安踏等上线初期也都纷纷推出了其网络专供服装产品或品牌。如今这些传统线下的服装品牌线上的年销售额大多都轻松实现了九位数的规模,足以说明传统服装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市场,网络专供服装产品或“子品牌”是正确的选择。
网络专供款服装不是选择题
绝大部分传统服装品牌商只是把电子商务视为一种纯销售渠道,这是正确的路径选择。但同时也有两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渠道冲突与价格体系。
首先,传统服装品牌商线下一般都是由直营店和加盟店两大主要部分组成,这其中加盟店又是支撑其品牌发展的最核心推动力,直接掌控着线下品牌的生杀大权。因此传统服装品牌线上零售,如果只卖线下的产品款式,必然要做到与线下同款同价,当线上的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时,必然会引起线下加盟店的不满及投诉,从而影响线下加盟店业务的发展,这是传统服装品牌商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其次,当下的网络零售市场虽然说往品质丶品牌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相当一大批网民,依然只认可“低价”。传统服装品牌的溢价能力强,加价三倍丶五倍是正常的事,但这在线上却不尽然全行得通;与之截然相反的是,线上服装品牌一般都是以低价丶高品质吸引消费者眼球,类似的款式商品却只要传统品牌一半甚至更低的价格。在电子商务高度透明的时代,用户转移几乎无需成本,可以想象在与纯网络服装品牌的竞争中,线下的优势会变成线上的弱势。网络专供款服装或“子品牌”,恰好是解决渠道与价格冲突的一个绝佳策略,是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秘密武器。
玩好网络专供款品牌定位系成败
传统服装品牌商的产品线下受众定位一般都为中等收入人群,因此传统服装品牌商要玩好网络专供款,就不得不考虑用户的差异化特征,线上产品及“子品牌“的定位将决定其电商项目的直接成败。
有一项研究数据表明:“电子商务的客户群与传统服装品牌线下的客户群重合度实际上并不高,两个客户群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什么样的渠道销售什么产品,取决于它的客户定位”。随着网购市场的快速发展,网购消费者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有着独特消费习惯和审美特点的群体。传统服装品牌要抓住电子商务的机会,就必须认清不能是仅仅将销售渠道拓展到网上,还要结合网购用户的特点进行产品的创新。爱慕线上专供“心爱”品牌定位在“快时尚“,定价仅是爱慕旗下主力品牌的1/2甚至1/3,以此来满足特殊用户群的消费需求;美特斯邦威在线上专供品牌AMPM,款式较线下更潮,价格比线下更为便宜;这都是传统服装品牌商主动求变以适应网络消费者喜好的参考范本。
工业通信网络范文2
一、信息技术浪潮冲击必将给企业政治思想领域带来大量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充实新的内容
1.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教育人。科技的发展,给社会领域带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系列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作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实新内容,采用更科学的方式与方法,企业才能有凝聚力,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通信企业是高技术、资本密集和知识型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型的新业务也应运而生,但消费者却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业务的知识和实用价值。探寻这一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在宣传力度和推广普及工作上下的工夫不够所致;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营销模式与手段还没有摆脱传统的阴影,仍然停留在利用降价、优惠这一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手段上,营销缺乏创新性、科学性和知识性。我们究竟该如何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无疑是对我们每个员工在思想境界以及营销理念上的又一次革新与考验。
2.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自身的创新和学科体系的发展完善,就是在不断地吸收多种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过程中实现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特征和知识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更新方式和手段。应从以下领域或途径更新方式和手段:
(1)社会化途径。信息技术时代由于开放的社会环境、活跃的信息渠道、频繁的社会交往,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受大量的、迅速变化着的社会信息环境的影响,使企业员工的思维更加活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大众媒体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充分利用社会共同开发的信息资源库,建立完整、统一的“信息库”,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取有用的信息,使社会成为真正的大课堂,使社会力量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可以说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难大有作为。
(2)数字化途径。在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不应仅仅局限在定性分析上,定量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而数字化包括数据信息化处理技术、数据信息压缩技术、数字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实现技术、数据转化语音、图像技术等,这些技术如果大量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统一,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了化、直观化,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事物的面貌,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维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知识化途径。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产生、扩展和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传播和应用的过程,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单纯依靠过去的那种热情帮助、促膝谈心是难以奏效的,只有运用多种知识,借助知识的力量,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要强化应用形象化途径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二、作为企业的员工应该怎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与回报社会
1.我们可以开展一些社会性的活动,借此来达到开拓市场、发展新业务的目的。如宽带业务的发展,我们就是选择在一些光改小区进行试点宣传,面向市民发放互联网业务宣传资料,这样不但提高了市场对于信息业务的消费素质,还可以通过提高通信需求来满足我们的业务量,这样一举两得的好办法、好举措我们也可以同样应用在互联网的其他方面,如网上营业厅等。
2.我们可以利用通信企业自身的优势,利用因特网、专业性的报纸和杂志及商业信函进行广告宣传,以此提高广大群众对互联网业务的认知程度,针对ADSL、IDC等数据业务大客户较为集中的特点,在业务领先的同时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员工的服务理念,有效地进行点对点维护,降低故障处理时限,及时满足客户的各类通信需求。
其他的一些策略,如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充分利用服务杠杆的作用来启动市场,加大市场的可挖掘力度,搞好公共关系,加强体制建设,理顺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力争成为使用户满意的“及时性、高效性”通信服务供应商。
综上所述,作为新形势下的企业员工,必须接触新兴的事物,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方法,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健康、快速、长足的发展,同时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作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企业也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多面手,造就一批适应通信企业改革创新的、高素质的政工队伍,重点加快接入网建设,推动网络向综合化、宽带化的下一代信息网演进,实现新的跳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通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把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推向一个新,使我们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工业通信网络范文3
目前,在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的技术选择上,大多采用工业通信总线的简单叠加组网模式,也有直接采用电信大网络技术路线。但是,面对智能电网信息化将带来的海量智能信息终端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应用模式,传统工业通信总线技术不能满足海量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和带宽分配需求;而现有公共电信网络技术又难以适应工业控制信息传输保障需求,存在着“工业控制通信分域管理、刚性管道需求”和“电信宽带技术信道资源复用、排队交换”的内在矛盾。从而在技术层面上造成各电力业务部门独立建设通信网络的局面,阻碍了通信网络的平台化发展。
智能配用电通信建设是具有技术高度和应用广度的系统工程,不能依靠局域网的简单叠加,或者照搬现有电信组网模式。本文从智能配用电的业务流程、通信网技术体制、信息与通信一体化等多个角度来梳理技术路线,探索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工程建配用电通信网结构
配用电通信网与其电网拓扑结构相似[],如图1所示,由中压通信网(10kV)和低压通信网(0.4kV)构成树形或环形网络:以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等各类远方终端为下行终点,以110kV或35kV变电站骨干通信网节点为上行终点,为信息系统提供接入通道。其中,10kV段是通信网建设的重自动化、配电变压器监控等环节;②电力公司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互动操作,包括用电信息采集和费控、负荷控制、分布式电源接入管理;③现场视频、语音、数据等辅助业务。
从信息内容来看,前2类业务直接参与电力生产过程,是电力公司的核心业务。承载这2类业务的配用电通信网络既具有传统工业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安全性要求,又有网络化后的广域多点接入要求,体现了“广域工业控制网”的特征。而最后一类生产辅助业务与公共电信业务没有实质性区别。
从信息流模型来看,前2类业务系统的终端沿电力线逐级分布,主站设备设置在公司、变电站等电网汇聚点,其信息流向和容量特征与电能流特征类似。而后_类业务则是由生产的组织方式决定,与电网结构关系不紧密。
因此,从信息层角度来看,前2类业务是具备前文所述的工业控制特征和电网结构特征的信息业务,是新一代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主要服务对象和发展驱动力。
2.2通信网络结构和承载需求2.2.1平台化要求
通信网络的平台化将为综合业务提供有效的承载服务,同时提高网络利用率。通信和信息平台化模型如图2所示,由面向各业务部门的应用层、承担信息处理任务的信息层以及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层组成。这要求配用电通信网既要考虑对信息层各项配用电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也要解决通信层不同设备间的接口统一、管理统一、资源备份、扩展能力等问题。
2.2.2传输性能要求
配用电业务当前处于整合阶段,10kV段通信信息量涉及配电自动化和营销业务流程。配电变压器监测终端OTU)、馈线终端单元(FTU)、集中器、采集器等智能终端的单点数据量一般在10kbk/s数量级,变电站辖区汇聚数据量约在10Mbit/s数量级。由此可见,工业控制信息的数据量远比公网多媒体数据量小,更注重实时性、可靠性指标。
表A1为典型配用电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该表为全业务流程刚性指标(非统计平均)要求,通信部分可按高一个数量级来考虑,即通信延时小于100ms,正确率大于99.999%。
2.2.3安全性要求
配用电业务系统处于网络边缘,应对其业务内容和用户身份进行加密/认证。还需要保障通信网络传输通道和远端设备的安全,即数据包(如IP,MAC,TCP)和设备的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①通过独占传输介质或逻辑物理通道实现物理隔离,防止信息的物理介质泄露;②采用WPA,IPsec,SSL等传输通道加密算法,防止通信数据包(MAC,IP,TCP)内容外泄;③采取远端设备的接入认证、用户鉴权以及数据包过滤等措施,防止非法通信设备和数据包进入网络;④通过网络地址转换(NAT)和隔离区(DMZ)等措施将关键的信息设备隐藏,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2.3智能电网的工业控制特殊需求
231面向业务的刚性管道分配能力
智能电网控制类业务的信息传输要求其通信网络具有“终端一主站的全程刚性管道”保障,以避免业务复用信道资源带来的拥塞延时、信息泄漏等问题。工业控制网更趋向“电路交换”的专用通道方式,而非公共电信网的带宽复用方式。前者更强调保障工业控制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后者则侧重提高带宽综合利用率。因此,配用电通信网的资源分配策略需要在现有电信网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以在保障传输性能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之间取得平衡。上述刚性管道可以永久独占物理信道资源,也可以根据业务模型周期性独占。
2.3.2通信与信息深度一体化能力
智能电网通信网存在技术要求高与综合利用率低的矛盾,采取与信息网协同建设,向更高层面的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方向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12—15]。公共电信网由于其规模庞大,信息用户与网络运营商分离,难以做到通信和信息网的定制融合。而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信息和通信平台的深度一体化定制,提高网络利用率和运行效果。可以说,智能电网通信网比公共电信网在ICT方面具有更强烈的需求和更好的实现条件。
首先,公共电信网的用户数量、业务随机性很强,无法准确估计信息流并配置相应资源;作为企业网,配用电通信网的终端设备位置、网络状态、业务流程都可以按确定性指标设计,从而为通信层的定制设计及动态配置提供了可能。配用电网的ICT建设可考虑以下技术要点。
1)信息层的流程优化。从时间、空间等物理维度安排不同等级业务的处理和传输间隔,平滑网络负荷、提高信道利用率。同时,从信息层隔离业务,降低通信层的实现复杂度。
2)配电网终端数量多、单点数据量小,一方面采用信息汇聚存储、集中发送的模式,减少通信网的并发终端数和接入规模;另一方面采用分布式信息系统,通过“本地数据”的预处理减少配用电网络中压段的信息传输量。
3)信息网和通信网采用统一或可互参考的信息服务质量描述,便于一体化设计。信息与通信时间的统一则有效支持了电力信息的时间同步能力。
其次,传统的企业信息网采用了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信息共享。该总线由多个专用服务器和存储器组成,每个业务部门都有独立的信息网络建设和运维负担。随着配用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二次系统向网络化、广域化、跨专业化发展,分割独立的信息和通信系统既不经济,也不利于整个智能配用电网的运行。ICT系统通过信息与通信网的一体化建设和资源共享来支持不同业务部门的应用,弱化了信息与通信平台的界限,其建设需要考虑信息结构3个平面的问题。
1)在数据平面,主要从智能电网的信息应用、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角度讨论信息的采集、处理、分发、存储、传递,从而将SOA推向类似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ONA)的结构。
2)在控制平面推动网络虚拟化,将原有参数化的网络资源优化发展为结构化的网络动态重构,实现计算、存储和通信网络的虚拟化。
3)在管理平面实现信息与通信的一体化运维管理。ICT系统的深度融合对原有的层次化、区域化分割的配置、监控、安全等技术都带来挑战,需要构造面向ICT的信息与通信的统一管理平台。
3配用电通信网技术体制
3.1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标准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是多种通信技术的混合组网,需要选择适应于广域工业控制网的标准体系。小规模局域网主要源于IEEE802协议簇,这类“轻量级”局域网易于工程实施,但网络规模和通信距离受限。大规模组网则需要依靠ITU和3GPP等电信标准,以解决大量终端设备和不同接入网络技术带来的带宽消耗、业务控制和网络管理等问题。工业以太网、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多载波无线信息本地环路(McWm)等数据通信网络技术多适用于小规模的网络建设,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3G,4G,*期演进(LTE)这类电信级标准则是大规模组网技术的参考。
配用电通信网是广域工业控制通信网,是ICT技术向工业领域渗透的结果,既有广域网特征,又有工业控制通信要求。考虑到接入网的投资、建设、运维规模、产业链等问题,较合理的技术路线应该是在现有电信广域网技术体系的基础上,以工业控制通信技术的实时、安全性能为细节特征,进行工业化、行业化定制(这种定制的方向就是智能工业、物联网的方向)3.2业务承载与通信网络规划3.2.1信息传输信道设计从带宽效率、可靠性和隔离能力考虑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信息传输通道设计原则如下。
1)配用电网络信息节点多,单点数据量小,应避免数据包过度封装从而降低通信带宽效率。
2)经典的TCP/IP协议簇建立在统计复用基础上,而控制信息传输需要通过有效的通信资源管理技术,构建“电路型”可靠通道。
3)配用电业务有不同的安全等级,在遵循“横向隔离、纵向受控”的设计原则下,通过通信网络平台化来提升网络可用性。
3.2.2通信网时钟考虑
通信网络不仅仅是信息传输通道,还应考虑时钟同步以支持配用电业务需求。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外基准同步体系受到安装位置和成本限制,而采用通信网络的同步协议可支持时钟无缝传递到电力终端设备,体现了智能电网ICT的需求和思路。
3.2.3通信网接口适配
配用电通信网需要考虑不同技术体制的接入网之间以及接入网与骨干网之间的接口。从纵向信息结构层次来看,考虑信息功能(协议)层次的对接。从横向通信网系来看,考虑多种标准协议关口匹配问题,例如:采用rru标准的骨干网与采用ieee标准的接入网之间需要实现业务优先级、对等资源预留控制措施之间的匹配。
3.2.4通信网络运行控制
作为具有层次和区域特征的网络,配用电通信网需要考虑运行控制能力。
1)规模化的网络需要将实际通信网络划分为多层和多个逻辑子网络。网络划分将引起网络带宽、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问题:_层网络技术最简单,但业务承载效率最低;二层网络组建相对简单且业务承载效率高;三层网络具备故障条件下的重路由能力,可以提高业务传输的可靠性。应根据配用电业务信息的整合情况划分网络。
2)配用电信息穿透通信网络需要考虑业务在网络中的寻址问题。地址分为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包括IP和MAC或其他类型的网络物理地址,以及TCP/UDP等应用进程的逻辑地址。
3)配用电通信网安全运行要求对网络设备和业务实施控制,需要配备相应网络验证、授权、数据量统计的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月艮务器。
3.2.5网络综合运维管理
配用电通信网综合管理应该考虑设备、线路、租用网络的综合管理。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不仅需要实现不同种类和厂商的网络设备的统_管理,还应增强网络的故障定位能力。进一步可以考虑与公网的管理系统衔接,对租用的网络通道进行有效管理。
配用电通信网是多种设备的混合,各网络都有自身的专业网管系统,从技术、管理、商业竞争各方面给综合管理的实现带来困难,因此对综合管理的功能应有合适的定位。目前来看,对混合组网进行“综合监视”,对各系统设备、全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的定位比较适合电力公司运行方的角色且较易实现。
4配用电通信网建设策略配用电通信网的技术和资产属性高度混杂,其工程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大网架结构以及工业控制细节特征。
4.1专网与公网混合组网
考虑到投资规模和行业分工问题,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必然是自建专网与租用电信公网的混合组网。专用网络主要承载生产控制类核心业务,对于辅助类业务,考虑租用公网为补充,从而获得更好的性价比。
专网建设应坚持“专网技术路线公网化”的原则。专用技术能更好地满足实时性、安全性等行业要求,然而其技术成熟度、适应性、扩展性和运维支持都具有不确定性,技术风险和设备成本较高。通过对成熟公网通信技术的行业化定制来满足电力行业的需求,可以充分分享电信行业的发展成果。
租用公网应坚持“公网管理和传输方式专网化”的原则。租用公网业务和通道可以降低电力公司的投资和工作量,但目前公网的网络结构、传输方式并非针对行业用户设计,国内电信运营商对行业用户暂时只提供VPN级别的服务,而电力公司还需要考虑远方终端网络设备的有效监控、终端到主站的全程刚性管道的控制管理等问题,故在租用公网时还应要求电信运营商在网络管理和传输方式上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电力行业租用公网有分工和成本上的需求,但目前又缺乏有效管理。要求电信企业重点考虑适应工业环境的通信服务,将促成“专网运营商”的出现,为包括电力行业的不同专业部门,乃至其他工业行业提供工业控制类的行业定制服务。
4.2通信组网的功能分离与耦合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平滑演进应将功能模块化,避免单一功能改进对系统的影响。例如:下一代网络(NGN)划分了信息应用层、网络管理控制层、核心传输层与接入层,定义了灵活的信息服务接口与通信接入网络接口。
电信网络由于规模庞大,其移动网络和固网独立建设,从而降低了运维管理复杂度。然而,这样就造成了通信接入网络的管道资源、控制和管理设备的重复建设和采购。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电力通信专网则可以在保障功能分离的前提下,通过网络设备的耦合减少实际工程中的设备及其线路资源消耗。例如:采用有线和无线的网络紧耦合方式可以提高通信网络可靠性、降低投资成本,也充分发挥了有线通道可靠性与无线通道的灵活性特点。
4.3配用电通信网工程演进策略
平滑演进是智能配用电通信网规划的重要策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保护现有投资,可以有效实施网络升级与扩容。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有“广域宽带”和“工业控制”的特点,而“专网技术公网化,公网管理专网化”是建设的总体原则。从配用电网核心业务保障层面出发,应该是“专网为主,公网为辅”从设备技术选择层面出发,应该是“光纤为主,无线为辅”。可以考虑租用公网+专网骨干线覆盖、公网面覆盖、专网基本覆盖、公网补盲+专网全覆盖的过渡路线,各地根据具体条件选择建设的起点和终点。
工业通信网络范文4
【关键词】:通信专网 网络结构 主干网络
一、概述
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仅需要工业现代化的建设,更需要信息化的推动,信息化在且有生产安全、调度监控、自动控制、管理和数据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大数据的发展,通信网络结构正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信网络对企业来说,在信息化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适当的建设通信网络及优化网络结构能够让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发挥出最佳效用,对于一些加工企业其所属性质决定了其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点,部分厂区间距甚至达到上百公里,各单位所处的地理环境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信网络结构需适应企业自身的特殊性。
二、网络基本形状及其比较
1、树形网
树形网的基本形式为:将点到点拓扑单元的末端节点连接到几个特殊节点时就形成了树形拓扑。树形拓扑可以看成是线形拓扑和星形拓扑的结合。这种拓扑结构适合于广播式业务。但存在瓶颈问题。
2、线形网
线形网的基本形式为:把涉及通信的每个节点串联起来,使首尾两个节点开放,便组成了线形网。线形网结构简单。是一种较为经济的网络结构。这种结构无法应付节点和链路失效问题,生存性较差。
3、网孔形网
网孔形网的基本形式为:把涉及通信的许多节点直接互连时就形成了网孔形网,如果所有节点都直接互连,则组成理想网孔形网。网孔形结构不受节点瓶颈问题和失效的影响。两节点间有多种路由可选,可靠性很高,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适用于业务量很大的地点。
4、环形网
环形网在企业专网建设中是比较常见的组网方案,基本的组网形式为:集团公司企业所属生产矿、地面单位的信息系统(以下统称为节点)通过传输媒介(如光缆、电缆、微波等)串联起来。且两两首尾相连。构成闭合环。
环形网内每一个节点可以在环内通过两个方向实现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环形网具有自愈保护能力和抗灾害性。生存能力很强,适应复杂的地理环境。
5、星形网
星形网的基本形式为:把涉及通信网中的一个特殊的枢纽节点与其余所有节点相连,而其余所有节点之间互相不能直接相连时,就形成了星形拓扑,又称枢纽形拓扑。在这种拓扑结构中,除枢纽节点之外的任意两节点间的连接都是通过枢纽节点进行的,这种结构对枢纽节点依靠性过大,存在枢纽点的潜在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
以上阐述了通信网中的几个基本网络形式,这些网络的拓扑结构各有特点,在实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在规划建设通信专网时,对网络结构的选择应结合自身的特殊性,形成特色的组网思路和原则。实现网络的优化和高效。
三、网络结构选择思路和原则
1、经济性原则
复杂的网络结构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投资和运营维护成本,增加建设和维护的难度,形成一定的资源浪费。简单的网络结构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需要,可靠性较差。适中和优化的网络结构,使企业通信专网在建设和运营时具有较佳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高生存型原则
通信专网是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手段,要求专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抗灾难性。建网初期网络设计时对网络物理拓扑结构的选择十分关键。确定的网络结构能够保证网络受到灾难时,网中承载的信息业务不受影响。或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3、便利化原则
优化选择的网络结构,应使网络内运行的信息系统、通信设备及节点间传输媒介的配置实现起来较为容易。
4、可持续性原则
企业的规模和科技水平在不断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投入、引进和使用,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也在迅速发展,促进和要求信息网络结构适时改进与升级。企业专网建成后,应为企业长期使用。企业在规划设计专网时,网络结构、规模、带宽等方面需为企业和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保留一定的冗余度。
5、适应性原则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和使用了一定规模和技术层次的通信网络,原有网络中的部分设施需要在新建网络中继续存留,新建网络的组网方案和技术规范具有兼容原有网络保留部分的功能。
6、环境相配原则
企业专网是在企业所处的地区范围内建设的,企业辖属的单位分布的地理环境各有特点,差异性也较大。网络建设的难易度存在差距,对专网的组网方案影响较大。在建网初期,清晰和掌握企业内涉及通信的所有单位的地理分布和地形环境,并绘制这些单位地理位置分布拓扑图,标注地形环境,作为专网网络结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
四、网络结构规期设计方案
不同地区的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条件、信息化设施及所处地域的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规划建设企业通信专网时,依据各自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网络结构方案和网络模型。一个企业专网的整体网络结构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但它们都是由几种基本形式的网络结构组成的。
1、专网网络结构实例分析
该网络结构是在对原有通信网络、地理环境等方面经过广泛调研、方案选择、分析论证后设计的。网络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虽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自然和突发性灾害,但网络承载的信息业务没有中断,仍然安全运行。实践表明,此网络结构可靠性高,抗灾难性强。淮南通信专网网络结构的主要特点:设置主环网、子环网,主环携带子环构成综合性网络,网络的基本形式为环形网,以光缆为主要传输媒介。
2、规划总体网络结构
从全局的角度规划通信总体网络结构,一般包括通信主干网络、子干网络、矿井或其它下属单位通信网络。通信主干网络,是从全内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单位作为通信节点,并将这些节点通过传输媒介组织起来形成的网络。主干网络可通过网络中的通信节点汇接和管理子干网络、矿井或其它从属单位的网络,覆盖整个通信。主干网络设置数量根据企业规模、组网条件来设定,一般1~2个即可。通信子干网络,是内局部干线网络,它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分布相对集中或业务相近的单位通过传输媒介组织起来的网络。子干网络中的节点具有汇接矿井等单位内部网络功能,子干网络接入主干网络。子干网络数量的配置由企业从属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业务种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定。矿井或其它从属单位通信网络,是通信终端网络。它包括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行政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自动控制、有线电视等系统。
3、确定网络结构的形状
环形网具有高生存性,抗灾能力强,主干网络、子干网络尽可能地使用环形网方案组建。终端网络结构形状的配置比较灵活,方式较多,随单位内部具体情况而定。但为了安全起见,需采用多通道方式实现信息的传输。
五、结束语
通讯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历了多次发展历程,每一次发展都对企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通信网络要改变传统的模式,进入由音频、电报信号发展为可同时适时传送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数字信号。现在,企业的网络结构不仅具有开放式的外网互联功能,还具备适应企业自身需求的安全监控、生产调度、自动控制、视频会议、自动办公、业务管理等功能。企业的网络结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其规划、建设和管理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旭,数据通信技术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张公忠,现代网络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工业通信网络范文5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114-05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Ego
Function Network Structures 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 of Enterprise Users
YIN Jun1, ZHENG Qingqing1, GE Shilun1,2, WANG Nianxin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
2. School of management, Yancheng Technology Institute, Yancheng 224001)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build information system users “ego function network”, which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using same functions, and used structural hole index to reflect cohesive and control effect. It did an empirical study by using a large ship shipbuilding enterprises data which included 524 information systems users and the same 852 func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structural hole had an Ushape influ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usage, it meant that in “ego function network”, users who had high cohesion and strong control ability of network both had a positive impact on information system usage. It also analyzed that network size positively moderated the structural holes influence on information usage.
Key words:information systems use; ego network; structural holes
近年?恚?企业为使用信息技术投入了大量资金,而数据表明信息系统的失败率高达70%[1],信息技术似乎并没能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竞争优势和回报。有研究表明,用户能否有效使用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投资转化为组织绩效的关键[2],分析影响用户信息系统使用的机制成为学者和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以往学者们多从个人特征因素[3]、认知因素[4]以及外部压力[5]等方面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展开研究。如个人特征方面的教育程度、使用经验、培训经历、用户习惯等因素,个人认知方面的输出结果可见性、使用前阶段信念与态度、信任感[6]等因素,以及主观规范、自愿程度、组织支持等外部压力因素均会影响信息系统使用,相关经典模型有TAM及其改进模型、UTAUT等模型。上述研究主要解释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接受过程,但未关注接受后的使用问题,且未重视用户间的相互作用对接受后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如用户可能会因为同伴获知一个功能特性而掌握一个新的使用技能[7],实际上,用户间分享使用知识,协同学习的行为能够简化学习使用的过程[8],进而能促进信息系统有效使用,但目前从用户相互影响视角分析其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研究表明,用户间的社会网络能够体现用户间的相互影响,如信息的传递、分享[9]、知识的创新[10]、同伴压力以及自我认同[11]等,从社会网络角度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工作中的这种相互影响及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用户使用相同功能为联系构建了用户个人关系网络――“个人功能网络”,通过结构洞指标反映用户网络的凝聚力和控制力,探讨了“个人功能网络”的结构洞对用户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旨在帮助企业分析信息系统使用中用户在特定位置上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为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信息系统使用提供理论支撑。
1 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1.1 理论模型构建
个人社会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个体在设定网络中的表现[12],其中个体的表现差异来源于网络关系的结构。针对什么样的网络关系结构有利于行动者表现的问题,以往研究提出了两个理论观点:结构洞和社会资本理论。Burt提出的结构洞理论认为非冗余的关系结构有利于行动者行为,他将这种关系结构称为结构洞。该理论认为占据结构洞位置的行动者在互不连接的网络成员间起到桥接作用,能够获得更多的异质性信息和对信息的控制力,从而比其他位置上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13],这有利于行动者提高自身表现;而Coleman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来源于行动者间封闭的关系结构[14],具有这种结构的网络缺乏结构洞并具有高凝聚力[15],这增加了用户间的信息渠道,有利于社会规范的形成,用户彼此间也具有高的义务和期望[14],有利于行动者追求自身利益,从而促进其表现。根据上述两个理论,本文认为结构洞的缺乏与富有均有利于用户在信息系统使用中的表现,即结构洞对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具有U型影响。
1.2 研究假设
(1)结构洞的缺乏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
结合相关研究,本文提出用户“个人功能网络”中缺乏结构洞对其信息系统使用具有正向影响。结构洞的缺乏表明该网络具有高凝聚力,用户间联系紧密[15]。在“个人功能网络”中,结构洞的缺乏对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能够通过增进信任促进用户分享新的使用方法。高凝聚力的“个人功能网络”成员间使用相似的功能,他们往往从事相似的业务活动并具有共同的工作目标,更容易传递明确的规范秩序[16],能促进网络成员间相互信任,也减少了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17],从而能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交流环境。该环境中,当网络成员发现新的使用方法时,更愿意和同伴分享,用户作为个人网络的核心,能够直接受益于网络成员的新方法,进而促进了用户信息系统使用。
二是能够通过加强合作简化用户学习过程。高凝聚力网络中的成员更有可能符合互惠的原则[15],网络成员间愿意承担为他人提供支持的义务,同时也抱有获得他人帮助的期望,这降低了成员间交流的不确定性,使得网络成员间能够更好地合作[14]。良好的合作使得网络成员间彼此支持,协同学习,简化了用户学习使用新方法的过程,用户能够及时掌握新的使用方法,从而促进了用户信息系统使用。
三是能够通过促进有效沟通提高用户使用效率。高凝聚力“个人功能网络”成员多使用相同的信息系统功能,往往从事相同或者相似的业务活动,用户就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相互沟通使得彼此间更容易理解对方的想法,提高了沟通效果,有助于深入探索系统的功能和功能的创新使用,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了用户信息系统使用。
四是能够通过传递压力提高用户使用动力。高凝聚力网络中网络成员间紧密合作,互动往往较多,用户较容易了解到其他网络成员的使用情况,这会给用户带来使用压力,进而促进用户主动学习,提高用户的使用动力,有利于促进用户信息系统使用。
综上,用户的“个人功能网络”中缺乏结构洞能够促进用户分享新的使用方法、简化了学习过程,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与动力,使用户能够更好地使用信息系统。
(2)丰富的结构洞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
结合相关研究,本文认为“个人功能网络”中用户占据的丰富结构洞对信息系统使用具有正向影响。用户占据结构洞越多,对网络的控制力越强,丰富的结构洞对用户信息系统使用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一是能够提高用户获得信息的控制能力和控制效率。占据结构洞的用户连接了两个互不关联的个体,起到了桥梁作用,是推进信息流动的关键[13],结构洞为个体控制信息流提供了机会,此外,结构洞位置为用户带来非冗余的信息资源,掌握这些资源的用户与其他用户谈判的“筹码”和能力会更强,对资源的控制效率更高,占据结构洞的用户对异质信息的强控制力和高控制效率使得用户往往比其他位置上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13],能够轻易从网络成员处交换得到想要的信息,从而促进了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
二是能够促进用户对新知识的应用。由于占据结构洞位置的用户不断接触具有不同技术、思维模式、解决不同问题的同事[18],其处理不同知识和观点的工作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进而能够更好地处理位置优势带来的非冗余信息资源。用户获得这些信息的机会和处理经验让用户更容易识别新获得信息的可能应用领域,并发现潜在的新技巧[18],进而促进信息系统的使用。
综上,在“个人功能网络”中占据丰富结构洞的用户具有强控制力与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往往能够更好地使用信息系统。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个人功能网络”中用户占据的结构洞对用户信息系统使用具有U型影响。
H1a:“??人功能网络”中用户占据的结构洞越小,用户信息系统使用情况越好。
H1b:“个人功能网络”中用户占据的结构洞越大,用户信息系统使用情况越好。
2 实证研究设计
2.1 个人功能网络提出及构建
本文提出基于信息系统中使用相同功能构建用户的“个人功能网络”,构建依据在于:首先,由于企业的信息系统功能与业务紧密交织,意味着使用相同信息系统功能的用户在企业内也多从事相似的业务工作,因而更可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潜在联系[11]。其次,使用相同功能的用户往往具有相似的经验、背景或者工作特性,这类用户之间的知识传递和交互会更有效[19]。因此,该网络较能体现信息系统中客观世界的用户关系。
“个人功能网络”具体构建步骤如下:首先从员工信息系统使用数据中分离出“员工―使用功能”的对应数据,例如“保管员A―库存台账查询”;再建立524名员工与852项功能之间的二模网络,即如果保管员A使用库存台账查询功能,则两者之间具有联系;然后将二模网络投影于员工节点上,如图1所示。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本文构建“个人功能网络”的数据样本来源于某大型修造船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用户,他们是来自于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管理部门、信息化实施部门及往来部门5个部门的企业员工,该样本涉及用户524名,用户共同使用的功能项数852项。选择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其已稳定使用信息系统52个月(2011.9~2015.12),系统涉及200多个功能项目并已与该企业业务流程很好地融合,用户依赖信息系统完成工作任务,其信息系统使用数据较能真实反映企业业务情况,使得研究结果具有实际意义。为进一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本文剔除了使用时间小于8秒和大于1小时的异常数据。
2.3 变量测量
(1)自变量
本文的自变量是结构洞,可利用Ucinet软件测量。Burt提出的限制度是测量结构洞的核心指标[20],表示节点对邻接节点施展结构洞重要性所缺的空间,被学者们广泛用于测量社会网络的结构洞匮乏程度[10]。限制度越高,用户拥有的结构洞越少。算法表示为:
其中,Pij表示节点i的全部关系中,投入到节点j的关系占总关系的比例,节点q为除i和j以外的其他节点。
(2)因变量
本文以企业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作为因变量,研究表明,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可以用使用频率来衡量[21],因此,本文利用用户平均每月的访问次数来度量信息系统使用情况。
(3)控制变量
使用信息系统时间长的用户积累了更多使用经验,他们往往具有以不同方式应用信息系统的潜能[22],也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信息系统使用。网络规模会通过影响用户获取社会支持的质量、压力、网络成员的亲密程度和互动程度等影响到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行为,以往社会网络研究也将网络规模作为控制变量[23]。此外,学者们常将性别处理为控制变量。综上,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将性别(Gender)、使用信息系统年限(Experience)及网络规模(Size)作为控制变量。
2.4 模型的构建
本文使用Use表示因变量信息系统使用情况,使用Structural holes表示自变量结构洞,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模型设定为:
3 实证研究和分析
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1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知“个人功能网络”的结构洞与信息系统使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
3.2 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为进一步检验结构洞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本文采用SPSS 22.0软件对上述假设进行检验。为提高回归结果的有效性,本文对自变量结构洞、因变量信息系统使用进行取对数处理,对平方项进行中心化处理。利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如表2。各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的VIF值在区间1~3间,低于Diamantopoulos等3.5的建议值。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回归模型的DW值均在2左右,说明各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序列相关问题,且回归模型均通过G-Q检验(Goldfeld-Quant检验),表明各模型不存在显著异方差,回归结果可靠。加入平方项的模型3具有31.8%的解释力且具有统计意义。
由模型3结果可知,结构洞负向影响用户信息系统使用(β=-0.114,P
此外,有研究表明网络规模对用户获取社会支持的质量、压力、网络成员的亲密程度和互动程度等具有影响,而结构洞也通过影响成员间的社会支持和互动程度来影响用户行为,因此本文认为网络规模会调节结构洞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通过实证发现网络规模会正向调节结构洞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调节作用如图3所示,这意味着在小规模网络中,结构洞小的网络有利于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而在大规模网络中,这种影响不再显著。
存在这种调节影响的原因可能是当网络规模较小时,一方面,占据较少结构洞的用户网络成员间联系紧密且经过的路径较短,其获得信息的速度越快[24],因此用户能够利用快速获取系统使用技巧等信息的便捷,高效率地解决使用问题,进而促进其使用。另一方面,小团队表明用户使用的功能类型较少,这种高凝聚力的小团队使得所有网络成员能够对有限的功能类型进行深入讨论,进一步促进了用户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了用户提供和获取支持的质量[25],有利于用户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功能,因此自我用?糇魑?小团队的核心,其信息系统的使用得到进一步促进,而这种优势在大网络规模中将不复存在。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构建了“个人功能网络”来探讨用户间的相互影响对用户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洞对信息系统使用具有非线性的U型影响,用户占据较少或较多的结构洞位置均有利于用户的信息系统使用。此外,研究还发现网络规模会调节结构洞对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小规模的网络更有利于占据较少结构洞用户的表现,而大规模的网络中结构洞对信息系统使用影响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工业通信网络范文6
预案要求,在应对突发性通信、网络事件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在人员、交通、物资、电力能源、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并对应急征用中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预案规定,按影响范围,我国将通信预警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严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依次标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其中,一级响应启动的条件包括:公众通信网省际骨干网络中断、全国重要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造成2个以上省(区、市)通信大面积中断;发生其他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供通信保障,但超出省级处置能力的。除此之外,发生特殊情况,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预警相应级别。
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部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地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及通信企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组成。其中,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要履行如下职责:
首先,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中,要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各项工作要求,健全网络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的自愈和抗毁能力;强化对网络运行安全和网间互联互通安全的监测及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完善各级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网络运行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预警监测机制,加强电信网络运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