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1

(1.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0)

【摘 要】针对当前国内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况进行了分析,归纳梳理了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知识产权;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战略规划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Ability Promotion Study

ZHANG Guo-wei1 HAN Meng2

(1.Shando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Center, Ji’nan Shandong 250101, China;

2.Shandong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omestic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curr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situation and analyzes its existing main problems. The corresponding enhancing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are sugges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work ability and give a full play to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s important role in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ic plan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研究成果“产业园区(孵化器)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14RKB02002)。

作者简介:张国伟(1982—),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服务、科技统计分析、信息通信技术等。

韩萌(1983—),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财政等。

0 引言

截至2013年底,我国约有6000万中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中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60%,纳税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国家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研发,大量技术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迫切需求。尤其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大、活力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在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对知识产权更是高度依赖[1]。

1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主要问题

尽管国内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对于技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然而,中小微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知识产权管理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

中小微企业本身的人员有限,有的虽然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但形同虚设,或一个部门多块牌子、由其它部门人员兼任,主要精力花费在其他工作上。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大都停留在制定粗线条的管理制度、整理相关资料、知识产权汇总登记、与中介服务机构的联系等方面,进而使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形式随意,内容零碎,系统性和科学性严重缺失。知识产权人才缺乏已成为阻碍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的一大障碍,有的企业要花费本身已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来自己培养知识产权人员,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1.2 专利申请“为证书而申请”,重数量轻质量、转化率低

尽管目前我国专利申请量急速上升,但存在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一些企业过分看中专利证书的表面意义,有些研究已表明,国内企业申请专利并不是为了保护科研成果,而是为了获取专利申请补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示范企业等各类政策优惠,或者是为了达到政府各类项目的申报、验收硬性指标要求,片面追求专利数量而忽视其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专利申请成了政府的“面子工程”。多数企业专利质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含金量高的专利普遍偏少,从而专利转化率低。根据《2012中国有效专利年度报告》的调查,2012年中国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在专利中的占比仅有15.7%。

1.3 缺乏长远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未充分利用已公开专利信息

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竞争,专利在企业的创新研发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中小微企业还没有知识产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更未能从企业战略上进行规划。有关调查发现,我国大中型企业每年的科研创新成果平均超过百项,而由于缺少从战略高度对知识产权的规划,这些科研成果中申请专利的却寥寥无几。即使高新技术企业也大部分都处于没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的状态;如北京大学刘剑文博士的相关调查发现北京市仅有21.6%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制定”或“正在考虑制定”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1.4 国外知识产权规章制度了解不足,海外市场风险大、竞争难

根据相关机构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调研显示,约有70%的企业不了解贸易目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审批流程、侵权纠纷应对、维权策略等关键信息,进而很难采取有效的海外专利布局,严重制约企业海外市场开拓,使得企业在“走得出”、“走得稳”方面存在很大隐患。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由于本身资金和能力的限制,它们在海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方面的知识产权数量严重缺少,难于形成基于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优势。进而导致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免经常受到国外竞争对手知识产权保护的打压。

1.5 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方式比较单一,非盈利性专利转让和许可为主

当前国内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的专利,但企业在专利运营工作仍面临诸多困境[2],专利运营转化的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我国即使知识产权运营情况较好的企业,也基本上是以自行实施为主,方式比较单一,而国外企业通常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专利许可,且以盈利性许可居多。总体上看,国内企业的专利许可转让不够活跃,市场化水平较低。

2 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提升对策建议

本研究认为,解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问题除了政府要着力在法律法规和环境维护方面做好优化工作外,建议企业从以下几方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

2.1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保障人力物力支持

作为知识产权应用的主体,企业负责人应充分认识知识产权的作用,在企业内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给予充足的财力、物力支持,并由企业决策者直接领导。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与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并列,甚至处于更高的地位。企业的战略目标中更需要明确知识产权的各阶段目标及推进路径,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其实施情况,并为公司知识产权工作提供坚实理论、技术支持。

2.2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强化企业内部专利信息平台建设

为实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小微企业在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同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情况制定长期的知识产权战略。更要重视企业内部专利信息平台建设开发,充分利用已有专利信息,做好日常各类分析报告信息整理与加工利用,通过专利数据库检索平台,分析国内外行业趋势和竞争对手情况,提高技术人员和知识产权人员工作效率。

2.3 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应对侵权积极维权

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中小微企业不仅要在遇(下转第111页)(上接第67页)到知识产权侵害时能及时利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行维权,采取适当应对措施,高效采集证据,将自身知识产权损失降到最小。企业被侵权时,不一定非要采取诉讼方式解决,也可聘请律师与侵权公司谈判,以此促成合作。当企业核心技术被侵权时也要从自身查找原因,如商业秘密没有保护好、专利布局没有做到位等,以规避今后的风险。

2.4 树立品牌观念,强化知识产权综合运用

知识产权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只有通过充分运用,投放应用于市场之后,方能释放其应有的价值。企业在获得专利、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后应重视对其宣传、维护和运用,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做好各类知识产权的系统策划,做好品牌宣传,提升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市场营销服务,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2.5 合理运用服务机构,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效率

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可采取严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并合理运用的策略[3],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效率。选择策略上要以提高实际工作效率而非价格作为衡量重点。在与服务机构合作中要注意重要环节的把握与确认,明确表达自己的服务需求。如在委托服务机构专利申请时,既要考虑给出有利于服务机构帮企业做好专利布局所需的信息,还要给出便于人撰写更好的保护范围的技术交底书。

参考文献

[1]邸消炎,张杰军.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部分创新型企业的案例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4):62-66.

[2]冯晓青.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及其实施研究[J].河北法学,2014(32):10-21.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2

【关键词】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

一、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其具有以下特征:

(1)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和可复制性。它要表现出来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它可以很容易就复制出来,其所有权和使用权也比较容易分离。

(2)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或排他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经过权利所有人的许可不能使用该项知识产权,否则将构成侵权。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和地域性。也就是说知识产权享受法律的保护是受一定的期限和地域的限制,一旦某项知识产权确认了其权属人,只能在该范围内有效,超过这个期限和地域都不会产生法律效力。

二、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化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比较西方国家,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论是人们的意识保护还是政府的执法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

中国目前的企业及经营体数量(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5156万家,个均知识产权0.5个/每家。预计中国到2020年,企业数量将达到8000万家,个均知识产权将达到1.1个/每家,即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近9000万件知识产权,是目前的3倍之多。预计到2020年商标申请量将超过400万件;专利申请量将超过500万件;版权将超过100万件。表1为2003-2006年专利申请量的件数和专利授权量的件数。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专利、版权等申请量也在增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但是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来提高我国的科技综合竞争力。

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而且不能滥用。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知识产权滥用的现象,造成恶劣的影响:首先容易增加贸易成本,影响出口;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很多企业的专利申请不多,又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很多国外的公司在国内外经常抢注我国的专利、商标等。有一项调查指出,我国驰名商标在海外被抢注的有200多起,3000多项专利在海外流失。我们辛苦地研发出自己的产品,却莫名地被告知侵犯了别人的知识产权,我们最后只能停止研发或者放弃该市场,或者花巨款购买其专利使用权,非常不利于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三、现状原因分析

(1)我国企业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知识产权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企业的商标、专利申请注册量不多,很多企业没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我国自主创新技术和设计经常被外国抢注,损失了很多市场,同时也影响出口贸易的发展。

(2)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创新水平相较外国还是低。我国是一个生产制造大国,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却落后于外国。但是我国要是长期不去努力研发,又不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就很难有立足之地。

四、我国的应对措施

(1)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合适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对侵权现象的发生,首先要建立预警制度,通过一定的专门知识产权机构,研发其他国家可能对我国采取的手段,即使发现问题也可找到解决措施。

(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我国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要加强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阻止侵权产品流入我国市场。

(3)企业不仅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还要对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即时进行保护。结合企业自身现状制定出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才能使我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维珍.入世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3(04).

[2]陈美章.对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4(07).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3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发展;重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外知识产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我国仅仅发展数十年,中国企业如何在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知识产权保护将是企业保护自身利益的必要手段,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以技术和专利为主导的争夺战中,中兴、华为等中国成功“走出去”的领先企业也频频遭遇外国公司发起的专利侵权案件。提醒了中国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而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据统计,2013年,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申请42.7万件,获得发明专利7.9万件,这与我国几百万家企业的总数相比就很少了。这一情况表明,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薄弱,许多企业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的“非知识产权”的状态。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容易陷入知识产权纠纷中去。

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制度不健全

当前,许多企业没有制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也不完善。一些企业只是申请专利,而没有将知识产权与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结合起来。大多数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团队,未能形成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3、企业运作知识产权的能力还很低

目前,中国企业普遍重视有形资产,比如厂房、设备、产品等,而对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认识还不够。没有将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开拓市场、获取利益的重要工具。企业的知识产权停留在保护层面,没有最大化的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不应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漂亮数据,而是企业创造价值,牵制对手的“武器”。2011年,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交易中,有55亿美元是付给了摩托罗拉的专利和成熟技术。2013年12月,中兴通讯、华为应诉IDCC“337”调查案件终以大胜告终。此次中兴通讯和华为的获胜,表明了只有重视知识产权才能使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力度,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增加知识产权的产出,降低企业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保持和巩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2、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进行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从而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企业还要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要求,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工作,逐步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3、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企业知识产权制度是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做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保障。企业要制定知识保护制度,如专利制度、商标制度、著作权制度、商业秘密制度等相关制度,分别对管理模式、工作流程、侵权监控、权利保护、绩效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加以规范化。同时要制定一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规范管理制度,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员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4、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团队

知识产权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求具有理工与法律的专业知识,还要懂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企业永恒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根据实际工作的内容配备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可以有效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也可以避免各种法律纠纷,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增值的双收益。

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优势

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为技术研发找到明确的方向,为专利布局提供合理的建议。知识产权战略能有效的推动企业创新,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合法权益,实现知识产权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不仅是企业固守阵地的保护盾,也是其开疆扩土的利器。

6、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信息资源

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要善于利用专利文献等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了解该产品技术领域状况,选择最优化的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路线,从而使自己开发的新产品具有技术先进性,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对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产品或者技术,要及时申报专利,得到国家法律保护,从而有效保护发明创造成果,独占市场。

四、结束语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是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法宝,企业只有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学习并利用好知识产权规则维护企业自身的权利,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铁宁,罗建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文献综述[J].山西科技,20012,(06).

[2]焦贺娟.浅议加强企业专利管理与保护[J].企业活力,2010,(10).

[2]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博远,项沐.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石化,2011,(06).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4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特点从协同学原理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具有自身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耦合性。耦合本身是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体系或者运动形式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彼此影响的现象[4]。如前所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本身的体系结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必然要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整合内外部资源,发挥企业内组织要素的作用。加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从战略管理角度看,其实施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和流程,这些流程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组织者就需要调动企业内外部各种组织和资源,运用其知识和能力,为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再从知识产权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研究开发、产品经营不同环节和阶段都在为企业创造知识产权价值,只有整合不同因素和资源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耦合性特点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因注意协调企业内外部力量和资源,不能将其当成企业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以企业研发部和知识产权管理部专利战略协同为例,两个部门之间需要就研发的市场导向、专利战略引入进行密切的交流与沟通,以专利战略思想和市场导向原则引导研发部门开展研发活动。这种战略协同能够更好地使研发活动服从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更好地促进专利技术实施和转化。第二,利益协调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要求企业不同职能部门和事业部群策群力,相互协作。同时,由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具有自身的局部利益,在大型企业集团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难免存在利益冲突和矛盾。根据协同管理思想,就应当本着企业共同利益原则,尽量化解矛盾。例如,企业营销部门可能为节省营销支出而不愿在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而这最终将损害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为此,营销部门应本着企业品牌做大做强的战略考量,除了对产品营销投入外,品牌营销投入也不能缺少。第三,整体效益放大效应。战略协同的结果是使企业现有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能力得到充分运用与提升。从协同学原理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和有形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每一个部门和相关人员在知识产权价值链中创造出相应的价值,努力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这样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必要性:基于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的需要基于协同学原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协同是指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运用协同管理的思想,在企业研发、生产、制造、采购、产品经营、市场营销等活动以及企业不同部门及外部之间建立协同合作关系,为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共同目标而进行的行为与过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是近些年来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一个值得关注且重要的内容,它是协同理论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认识,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必要性来源于企业对知识产权的协同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性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出了协同的要求。所谓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是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是以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为依托,调动各方面管理要素和资源,协调内部各组织之间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知识产权进行有序的计划、组织、指挥、安排、控制等活动。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知识产权管理的系统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知识产权协同管理离不开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指引。为提高知识产权协同管理能力,企业需要从知识产权战略规划高度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整体部署,取得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效应。在这方面,主要是进行周密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生产经营战略、技术战略和市场战略的有机协同。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内,则需要保持技术开发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的联系,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各职能部门和主管人员的双向交流机制,使研究开发管理、营销管理、知识产权管理各系统之间保持信息畅通和联络。企业知识产权协同管理也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应实施知识产权动态管理,将知识产权管理置于开放的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中,从技术、市场和法律维度建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系统,促进组织内部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建立知识产权组织协同效应、知识产权信息协同效应和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效应机制[5]。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运作

近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渐关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理论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于丽艳等撰写的《基于运作过程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研究》(以下简称于文),以及唐珺所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等。以下不妨结合笔者的认识进行介绍和分析。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大致可以分为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两方面,其中前者是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事业部之间就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所实施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行为;后者是指企业与政府、其他企业或事业单位、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外部主体就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事务进行的协同行为。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基础根据上述现有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本质上是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保护战略、市场运营战略之间连续多次的协同运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可以从知识产权活动基本运作过程加以研究。根据于文的观点,企业知识产权活动可以分为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相应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分为知识产权开发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不同阶段的这些不同形式,需要协同运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从运作过程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存在共同的基础,正是这些共同基础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运营提供给了保障。具体而言,上述共同基础体现于以下几点:第一是战略目标趋同。从理论上说,知识产权开发战略、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目标相同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它们都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作过程中的一个子系统,服从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整体目标的需要,即通过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并获得竞争优势。当然,由于处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中的不同环节,具体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各有其侧重点和主要任务。其中,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以开发出具有技术和市场潜力的成果为主要目标,它关注通过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对前沿技术的跟踪和模仿,不断积累自身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侧重于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管理,一方面注重充分保护自身获得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则要注意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防范侵权行为的发生;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则侧重于如何促进企业自身知识产权的转化,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的保值增值。这些不同战略目标的实现则需要相互配合,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协同运作。例如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和运营战略都离不开保护战略的法律保障和风险预警机制发挥的作用,否则要么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过程中由于忽视他人在先的专利技术而落入侵权的陷阱,要么在市场运营中出现其销售的产品涉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从而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中更是如此。正是基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而需要整合企业的人财物资源,提高相互融合、协同的水准。第二是信息融合。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领域,它是指协同运用多元信息源进行决策和行动的理论、技术和工具。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广泛获取、利用信息,其中包括以专利技术信息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等相关信息是企业进行研发、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保护知识产权不可缺少的工具。例如,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应当以充分的情报信息检索、分析为依据,无论是可行性研究、立项还是在研发过程中都需要充分占有信息,并保持对信息的动态跟踪;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时,需要通过对专利文献与情报等的细致分析,确定技术成果及其产品化、产业化过程中是否涉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在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战略实施中,同样需要广泛地捕捉信息,指导企业营销活动,加快知识产权转化,使企业拥有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与市场竞争优势。这些内涵不同但相互关联的战略模式中,不仅都存在对信息占有、开发、利用的需要,而且需要整合相关信息,共同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第三是企业部门之间协同以及部门之间的知识和经验互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深刻地渗透到企业研发、生产、加工、制造、营销、售后服务、品牌维护等各个部门和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因而其实施需要企业各经营层和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精诚合作。除此之外,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知识和经验互补与共享也是确保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以企业创立驰名商标战略为例,企业首先需要设计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商标,如果企业是国际化企业,则该商标还需要考虑未来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商标设计和申请注册后,如何有效地予以保护,则涉及商标法律保护方面的知识和策略。为了创驰名商标,企业需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营销、广告、售后服务等活动培植商标的信誉。可见,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某个具体的类型,企业不同部门需要在相关知识、信息和经验方面取得认同和互补,这样才能够努力实现同一目标。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运作机理应当说,我国目前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研究成果严重不足。不过,现有成果对相关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研究仍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前面已经引述的关于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研究就是一例。以下仍将借鉴其中的观点,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作用机理[4]:第一,序参量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决定性力量。序参量是协同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协同学中描述系统有序程度的状况变量,其对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决定作用,是支配于系统的行为[6]。将协同学原理运用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关键是要寻找能够推动战略进程的具有质性飞跃的序参量,在其有力参与下,通过激发自组织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各个子系统协同运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序参量,如何进行序参量的选择则取决于其特定阶段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竞争市场、产业状况和战略阶段目标等因素。例如,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之初,企业如何出台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与实施方案是推进其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此时的最重要的序参量就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性。又如在企业研发完成阶段,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而科学的知识产权确权,防止知识产权流失,此阶段序参量就是知识产权确权有效率。无疑,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中,如何确认序参量,是导致协同行为有效的重要因素。第二,自组织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的支撑。协同学创新人H•哈肯基于组织的进化形式而将其分为自组织和他组织两种类型。其中,自组织是指不需要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规则,各司其职并协调完成有序的结构,他组织是需要外部指令而形成的组织[7]。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协同中,外部存在能量流、信息流和物质流的输入,内部则存在一种自发的驱动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运用由不稳定到稳定、由低级到高级运行的自组织能力。根据自组织理论驱动企业知识产权,需要构建战略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促进系统内部各个环节和阶段自组织知识和能力的形成,特别是知识产权战略运作能力和协调策略,使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沿着既定目标前进。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内容与实施策略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内容以上三个方面的共同基础无疑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协同运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体运作过程看,上述三类不同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相互之间保持高度的战略协同尤为重要。下面将具体予以分析。首先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协同。如前所述,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旨在获取、创造知识产权,积累知识产权的数量。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是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反映了企业的科研生产力、技术实力和水平,是企业技术竞争能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关键资本。作为知识产权创造战略的范畴,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因而十分重要。离开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而产生的知识产权的有效积累,知识产权市场运营就将是空中楼阁。然而,开发只是第一步,如果企业开发出来的成果没有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就将无法使技术优势变成产权优势,进而变成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开发中,知识产权保护必须适时介入,如技术开发过程中的保密控制、技术开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决策和分流、技术创新成果的侵权防范。通过使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保护战略的战略协同,就可以使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在严密而有序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之下,既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能够使自身获取的开发成果从战略高度获得最有效的保护和未来的市场化运用。否则,就像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一样,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脱节,以致造成大量知识产权流失,给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市场运营战略的协同。明确两者协同的重要性,需要弄清楚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之间的内在关系。知识产权开发显然是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没有知识产权开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知识产权市场运营首先取决于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然而,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本身毕竟不是目的,知识产权之所以对企业重要、需要站在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其实主要还是它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和总体战略,需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效结合,通过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获取最佳效益。现实中,我国很多企业大量知识产权被闲置,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知识产权优势和竞争优势,重要原因就是知识产权运营情况不佳。基于此,企业不仅应重视知识产权的开发,更应重视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通过市场运营凸显知识产权开发的巨大价值。在上述理解基础上,则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审视,即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和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之间的协同。从战略高度看,企业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的协同,并不是简单的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而是一方面在开发中应当融入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的内涵,在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中应当为再开发提供指引,这是两者协同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具体而言,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决不能是为开发而开发的孤立的、静态的行为,而是需要引入“市场导向”原则,以便使未来开发出来的知识产权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过去我国很多企业以及研发单位,就是因为不大关注市场,对市场不敏感,结果虽然研发付出了大量投资和人力,但研发成果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致使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举步维艰。再有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战略的协同。理解两者协同的机制,与前述一样,也首选需要弄清楚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之间的关系。就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为知识产权的安全、有效地运营及其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当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也是不可或缺的,离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知识产权市场运营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法律风险。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市场运营既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目的,也为其提供了资金保障和动力保障。这是因为,通过知识产权市场运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得以实现,如通过知识产权投资,企业入股公司的股权,在公司运作中实现分红。最后,根据前述现有研究,基于运作过程的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内容有意识协同、部门协同、资源协同和政策协同等内容。其中,意识协同是指企业不同部门、全体员工应形成较为统一的企业知识产权文化,避免部门、人员之间对知识产权问题产生较大的认识分歧。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根据其理念、使命与愿景,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特别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以及创新进取精神。意识协同有利于企业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在落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体环节、具体任务时互相认同而不是拆台、互相支持而不是各自为战。显然,这需要企业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高全体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战略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国内外环境下,企业拥有技术、品牌等无形资产是其获取竞争优势的法宝,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部门协同是指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各经营层和职能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与配合,树立企业一盘棋的思想,在人财物资源配置和利用上,应以企业总体利益为重。当然,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中难免也存在局部利益冲突,此时需要企业领导出面进行总体协调。资源协同是指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应注意聚集和整合其拥有的相关资源,促进不同层次资源实现耦合。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资源协同还应当包括对企业可以利用的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及内外部资源的适当整合。由于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资源的有限性,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资源协同方面,还应当注意资源投入和分配的效率,避免平均分配,原则上应从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链出发,保障在最有价值环节重点投入。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实施策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实施,应当重视以下手段[4]:第一,协同机会识别与动态决策机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是企业知识产权业务流程与研发、市场规划、生产制造、产品经营、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行为和过程。从协同学理论来看,则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结构中,如何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形成有序的结构和功能模式,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之协同机会识别,就是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基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各主体需求的互补性和利益相关性,及时予以捕捉。协同机会识别既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起点,也是下一步动态决策机制的基础。换言之,企业应在协同机会识别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协同决策,进而启动相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协同。这样就能够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的连续性特别是能够对外界环境保持灵活的战略柔性,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动态运作中始终能够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和组织力量,朝着既定目标迈进。还应当指出的是,基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外部环境高度的权变性,协同机会识别本身也具有动态性,企业需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启动协同机会识别,并做出协同决策。第二,信息沟通与要素整合机制。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运行、信息流的观点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知识产权信息系统本身也构成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由于企业不同部门和人员各自承担了不同职责,集团公司之类则还存在地域隔离的问题,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内部信息不通畅,势必会对企业研发、市场规划和决策、市场营销等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之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或信息情报系统,企业内不同部门、人员之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交流。信息沟通与交流则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各子系统或要素产生协同效应应采取的交流方式,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实现的基础。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信息平台、交流平台等方式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与交流,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建立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或信息管理系统。要素整合机制则是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主体基于充分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将企业不同组织要素和资源要素本着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目标的原则,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优化配置,提高组织知识和能力水平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力图产生最佳的战略协同效益。在开放式创新条件下,要素整合机制还特别要重视对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占有、利用,并使之与企业现有的组织要素和资源禀赋有机结合。第三,协同评价控制与行为调适机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行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企业通过协同机会识别、动态决策、协同行为、信息沟通与要素整合,能够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系统的复杂性和技术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决定了战略协同行为难以避免偏离战略协同目标。这就需要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运作过程中,保持必要的监控,针对协同行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因而提出了协同评价控制的问题。这一思路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之“过程控制”有相通之处。协同评价控制需要借用一定的评价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下一步改进协同行为提供依据。评价控制与行为调适则是一脉相承的。行为调适是协同行为的结果,在评价控制基础上改进协同行为,能够使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产生期望的结果。

四、专利战略协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重要内容

由于专利是企业知识产权的关键内容,专利战略协同也成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重要内容。以下将从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角度,对这种重要的知识产权战略协同的运作加以探讨。企业专利战略不是孤立的,其实施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契合性,特别是企业创新战略、技术发展战略、产品经营战略运行的协同性,以及为企业相关战略提供有效的支持与配合。例如,企业专利战略能够有力支撑和支持技术发展战略、创新战略,使其技术创新融入专利导向,通过专利获取、专利布局、专利运营提升企业创新效能,进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创新战略也会为专利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的保障,特别是专利创造是专利战略的基础,通过技术发展战略促进研发活动,就为专利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再如,企业专利战略与企业市场运营、产品经营战略也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企业专利战略本身立足于市场,以占领市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为目标,它是充分运用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特点,围绕占领市场这一目标,在有效申请专利、保护专利权的基础上防止和抵御竞争对手对相关市场的渗透,而市场运营与产品经营战略则围绕基于竞争性市场获取产品市场优势,专利战略与市场运营与产品经营战略的有效结合,则能够形成一股合力,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企业专利战略的协同性要求,其实施应与企业其他战略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服从于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

五、结语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5

1.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不强

其一,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与发展经营战略没有结合起来,而是相互割裂的,进而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另外,我国的医药企业往往忽略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规划,仅仅做到了为了保护而保护,最终导致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被困于被动地位。特别是在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时,几乎没有企业去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其二,我国的医药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体系。大部分企业都未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且企业的管理制度仅仅涉及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申报和简单的流程,缺乏知识产权的挖掘和运营相关的管理制度。

1.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医药企业的新药很少自主研发,主要是依靠国外的新药进行仿制。尤其是在化学制药领域,我国的仿造品多达90%以上。此外,我国对传统的中药保护也仅仅局限在行政保护,只做到了剂型的保护而忽略了处方,进而则促使各企业只通过剂型的改变进行申报,如出现了多家企业生产各种剂型的“板蓝根现象”。

1.3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国家修订了专利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效的提高了专利的保护力度,找到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新途径,同时也规范了著作权的保护规则,进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然而,与欧洲、美国相比,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保护力度没有发达国家那么严格;并且,我国的药品仍是以仿制为主,如加大保护力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另外,我国还缺少行政执法及司法队伍,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我国出现的一些侵权现象。

1.4缺少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了我国知识产权建设和战略管理的重要难题。并且,医药行业是一个高投资高风险的行业,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开发、保护及运营的各个流程来说,都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才进行指导和监督。另外,就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和后续配套的政策的建设而言,都需要具备药学、法学、管理学和知识产权多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则不重视对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又加上我国许多的大专院校未开设相关知识产权的课程,所以,造成了我国花费多数资金向外国的管理机构进行咨询。

2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问题的策略

知识产权的管理具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从财产属性上讲,它是一种企业行为;可是若以知识产权管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据的地位来考虑的话,它又是一种政府行为。所以,我们应把企业与政府结合起来,共同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一方面,国家政府应逐渐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配套政策和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并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企业要在国家的整体调控下,制定与本企业经营策略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人员的配置。从而,促进我国的医药行业稳定和谐的发展。

3结语

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范文6

基于人类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体现在社会的高速化信息传递、全球化商业经济竞争与融合、高新化的科技发展等方面。知识经济时代里,不少经济发达的国家或组织结合自身的战略需求,纷纷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和推动知识产权发展的法律和政策。因此,知识产权逐渐成为体现一个国家或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标尺。而我国在储备知识产权高级人才方面严重匮乏,人才结构构成不合理,很难满足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以至于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很多企业遭到越来越多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纠纷。总体来看,我国多数企业在纠纷中处于劣势地位,损失巨大。因此,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严重缺乏,亟待在相关领域大力开展人才培养。

一、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一)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产权作为国家或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知识产权纠纷必然会不断发生。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内外政府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并进行了相关立法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大量知识产权相关高级人才补充到司法、立法、经济管理、科研教育等领域,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二)企业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广泛渗透,一部分国内外企业得到了由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大利益。因此,各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相应的管理体制,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于国外一些经济较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其知识经济模式发展较早,所以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立法等较为成熟,相应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完备。而我国的企业因为长期传统的发展模式,尚未形成较为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更谈不上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当与国外企业产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免不了处于劣势地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企业迫切需求知识产权相关人才补充,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二、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知识产权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深,我国也迅速响应,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保护和发展企业知识产权体制建设,均需要大量知识产权相关人才。而纵观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主要问题体现在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综合素质水平较低、工作分配不合理等。目前,我国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效培养,但由于国内高校缺少相关人才培训计划,以至于每年输出的知识产权人才严重匮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高等学校中学生接收相应的知识产权培训教育低于5%,在全国的1500余所高校中开设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学位的学校不足1%。截至目前,我国真正意义上接受过知识产权系统培训的专业人才不过几千人,完全不能填补我国人才需求的空缺。参考国际标准,要求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配置数量应占到企业全部技术人员数量的4%。而反观我国的技术人员的拥有数量在200万左右,参考国际标准计算得到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量为8万人,但在我国整个人才市场上,从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只达到约1万人。因此,很难满足国家和企业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国内高校只侧重于法律知识的培养,对于科技、外语、政治和网络等方面知识的重视不足,以至于输出的知识产权人才难以胜任相关工作。

三、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途径

基于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现状,参考国外培养经验,注重知识产权人才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人格素质、管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原则,提出相关人才培养方向。

(一)知识产权人才高校培养

高校具有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是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主要来源。但大多数高校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计划不尽合理,一般只重视法律方面的知识培养,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所以,应该优化高校培养单位的课程设计,强化学科建设,在强调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也要注重科技、外语、贸易、网络等方面知识的培养。另外,考虑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性质,也应当注意对人才的实践培养。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多为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提供实践机会,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知识产权人才。

(二)知识产权人才科研院所培养

科研院所是我国知识成果的主要产出机构,每年都会涉及大量知识产权方面的事务,从而产生了大量相关方面的实践机会,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平台。另外,科研院所本身也需要大量知识产权人才满足其工作需求,并且科研院所对知识产权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相对明确。因此,科研院所除了通过引进相关人才来满足自身需要外,也应该结合自身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培养符合自身所需的知识产权人才。

(三)其他机构的培养

国家和地方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政部门,能最直接接触大量的知识产权方面相关事务,并且该部门由一支更专业的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群体组成。可以利用自身便利的条件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和标准,定期组织调查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量和人才要求标准,组织本部门培训人员或者邀请本领域的培训专家开展培训工作,并要建立培训毕业人才的应用性评估体系,为相关人才的培养积累专业而丰富的经验。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和需求,通过建立内部的知识产权部门,制定相应的培养制度,也可以培养适合自身需求的知识产权人才,以应对企业涉及的知识产权事务。企业可以利用绩效考核、薪资鼓励等机制,实现人才培养部门的持续更新,使其不断壮大。当然,企业人才培养部门也可与高校等建立合作培养关系,共享各自特有的教育资源,扩大自身对于培养人才所需的教育资源。经济与教育资源强大的公司企业,也可组织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在满足自身人才所需的同时,向社会输出人才资源。通过知识产权协会、交流会的形式,或者邀请知名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士或机构,开设相应的培训班也是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比如,我国的知识产权研究协会就可以依据其特有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结合我国相关行业对于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组织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培训班、专题报告等形式的培训,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我国知识产业人才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