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

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范文1

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创新;自主创新

一、知识产权制度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知识的不断创新,但自主创新活动必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创新者只有能够收回所支付的成本,甚至实现赢利,才能使自主创新活动持续进行下去。知识产权制度授予创新者以发明专利,使专利权人获得一种排他性独占权,从而在某一技术、产品上形成市场独占,不仅能收回研究开发所付出的投入,而且还可能取得比投入更大的回报。因此,知识产权制度能够调动科技人员从事创新的积极性,是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力。如果知识没有产权,创新者的自主创新就得不到有效保护,就可能被他人无偿地仿制和使用,其价值实现就得不到保证,甚至可能无法收回最初的投入,这样就使创新者失去了继续创新的积极性,自主创新活动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不可能有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树立我国国际信用、扩大国际合作的需要,更是激励国内自主创新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就是鼓励科技创新。”

知识产权制度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几百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专利制度最旱起源于英国, 1624年英国颁布了《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而完整的专利法。英国之所以成为第一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祥地,专利制度功不可没 。欧根・狄塞尔在评价1642年英国专利法时称:这一年是“近代最重要的一年”,因为,后来产业革命的许多技术因此而诞生,并得到保护。“如果没有专利法,将不会产生像今天这样复杂的难以用语言形容的近代文明组织。” [1]法国在产业革命时期的1851年,一年内就颁发了2000多件发明和专利特许证。诺斯认为,这种包括鼓励创新和随后工业化所需的种种诱因的产权结构,使“产业革命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它是提高发展技术和将它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私人收益率的结果。”[2]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在19世纪更为明显。德国、美国,利用专利保护,有力地推动了本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金西顿认为,德国从1850年的穷国,跃升为1900年的富国,1877年的《专利法》起着重要的作用。[3]美国前总统林肯曾指出:“专利制度给智慧之火加上利益之油”。[4]当今,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在其主要市场国家都拥有大量专利,科技经济实力强的企业通常拥有专利申请数量也很多。美国、日本这两个科技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全世界专利申请量中始终排在前两名。

我国在1985年颁布实施《专利法》,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己经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如华为公司作为国内通信设备领域的优势企业,近年来在国内专利申请量中保持排名第一,累计申请的国内专利3500多件,同时向外国申请了400多件,注册商标达600多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还较薄弱。我国发明专利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专利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有不少企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如我国虽已成为PC机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 CPU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大核心技术却掌握在Intel和微软手里。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技术的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他们赚取高额利润,而我国的生产商利润极低。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大多与知识产权有关。

二、知识产权制度使创新资源有效配置

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价值目标就是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以增进其效率。技术创新离不开创新资源的支持,而任何一个企业在某一时期能用于研究开发的资源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有效配置创新资对自主创新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专利制度要求专利申请人公开有关技术原理,在公开的情况下对发明创造进行法律保护,但保护的只是该核心技术的专利权,而不是对该技术二次利用的权利,这就为他人在该技术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创新提供了基础,从而避免了开发同一技术的重复劳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以上首先是通过专利文献反映出来的。因此,充分运用专利文献,不仅能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从事更高水平的自主创新,而且能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造成的浪费,节约40%的科研开发经费和60%的研究开发时间,从而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

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了技术创新成果的交流与传播。技术创新成果交流与传播是通过技术市场进行的,技术市场使技术创新采用者和供给者连接在一起的,使他们构成技术市场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博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市场规范的制定。尽管现实中的人都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但在不同的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会不同。技术创新成果只有作为一种财产权,才有可能大规模交易与传播,而知识产权制度使技术成为一种财产,从而使技术可投资入股,参与经营和分配,也可通过转让、许可等进行知识产权贸易,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技术创新成果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的特点,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侵犯知识产权变得更加容易,而且成本更低。有调查显示,2004年全球软件产业因盗版行为损失的金额为330亿美元。根据美国商业软件协会(BSA)公布的2005年度软件调查报告,我国软件盗版率高达90%,在全球排第三位。 近几年来,我国更加大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从2004年9月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多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的专项行动。2004年末,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适当降低了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定罪标准,提高了法律的可操作性。

三、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知识经济的重要社会意义,在于它能将知识通过应用而转化为实际的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最早提出技术创新理论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5]因此,技术创新是技术发明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是自主创新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自主创新的根本目标。技术成果只有产业化、商业化,才能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作用。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保护和鼓励技术发明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根本出发点。按照专利法的规定,自主创新者获得奖励和回报,重点不是在技术发明完成时,而是在技术发明产业化和商业化之后,从技术发明的市场收益中获得的。技术发明创造的效益越大,其获得的报酬也就越多,从而调动了科技人员将其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积极性。任何一项技术发明,如果不能产业化、商业化,就不能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那么它的价值就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特别是一旦他人以相同技术取得专利权,其后果更为糟糕。这是知识产权制度区别于一般的科技奖励制度的一大特点,也是知识产权制度之所以能促进自主创新活动良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知识产权的获得将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会增进企业与其他单位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从而可以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当今世界,面对R&D项目所需经费的急剧增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等日益成为减少研究投入和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加速了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在美国的硅谷,当研究者一旦有新的发明,风险投资公司就会主动投资,帮助其将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例如,当年苹果公司初创时,投资商马克库拉就是看中了他们的专利技术而决定投资9万美元,获得苹果公司30%的股份。[6]

知识产权制度落实关键在于实施。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技术研发与市场“两张皮”的问题:一方面,有关管理部门和科技人员只重视、评奖和成果鉴定,而忽视市场,更谈不上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从而使许多新技术成果被束之高阁,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成了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企业许多产品缺乏自主技术的支撑,世界许多先进企业已处于卖专利、卖标准的阶段,而我国企业不仅无专利、标准可卖,甚至连产品都卖不出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真正使产学研相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吉藤幸朔[日],宋庆林译.专利法概论[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

[2]道格拉斯・诺斯.救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专利制度的本质特征范文2

关键词:辽宁 企业 创新 政策建议

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我国经济明显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阐述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三个不同于过去30年的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曾经为我国的工业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下,辽宁省经济增速快速下滑,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辽宁省企业创新能力较弱,难以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需求,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持续增长能力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尚不能弥补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衰退。

一、辽宁省工业企业专利活动比较分析

工业企业的专利活动,是反映工业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视角。辽宁省作为传统工业强省,近年来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严重不足。以2012年为例,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3769家中,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7347家,在数量上居全国第六位,列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南之后。但是,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有专利活动的企业所占比例,在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有效专利拥有量等方面,如表1分析,与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相比较,处于全面落后状态。

(一)专利申请量分析

2012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347家,有专利申请的982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5.66%,此数据低于全国12.2%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排名第29位,仅列在、内蒙古之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安徽、江苏、广东等地区位居前列。

(二)专利授权量分析

2012年,辽宁省获得专利授权的企业962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5.49%,低于全国11.5%的平均水平,排在全国第28位,仅排在吉林、青海、内蒙古之前,排在全国前7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安徽、江苏和广东。

(三)有效专利拥有量分析

2012年,辽宁省拥有有效专利的企业1777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10.24%,低于全国17.09%的平均水平,排在全国第27位,仅排在青海、河北、江西、河南之前,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相对靠前的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安徽等。

专利活动是企业创新活动、尤其是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反映。通过上述专利活动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辽宁省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与辽宁省传统工业强省地位极不相称。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等工业强省,其专利活动指标数倍于辽宁省,一些传统上工业相对落后的省份,如安徽省,也已经超越辽宁并走在前面。

二、专利活动与GDP增速之间关系的分析

2010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的特征逐步凸显,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全国经济增长速度由2010年的10.3%降低到2014年的7.4%,年均降低0.66%。上述专利活动开展较为活跃的地区如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经济增速虽然也同时下降,但2014年经济增速均保持在7%以上,保持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的合理水平。辽宁省经济增速降幅较大,年均达到1.89%,由2010年的14.6%的较高增速急剧下降到2014年的5.8%①。辽宁省经济增速下滑,与我国及各地经济转型、投资驱动减弱、经济结构调整等宏观经济因素有关,但也与辽宁省工业企业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的变化,与企业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等内在因素有关。

三、企业专利活动与创新活动关系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

创新主要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来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创新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熊彼特指出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具有五种情况:“一是生产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即材料创新;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主要属于技术创新范畴,也涉及到了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但他强调的是把技术等要素引入经济,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因此他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的东西,不能等同于技术发明,他认为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

熊彼特把企业发明等专利活动与企业创新活动割裂开来固然值得商榷,但专利成果一旦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成效,熊彼特就将其视为创新,因此专利活动对企业的创新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熊彼特认为,创新的过程是不断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在创新的持续过程中,具有创新能力和活力的业务、企业蓬勃发展,一批旧业务、老企业被淘汰,一批新业务、新企业在崛起,促使生产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二)专利活动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专利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资料分析,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专利活动的企业营业收入是没有专利活动的企业的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主营营业收入的比例,有专利活动的企业为25%左右,而没有专利活动的企业只有5%左右;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有专利活动的企业为1.68%,而没有专利活动的企业仅为0.38%②。由此可见,有专利活动的企业,在经济规模、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相对于没有专利活动的企业,具有明显优势。专利活动等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企业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宏观趋势的需要,不断改善企业的业务结构,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上的转型。

(三)专利制度有利于保护企业创新

《专利法》作为专利权保护的知识产权制度,具有激励竞争、保护垄断的本质特征,客观上起到了鼓励创新的作用。企业的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只有当发明创造受到法律保护时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才能为企业真正拥有,这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特性。正因为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所以知识产权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仅有科技成果是不够的,不能仅靠科技成果与对手竞争。保护自己,防止别人模仿,只有知识产权才有这个效力。所以知识产权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有效保护企业创新成果。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涌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兴企业,这个以“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愿景的企业,以“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企业使命,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2012年至2014年,华为分别以2734件、2251件、2409件,位居我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第一名。2014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华为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为企业开拓市场扫清障碍,保驾护航,让企业获取更高的效益,进军国际市场尤其如此。华为把创新分成两个层面:一种是原创的发明,另一种则是实现中的创新,即让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发挥更高的效应,同时拥有更低的成本。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对企业来说更有价值,是华为持续快速增长的创新发展之路。华为制定了全面、严格的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制度和流程以及管理公司知识产权的操作指导书和手册,包括有关专利开发及申请、版权及软件管理的流程。为激发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华为出台了多阶段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专利创新鼓励办法,保证发明人全过程地关注其专利申请,每项有重大贡献的专利可获得特别奖励。华为的知识产权战略有三大抓手:一是在核心领域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并进行全球专利布局,以保持参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知识产权能力;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自有技术方案纳入标准,积累基本专利;三是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学习、遵守和运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处理知识产权事务。

湖南巨星集团是一个成立只有20多年的创业企业,企业董事长邱则有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深信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就无法改变企业受制于人的市场地位,企业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做到“人旧我新、人劣我优”。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巨星集团已经从单一的新材料开发创业企业,发展成为具有节能新材料、企业孵化与高科技服务、环保产业、金融投资、专利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的集团企业,走出了一条“创新产业化,产业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企业发展之路。

(四)专利活动是地区创新驱动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安徽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近年来专利活动开展的较为活跃。安徽省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开拓、进取、扎实的工作作风,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知识产权多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安徽省出台了《关于规范专利资助政策的指导意见》,将专利资助政策由专利申请阶段调整到专利授权阶段,将授权发明专利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如表2分析,安徽省2010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1000件大关,至2014年,每年以超过1000件的数量递增,年均增速46.97%。2014年,安徽省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5184件,位居各省市自治区(不含计划单列市)第8位。2013年,安徽省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超过辽宁省。相对而言,辽宁省增速较慢,自2011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3000件以后,至2014年,仍未突破4000件,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明创造助力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显示,2012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上升6个位次,由2011的第15名跃居第9名,位居辽宁省之后,居中部第一③;《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4》显示,安徽省继续保持在第9位,是创新潜力最大的省份之一,辽宁省则退居10名以外④。2014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创新活动在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安徽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文件的通知》,将专利创新指标、研发费用指标、新产品占营收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四、辽宁省改进企业创新活动建议

(一)以专利活动作为突破口,将企业创新活动上升到辽宁省创新驱动战略

1、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基础

新常态下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这一转变,应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基础。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要注重两点:一是企业创新的方向,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如何判断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了解未来市场和客户需求变化趋势,从而制定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规划和创新目标,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指明方向,使创新活动得以有目的的、有组织地在企业内开展,这是企业管理层所应考虑的问题,与企业管理层的判断、决策能力有关;二是创新的领域、途径、方法和形式等,通常指企业的创新手段,与企业的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管理等有关。从辽宁省企业实际情况来看,与创新活动先进地区和先进企业相比,这两方面能力均需要提高。

2、营造辽宁省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氛围

辽宁省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与东北地区经济格局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国有经济成份占比较大、产业结构受投资驱动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接受市场传导机制较慢、人员创新意识不强等诸多因素有关,说明辽宁省企业创新活动不足是某种程度上“市场失灵”的反映。辽宁省政府有必要从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均衡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信息对称性等角度,结合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明确对企业创新的工作要求,制定专项政策,动员、鼓励、引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在全省范围内营造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政策氛围。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等地出台的相关政策,对当地的创新活动,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传递和沟通信息是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目前经济形势下,针对国家倡导的“互联网+”和工业4.0的国家战略,引导企业明确目前创新的政策方向,企业要因此制定自己的创新方向。企业的发明创造,以职务发明创造为主,但不应仅限于此,应更多的是以企业创新发展为目标,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企业创新和发明创造。

3、以专利活动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突破口

在创新形式和创新手段上,专利创新只是形式之一,不能代表企业的全部创新活动。以专利活动为突破口,并不排斥其他创新方式。对创新意义更重大的创新活动,更应优先鼓励。但从政策管理角度上说,以专利活动作为创新活动突破口,主要有几点思考:

辽宁省近几年企业专利活动不足。通过本文前面的数据分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辽宁省企业创新活动无论以哪个角度作为切入点,都需要从根本上扭转辽宁省企业专利活动不足的现状。

专利创新活动传统上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容易被企业员工理解。专利创新范围和内容容易定义,目标和边界相对清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沟通效率高,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以增强人们对创新活动的信心。

专利创新活动的经验便于总结、传播和推广。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创新活动,专利创新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方法,有很多共性规律可以遵守,企业间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相对于深圳的华为、湖南的巨星、安徽的奇瑞,辽宁省也有很多专利创新活动开展较好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

专利创新成果容易衡量。相对于其他的创新成果,专利创新的某些绩效和成果,容易衡量。

知识产权保护。相比其他创新形式,专利制度作为知识产权制度之一,在国内外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也更容易在市场活动中和对外交流中与国际接轨。企业可以藉此依法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并运用于市场竞争中去。

专利创新活动可以带动和激发企业其它形式和领域的创新。企业通过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专利创新活动,可以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将创新活动逐步深入。专利创新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其它形式和领域的创新,关键在于帮助企业上下营造出了一种创新的文化氛围,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的创新活动;如果企业专利创新取得重大发明授权和重大突破,导致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重大创新,必将导致企业的业务结构、组织形式乃至商业模式等发生重大制度变革和创新。

(二)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从鼓励和维护企业创新活动的公共利益出发,辽宁省和各市财政部门应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以创新活动成果和可见为目标,对企业的创新活动给予必要的资助,以帮助企业减少创新活动的部分财务风险和负担。

(三)加强创新成果的应用与服务体系建设

企业创新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要应用创新成果,但仅依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完成的,这在技术创新方面尤为突出。技术成果在市场化应用过程中,往往遇到市场标准、市场准入、市场鉴定等一些应用壁垒和监管条件的限制,也即技术成果创新后在市场的应用还有“一公里”要走,很多企业走得举步维艰,这也是目前制约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职能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也在改革,在技术成果应用与转化上可能存在部分市场缺位现象;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体制、中介服务体系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四)加强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融资主要指知识产权资本化和知识产权质抵押融资。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知识产权资本化与产业化,我国从2008年开始开展以专利权质押为主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目前试点单位包括15个副省级城市、27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辽宁省大连市在试点城市之列。相对而言,在试点城市数量、质押项目数量、融资数量、参与商业银行数量等方面,辽宁省与天津、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湖北等地差距较大。辽宁省应为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融资的环境打造有利条件。一方面,从资助担保、贷款贴息、中介费补贴、风险补偿、信用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绩效奖励以及考核评价等多种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和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总结经验,进行知识产权融资的创新,地方政府可以为开展知识产权融资建立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此外,要引导企业积极利用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比如知识产权保险等,从各方面改善制约企业创新的金融环境。

从实际情况来看,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技术能力、人力资源条件、产业门类、资源禀赋、科研与高等教育机构水平等条件,具备了企业创新的外部要素。企业是否存在创新动力不足问题,比如创新目标合理性、创新利益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市场竞争压力不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在目前市场条件下,政府可以为企业创新创造外部环境,但需要研究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动力不足等自身存在的问题,政府可以适当地制定针对性政策,在企业体制和制度方面有所突破,激发和调动企业的创新活力,让创新驱动给辽宁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

注:

①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分析。

②根据参考文献[3]分析整理。

③引自参考文献[1]。

④引自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

[1]陈磊.创新驱动,仍需整体发力[N].北京:科技日报,2013―2―18

[2]陈磊.20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出炉[N].北京:科技日报,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