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主要问题;制约因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基础性条件,煤炭企业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之下产生了大量的废水、废气以及废渣,严重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物的再次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供给的压力,从而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一)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煤炭储量在世界居于较高水平,但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致使煤炭的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形成了严重的供需矛盾。另外,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并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百年内还要保持这种发展的趋势,对煤炭的需求量还会继续上升,定会加剧供需之间的矛盾。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煤炭企业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工艺及流程,这种“多开采、低利用”的生产模式,对我国的环境容量以及后备资源均带来了极大威胁。首先,煤炭开采强度过大,而煤炭企业又缺乏较强的生产力,致使煤炭企业没有充足的后备储量;其次,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再加上煤矿区域的治理工作没有做到位,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生态环境;第三,煤炭企业一般是实行比较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各种可循环使用的回采率较低,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造成煤炭资源的大量流失。
(二)影响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缺少国家政策的扶持。虽然我国在积极倡导发展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但并没有制定出扶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奖励性的扶持政策,致使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持,职工在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标准化的参考依据,而只能靠自身的摸索以及积累来获得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政策的缺乏使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很难推进,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2.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的一种全新的煤炭生产方式,我国的煤炭企业还处在循环经济的初期发展阶段,各种操作工艺还不够成熟与完善,煤炭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以及财力。但很多煤炭企业认为循环经济的开拓市场时需要的周期比较长,资金无法及时的收回,为了尽快获得利润仍旧会沿袭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而使循环经济的发展停滞下来。
3.煤炭综合利用技术不够先进。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不断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以此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但由于煤炭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的增长,而忽略了对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以及污染现象,这不仅阻碍了煤炭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二、加快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煤炭企业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而要增加资金投入必须要使管理人员对循环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必须要对管理人员以及基层职工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把循环经济所具备的各种优势及时传达给企业职工,使其充分认识到循环经济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更加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并不断加大对循环经济各项工艺的研发力度,这样才能使循环经济逐渐趋于成熟与完善。
(二)不断优化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要优化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必须要不断引进专业性研发人才,鼓励其不断探索及开发煤炭清洁技术以及绿色技术,构建一个有效的资源节约型煤炭生产体系。在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上要积极回收各种废弃物,比如说矿井水以及煤矸石等,实现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不断变废为宝,大大降低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使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得到共同提升。
(三)政府要加大对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单靠其自身的经济水平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国家必须要对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比如说在财税政策、技术政策以及投资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降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压力。另外,国家还要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并组织专业性的技术团队来对循环经济的流程及工艺进行研发,给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从而使循环经济的各项技术不断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各种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以及管理工作
国家在对循环经济进行政策扶持的基础上,还要对其进行法律支持,通过强制手段来保证循环经济的快速及健康发展。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监察,保证循环经济各个环节的工艺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必要时还可以对其实行财政补贴等,通过这些扶持手段来提高各种废弃物的利用率,进而不断降低生产中对环境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的消耗量。对于在循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行为要进行及时的制止与纠正,为循环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各种废弃物的再利用,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帮助。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不但需要自身的不断探索与积累,同时还需要国家的政策以及法律支持,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不断优化循环经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使其逐渐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以及高效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燕,叶旌,闵建锋.我国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02).
[2]薛希奇.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煤炭企业产业结构升级[J].科技资讯,2008(34).
[3]杜新秀.浅谈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构建[J].经济论坛,2010(05).
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2
一、开发银发旅游市场可行性分析
(一)银发市场的规模。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将呈增长的趋势。老年游客出游总量与两个因素有关。二者关系如公式:老年游客数量=老年人总量×出游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两方面的数字都会有较大的增加。一是我国老年人的数量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加,到2030年将达到3.1亿人,届时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数的20.4%。二是目前老年旅游者的出游率只有56%。这一数字明显低于全国城镇居民的94%的出游率。因此,目前提高出游率就能提高出游人数,而这是完全可能的。这样,作粗略估计,到2030年可能出游的老年人数按60%计算,为1.86亿人,出游频度为1.5次,就达到2.79亿人次,出游率按60%计算,为1.674亿人次。因此,在未来的30年间,每年的老年旅游者将保持7.3%的持续增长,这一速度是非常可观的。另外,随着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的较大改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死亡率降低,二是寿命不断延长。由此可见,老年人旅游消费群会越来越大,其潜在作用不可忽视。
(二)老年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对旅游产品的购买力是以收入做保障的,老年人经济收入状况是决定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和容量的关键因素。老年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子女或亲属的供养、老年人离、退休金和劳动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和救济。现在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所谓“空巢老人”就是指那些不愁吃穿、渴望亲情和精神慰藉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的子女由于工作原因不能经常回家,所以儿女会更多地给予经济补偿,来弥补感情支出的不足。以城市老年人为例:领取退休金的人数占有相当的比例,2000年老年人用于购买老年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就已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仅老年人的退休金一项就将达到8,383亿元人民币。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退休后又重新找到工作,他们除退休金外,还有另外的收入。此外,许多老年人拥有一定的储蓄,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城市老年人中42.8%的人拥有储蓄存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为老年旅游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银发旅游者的消费观念。一直以来,老年人都被“勤俭持家,谨慎消费”的观念束缚,他们“重积累,轻消费”,间或有大额的消费支出,也是“重子女,轻自己”。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收入的提高,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正成为现代老年人的时尚追求。现在的老年人多数是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比较贫乏的五六十年代度过他们的青春年华,一直没有机会满足各种生活追求。因此,当他们从繁重的工作和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后,就会发出强烈的补偿要求,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过的幸福、充实、绚丽多彩。
(四)银发旅游者的闲暇时间。我国的老年人绝大多数都是离、退休在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富裕,出行时间相对自由。老年人有了自己的消费欲望,也有充分的可支配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他们不仅可以旅游,而且极有可能在阶段时间内多次旅游,市场潜量可观。
二、银发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银发旅游市场的潜力大、商机无限,但是目前银发旅游市场的开发却不尽如人意。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小、专业水平低,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从事银发旅游的旅行社。许多旅行社遇到银发旅游者就躲躲闪闪,就算是接受了老年人旅游也会提高价格,就是所谓的“年龄差别费”。一般老年旅游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比例不足5%,老年旅游的市场份额仅占旅游市场的20%,这些比例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老年人出游时的顾虑也聚焦于三个方面:
顾虑一,风险大,无随团医生。老年人出游的不定因素很多,风险较大,特别是老年人的身体较差,随时可能出现突况,如果没有随团医生,会让他们对长途旅行有诸多顾虑,即使他们的身体状况没有问题,而且乐于出游,他们的子女和亲戚也会不放心,而现实中,恰恰是许多旅行社出于成本考虑,往往会取消这一最基本的服务保障。
顾虑二,价格高。老年人出游对旅游产品的价格十分敏感,价格常是老年人选择旅游产品的首要因素。现在旅游业已经进入微利阶段,每位顾客的利润只有几十元,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产品成本较高,老年人常常是望价兴叹。
顾虑三,市场乱。由于老年消费攀比能力较弱、旅游市场的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目前老年旅游市场不够规范。有些旅行社针对老年人对价格比较敏感,推出超低价旅游线路,实际上就是虚假信息,在旅行途中需要旅游者自费的项目很多,导致老年旅游者上当受骗。
三、银发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
(一)价格策略。随着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尽管传统的包价旅游形式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但是对于银发旅游市场而言,包价旅游仍是银发旅游群体一种较好的选择,这是由银发市场的特点决定的。银发旅游者希望一次性购回“成套”的旅游产品(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地活动安排等诸多项目的组合),而不愿购回“零件”再自己进行组装,因此银发旅游市场应以包价旅游为主。但具体实施时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做灵活调整:
1、区别不同时期实行差价,根据旅游淡旺季不同实行浮动价格。据一些旅行社的调查发现,在旅游淡季70~80%的游客都是老年人。秋冬之交,北方较冷,南方温度适中,恰适老年人出游,老年人宽裕的时间也为出游提供了条件,给银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他们可以在价格逢低时即刻介入,丝毫没有其他年龄人群的学习、工作之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淡季的低价是启动银发旅游市场的有力杠杆。淡旺季的浮动定价对于旅行社而言实际上是早已有之,由于淡季时航空公司、酒店都在打折,因此旅游成本相对降低,旅行社线路报价也随之调整。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引了一部分人出行,活跃了市场。走出淡季的习惯定式,主动争取市场,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首先应在淡旺季价格上做文章,以低廉的价格、超值的服务吸引游客。实行淡旺季价格既可以在淡季吸引游客,也可起到在时间上分流游客的作用,可以减轻对旅游景观的损伤程度。
2、额外服务附加价。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青年人有很大的差别,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复杂,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疾病,应根据每位老人的不同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
3、小包团价。这主要针对“旧地重游、亲情游、寻根游”的老年游客而制定,由于旅游目的的特殊性,有时他们希望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此时可以根据老年游客的具体要求设计服务项目,并以此作为制定小包价的依据。
(二)充实完善老年旅游项目,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专项旅游产品
1、金婚银婚纪念游。很多老年人外出时都有补偿性消费动机,许多结婚多年的老人为了弥补当年结婚时的某种遗憾,在各方面条件转好之后双双外出旅游,形成老年人的“新婚蜜月旅行”。这样,旅行社就可以适应这种趋势,设计出各种婚补行的旅游线路,让老人在绿水、青天、蓝天、碧海中尽情地回味过去美好的时光,同时又享受旅游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乐趣。
2、设计适合老年人的保健、康复、疗养性的旅游产品。一些温泉、海滨之地、空气清新、阳光充裕,对老年人身体疾病的治疗、休养、恢复都大有好处。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针对老年人客源市场,开发、增设保健旅游、康复旅游项目。旅游者在旅游期间既可以治疗、休养,又可以观赏美景,参加一些保健讲座,求医治疗或进行保健交流,使老年人在领悟益寿健康的真谛的同时还能欣赏美景,受到文化艺术的陶冶。如,冬季在海南的海边住两个月、夏季在北戴河逗留两个月等。
3、兴趣爱好旅游。老年群体中,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希望与有共同爱好的人交流,切磋专门的知识和技艺。旅行社可以以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为主题,推出有特色的老年“兴趣爱好旅游”产品。如,书画交流、花卉欣赏、水滨垂钓、武艺切磋等都是有广泛基础又易于成行的组合。
(三)旅游产品的组合。老年人旅游产品开发在线路和内容的安排设置上要有其特色。它行程节奏慢,时间相对比较宽松,食住行的要求苛刻。它要求交通工具以陆上工具为主,最好是高档舒适的巴士,少颠簸。它要求饭菜清淡适宜;它要求居住场所要清静舒适,而且老年人身体的不便,随程还得派专门的护理医生。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征设计完善的高质量旅游线路,完善老年旅游的配套服务与设施。
(四)促销策略
1、要选择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广告媒体进行宣传。据调查发现,在各种广告媒体中,对老年人印象最大的是视听和报刊广告。那么,在进行银发旅游产品的营销宣传时,则可以重点利用各种报纸杂志,尤其在专门为老年人创办的报纸杂志以及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
2、公共宣传。旅行社可以邀请媒体记者随团旅游,对某项有特色的银发旅程做报道,这种以新闻形式播发的宣传片,既可以使“空巢老人”对银发产品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又可以提高旅行社的信誉。旅行社也可以和电视台合作,在“空巢老人”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中介绍银发旅游产品。
3、人员推销。老年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比较容易接受亲朋好友和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的口头推荐,因此口碑宣传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旅行社应该随时加强与这些团体组织的密切接触与联系,利用适宜的时机推销旅游产品,通过这种接触与联系,旅行社还可以随时了解到银发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创新其旅游产品。老年人好群聚,且易受相关群体的影响,“口碑”的作用十分重要。所以,促销中要强调人员销售,强调对每一位客人的优质服务。旅游企业一方面应将自身的信息客观地传递给旅游者,不夸大、不美化,增加可信度;另一方面应该重视每一个前来旅游的顾客,为其提供良好的体验空间,赢得良好的口碑,杜绝坑、蒙、拐、骗等急功近利的现象。
4、网络宣传。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在网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介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设立网上预定系统,以最便捷的速度为老年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5、在一些特殊的节假日到来时,设计一些家庭旅游特餐等项目。比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人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子女与父母一起出游。进入6、7月份时,可以尝试组织亲子团,老年人的孙子、孙女也都放暑假了,同样也具有强烈的出游愿望,这种隔辈形式既解决了老年人照顾晚辈的需要,又使孩子见了世面、老年人身心得到了放松,还可以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感情,旅行社也扩大了客源。
6、在面对老年人进行旅游产品介绍宣传时,应针对他们的特点,努力做到语言诚恳。多与他们的出游动机相联系,来触发他们出门旅游的欲望,要尽量避免炫耀、夸张性的语言,在促销的各个环节上以“情”字贯穿始终,处处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7、对不同地区老年人旅游促销时,应采取不同的形式。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者特别是国际旅游者,应注重宣传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情。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老年旅游者,在促销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心理特点。也就是花费少点,看的地方多点,尽量多安排景点,可以是一系列优美的自然风光游,也可以是一连串名胜古迹游,也可以互相交织穿插。总之,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这既是对旅游从业者的一次机遇,又是一项考验。
(五)完善产业链相关配置。一个产业链建构不完整的产业是不成熟的,一个不成熟的产业最显著的不成熟是各环节上主体的发育不成熟。在银发旅游市场上,各个产业链上的主体形成并不充分,这使银发旅游产业一直步履艰难。
1、老年交通工具。安全问题总是老年外出旅游的首要考虑。安全之后,才是舒适。现今,老年人乘载的交通工具与大众交通工具并没有明显的区分。无论是公交车、巴士、火车,还是轮船、飞机,专门适用老年人体型和身体特征的交通工具在国内几乎没有,这使得老年人对长途旅行往往视同畏途。
2、老年旅游保险。旅行社必须为游客投保旅行社责任险,但没有义务为其购买意外保险。“责任险”是旅行社为自己投保,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大多数老年游客并不重视旅游意外险,甚至不知道有这种险种。老年保险在服务上的低渗透率,使得老年人在考虑外出时,往往是瞻前顾后,难以决断。
3、老年旅游用品。老年人的吃、穿、住、用、行和娱乐等各方面都有很独特的讲究。老年人讲究吃的细软可口、味道清淡,不可过腥过辣;穿着,则在颜色、款式、做工等方面精挑细选,在旅游过程中,眼镜、帽子和拐杖都不可与其他年龄偏小的游客并论。然而,由于我国老年用品整体市场开拓方面一直不成熟,使得旅行社无法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银发旅游产品。
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人口普查;花垣县;人口老龄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2084
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世界性潮流,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标志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其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过快发展的老龄化增大了国家对养老服务的财政投入,削弱了劳动力规模,加重了家庭负担,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对于老龄化人口有两种不同的划分标准,一种是将老龄化人口定义为60岁(包括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总人口的10%以上;另外一种是将老龄化人口定义为65岁(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总人口的7%以上,只要满足以上任一条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者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1花垣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11老龄人口规模增大,老龄化进程加快
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花垣县总人口数为253750人,0~14岁的年轻型人口为71104人,15~64岁的成年型人口为163820人,60岁以上的老年型人口为27369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占比规模为:2802∶6119∶1079,虽然人口结构仍为两头小,中间大,但是按照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的划分,花垣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已超过了10%,说明花垣县在2000年就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与“五普”相比,“六普”时,花垣县总人口数达到了288581人,年均增长率为129%,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占比为:2141∶6515∶1345,其中年轻型人口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14%,而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3%和355%,老年型人口占比越来越大,说明老龄人口规模在不断增大,而老年型人口年均增长率大于总人口增长率,说明花垣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了。
12老龄人口高龄化、独居化呈上升趋势
一般认为,介于60~69岁之间的老龄人口为低龄老年人口,介于70~80岁之间的老龄人口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的称作高龄老年人口。从“五普”到“六普”十年间,60~69岁的老人增加了6172人,平均每年增长了342%;70~79岁的老年人口增加了2826人,平均每年增长了27%;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2435人,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67%,不同阶段的老龄人口比例都有所上升,远远超过了总人口年均增长率和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花垣县“少子化”的老人也在不断增多,“六普”时只有一对老夫妇的为1586户,比“五普”增多了539户;单身老人就有1829户,比“五普”增多了722户,这一系列数据都表明独居孤寡老人在不断增加。同时,青少年外出打工的增多也加大了空巢老人的比例。
13城乡之间老龄人口差异明显
根据“六普”资料显示,花垣县农业人口为23945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297%,比“五普”时下降889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为4074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12%,比“五普”时上升027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花垣县农业人口较多,但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出生率下降,大量年轻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结果。从两次普查结果来看,花垣县农业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所占比重都在80%以上,“六普”时非农业人口中老人所占的比重只有10%左右,说明大部分老年人口都集中在乡村,但城镇的老年人口比例也比较高。并且,非农业人口的老年抚养比高于农业人口的老年抚养比,说明非农业人口中劳动人口负担比较重,而乡村老龄化程度与速度比非农业人口要快。由此可见,城乡差距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2花垣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21家庭规模缩小,老年人赡养问题突出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赡养问题日益突出。“六普”时全县家庭平均人数为318人,与“五普”的411人相比减少了093人。由此可见,花垣县的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老年人赡养问题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加剧,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也与日俱增,以前多个儿女共同抚养两个老人的模式变得越来越少,而4-2-1的“倒金字塔”家庭结构逐渐增多,致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老年人赡养问题日益严峻。
22老年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加重
老年抚养比越高,说明老年人口越多,家庭养老的负担越重。“六普”时花垣县以60岁为起点计算的老年抚养比为2064%,与“五普”的1763%相比上升了301个百分点。“五普”时每567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个老人,到了“六普”,每484个劳动年龄人口抚养1个老人,家庭养老负担越来越重。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养老保险资金增加,医疗补助逐渐上升,财政负担极其吃力,养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3失能老人增加,社会保障制度亟待改善
据两普资料显示,失能老人数由“五普”的647人增加到“六普”的1088人,上升了4053个百分点,可见增长率之高。但是花垣县还未建立完整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和专业的工作人员。虽然花垣县在养老服务机构上加大了财政投入,实现各乡镇都有敬老院,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敬老院的入住率不高。并且社会制度不够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短缺、工作人员管理经验缺乏、素质不高等问题削弱了社会保障的能力。在生活服务和公共设施上更是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应对花垣县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31加大财政投入,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一方面,加大对福利院和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职工养老培训的投入。建立专门的养老服务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的服务项目培养不同的专业人员,如生活照料、医疗服务、保健护理、康复指导等项目。另一方面,加大对医疗保障的投入。要建立专门的老年病医院或者在医院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不断完善老年人健康档案,定时为他们提供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关注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
32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公共福利机构养老为支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养老服务体系,充分地发挥老年人自身、家庭、政府和社会的最优效用。首先,弘扬尊老敬老传统家庭养老美德,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建立老年人配套的公共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其次,健全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包括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化娱乐设施、法律保障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最后,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民办养老机构的建立,真正地为老年人提供方便。
33以人为本,推行弹性退休制度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的加剧,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准备或者已经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弹性退休制度是指劳动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地选择退休年龄、退休方式以及退休收入的一种制度。一方面,柔性延迟退休年龄。以人为本,对于技能人员、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推迟退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让体质好、学历高、经验足、工作热情高的劳动者发挥余热,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使养老金和劳动人员的退休年龄挂钩,对于延迟退休的可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适当提高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水平,不仅提高了参保人员缴费的积极性,还减轻了社会的养老压力。
34大力发展银发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资源和产业不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更可以满足老年人在精神、物质方面的追求。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作用,打造一批针对老年人的饮食、保健、旅游、教育、医疗护理、生活用品、文化娱乐、金融理财和各种老年服务的银发产业,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银发产业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银发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同时加强对银发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规范银发产业的市场秩序,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推动银发产业的健康发展。
35加强老年人生活环境建设,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要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不断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老年人能幸福地安度晚年。首先,积极推行家庭、社区生活设施的无障碍建设,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方便。加强老年人配套设施建设,利用现有的资源和配置创建各种老年活动场所,提高老年人生活舒适性。其次,充分开发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学校,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的需要,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同时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利用老年人渊博的知识技能和资深的阅历,帮助教育辅导下一代接班人,参与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最后,加大老年工作宣传和文化传播力度,针对老年人的兴趣和爱好,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不定期开展如广场舞、腰鼓、太极拳、垒球、象棋、桥牌等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比赛活动,并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老年人的积极性和认可度。
参考文献:
[1]花垣县政府花垣县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Z].2000
[2]花垣县政府花垣县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Z].2010
[3]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
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银行;战略手段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66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随着通信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商务系统与人民群众的消费观也由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网络来推行自己_发的一些新型的商务活动,人们也开始习惯于在网络上购物和消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子商务的产生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银行的出现营造出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为其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因此,对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战略手段展开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1 网络银行的概念
具体来讲,网络银行可以被划定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其中,狭义的网络银行又被称之为“纯粹的网络银行”,指的是那些本身没有分支银行或者属于自己的自动柜员机,只是以网络作为唯一交易媒介,可以提供至少一种金融服务的网上金融机构。广义的网络银行不仅包括纯粹网银,还包括远程银行和电子分行。其中电子分行指的是同时拥有实体机构的银行中,只从事网络银行经营业务的分支银行机构。而远程银行则是同时拥有电话、ATM机、纯网络银行和家用计算机软件的金融机构。
2 网络银行环境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形成完善的盈利机制
虽然网络银行当前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但由于上网总人数同网络总消费量没有形成正比,所以,企业与个人间电子商务总交易量的水平相对较低,网络金融交易规模相对较少,在总金融交易两种占据的比例较低。与此同时,由于网络银行的客户层面相对较为狭窄,总人数量较少,而网络银行平均成本又比较高,所以,此种银行模式目前无法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由于现阶段的网络银行只能够提供简单、便捷的支付服务,所以,其无法获得较多的中间业务收入。此外,网络银行本身对于存款的吸收能力较强,但放贷能力却比较弱,使其自身无法依靠存贷款间存在的利益差获得长远的发展能力。
2.2 银行内基础系统较为薄弱
作为建设网络银行的基础,银行内部存在的基础系统对于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部分银行还没有形成集中的综合业务和数据处理系统,使各个应用系统间缺乏具有统一性和较强拓展性的平台来进行链接,导致不同系统间信息共享性与工作协调性相对较差。此外,银行的后台处理系统仍旧无法为网络银行的运行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只能够支撑网络银行在某些地区展开。
2.3 金融监管工作难度较大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的网络银行的监管政策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同网络银行的发展速度相比,仍旧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此同时,各地区自行建立的有关网络银行认证中心,相互间的关系和具体认证流程还不是十分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立标准化的网络银行和金融监管机制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4 缺乏健全的信用机制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在重要的过渡阶段,信用机制只是初具模型,本身对于监管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力度并不大,这使我国银行贷款的呆账与坏账比例要远远高于西方经济发展的国家。此外,我国人民群众的信用意识相对来讲也较为淡薄。毁约、违约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现实社会都是如此,更遑论网络这种完全虚拟的社会环境了,其信用机制也还没被完全建立起来。
3 促进网络银行发展的战略手段
3.1 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对网络银行来讲,市场环境是否良好,是决定其能否顺利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经济大环境和国家政策导向的制约,使网络银行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碍,维系其发展的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的问题。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和拥有网银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着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一是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同网银业务相关,有利于网银业务运作的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二是市场监管机构要加大对网银的监管力度;三是金融机构需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建设,提高内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四是建立健全的国家网络信用管控体系;五是创建完善的网络交易安全保障机制。
3.2 建立新的网银经营理念
同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的客户总量相对较少、类型较为单一,所以,其在经营的发展过程中,无法掌握规模经济具有的市场优势,盈利较低。而自加入到WTO之后,我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和改革深度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因此,银行业要想更好地适应WTO组织对我国银行业提出的相关要求,不仅需要促进自身制度的更新,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和业务形式,还应当转变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结合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结合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在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营理念的基础上,为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3.3 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就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其要想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机遇,提升自身的经营水平,就应当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因此,对于大银行来讲,无论是开展属于自己的网络银行业务,还是去收购一些已经成型的网络银行,都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战略。而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讲,其在推出网银这一业务时,应当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网银服务战略,以此来确保自己选定的目标客户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可鉴别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巩固属于自己的客户群体,从而在同大银行竞争的过程中,确保自己能够有一席之地。
3.4 制定合适的网银发展模式
从外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形式来看,其主要有传统银行网络化和新型纯网络银行这两种。但需要承认的是,无论是哪一种,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弊端。例如:单纯借助传统银行来构建网络银行,其在创建网银金融体系时会遇到一定的阻碍;而仅依靠高新技术开展的金融服务,也是缺乏对市场和客户的号召力,本身品牌性较差。因此,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可以采用将传统银行同高新技术相融合的发展手段,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和扬长避短,营造出一“双赢”的局面,这也是网络银行未来在我国的主要发展趋势,即传统银行的网络创新。
3.5 加大对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力度
从网络银行业务的角度出发,其业务模式和种类是否合理、业务能够顺利展开等,都会受到相关人才的影响。因此,我国银行要想在短时间内创建属于自己的网络银行业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十分必要。首先,银行管理者可以扩大招聘规模、提升人才招聘标准,尽可能多地在社会上招收到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相关工作经验和网络技术能力的人才,提升自身人才储备量。其次,管理者应当定期对内部员工展开技术培训教育,鼓励其积极参加相关知识讲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便为日后网银业务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6 加强网银业务的创新
伴随着网络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深入服务也形成了个性化和标准化的两极化发展趋势,即一种是在对客户信息进深入分析后,为客户提供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另一种是以较低的价格,大批量提供具有标准化特色的传统金融服务。基于此,我国传统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对客户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大对银行中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从而进一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也开始转入混业经营模式中。对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在不违反我国现行监管法规的基础上,组建金融集团,借助金融集团的作用,指导集团下属的保险、银行、证券等公司展开跨行业经营,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对于不同金融产品业务和服务的需要,从而提升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性。
4 结 语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和网银的产生,极大地促进了网络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而相关企业机构要想进一步深化网银服务体系,提高其整体服务质量,就应当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分析目标客户群体和客户需求,在此基础上,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确保自身的理财业务、咨询业务进一步完善,确保业务设计更加合理,从而提升客户参与度,促进网络银行长远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谭晓林,周建华.影响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的关键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1).
[2]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课题组,张金星.商业银行电子商务市场进入战略与策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3(2).
[3]本刊编辑部.把握电子商务趋势紧抓未来发展机遇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拓展电子商务市场纪实[J].中国城市金融,2011(3).
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人口结构;产业经济;就业弹性;抚养比;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191-03
引言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四川省人口总量达到80 417 528人,继广东、山东和河南之后成为全国第四人口大省,人力资源相对充裕。由于人口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劳动力要素,所以各种经济增长理论都显示人口因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众多学者对人口问题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总体呈现出一种趋势,即逐渐从人口规模转向人口结构研究[1]。人口结构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口的核心问题[2]。本文主要针对四川省,从人口的产业结构、人口的年龄结构和人口的文化结构三个角度考察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口产业结构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遵循着效率的原则,人口这一主要劳动力资源也不例外,大量经验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将会出现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的趋势。因此,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促使着人口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反之,人口产业结构的变化又进一步推动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业弹性正是反映二者关系的一个恰当指标,借助就业弹性系数可以得出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就业数量变化多少个百分点,反映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变化后的反映程度。
从第二产业来看,平均就业弹性为0.37,平均就业的增长为5%,与第三产业持平远高于第一产业。20世纪90年以前平均就业弹性比较高是0.7,平均就业的增长为7%,高于第三产业2个百分点,与第一产业相差更远;相反,20世纪90年代以后平均就业弹性比较低是0.24,平均就业的增长为3%,低于第三产业2个百分点。从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对就业具有一定的拉动效应,这都是得益于长期以来实施的提高工业化水平的发展战略以及持续高温的房地产带动的建筑业,尤其是四川省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以后,成都及周边众多地方的房地产迅速发展。但是,明显发现20世纪90年代前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发生了质的转变。
从第三产业来看,平均就业弹性为0.44,远高于其他产业,说明其具有最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劳动力出现了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与此同时,就业总量出现了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就业的增长速度也出现了第三产业高于第二产业的趋势。一方面,由于第三产业很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大;另一方面说明,第二产业虽仍有吸纳劳动力,但在数量上低于第三产业,且对劳动力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从四川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第三产业将成为最有就业创造潜力的产业,有能力成为未来就业创造的主力军。
二、人口年龄结构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年龄结构是人口结构最重要、最基础的特征,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中适龄劳动者的数量,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选取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三个比例相对数从不同角度反映适龄劳动人口和非适龄劳动人口的关系,以及三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四川省21个州市的2010年不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和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的总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及少儿抚养比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在四川省三种抚养比均与地区生产总值呈负相关,各抚养比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将会增加80.58、54.8和70.43亿元。在各个产业中也基本都呈负相关,只有第一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与老人抚养比率呈正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中9%的人在65岁以上,尤其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农村很多都是老弱病残在家从事种植业生产,强壮的劳动力很多都出外务工或者进行其他生产。年龄结构总体上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抚养比每降低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将会增加最多,依次为42.54亿元、39.68亿元和35.2亿元。
由于1997年开始重庆直辖市成立,因此本文根据1997―2010年的人口抚养比和经济增长率回归分析发现,老人扶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将增加0.52个百分百分点,少儿扶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减少0.53个百分点。
三、人口文化结构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主要结论
1.就业弹性逐渐降低,各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参差不齐。20世纪90年代开始,总体就业弹性很低且变动不大,其中,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对就业具有吸纳能力,且前者比后者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强,第一产业对就业增长形成了 “海绵”效应的“挤出”状态,且“挤出”效应越来越大。
2.劳动年龄人口负担重,对经济增长抑制作用凸显,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抑制突出。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四川省的适龄劳动人口的总负担非常重,尤其是对老人的扶养,人口老龄化问题非常严峻,给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总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及少儿抚养比与各产业经济变量呈现负相关,且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最大。
3.人口的文化素质总体上比较低,抑制了产业经济的优化升级。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12,虽然历年来总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仍满足不了经济增长的需求。就业人口中由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大,且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其影响了人口素质整体的提高,进而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和产业经济的优化升级。
五、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第三产业行业众多,门类广泛,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并存,可以吸纳多种层次的就业人员。第三产业在劳动力容纳量上相对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按等量投资计算,第三产业所容纳的劳动力要比第二产业多。另一方面,第三产业相比第二产业对资源的依赖较小,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更加符合绿色GDP内涵,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也是发达经济体产业结构基本特征。随着四川省产业结构逐步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演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第三产业的产业规模,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全面贯彻落实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和非均衡发展的四大战略。
2.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促使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促使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四川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严重不匹配,一方面高级人才就业不理想,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吸纳力不足;另一方面中低级劳动力过剩,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技能需求。因此,在大力推行义务教育的同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符合四川产业发展和人口素质的实际,有助于四川省人口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充分满足四川省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四川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产业水平的升级,也有助于加速四川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吸纳,为经济发展提供软件条件。
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探索发展银发产业。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川省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①人口老龄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老龄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家庭的赡养负担,社会劳动力减少,对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老龄人口的增加带动了与老龄人群相关的银发产业的发展,因为他们开始花费毕生的积蓄和退休金。政府可适时将银发产业纳入产业规划中,围绕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未来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壮大发展老年护理、卫生保健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等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新兴老年文化娱乐、咨询服务等相关产业,这不仅有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更为扩大内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开拓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成华,郑则文.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1).
[2] 宋健.结构问题是21世纪中国人口的核心问题[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1).
银发经济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银行卡;助农取款;调查
助农取款服务是通过银行卡收单机构在农村乡(镇)、村的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的业务。助农取款服务通过在农村指定合作商户服务点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延伸金融服务触角,不仅突破了ATM机具布放成本高、维护难等瓶颈,也省却了农民远距离前往金融网点取现费时伤财的麻烦,极大地便利了涉农资金的发放、查询和支取需求,是一项支农惠农实事工程。娄底市于2010年开始在双峰县试点助农取款服务,目前已推广到全辖4个县(市)。
一、娄底助农取款服务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积极汇报,建立推广机制。人民银行娄底市中心支行主动向娄底市政府汇报农村支付环境建设规划,提请市政府成立了改善县域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部门、金融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全辖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将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确立为完善县域支付服务体系、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了《娄底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实施方案》,明确了推广措施,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开展了宣传活动,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全面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明确目标,加大推进力度。明确要求2012年助农取款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2013年实现全覆盖。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纷纷加大推进力度:双峰县支行充分发挥“二步山模式”的示范效应,在确保参与各方效益的同时,由点及面,稳步推进。冷江市支行按一步到位的原则,利用推广农村养老保险良机在全市行政村统一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实现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率达到了100%。涟源市支行、新化县支行在政府的支持下,根据“区域划分、互惠互利、协作共赢”原则,采取分片建设模式,分别由农行、邮政银行、农信社承办,对推进不力者采取减少服务区域直至退出服务市场等惩罚措施,调动承办行的积极性。
3、合理布局,严格审查。加强与社保站等乡镇职能部门的合作,严格服务点和从业人员的审查。在服务点的选址上遵循“便民”原则,选择相对位于行政村中心的供销社基层销售点、超市、药店、医疗诊所和村干部家庭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在人员的确定上遵循“诚信”原则,选择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家庭经济能力较强,服务意识较好的商户业主、村干部担任点从业人员。
4、规范管理,加强培训。一是制定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办法,明确操作流程,规范业务操作;二是由涉农金融机构安排专人从事服务点的管理、业务指导和培训,及时处理各种问题,提高服务点的服务能力;三是公开举报和投诉电话,加强对服务点的社会监督。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1、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促进了银行卡业务发展。至2012年12月末,全辖农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达到3126个,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银行卡105万张,农民人均持卡数由2010年末的0.59张提高到2012年的1.02张。除此以外,各县(市)开展了助农取款示范街建设,在经济发达乡镇的商业街为商户逐户安装支付宝、P0S机,建设“刷卡无障碍一条街”,各县(市、区)已建立示范街2条,共计布放POS机具47台,有效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
2、促进惠民政策落实,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各助农取款服务点2012年累计办理小额取现46.3万笔,金额17112万元,惠及农民104.3万人;办理“新农保”发放业务共计105.8万笔,金额8648万元,惠及农民31.5万人;办理财政涉农补贴业务316.5万笔,金额3.75亿元,办理粮食收购1.3亿元,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户,农村居民足不出村就能支取各种涉农补贴等小额资金,节省了往返县城和乡镇办理业务的时间和费用。按单次平均取款成本为10元计算,累计为农民节约成本240.90万元,按单次取款平均往返时间20分钟计算,累计为农民节约工时8万小时以上。
3、分流柜台业务,缓解了金融网点服务压力。涉农资金具有支取对象分散、时间集中、金额零星等特点。随着补贴种类增加和资金发放频率的提升,商业银行营业网点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据反映,目前涉农补贴支取主要集中在农户赶集的日子,业务最多的时候一个网点小额取现达1600多笔,以办理一笔业务耗时一分钟计算,工作时间在26小时以上,至少需要3个对外柜台。由于业务量很不均衡,涉农网点只好采取增加临时柜台和业务人员的方式应付。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将网点取款业务分流到各个服务点,可以大大减轻营业柜台的工作量。
4、 密切银农联系,带动了其它业务发展。涉农金融机构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可以加强与农民的联系,融洽与农村组织的关系,提高资信调查质效,带动贷款授信、信用卡发放等业务的发展。以双峰县农行为例,该行自开展助农取款服务试点以来,惠农卡发放量、授信额年均增长率达到35.7%以上,各项存款、贷款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1.3%,远高于试点前15.5%、12.1%的年均增长率。
二、助农取款服务推广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目前,娄底市助农取款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尽管达到了100%,但是,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体投入大,收单行难以承受。一台电话POS机的成本在1600元左右,加上发卡、日常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对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涟源市为例,全市布放电话POS机具和发放银行卡费用435万元,银行卡成本290万元,加上管理和运维费用,全市助农取款服务全面铺开的费用在550万元左右。除了能形成一定的沉淀存款(占养老金发放额的20%左右,不建立服务点,这部分存款也会存放到涉农金融机构)外,建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并不能为收单机构产生其它收益,因此,在没有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的情况下,仅靠涉农金融机构独立支撑,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建设和发展在财务上不具备可持续性。
(二)收益偏低,助农取款点积极性不高。从总体上看,目前服务点收入与付出不对称,在经济上不划算。一是手续费收入低。按照规定,涉农补贴资金取现不能收取手续费,而其它业务又发展缓慢,服务点的手续费收入不多。以冷水市为例,该市156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月手续费收入最高的为200元,最低的只有20元。尽管农业银行对服务点按月给予了50元的补贴,其手续费收入仍然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二是资金占用得不到补偿。服务点需要无偿垫付一定的周转金,同时还要承担往返银行营业网点的交通费用。三是存在资金风险隐患。主要包括假钞风险、现金保管风险等。如冷水江市一服务点曾经被盗窃现金22万元。
(三)服务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助农取款服务点的功能定位是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目前尽管一些服务点开办了养老金缴存业务,但是,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保险、水、电、气等费用缴纳,以及存款、汇款等业务仍需到金融网点办理。农民就近享受的服务范围有限、品种不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子女上学、房屋装修、婚丧嫁娶、购买农资和机具等大额现金需求增加,1000元的取现上限偏低,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这在客观上造成服务点的替代效应不明显,农民对服务点的依赖性不强。
(四)宣传、服务不到位,社会认知度低。从调查情况看,助农取款服务点的社会认知度比较低,难以吸引农民办理业务。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涉农金融机构的宣传不深入,农民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作为一项金融惠民举措缺乏全面了解;二是收单行没有按照规定为服务点授予和统一悬挂“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标牌,并借助“村支两委”等进行推介,服务点的“身份”得不到认可;三是服务点未配备验钞设备,未对农民履行银行卡安全使用说明、假币辨别等职责,未公布举报投诉电话,服务上欠规范,难以得到农民的认同。
三、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广的相关建议
(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的政策支持
建议加强汇报,呈请地方政府出台专门政策,加大对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资金支持措施。把助农取款服务点建设与扶贫帮困、扶贫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从农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等渠道安排专项资金,为助农取款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参与建设。乡镇和村民委员会要在助农取款服务点选址、业务宣传、日常管理、安全维护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助农取款服务推广成效显著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点给予表彰和奖励,在辖内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二)加大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宣传力度
人民银行要把助农取款服务与人民币反假宣传、金融知识下乡宣传等活动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建立覆盖乡镇、村社的支付结算知识义务宣传网络,促进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要以涉农金融机构的涉农补贴项目为载体,联合资金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开展宣传和发动工作,帮助农民加深对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了解和认可。要督促收单机构加强对服务点的培训和客户教育,对服务点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定期培训和考核,向人员和农民进行银行卡安全知识和人民币反假知识培训,提高人员和农户识别假币能力,防范银行卡欺诈风险和假币风险。
(三)切实推进助农取款业务服务点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发展。要总结试点经验,找出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风险防范和便民的角度进一步完善制度,梳理和细化操作办法、业务流程,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对农村居民需要了解的敏感事项如收费标准和方式予以公示。二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对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现有POS机具进行改造,增加防窥密码键盘,配备保险柜和验钞机,解决现金安全存放和假币识别问题。三是充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在强化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开发与移动通讯对接的转账电话,切实推进有线通讯不能覆盖的行政村助农取款网点建设。
(四)进一步丰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功能
建议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单笔取现限额难以满足经济较发达的行政村农民支付需求的情况,建议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程度,适当调整取款额度,做到既有效防范银行卡风险,又能满足不同地区农民取款的多样化需求。针对农村地区居民对代收代缴、小额存款等的强烈需求,建议开展更多服务点业务功能叠加试点。一方面,与电力部门、水务公司、电信部门等有关单位积极协商,开通公共事业收费代收代缴业务,使广大农民客户能更方便地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业的空白。另一方面,在深入调研、稳步推进的前提下,可以对部分地区进行小额存款、汇款业务的试点,结合试点情况逐步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农业银行开展银行卡助农取款和汽车移动金融服务试点事宜的批复》(银支付[2010]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