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

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文1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采集控制;温室大棚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213-02

从传统农业方式向数字化现代农业方式过渡阶段,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据重要作用的是温室大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它能最大限度地改变粗放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并大幅度提高温室大棚的生产功效和产量、质量,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实现“手机或者电脑也能种地”的宏伟蓝图。

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比重较大的是温室大棚种植方式,这样可以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成活消费水准,而传统的温室种植也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但是由于传统种植方式无论是对作物的种植还是对生长环境的控制基本凭借经验和感觉来实现,导致温室种植的效率、产量和质量不够高。

对温室大棚采取数字化的智能监控可以免除棚内种植的作物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可以全年没有间歇的种植和收获,获得的农产品产量高、质地优良。根据温室大棚种植作物的高投入和高产出,以及高效益的特殊生产方式,结合不同作物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对温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适当调控,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质量,极大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1现阶段温室大棚的国内外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农业生产必须高效产出,因此提高农业设施的科技含量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据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要求,为实现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尽快推进,最大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必须尽快全面实施数字化农业智能监控系统进行环境数据采集和控制,为实现“智慧农业”或“数字信息化农业”提供契机和动力。将数字化环境监控系统应用在温室大棚的环境信息采集和监测、生产意外情况预警、设施环境智能调控和农作物长势诊断等领域,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使得传统的粗放农业大棚生产方式得到极大改进,为农业生产数字化程度的提高提供高效、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支持。

而我国现阶段的传统种植经营管理模式,大部分都是依靠种植者摸索经验和感觉来实现作物生长期间的通风遮阳、灌溉加湿、温度调节等各项指标,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实时性差,生产效率低下,一旦判断有误或偏差大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或者产量减少。也有一部分温室大棚简单的实现了数字化但成都不高,只能够进行基本的温度、湿度采集,然后根据采集的数据人工实现环境调节,如浇水、遮光或通风等,无法完全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而且即使实现了智能温室环境监控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于使用有线传输的场合,当温室大棚面积较大时,布置的采集信息点也较多,因此铺设的线路也是错综复杂的,这样的情况对于使用和维护都带来一定的难度,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其次大部分的通信都是采用有线传输,在温室内部温度高、空气潮湿,土壤和空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损坏通信电缆出现故障,使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国外的数字化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程度较高,随着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的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诊断会议的成功举办,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控诊断示范系统被开发并得到了制造行业、计算机行业和仪器仪表行业等多家公司的大力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控制系统不但在工业领域得到较大的发展,也逐渐的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而我们原来采用的传统监控系统不够精细和高度数字化,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发展步伐对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精细要求,因此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和重视到数字化监控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监控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在向远程监控逐渐过渡,这使得农业远程监控自踊生产成为现实。

2数字化温室大棚的实现总体方案研究

数字化温室大棚为了实现远程环境监控,必须借助网络对远程端进行监视和控制,完成环境参数采集、参数调节、远程控制和故障恢复等操作。因此系统方案采取基于B/S结构的模型来实现,其中的服务器端运行在Web服务器上,是搭建在主控制端的;而客户端运行在远程本地客户机上,主要用来采集环境信息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数字化远程监控系统是以网络作为通信平台,以HTTP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的实时获取和实时控制以及信息、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能够简单、高效的实现系统配置控制目标,也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应用网络实施的远程监控模式。

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文2

众所周知,我国农业问题关键在于“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要将分散的独立生产者所生产的大宗农产品汇集到城市中去,分销给众多的消费者,需要一套有组织的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也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但是,单个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组织单元,无法支撑起日益庞大的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发展,单个农户和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机制,即中介缺失而非市场缺失。

而连接市场是需要建立在信息流和物流之上的,这就显示出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电子商务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缺乏沟通问题,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能有效解决农产品流通、农业信息鸿沟问题,从而形成农业信息的商务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但是,要在我国农村开展电子商务,还必须解决一系列问题。首先,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难以掌握PC终端的使用与互联网功能;其次,农民经济条件有限,很难购买和使用现代化网络设备;再次,农业生产者多居住分散,信息渠道不畅通,而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要建立与维护现代信息系统将会非常艰难。

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文3

镇江现代农业发展和规模经营发展较快,大量较大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但从调查情况看,这些农业示范园对如何更好利用物联网技术去经营企业没有思考太多,还存在很多问题。(1)农业示范园区对物联网认识不足。目前,镇江市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受自身文化知识水平的局限,比较习惯于传统经验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对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感性、理性认识较差,不能适应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这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大面积推广使用,也与我们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2)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需要有较好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需要配备技术含量较高的控制设备,而镇江市农业示范园区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装备较差。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在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时不仅需要对其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还需要投入资金,设施改造不仅对农业生产计划有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镇江市农业示范园区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积极性。(3)物联网技术本身不够完善。现阶段农业物联网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应用的问题,一是农业物联网中智能感知系统的成本相对较高;二是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的功耗较高;三是物联网感知节点上数据高效传输存在局限性,需要提高节点数据高效传输与管理能力,以解决其协作感知、高效采集、处理等问题。(4)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结点间信息不通畅。由于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起步比较晚,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总体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供应链结点间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缺乏共享。如农业企业面对市场组织生产时,由于市场信息传递缓慢或者是信息割裂不能共享,导致盲目生产,造成销售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这些现状所造成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发展产巨大阻碍。(5)农业经营效益低下。由于历史和传统原因,农产品相对于工业产品来说经营效益要低得多,镇江市也不例外。虽然近年来镇江市农业依靠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的重视,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迅速,使农业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现代高科技的工业相比,效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不仅影响了工商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民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等相对投入较高的现代数字农业技术的积极性。

二、物联网技术在优化镇江农业示范园经营中应用的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促使这些农业示范园用新的眼光审视传统的经营方式,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使其更动态地管理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利用物联网敏捷控制农业示范园供应链为了给农产品整个供应链的各环节提供有关农产品产地、运输、仓储、加工、装卸、配送和销售等方面的实时、全面及详实的电子化信息,可利用RFID技术和EPC标准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如图1所示)。物联网将改进企业网络营销的供应链,即对产品的制造、仓储、配送等流通环节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展现,让园区和消费者随时随地了解商品的情况,加强产品监管,消除客户疑虑。

2、利用物联网创新农业示范园营销工作、探索智能农业经营新业态结合虚拟数字技术、远程视频实景传播技术等,构建基于电子商务技术、淘宝商业模式的农产品网络超市。以面向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化需求为导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实现订单式生产、网络化采购、物流式配送,形成以技术流、产品流、信息流为主要调控手段,以高效益、高产出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经营业态。

3、利用物联网提升农业示范园自身信誉度和品牌知名度目前,很多消费者对所购买的农产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而信誉对于企业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企业利用物联网的无缝接入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各种丰富的网络资源,并且由于信息传递速度和传播量的成倍增长,口碑推广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提高,从而帮助企业推销自己的产品和企业文化,提高自身信誉度和品牌知名度。

4、利用物联网挖掘高价值客户、开发新产品RFID阅读器或者手持机能够严格监控输入数据的合法性,保证了操作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得进入总数据库的数据清洁有效,企业对这些干净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类处理,可以清楚了解客户的喜好和购买习惯,从而挖掘高价值客户,建立优势客户资源库。同时,企业能够利用物联网进行范围更广的在线调查,提高在线调查的交互性,根据所调查的客户需求信息不断对产品更新换代,开发出满足客户的完美体验的新产品。

5、利用物联网发展特色智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园可应用物联网技术,把农业生产过程与农业观光、旅游、休闲、科普等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市民到园区与村民共同开展参与式农业生产,订制农产品,体验生产劳动,监控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现城市与乡村融合、农民与市民互动、生产与消费联结,推动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业态,从根本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规划实施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农业参与式观光旅游产业示范区,以生态休闲、科普教育、认养订购、农耕文化等为特色服务产品,构建生产者、消费者、观光客三位一体的新型产业链。

三、政策建议

结合镇江市农业示范园物联网技术应用较少的现状看,农业示范园要想实现以上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镇江市从政策层面,在不同的领域、地域、区域等发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加快推进镇江市农业示范园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具体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为了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在镇江市现代农业中推广应用,促进镇江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和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物联网的认识。一是充分利用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农业物联网技术特点、优势,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提高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必要性的认识。二是大力普及农业物联网技术知识,利用农民素质培训平台等多种途经开办物联网技术的知识讲座、技术培训,让广大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好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使用管理的基本技能,达到使他们懂技术、善应用、会管理的目的,为农业物联网技术在镇江市现代农业的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2、加强扶持,促进发展根据镇江市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差、效益不高等现状,为提高广大农民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积极性,政府应当针对不同的情况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以推动全市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真正达到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农业园区为使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而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而增加的投入给予一定比例的政策补助。二提供招商引资优惠待遇,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工商资本向农业投资,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是人才培养,要造就新一代有知识的新型农民,政府要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广大有技术的知识青年投身农业,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文化水平低下的局面,促进现代农业科技实际推广应用。

3、加强示范,拓展领域政府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时,要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层次的协作,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的科技示范园区,积极引进使用一些先进适用、功能配套的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技术装备,充分展示农业物联网的技术功能,让广大的农民开阔眼界,发挥好园区的新技术辐射作用,促进数字农业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其技术推广应用,并积极探索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模式,真正促进镇江市农业的数字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镇江市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立足实际,结合现有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和农业布局,科学规划出全市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推广体系,合理布局,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等,建设好一批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并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突破。适当建立一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高效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智能农业示范示范园区,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5、加强研发,强化保障为了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必要采取技术手段研发低成本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根据镇江市农业特点,积极组建镇江数字农业技术科技创新团队,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科技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它们的技术优势,进行重点突破,开发一些适合镇江农业生产实际的低成本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从而达到减少运行成本,降低农业物联网示范和推广应用的门槛,推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四、结语

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文4

做好农技信息服务 实现发展新跨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技术信息服务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少地方存在着“信息孤岛”和“技术棚架”现象。开封县农业局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实现了新跨越。近日,记者对开封县农业局领导进行了采访,该局局长李清来对搞好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实现新跨越充满了信心。

在开封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封县农业局狠抓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确保了该县农业连续五年持续增长,粮食平均商品率达65%以上,每年为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粮3.9亿公斤。开封县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区,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发展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具体来讲,该县农业局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方面主要实现了五次跨越。

1.发放信息宣传单的服务时期。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县农业局在农作物管理关键时期,将《麦田春季管理》、《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麦收后的棉花苗期管理意见》、《秋作物播种管理技术要点》等资料印成技术明白纸张,张贴到村,或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问题。

2.以技术培训为主的服务时期。90年代中后期,县农业局积极组织专业技术骨干,或奔赴乡村,或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截至2008年底,累计培训农民70多期,培训农民群众3.6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万余份。

3.以电视讲座为主的服务时期。进入21世纪,一方面随着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处在农村生产一线的农民所掌握的农业技术下降。乡镇改革取消农业8大站,使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基本断层。另一方面由于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农业技术服务有了很迫切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李清来局长深切地感受到要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情况下满足农民的技术服务需求,才能切实解决乡镇和农民之间的技术棚架问题。为此,他们与县电视台合作,创办电视技术讲座。每到农作物管理的关键时刻,就播放田间管理技术讲座,每周4次,直观地将田间管理技术送到千家万户,使农民一目了然。

4.以手机短信为主的服务时期。2006年元月份,该县农业局为了积极应对灾害性天气对温室蔬菜产生的影响,将温室大棚集中区域的科技示范户手机号码统计起来,纳入移动信息平台,通过短信群发的方式,及时地把关键技术传授给示范户,由示范户辐射带动周围农户,初步实现了技术直接入户。扩大了农业技术服务范围,缩短了技术人员与种植户之间的距离。尤其是2008年在冻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由于温室大棚户及时掌握了应对灾害天气的关键性管理技术,全县没有出现塌棚及毁苗现象。自2008年元月份以来,共发送短信40余期,惠及农户6000户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

5.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服务时期。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县农业局先人一步,应用计算机把图、文、声、像综合集成,利用农业实用技术光盘和LED显示屏的生动性、可视性、直观性等特点,进行技术管理和推广,加强了农业实用技术传播,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生产和管理。

展望未来,李李清来局长谈了县农业局的长远打算。

一是,多项技术并用,加快开封县农业信息化进程。在开封县农村应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和INTERNET技术方面,建立利用全国农业技术成果的可视化远程技术推广体系,加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完善和建立开封县多媒体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农业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使全县逐步实现数字化农业信息服务,达到信息共享,使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成为现实。

二是,加强农业网络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为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县农业局将建设各类农业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构建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数据库,建立数字化生产核心示范基地。

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文5

关键词 数字地球;农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7-0102-01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总是容易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掩埋,总是容易迷失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因此我们正竭力在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来管理信息,也许数字地球正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它不仅能有效的管理信息,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数字地球是当前一种最新的管理信息的概念,它能把地球上人类掌握的各种信息用地理信息这一纽带有机地串联起来,装载到因特网上,从而真正实现信息全球化。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地球进行多尺度、多种类、多时空的三维描述[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数字地球使信息摆脱了以往种种媒介的束缚,切实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其多维的空间数据特性也使人们改变了以往对信息单一的理解,使人们得到的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借助数字地球,我们可以获得的不仅是高分辨率的地球卫星影像和数字化的地图,还有关于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多方面的信息,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农业等广泛领域解决诸多问题,例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规划、灾害预报、环境监控、环境保护等。于此同时,数字地球的便利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不可估量的[2]。

伴随着数字地球宣告全球信息时代的开始,我国也开始对数字地球有了初步设想,如环境示范模型、灾害示范模型、农业示范模型和长江三峡示范模型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数字地球在这里全速运转已经指日可待。

我国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和农业大国,发展数字地球在农业环境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可取的,这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这是数字地球应用研究发展的必然。随着数字地球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如何将这一集当今高科技于一体的技术应用于不同领域,如应用到城市规划、管理建设中的“数字城市”,应用到国家对区域规划、管理中的“数字省区”等[2]。因此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与国民生存、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农业环境领域是一个必然,一旦这一技术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将有力推动我国加快转变农业领域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培养生产经营者的现代管理素质,从而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有效保护变得更加科学、有序和高效。

其次,这是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农业是国民生存的基本物质保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粗放式的农业产出和低品质的农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受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破坏也日益加剧,如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施用已经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进行最优的土地利用和施肥管理来确保农作物的优产高产,并使土地保持良好的肥力状况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正是数字地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借助它可以将低投入高产出的精准农业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也可以帮助环境友好型的有机农业实现更好的实时监控等。

最后,这还取决于农业环境自身的特点。农业环境相对于其他环境而言其生态结构比较简单,因而具有易破坏性,同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其又具有稀缺性。然而这样一个既易破坏又稀缺的资源却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在最优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以及规划管理上的失误,而这些我们都可以借助数字地球来解决,从而达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目标。

尽管数字地球的运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诸多好处,但仍不能忽视的是数字地球在我国的发展和推广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我国的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首先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地球科学的认识,因而对数字地球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投入很不足,从而导致数字地球在我国的运用还停留在初始了解阶段。目前,在我国农业环境领域,大多都还采用很原始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论是生产者还是管理者往往只注重追求短期效益,而不愿意一次性高投入,继而在后期得到长久和高效的回报,这造成我国的农业资源存在很大程度上的浪费,而农业上的面源污染也日趋严峻。所以发展数字地球在农业环境领域的应用十分必要,是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客观需求。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法规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缺乏。这也是导致相关产业技术发展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发展高新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但一些实质性、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尚未能很好建立或者执行,并且与政策相对应的资金投入或者扶持力度还不够,一些专门从事农业领域高新技术研发的龙头企业未能很好地运作起来,这使得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即便有利用新技术发展农业、改善农业环境的想法,也难以获得很好的技术培训和相关支持。

农业是国之根本,随着国家对农业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上述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因而数字地球在农业环境领域的发展是难以预测的,伴随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它一定能够更好地帮助我国管理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范文6

电子商务主要是为了满易需求。中国不同行业商业环境的成熟度不同,电子商务情况也就不尽相同。整体上来看,真正的电子商务在中国还是比较遥远的,但市场需求和交易信息带来的效应已经发挥了作用,很多企业因此受益。在电子商务里,除了网上真实身份需要的电子认证之外,企业信用系统和产品标准体系都是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漫长的历程。安全支付和现代物流也是需要长期不断努力的。这些挑战都始终存在。

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科技型产业,现代农业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不是常规农业技术一般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在分子和信息化层次上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一个崭新的技术平台。

农业信息化包括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农作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网络化贯穿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如产前主要为生产规划和准备生产资料,产中主要体现在种植和养殖两大方面,产后主要体现在加工、流通和农副产品销售方面。管理信息化方面,无论是前期的资源配置和优化,中期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上,都可以因为管理的高效和准确,而带来标准生产和规范管理。

我国农业是传统的弱质产业,历来存在着生产经营分散、产品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中国加入WTO,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1 以电子商务发展农业,有利于加速农业信息流通

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利用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功能,就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障碍,使农产品供需双方及时沟通,使农业生产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合理组织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部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2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有利于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通过建立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网上交易平台,可以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组织化。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交易双方处于信息对等的地位,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利益损失;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新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方式,让供求双方最大可能的直接进行交易,可减少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

今后,我国以电子商务发展农业,应该着力加强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大对农村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对广大农民教育培训,提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要加大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和广大农民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完善。至今我国仍有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处于亏损阶段,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是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的,事先没有做好市场调查,网站定位不明确,今后应当进一步鼓励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中引入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提倡一些大型的涉及农产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根据市场建设需求建立专业化的电子商务网站,以明确用户群体,不断提高网站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