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范文1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部门多、环节多、专业性极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采用传统的监管方式无法达到监管要求,通过信息化监管是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北京永杰友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永杰友信)从2005年开始提供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最早专业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公司之一,目前已为10余个省、上百个市的政府机构以及上千家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化监管和预警手段。
案例一:2008年乳制品“三聚氰胺”事件应急处理。事件发生后,某省监管人员在系统中输入“三鹿”及“批号”等关键词,立刻自动检索出在原料中使用这些问题奶粉的生产厂家和产品情况,发现涉及的企业有191家,产品有糕点、雪糕等235种。监管部门立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抽样工作,有效地防止了有问题食品继续生产和流向市场。
案例二:供奥、供博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整治。保证奥运、世博等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是一项重要工作,监管部门需要了解哪些企业和产品入围,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监管人员输入奥运会城市信息,即可检索出供奥食品生产企业列表、产品信息以及相应的专项整治信息,这也为食品溯源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基础。
案例三:移动监管。基层监管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监管设备在现场查看企业详情、附近企业、 检查内容提醒和记录、历史检查情况、标准查询、添加剂审核、多媒体取证、现场蓝牙打印笔录等工作,监管过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案例四:生产记录合规自查及溯源。食品生产溯源系统按照监管机构对于进货、生产、检验、销售等的规定,满足从原料到成品到销售的全面溯源查询,达到了以记录复现生产过程的要求,也缩小了企业召回问题产品的范围。同时,还对生产记录的可溯源性、添加剂使用情况、物料平衡做出自动判定,满足了监管部门的要求,也规范了企业的内部管理。
案例五:严查添加剂。违规使用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根源。添加物质有数千种,其范围与用量都有很精确的规定,专业人员使用控制也十分困难。在某省,系统对数千家企业备案的几十万种添加剂使用情况进行自动判定,并在日常检查中提供电子化的查询与核查功能,使监管工作做到稳、准、狠。
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范文2
关键词:食品安全;营养问题;解决途径;中国城市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5-0276-03
食品营养和食品安全是作为食品属性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加以定义的,这种定义主要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3年)。我国2009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中增加了“应当有的营养要求”。我国学者许世卫认为,食物安全包括“食物数量、质量、营养和可持续性发展”4个方面[1]。笔者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体现了食品营养与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食品营养是核心,食品安全是保障,离开营养谈安全失去价值;二者的不可分割性表明,食品安全的中心任务就是保障食品的营养安全。因此,不管我们所涉及到的食品安全的定义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都不能脱离食品营养的现实。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行为和相关法律法规上,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逻辑关系的深层认识上体现出一定的模糊概念。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计,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监管的逐步完善,城市食品数量、质量方面的很多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城市人口的食品营养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却逐步显现出来,而这是关系到城市人口长期繁衍生息的基本问题。
一、国内外现状简析
食品营养安全主要是涉及营养不足、营养过剩或成分异化等问题,它引起食用人群的后果由最常见的肥胖、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力下降、癌症发病率偏高到人们不易觉察到的影响下一代生育质量等等。对此,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除大力扶持和加强科技创新外,都分别制定了涉及范围较广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且在公众舆论的严格监督下多管齐下。其中,美国的法律体系更为完善,且针对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的处罚力度最为严厉。美国自2007年以来还将“预防”作为食品综合保护战略的三大要素之一[2],欧盟、日本等诸多国家也日益注重对食品来源地的保护。总之,发达国家“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应该是‘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链管理…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应该防患于未然”[3]。作为全球性的协调协作和交流机构,FAO和WHO组织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定的知识技术、资金等帮助。
近年来,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食品质量、营养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政府的重视程度也逐步加强,采取的食品安全措施也逐步完善。但总体上看,我国目前对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一种更依赖检测、监管的模式。首先,指导思想上暴露出对我国国情的重视不够,如:(1)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紧张,在规模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更为明显;(2)我国农业目前还是以非集约化、松散经营为主的模式;(3)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的资源保护意识、食品安全意识、法律意识等相对淡薄。其次,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执法难度大、成本高、力度弱,执法者人情重、责任意识不强。再次,管理上仍有“末端管理”和后续治理的思想,尤其对初产品生产环节的持续规划管理和营养问题尚缺乏远见性考虑,可持续性不强。
二、我国大城市食品营养安全存在的问题
城市食品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与农村面临的问题很不相同,也复杂得多。尤其是针对我国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和环境负荷过重,目前已暴露出很多问题。
(一)认识误区
目前,在食品安全方面,从种植者、加工者、销售者到监管者都存在某种认识上的概念模糊,特别是认识上的道德与责任意识不足,这是从种植到销售以及监管各环节都会产生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此外,在食品安全的认识中,不少人对营养的认识还存在简单化、界定标准不科学等问题。
(二)法律与政策措施的问题
目前,不少专家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法》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采用的食品安全标准较之国际标准偏低;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后者源于执法者明哲保身的自保行为和不作为的工作态度,应该对食品安全混乱局面负主要责任。
我国对农业倾斜政策的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种植和基本养殖(如养猪、养鸡)方面,利润微薄且风险很大。其中,种植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化肥涨价,养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疫情和饲料成本的上升。相关从业者可能处于生存需要而采取行业短期行为。
我国针对大城市食品安全管理的制度有:食品可追溯制度、产地绿色认证制度、加工企业的HACCP和GMP认证制度,食品营养素标示制度,以及食品抽查检验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如税收优惠措施、绿色标示措施、农超对接措施等。但是,笔者观察估计,符合要求、正规渠道来源的食品不足进入餐桌的五成,而大部分食品(尤其初食品)几乎是没有监管的。
(三)周边农业问题
我国城市周边土地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复耕率高,化肥和农药使用频繁等问题,加之城市工业、生活、交通等污染影响,有的土地功能严重退化,如土壤营养性退化(原因是“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和严重”[4])、板结化、抗病变能力弱化,部分土类消失、酸碱度异常。某些土地污染很难修复,如重金属污染、砷污染等。研究揭示,来自部分城市周边的农产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Pb、Cr、Cd等在蔬菜和小麦中严重聚集[5];由于对动物粪肥的施用量更大,导致Mn、Zn等在一些蔬菜中超标。然而,微量元素的过量或缺乏与多种疾病如贫血、免疫力下降等关系密切;化肥施用过多使土壤中硝酸盐累积,导致癌症发病率偏高,并可能引起面源污染等。但城市周边农业“以追求产量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掠夺性发展模式还在蔓延。
(四)城市设施农业问题
目前,解决城市人口吃饭问题的重要手段――城市设施农业,由于其土壤存在不可持续性,其食物营养有明显缺陷[6],这已是共识,因此对设施农业的依赖应该是有限度的。
(五)食品链条中各环节的问题
1.种植环节的主要问题
决定食品营养安全的第一要素就是食品的原料来源。目前,蔬菜基地、养殖基地建设是保障我国大城市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虽然实行公司制管理,采取规模生产能保证城市生鲜食品的供应量,但规模生产对应的公司制管理并不是没有问题,例如,笔者发现,不少采取连片管理的蔬菜基地实际是松散管理、分包承包制,公司对其中的个体承包者经常是疏于管理的,而个体承包者的法律与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在盲目的利益追逐下,农药超标、化肥过量使用等“催肥”现象时有发生。笔者从调研的许多蔬菜基地情况中还看出,偏远地区的蔬菜质量受到农药控制好坏的影响较大,城郊地带则受到土地退化、种植强度高、农药过量、城市污水、交通污染等更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2.加工环节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仍有一部分食品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资金短缺、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低,加工场所的环境卫生和污水处理不达标的情况屡见不鲜,有必要进一步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规模化。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较快,企业需要充足资金、改进技术的意识强烈。
3.流通环节的主要问题
在食品流通环节,由于收割、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管理不善,或附加处理(如某些蔬菜的浸泡),常造成食品的二次污染或食品原料价值的“今非昔比”。目前流通环节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流通成本高、监管难度大,粗放式流通所占比重大。
销售人员的诚信度是销售中最主要的问题。例如,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有些不法商贩以低价从农村收购农药超标的蔬菜和由于未知原因生病的家禽,然后将这些问题食品销售到城市菜场、食品加工企业从中谋取不法利益。还有些经营者,无照经营,自律不到位,政府部门虽然不断地取缔这类行为、加强监管,但由于这些经营者大多都是社会弱势群体,监管难度相对较大。
我国城市食品保障链条中直接暴露的问题汇总如图1。
三、城市食品营养安全对策分析
(一)种植环节的措施
在种植环节,从管理上来说,首先是我国多年采取的农业生产承包制的惯性思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规模发展的趋势;其次,由于成本问题、集中度问题、农民素质问题等,农业种植领域的现代化标准管理目前还很难做到。因此,破解种植领域的质量瓶颈,笔者认为目前较好的办法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不仅是技能培训,而且包括增加农民的系统科学知识、增强农民的质量意识、增强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新一代的农民风尚。目前,我国已宣布即将实现的社会养老全覆盖和提高农民医保标准等政策措施的加速推进与实施,也必将有利于改善农村的社会环境,改变农民的种植思维(从追求生存的思维转变为满足一般性社会服务的思维)。一句话,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破解种植环节食品安全隐患的关键。
(二)生产环节的措施
笔者认为,在加工生产技术日益发展、完善的前提下,生产环节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问题和管理问题。资金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加工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少,主要依靠农产品销售和政府补贴。但销售的资本积累却很缓慢;而社会融资和银行贷款的额度和规模都很难满足多数企业提升生产规模的要求。有些食品质量问题不是出在“做不到”,而是加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包括坚持质量制度、质量标准的意识,强化过程管理、目标管理的意识等)和系统管理意识跟不上。其次,许多加工老板缺少足够的科学知识和道德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理念的支撑。当然,一些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利润率低也制约了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制度完善
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主要涉及土地制度(尤其土地流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我们建议:(1)加快实行制度性改革,如土地制度改革;(2)加大税收优惠力度;(3)增加农业扶持资金;(4)增加贷款便利性和优惠力度;(5)鼓励其他专项扶持资金,类似于对种业、水利、饮水的扶持,其中部分来自于某些行业基金,如烟草基金等。
(四)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此,笔者建议:
(1)监管职能的统一和完善。首先,相关部门应该细化食品从源头到超市货架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做到有规划的监管。其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段管理,多头领导”模式,分工和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局面,这种监管职能不统一的局面必须尽快改变,即强化统一协作机制。
(2)加大财政支持,完善食品监测体系。
(3)提高对在食品安全方面有违法行为者的打击力度。
(4)鼓励广泛参与的社会监督。
(5)鼓励食品领域的创新。一方面,在大城市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只有因地制宜才能找到最适合当地情况的食品安全方案,才能把食品营养安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才能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才有可能创造理想的城市环境。
(五)人口素质的提高
食品安全问题既是技术和能力问题,又是道德问题。食品安全好坏,与从种植到销售全产业链上各参与者的素质密切相关。在强调法治的同时,要让所有敢以身试法的不法商人被圈子所不容,以创建食品营养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并让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目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似乎很难看到完整而放心的长效解决方案,这是因为“摸石头过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缺乏远见的思想占了主导。但笔者看到,一种长效“解决方案”是存在的,但这种方案似乎不可能完全依赖制度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更需要人的“自治”,以及政府主导、主动实施的宏观策略。这种系统解决方案需要从多方位和多层面进行展开。
(1)宏观上,采取依靠市场而不放纵市场的策略,主动构建时空明晰的城市食品营养保障体系,是保障我国城市食品营养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出路。超前的系统规划、追溯体系、个人执业资格证书和企业认证体系是该保障系统的关键部分。
(2)操作上,加快我国涉农综合政策的建设与落实,增加对农业的扶持范围和力度,努力提高农业参与者的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依据规划加强城市农业保障体系的基础建设,强化重点监管体系,实施严格的法律制度等,都是这个方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许世卫.中国食物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116-119.
[2] 高彦生,蔡光英,等.对美国食品保护计划的解读与评析[J].检验检疫科学,2008,18(4):66-71.
[3] 黄强,陶健.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比分析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2(16):97-98.
[4] 邹春琴,张福锁.中国土壤―作物中微量元素研究现状和展望[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
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范文3
进入盛夏时节,食品安全问题处于多发期。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深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确保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一)坚决整治无证无照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食品生产小作坊是我市今年食品安全的治理重点。市级相关部门已经抽调力量下去,会同辖区政府组成了三个指导组,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比较集中的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天回镇、金泉街道进行试点,探索经验向全市推广。此项工作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威胁食品卫生重要源头的小作坊生产加工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强化措施,周密组织,扎实推进,依法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力争在年内基本取缔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非法小作坊,彻底消除豆制品、乳制品、饮料等食品无证生产行为。在整治过程中,注意疏堵结合,做好个案分析,对业主中失地农民、下岗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众要认真核实,确有困难者要专门研究制定妥善解决方案,决不能引发不稳定事件。我市充分就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只要整治工作认真开展,讲究方式方法,就会避免不稳定事件。这项工作做好了,我市食品安全就会上一个新台阶。
(二)深化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下半年,要在巩固整顿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依靠制度严防假冒伪劣食品、变质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流向农村市场、流向消费者。对乡村旅游休闲景区景点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也要予以足够重视,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夏天到郊外农村休闲避暑的游人会相应增多,一定要将这些地方的餐饮卫生监管和食品消费管理落实到位,决不能掉以轻心。看一个干部的工作水平,重要的是看事前防范水平,其远远高于看事后的补救水平。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要全面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从严从细实施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效改进对学校、社区、建筑工地和小餐馆等场所的食品卫生监管,坚决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三)继续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坚持将向市民推介更多更好的名优食品,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宣传的重要内容,重视通过扶优扶强,倡导绿色健康消费,提高群众抵制假冒伪劣、选用安全食品的自觉意识。要完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运用好社会的监管力量,促进食品放心工程建设深入城乡、走进家庭、服务群众。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负起属地管理责任,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监管,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满足广大市民食品消费需求。
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不分城市和乡村,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目前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我市十分重视加强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把确保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摆在保障民生的突出位置,作为构建和谐*的基础性工作加以推进,作为实施惠民行动的重要任务加以落实,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进步和良好成效。去年,我市在全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的排位,由20*年25位上升到8位。这反映了全市城乡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和整体质量在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食品安全依然是广大市民普遍关切、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城乡管理不协调、监管机制不顺、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些地方食品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去年,在崇州、大邑、彭州发生了学校食品卫生事件,最近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又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这表明,平时工作不到位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最终受损失的还是群众利益,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充分用好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找准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城乡、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监管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更有效地保障城乡居民的饮食安全和健康安全。
(一)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体系。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要抓手,积极创新办法,下移监管重心,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强化农资产品和食品加工质量监管,刚性落实生猪、活禽定点宰杀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同时,积极借鉴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有益经验,对各监管部门现有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进行有效整合,强化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建设。要认真落实好《*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作用,编织一张部门齐心协力,群众共同参与的全民监管网络,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城乡每一角落。要切实解决农村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薄弱问题,尽快健全食品安全从城镇到农村、从餐桌到田间追本溯源、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消除日常监管的盲点。
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范文4
为了守护国人“舌尖上的安全”,让民众吃得放心,“最高法”和“最高检”专门对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作出了从严量刑的权威司法解释。明确了使用“地沟油”等加工食品,最高可判处死刑;对食品监管失职渎职者“最高可判十年”。重典治乱,对不法分子和监管渎职的公职人员是威慑,而对人民群众则是福音。
为了维护食品安全,国家除了完善法律法规,还新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力图解决长期来“九龙治水”多头管理等痼疾,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管和治理成本,更好地实现监管目标。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采、产、供、销、储、流”等诸多环节,牵涉到市场社会多个职能部门,哪一个环节出现“缺位”或“错拉”,整个“安全链”与“监管链”就会断裂。因此,“食品安全”,必须守土有责、严格监管,从源头到“舌尖”,全环节、全过程,都要认真履职,全线密切配合、全息形成合力。
诚然,要使“最严格制度”发挥作用,靠的是“最严格的执行”,而“最严格的执行”,靠的是“最严实的服务”。反思多年来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关注、倾力、举措,乃至投入,也存在着诸多的偏颇与不到位、不作为之处。执法不严、惩处乏力,这是“出事”、“造成危害”后的“不到位”之偏颇,而在为“严制造、严检测、严制度、严监管”提供规范服务与综合治理方面的“缺位”、“乏力”及“苍白”,以至“空白”,可谓比比皆是,且不说环境、氛围等综合保障条件与社会治理机制的“缺失”,就连为食品安全提供综合保障的集成服务体系都“难觅”,包括特大型、现代化城市上海亦然。
正是有基于上述,长期从事产业经济与服务经济衔接发展及应对政策研究的上海工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SIDC)专家提出,为了确保食品“采(购)、制(造)、供(应)、销(售)、储(藏)、流(通)”全流程的安全,应该有必要且应尽快尽早创建一个集成“国内外食品安全研发、实验、检测、检验、标准化制造,包括食材选采、食品安全包装材料研发/设计,以及食品安全传媒宣传等规范服务功能及服务平台/机构”于一体的食品安全综合服务体;而此举,上海理应率先作为。SIDC专家的具体建议与设想如下:
一、“食品安全服务综合体”项目的标准冠名:
专家建议“食品安全服务综合体”项目,拟在以下名称中任选一个,或合成一个:
1、国家食品安全综合服务(上海)示范区。
2、国家级食品安全综合解决方案中心。
3、国家食品安全(上海)集成服务综合体。
二、“食品安全服务综合体”项目主管(办)机构:
“食品安全服务综合体”项目,所涉及的食品安全服务部门与机构,关联到方方面面,因此建议由上海市政府所属的各相关委办局(其中包括: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委、科委、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公安局,市食品安全办公室等),跨界建立“食品安全服务综合体”(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且相应建立管委会的营运机构。
三、“食品安全服务综合体”项目主体功能模块:
专家提出“食品安全服务综合体”项目的主体功能模块,可以由以下十个功能载体或载体模块所组成:
1、国内外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集聚模块。
(包括:国内外担纲食品安全各种检测检验功能的平台、中心与机构等)。
2、国内外食品研究开发机构集聚模块。
(包括:国内外食品食材、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的研究与开发)。
3、国内外食品安全实验室集聚模块。
(包括:各类食品食材安全实验室,以及中试基地等)。
4、国内外标志性食品安全标准化“采、产、供、销、储、流”作业示范模块。
(包括:国内外食品安全“生产、加工、制造、流通”过程的作业示范与观摩体验中心的构建等)。
5、国内外标志性食品安全包装材料展示交易中心集聚模块。
(包括:国内外安全食品包装材料研发机构、国内外新型安全食品包装材料展示/采购/交易推导中心等)。
6、国内外食品安全包装设计机构集聚模块。
(包括:国内外食品安全包装设计机构,以及集聚国内外食品安全宣传与传媒机构等)。
7、社会公众“食品安全”宣教、观摩与体验中心。
(包括: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宣教、社会公众讲堂、专家互动中心,以及“食品安全”观摩体验/工业旅游等)。
8、社会公众“食品安全”政策信息中心集聚模块。
(包括:各类“食品安全”政策法规信息权威、有关“食品安全”事件处置信息的统一等)。
9、“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与干预中心集聚模块。
(包括“食品安全”应急事件调查、协调、干预、处置等相关机构合署办事机构的集聚)。
10、国内外食品安全组织协会及机构集聚模块。
(包括:国内外各类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组织及促进机构、各类食品协会及服务机构;食品安全与媒体监督机构;标志性食品“食品安全与食品质量联盟”等)。
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范文5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食品检测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食品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是事关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采用高科技实施高质量的食品检测工作势在必行。
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农产品:大米、小麦以及蔬菜等在种植过程中施加化肥以及使用农药造成残留,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二)、水产品、畜、禽体内残留大量的激素、抗生素及其他有害物质。
(三)、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滥用食品及化学添加剂,甚至还存在添加了有毒物质的情况。
(四)、我国食品及相关行业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落后,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诚信意识不强。
(五)、广大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知识欠缺,预防安全意识较薄弱等。
二、我国食品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1、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有效的保证减少食源性疾病。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因此运用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技术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从农田到餐桌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需要各生产、加工环节的诚信自律以及全民公众意识的加强和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努力。
2、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够保证国家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从而导致影响国际间的合作。
3、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
食品安全检测能够帮助消费者买到健康、放心的安全食品,有效地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提高反过来会促使生产加工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导致食品加工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现如今,国内主要有类的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用于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
1、样品的前处理检验仪器设备;
2、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仪器;
3、检验细菌、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微生物检测仪器;
4、检验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检测仪器;
5、检验农药残留的检测仪器;
6、检验兽药、渔药残留的检测仪器;
7、转基因检验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分的检测仪器;
8、食品检验必备的其它中小型辅助检测仪器设备。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比较小、数量众多而且分散性很强,并且法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都很弱,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高发,滥用甚至违用农药、兽药;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用的化工原料作为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直至生命安全。因此依靠现有的类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是很难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准确可靠、及时全面地监管的。
(三)、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1、检测标准不规范
(1)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现在我国实施的各类食品安全标准有相当一部分是行业标准,并不是国家标准。而在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使用的都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的国家标准,并且每一种食品都很明确的只对应一个标准,运用起来也非常方便。但是由于我国受到历史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食品目前仍然还是有两套标准,当然,国家对现行的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整顿、合并,同时大幅度采用国际标准,解决了许多此类标准问题,混乱的产品标准问题已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2)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国际标准的采用和参照率仍然很低。
由于我国还不够重视在检验测试等科学技术领域方面的投人, 没有形成及时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检测技术的机制。从而导致在一些关键的食品安全检验项目上如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饲料等检验项目缺乏相关标准以及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
2、检测装备不完善、设备落后
我国大多数食品检测机构资金匮乏,缺少资金投入,导致检测设备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装备。尽管目前普遍采用了原子吸收、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设备,但是像气质联用、液质联用等在国际上公认的设备还没有得到普及。而用于超痕量分析的高等检测手段就更为缺乏。食品检测机构在实验技术上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在操作上往往较为简单容易,技术含量不高,体现在提取净化实验过程时,效果就更加不尽如人意。
3、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技术支撑就是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用到的吊白块、甲醛、双氧水等虽然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是一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检测方法,现行的检测方法基本上都是定性法,并不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标准检测方法,因此在抗干扰尤其在定量分析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快速筛选检测技术不够成熟,超痕量分析方法尤为欠缺、残留检测方法不够完善等。针对这种情况,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突破传统的检测技术的约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积极研究检测技术新方法、研制新的检验仪器,使检测手段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分析和检测的能力,发挥食品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进而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4、食品安全检测专业技术人才欠缺
在食品检测领域,长期以来,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人员绝大多数都来自各个卫生系统的医疗检疫等部门。而具备食品检测专业知识的大学生从业人员却少得可怜。
三、食品安全检测存在问题的对策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食品检测人员自身的检测技能和素质
食品检测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其在食品检测中能否准确地选择适当的检测仪器、化学试剂以及适用的检测方法等,因此,食品检测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试验仪器、方法、操作等各项基本能力,并对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分析能力,以保证检测的顺利进行。另外,食品检测人员还应了解质量体系涉及到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应用到食品检测实际工作中,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对检测机构进行整合;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人民的健康安全:目前的食品检验机构,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部门都设有下属的检验机构,但设置重复。检测设备类同;检验项目重复。不够专业,检验水平不高,使检验结果不具有权威性,实际工作中甚至造成扯皮,互不承认对方的检验结果,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检验资源,又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建议将农业、质监、工商、卫生部门下属的检验机构整合,成立专门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同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主体责任,检测机构加大食品市场抽检,对抽检的结果定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或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各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都在这一平台上,从而形成信息资源共享。
(三)、研究、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提高食品检测科研水平
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引进一些高端设备和新技术,以国际食品检测技术发展为导向,加强我国在食品检验检测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升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整体水平。
(四)、健全检测方法和标准
我国在食品安全性研究建设方面的投入和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需求差距还很大。我们不但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跟上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加强我国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和标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研究部分先进的检测方法、有选择性地研制部分仪器设备以及玻璃仪器、检测所需要的玻璃仪器、化学试剂等低质消耗品。在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性的研究,积累经验并不断探索新的分析检验方法,在食品关键控制技术、食品危险性评估技术以及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与食品相关的各项标准体系,更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
(五)、加强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
法律、法规是企业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建立食品安全检验的基层体系。明确检验人员的职责,避免生产企业内部的检验走过场,对那些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强迫检验人员篡改检验数据、进行违章作业的相关企业领导,要从重从严追究其法律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质检人员的道德规范教育的工作。在认真研究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以法律为武器严厉打击各种涉及食品安全的各种违法行为,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六)、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食品安全监管解决方案范文6
关键词:食品安全;物联网;传感系统;监测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207-02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历来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2008年席卷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情,让国内乳制品行业陷入了空气的危机;随后全国各地不断曝光的“地沟油”、“健美猪”、“染色馒头”等事件,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人们经常会怀疑,自己食用的产品是否安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在于食品生产从原材料到消费的整个流通过程缺乏有效有力地监管。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过程,并非政府机关的几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事情,在整个流通过程中涉及很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那么如何真实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成为了当前丞待解决的一个关乎国家民生的头等问题。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利用EPC和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将所有物品与目前的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所有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我国“十二五”计划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作为重点新兴战略产业,2011年召开的中国物联网大会,提出了主要民生产业如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卫生医疗等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其中建立统一城市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备受瞩目。
1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1]。
近些年,从肯德基麦当劳的苏丹红鸡翅到矿物油“抛光”大米,再到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健美猪……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警钟长鸣,食品安全现状也不容乐观。目前的食品不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 假冒伪劣产品。此类产品主要用发霉或以假充正的原材料加工制作而成,比如发霉的大米用工业矿物油进行抛光后再次进入消费市场,死、病猪肉用来加工香肠,一些乳制品企业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等。
2) 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或不合理添加,并且存在情况比较严重。如肯德基麦当劳的苏丹红鸡翅,三聚氰胺奶粉,腐竹、粉丝、面粉、竹笋等产品中添加吊白块,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等产品中添加工业用甲醛等。
3) 滥用药物、滥施农药、严重污染的有毒产品。如在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用避孕药催熟黄鳝,受工业污染的引用水源等。
4)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生产蛋糕、月饼、面包、酥饼、凤爪、雪菜等烘焙制品及卤菜制品时出现的微生物超标、发霉变质、细菌二次污染等。
5) 转基因食品潜在的污染。转基因生物技术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对环境的污染。这是因为转基因生物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将所携带的重组基因扩散到同类生物,包括自然界的野生物种中,成为后者基因组的一部分。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污染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可能使基因污染蔓延而不可逆转。
总的来说,导致上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食品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监管不利,使得非法行为可以轻而易举的存在,并且国家对于食品安全非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当下环境,如何来提高食品安全,显得非常重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我们较好地实现食品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数据采集和有效监管。
2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被认为是下一个万亿元级规模的产业,意义甚至超过互联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由全球产品RFID射频识别系统、电子编码体系(EPC)和信息网络系统组成。射频识别(RFID)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内容,一个典型的RFID 系统包括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库,如图1所示[2]。RFID标签成本是制约RFID发展的重要瓶颈,通过近几年的发展RFID标签的价格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并且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设计出了物流标签、图书标签、抗金属标签、服装标签、洗衣标签、牧畜管理标签、医疗标签、安防防盗标签、轮胎管理标签、超市零售标签。
产品电子代码(EPC)是由标头、厂商识别代码、对象分类代码、序列号等数据字段组成的一组数字。产品电子代码是下一代产品标识代码,它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对象(包括物品、货箱、货盘、位置等)进行全球唯一的标识。EPC 存储在RFID标签上,这个标签包含一块硅芯片和一根天线。读取 EPC标签时,它可以与一些动态数据连接,例如该贸易项目的原产地或生产日期等。EPC就像是一把钥匙,用以解开EPC网络上相关产品信息这把锁。
物联网体系结构主要可分为3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如图2所示。
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必须从食品生产的源头插入RFID标签,实现对原始材料的实时监控,RFID标签会在整个食品生产过程中实现各个流通环节的数据采集和根据预先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地监控。此外,还需要有一个数据中心,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最终,消费者获得某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RFID标签,清楚地知道该产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动态信息,从而真正地实现消费者层面能了解的食品安全。
3 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肉类食品安全探究
在现有的环境下,提高食品安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食品安全本身涉及很多环节,包括食品本身的安全和食品整个供应链的安全。基于食品供应链的特性,从食品的生产开始一直到终端销售,可以综合利用物联网RFID 技术、先进传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监测与控制技术、远程数据传输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等,建立食品供应链的全程监管体系,实现食品供应链的安全[3]。
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无须人工干预,能够在各种状态(静止、移动甚至恶劣环境)下准确识别运动物体。RFID技术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穿透力强、可重复使用、支持快速读写、可定位和长期跟踪管理等特点,在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4]。
为详细说明物联网能够在提高食品安全上有显著效用,特以猪肉的整个生产过程为例,具体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猪肉生产的流程如图3所示。
运输、圈养活体阶段,为每一头猪分配一个RFID标签,该标签会跟随猪的整个生长过程,记录生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数据,并且在圈养场所安放一定数量的读写器,以便传感系统可以实时追踪每一头猪每一天的身体状况,病将这个数据信息通过通信网络传递到信息中心。通过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平台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个生产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此后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通过读写器,将各个阶段的重要数据传递到数据中心,当某个环节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很快的反应到数据中心,并根据出现的问题给予适时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实现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
4 总结
针对近年国内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高食品安全监测。本文以猪肉生产的整个供应链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白绍飞,李松彪,闫庆标.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3(下):37-38.
[2] 沙波.RFID与物联网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8):1938-1939.
[3] 付雄新,周受钦,谢小鹏.基于RFID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13):3897-3899.
[4] 国伟,储晓刚.RFID 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J].食品科技,2007,(9):5.
[5] 曾祥兴,王喜成.RFID 在制造业质量追溯中的应用[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7(4):29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