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1
7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来武的陪同下赴青铜峡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进行调研。
在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关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情况的介绍后,田力普表示,要推动企业成为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主体。各级知识产权局作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定要大力支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今后要进一步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促使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
新疆行
8月12日下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自治区党校作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专题报告。自治区、兵团及乌鲁木齐市地厅级领导干部和大中型企业及科研院所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400多人聆听了报告。
田力普说,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了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国防知识产权等专项任务,并提出了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等9项战略措施。
田力普还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天业集团公司和石河子大学视察。天业集团是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取得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已产业化的成果10多项。视察中,田力普就企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在石河子大学,田力普听取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领域专利信息数据库检索系统》的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就如何利用专利信息运用,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作出指示。
田力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刚分别代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同推进新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合作议定书》。该议定书明确:双方将共同推进新疆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共同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共同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开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化工领域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及战略研究:共筑东中西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和专利技术产业化试点基地建设,深化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共同推进开展对中亚国家的知识产权合作交流。
议定书中会商制度的建立,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联系更加紧密,合作层次进一步提升。
贵州行
8月25日,贵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领导干部培训班在贵阳开班。受贵州省人民政府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赴黔为培训班作了主旨报告。贵州省9个市(州、地)分管领导,80余个县(市、区)的分管县(市、区)长,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省直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85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田力普指出,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产权化的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财富资源,知识产权成为现有和潜在知识经济国家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研究制定和实施适合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他指出,《纲要》的核心内容是推进制度变革,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主线是促进自主创新,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目的是形成以制度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国强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贵州省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生态资源、传统文化资源以及特色农产品资源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2
关键词:江苏;知识产权;专利;中介服务机构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65.02
1 前言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知识产权事业迅速发展,管理体系逐步健全,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江苏正处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加快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对于充分发挥我省科教和人才优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树立法治江苏和诚信江苏良好形象,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 江苏知识产权的运用成效
2.1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与授权量年均增长45.60%和64.70%,累计达到680421件和321385件,是“十五”的6.79倍和6.77倍。2008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实现了由“十一五”期末全国排名第三向第一的跨越。2009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74329件和87286件,均居全国第一;有效注册商标总数达到21.8万件,实现13个省辖市全部拥有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总数达到136件。2011年,江苏知识产权重要发展指标增长更为强劲,全省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348381件和199814件,同比增长47.69%和44.39%;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96189件和118919件,同比增长56.83%和65.67%;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84678件,同比增长68.35%。以上五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1043件,同比增长53.16%,居全国第三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74件,超过国家“十二五”规划预期指标。全省累计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大关,成为全国专利申请率先超百万件的省份。
2.2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明显增强
江苏在全国制定出台首个地方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组织全省580家企业贯彻规范,引导220家企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331家企业履行“正版正货”承诺,1800家企业建立专利数据库,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制度、经费等基础条件不断完善,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产值占本土工业比重达到48%,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额2.9亿元,形成目标产品3780个,累计形成销售收入2902亿元。省工商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出台了《江苏省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现质押融资11.7亿元。“十一五”末,企业年申请专利占全省的53 %,创新运用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凸显。知识产权转化应用取得新成效。2011年,评出省专利金奖10项、优秀奖50项,获奖项目销售额达110.6亿元。省知识产权局支持转化实施优秀发明专利技术13项,会同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专利新产品209项,协同省科技厅促进1000多项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实施。省工商局开展商标质押融资贷款工作,实现商标质押贷款12亿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16个项目申报2011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获得国家补助资金8100万元,项目总投资12.8亿元。
2.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逐步健全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江苏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后,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签署《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合作协议》,落户江苏省的“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总投资11亿元的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启动建设,已招录800名专利审查员;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南京中心)一期建设工程顺利完成;国家专利战略推进与服务(泰州)中心建成专利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将《纲要》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同时,建立战略实施工作推进机制,由省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牵头,组织协调战略实施,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年度行动计划》,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整体规划,并对知识产权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了具体指标,将《纲要》目标任务分年推进实施。省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印发《江苏省知识产权“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3
一、序言
(1)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在世界经济、科技和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提升,知识产权资源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要素,日益成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2)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支撑了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但我市知识产权发展总体水平还有待提升,存在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偏少、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公众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等问题,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3)当前,我市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品牌农业,壮大支柱工业,培育服务品牌,繁荣文化产业的有力支撑;是缓解资源环境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二、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4)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着力突破一批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推进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和产业化,精心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群,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二)战略目标。
(5)到2020年,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新机制。在主导产业、优势领域创造出一批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的行政和司法并行运作的保护机制更加健全,形成科学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制度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繁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支撑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6)2009-2014年目标。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明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和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持续增长,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达40%以上,职务发明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向国外申请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国内商标注册申请量年均增长5%以上,商标国际注册不断增长;计算机软件、文艺作品等著作权登记和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和授权量显著增长。
———知识产权运用水平明显提升。企业、高校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明显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不断提高;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显著增加,分别达到25件、250件以上;运用地理标志或集体、证明商标保护*特色产品的能力不断增强;核心版权产业产值有较大提升。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队伍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诉讼案件的办案效率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海关备案率明显提升;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应急机制、行业自律机制和公益性维权援助机制,盗版、假冒等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得以有效遏制,滥用知识产权行为明显减少。
———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协调机制进一步优化,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商贸、人才等工作结合更加紧密;培养一支能够支撑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管理、服务和研究人才队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浓厚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三、战略重点
(7)确立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支撑地位。研究制定适合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完善重大项目和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健全与外贸有关的知识产权政策,加强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协调衔接。
(8)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支持知识产权创造要素向企业转移,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体系。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和文化创新。
(9)建立以产业化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运用体系。搭建知识产权产业化服务平台,制定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激励政策,打造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集群。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利用。积极培育驰(著)名商标,发展壮大品牌经济。
(10)优化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相协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司法保护体系和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完善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衔接机制,发挥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提高权利人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降低维权成本,提高侵权代价。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公众合法权益。加大海关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进出口秩序,提高出口商品的声誉。
(11)构建协调有序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活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机制,增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合力。
四、专项任务
(12)专利和标准战略。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的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领域超前部署,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的专利,支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以自有核心专利技术为基础,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13)商标和品牌战略。鼓励企业使用自主商标,强化企业合资、合作中的自主商标导向。引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提高商标知名度,形成驰(著)名商标,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维护商标权益,参与国际竞争。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品牌连锁、专卖经营,培育壮大一批名牌产品。
(14)版权和创意战略。大力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文化娱乐、工艺美术、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等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动漫游戏、网络传媒、文化娱乐、广告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形成、产品集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民间文艺整理、传承和保护,扶持难以参与市场竞争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
(15)商业秘密战略。指导企事业单位制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并对保密规则、奖惩等做出规定,依法打击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妥善处理保护商业秘密与自由择业、者竞业限制与人才合理流动的关系,维护单位和职工合法权益。
(16)特定领域知识产权战略。扶持植物新品种培育,推动育种创新成果转化为植物新品种。保护、开发和利用遗传资源,普查地理标志资源,扶持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机制,加强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扶持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带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五、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17)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农业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和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加工方面取得一批核心知识产权。加快农作物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和农产品品质优化,推进名优农副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积极采取原产地地理标识或集体、证明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提高优良品种、绿色、有机和无公害食品注册商标使用效率。加强涉农知识产权推广应用,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
(18)工业知识产权战略。围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高端化,创造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创造一批形成跨越发展优势的核心知识产权,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围绕冶金钢铁、石油化工、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品牌化,形成一批集成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后劲。发挥龙头企业品牌和技术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和工艺流程,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提高在优势领域的主导权。
(19)服务业知识产权战略。综合运用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大力扶持科技、文化、信息和软件服务外包等知识产权型服务业发展,培育一批科技、文化、信息服务和软件外包服务业龙头企业及企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经济,推进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商贸餐饮和社区服务等生产、生活业,实施老字号复兴工程,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努力打造一批新的现代服务业驰(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
六、战略措施
(一)激励知识产权创造。
(20)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事业的财政投入,对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和驰(著)名商标等知识产权给予资助或奖励。支持企业等创新主体在境外取得知识产权,鼓励将自主知识产权上升为技术标准。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股权、期权等形式加大对知识产权发明人、设计人、创作人的奖励、报酬力度。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将知识产权量化指标纳入科研开发或教学实践工作的评价、考核体系。
(21)突出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实现知识产权机构、人员、制度和资金四落实。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和企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指导10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制订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提高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支持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二)推进知识产权运用。
(22)推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开展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产品认定工作,原则上对进入国家和省制定的《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装备和产品,实行政府优先采购制。科技发展资金、产业技术进步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建立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和试点示范园区,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作价入股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在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兼并和合资合作中,注重对民族品牌的保护。(2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层次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引导金融和风险投资加大对知识产权应用及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鼓励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资本运营。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发展创业基金,促进中小企业重点知识产权项目的实施和产业化。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24)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审判执行能力,充实行政执法力量和知识产权司法队伍。强化行政执法、司法保护部门合作,建立健全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及时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制止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25)加大知识产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案件的打击力度,集中查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权案件。建立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将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列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展会知识产权监管机制。加强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建设,制止侵权货物进出境。
(26)建立知识产权维权、预警应急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充分调动和整合各种资源,为维权有困难的知识产权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经费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业自律和纠纷应对机制,妥善解决行业内知识产权纠纷。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公共平台,及时预警信息,化解知识产权风险,保障产业经济安全。
(四)优化知识产权管理。
(27)制定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规章和政策。制定和完善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地方性规章和政策,在制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创投融资、科技进步、吸引人才等政策中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导向,不断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28)加强科技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指标作为推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园区的必要条件;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项目申报、评审和奖励全过程。
(29)加强对外贸易活动知识产权管理。制定外贸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优先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出口知名品牌;建立外贸领域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招商引资、技术引进、项目合作、产品进出口等外贸环节,及时解决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
(30)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政府投资涉及知识产权的重大项目和产品,要进行知识产权论证评估,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规模以上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重大经济活动中涉及知识产权的,要事前向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通报,并接受指导和监督;引进重大技术、技术装备和外资并购、技术进出口、中外合作等活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提供政策性建议。
(31)建立知识产权统计和考核制度。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统计范畴并定期公布,将知识产权纳入国有企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
(32)构建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立以专利、商标和版权信息为主的知识产权信息公益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及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信息数据库和分析系统,支持企事业单位在研发、进出口、诉讼、技术引进等过程中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深层次利用。
(33)完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以中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为依托,建立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的交易市场和网站,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研制知识产权交易协议示范文本。支持重大知识产权项目和产品参加在国内外举办的展览会、交易会等推广会。
(34)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信息、评估、鉴定和转让等各类中介机构,鼓励企业参与增值性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加强市场规范和政策引导,建立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诚信机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中介机构,提高涉外知识产权服务能力。
(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35)加快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实施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计划,将知识产权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创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支持大、中专院校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支持驻济高校创办知识产权学院、设立知识产权硕士或博士学位授予点,加快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36)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按照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知识产权工程师职称系列,建立知识产权人才供需信息库,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引进和培养数十名精通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具备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事务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数百名具有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培训数千名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业务人才。
(37)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制定培训规划,广泛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文学艺术创作人员、教师等的知识产权培训。支持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提供知识产权专业培训服务。
(38)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建立政府主导、新闻媒体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宣传工作体系,定期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在精神文明创建、普法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
(七)加强组织领导。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4
三年推进计划
推进大会的亮点之一是《2013-2015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根据推进计划目标,2015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3万件;打造出中关村重量级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集群,着力培育年专利申请量超千件单位10家,年专利申请量超500件的单位20家,年专利申请量超100件的单位50家;形成2-3个拥有知识产权主导权的产业集群,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专利布局分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聚集区,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级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形成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交易的高地;建成中关村商用化促进平台,形成以专利质押、出资入股、融资担保等为一体的中关村知识产权投融资新模式;健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培育一批中关村知识产权高端人才。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创业热土和创新高地,中关村历来是知识产权工作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自200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以来,中关村在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评议、专利保险等多方面率先开展试点,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中关村的实践,有力证明了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的关键作用。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汪洪表示,在“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建设的十年中,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中关村管委会的共同推动下,一系列知识产权先行先试工作在中关村落地开花,知识产权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业快速发展。
据悉,为实现三年目标,中关村将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导航计划,成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推进中关村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扩大专利保险试点范围,开展专利商用化工作;加快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发展区建设,成立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培育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品牌;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打造一批中关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强中关村企业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并加快中关村知识产权国际化进程。
会上还了《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区一区十园2012年度专利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关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达到20212件,同比增长35.1%,首次突破2万件。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占北京市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比例持续保持在60%以上。北京市六成以上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出自中关村,彰显出中关村在全市层面起到的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作用。与此同时,2012年,中关村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29件。
会上还表彰了2012年中关村知识产权优秀服务机构,集佳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康信知识产权有限公司等10家机构获得奖励。
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试验区
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的成功揭牌是本次推进大会的另一大亮点。此举不仅标志着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将全面启动,还预示着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关村具有全国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知识产权资源优势。2012年,中关村企业共申请专利28159件,相比2010年增长近1倍;占全市比重30.5%,比2010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相比2010年增长90.5%,所占比重超过60%。
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密集,优势明显,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知识产权机构或分支机构共235家,占全国机构总数的三分之一,居全国之首,从业人员2929人,占全国从业人员30%,北京市机构年营业总额近29亿元,人均创收约130万元。而这些机构绝大多数都位于中关村。
2012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为期三年,中关村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之一。批复指出:希望中关村科技园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集中效应、集约效益与引领示范作用。
根据规划,通过试验区建设,中关村将利用3至5年的时间,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引导有能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重点产业专利分析、知识产权运营等高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支撑;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知识产权服务队伍。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5
立足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支撑,需要大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谋求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必然选择。反映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中,要求我们把优化专利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专利创造的质量,大幅增加发明专利的授权量。
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突飞猛进,数量上已成为知识产权大国。但专利转化率低、产业化难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专利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十分有限。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有了创新成果但没有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确认,谈不上“自主知识产权”;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没有市场控制力,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知识产权”。许多企业或个人在拥有了一两件专利后,就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自居,然而这些专利大多难以形成“自主”的气候。臂如在DVD生产领域,国内厂家也有不少自己的专利,但是DVD机生产的几十件核心专利却被国外企业所掌握,当对方利用知识产权规则向中国企业索取专利使用费后,国内这一产业的生存环境急骤恶化,诸多企业很快被迫停产、转产。
必须承认,发明专利是最能衡量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标准之一,在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的关键时期,发明专利将扮演非常关键的角色。从我国专利申请、授权结构看,发明专利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扩大,这是一种好的趋势。但具体分析,这些发明专利也普遍存在技术以改进为主、基础性或原创性发明较少;研发投入周期偏短、成本不高,“短平快”成果居多;研发方式以单打独斗为主,产学研合作不够;发明专利实施后取得高附加值比例偏低,专利转移率不高、流动性较差等缺憾。从发明专利涵盖的专业面看,主要集中在中药、食品、家电等领域,高新技术领域成果依然较少。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范文6
【关键词】高校 知识产权管理 问题 对策
知识产权是市场经济中有效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价值的必不可少的法律形式,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科技成果,可以被他人任意使用或仿制;放弃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于放弃对创新成果的法律权益,也放弃了可能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应该切实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大力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1.高校是创造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具有五大特征: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知识产权的法定性和知识产权的双重性(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部分)。
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所称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申请权、专利权、专利实施权、非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和转让权、著作权(版权)、以及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高校是高级人才密集、知识集中、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场所,具有其他研发机构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基地。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严格掌控知识产权,必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强有力的技术权利支撑,也是新时期国家科技项目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激励下,高校科技成果已达到每年2万多项。高校是知识创新、教育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源头,肩负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的作用,重点承担国家、省部和地方科技项目,作为引领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国家科技项目,集中了我国重要的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是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在关键技术领域尽快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重要技术与产品,是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又一项新的任务和目标。
2.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高校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也有很多先进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成功地进行了有效的转化和付诸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政治、科技和社会的建设发展。但是,高校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也面临的诸多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低、效益差是普遍存在的事实。由于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15%,专利实施率不到10%,而发达国家则高达70%—80%,由于现行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传与实施力度不够.科技成果与产业转化之间仍存在较大的瓶颈,限制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2许多科技人员对技术转移法律法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新的制度了解不透彻,激励机制尚未在科技人员中发挥作用。
2.3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工作经费不足,导致科技成果转让无法获得预期成效和收益。
2.4大学科研机构对科技人员的考核、晋升必备条件仍然是以科技项目、文章和科技奖励为主要依据,而轻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绩,这些因素造成科技人员技术转移和转化科技成果积极性不高。
2.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流失现象也很严重。由于科技人员流动,或者下海经商、办企业,或者在合作过程中不经意将知识产权流失,或者在对外交往中不经意泄露了自己的研发成果,伤失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等等现象。
2.6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进行技术转移和转化需要加强立法,加强政策引导,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政策环境;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侵权发生后,难以调查取证,难以维护权利、执法不力等现象。
3.提升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对策
人类的创造力是最伟大的力量,创造力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身处一个创新和知识产权国际竞争激烈的时代,我国的科技工作已经由科技引进、科技跟踪向实现自主创新的转变;科技产品已经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国家发展战略已经由科教兴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变,在提升创造能力和实现战略转变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切实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为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强化政策引导和宣传、健全专兼职知识产权队伍、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树立社会诚信的良好风尚,国家制定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知识产权七个方面的专项任务,就是要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殊领域知识产权、国防知识产权等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必须通过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快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等战略措施,全面落实《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才能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为早日实现富国强民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Z].2008
[2]孙国瑞,郑瑞琨.知识产权法教程[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
[3]陈省平,李子和,刘涛.科技项目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4]国家科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试行)[R].1994.
[5].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R].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