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物流的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物流的特征

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 低碳物流;发展;有效对策

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目前全球都在发展低碳物流,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粗放, 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低,再加之低效率的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对我国的物流如果要实现低碳化,降低能源消耗,全社会必须树立低碳物流理念,完善低碳物流的政策环境,强化全社会的低碳物流教育,加强低碳物流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着重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体系,加快低碳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开发相关技术,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我国的低碳物流发展才会顺畅。

一、树立低碳物流的理念

物流是全社会的事情,所以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宣传和引导,让低碳物流的理念深入人心。政府部门应尽快转变观念,确立发展低碳物流的理念,重视对消费者和企业的低碳物流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物流意识,提高低碳物流的社会化程度,做好低碳物流的政策性建设。企业要加大低碳物流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物流作业的科技改造,再造物流流程、优化物流环节、对物流设备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

二、完善低碳物流的政策环境

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必要保障。要打破现有的物流体制局限,按照大流通、低碳化的思路来设计全国的物流规划,营造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首先,国家要制定政策法规,从源头上控制物流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车辆的废气排放,收取车辆排污费,推广使用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等。其次,提高基础设施。要发展低碳物流事业,进行低碳改造,应将全球定位系统引入物流活动中,结合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信息,合理安排运输车辆和路线,实现物流的快速、准确运行。第三,以标准化促进低碳化,各环节之间匹配,既降低了货物损失的概率,也降低了能量消耗和资源占用。

三、加强低碳物流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低碳物流意识应当贯穿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全社会推广和普及低碳物流理念。国家要对这种教育理念进行必要的强化,政府应给予低碳物流创业一定的鼓励和政策支持。物流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要研究与教学相结合、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层次、综合性、复合型现代物流人才。政府要支持高校开设低碳类物流专业,开展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历教育。同时,在社会领域要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工作,加强对认证培训的监管,确保认证质量。企业也可以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自己所急需的物流人才和进一步提高在职物流人员的素质。人才培养是根本,是培育低碳物流产业的基础。

四、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体系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低碳物流的基础。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降低无谓消耗,降低碳排放。其次,国家应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构筑全国性物流网络,实现物流企业之间资源共享和数据共用,为高效运行创造条件。标准化体系方面,政府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和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不符合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对空白标准抓紧制定,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五、加快低碳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针对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政府应加大改进和升级。第一,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防止重复建设,避免相关资源的浪费。第二,对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进行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第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投资。第四,建设无边界物流,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六、大力开发相关技术

低碳物流技术包括标准化技术、信息和通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安全技术、质量管理和流程再造等。对物流的运输、配送、包装等模块,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准时制生产(JIT)、配送规划等技术,为物流活动的低碳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低碳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人员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同时,物流企业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相互借鉴实施低碳物流的成功经验,共同提高低碳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

七、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

低碳物流需要所有企业都加以重视,在减少碳排放、提升企业形象的同时促进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提高。运输策略上,消除交错运输和迂回运输,提高运输效率。流通加工方面,由分散加工转向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单位碳排放量。物流作业方面,加强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引进和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仓储与保管方面,要避免储存物品在存储过程中的损耗,采取科学合理的仓储保管策略。运用最先进的保质保鲜技术,保障存货的数量和质量,加强日常的检查与防护措施,使仓库设备尽可能少受侵蚀。积极申请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低碳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旭. 低碳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模式[J]. 商业研究, 2011,(04) [2] 杨雨薇. 国内外低碳物流研究综述[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03) .

[3] 于一秀,邱灿华. 我国低碳物流问题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0,(05) .

[4] 姜阀. 论低碳经济下政府和物流企业对低碳物流的作为[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06) .

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2

摘要: 在全球气候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减轻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因此顺应时代要求,发展低碳物流具有深远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低碳物流发展,论文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我国当前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物流;政策建议;对策

0引言

随着全球人口及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为应对能源使用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后,“低碳经济”成为包括物流在内的每一个行业和国家每一个层面都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面对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我国物流业也应该走一条节能环保的“低碳物流”之路。

1低碳经济与低碳物流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物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物流业的节能减排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低碳物流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定义,经济界人士认为低碳物流是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低碳经济、物流管理等理论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为基本要求,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先进低碳物流技术规划并实施低碳物流活动。

2我国发展低碳物流的政策建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2.1 将低碳物流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央和地方政府,应明确地将发展低碳物流纳入“十二五”规划。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编制物流专项规划时,对建立低碳物流体系,进行专门的研究。特别是物流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应将低碳物流体系建设纳入低碳城市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内容。

2.2 建立低碳物流绩效考量指标体系和认证服务体系低碳物流绩效考量体系,可以先从汽车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以及仓库、港口、机场等环节入手,建立碳足迹记录和披露计划,然后再覆盖企业的采购、制造、交付、回收环节,逐步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环节。

按照低碳物流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我国自己的低碳物流认证体系,同时建立第三方专业服务能力,对企业建立碳绩效考量体系进行辅导并测量,建立节能减排的评级机制。

2.3 鼓励扶持低碳物流管理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应重点扶持低碳物流管理和技术的研发,鼓励和推广低碳运输、低碳仓储、低碳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实施低碳物流的投资项目应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对新建的物流项目规定低碳标准,只有达到低碳标准的项目才准予建设。

2.4 在条件成熟时将碳绩效纳入排放交易和碳限制体系我国尚未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但这方面的呼声已经很高。将碳看成商品,将减排的碳换成现金,将极大鼓励企业实施减排计划。碳排放交易之后可考虑实施碳排放限制计划。

2.5 加强对低碳物流的宣传目前低碳物流在理论界是一个研究热点,但企业和公众对此反应比较冷漠,甚至有的企业对低碳物流存在抵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对低碳物流的舆论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碳排放的危害和能源危机的认识不够,缺乏发展低碳物流的紧迫感。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低碳物流的宣传,使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认识发展低碳物流即是国际形势所趋,也是人类社会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我国企业实施低碳物流的对策

借鉴发达国家实施低碳物流的经验,我国物流企业可重点采取以下对策:

3.1 实施低碳运输汽车尾气排放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已是不争的事实。降低汽车运输在物流中的比例,大辐提升我国多式联运模式的运输比例,将产生明显的降耗减排成效。另外使用低碳能源机动车、大型货车、专用货车,进行运输路线的优化,实施共同运输等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3.2 发展低碳仓储企业应积极采用低碳仓储设备和技术,降低能耗;采用先进的仓储规划技术,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提高仓储分区和布局的科学性,在提高仓储效益的同时降低仓储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在通风、照明、节水、节能等方面应用环保材料和绿色能源。

3.3 实施低碳配送管理企业应合理规划网点。及配送中心、优化配送路线、提倡共同配送、提高往返载货率;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弹性配送”工作制,根据每天销量及时调整配送方案,减少运力浪费;改进装载方式,提高车辆装载率,节约运力;避开运输高峰期进行配送或采取夜间配送,缓减交通堵塞,降低堵塞过程的能耗和排放。

3.4 实施物流信息化企业物流信息化可以促进物流业务的自动化、透明化、无纸化,能够大幅度降低人力和资源的耗费;采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优化企业物流流程,支持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从而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GPS技术的应用,能够整合物流供应与需求信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减少空驶率,避免无效运输和重复运输,促进运输合理化。

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3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实际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一词,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高的经济产出,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尽量地减少煤炭、是有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构筑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发展经济社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2006年,我国政府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其中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在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表明我国经济踏上了整体低碳转型之路。

二、低碳物流

(一)低碳物流的定义

低碳物流确切定义到目前为止业内尚未达成共识。对于低碳物流认知较多的实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体系创新、信息化等多种手段,促进物流低碳化活动,从而减少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物流活动对资源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基本要求。低碳物流应是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其内涵体现为绿色加高效。推动和发展低碳物流目的是将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理念应用到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和系统,强化物流业中各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地遏制物流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二)低碳物流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全球环境气候问题、资源问题,世界各有识之士提出低碳物流,此举顺应了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发进程快速推进,我们不得不面临因经济高速而粗放增长带来的环境日益恶化这一现状,如何协调发展与保护环境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我国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物流业,必须推动物流活动低碳化运行。物流业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走低碳化发展之路,同时“低碳物流”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际遇。自我国加入WTO后,物流行业竞争的日益国际化,就如何面对国外起步早、管理水平高的物流企业,也促使我国物流企业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物流。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降低物流成本,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运转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最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三、山东省低碳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低碳物流的贯彻实施离不开物流基础设施与设备的支撑,但目前山东省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与低碳化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大部分现有仓储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没有现代化的立体仓库,远远落后于新进水平。一些新规划的物流园区缺乏节能低碳标准和规范要求,没有全面推广以太阳能为主、其他绿色能源为辅的现代节能及环保技术。在信息化方面,目前尚未建立公共型信息交换平台,也没有建立起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用户的物流信息服务系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省物流发展。

(二) 物流服务水平。

山东省物流业在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达地区相比在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除个别企业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多数物流企业开展的业务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储运业务上,很少能提供物流方案组织、策划以及供应链的全过程设计业务,物流设计能力差,在增值物流服务项目方面不能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一体化物流服务的需求。

(三)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物流企业在低碳物流践行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山东省高效低耗的物流体系尚未建立,物流资源尚未整合,同事缺乏高效运转的核心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物流企业在加大节能减排的创新力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很多物流企业往往选择自身认为较便捷、简单的运营方式,而没有规划实现在低碳减排方面的控制成本。

(四) 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

近几年,山东省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巨大资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众多城市现有的高速公路、铁路交通没有形成枢纽,影响到了生产力布局和城市化建设,并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标准低,大部分为三、四级和等外级公路,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的需要,同时市区内混合交通导致汽车运行速度低,严重制约了公路运输效益的发挥。

四、山东省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低碳物流意识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仍是以降低物流成本为主要目标,对能源消耗、生态效益、环境问题重视不够,认为低碳物流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只会增加物流成本,低碳物流意识严重缺乏。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和普及低碳物流理念,对消费者和企业进行低碳物流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低碳物流意识。

(二)建设绿色供应链。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协会在1996年的“环境负责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绿色供应链(Environmentally Supply Chain, ESC)的概念,主要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用户、供应商、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目的是使得产品充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达到最低,资源效率最高,突出强调低碳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

(二)强化政府在低碳物流中的作用

政府在促进低碳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与控制职能,从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自身规律出发,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完善营造有利于低碳物流发展的环境。严格规范物流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标准,推广使用低碳运输工具,从源头上控制物流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制定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大低碳物流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物流企业使用低碳物流设备工具,积极开发和应用节能物流技术优化物流过程,从而提高物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三)统筹规划推进低碳物流

突破现有物流体制的局限,按照大流通思路设计全国低碳物流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物流节点,完善物流网络,建立协调机制,促进物流各环节的高效衔接和配套。优化物流组织和管理过程,大力发展先进的物流组织方式,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减少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提高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促进物流网络化、集约化发展。

(四)低碳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低碳物流的实现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应当注重开发低碳新技术,如:冷链技术、仓储技术,与物流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新能源技术等,并将其应用于物流过程。制造低碳型物流设备,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尽量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方式,使用低碳排放的装卸设施,并在物流设备使用过程中做到低碳环保。

(五)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支持低碳物流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低碳物流更是如此,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利用GPS、EDI、无线射频等信息技术为资源共享、共同配送、循环物流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比如将GPS 应用于运输车辆调配与管理中,通过GPS 系统将路况信息、货源信息等及时传递给运输车辆,确保驾驶员及时掌握路况信息,避开拥堵路段,了解货源信息,降低车辆的空载率。

(六)发展逆向物流完善低碳物流系统

合理处置正向物流过程中所产生的退回产品、包装物及废弃物,是低碳物流的重要内容,低碳物流系统由正向低碳物流与逆向低碳物流共同构成,发展低碳物流应全局考虑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的低碳化。在产品流通中尽可能重复使用各类物流资源和物流设备,通过重复使用、改造、拆解和回收,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不可再利用废弃物资进行正确的处理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运输物流行业发展展望,2010-2015.

[2]张江华.基于产业经济学视角的物流产业分析.物流科技[J],2010,09.

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

一、低碳经济与逆向物流之间的关系

传统物流是从供应链的上游开始供应,到供应链下游消费者结束的单链开放流程结构。逆向物流的流动过程则是在于对回收物的分类后,将那些可以再利用的回收物进行再生产加工,形成新的物品,并实现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的闭合的循环的流程结构。目前物流行业消耗大量的能源,物流业能源消耗的减少还需要发展逆向物流来得到良好的基础保障。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资源匮乏意识和环保意识也随之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已经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思想,而低碳经济发展则是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转变为核心。因此,需求对逆向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低碳经济发展的越好,逆向物流也就发展的越快。

二、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现状存在的问题

1、快递包装的回收再利用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回收的运作仅局限于市场行为,回收的主要对象包括废弃物回收人员、回收中心和分拣中心。而且在回收包装过程中缺少相关专业人员,整体操作表现出来的是杂乱无章,这就导致回收系统无法发挥预期的效果。尽管一些快递公司试图努力设计相关的逆向物流活动,但总体运营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与农村运营结构的的不同,严重阻碍了快递包装回收公司的稳定运行。

2、消费者的回收意识较为淡薄。据调查,“中国80%的网上购物团体都不到33岁,其中42.5%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他们的平均年龄为18~24岁;有42.7%的网购者为社会的中产阶层;而33岁以上的中年网购者整体占比不足13%”,由此可见,中国的整体网上购物群体还是比较偏向于年轻化的特征。就目前来说,我国大部分消费者的思维意识里就没有形成包装物回收利用的这种概念,大部分直接将包装物与废弃物当作垃圾扔进垃圾桶里面,这非常不利于包装物废弃物的分拣和回收。消费者为了在处理包装废弃物的时候方便,往往都会忽略逆向物流和环保这两大因素,更倾向于去选择能对低碳经济建设带来严重影响的不利于环保的方法。

3、快递包装材料不够绿色化。就目前对于快递包装而言,材料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包装箱、塑料袋、内部填充物、编织袋、快递单等五大类上,快递包装除了纸质包装箱能被回收利用外,其他废弃材料都不能进行全部的回收。而在在实际中,因为纸质包装物成本相对比较高,商家会大量使用聚乙烯制作而成的快递袋,此外,一些商家为了防止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快递包装物袋或者包装盒内除了放有商品外,还会运用空气囊以及泡沫块等填充物进行加固预防。除了这些快递包装物的外面还会缠绕着许多圈的透明胶带,然而这些材料并不能被自然降解,通常要进行废气处理,焚烧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与此同时还会伴随着有害物质的释放,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与我们低碳经济中的的绿色环保要求相悖。

4、快递包装缺乏统一的标准。由于不同规模和规格的产品在线销售量很大,各电商企业会根据商品的不同属性和需求制造出不同的包装物,而快递公司也会依据各自的运输需求制造出不同型号的包装物,这就导致了物流市场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包装规格,缺少一个统一包装标准,这就会给快递公司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麻烦,不利于使用标准化的工具进行装载配送,无形之中就给快递包装公司增加了许多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物流作业的效率。

三、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的解决对策

1、企业需要设计合适的包装物逆向物流网络。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首先,企业应当树立绿色形象楷模,以绿色环保理念为发展基础,积极鼓励各有关部门参与优化回收站点和网点设计的建设和改造,为回收服务中心分拣作业提供良好的基础保证。其次,在完善生活垃圾和分类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包装物流逆向物流的流动过程应该被合理的设计。同时,企业应该要改变传统的产品设计理念,大力研发有利于包装物回收利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从而减少对塑料、泡沫等对环境有污染的材料的使用,这样一来包装物的逆向物流流动过程就被大大缩短了,通过多方主体对包装物的循环再利用,相信可以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2、实现物流企业业务拓展的有效创新。企业在运作良好的同时,应建立废弃物或者旧物品逆向回收的管理体系,同时支持废物或旧物品逆向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而且,在物流企业发展创新与开拓业务的同时,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大力宣传,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全民的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做好消费者的思想工作,让消费者能够对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付出实际行动,全面推进标准化的物流业务建设发展,构建高效的质量保证和服务机制,全面实现综合服务业务的发展模式,为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逆向物流提供可靠的运行支撑系统。

3、实现包装生命周期的整体低碳化。在低碳经济中,包装物只能通过综合考虑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来实现最低的总体碳排放量。就当前来说,在逆向物流的活动过程中明显存在着管理比较分散,各个企业只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问题,比如说包装生产企业在生产包装物的时候首先只考虑到自己的效益,为了节约成本而大量使用那些不可降解和不能再循环利用的材料能够对环境造成大大的污染;包装使用商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从消费者对包装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有些生产商为了能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要求包装生产企业在包装物上下功夫,这就产生了大量的不必要包装,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通过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统一的包装标准。为了让快递包装物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利用价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需要在快递行业制定统一的包装物标准,以此来提高物流的流通效率,降低包装物的使用成本,使得快递包装物材料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本质。因此,快递行业协会需要发挥其作用,根据各商品的不同特性,来制定统一的合理的包装标准,以此来减少包装浪费、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的问题的发生;同时,通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还可以为各企业间的合作搭建桥梁,综合利用行业资源,共同建立包装的统一标准,实现绿色物流。

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逆向物流;资源整合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13G030124);宁波市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0A10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26201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2日

物流业是宁波的支柱产业,但随着物流给宁波经济带来快速飞跃的同时,物流活动对宁波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尤其是废弃物物流、生活垃圾物流、再制造物流等逆向物流活动更难以管理,这严重阻碍了宁波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用逆向物流建设推动宁波市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策略。

一、低碳经济下发展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低碳经济,依然要从“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资源化(Recycle)入手。减量化,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资源化,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宁波是沿海开放港口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快,经济发达,但人口多、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低碳宁波”势在必行。

而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Stock,1992)。我国《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将逆向物流分解为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两大类: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废弃物物流是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综合分析低碳经济和逆向物流的背景、概念不难看出:第一,再制造产品或再制造部件的生产必然要先回收产品,即回收物流为再利用提供通路支撑;第二,废物原料化或废物再生利用也必然要先回收废物,即废弃物物流为资源化提供通路支撑。所以,发展逆向物流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二、宁波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实施逆向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1、成本因素。由于运输、仓储等环节成本高,回流物品价值较低,导致企业逆向物流的初期投资额大,回收期长,企业的经济利益难以即时实现。初期高昂的投资额往往令众多企业对逆向物流望而却步,最终选择利用外部专业化资源将其外包出去,将固定成本借助于社会资源转化为可变成本。

2、行业分散因素。宁波的物流企业众多,制造业也很发达,但是却呈现出小而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低,资金实力不足,则多不具备实施逆向物流的实力。因此,大力发展物流产业集群和加强物流园区建设行业,能为建立逆向物流系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3、社会性因素。目前,宁波已经出台了相应环境保护规章、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制度等条例,这对企业可以起到一定的制约和威慑作用。另外,居民的环保意识对逆向物流的实施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的回收物流离不开社会物流的发展,只有公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发挥逆向物流的作用。

(二)宁波逆向物流面临的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竞争加剧,企业逐渐步入了主动实施逆向物流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新阶段。由于资源的日趋紧缺,企业逐渐意识到回收原材料、节约资源成本的重要性,因此逆向物流的处理量有了大幅度增加。但是,依然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

1、品类单一。目前,宁波逆向物流市场的主要回收物有汽车、工业机械设备、电脑等价值较高的产品,而如农产品、电池等易腐、高污染产品的逆向物流发展较为落后,每年仍有大量废弃农产品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

2、逆向物流现代化程度不高。由于处于发展初期,物流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尚不健全,逆向物流的成本高、效率低。由于逆向物流本身非常复杂,对信息系统的柔性化要求很高,因此很难在传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而宁波多为中小企业,资金有限,不愿或者没有能力在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上投入资金,限制了逆向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宁波的第四方物流平台在全国都走在了前列,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但是其中的逆向物流过程中的很多基础设施和信息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3、民众环保意识有待加强。目前,宁波市民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很多社区已经开始了垃圾分类、旧电池换绿植等活动,但是覆盖面还不是很广,尤其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意识上还应进一步加强。

4、物流人才短缺。宁波的物流人才整体短缺,而专业的逆向物流人才则更加紧缺,这更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发展,导致大量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如废旧电池等含有的有毒物质还常常因处理不当而造成巨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5、政策较宽松。由于回收政策比较宽松,缺乏严谨的环保法规加以规制,导致逆向物流中企业风险由下游向上游转移,供应链风险逐级扩大。此外,逆向物流业务常会与正常生产业务在库存、配送等物流环节产生冲突,企业迫于国家环保法规实施逆向物流在短期内往往无法取得经济效益,甚至会“入不敷出”。在没有国家减税等政策激励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半途而废,甚至采取更加隐秘的垃圾处理方式,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三、基于SDN的正逆向物流整合模式构建

由上述宁波逆向物流的现状和问题可以看出,逆向物流系统不能和正向物流完全割裂管理,只有将正、逆向物流有机整合,才能很好地解决成本、行业分散等问题。

(一)SDN的概念及特点。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Supply and Demand Network with multi-function and opening characteristics for enterprises—SDN)是2001年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以全球资源获取、全球制造、全球销售为目标,相关企业之间由于“供需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开放式的供需动态层次网状拓扑结构。它具有网络性、开放性、多功能性、动态稳定性等特征。

1、网络性。SDN是一种网状结构。在这一结构中,可以没有核心企业,各企业是以“来者均是客”的观念来处理相互间的既竞争又联合的关系,促使“多边关系”替代链结构模式可能误导的“单边”关系。在这样的网络体系中,企业间可以充分沟通信息,并根据现实情况迅速展开合作,达到逆向物流运作全面、快速的目的。

2、多功能性。除了实现供应链中基本的物流功能以外,SDN还强调了其他供需流功能(如技术、资金、管理、信息、人才、企业文化等)的存在,并且供需流之间还相互作用,以真正实现1+1>2的集成功能。开展逆向物流,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就是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的畅通,而SDN正是合适的载体。

3、开放性。SDN的开放性强调突破传统企业联盟的相对固定的界限及其“联盟内部合作,联盟外部竞争”的思维定势,使其真正具有全球性充分合作与共赢的特点。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种因素,以实现全球共享、消除浪费、减轻污染、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4、动态稳定性。SDN是一种稳定的网络结构,不会像链结构那样由于某个节点的问题就导致整条链的问题。因为,这一结构的突出优点在于克服了线性串联链状结构的不足。当某个供需环节出现问题时,“多边关系”可使企业立刻转向其他目标,不致影响整个供需网的正常运行。只要有某种供需关系存在,网络就不会解体。

(二)基于SDN的正逆向物流整合模式构建。面对顾客个性化需求、资源紧张、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等因素,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在物流运作中想方设法改善物流运作状况,不断加大对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有形物流资源与无形物流资源的投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即节点企业只追求正向物流或逆向物流效益的最大化,当两个运作流程出现物流资源短缺时,节点企业只是一味地加大两个流程的物流资源投入,没有考虑将两个渠道的物流资源有效集成。因此,有必要整合节点企业内分割的正逆向物流,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SDN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框架如图1所示。(图1)由图1可知,整合模型中分布着物流人才、物流设备、物流资金、物流信息、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理念等有形与无形资源,这些物流资源共同构成SDN节点企业正向、逆向物流资源池。

在此,对节点企业内正逆向物流设备、物流人才两类有形资源分别设置代码输入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信息平台,使这两类实体正逆向资源虚拟化,这两类实体资源的使用状态也要及时录入节点企业信息平台,以利于统一调配。同时,正逆向渠道的物流资金的总量及剩余状况及时上传企业信息平台,以供节点企业合理安排、调剂余缺,实现物流资金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分别将正逆向物流与逆向物流中用到的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理念书写成具体的方案,然后及时录入企业内共享的信息系统,以供正逆向物流运作查阅。对于节点企业内物流信息,无论是正向物流信息还是逆向物流信息,均要及时上传于节点企业信息平台,实现正逆向物流渠道信息共享,促进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的高效运作,利用信息技术将分布在正向物流渠道与逆向物流渠道的有形与无形物流资源虚拟化,形成企业动态的信息资源池。此信息资源池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企业正逆向物流渠道建设了何种物流资源、淘汰了某种物流资源、使用了某种物流资源、闲置了某种物流资源,均要及时通过信息平台上传,更新信息资源池。节点企业通过正逆向资源信息平台可以有效地实现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的共享,统一调配、统一使用。

四、基于SDN理念的宁波逆向物流发展对策

(一)观念改造策略

1、领导层观念的改造。节点企业领导层要意识到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分割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顾客的满意度及企业的社会公众形象。而有效的实施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可能会因为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及整合机构的出现而短暂地出现成本的上升,但节点企业会因为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获取源源不断的长远利益,如物流资源的节约、成本的下降、顾客满意度及社会公众形象的提高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将会被淘汰出局,使节点企业长期利益受损。

2、员工层观念的改造。由于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可能会造成机构的精简及某些部门工作量的加大等,对部分员工的利益造成损害,进而导致员工对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的抵触心理。因此,企业必须改变员工的这种心理,让员工意识到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不是针对其个人或者某一群体,而是整个企业发展的需要,假如企业不实施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影响的不仅是个别员工的利益,而是整个企业的生存和全体员工的利益。

3、改造的目标。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不能仅仅从静态和个体的角度考虑,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不是简单的组合,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自身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的效果,不断改进自身的质量,努力成为供需网中的一员,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二)物流流程优化策略

1、删除非增值的物流流程。SDN节点企业正向物流流程或逆向物流流程存在过多的非增值环节,影响了节点企业物流运作效率。如正向物流流程或者逆向物流流程的重复建设,多余的流程无法增加产品的价值,本质上增加了不必要的非增值环节,不利于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删除非增值的物流流程为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更加有效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2、精简复杂的物流流程。经过非增值环节的删减后,余下的正逆向物流流程某些环节可能过于复杂,难以有效提高物流流程的流畅性。因此,应当予以精简。如正向物流流程中的订单审批手续过于复杂,致使流程复杂,员工难以看懂;逆向物流中的回收登记流程过于繁琐,加大了工作量等,精简后可以有效地提升物流流程的运行效率,进而为节点企业内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3、整合正逆向物流流程。经过上述的删除与精简后,就可以对SDN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流程实行整合。整合的基础就是逆向物流流程尽量建立在正向物流流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正向物流流程,减少逆向物流流程的重复建设。可以相互利用的企业正逆向物流流程合并,积极改造合并后的物流流程,使其能够有序、有效地处理来自正向与逆向两种物流的业务,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流程的整合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正逆向物流资源池归于统一,进而实现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的整合。

(三)信息技术策略

1、建立SDN企业信息平台。SDN企业正逆向物流观念改造策略推动了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为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奠定了观念基础。而节点企业物流流程优化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但是没有实现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的完全整合,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

2、信息平台保障机制。SDN节点企业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由于计算机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不慎或病毒入侵而泄露正逆向物流资源数据库的相关机密,所以在企业内正逆向物流资源整合中要构建相关安全保障机制,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运作。

总之,宁波市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加强逆向物流的管理,而逆向物流系统和正向物流系统往往又不是完全割裂的两套体系。因此,用SDN理念有效地将正逆向物流系统进行整合,会进一步促进宁波市逆向物流的发展,进而推动宁波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Savaskan R C,Bhattacharya S,Wassenhove L N V.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2004.2.

[2]Simato Pang T,Sridharan R.The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2.5.

[3]魏洁.企业逆向物流制度与模式[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低碳物流的特征范文6

低碳视角下城乡双向商贸流通农业物流的发展路径分析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源于英国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本意是出于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气候变迁关系的考虑,随着社会发展,很多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及架构设计,规制发生源,理顺供应链各环节,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建立低碳排放的体系和产业结构。对应生产流通形式,低碳经济应包括生产的低碳化、流通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和消费的低碳化四个体系。

流通的低碳化就是要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能够自由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着眼于流通体系优化有助于实现农业物流的低碳化。目前农产品同时呈现了“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的两种景象,一方面城市菜价及其他农产品价格涨幅过快,另一方面农户却增产没有增收,甚至滞销。

我国现行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目前来看,农村市场已成为我国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分为农资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活跃着多个生产要素。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日益重视,但长期以来农村商贸流通与城市商贸流通没有统筹,双向流通不够,制约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笔者按运营主体的不同将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概括为以下四种。

(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当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它连接千家万户的农户、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有的加工企业,自建商贸网点搞工贸一体化;还有的加工企业以加工外销为主,把网点拓展到了国外。

其特点有:这种模式涉及面较窄,主要是针对一些须深加工的农产品,如临安山核桃、金华火腿、食用油等,但对于一些无须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刘磊,2005)。加工企业须是当地龙头企业才能担当主导者。企业上规模,加工精度深,加工费用相对低廉,能吸引供应农产品的农民;吸引了供方,就会吸引销方,批发商和零售商就会找上门来。加工企业的服务能力往往有限。加工企业主业加工,往往在物流服务如运输、配送,特别是商品跨区域的流动上会显得乏力。加工企业的辐射能力较弱。很多加工企业都建立了企业网站,产品信息、加工常识、技术支持一览无余,但主要是朝“专而尖”方面发展,辐射面有限。

(二)以农产品流通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这里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偏“商”,包括农产品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等。由它们来连接农产品初级产品提供者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城市终端的的消费者。

其特点有:农产品流通企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会选择大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农户、加工企业或生产基地须“抱成团”,以迎合这种倾向。流通企业往往对农产品标准、农药残留量、产品包装甚至生产技术都有较严格的标准。而总体上,分散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这种标准的执行常常不到位。相对于加工企业为运营主体的运作模式来说,这种模式运作效率较高,并能降低一定的市场风险。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往往运营网点广泛,如上海联华、乐购等,它们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直供合同,把城乡对接起来(焦必方,2002)。但总体上来说,在这种运作模式下流向还是单一的。只是“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互动,没有双向流通,而实际上农村市场巨大。

(三)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农产品批发中心,与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有相同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们功能相似,但在规模大小、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不同。农产品批发中心按其地理位置来分至少有两种类型:一是城市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批发商与零售商、公司用户、终端消费者;二是乡镇里的农产品批发中心,它主要连接的是作为农产品供应者的农户与批发商。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农产品批发中心在目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核心的地位。农产品批发中心往往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水产品市场、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肉禽蛋市场和粮油市场(何秀容,2002)。它以批发为主,但往往批零兼营,同时具有市场管理、物流配载、工商税务、产品检测等功能。农产品批发中心能基本反映市场供、需的基本情况,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批发商对作为生产者的农户和广大消费者进行消息封锁,从中赚取巨额利润。一些批发中心信息平台是缺失的,有一些批发中心即使有信息平台,但透明度不高、信息更新不快、在线交易不畅。我国农产品批发中心从量上来说接近饱和,但从质上来说,相对于现代意义上的批发市场还是存在较大距离。绝大多数批发中心还是处于粗犷性经营中,专业市场不够细分,精深度不够,功能不完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较低。

(四)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运营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下,龙头农产品物流企业担当农业物流运营的大任,这也是商业繁荣下市场专业化分工的表现,它虽不是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却能较有效地连接起分散的农户和城里人的餐桌。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龙头物流企业利用搭建的信息化平台,能帮助用户获取物流服务、流通速度、产品价格、在线交易等支持,特别受到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性企业的青睐(骆温平,2001)。此种模式下,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有利于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专注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现阶段,跨区域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尚在规划和完善中。只有当物流服务网络发达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和城市。绝大多数农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在起步阶段,管理水平、专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数据共享都还很不健全,亟须完善。

低碳经济视角下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农业物流模式

(一)农业物流模式构建应坚持低碳经济原则

1.“低碳”原则。低碳,意味着农业物流发展应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来优化农产品的流动,从对物流源的控制上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车辆实载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转型。

从农业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由于

长期以来城乡割据,缺乏统筹规划,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缺乏公共的、统一的及公信力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导致物流节点间衔接度不够,货流不畅。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农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农业物流从服务内容上看已经从单纯的运输、仓储等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从服务范围上看逐渐向全国性、国际性方向发展,这些都显示了农业物流需要一个网络化的综合服务体系。

2.“经济”原则。经济,意味着要在规划农业物流网络、控制物流源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现行的农业物流模式由于分段、分散,资源不够整合,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业物流供应链整体性与农业物流主体的个体性对接度不高,无法匹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布局农业物流网络,可对农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便于城乡间商品和服务、资源与要素的顺畅流动,实现规模经营,可以使利益最大或成本最小,并兼顾生态环境,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农业物流模式构建

坚持低碳经济,首先应从网络布局着手,网络是实体的“点”和虚拟的“连线”交织而成,故布“网”一定意义上重在布“点”,很显然政府层面规划就起到了主导性作用;除了组织的网络化,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城乡能否双向互动的关键。其次,经营性企业从具体运营层面应发挥主体性作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主要停留在“农村走向城市”,城乡没有双向流通,这样一会使农村广大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二也会致使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故若以核心企业充分发挥居间性作用,实现“城乡对接”,不仅有利于流通环节低碳化,降低运营成本,也会极大地促进城乡市场的开放与融合。

1.政府主导:以发展农业物流节点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这一模式是指通过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城乡双向的农业物流服务网络。其流通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网络化是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特征,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网络结构。鉴于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基于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经济,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物流,从布局、结构、区域上构建和优化农业物流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使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紧密。发展农业物流节点应符合低碳化,应优化布局,避免重复布局、重复建设,必须摆正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现代农业物流服务网络是由节点、联结、层次和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的。由于节点功能和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物流网络布局和功能结构,因此,通常将发展物流节点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发展物流节点应坚持低碳经济的原则。

第二,农业物流应纳入已有流通主道。农副产品物流基地应和工业物流基地、小商品物流基地并存于政府统筹规划的分区域、多层次的物流园区。目前,我国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线路和节点配套不好、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等,导致城乡资源和要素不能顺畅流动。如何按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构筑我国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和区域之间、线路和节点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是我国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一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提供特定的商品和服务,必然需要网络的许多成分共同参与,因而网络成分之间是相互补充的(黄静兰,2003)。农产品批发商、加工企业、物流企业是农副产品物流基地的组成成分,也扮演着主角,它们又有各自的供应链网络,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促进了节点的发展。

第四,以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证明,在坚持实行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经济,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借鉴日本农协的做法,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合作购买和合作销售(赵慧峰,2002)。通过“合作购买”(主要针对化肥、配合饲料、农药、农业机械等农资品)和“合作销售”(主要针对农产品),实现城乡间商品和服务的顺畅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第五,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是农产品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通过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城乡间商品的快速配载、农资供应、实时跟踪,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业务管理、客户查询及业务跟踪、农业科技合作、农业咨询服务,有效地减少物流中间环节和费用,并且由合作社组织合作销售、合作购买,“统一计算,费用分担”,使农户能取得稳定的收入,调动了农户参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积极性。其电子虚拟模式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政府公共信息平台使得传统的农业物流网逐渐转变为增值型的物流网络,一个物流资源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整合分散化的农业资源,将上海、武汉、广州、成都、沈阳、兰州等各个区域农业基地串联在一起,资源共享;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有利于农业产业布局的合理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透明度,实现规模经济;通过信息技术,也有利于优化我国农业的组织架构,有利于合作社、农业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正是由于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才使“低碳”和“经济”得以兼顾。信息网络包括内部信息网络和外部信息网络。内部信息网能够在节点内部得到共享,外部信息网可以使节点加强与外界的连接,每个农业物流节点可以与其他任何节点发生联系,快速交换信息,协同处理业务。故每个农业物流节点既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又处于一个大的网络之中,因而信息网络使城乡市场成倍的放大,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模式势必快速发展。

2.企业主体: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促进城乡商贸流通。运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来改造单纯的“农村走向城市”的农产品“推式”供应链,以市场为导向,构造“一个核心(核心企业),两个满意(农户满意和市民满意),四方(企业、农户、政府和市民)共赢”的新农业产业化“双向驱动”供应链(如图3所示)。这一“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企业主体模式是对政府主导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城乡流通环节低碳化,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市场的开放和融合。它是一个跨工、农、商三个产业,连接多元直接和间接利益主体,伴随多种要素(产品、信息、资金等)流动和竞合关系的复杂产业链系统。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核心企业”是供应链的“中场组织者”。一方面核心企业和农户签订意向性协议书,将优质农产品、农副产品直供超市、便民店和菜市场;另一方面核心企业组织农业日用品、农资等下乡,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打造“农村沃尔玛”,实施惠民惠农工程。

第二,“两个满意”是“推拉结合”双向驱动供应链的原动力。“两个满意”意味着“两个市场”,两个“推拉结合”。一个市场在城市,是“菜篮子”工程,是如何从“田间到餐桌”的问题,这个市场以“市民满意”(CS)为拉手,以农户及其组织为农业产品的推手;另一个市场在农村,这个市场刚好相反,以“农户满意”(FS)为拉手,以市民及其企业为农业日用品、农资品的推手。核心企业所起的作用就是使“推拉手”手牵手,形成协同运作机制。

第三,“双向驱动”的本质是将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企业、农户、政府和市民共赢。由于双向流通,最终会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低碳化农产品营销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