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实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实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人才培养模式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情况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专业设置的6门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二次接线、继电保护测试实训、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训等,进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1年、2012年对我校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的“课程有效性评价”环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这六门课程的设置在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中,91.2%的人认为这些课程很重要,但其满足度仅为53%。这些课程设置和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提升专业课程对实际工作的满足度,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系统分析、疑难排解”三项基本工作能力。
本专业教材相对继电保护技术滞后,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企业共同开发教材,保证教材的知识与生产契合,代表技术的最新发展。实训条件需要大力完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的实训条件,具备真实或仿真实训条件。开发校外实训基地,其数量必须满足学生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实践的要求。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兼职教师欠缺。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1.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建议。经过专业调整结果,将继电保护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面向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业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领域相关的一线岗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调试、维护、运行和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安装、检测、营销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确定的建议。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借鉴兄弟职业院校经验,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以乌海热电厂、君正热电厂、海波湾发电厂、蒙西热电厂、五湖泵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顺金电力安装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为平台,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变化,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共享教学资源和生产设备、校企共同设计人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校企共同监督教学质量。共同探索企业全程参与“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以培养从事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测试、维护、运行和电力自动化设备生产、安装、检测、营销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分析近三年继电保护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校企合作开展继电保护专业人才需要调研,通过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设计与实践教学高度融合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
4.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置建议。(1)师资建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专业对师资力量的具体要求可参考以下指标:高级职称(含高级讲师)比例R20%,双师素质教师比例R40%,实训指导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2)实训条件配置建议: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有一定的基础,根据对企业和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调研可以看出,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建议新增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基地、自动装置实训基地。本专业必须配置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生。仪器、设备利用率高,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训项目开出率在90%以上。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改革过程中,依据学校“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依托学院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结合继电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继电保护专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
继电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趋势,以电力行业和相关企业为服务对象,改革过程中,依据学校“政校企合作、课岗证融通”办学育人模式,依托学院领导下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结合继电保护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继电保护专业企业全程参与的“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三个阶段,两个证书”人才培养模式。
“一条主线”是指以电力员工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
“两个体系”是指“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组基础课程体系;分析继电保护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个阶段”是指分阶段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第一阶段是职业能力的认知,在一、二学期完成。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环境,工作环境和岗位工作任务,具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职业素养;第二阶段是职业能力形成,在第三、四学期完成。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以继电保护专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聘请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担任校外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并采取“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三阶段是职业技能提升,在第五、六学期完成,安排进行综合实训及顶岗实习。在电力生产一线对继电保护进行运行、维护和调试操作,以适应继电保护专业职业岗位。三个阶段递进地实现“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两个证书”是指学生经过三年培养,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学生毕业时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应取得继电保护工、电力通信调度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等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电力实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131-02
1 营销稽查的必要性
营销稽查是每一个供电部门对于用电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相关用电情况整理核实的主要手段之一,稽查手段的运用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整个供电单位的服务质量和供电企业的社会经济效应。因为一些技术或者是条件的限制,我国现今各个供电部门的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稳定或者是优秀的制度体系。这也就导致了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稽查是不完整是存在有漏洞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以及目前我国全面提升社会经济化工业建设,使得我国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我们的电力企业部门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的电力营销稽查体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的利用社会现代化技术来进行电力系统的调整,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搭建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营销理念以及精细化营销体系的建立,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才能够提升我国电力部门的服务水平和相关质量,从而达到增加我国电力系统的社会经济化效应的目的。
2 稽查切入点不清晰
电力营销稽查中因为存在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数据收集和提取是整个电力营销稽查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因为实际中,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大数据整理,从而使得这些大数据难倒很多的稽查工作人员,而稽查人员没有对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就会造成不能够准确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相关诉讼,从而导致整个工作开展并不顺利。
从大数据中分析出信息是数据稽查工作的重点组成,如果没有相关的数据来进行说明和参照,就不能够准确来进行稽查工作的开展,也就会使得整个稽查工作变得极为缓慢。然而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电力系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纸质收据正在逐渐被现今的数据所代替,这将大大缓解环境的压力以及经济的成本。并且现今的技术使得一些电力数据很难被修改,以前的纸质的数据很容易就会被修改,而现在基本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我们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然而这也对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相当大的专业工作要求和相关技术要求。
现今的一些稽查工作中对于报表或者是一些工作清单都将对稽查人员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旦稽查人员出现纰漏将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一些损失,而计算机智能化技术能够很好的将这一损失进行挽回。
3 电力营销稽查精细化管理措施
因为我国电力稽查受制于以前电力稽查方法和手段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我国从根本形态上没有形成真正的电力系统营销稽查手段和相关的营销理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和相关的规章制度。
营销主要就是为了通过相应的稽查手段来进行相关用电等情况的获取和收费来达到经营的目的。而营销稽查主要就是针对于在进行营销时杜绝或者是防范相关违规情况的发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稽查时出现的一些错误或者纰漏都属于稽查的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电力系统的整体水平。
但是不得不说我国目前的相关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并不是专业的稽查人员,大多数是从相关部门或者岗位进行抽调的一些兼职的稽查人员,所以这些稽查人员并不具备相关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这对于整个稽查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3.1 创新稽查管理
针对电力营销的稽查管理,要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状况,采用创新的管理方式,并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改进和改善,电力企业应投入资金和人力,建立营销稽查管理部门,这样电费计算,电价管理和营销稽查能够相辅相成的发展。稽查管理模式应是闭环的,每过一段时间电力企业管理部门能够得到详细的管理报告包括检查的项目和检查的结果等内容,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要及时上报,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解决,明确工作重心,力求管理工作科学化和标准化。
3.2 偷电漏电在线稽查
构建完整的电力营销稽查体系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来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充分的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智能系统来进行用户用电情况的处理和收集。一旦发现用户用电情况过高或者过低时可以过计算机报警系统来进行用户预警处理,这样能够使得相关电力稽查人员充分了解用户用电情况,从而避免出现偷电以及漏电等情况的发生。这样能够大大的提升用户的用电安全以及相关用电企业的用电危险等,全面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经济效应。
3.3 电费电价综合稽查
我国相关的国家电力部门的收费标准是一致的,要严格按照标准制定电价,精细化营销也要按照相关的标准制定电价,并且根据相关的政策或者电力的波动来进行电价的调整,有的地区电价高或者低都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讨论,得到中央的批准以后才能够制定电价,不能够私自定电价。而且保证电价是准确的是合理的。电费电价稽查的内容应包括:抄表质量和执行情况、基本电费标准和电费收取的情况、电费违约金收取的管理情况、电费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3.4 营销服务水平稽查
构建完整的电力营销稽查体系中可以通过相关服务评价模块来实现智能人性化的需求和改善。这一服务评价模块可以综合整个用户的需求和不满意的地方,并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相关工作的调整,而这一评价模块还可以对一些合格的管理服务人员进行评价,发现不合格的人员以后应该要立即进行相关知识和专业能力或者是服务能力的培训。用户可以通过95598客服服务来进行相关用电情况以及用电注意事项等用电知识的获取。我们的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来进行相关线路是否正常等信息的获取,这样能够快速的进行用电线路的抢修和维护。
4 结 语
随着我国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上文所提到的一些现代化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未来的电力营销稽查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快捷化。
参考文献:
[1] 刘明星.供电企业营销效果指标评价[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3.
[2] 吴瑞峰.电力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与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研究[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2004.
电力实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 直流屏;负荷分析;容量换算法;电流换算法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178-01
0 引言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站变电所现有直流屏型号为PGD2-IV-65-220/220,蓄电池容量为65AH。但随着企业发展扩建,该直流屏目前共为4所高压室提供直流电源,共计开关柜60余面。由于该直流屏蓄电池容量偏小,在几次停电事故中,发现它所能提供的事故供电时间偏小,仅能维持半小时左右的事故供电,给事故的处理带来了不利因素。而在3#站变电所中,直流屏型号为PGD6-IV-100-220/220,蓄电池容量为100AH,目前仅为8台高压开关柜提供直流电源,利用率偏低。鉴于以上情况,考虑将1#站直流屏所带的部分负荷移至3#站直流屏供电,从而解决1#站直流屏容量偏小而3#站直流屏利用率低的问题。
1 负荷分析
变电站的直流负荷按其用电特性的不同分为经常负荷、事故负荷和冲击负荷三类。
1)经常负荷 是指在所有运行状态下,由直流电源不间断供电的负荷。它主要包括:经常带电的直流继电器、信号灯、位置指示器等。一般来说,经常负荷在总的直流负荷重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2)事故负荷 事故负荷指正常运行时由交流电源供电,当变电站的自用交流电源消失后由直流电源供电的负荷。它一般包括有:事故照明、通讯电源及后台机电源等;
3)冲击负荷 冲击负荷是指直流电源承受的短时最大电流。
2 直流负荷转移后对蓄电池容量的计算
2.1 计算原则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容量换算法和电流换算法。本文分别用这两种方法,按照满足事故下的持续放电容量和全停电状态下的冲击电流选择蓄电池容量。最后验证在转移相应的直流负荷后,3#站现有蓄电池组是否能保障变电站在停电2小时内的直流供电。
2.2 负荷统计
在准备转移的直流负荷中,开关柜均配微机综保系统,其中保护装置为SEL551、SEL587或SEL351A,测控装置为PMC560系列,此外,每个开关柜还配有指示灯、位置继电器和带电指示器,负荷统计如下:
2.2.1 各配电室装置总功耗统计(单位:W)
1)3#站:PMC560:42,SEL装置:60,指示灯:85,跳闸继电器:49,闭锁电磁铁:35,分闸电流:5.1A;
2)乙胺站:PMC560:48,SEL装置:60,指示灯:105,跳闸继电器:56,闭锁电磁铁:40,分闸电流:8.5A;
3)20万吨站:PMC560:108,SEL装置:110,指示灯:340,跳闸继电器:126,闭锁电磁铁:90,分闸电流:23.8A,带电显示器90:,位置继电器:126。
2.2.2 三个变电站直流负荷总计
1)经常负荷:PMC560+SEL装置+指示灯+带电显示器+位置继电器+闭锁电=1.33kW;
冲击负荷:跳闸继电器+分闸电流=8.46kW。
2)0min~1min内事故放电电流为:(经常负荷+冲击负荷)/220=44.5A;
1min~120min内事故放电电流为:经常负荷/220=6A。
3)1min~60min内容量累计为:经常负荷*1=6AH。
60 min~120min内容量累计为:经常负荷*2=12AH。
2.3 蓄电池容量的计算校验
2.3.1 方法1:容量换算法
1)按持续放电负荷计算电池容量:直流屏蓄电池组终止电压为200V,即单体电池终止电压为1.85V,查《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4.4.5节图4-4放电容量与放电时间关系曲线得,Kcc=0.5,Krel=1.4,则蓄电池容量Cc=Krel*C/Kcc=1.4*12/0.5=34Ah;
2)按冲击负荷计算电池容量:放电初期最大放电电流Ich0=44.5A,电池放电终止电压Ud=1.85V,查《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4.4.5节图4-2蓄电池冲击放电曲线得,Kch=0.62,Krel=1.4,则蓄电池容量Cc=Krel*Ich0/Kch=1.4*44.5/0.62=100Ah;
3)两者应取较大值,所以C=100Ah;
4)校验事故放电初期承受冲击电流时的电压水平:Kch=1.1*Ich0/Cc=1.1*44.5/100=0.49,查《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4.4.5节图4-2蓄电池冲击放电曲线“0”得,Ud=1.87V,则,U=1.87*18*6=201.96V=91.8%UN;
5)校验事故放电末期的电压水平:K=KrelCs/tC=1.4*12/2*100=0.084,查《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4.4.5节图4-1曲线得,Ud=1.98V,U=1.98*18*6=214V=97.2%UN;
6)两项电压校验均符合标准,所以蓄电池容量可取Cc=100Ah,可满足事故情况下供电2小时。
2.3.2 方法2:电流换算法
1)第一阶段:电池的终止电压为1.85V,查《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4.4.5节图4-5(a)容量换算系数曲线得,t11=1min时Kc11=0.62,则Cc1=Krel*I1/Kc11=1.4*44.5/0.62=100Ah;
2)第二阶段:电池的终止电压为1.85V,查《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手册》4.4.5节图4-5(a)容量换算系数曲线得,t21=120min,Kc21=0.28,t22=119min,Kc22=0.29,则,Cc2=Krel*(I1/Kc21+(I2-I1)(Kc22)=1.4*(44.5/0.28+(6-44.5)/0.29)=37Ah;
3)蓄电池容量取Cc1和Cc2两者交大的值,即Cc=100Ah,可满足事故情况下供电2小时。
3 结论
通过以上两种计算方法验证,将乙胺、20万吨站的直流负荷电源从2#站直流屏转移至3#站直流屏供电,完全可以满足事故失电情况下的2个小时直流电源的供给时间。同时可以延长2#站变电所直流屏的事故供电时间,使2#、3#站直流屏的蓄电池容量都发挥了最合理的效果。
电力实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ESC系统;安全稳定
0 引言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是建立在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之上的,以电气控制系统为核心,以电动机为主要传输动力,具有自动检测、信息控制等多项功能,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使各项电气设备自主控制完成电力生产任务。将其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可有效解决其复杂结构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降低工作难度,减少人工劳动量,进而维护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应引起重视,促进该技术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1 功能
首先是自动控制功能,即对电力设备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体现。多采用分散式控制方式,实现对整个操作系统的控制,运行中若有设备出现异常,自动控制系统会及时发现, 并将故障电路切除,以免有电流经过,使得故障进一步扩大。而电力系统结构庞大,线路复杂,要想准确切断电路,还需依靠分散控制来完成,所以说自动控制功能是维护系统整体稳定的一个重要保障。
其次是保护功能,受内部运行或外部环境影响,电力设备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进而影响到系统安全。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则能够保护设备运行安全,如输入电压不稳定时,自动控制系统会控制设备自动将高电压转换为低电压,保护设备内部的元件和导线不被损坏,将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降至最低,尽可能地保护设备安全。电力设备运行时的承受能力有限,一旦电流过大,必将受损,所以说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是监督功能,主要是监督不稳定电流,因为电流不稳定时,对设备危害较大,自动化控制系统则能对其加以监督。此时显示器上的指针会有所偏移,且信号灯闪烁,提示工作人员对线路进行检查。进而控制不稳定电流,避免故障发生。
1.2 应用
首先是电气产品的设计,为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设计者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产品的用途和工作环境。以往多以经验为主,缺少科学性,而且工作量较大,精确度低。而现代化产品则要利用高科技和现代化工具,如计算机等。另外,控制理论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的应用,为产品提供了质量保障。
其次是设备故障的诊断,现代化电气设备功能增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故障也变得更加复杂,具有非线性的特点,检测处理难度加大。传统的方法显然已不适用,而当前则逐渐形成了一套设计理论,以此对故障进行检测。这是一大创新,在智能化产品故障检测中较为适用,效率很高。当然还可以结合模糊逻辑系统等使用,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
2 新型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分析
2.1 案例
某电力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发生频率,于2003年引进了DCS系统。随着用电需求的增长,电力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DCS系统的应用可控制输入输出设备,从而采集系统的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对功率计电压等加以适当调整。该系统以控制系统为基础,具有分散控制、分级管理、集中操作等功能,在电力生产中一度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电网事业的改革,这种系统的弊端日益显现,信息处理量有限,抗干扰能力较差,接线复杂,成本昂贵,且反应太慢,往往不能很好地处理瞬态电信号。为此,企业于2007年开始引进并应用电气监控管理系统(Electric Control System),简称ESC系统,这是对计算机、信号处理、现场总线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装置进行有效的测量控制,并保护其安全。
2.2 ESC系统
该系统包括以下3层:(1)间隔层:由多个智能元件构成,如直流接地选线装置、常用电压保护装置、自动准同期控制装置等,可完成系统的专业化功能。多是通过嵌入式软硬件技术开发的,由CPU、现场总线等设备;(2)通信管理层:主要由通信网络和相应的管理装置组成,利用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将DSC系统、各项智能设备及其他子系统相连,实现其网络通信工作;(3)站控层:包括各种专业软件、通讯接口、服务器和监控设备,且软件都具有数据采集、故障诊断的功能。
2.3 特点和功能
ECS 系统采用通信管理层和站控层组态一体化的设计, 可保证组态调试的一次性完成, 进行调试时可以更加方便, 并且符合人的操作习惯。 并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系统的通信功能,保证站控层、通信层、间隔层的通信速度,并开设与 DCS、 MIS、 SIS 的通讯接口。并且 ECS 与 DCS 互相通信是不受限制, 还可以节省大量的通信缆线和变送器。 ECS 采用先进可靠地自动化电气装置, 完全可以不受通讯功能限制并可以独立运行, 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程度。
ECS 系统的间隔层采用保护测控装置, 抗干扰能力强,适用于复杂环境。且系统还采用了冗余容错技术, 包括双现场总线网络、 站控层设备冗余等多种措施,保证了系统稳定。系统保护测控装置局采用高性能的 DSP 并 IJ 微处理器,硬件系统采用多 CPU 智能化结构,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处理速度。
3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保护系统安全稳定,提高工作效率。在今后,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有很多事项需注意,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
参考文献:
[1]蒋志荣.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109-110.
[2]陈俊红.浅论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4(02):143-145.
电力实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化,认识
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力,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将逐步实现信息化,这对于电力的透明化管理有了新的要求,电力系统信息化必将引起电力公司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经营模式、用户管理等方面。主要的变化在于公司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上,市场的动态变化是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努力通过占有最大化的市场份额来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利润。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现今的信息时代需要掌握信息和网络技术,电力信息技术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而今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管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1]
1电力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
电力行业具有技术和装备密集的特点,它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听从于它的特殊生产和经营方式。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电力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最初信息化的电力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和计算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力系统才开始在应用领域引入信息化技术,包括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仿真系统等多个方面。20世纪末电力信息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各电力企业里犹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电力信息技术延伸到了各大综合应用领域,包括控制层、管理层等方面。企业的信息系统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设计的,信息着眼于本企业忽视了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所以目前这些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涵盖范围广,却都是独立存在的孤岛,对于数据仓库的进一步建立是一个很大的阻力。一些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原因就是没有总体的科学性的规划或者没有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导致没有实用意义的规划方案。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要着眼于全局, 从过程开始入手,突破从重点开始。要充分考虑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和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科学的电力信息化规划。要落实信息化工作,突出工作中的重点,及早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
2电力信息化及信息资源开发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各个方面应用过程的统称为电力信息化,电子信息技术驱动电力系统向集约化、知识化、技术化方向转变,电力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开发和利用电力信息资源。目前信息网络已经基本覆盖所有的电力企业,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教训,比如四个统一原则、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原则。这些经验教训为信息化走向正确的道路提供了指导作用,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信息化的开发没有做到最大化,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不同步,对信息网络的整体作用起到一定的阻碍。
3关于信息化技术的关键问题思考
信息化应该着眼于竞争环境,电力系统为了缓解供电压力保障高峰期用电,电力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措施,比如峰谷电价机制、提高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充分发挥联网带来的效益。电力公司的电力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电力市场是一个需大于供的市场,信息化将成为电力公司参与竞争的强劲动力,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建设信息化电力系统是参与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信息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进行有力的推进,这就需要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规划,只有做出一个好的规划才能够有目的地建设信息系统,才能够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没有规划的系统建设是随意的,这样很容易形成一个信息孤岛,导致系统不整合而给企业带来麻烦。要从全局角度考虑信息系统的建设,不要过分追求先进技术、要看系统的整体效果,避免仅仅是数据的集成。电力企业的领导要注重信息化工程的管理,避免信息化走形式,走过场。[2]
4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从零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对网络功能以及应用进行完善和扩展;全面升级网络和对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建立网上多媒体视频平台;完善网络结构,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电力企业数据环境的重建也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规划整体数据,开发主要业务的应用;全面开发信息资源;规划网络信息,对数据环境进行重建;综合数据库的建设;优化对信息资源的规划,统一编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3]
5电力行业特点和改革后格局
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电力行业的特点息息相关,电力行业的产品是能源和与其相关的服务项目,电力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其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电能和热能产品,这个环节需要各发电厂和热电厂的参与,电力对社会的贡献取决于一个国家电气化的水平。电能具有不可存储的特点,一旦发电量过剩那么就会造成浪费,反过来若发电量不足就会影响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电量的需求随着地区、季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改变。电力的这种不可存储而又需求量不定的特点使得它对于精确的控制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了对系统的精准控制与调整才能够确保供电的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在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垄断的,电力行业的多个环节都是在一家公司内部完成的,这就失去了一定的市场调节能力。电力体制的改革是建立"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市场基础,这反映了电力体制的新变化和格局。[4]
电力企业信息化工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是信息化工程中的迫切课题。国际上信息化的潮流将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张旭.对于电力信息化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J].电力信息化.2009,28(23):56
[2] 潘明惠.辽宁电力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J].世界仪表与自动化.2006,38(3):63
[3] 王聪生.论电力信息化的特点及其发展. [J].电力信息化.2009,8(41):87
电力实习计划范文6
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所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和自身国情相匹配的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法则和参考标准。目前,我国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最主要的情况就是,对于施工时候的成本通过施工图纸预算管理来对物料、人工费、装备费用等进行合理地管理。有些建筑公司接的很多比较小的电力工程,应用的管理方式是采用内部定额实行预算编制而且对施工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应用这些方法对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顺利实施进行保障。这种方法在企业进行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时,能够保证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按照要求进行,并且还列出了一系列的参数。虽然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不断得到完善,但是随着承接项目越来越多,在不同的项目中出现了不同的问题,对于电力自动化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并且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能解决的难题,对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阻力。电力工程自动化随着应用项目的增多,出现的问题也相应增加。这些问题主要有,对于承接的项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进行施工之前并不能对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考虑和研究;对于设计者而言,设计压力很大,所设计的方案存在很多漏洞,并不能保证所设计的内容非常完善;由于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对于原材料的消耗和机械设备的磨损增加,会发生物料供给不足的现象,就很难保证工程能保质保量完成。
2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技术
(一)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的时候,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保证质量问题,并且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主要组成就是要保证项目按照预定时间高质量完工。在质量管理系统中,首先要建立实行质量管理的目的和明确每个部门在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应履行的职责,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案,通过此方案来保证质量管理顺利实行,并对管理的所有环节进行检测。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质量管理的目标就是要让变电机组能够实现一次性操作成功。为了保证电力工程自动化的质量管理,还需设定标准的施工参数,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工作人员可以依据标准对项目质量进行评定,对于在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进行很好的解决。所以,有很多方法都能够提升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规定,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电力工程自动化项目,同时还能够使电力工程系统施工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得到广泛应用。
(二)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成本管理
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使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是重中之重。对于成本管理如果措施得当,可以减少质量问题的产生,还能够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性和一定的经验。对于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成本管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减少施工成本。对于进行施工的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对于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岗前培训,减少在施工中出现低级错误的概率,提高施工质量;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原材料和设备进行合理安排,尽量用最少的人和材料达到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质量;在进行原材料购买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投标的方式,但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些信誉口碑比较不错的供应单位,这样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增大竞争减少成本投入;在施工时,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研究,对于现场原材料的放置进行科学管理,进而根据情况就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在管理过程在可以采用一些现代管理形式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结合,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三)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
在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危险,由于影响安全隐患因素比较多,所以安全风险就比较大。特别是在施工中的一些电路漏电现象和高空作业等,所以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对于电力工程自动化施工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全面的、更高的管理要求。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