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体经济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体经济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性;途径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历了中考的挫折,跨入中职学校,基础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等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因此,作为中职的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到必需的、够用的、有价值的教学知识.使得数学教学趋于大众化、呈现多样化.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显著地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要能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把握学生学习倾向,要知道学生对数学的了解程度,即本学科知识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设计教学方案.由于现在中职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弱,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多注重课本的基础知识的讲解、训练以及检测.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较慢,因此教学进度要慢一些,不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越多越好,而是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设计的学习方案要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过高,往往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失望的情绪,而期望值过低,则会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内动力.所以,教师有责任了解学生的期望值,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使他们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根据时代的特点,教师应该不断调整思想,发展观点,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名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较容易的问题让基础弱的同学来回答,一般问题由中等生来回答,较复杂问题由基础较好的同学来解决.使每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挥,都有收获、进步,都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许多学生特别是中职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自由自在地学习,所以要让学生们在每一堂课都有精彩的表现,能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式、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式、辩论式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
四、设计有一定层次的练习
中职学校的学生也参差不齐,成绩差别也较大.应该设计既有弹性又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有选择的余地,目的是为了让学困生 “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在练习设计上应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设有“必做题”和“选做题”.练习层次化,主要在于练习题设置与要求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而且有些题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而对优等生则可以要求高一些,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可以做到: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和练习内容供学生选择,由学生决定练习的内容和练习量.把练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恰当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才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自觉运用数学、主动探究数学.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他们学好数学.适当、巧妙运用有关资源能有效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努力把握以 “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激发兴趣、启动认知.精心设计学习资源,变换表达式,引导观察、建立表现、架设疑问、激发思维、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注重多种学习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学习资源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对学习资源的浓厚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索热情更高涨.
六、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作为数学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传授数学知识.教师要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把师爱洒向每一名学生的心田.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对学生的宽容和尊重是营造良好数学学习环境的要素.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改变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T.特色教育探索・教师篇[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建.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教师[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06.
个体经济的性质范文2
由于我国目前的财政经济的发展形势可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如果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利问题一直不去解决掉,并且针对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并且防止其恶化,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环境是大不相同的,目前我国与外来经济往来不断,并且越来越密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问题,因此更应该对其做出及时的解决方案,解决我国财政中所出现的问题,从根源上去制定有效的措施,在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财政体制的改革仍需进行。
一、现阶段我国财政经济发展形势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型企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由于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也正在面临着挑战,其在资金的筹集方面则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并且在企业的运营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规模小,产业集中率低,产业升级缓慢,市场竞争力不强,非常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然而导致会出现这样问题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形势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二)民生问题比较突出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我国目前财政经济急需解决的主要矛盾[1]。民生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政府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民生问题也是需要财政经济大力扶持的对象之一。住房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在住房方面也做出相应的划分,并且推出许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我国政府也对此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在进行棚户区改造及安居住房保障的建立等等方面都推出了相关的政策,然而我国现如今,人民的住房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医疗方面我国更是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服务的提高,但是在医疗保障制度上还需要再进行完善。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如今就业率与失业率已经不成正比,我国人民在就业的问题上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政府政府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
二、我国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
(一)控制经济发展的规模
政府在财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起到管制和控制的作用,并且可以对财政经济模式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调整,并且在对财政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要首先考虑税收,税收是我国财政经济最重要的来源,因此我国在进行财政经济规模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税收的基本情况,以免税收会受到其影响,并且通过税收的方式,国家可以对我国财政经济的收支进行准确的监督,能够了解到我国财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情况,并且可以用其作为财政政策制度的重要依据[2]。
(二)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的结构
国家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也是根据财政经济形势所确立的,而其目的也在于保证财体制的平衡。财政支出结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确定最后方案前不仅需要考虑经济发展形势,同时要对过去的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相应的研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对未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有效的预计。而就我国目前的财政经济发展形势而言,需要加大对失业保险上的财政支出,失业问题是民生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矛盾较为集中的问题,国家加大对事业保险方面的投入,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经济稳定的发展是十分有效的,同样也对解决民生问题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目前城乡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国家在对农村建设上应该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3]。
(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财政收入问题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并且还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方式之一。如今,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产生的最为集中的地域就是我国的东西部收入及城乡的收入差距,然而收入差距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在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程度不同,例如,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比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快一些,城市的经济发展会高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其在收入的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发展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收支的多少,因此,我国需紧密结合当前收入状况,在不同的地区与行业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税收比重的调整。
个体经济的性质范文3
【关键词】 静脉药物配置;PIVAS;库存管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 has attracted too many focus from all pharmacy departments.Children’s hospital of Dalian established PIVAS in 2009, so we also encountered many of important problems.Now we provide out solutions for them, and expect that they will enlighten other unconstructed, constructing or constructed hospitals.
【Key word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Inventory Control
作者单位:116021 大连市儿童医院药剂科
200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全肠道营养和肿瘤化疗药物等静脉液体配制中心,实行集中配制和供应[1]。静脉配液(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士或者护士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注射的药液[2]。世界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提供静脉配液服务[3],相比之下,我国住院患者,特别是儿科患者,静脉输注给药的比率较高,PIVAS工作的起却相对较晚。本院是作为一所综合性医院是东北三省唯一一个提供静脉配液服务的儿科医院,现将针对本院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1 时间问题
PIVAS建立的初衷除提供安全、洁净的工作环境之外还有规范医嘱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工作流程时一定要首先确定正确的时间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工作。习惯上认为每天早8时至次日早8时为一个工作日,这显然不适合PIVAS的工作模式。因为PIVAS是“今天做明天的工作”,即提前1 d摆药计价,现在很多儿科患者都涉及到医保结算问题,所以我们与医保同步,将每天0:00~23:59定义为1 d。1 d之中又分五个批次为临床提供药品配送服务。第批次0:00~8:30;第一批次8:30~10:00;第二批次10:00~13:00;第三批次13:00~15:00;第四批次15:00~24:00。其中第、四批由于不在静配中心工作时间由电脑自动判定为打包,即将包装完整的药品直接送到病区,由病区护士完成配置工作。对应的送药节点分别为8:30、10:00、13:00、15:00(送当日第四批及第二日的第批药物)。
每天中午12时前PIVAS将接收第2日全天的静脉长嘱,审核确认后摆药计价,开始排药入仓,12时至次日早6时期间病区可对医嘱进行修改,第一批次医嘱的修改时间不得晚于医嘱执行当日早点晚,且病区需及时通知PIVAS从仓中取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其余批次在送药节点前2 h内不得改动。
2 退药问题
在静脉配液工作中发现退药问题是影响PIVAS工作效率的最大隐患,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药品和纸张上的浪费。建议有条件的医院一开始在设计程序时就应针对退药问题做出规划。在静配软件中做出相应的提示,便于药师及时发现退药、并核对退药医嘱内容正确与否。各病区也应积极配合尽量将对药时间集中在一起,便于PIVAS集中处理。
3 库房管理问题
目前PIVAS的库存管理大抵存在2种模式。一是设立独立的二级库,由PIVAS的药师负责药物的请领和清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便于处理差错药品和退药记账,但也浪费了不少人力资源,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库存积压。二是不设二级库直接挂靠在住院药局上,由住院药局每天向PIVAS摆药,这样好优点在于节省人力资源和空间没有过多库存,每天的药物数量准确便于核对,缺点在于如退药过多或有损耗发生时往来之间的账目过多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费时费力易出差错。本院的做法是不设二级库,但为PIVAS设立虚拟库,由电脑自动将退药和其他帐目记在虚拟库中,每次摆药时在虚拟库中冲账,这样在节省资源的同时减少了人工参与的工作量,效率和准确性都会大大提高。
PIVAS是个新兴的项目,很多已经开展的工作都是在探索中进行,以上提到的几个问题是本院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难点,我们的解决之道也还有待完善,这里抛砖引玉仅供大家参考。相信随着PIVAS的不断发展,国家会出现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更好地为患者安全用药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刘新春, 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29.
[2] 何梦乔, 沈炜明.浅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发展.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 13(2):110-111.
个体经济的性质范文4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摘要:经济适用房是国家的一项旨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的制度,这项制度本是一项较好的惠民政策,但由于执行上的种种困难,目前其去留问题都饱受争议。目前经济适用房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中低收入群体买不到经济适用房,表现为供给小于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购买经济适用房,导致大量空置。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悖论。笔者从产品的非同质性出发,以规格的高低作为区别属性,将经济适用房市场划分为高规格市场和低规格市场,并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降低资产专用性是解决经济适用房空置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空置问题;建设规格;产权;资产专用性
“房价、教育、医疗”最近几年一度被誉为这一代人所面临的“新三座大山”。在城市,目前出现了大面积的中低收入人群买不起房,为了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问题,国家推出了经济适用房政策。这一政策本该受到符合条件的人群的欢迎,但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是经济适用房极度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却又是经济适用房的大面积空置。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供给既小于需求又大于需求。供给与需求的这一悖论是如何产生的呢?其是否真正构成一个悖论呢?这一矛盾需要如何解决?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一、经济适用房供求矛盾的本质
当下经济适用房供求之间的矛盾,在表面上违背了当下的经济学原理。因此,要解释这一矛盾,我们需要首先对经济学中供求的原理做以解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建立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其中一个必备条件就是产品同质。显然,市场上的经济适用房不具备同质性这一条件,也就是产品具有差异性。如果我们根据这种差异性将市场进一步划分,问题将可以得到解释。
市场上的经济适用房可能在多种属性上表现出差异,但为了分析的方便,这里笔者只提取规格这一属性,按照经济适用房规格的不同,笔者将经济适用房市场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市场,高规格经济适用房市场和低规格经济适用房市场。根据目前学界的一些研究成果,供小于求是高规格经济适用市场上的特征,供大于求是低规格经济适用房市场上的特征。这是两个不同市场上的特征,而不是统一市场上共同出现的特征,上例中显然混淆了这种关系,导致我们认为其中出现了悖论。事实上,在经济适用房整体市场上表现出的是供小于求。
二、高规格经济适用房将导致投机行为
本节将分析价格限制对经济适用房市场的影响,以及价格限制下建设高规格(本节及以后章节仍沿用上节中规格这一属性对经济适用房进行分析)经济适用房所带来的问题。
我们的分析将从没有经济适用房政策时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即假设就以商品房的标准建设经济适用房,在进行价格限制之前,其供求曲线即为商品房的供求曲线。如图1。
在进行价格限制之前,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为PO,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为QO,在E点供求达到平衡。现在对价格进行限制。价格限制为P2( P2<PO),此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为Q2,但建筑商愿意供给的数量只有Q1,所以消费者只能得到Q1的经济适用房,出现了供给小于需求,此时只要出价高于P2的购房者均有机会买到经济适用房,出价高于P2的购房者之间将出现竞争。产权经济学家巴泽尔将竞争的对象界定为处于公共领域的产权,他认为价格限制会使一部分产权被置于公共领域,只要人们界定产权的成本小于产权所带来的价值,人们就有动力去界定这种处于公共领域的产权,攫取置于公共领域的这种资源。回到本例,在图中消费者只能支付货币P2,愿意支付的货币高于要求支付的货币,这样人们就有动机去花费资源来将出于公共领域的产权据为已有,巴泽尔认为愿意支付和要求支付的这种差额(Pl-P2)将用时间来支付,即通过排队来解决。当然,排队是一种解决办法,但在界定经济适用房购买人资格的交易成本很高的情况下,寻租行为、道德风险行为更是一种普遍的界定产权的方法。这样就导致经济适用房被那些出价较高,且具有寻租能力等的人获得。在图1中他们为出价高于Pl的这一群人,他们大多是一些投机者,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人群体由于不具备寻租等能力而未能购买经济适用房。这个结果显然与国家制定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初衷相悖。
三、低规格经济适用房将带来政策效率
当降低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格之后,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每一价格下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的降低,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向内移动,新需求曲线为图2中的Dl。此时,供给量仍为Q2,消费者能够购买到的经济适用房数量仍为Q1。但有一点发生了变化,此时凡是出价高于P3的购房者均可以买到经济适用房。较之高规格下的P1,此时购房者群体的收入已大为降低,即政策惠及到了收入相对较低的群体。此外,此时出价高于P4的这部分群体再购买经济适用房已无收益,所以他们会退出该市场,投机群体数量减少。这对于实际需求者是有利的。
除了能达到政策目标外,较低规格的经济适用房也更有效率。在高规格的情况下,以排队、寻租、道德风险支付的价格为图中的P1-P2部分,这部分实际上并未生产出新的产品,是效率的直接损失。当规格降低之后,这部分的损失减少为P3-P2部分,效率损失也大幅度减小。
综合以上两点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低规格建设经济适用房可使政策更多惠及到低收人群体,且更有效率,因而是一项较好的制度。
四、解决经济适用房空置问题的途径探讨
低规格建设经济适用房导致的一个结果是每一价格水平下经济适用房的需求量的减少,即需求曲线内移,这使许多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这也放弃了对经济适用房的购买。我们还是用图来说明。如图3,在低规格情况下,需求曲线仍为D1,但在此规格下,我们可以制定一些制度来使需求曲线绕点P4旋转,比如旋转到D2处,此时在每一价格下需求的数量都将增加。但由于低规格的建设标准依然存在,仍可达到排除那些收入较高的投机者的效果。如此既可使政策惠及到低收人人群,又可解决经济适用房的控制问题。当然,图3只是一个理论的设想,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待论证。
根据我国《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经济适用住房购房人拥有有限产权。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不得直接上市交易,购房人因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由政府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进行回购。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应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具体交纳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确定,政府可优先回购;购房人也可以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
从该条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经济适用房的资产专用性:首先,购买后不得上市出售,也就是说用于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这笔投资不再能够用于其他用途,而大部分中低收人群体购买经济适用房仅仅是为了一个过渡,过渡期之后,甚至购买后较短一段时间都有可能有意向将这笔钱投向完全产权房的购买或其他用途,但这显然受到限制;其次,转让的对象必须是政府,而转让条件也是由政府制定,权利与义务的高度不对称导致政府有较强的投机行为,对购房者造成合法伤害。这两点是经济适用房资产专用性的主要表现。
对于专用性资产,如果能建立有效地合同结构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依然能够进行,但对于经济适用房,合同的主体是购房者和政府。前者的投资具有高度的资产专用性,后者在合同签立之后具有较强的道德风险,这显然不利于建立较好的合同结构,专用性资产很难得到投资,经济适用房的空置随之出现。所以,要解决空置问题,降低资产专用性是的必然选择。
五、对策与建议
综合前文的分析,笔者对解决经济适用房的空置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保持经济适用房的低规格建设,以排除投机行为,保证中低收入者能够买到经济适用房,保证经济适用房的政策效率。
(2)在第一条基础上,放宽对经济适用房交易年限和对象的限制,降低经济适用房的资产专用性,以增强中低收入人群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达到经济适用房的市场效率。
作为市场行为与政策行为结合的产物,经济适用房不仅要达到市场效率,更要达到政策效率,这两个要求之间常常出现矛盾。以上提出的两点建议,能够在较大程度将这一矛盾化解,即达到了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效果,又为解决目前经济适用房的空置问题提供了途径。
参考文献
1.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三联书店,2011.
2.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商务印书馆,2002.
3.龚超,完善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一些思考.今日南国,2009.
4.徐红,经济适用房产权界定与定价.中国房地信息,2005.
5.秦虹.经济适用房产权与收益问题研究.城市开发.2006.
6.张小敏,我国经济适用房产权问题探析.法制与社会.2012.
8.牛毅,经济适用房的产权研究,产权导刊,2006.
9.陈福新,城市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07.
个体经济的性质范文5
预防性正式制度对受损工人的利益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补偿,使多数工人的基本生活因此得到保障,它对行动者的服从或退出行为给以正面的激励,使工人的行动遵循“生存逻辑”,即只要工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集体行动基本上不是工人首要的行动选择。
工人基本生活的保障是通过多层次的预防性正式制度建构实现的。从对经济生活的保障程度看,最高层次的是最低工资制度;其次是“内退”和“协保”等政策,属于地方政府或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与条件对剥离的大龄工人采取的变通办法;第三个层次是再就业工程、再就业服务中心对面临下岗的工人生活进行补偿,这一制度安排使离岗工人在被推向社会以前的紧张或不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第四个层次是失业保险制度,对于那些不能及时就业的工人,这一制度安排能使其基本生活得以维持。最后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上述制度都无法覆盖到的人群,提供最低的生活保障,使其基本生存能够维持。在上述制度实施过程中,交叉配合的是通过工会、党委、行政而进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对生活困难职工的尽可能帮助,尽力给地位受损工人营造一种诸如“无情下岗、有情操作”的氛围,以赢取工人的理解。对工人来说,一旦在这种多层面的预防性正式制度下获得了生存保障,采取集体行动在道义上便难以立足。
调查发现,正是这些预防性正式制度对一些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功能,预防了有组织的大规模集体行动的发生。大量的被调查者提到了生存保障基本保证以后工人对集体行动的回避。
(三)非正式制度与地位受损压力的缓解
非正式制度是社会上言明或者不言明,并遵循非正式监控机制(如社会赞同或不赞同)的规则,这些规则以不成文的价值、理念、习俗、习惯、责任、义务体现出来,它们成为诸如家庭(家族)、朋友、邻里之间以及组织成员之间互动的重要准则,并对互动各方的行动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非正式制度对工人行动选择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它对工人地位受损压力的缓解。
首先,由于非正式制度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包括国有企业制度变革具有时序性或渐进性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工人地位变动及他们对这种变动体会的时序性特点,工人地位受损压力因这种渐进性变革而得到缓解。
其次,正式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非正式运作化解或缓和了工人地位受损的压力,起到了预防有组织集体行动发生的作用。从个案访谈看,首先,以说理、同情、安慰为主的非正式谈话,被企业广泛采用以缓解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张力。其次,允许和容忍工人的牢骚、不满情绪。第三,对个别意见大、困难重而又反复找企业的,给予人情化处理,尽量解决问题,以表示企业对工人的仁至义尽。第四,面子、人情被经常用作解决工人困难问题的工具。第五,以社会“弱者”的女性去处理地位受损工人的利益诉求。
再次,工人对制度变革的行动回应经常以家庭利益作为行动选择的出发点,在碰到困难或不幸时寻求并获得家庭(家族)的支持,提高了个人及其家庭抵御工作、生活中不确定性的能力,家庭成为个人的退居之地。工人的行动选择也受到家庭责任(如子女期望及责任)等因素的影响,如对子女未来成就的期望增加了个人及其家庭未来生活改善的信心,使工人个体的紧张与压力得到某种缓冲,减少了诉诸集体行动的行为选择。在这个角度上,家庭是工人不得不退出时避难的港湾,是社会的减振器。
(四)差异性资源与市场适应
形塑工人行动选择的物质环境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生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变化:一是由短缺型经济向相对过剩型经济的转变,二是因劳动力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而强化的需求约束型劳动力市场,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成长机会的主要供给者。以就业机会的提供而言,在1978年城镇新就业的544万人中,72.1%的就业者的机会由国有单位提供,到199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49.9%,从1995年开始,非公有制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首次超过了国有单位,在当年城镇新增的72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有单位提供260万个,占36.1%,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提供170万个,占23.6%,各类非公有制单位提供290万个,占40.3%,到1997年,非公有制单位提供的新就业机会已经超过了50%.虽然机会总体有效供给的不足,以及劳动力市场上体力、操作技能型劳动力的严重过剩,使失去工作以及由此失去劳动报酬的威胁成为普通工人面临的一种现实境遇,但新的市场机会的成长也为部分工人提供了更广泛的选择空间和资源。
1.市场相容性资源与市场适应
当然市场机会的出现与发展实际上只是向工人提供了一种能否退出的条件,而对行动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退出,即有能力退出。这种能力即为市场能力,它取决于工人所拥有并能够利用的资源状况。工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退出到市场与他所拥有的资源是否为市场所需及所需的程度相关,如果工人所拥有及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市场所需要的,即拥有市场相容性资源,则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机会结构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替代性选择,在行动取向上是对市场的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能够减少集体行动的可能性。我们从对工人的个案访谈中看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拥有市场相容性资源多的工人,市场能力就强,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机会结构对于这样的工人是一种强替代性选择,这种选择的存在使华尔德所讲的工人对组织的高度依赖消失,甚至使依赖发生扭转,成为企业对个人的依赖。工人拥有的市场相容性资源少,则市场能力就弱,市场机会对于这样的工人是一种弱替代性选择,他们通过市场机会获取的收益也只是全部生活所需的有益补充。
2.市场排斥性资源与企业依赖
华尔德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国有企业进行研究后指出,工人对企业的依赖程度取决于其需求从企业中得到满足的比例有多大和企业之外是否存在替代资源。由于工人在企业之外没有替代性资源,因此工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高度依赖企业。那么,当改革以来随着机会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具有市场化行为的主体所提供的机会已占多数,社会替代性选择广泛存在时,工人对于国有企业的依赖是否就因此消失了,其行动选择的约束是否全然退去?回答是否定的。
个体经济的性质范文6
【摘要】在当前中国经济 “新常态”下,以往需求侧的三驾马车难再发力。经济依然要增长、收入要提高、劳动力要就业,还需要从供给侧来想办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15年末提出,旨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提升经济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增长。本文并非来定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什么”,或是论证“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是想通过分析山东省家电制造业的现状,探讨制造企业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春风如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才能创造更高效的供给,创造新需求。毕竟经济增长到底看GDP,而最终GDP又是靠企业实打实一块钱一块钱做出来的,顶层的体制、机制设计再完美,要落实到前线的企业创收头上来才算有效果。
【关键词】改革背景 企业创新 能力提升
一、我省家电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截至到2015年,全省家电行业共280 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包括海尔、海信、澳柯玛、小鸭、皇明等国内外著名品牌,其中世界名牌1个(海尔,其中海尔空调、海尔冷柜、海尔电热水器入选世界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20个。制冷电器、空调器、清洁电器、厨房电器、电暖器具、整容保健电器、声像电器等8大类30多个品种门类齐全。自海2012年到2015年,28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从2131.4亿元增加到2642.01亿元,年均增长7.42% ;利润总额由125 亿元增加到174.69 亿元,年均增长11.80% ;利税总额由199.5 亿元增加到260.13 亿元,年均增长9.25%。在家电行业“十二五”末,全省家电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广东、安徽、江苏之后,位列全国第四位。相比较于“十一五”期间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额的动辄几倍增长,进入新常态之后,我省家电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呼唤企业创新
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是继续下行直到真正见底、在底部平稳住、或是起底回升,都是有可能的。在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振动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现状下,未来宏观经济大方向怎么走,政府顶层的体制机制设计是指挥棒,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每个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这体现在政府的有效制度供给上:政府在行政干预、行政审批上多做“减法”,“砍掉大包大揽的手”;同时在有效服务上多做“加法”,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进行“精准抉贫”。
三、家电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探讨――以海尔空调为例
企业创新能力如何提升,这是个大命题。毕竟不同企业的规模、所处行业、宏观经济环境等不同,其适合走的创新路子必然不尽相同。前文所述,企业“要创新”是共识,但“怎么创新”各家有各家的门道。本文仅以海尔空调为例,探讨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的创新能力提升的可行可试策略,以期为我省家电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一点思路。
本文论点是 “创新力”,而非 “竞争力”,原因在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将刺激更多的市场需求,是企业间的“正和博弈”;而企业竞争能力提升往往是企业间你增我减的“零和博弈”。在国际市场上强调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争取更大市场份额无可厚非,而在国内市场上强调企业的创新能力似乎更具意义。讨论企业创新,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创新?定期推出新产品、采取新技术固然是创新,除此之外,组织创新、驱动机制创新、渠道创新、互联互通等都应视为创新的形式。
海尔是世界第一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家电,走过80年张瑞敏挥铁锤,砸冰箱名牌战略阶段、90年代的多元化战略阶段、1998年到2012年面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自2012年后正式进入旨在建立互创共赢生态圈的网络化战略。
海尔空调隶属于海尔集团,1985年成立至今成绩斐然,已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引领者。2013年6月,世界影响力组织(WIO)的全球家电市场调查研究指数,海尔空调入选世界名牌产品,这是国内空调市场上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往昔辉煌历史不再赘述,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在2015空调行业高峰论坛上的数据显示,2015冷年空调市场销售量同比下滑5.4%,而销售额同比下滑10.50%。2016冷年空调行业销售量和销售额双双增长,面对喜人成绩的同时企业也深知,真正拉动2016冷年空调市场火爆的是“烧烤模式”的气候因素。 过去的库存积压、内外需市场乏力等问题依然存在,空调市场仍未实现真正的触底反弹。
面对诸多问题,空调企业们尝试过不同的解决方案,例如2015冷年的价格战,但低价终究未给疲软的空调市场需求注入多少催化剂。占空调销售额大成的中高端空调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台低价空调,而是一台用得住、功能完善、性价比合理的健康空调,他们更期待看到空调制造企业的“新意”。举个例子,每年九月新品iPhone,果粉们总能发现新产品的许多创新和改进,而每一处细微的创新和改进,都是苹果在综合分析用户对原有产品反馈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设计。类似地,空调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进行的产销模式转变、服务探索等要以用户为导向,实现消费升级。
(一)精准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空调行业传统卖点如“无氟”“变频”“除甲醛”等,各企业已经基本实现同质化,难再有新意。伴随智能家居近两年的火热,空调作为最重要的白色家电之一也正在走向智能化。传统空调的用户痛点比如不能远程操控空调、离家时总是忘记关闭空调、空调遥控器总是找不到等,智能空调能够实实在在解决这些痛点,2015年来,海尔、海信、格力等空调品牌先后在智能化领域做出探索。海尔空调作为海尔家电的一部分,其智能化战略服从服务于集团整体智能家居战略布局。
智能家居经历了萌芽期、开创期、徘徊期,目前处于融合演变期,各家企业都在进行不断尝试和经验积累,为即将到来的爆发期做准备。对目前国内在做智能家居的企业进行分类,不难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只做联接、只做家电、联接与家电兼而有之。前者如华为,只做“管道”和“联接”,只聚焦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邀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开放的云生态,所以“联接”的华为有更多的合作伙伴;中者如格力,专注于保持一贯高品质,但是由于产品结构较为单一,难以打造自己封闭的智能家居生态圈,故也适时地与阿里智能等合作,如今年推出的大数据反向定制的智能空调;后者如海尔,继续做好硬件家电的同时,也通过与伙伴合作打造共赢的平台,形成开放的生态圈。
(二)跨界合作,互联互通
拥有惊人手机用户数量的移动终端巨头苹果于2014年推出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在该协议下消费者可以通过苹果手机等移动终端控制家中灯光、门锁、摄像头、插座开关等智能设备。海尔抓住时机,成为首家进入该平台的空调企业。两巨头的跨界合作实现的互联互通的结果都是两家愿意看到的:对于苹果来讲,经过30余的发展,海尔已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引领者, 此次俩家合作苹果将获得海尔数量巨大的忠实用户群;同时对于海尔来讲,接入HomeKit意味着与数以亿计的“果粉”更进一步,苹果手机与海尔智能家电的兼容对接,让“果粉”更便捷地使用海尔智能家电,提升用户体验。类似跨界合作还有美的空调与小米智能家居合作开发的“i青春”智能空调等。
(三)市场拓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