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物流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1

关键字:农业物流; 物流体系;物流技术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一、建设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实意义

1.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国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通过现代物流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和谐。

2.解决目前“三农”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建设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举措。

3.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现代农业物流业发展要求农产品种植实现专业化和区域化,这样虽然单个农户的生产量不大,但区域化集中种植可使农产品供应总量增大,这样既便于组织货源及第三方物流业或流通经纪人的介入和发育,也有利于采选、分拣、包装、加工等农业流通产业的发展。农业物流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实现了专业化和现代化,更加便于组织农产品加工,直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反过来说,农业产业化发展,由于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环节实现了集中供应和收购,也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农业物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农业物流业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对策思考

1.从宏观方面来看,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农村物流发展环境

(1)整合运输系统,延伸运输路线

整合铁、水、公、空综合运输网络,构筑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平台,并使其服务直接延伸到农业生产者。当前要在加快建设的同时,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发展多式联运,保障无缝链接。要发挥铁路中远距离运输的优势,推进水铁联运、公铁联运、空铁联运以及对特殊农产品的运输保障,积极做好干支线铁路规划建设工作。依托公路形成以集装箱运输、零担班车运输为主的通往全国各省市的快速运输网络。形成以箱式货车为主的城市市区货物快捷配送运输网络。航空运输要提供对特种农产品、野生植物资源(如野山菌)、鲜花、时令蔬菜水果、反季节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高速运输服务。

(2) 加强农机化宏观管理,促进农机化服务的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发展不是很快,农机化宏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是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严格执行农业机械“推广证可证”制度,鉴定不合格和未取得“推广证可证”的农机产品,不得销售和推广。二是要加强农机产品的市场管理。各级农机、工商、技术监督部门,要对农机市场进行经常的检查、检验和监督,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和零配件的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三是要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各级农机安全监理和公安交警部门要密切配合,搞好拖拉机安全检查,进一步提高机车挂牌率、驾驶员持证率、机车及驾驶员年度检审率,防止和消除事故隐患,把农机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3)加大信息网络建设,确保农民信息通畅

通过近二十年的建设,我国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已基本上具有覆盖面广、层次多、适应性强的特点,绝大部分的农产品价格也已经完全由市场来进行调节,对满足我国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一市场体系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没有形成一体化的市场网络,致使农产品流通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由于缺少全国集中、统一、有效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信息系统,农产品流通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我们建议,应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局高度,密切结合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实际情况,抓紧建设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信息体系;整合已有的与农产品流通相关的信息网络资源,构建全国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平台;对农产品流通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地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同时将此项工作与电子商务、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

(4)实行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资利用率

农资的利用率提高,对农民来说意味着降低投入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农民非常重视生产技术和科学种田的知识,但获得农业技术的渠道比较有限。目前,农资利用率还很低,提高的潜力还很大。农技服务推广部门要与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共同推动农资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指导,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2.从微观方面来看,致力于商流与物流协同发展

(1)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流通企业

1采用集中采购方法,保证农产品生产质量。

集中采购具有分散采购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所购物料比较容易达到标准化;增加订单数量容易说服供应商尽快发货或给予数量折扣;集中货物整车发运,节省运费;提高谈判能力等等。因此,应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针对现有农户面对农资供应商的劣势,扩大物流企业的采购职能,即不仅包括采购农产品,还负责采购种苗、农资、包装物等,均实行集中采购的方式。首先,物流企业集中客户的需求,与农产品供应商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谈判,建立比较稳定的供应关系,确保安全可靠的货源。其次,扩大农产品的订购数量,利用“订单”指导农民生产,使当地农户赢得规模效益,保证增产也增收。第三,对农资等实行集中协调采购,服务农民。

2采用外包策略,增强企业竞争力。

农资供应和农产品流通企业要想获取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以提高竞争能力。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学会把精力集中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职能交给外面的专家去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减少费用,还能省去一些巨额投资,迅速把企业做大。

3 打造新型农产品物流中心

新型农产品物流中心不仅仅是交易场所,它更是农产品示范场所。要通过这个物流中心,展示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各地优质农产品。各种优质农产品要有详细的说明书,对其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还应标明国别。同时,这个物流中心还应具备农产品购销服务中心的功能,依靠现代通讯工具,将国内和国际的农产品生产、流通、进出口企业联系起来,在这个中心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

(2)农产品加工企业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打造“强势主体”

围绕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培育一批农产品驰名商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和农民都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如果两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就会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以发展精深加工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

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化农产品加工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在粮食主产区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和大城市郊区,选择一批与资源和市场需求配置合理、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和经济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区域,建设一批全国示范基地。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建设一批与加工业配套、标准化程度高的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以及特色示范基地。培植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加工程度深、产业链条长、增值水平高、出口能力强、符合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要求的产品和产业。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2]周志祥.农村产业经济[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65-67.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2

[关键词]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思路

一、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中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占全国人口的70%,199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连续三年超过城镇收入,但目前农村消费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0%左右。一直以来,农村市场缺乏现代的、大型的、有组织的流通企业和流通体系。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必要性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特点

1农产品季节性强、物流服务个体规模小数量大。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用生产资料的需求和农产品的供给也呈现出季节性,因而其相关的物流活动在时间上就很不均衡,如春耕和夏种期间农用生产资料需求旺盛,秋季水果大量上市时期物流需求显著增加。受农村收入来源和消费习惯影响,农村日用消费品需求一般在秋冬季节比较旺盛。这些需求时间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与农村物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与此同时,农村物流服务对象涉及农村广大农户和城镇居民。虽然规模小,但是就总体规模而言,又几乎是最大的,这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者有着更为独特的要求。

2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持续过高。农产品一般是集货后发往城市或其他消费地,物流方向呈现出由农村单向输出的特点。虽然农用生产资料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物流方向是由城市到农村,但其运输条件与农产品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难以利用同样的物流设施实现物流运作,运输车辆返空现象十分严重。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薄弱,有些边远山区还未实现村村通公路。在交通不便的农村,农民要将产品送到集市上去卖,往往要早出晚归,这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收购难度,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些山区还因此无法将名贵特产运至山外,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落后的通讯、交通条件,也让欲开拓农村市场的大型商企犹豫不决,使城市的售后服务将农村地区长期拒之门外。

3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运作组织难度大。我国农村的生产运作方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分散化,人口密度低,而且缺乏物流龙头企业。目前农村的中介组织多是小打小闹的个体经营者,难以组织起较为完整的流通体系,也就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成本下不去,质量上不来。而物流运作需要组织化、规模化,这种现实矛盾直接导致农业与农村物流比城市物流具有更大的组织难度。

4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不高,人才缺乏。农产品物流并不是简单储运,与工业品相比较,很多农产品都需要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否则就会造成大量腐烂变质(或死亡)。除农产品外,作为农用生产资料的种子、苗木等属于有生命的物资,农药属于有毒的特种商品,这些商品对包括运输和保管在内的物流过程有较高的要求。农产品的特性要求具有更高水平的物流人才。据统计,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有10万人左右,而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高达600万,与城镇相比,农村物流环节上的人才缺口更为严重。

(二)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的市场压力巨增。因此必须加大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农产品的冲击,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村物流水平。具体来看,发展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农民得到安全的生活用品。农民往往购买和消费的是没有厂标、出厂日期和保质期等有着巨大安全隐患的商品,因为商品的低劣导致消费者中毒甚至死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闻名全国的奶粉事件、月饼事件、假酒事件。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每年食物中毒人数约为24万人。特别是在农村,相当部分农民不敢吃外面卖的营养品,怕是假冒伪劣的。因此,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大量的连锁超市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货源的安全性,让农民们买得放心、用得称心,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

2有利于形成以农村商贸为中心的发展极,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粮食短缺的年代,农产品品种单一,基本上是围绕粮食开展工作,粮食或者农产品的跨区域流动并不明显,相应的农村产业结构非常单一。构建完整的农村物流体系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以及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扩大就业,改变单一产业结构。在农村形成一个以农村商贸为中心的增长极,那么就能带动诸如基础设施建设、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这样就能形成一个产业集群。整个农村经济也就能够搞活。

3有利于降低和分散农业经营风险。农业风险除了自然风险之外还在于农副产品的市场风险(价格风险)以及农用物资的质量风险和供应延误的“时效性”风险。依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农村的高度发展离不开高度发达和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通过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促使农民、农业企业与其原材料的供应商、农产品的加工商和销售商形成战略联盟。这样既可以依赖战略联盟的第三方机构的有效的营销策略,又可以依靠国家强有力的农业政策和资金支持,从而将农业经营的风险部分转移给与之相联系的物流联盟企业。

二、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农村物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一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设计时必须从全局和整体出发,系统的分目标必须服从于整体的目标。由于我国地区和行业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农村物流必然存在不同形式、不同水平的差距,关键在于要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分地域、分步骤、分行业实施。通过市场纽带,将各种农村物流以及相关产业组合成有效的运作整体。同时,农村物流体系的最终目标:以speed(速度)、safety(安全)、surely(可靠)和low(低费用)的3S1L为原则,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

(二)适应性原则

由于农业产业具有自身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在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时必须结合我国农村、农业的特定情况,以期能切实符合农业生产的需求。同时,我国农村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经营规模小、消费水平低、市场组织与市场发育不完善的特点,所以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必须要重点考虑上述原则,否则脱离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运行特点而建立物流体系将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资源整合与互补原则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农村物流以及相关行业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物流资源,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这些物流资源都处于相对分割的状态。在建立农村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机制,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将各种物流资源组合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同时要将计划经济条件下已经形成规模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加工行业的所有制资源进行互补,从而达到系统目标整体最优化。三、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构建

(一)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要素

1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基本要素。第一,物流体系的主体——人。人是物流体系的主体,物流运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同时人也是保证物流体系得以运作的关键因素。包括各类经济组织、政府官员、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人员以及各种非盈利组织、中介机构等。第二,物流体系中的客体——物品。物品是物流的对象,从根本上说物流就是物品的流动过程。农村物流体系中物品指的是与农村生产、生活消费相关的农用品以及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而形成的农产品。第三,物流信息。农村物流信息指的是与农村物流有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生产信息以及与其本身运作相联系的技术信息、人事信息、气候地理信息等等。农村物流信息是农村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前提。第四,资金。资金流是物流的伴生产物,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物流是伴随着商品交换而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越发达,物流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多。因此在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

2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物质要素。第一,物流设施。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体系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仓储设施、交通工具设施、物流中心设施以及农产品贸易与加工中心设施。第二,物流装备。物流装备的好坏决定了农村物流效率的高低,包括运输设备、装卸搬运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以及仓储保管设备等等。第三,信息网络设施。随着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的转变,传统物流也逐渐向电子商务物流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物流体系的构建中加大信息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应对或处理日益增长的信息量。

3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软要素。物流体系的真正运行除了上述要素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软要素的支撑。软要素具体的来讲包括组织与管理、标准化体系、科学技术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二)构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思路

1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模型构建

根据我国农村物流运行的实际情况,拟构建的模型可以由生产资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农户+加工企业+物流公司+销售商+农户的网络模型。具体的构建:其中信息的流通分为两个部分组成,即农用资料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二者共同构成农村物流网络信息流通循环。

2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模型构建的关键

第一,加强物流公司即商业网点建设。农村商业网点既是农村商品流通的有效载体,又是农村流通产业的基础设施。在我国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模型的构建中必须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提升农村的流通业态水平。要鼓励城乡“联姻”,推动城市国有、个体、私营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以城市为后盾,以县城为连接点,以农村乡镇各种经济组织为基础,多渠道开辟农村专业化、规模化、多样化、现代化的商业和服务领域。

第二,加强农村连锁店的建设。从上述网络模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农产品的销售是农村物流供应链的两个关键节点。而这两个节点任务的完成载体是连锁店。我国连锁商业在城市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农民收入逐渐提高、农民的消费结构正日益多样化、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出现都迫切要求在农村稳步发展连锁店。建立农村连锁店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托大中城市的名店,向农村延伸,向县、镇逐步扩展;二是中等城市或县城有实力的中小型连锁企业充分利用地熟人熟的本地资源开办适合农民需要的综合连锁店或便民连锁店,逐步建立农资商品连锁经营网络,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第三,加强小型农贸市场建设。要在有条件的乡镇、村两级建设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农业生产资料农家店,发展小城镇农贸市场,如模型结构所示,农产品以及某些农用生产资料可以不经过物流公司的运作而可以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交易。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3

1、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的物流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对农业物流的认识更是相当淡薄。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没有认识到农业物流是农民增收的"第三利润源",没有将农业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农业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2、发展农业物流的法制环境不完善,农业物流缺乏系统而专门的法律规定。在物流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竞争规则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

3、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市场的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设施不配套和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在总体规划和布局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上讲,有的地方开始过剩,呈现“有场无市”的局面;但也有地方建设发展不够,农产品物流缺乏集散地。

4、市场体系不健全、批发市场档次不高、交易方式比较原始。主要表现为传统的城乡农贸市场较多,批发市场发展不够,连锁经营等农产品流通新型业态发展缓慢。市场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场信息服务大多数停留在市场内原始数据的统计上,市场之间缺少信息交流,信息服务短缺。

5、农业物流市场主体比较单一和分散,物流成本较高。农业物流市场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组织规模较小,运作不够规范,商、批发商等市场中介组织不发达,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农业龙头物流企业发展不够,农业物流市场的经营主体大多是个体商贩和农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提高了农业物流成本。

6、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物流技术比较落后,现代化的农产品储运设施缺乏。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

7、农业物流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增产上的投入是全力以赴,但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相对投入不足。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到10%。中国生鲜冷链薄弱的现状和数量型的农产品生产形成很大的矛盾,问题不解决,高损耗的状况也将难以根本扭转。

8、农产品物流业的电子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网络不健全;网络覆盖面不宽;信息网络资源分散;信息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迟缓;基础设施建设太慢,光纤线路还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极低。

9、农业物流标准不能适应农产品消费质量意识的提升,缺少系统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手段,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加高,阻碍农业物流国际化进程。

10、农业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农业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我国在农业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从事农业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农业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紧缺,不仅缺乏高级的农业物流管理人才,也缺乏具体的农业物流操作人员,这已经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巨大障碍。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4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冷链物流业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正朝着信息化、体系化发展,本文分析研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策略;信息化;体系化

1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1.1 农产品冷链概念

农产品的冷链物流业称之为低温物流,是一种特别的物流形式,这种物流形式一般用在容易腐烂需要保鲜的原材料及产品身上。冷链物流主要工艺就是冷冻,以人工制冷为基础,用以生产过程,保证食物的质量。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是指一些鱼肉、蛋类、水果、蔬菜、海鲜产品等等从原产地屠宰采收之后,对产品进行加工、装箱、货运、分销等一些环节,并且这些环节进行过程中产品必须始终处于低温状态,必须要严格的控制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的供应安全。

1.2 农产品冷链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空间大,参与冷链物流人数众多,系统较为复杂,使其出现的链条便显出多方位共存特点,且农产品保鲜时效短,必须要尽量减少物流中交易环节。与正常物流环节相比,冷链物流资金消耗大,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使得冷链物流管理环节还有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对物流的技术还有设备的要求较高。前期的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加之各种交通天气方面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冷链物流的运行费用。

2 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冷链物流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食品安全卫生法》颁布于1982年,该法令颁布大大推动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的农产品保鲜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冷链环节的基础设备与环境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我国冷链技术的发展,同时,这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渐渐的暴露出来。

2.1 我国农产品使用冷链技术的比例较低

我国冷链物流无论是相关技术发展还是行业发展都与同期国际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事实上,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环境非常广阔,但是这其中商家采用冷链技术的比例却非常低,商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而是用传统的物流技术。

2.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占有的市场份额低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相关行业的整体发展体系并不完善,导致行业市场化程度整体水平偏低。现今冷链物流行业的运输以及销售都是由非专业冷链物流商家提供的。所以,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服务显得较为落后,冷链物流市场的定价系统也未建立完全,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服务管理系统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应服务管理人才。一些专业人士缺乏使得我国整个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缓慢。并且在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些冷链物流企业难以自控自律,外部检查部分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使得我国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落后。

2.4 我国农产品冷链技术的信息化程度低,发展落后

冷链物流行业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发展,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比例虽然很高,但是行业仅仅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日常事务管理,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冷链物流的相关服务质量环节。比如配送物流实时追踪、物流中转站的选址等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追踪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想要真正实现信息化、自动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策略问题

3.1 积极研究开发农产品冷链技术

科学技术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大多采取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并没有自主研发一些属于本国的科研技术。我国必须要研发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发展,才能更有效的节约成本与资源,更好的时冷链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的发展。

3.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外一些冷链物流技术能够完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其的制约。同时国外实行中央与地方实行分级管理、共同监督、共同合作的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国家对冷链物流业的管理力度,建立相关的检测系统实施监督。规范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包括一些行业的操作规范等问题都必须尽量完善。例如原材料生产规范标准、存储冷冻标准、加工运输标准、经销标准等等。

3.3 培养农产品冷链行业的专业人才,完善服务体系

农产品冷链行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必须要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培训,其次,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必须建立不断学习完善自身专业素养的习惯,学习国外先进理论技术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必须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个完善冷链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相关从业人员的技术与服务水平得到提高之后,发挥大型的带头作用,完善建立起冷链物流的带头作用。

4 结束语

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存在一定的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技术发展确实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吴冲,胡建平等.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估[J].江苏农业科学,2014,(5):392-394.

[2]刘乔,沈欣,刘莉等.黑龙江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调研及其发展战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262-5265.

[3]宋宝娥,朱文英,李晓明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安全评价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32(10):1057-1062.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5

论文摘要:以浙江省苍南县农村图书网点建设为例,结合当前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谈一谈做好农村图书流通网点服务几点粗浅的思考。

关键词:城乡 农村 文化 公共图书馆 流通网点

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建设,在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道德素质、综合素质等提供不竭的动力。现以浙江省苍南县农村图书网点建设为例,提出做好农村图书流通网点服务几点粗浅的思考。

1、苍南县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建设情况

2007年以来,我县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迄今,全县共建成农村图书流通网点100多个。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从申报程序、组织实施、管理员配备、图书设备配置到规章制度的执行,均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和规章制度统一部署,每个图书流通网点购书额度不少于1万元,流动图书不少于300册。在上级的大力支持和全县文化系统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得到了稳健推进。

2、苍南县农村图书流通网点管理制度

当前,从总体情况上看,农村图书流通网点的制度还不很健全。为此,我县加强了在农村图书流通网点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设力度,认真按照《浙江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执行,并建立了《苍南县农村图书流通网点管理责任书》、《苍南县农村图书流通网点管理制度》、《苍南县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借阅制度》等。要求管理员认真做好图书接收和分类登记,熟悉图书分类、借阅、归档的工作流程;负责管理网点所有财产,严格借阅手续;网点均实行免费借阅制度,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天,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6小时;每个网点要有借阅登记本、图书登记本和征求意见本等。通过这些努力,初步建立了较全面的农村图书流通网点管理制度和体系。

3、做好农村图书流通网点服务几点粗浅思考

农村图书流通网点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民,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非常强烈。在开展图书流通服务时,所选的图书要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配置图书。比如,结合当前我县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城务工、疾病防治等相关资料等。

3.1 加强服务,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图书流通网点是当地农村文化信息的中心,它是农民在劳动之余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基地。在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农村图书流通网点要主动积极向农民介绍并提供这方面的资源,做好服务工作。图书流通网点里有较为实用的图书、安静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都是激发农民求知好学的有利因素。图书流通网点应为农民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农民在书的海洋里乐意遨游、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2 相互合作,培养农民的创新素质

图书流通网点要积极与各有关村落的相互合作,开展推广阅读活动,把学习阅读渗透到具体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去,不断培养农民在这个过程的创新素质。通过学习阅读、查阅资料,寻觅到科技的力量,解除生活上的迷惑,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例如,事先向农民推荐图书流通网点里的相关书籍,农民通过阅读,自己收集资料,找出最有用的东西,使农民在寻找、阅读、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3.3 积极引导,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

知识能够使我们从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理智的人。有益的书籍能引导农民树立高尚的公德、坚定的信念;有益的书籍还能陶冶农民的情操,铸造他们美好的心灵;有益的书籍对农民人生观的塑造,品格的熔铸,情操的熏陶,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结合农民的思想实际,开展系列学习阅读指导活动,扩大农民的知识领域,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向农民提供精神食粮,形象地进行社会伦理、品德训导,使农民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3.4 全面整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和学习阅读指导,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3.4.1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阅读能力。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如组织“种文化”、“读书心得”、“读书笔记展览”等,使农民能够在农活之外将精力集中读书学习上来,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分析辨别能力、技术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农民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在阅读中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

3.4.2注重环境熏陶,提高鉴别能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时可能危害着农民的身心健康。要充分利用农村图书流通网点较为丰富的优秀读物,开展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用各种进步书刊、书籍,引导农民有目的地选择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好书,从而提供农民辨别真、善、美的能力,达成摆脱诀离麻将、赌博等丑恶行为,自觉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的影响和危害。这样,可使农民的心理世界和灵魂深处,与当今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相适应。

3.4.3丰富图书内容,提高农民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实质上是一种知识转换能力,在经济会社会发展的今天,农民必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图书流通网点以其较为丰富的实用科技资料为农民自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农民能够从容地面对庞杂的科技知识,在浩如烟海的科技资料中准确、快捷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图书,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图书流通网点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包括出版物外借、阅览服务等。建设农村图书流通网点,就是要引导农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群众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面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财政厅、文化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Z].2011.9.8

农村物流体系范文6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区域物流;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物流内涵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经历过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这仍然没有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农业人口依然占据着最大的比例,并且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特别是近些年两极分化现象有愈加严重的趋势,加强新农村建设,减少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是我们今后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就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说,城乡区别在形式上只是通过不同的户籍制度表现出来,但是在本质上则是生活水平和各种福利条件的差距。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其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赋予农村市场更多的活力,除了巩固和完善农业经济以外,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经济发展体系,消除在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性问题,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经济建设,需要摆脱过去闭塞的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对外合作与联系,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正是城乡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规模化发展的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纽带,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建立双向物流体系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这种双向的物流体系不仅意味着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更为便捷的与外界交流合作的渠道,对市场经济而言,又是打开了农村这一个巨大的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虽然落后于城市,但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已经非常可观,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双向物流体系就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外流以及各种新型商品能够快速的进入农村市场这种双向的需求。也就是说,这种区域物流体系的形成,并不是单独服务于农村经济,它能够有效的实现城乡市场双赢的结果,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加速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实现。这是我们推行区域物流的背景,同时也是目的之所在。

二、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落后,使得农村的各种硬件基础设施也非常的落后。这种物流基础的落后表现在多方面。例如各种农产品的储存保险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条件落后、各种操作技术落后等,都使得农村长期有大量的农产品积压,无法快速的流通到外界市场。对于一些生鲜产品来说积压就意味着产品价值的损耗,农产品在交通运输环节上的损耗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标准。虽然当前在农村已经出现了一些物流业务,但是主要是一些个体户在进行服务,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仓储设施落后,满足不了农产品流通的质量需求。(2)物流渠道不畅,专业化程度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便捷高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交通便捷性高,意味着物流的渠道能够更加高效顺畅。物流效率是我们评价一项物流工作的主要标准和依据,但是在当前的城乡物流体系中,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落后以外,另一个问题就是物流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物流应有的效果。这种效果大打折扣,也是当前在农村市场物流业的发展并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物流没有体现出其与传统运输方式在农村地区相比应有的价值。城乡二元经济格局的形成,由来已久,这种经济发展格局带来的差异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失衡。经济水平的落后,使得农村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偏低,也就意味着农村消费品市场并没有打开。一些基本的农产品或者生活资料,可以在农村内部进行交易,自行销售、自行购买,外界市场并没有产生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商贸体系的改革,这种内部消耗的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推动超市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两种交互发展的模式,但是从现实效果来看,我们认为这种做法的实际受益者依旧是更加偏向于城市。许多城市为了保证自己农产品的供应链,利用行政规划和区域权利的划分阻拦了农产品进城的流通,市场干预使得农产品流通并没有预期的那样简单,这种交易的不平等性实际上表现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间存在着阻碍,而这种阻碍是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3)物流市场欠缺规范。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虽然在意识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各种制度和管理的失范,使得当前的物流市场较为混乱。这种市场的不规范,表现在多方面,特别是在当前,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依旧盛行,为了保护地区经济的发展,制定一些不合理的审批制度,提高外地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滥收各种税费,增加产品流通的成本。但是由于当前并没有在城乡物流方面有明确统一的规定,所以这些阻拦城乡物流体系构建的行为也难以得到禁止和消除,这种不规范的局面会影响城乡物流建设的效果。

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物流的实现

(1)政府职能的转变。区域物流的发展虽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对这项工作的现实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村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虽然已经成为政府促进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仅仅有思想显然是不够的,政府职能的转变应该体现在为了区域物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减少行政管理为这项工作带来的阻碍,并且积极的引导、支持和鼓励这种城下一体化模式下的物流企业的发展。(2)加强物流基地建设。要提高农村物流工作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农村地区进行物流园区的科学规划,利用现代物流的知识和经验科学的设立各种物流节点,将农业产业园和物流中小相结合,提升农产品的流通速度。除了这种园区和交通运输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外,现代化的物流工作还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呈现物流信息的一体化,将城市物流的标准体系与农村物流的现状相结合,促进农村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只有这种硬件设施的提升与物流标准体系的形成,才能真正的促进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并且将农村物流业发展逐渐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拓展其市场渠道。(3)整合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当前城乡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其实际效果仍旧是偏向于城市地区,为了缓解这种不均衡,我们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整合物流体系,即上下游企业之间按原料投入品生产销售的生产链在更大范围内分工基础上的合作,打破分布在城市和乡村的同一个物流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的人为分割,鼓励城市企业与农村当地资源联合,利用前者的品牌管理信息和资源优势,采用经销制制等合作方式,或者采取参股联营合建等形式成立新型物流运营组织,开发农村物流市场。通过提升仓储物流企业的管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培育大型仓储物流企业,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和第三方物流,不断缩短物流的时间和路径,节约物流成本。(4)推行物流发展的专业化建设。现代物流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除了市场需求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物流专业化的实现使其与一般的交通运输相比有了优势,这种优势就是现代物流业存在的基石。城乡区域物流的发展要想稳住阵脚,达到目的实现效果,同样必须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专业化的实现并非是朝夕之间的工作,需要政府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投资,建设更为广泛的物流网基础,通过整合资源,充分挖掘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潜力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现代商业物流配送体系,以互联网为依托,专业化物流信息网络为支撑,构筑农村物流与市场信息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努力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三流融合,推进农村物流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忠伟,章雪岩.非零起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战略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0(17):25~26

[2]刘宝.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3]白晋湘.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