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物流基本含义

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文1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标准化工作;调研

1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指的是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期间,和信息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将诸多系统最终集合成为一个新系统,并满足以下发展目标:第一,向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活、交通等系统服务,从而满足各项活动需求;第二,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舒适程度;第三,为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创设有利条件。城市发展离不开四个要素,分别是经济、社会、环境、财政的可持续性。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将数据管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法相结合,技术和系统的集成,一方面包括孤立系统的横向集成,另一方面也包括纵向系统的集成,例如传感器、通信技术、实时分析控制系统等。其中,智慧城市建设期间的关键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同时必须采用多方协作的模式。因为当前的供水、供电、信息通讯等系统,彼此之间处于独立管理的状态,因此不了解对方的运行情况,当一个系统发生故障,就可能影响其他系统的运行。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协作,则是构建智慧城市的必要途径。

2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化工作进展

目前智慧城市标准化组织机构,主要包括IEC、ISO、ITU-T、ISO/IECJTC1,智慧城市标准化国家则包括中国、英国、德国、美国等。以我国为例,对组织方式、工作进展、工作目标进行介绍,具体情况如下:2.1组织方式。我国为了推进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实现统筹协调管理的目标,在2014年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标准化总体组、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等,站在国家的角度,完善智慧城市的战略标准体系,实现协调工作的目标。主要组织如下:第一,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对口国际组织是ISO/IECJTC1;第二,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对口国际组织是ITU-T;第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对口国际组织是ISO/IECTC268/SC1;第四,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对口国际组织是ISO/IECTC268/SC1。2.2工作进展。第一,2013年颁布了《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其中明确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模型、参考架构,分析了技术体系,并制定了建设标准体系,涉及基础、支持技术、建设管理、信息安全、应用等方面,为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二,其余补充标准正在制定中,已经立项的标准包括技术参考模型、SOA标准应用指南、评价模型和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2.3工作目标。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制定完善标准体系,以关键的、急需的智慧城市标准为优先,首先完成这些标准的制定,并逐步完善整个标准体系。第二部分,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手,建立国内、国际标准协调发展机制;然后从国家标准成果入手,争取对其中的标准制定产生主导作用。第三部分,标准的采用和提升,开展试点工程,对智慧城市标准进行应用和验证,作为国内的参考样板,最终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涉及咨询、培训、测评等内容。

3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的调研分析

以我国浙江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为例,试点项目包括物流、健康、交通、安居、水务、政务等领域。分析当前的工作现状,可见试点项目单位对于标准化工作非常重视,并专门成立了标准工作组,少数项目已基本形成标准体系。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在于:第一,尚且处于规划阶段,工作重点在于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第二,标准化的基础不同,因此具体工作存在差异。对此,改进对策和建议如下:第一,满足需求。智慧城市在建设期间,标准化工作应该从民众和市场需求入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研标准化现状,明确目前缺失的、急需的标准,从而制定出数据、应用、服务等标准。经实践检验后的成熟标准,提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第二,提供保障。智慧城市在建设期间,要求国家标准委和省厅部门提供政策保障,在组织协调、项目安排、标准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尤其是要借助于智慧城市标准技术委员会这个平台,加强交流、研讨等工作,确保试点项目顺利进行。第三,培养人才。缺少标准化人才,是阻碍城市发展、经济进步的一大要素。

4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构建,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活动需求,彻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为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创设有利条件。我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制定完善标准体系,二是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三是标准的采用和提升。分析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现状可知,改进工作应该从满足需求、提供保障、培养人才三个方面入手,以期促进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树东 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文2

关键词:智慧城市;互联网;交通平台建设;研究

目前,新型的现代化技术在城市建造以及其他领域中都得到了普遍性的应用,并且这些应用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收获及成果。而要实现全局性、智慧性、经济性、可持续性的城市交通建设,笔者对于智慧城市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完成交通平台的建设所作出的分析,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智慧城市”背景下“互联网+交通平台”的内涵解读

(一)智慧城市中“互联网+交通平台”的相关内容

“智慧城市”指的是利用现代通信与信息等技术手段进行感测、分析与综合整个城市核心运行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而对包含民生、环保、城市服务、公共安全、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多种需求所作出的智能响应。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具有先进性特征的技术,实现整个城市的智慧型的运行与管理工作。随着人类社会的逐步演进,目前已从农耕集群、工业城市发展到信息化时代,而关于城市的建设也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作为人类居住场所的功能得到了新的开发,而且关于文明“磁体”的作用也得到了延伸,城市的构建也越发具有“智慧性”,并为人类更多文明成果的产生与传播贡献出巨大的能量。所以,“智慧”既是人类的精神能力在城市构建中运用的聪明才智,同时城市的“容器”性作用本身也延展了发展决策的科学化、运行质量合理化等特征。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来完成交通平台建设,这些也都更加符合了当今社会所要求的多元、平等、可持续的复合需求。关于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互联网+交通平台”的建设内容,主要指的是以联程联运方式为主体的交通战略。这就要求当下关于城市交通平台的建设必须要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应用手段与科技基础,并将智慧物流与智慧交通等内容共同纳入建设过程中去,从而促使建成的交通平台既能够满通服务的基本要求。同时,其具备的多样化、多元化的模式内容也能够成为平台应用的特点,并发挥创新引领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性作用。当然,这种新型的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交通平台建立的艰巨任务,在其建设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方法、技术应用等难题,该项任务也必将成为对于传统型交通服务平台的彻底性颠覆。

(二)智慧城市背景下联动互联网科技完成城市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意义

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建设城市交通平台具有众多优势及意义,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第一,“互联网+交通平台”的新模式属于新兴的业态内容,努力加强平台建设,对于改造传统交通服务行业有着巨大意义。新模式相较于传统服务体系也具有着无法企及的优点,新模式所蕴含的管理体系内容与服务组织体系也更加容易达到高效化、优质化、秩序化的工作效果。此外,在互联网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交通产业体系也能够实现生态圈的再造与产业链条的重组,这也必将给交通产业的良性成长注入崭新活力。第二,这种将互联网技术同交通平台建设紧密结合的成功建设实践也具有周期的无限性、市场定位精确性、成本节约性、讯息便捷性、信息透明性、服务互动性等特点,而这些特征也更加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重要性地位。有所区分的是,交通平台的建立更加侧重于物流、客运等内容体系的构建,但是二者在完善智慧城市的框架内也都能够实现完美的协同发展。概括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即为立足于科学的发展计划之上,对先进的技术进行集成,从而实现网络的宽带化、综合化、物联化。所以,这种关于利用互联网建成现代化交通平台也是同智慧城市发展的总目标相互适应的。第三,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完成互联网同交通平台建设的共同联合,也直接为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其通过科学、智慧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不仅能够保障居民享有更高的生活品质,让人们的生活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使得城市资源得到更加合理地分配,从方方面面促进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互联网化、智能化的交通化的建设投入,其具体发展情况如下表1所示。截止到2020年,关于交通市场的规模预计也将达到2000亿元,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二、在智慧城市背景利用互联网完成交通平台建设的方法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要利用互联网完成交通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事项值得注意:第一,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参考与吸收国外优秀发展实例,并从中提炼出关于我国互联网城市交通平台建设的最优方法。运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对城市的本质内涵与需求方向进行重新的审视,不是某一个国家所独有的发展观念,而是未来世界共同的发展潮流。因而加强对于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想法的借鉴,对于国内城市建设“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学习、运用同样有着重大意义。要达成平台建设的目标,重新的审视城市的内在也显得特别重要。这其中主要包括了城市的目标定位、城市结构调整、城市功能的培育、城市特色与形象的体现等内容。只有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入的把握,才能够促使我国在相关政策与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更加具有长远的眼光,从而在国际市场上也保持绝对的竞争实力。第二,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也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程度,完成政策、计划的确定。关于“互联网+交通平台”的建设目标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建设活动中去的,因而这一系列的举措也需要符合国内实际。我国的城市建设背景同其他国家还有着巨大不同,其中,我国所面临的人口增长速度与环境承载能力不相协调的问题仍旧较为突出,这迫使着生态环境的压力与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也日益增大,进而城市交通的管理协同性、办事效率也都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并且经济产业的格局也同管理办法、技术生产不相匹配。所以,只有立足现实的建设,切合实际发展,才是我国建设的必由之路。第三,要实现由供给型的发展转型为需求型的模式升级,关键要从“内在”进行“翻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于交通要素之间的识别、定位、与管控工作也成为连接人、路、车三者之间相互协调联合的技术要求。由此可见,正确处理好互联网交通特性与城市交通平台建设特性之间的联系,也成为十分重要的技术内容需求。从如下图1所示的关于智能交通的市场发展规模图示中可以看出,智能化的交通市场也被人们普遍看好。但信息技术本身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要做到交易成本的有效降低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那么同互联网相衔接的顶层设计模式,也需要得到交通行业市场化的力量的大力推进。第四,要切实实现互联网在交通技术领域的建设工作,还需要对关键性的技术进行详细体现。我国关于城市交通系统的管理现状,就目前来说还是相对封闭的,不同种类的信息也仅仅属于分属部门的内部拥有,而造成这种信息之间的不能更好地完成分享任务的原因,主要还是关于互联网的综合性技术没有落实到位。这种综合性平台技术的匮乏,一方面是没能对交通信息的数据内容进行深层的挖掘与融合,另一方面,在面对真实的交通现状时,这种交通现状也使得政府部门无法对城市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不能达到减少交通出行成本的结果。而要对综合性的交通平台技术进行掌握,从整体上来说主要是对技术的系统性、集成性、先进性与综合性提出的要求。系统性指的是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能够符合特定的要求;集成性特指对于整个交通互联网系统内部技术的集成要求;技术的先进性主要是能够对现实中的问题实施可靠、可行的解决;综合性的要求则是对系统中所有技术的综合性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

三、“互联网+交通平台”建设过程中关键技术的运用办法

要实现关键技术在“互联网+交通平台”建设中的良好运用,简单来说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把握:第一,利用互联网做好交通平台的检测工作,检测技术便是其中一项的内容。尤其是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关于项目的检测及技术与手段都是十分常见的,其丰富性内容包括了对线圈、雷达、视频采集、雷达、卫星定位、微波、手机终端等方面。尤其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视频采集、GPS、RFID技术也成为采集数据类型最为快速的方法,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也包含了公路车辆闯红灯的自动记录系统、车辆违法自动记录系统、交通事件的检测系统、车辆智能监测系统、交通信息的采集系统、机动车辆的查缉布控系统、车辆定位系统、电子车牌、ETC停车收费系统以及其他违法行为的信息采集系统等。第二,互联网网络技术作为建设“互联网+交通平台”的基础性技术,在系统平台的具体建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不同信息之间的基本交换与通信功能,因而对于交通平台所需要的程序、数据、文件之间的传递也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予以满足,而要实现计算机互联网可靠性能的提升,那么技术人员可以在联通网络之后将网络之间互为后备,以此满足当某一网络或机器出现故障时,这种互为连接的备用设备变能够为故障网络提供备用的系统网络,从而实现安全、稳定的互联网运行的要求。第三,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关于该项技术在互联网交通平台建设中的使用,也有着十分必要的研究意义。其研究的方法与路线因为不同学派之间观点存在差异性,所以在研究方法与内容上也有所区分。综合来说,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专家空盒子、神经控制、知识控制、模式控制等智能控制模式与智能通信以及智能管理方面的内容。第四,关于交通数据库的技术内容。该项技术通常是指在外部级、概念级与内部级结构内容中建立起完善的交通系统,而各项组成部分又共同形成一个完成的交通平台数据库整体。其中概念级是指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内容,这种结构的内容也被称作是概念视图,不仅所有的数据能够被相互描述,同时这种联系关系也能够从数据结构上得到展示。由此,概念视图也可以说是对于所以外部视图内容的并集。外部级又被称作用户级,能够定义同用户产生紧密联系的数据信息的局部性的逻辑结构,这又被称为是数据库外部视图内容,而与一个数据库相对应的能是多个外部视图,所以不同的外部视图之间其内容既可以相互不同也能够互相交叉与重叠,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最终共享。而内部级则是当概念级已不涉及到任何存储的特征时,同样实现储存结构的意义,从而在内部对其展开视图描述。这种内部视图的方式可以对存储的字段予以说明,并且也包含了对顺序、散列编址、索引、指针以及其他细节的记录。

四、结束语

城市交通平台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整个城市结构是否合理、美观,更同居民的出行交通、日常行为、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具体生活活动有着密切且直接的联系。因而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打造根据信息化、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平台,也更加符合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由此,更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断的加强建设方法研究,并积极投入实践运用,进而才能保障人类生活的高质与便捷,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谐。参考文献:[1]孙中亚,甄峰.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J].规划师,2013,02:32‐36.

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文3

“五一”劳动节是我们中国广大老百姓传统节日,这样一个节日寄托了一份对老百姓感激和深情的祝福,希望我们的劳动人民健康、快乐。今天“劳动”的概念已经得到很大延伸和创新,更多体现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奋,同时也衬托拥有健康才能更好享受智慧的成果。这样一个含义与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古今智慧,创健康人生”一脉相承。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阿胶,不正是经过我们劳动人民千年来努力,才有今天的阿胶系列产品丰富延伸和创新,它积攒了多少劳动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健康的使命!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节日,东阿阿胶更渴望表达她的报答之情!彰显我们品牌的价值!

二:活动主题

触摸“五一”,体验“阿胶”——东阿阿胶情系百姓

三:活动目的

1.利用节日消费高峰,提高销量

2.借势推广我们产品,促进认知

3.回馈广大消费者,建立忠诚度

4.加强与终端合作,改善彼此客情

四:活动时间

200*年4月20日——200*年5月20日

五:活动产品

主推产品:阿胶神三个规格(20ML*10、20ML*20、20ML*40)

辅助产品:阿胶口服液、阿胶怡静口服液、水晶枣系列、蜂蜜(这几个产品根据每个城市基础情况而定,不要一哄而上)

六:活动城市(以分公司为单位)

济南、青岛、北京、合肥

(不要紧局限与这四个城市,其他城市只要条件允许多可开展,特别一些先进的商超终端,要充分利用此次活动,在终端形成一定的影响,给到终端对产品的信心,打好入场的基础)

七:活动规划

(一):活动内容

1.凡在活动期限内购买东阿阿胶保健系列品满50元,就可参加我们的《触摸“五一”赢幸运摸奖活动》一次

2.凡在活动期限内购买东阿阿胶保健系列品满88元,就可参加我们的《触摸“五一”赢幸运摸奖活动》两次

3.凡在活动期限内购买东阿阿胶保健系列品满138元,就可参加我们的《触摸“五一”赢幸运摸奖活动》三次

4.凡在活动期限内购买东阿阿胶保健系列品满188元,就可参加我们的《触摸“五一”赢幸运摸奖活动》四次

5.凡在活动期限内购买东阿阿胶保健系列品满238元,就可参加我们的《触摸“五一”赢幸运摸奖活动》五次,最多五次。

6.活动的解释权归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二):活动形式

1.每个有促销员的终端设一个摸奖箱,摸奖箱用KT板制作(尺寸长30CM*宽30CM*40CM),摸奖箱四个面:两个面为企业的LG;另两个面为《触摸“五一”赢幸运》字样

2.每个摸奖箱放五十一个乒乓球,乒乓球上标志设计为“五”“一”“五一”字样,请用不褪色的水笔写。

3.乒乓球上〈字样标志〉分配:10个球上写“五”;5个球上写“一”;一个球上写“五一”;另外35个球上写“幸运”

4.乒乓球的形式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各分公司可以考虑,节约成本)

(三):奖项设计

1.一等奖的标志为“五一”,奖品为价值168元的阿胶神(20ML*40)

2.二等奖的标志为“一”,奖品为价值88元的阿胶怡静口服液

3.三等奖的标志为“五”,奖品为价值38元的葆苓阿胶浆

4.四等奖的标志为“幸运”,奖品为价值6元的水晶枣(100G)

(四):补充说明

1.本活动可以结合终端进行联合促销,例如购买本终端产品满500元以上(其他保健品除外)也可参加我们活动一次,最多为一次。目的是让终端对我们活动有一个很好的配合,同时也为增进彼此的客情,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2.本次参加活动消费者必须凭电脑小票或收赢条(具体控制方法各分公司可根据当地情况自行调整)

八:促销价格策略

1.经销商控制的终端:要求经销商给予活动的配合在供应价经常让利5%-10%或由我们与经销共同让利5%-10%

2.我们直营的终端:在供应价的基础上让利5%-10%

3.不管是经销还是直营的门店多要争取终端同时让利,要求他们也给予5%-10%点让利,我想这样才能在终端形成一定的价格优势,做到互惠互利,共同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回馈我们的顾客!

九:活动终端要求

1、每个城市根据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准确安排本次活动的点,作为活动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现有产品结构比较合理,特别要有足够的礼盒陈列

(2)此店在活动期间要有堆头展示,同时能配备导购小姐,至少保证一天一名

(3)此店要有足够的人流量,我们的产品在里面要有一定销售基础

(4)需要有良好的客情关系,能配合本次活动的有效执行

2、在此店要有重点产品的DM支持,同时在DM上告知活动内容,保健品节日促销活动方案

3、终端的布置设计

(1)在店门口要有活动的告知(比如海报或KT板展示活动内容或伊拉宝告知活动内容)

(2)在店门口要有赠品展示台和发奖人员同时兼活动宣传单页发放

(3)店内的堆头上要尽可能贴上我们活动海报,彰显活动气氛

(4)在店内堆头上要放上摸奖箱/赠品进行展示,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5)店内堆头上要摆放活动宣传单页,以便顾客取阅

4、在活动开始前三天,需要在目标终端附近的小区进行目标人群的活动宣传单派发,扩大活动的目标影响力

十:经销商配合内容/(直营分公司)

1.保证活动期间的活动产品库存,特别畅销产品量要备足,我们需要与经销商讲解活动的意义,使之从行动上真正参与本次活动

2.经销商对终端活动内容沟通,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3.经销商需协助促销员的进场手续办理

4.经销商为本次活动给予一定促销让利(建议5%),我们再让5%,保证价格优势,同时配合DM的产品特价和活动内容告知

5.保证物流的畅通,及时补给活动产品,提升销售

十一:宣传物料

1.活动宣传单页

2.活动海报(设计由企划部完成,印刷和发放由保健品事业部完成)

3.分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一些宣传资源丰富终端的布置

十二:控制点

1.产品进场

2.促销员招聘、进场、培训

3.DM的谈判

4.堆头和TG的落实

十三:效果预估

1.促进现有产品的销售

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文4

【关键词】 资产; 无形资产; 智慧; 智慧资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7-0009-08

在无形资产研讨中,有学者提出,无形资产将为智慧资产所替代,因为智慧才能创造无形资产。在我国台湾,把无形资产称为智慧资产。此问题值得思考,有必要进一步探讨。

一、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界定

(一)无形资产及其特征

1.无形资产的界定

无形资产的界定是确定无形资产的定义。什么是无形资产?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三条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 ]《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

依据《逻辑学》有关概念定义的理论,采用“属加种差法”,无形资产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无形资产是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而以文书形式反映其存在,长期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这里,无形资产定义的“种差”即特点,是没有实物形态,而以文书形式反映其存在;无形资产定义的“邻近的属”概念,是资产(上位概念),资产的外延(范围)大于外延的无形资产(下位概念)。据此,无形资产的定义是符合《逻辑学》有关概念定义规则的。

2.无形资产的特征[ 3 ]

无形资产特征是抽象反映各种无形资产的共有属性,即对共有属性的抽象形成为特征,反映无形资产的根本特征称为本质特征。财政部2006年10月30日《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应用指南提出:“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在本准则规范。”[ 4 ]确定无形资产的特征即揭示无形资产的内涵。“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基本属性的总和。把握无形资产的内涵,既要从无形资产的共同性来分析,又要从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来研究。

根据无形资产的性质,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无形性,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要依附一定载体的性质。无形资产的无形性是相对于有形资产的有形性而言的,它没有物质实体,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主体享有的受法律保护的一种权利。这是无形资产最明显的特征,使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只能在观念上反映。无形资产没有实体,但要依托于一定的实体,如专利、专有技术,是通过专用机器、生产线和工艺设计、厂房等有形资产得以体现,并使其运营更有效益。

(2)资源性,无形资产具有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知识经济的一种生产资料来源的性质。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基础,而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是以无形资产的形态成为生产的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并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无形资产作为一种资源,是不断扩张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在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作为必备的条件,与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相结合,以其使用,作用于自然资源,便会驱动经济的发展和带来收益。

(3)垄断性,亦称无形资产独占性,为特定主体所占有。无形资产所有人依法享有所有权,排他专有,不容他人侵犯。垄断性的存在在于无形资产形成的单一性,使之成为“独家占有”。无形资产差异性大,千差万别,使用价值多种多样。一定主体拥有的无形资产,“独家占有”受到法律、法规、制度的保护,禁止非所有权人无偿取得;通过自身的保密、反对不正当竞争法和契约得到保护,维护应有的利益。

(4)高效性,无形资产具有潜在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巨大效益的性质。无形资产以知识产权为主体内容,它的不断创新性使其具有巨大的潜在效益。无形资产的运用不只在于企业取得一般水平的收益,或取得高于寻常收益,而在于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收益,使潜在的巨大效益变成现实。无形资产功能上的高效性,需要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充分的运用,以取得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长期性,无形资产所有人能在较长时期内使用的性质。长期性是由无形资产本身能长期使用并获得预期收益的功能所决定的。它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地产生经济效益,而且由一定的主体排他性加以控制。产权性无形资产,有法定的在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较长的有效期。无形资产的长期性是相对的,对某种无形资产而言,有其确定的较长时期。就无形资产发展趋势而言,无形资产的长期性是无限的,如商标和专利始终在不断地增长。

(6)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不容易做到全面、正确地确定的性质。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无形资产的形成取得成本、使用期间、转移和出让、投资回收和预计未来收益等,除有法律规定以外,都难以准确地确定;存在不确定性,但是,不容易不等于不能,根据对无形资产的不同要求,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方法,也能够对无形资产进行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如对某项无形资产的未来前景进行估计或数量描述。

(二)智慧资产及其特征

1.智慧的真谛

智慧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如智慧网、智慧树、智慧岛、智慧手机、智慧软件、智慧城市、智慧城管、智慧农业、智慧旅游、智慧人生、智慧故事等,时常见诸报端,但什么是智慧,却要多思量。《现代汉语词典》:“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5 ]智慧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实现的思维。……智慧是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较智力的层次为高[ 6 ]。智慧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的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它包含知识、感知、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智慧使我们作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7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智慧是一种对事物的认识、辨析、判断、发明、创造、处理和实践的高级综合能力。人的智慧也有程度的差异,取决于思维方式、思维深度和广度、知识的专深与广博、经验积累的多少及把握时机和发展趋势的准确程度等因素。人的智慧有层次的区别,可分为大智慧、优良智慧和基本智慧(一般智慧)。一般来说,人人都有智慧的潜质,关键在于智慧是否得到开发,并在哪些方面得到发挥。人的智慧是相对的,也是可以改变的,在一定条件下,智慧的层次会发生变化。智慧按其内容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创新智慧、发现智慧、规范智慧和改革思维。

人的智慧具有以下特征:(1)智慧是神经系统具有的高级生理机能,能调节和控制、适应环境变化,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有智慧的人是聪明的人。(2)智慧是综合能力,对事物能及时、灵活、正确地分析、理解、判断、决策和解决的综合能力。有智慧的人是有能力的人。(3)智慧是知识体系,专业知识深透,相关知识广博,熟悉和应用各种知识。有智慧的人是有知识的人。(4)智慧是思维过程,运用多种思维,反复斟酌,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当机立断。有智慧的人是有头脑的人。

2.智慧资产的界定

智慧资产已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什么是智慧资产还有不同认识。例如:“智慧资产是人工成品具有的显性知识和个人、社群拥有的隐性知识。”“智慧资产是企业员工个人知识,在研究、实验、讨论中累积,以及公司经验的转换并加以实体化的资产。”台湾学者成树芬在所著《企业智慧资产管理》[ 8 ]一书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总体资产可分为会计资产和智慧资产。会计资产是指在传统会计审计制度下认可的资产,一般分为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两种。智慧资产是指尚未被会计制度承认,但已具备市场价值,具有高知识含量工作经验的人、环境、制度、技术与知识。智慧资产就其富含知识载体的不同,又分为三种,即人才资产、市场资产和结构资产。综上所述可见,智慧资产是指具有知识含量并积累工作经验的人,与环境、制度、技术、知识相结合,产出具备市场价值的、长期发挥作用的一定形态的资产。在这个定义中没有提出“没有实物形态”。

3.智慧资产的特征

根据智慧的性质,智慧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形成唯一性。智慧资产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中,由主体运用智慧形成的资产,只有人的智慧才能形成资产。例如,长江、黄河的水是自然资源,不是智慧资产。

(2)主体依赖性。智慧资产是主体运用智慧形成的资产,与主体是不可分割的,如企业的专利权,是一定主体通过智慧的运作,取得科研成果后申请取得的,没有主体智慧的运作是不可能获得科研成果并获得专利权的。

(3)形态多样性。智慧资产表现的形态,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或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精神产品能够满足人的情感、意志、心理、求知等精神生活上的需要,如知识、理论、思想、技术、信息、规则、制度、方法等方面的作品。

(4)成果高质性。智慧资产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或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一般都是品质较高的产品、精品、优质产品和品牌产品。

(5)效益长期性。智慧资产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高质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伴的是智慧资产已成为高价值和高效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已上升为四大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中的第一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二、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比较

智慧资产是否能取代无形资产,需要对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在定义、内容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客观的比较。

(一)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定义的比较

对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定义的比较如表1所示。

比较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定义:

相同点是:(1)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或一定主体拥有;(2)长期发挥作用;(3)带来经济利益,或具备市场价值等。

不同点是: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以文书形式反映其存在;智慧资产是由智慧运作所形成的,具有实物形态和没有实物形态两种形态的资产。

比较说明:无形资产是以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特征为其定名为无形资产,智慧资产是以其形成来源为“智慧”运作定名为智慧资产,并且包含具有实物形态和没有实物形态(即无形态)两种资产。这表明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在其上位概念“资产”中,是按不同标志或从不同视角进行的分类。无形资产是资产按其性质,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智慧资产是资产按其形成来源,分为智慧资产和非智慧资产,如存在这种分类,影响对资产的全面认识。

(二)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内容的比较

对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内容的比较如表2所示。

表2中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内容,是学者研究的观点,不是主管部门确定的内容,其比较只反映学者在研究中的认识。比较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内容:

相同点是:专利权(专利),非专利技术(技术应用程序,工艺流程),特许权(经营权),经营秘密(企业管理秘密――制度、规则、战略、措施、经验、体制、政策等,企业商务秘密――合同、销售渠道),大数据(数据库),品牌,佳誉(声誉),人力资源(人力资产)等。

不同点是:智慧资产没有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类的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4种,也没有非会计核算类的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商号、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6种。

比较说明: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内容,无形资产≠智慧资产,而是无形资产>智慧资产,即智慧资产没有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类的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4种及非会计核算类的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商号、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6种。无形资产的内容包括智慧资产的全部内容,显示智慧资产的内容都是无形资产的内容,但不是完整的无形资产内容,即无形资产大于智慧资产。

(三)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特征的比较

对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特征的比较如表3所示。

比较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特征:

相同点是:高效性或成果高质性,长期性或效益长期性等。

不同点是:无形资产没有智慧资产的形成唯一性、主体依赖性、形态多样性;智慧资产没有无形资产的无形性、资源性、垄断性、不确定性等特点。

比较说明:(1)无形资产的形成,从原始形成分析,主要是主体的智慧运作的成果,人的创造和发明,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和著作权等,除此之外,还有法权的规定,如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和地理标志等;从企业一定时点拥有的无形资产分析,其来源可分为外购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这表明无形资产和智慧资产的形成是多元的。(2)智慧资产的形态多样性,没有表明有“无形性”特征,是反映智慧资产形态的多样性,既有实物形态的资产,也有非实物形态的资产。这说明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是有区别的,但从表2看,智慧资产的内容都是无形资产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具有实体的资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智慧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之间不完全一致。

三、无形资产≠智慧资产,勿需以智慧资产的称谓取代无形资产

在无形资产研讨会上,有学者提出以智慧资产的称谓取代无形资产,通过以上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无形资产不等同智慧资产,勿需以智慧资产的称谓取代无形资产。这是因为:

(一)从形式逻辑分析,“智慧资产”的称谓会使人产生误解

概念的定义有多种,如语词定义和实质定义。从形式逻辑分析,智慧资产概念的语词形式是由智慧和资产两个词组成的词组,对其语词定义(解释),智慧资产是主体应用智慧机能的作用所产出的资产。概念的实质定义有内涵和外延(适用范围),对智慧资产的实质定义,如台湾学者成树芬所提出“智慧资产是指尚未被会计制度承认,但已具备市场价值,具有高知识含量工作经验的人、环境、制度、技术与知识(的资产)”,实质上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由具有高知识含量人的智慧等形成的资产。简言之,智慧资产是应用智慧产出的资产。从资产的范围而言,是否只存在智慧资产,在没有指明智慧资产的内容就是无形资产的情况下,从字面上理解智慧资产,就是智慧的资产,如同智慧名人、智慧名言、智慧话语、智慧作文、智慧数学、智慧采购、智慧能源和智慧农业等一样,是因为智慧而形成的结果。这样,“智慧资产”的称谓会使人产生误解,误以为“智慧资产”是因为智慧而形成的全部资产。

什么是资产,2006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资产包括购买、生产、建造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2)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预期会存在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不只是智慧资产,还包括其他资产。对资产怎样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例如:资产按其是否具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资产按其是否有形,分为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资产按其是否具有金融性,分为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一般是资产按其性质,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在资产层面的分类,根据需要还可以对每类作次级再分类。资产按性质分类如图1所示。

从图1不难发现,在资产分类中并没有“智慧资产”这一类别。若智慧资产就是指无形资产,则资产>智慧资产;若资产按其是否智慧产出,可分为智慧资产和非智慧资产。那么进一步会提出什么是非智慧资产,是否在资产中除了无形资产(智慧资产)之外,其余的都是非智慧资产,如其中的固定资产,难道不是与无形资产一样也是智慧的成果吗?有人说,智慧资产实际上是指无形资产,但客观上不存在没有知识含量的资产,好像只有智慧资产,这是人们产生的误解。资产概念是人们对企业客观现象抽象的理性认识。产出的资产不限于无形资产,应该包括资产的全部内容,即图1所示,有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实质重于形式,从实质上说,智慧资产是智慧的无形资产就是名副其实的无形资产,以免使人产生误解,误以为智慧资产是应用智慧产出的全部资产。

(二)从无形资产国际化分析,“智慧资产”称谓不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

无形资产的核心内容是知识产权,“智慧资产”实指无形资产中的知识产权。从无形资产国际化分析,“智慧资产”不符合相关国际法规中使用“知识产权”的称谓。

知识产权亦称智力成果权、精神产权、智慧财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所取得的智力成果依照法律享有的权利。(1)知识产权的对象,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创造活动所取得的“智力成果”。智力成果亦称知识产品、知识成果,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以一定形式表现的、由脑力劳动创造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智力成果包括著作、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秘密和植物新品种等。智力成果是一种精神财富,是一种无形财产。(2)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照法律享有的权利。这种权利被称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亦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是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一种知识财产权。(3)知识产权是与知识有关的一切权利。其中的知识是广义的知识,包括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验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创造性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而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的具体内容由各国法律所决定,由于各国的法律环境不同使得知识产权的具体范围也有所不同。

为了促进全世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各国和各知识产权组织间的合作,“国际保护工业产权联盟”和“国际保护文学作品联盟”的51个成员国,根据1967年7月14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签订、于1970年4月26日生效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而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该组织于1974年12月成为联合国16个专门机构之一,总部设在日内瓦,成员国185个国家,管理着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各个方面的24项(16部关于工业产权,7部关于版权,加上《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国际条约。中国于1980年6月3日正式加入该组织。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了两个新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签订《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旨在建立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的国际公约。该协定于1995年1月1日生效,现由世界贸易组织管理。该协定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的一部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2年6月24日《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其中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 9 ]

上述表明:法律给予保护的是一种创新的程序性的知识,而不是一种智慧,因此知识产权称谓比智慧产权或者智慧财产权的称谓要更符合这种含义。显然,根据国际公约的规定,没有必要将知识产权改为智慧产权或智慧财产权和将无形资产改为智慧资产。

(三)从现实分析,“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各有特定规定,可并存使用

从现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使用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称谓有其历史的过程。

“无形资产”一词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坦・本德・凡勃伦(Thorstein Bande Veblen,1857―1929年)19世纪末提出的,他指出:“企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备实物形态而能为企业提供某种权利或特权的各项资产。”[ 10 ]1922年罗纳德出版公司出版的佩顿(Paton)《会计理论――兼论公司会计的若干问题》一书中“第十三章商誉和现行价值”提出了无形资产及其定义,这是佩顿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1927年哈特菲尔德(Hatfield)在其《会计学:它的原理与问题》中提出:“无形资产的涵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商标、专营权以及其他类似的财产。”[ 11 ]著名会计学家杨汝梅1926年12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商誉及无形资产》,后经施仁夫译成中文,于1936年以《无形资产论》为题出版(1993年8月中国财经出版社再版,2009年立信会计出版社再版[ 12 ])。杨汝梅著《无形资产论》是中国人第一本有关无形资产的专著,书中提出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商誉理论与会计核算及与无形资产相关的其他理论问题。在国外,各方面也很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研究。

在我国,“无形资产”称谓的使用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会计教材和会计杂志上出现了有关无形资产理论与制度的内容。出版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教材,如1984年娄尔行等编著《现代资本主义企业财务会计》,书中第十章无形资产提出了无形资产概念[ 13 ]。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增设了“无形资产”科目,如1980年9月18日财政部颁布《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9年修改时,重视无形资产而增设了“无形资产”科目。财政部1992年11月30日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一条对什么是无形资产作了界定。现行的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公布修订和新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就有《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可见,在我国一直在使用“无形资产”概念。

1998年,我国台湾“经济部”公布《经济部智慧财产局组织条例》,该条例第2条明确规定:“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掌理下列事项: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积体电路布局、营业秘密及其他智慧财产权政策、法规、制度之研究、拟订及执行事项。”1999年,台湾“经济部”标准局才正式更名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在台湾有:“智慧财产权法”;“中华保护智慧财产权协会”;“亚太智慧财产权发展基金会”;“世界发明智慧财产联盟总会”;“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智慧财产权研究所”;成树芬著《企业智慧资产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周延鹏著《智慧财产――全球营销获利圣经》(独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2月);周延鹏著《知识产权――全球营销获利圣经》(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2月)等。可见,“智慧资产”是在我国台湾使用的概念。

以上分析说明,“无形资产”的名称是国际上通用的称谓,“智慧资产”名称是我国台湾地区具有特定规定的称谓,无形资产与智慧资产的内容有相同之处,可以并存使用。

四、开发智慧发展无形资产

(一)开发创新无形资产之源:智慧

智慧的神功为人们所称奇、赞叹和重视,也为人们带来事业的发展和财富。智慧资产的提出,为智慧无形资产的发展增添了光明的前景。开发智慧发展无形资产成为无形资产发展的新增长点。

1.无形资产的全面发展需要增强人的智慧

无形资产的全面发展任重道远,客观环境复杂,相关联系交错,发展水平要求提升,需要增强人的智慧推进无形资产的发展。

人的智慧(智力、智能)不是天生的,人具有形成智慧的基础是人固有的神经系统生理机能,经后天的开发而具有的智慧,是人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的一种高级综合能力。

智慧是认识客观事物,运用知识、经验和方法,及时、灵活、正确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慧表现为人的聪明才智、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和集思广益。“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与此相关,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是智慧和能力[ 5 ]。智慧与智力、智能的比较,其定义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可以说,智慧亦称智力和智能。人的智慧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分析和综合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过程是人的头脑运用存储的知识、经验、方法,对外界输入的反映客体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比较与概括,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思维过程按其性质,分为普通逻辑思维的初级阶段和辩证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人发挥智慧功能的结果,是经过实践产出物质产品、知识产品和其他产品。智慧的思维与实践过程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开发与增强人的智慧,提高智慧能力,重视智慧实践,才能促进无形资产的发展。增强人的智慧,需要在学习与实践中进行开发。

2.在学习与实践中培育与开发人的智慧

在人、财、物、信息四大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具有智慧的脑力,是发展的基础条件,可以开发、配置和利用其他资源。对人才的智慧需要培育与开发,才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能,发挥智慧的最大作用,推动无形资产的发展。

人才智慧的培育与开发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校培育与开发。人的智慧体现为人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在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智慧,需要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 14 ]。坚持“德育为先”,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贯彻到各个方面。坚持“能力为重”,需要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要刻苦、钻研,每事问、多思考,勤奋、坚持,学习出智慧,多思出智慧,勤奋出智慧。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认真、踏实、肯干,要科学、合理、有成效,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创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敢于创新、能创新,创新出成果,创新出智慧。

第二阶段,实践培育与开发。人的智慧是不断增长与提升的过程,在学校培育与开发智慧的基础上,还需要继续在实际工作中培育与开发。实践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相关的理论、思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为指导,按照确定的目标,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按其内容的性质分为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是一个系统,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要素所构成。在实践中,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学一行、爱一行、干一行,“行行出状元”。在实施信息化的条件下,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规范化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积累经验,深化改革,创新理论、模式、制度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培育与开发智慧,推动无形资产事业的发展。

(二)智慧创新发展无形资产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驱动的全面发展,更需要用智慧创新发展无形资产。展望未来无形资产的发展,从宏观层面分析,需要重视无形资产的发展战略和重点发展。

1.制定宏观无形资产发展战略

在国家层面和部门、地区层面都需要制定宏观无形资产战略。宏观无形资产战略是决定无形资产整体各个方面的谋划。它包括无形资产发展方向、战略主体、战略目标、战略分类、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等。无形资产的核心是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战略的战略重点主要是知识产权的战略重点,包括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培育知识产权文化,专项任务(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总体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无形资产开发、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有利于增强无形资产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全面发展“大无形资产”

基于国家层面的宏观视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从限于企业核算的无形资产,扩大到包括不需要核算的无形资产,即“大无形资产”,全部无形资产按是否规定会计核算,分为规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类和不规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类两大类。《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需要会计核算的无形资产,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6种;不需要会计核算的无形资产,有发现权、科学技术进步成果权、植物新品种权、经营秘密、商号、地理标志、大数据、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品牌、商誉、佳誉(声誉、美誉、信誉、名誉、荣誉的合称)、人力资源12种。无形资产两大类共18种。全面发展和管理“大无形资产”,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企业无形资产转化为财富

企业通过无形资产运营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财富。无形资产运营亦称无形资产营运,是企业旨在提高经济效益而对所拥有的无形资产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转化和经营的行为。对无形资产的运营按其运营的性质分为无形资产转化、知识产权贸易、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融资和扩大名牌市场等形式。无形资产转化是无形资产形态的变化,将无形性的无形资产转变成有形性的资产;这种形式主要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将企业所拥有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形成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生产该种产品而对外销售使企业获得收益。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贸易是企业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转让、许可或销售而取得现实收益的行为。知识产权贸易主要包括技术贸易、版权贸易和商标贸易。无形资产投资是投资人以拥有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等,按有关规定作为投资。无形资产融资是以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以质押担保方式取得贷款。扩大名牌市场,发挥“名牌效应”的作用是以名牌为龙头扩大生产和扩大销售。企业通过以上形式,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财富。

4.创新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具有高水平的,以一定符号表示的知名产品或服务、事项的牌子。品牌具有以下特征:(1)高知名度;(2)高信誉度;(3)高满意度;(4)高美誉度;(5)高品质;(6)高市场占有率;(7)高覆盖;(8)高创新能力;(9)高价值;(10)高出口能力;(11)高盈利水平;(12)表象性;(13)特色性;(14)长期性。企业的品牌体现产品或企业的核心价值和核心竞争力,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驱动着企业的创新发展。基于品牌的巨大作用,企业要竭尽全力分别争创行业、部门、地区、国家和国际的500强或100强、10强的品牌,为企业的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品牌具有巨大的价值,企业要创新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企业品牌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5.推进无形资产国际化

全球化推动无形资产国际化。无形资产国际化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无形资产主体跨越国界,在国际范围内的国家之间,通过无形资产领域无形资产活动的交往和沟通,按照国际通行的无形资产规则,对无形资产各种活动的事项进行处理,从而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无形资产国际化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理论、实务、管理和法规等方面。推动无形资产国际化相应需要制定无形资产国际化战略,它要以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以提升无形资源为竞争的重点,制定和实施无形资产国际化战略。在无形资产国际化的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国际化是无形资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要重视无形资产国家化,并要正确处理无形资产国际化与无形资产国家化的辩证关系。推行无形资产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无形资产国家化,相应推进无形资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8.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DB/OL].国家知识产权局网,2001-07-23.

[3] 于玉林.无形资产哲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46.

[5]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681.

[6] 田运.思维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595.

[7] 智慧[DB/OL].搜狗百科网.

[8] 成树芬.企业智慧资产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9]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2-06-24).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DB/OL].中国会计网.

[10] 无形资产评估[DB/OL].百度文库网.

[11] 西德尔・戴维森.现代会计手册(第一分册)[M].娄尔行,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321.

[12] 杨汝梅.无形资产论(1936)[M].施仁夫,译.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文5

1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1.1 物流服务的组织方式

物流是企业生产以及在商业活动中以物权转移为基础而衍生的相关的货物转移以及相应的服务活动。物流产业是融合了采购、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领域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按照物流的组织方式,可以将物流分类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四大类。

第一方物流(1PL)/第二方物流(2PL)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仅表现为简单的货物仓储与运输的职能,其产生发展源自工业企业以及商业企业内部,仅仅以简单的程序,主要服务于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其中第一方第二方主要指卖方和买方。

第三方物流(3PL)兴起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欧美国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更加接近原料产地以及生产配送基地,企业推出实时生产、实时配送一系列服务,以达到改善产品质量,提供服务效率的目的。同时,企业通过第三方专业运输、仓储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等来提高效率。

第四方物流(4PL)自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竞争力不断上升,科技进步不断发展,仅仅局限于运输和仓储的传统物流正在向带有供应链管理的现代化物流转变。有效的把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方面相结合,不仅提高了物流工作的效率,还降低了物流环节的成本,是横亘在管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中间的中立管理者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第四方物流可以提供物流方案的设计,并对供应链上各环节间的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使之运行更顺畅、效率更高。

不同类型的概念以及优势劣势

第一方物流(1PL)一般指的是卖方,从操作性方面来看,生产者,供应方组织的物流活动更加灵活,管理更加严密;但是需要通过投资,才能使整个供应链经营和管理起来。

第二方物流(2PL)一般是指买方,企业有较大的自主权,对应的针对销售者或流通企业组织而言,更类似于分销商。但是需要投资,将有可能给和管理整个供应链

第三方物流(3PL) 主要是通过合同的方式,委托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对物流运作进行管理,实现信息系统下的对物流全程的管理控制。

第四方物流(4PL)主要负责物流规划的提供,咨询物流信息,建立信息系统,供应链咨询等,不实际承担具体的物流活动,类似于管理咨询公司,而且需要借助实体物流公司。

1.2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在过去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然而在物流产业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内部,从传统运输的模式向现代物流过度时,物流作业发展缓慢,导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信息网络等一系列问题。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1]。

目前,中国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为第一方物流(1PL)/第二方物流(2PL),即现代物流。另一种类型为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即现代物流,其中以第三方物流居多,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32018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中显示: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但是通过吸取发达国家已有的经验及教训,可以取得后发优势。逐渐向综合的现代物流靠拢并逐步发展。

2 中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前的发展状况

2.1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核心竞争力最早由1990年提出,发表于《哈佛商业评论》,其作者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 ( C.K.Prahalad)和英国学者哈默(Gary.Hame I),在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他们特别进行了阐述。他们认为,企业内部协调各方面资源以及经过整合后的知识和技能就是核心竞争力,能够在特定的物流环境下支持物流企业持久的生存和发展,被物流企业长期依赖,并且开发核心技术的集合,就是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核心竞争力也是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优势和提高利润的源泉。简单来说,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的特征:价值性、稀有性、知识独特性和不易模仿性,并且能够更好的让客户满意,比其他竞争者具有更高的物流能力。

2.2 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分析

在特定的物流环境的配套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统称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是物流企业和发展长期依赖集的核心技能, 由此可知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对于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即企业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将企业有限的物流资源与社会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企业资源达到无缝衔接的状态。

(2)物流企业的运营能力,即物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社会创造财富,变现为物流企业对资源的利用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物流管理能力,物流控制能力,物流作业能力。其中,物流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物流企业制定物流系统的准则方面,以及物流企业对业务规划评估的能力方面。物流的控制能力则体现在对于物流作业流程的实时监督,快速调动的能力。物流的作业能力则体现在物流在其各个作业环节的运行能力。

(3)物流企业的战略眼光。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尤其是近几年物业的迅速发展,这使得物流企业所生存的环境充满更多的不确定,市场在不断波动,需求则时刻更新,技术不断地发展,这要求企业能够掌握这些变化趋势,据此制定与环境相适应的战略方针,这样才能在众多物流竞争者中保持领先,获得竞争优势。

(4)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互联网,随着计算机科技的普及,实现了货物、技术、服务等多重信息有效地流通于世界各地,信息技术对于物流企业尤为重要。可以简化过程,使得各部门有机的衔接在一起,提高整体效率。

(5)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服务理念的创新:物流企业需要认识到,现代物流服务是一个综合管理多个功能解决方案的,由物流企业综合提供的,不同于简单服务功能组合的一项综合式服务,它需要整合多个物流功能,管理着客户物流运作,基本上充当了物流责任人的角色; 二是服务内容的创新,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新增添增值服务,从而将包括在内的非核心业务向核心业务推进延伸。

2.3 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隐含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国内的物流市场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有些巨大的潜力,但是与日渐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相当多的企业仍然采取自营物流等传统方式,分析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

(1)服务功能少,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我国的物流企业大多数处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推进转变的阶段,主要提供运输和仓储等相对简单的服务,而类似于流通加工、供应链解决方案等的增值服务还没有普及。因此,严格意义上讲,这些企业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除此之外,物流服务水平达不到客户对于物流期待的效率、经济、稳定的要求,这与发达国家还存在明显差距。

(2)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从目前形式来看,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有了明确的分工,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一方面,物流企业需要提供更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对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分析现状,我国物流企业的管理有很大一部分还处于比较粗放、低效的状态,这是由于物流企业没有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决策制度,业务操作规范也没有实现标准化,服务评价制度更有待完善,以至于不能满足客户的高质量服务需求,造成服务质量较低的情况。

(3)缺乏专业物流人才,低水平管理。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物流人才,在发达国家,高级物管中绝大部分有学士学位,且以物流相关专业出身的较多。而在我国大多数的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学历较低,其对物流的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物流上,对于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理解不到位,供应链管理等的知识没有深入的了解。物流企业专业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处在高级管理职位的从业者专业性不高,导致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低,使其向现代化物流方向的发展进程缓慢。

(4)信息化程度较低。我国多数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正在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物流企业在信息处理和运用方面的能力有限,缺少公用的平台,大多数的信息处理以自带的信息系统为主:一是在管理软件的应用方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物资采购管理(MRP)、企业资源计划(ERP)及供应链管理(SCM)等类似管理软件在物流中的应用太少,使得信息处理的水平太低;二是不能有效的使用EDI 技术及互联网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数据库信息处理标准,使得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盟与沟通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很难协调起来。

3 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趋势分析

虽然在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暴露了核心竞争力的一系列问题,但是,中国宏观经济良好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仍然具有以下发展趋势:

3.1 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下我国还有相当部分的物流企业以传统的营运模式运行,即仅提供简单的货物运输和仓储服务,物流,主要产生于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内部,并借此机会发展,其主要服务于销售环节和生产环节,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建立起来的物流联盟

物流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包含了运输、仓储、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在内,而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讲,单靠自身很难构建整个复杂的功能网链,中小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势必应运而生。

3.3 物流企业将经历更为明显的并购

物流行业既有的粗放增长和简单服务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改变发展方式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不断转变,要求物流企业从传统物流转向现代物流发展。因此我们认为物流行业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期[3]。

3.4 物流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成熟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是必然趋势。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起更加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系统和面向客户的管理系统,构建物流企业公用的物流信息平台,可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有效的衔接起来,整合业务流程,二是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大数据产业迎来年均逾100%的增长率数据的智慧物流将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为了达到即时服务目标,有望对大数据技术的充分应用,物流路线、选址及仓储等实现进一步优化。企业借此可以优化自身资源配置,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智慧物流基本含义范文6

关键词:创新思维;高校;创业课程;培养

0 引言

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需要源源不断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来推进。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校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推进这一要务。首先,在国家层面,教育部通知,在“十二五”期间推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此外,还举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活动,给大学生一定的空间来展现自我、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其次,在地区层面,上海市教委分别于2007年、2011年启动了两轮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再次,在学校层面,许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中心等机构、开设了创业创新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创新思维的洗礼和历练,进一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016年4月15日,总理考察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明确要求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4月1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召开党组会,部署贯彻落实工作的五方面要求,第一方面就是切实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都在层层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人才必然需要具备创新思维。本文将从笔者十几年来教授的创业课程――《国际商务经营英语》的角度,论述创新思维的挖掘和培养。

1 创新思维的含义

创新思维,顾名思义是指思维的创新,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创造出新知识、新思想,以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不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是推陈出新、开拓进取。

创新思维的构成因素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黄华新、濮方平认为,创新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型思维的互补,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互补。肖钰士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为想象力、直觉思维能力、灵感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求异思维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六方面。方慧认为,创新思维包含批判性思维、超越性思维、前瞻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四个方面。总体而言,创新思维是求异思维,是在合理正确的批判基础上求新求异。

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就比较提倡创新思维。早在我国历史上的商朝,开国君主汤就用这样的箴言来鞭策自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强调不断革新的重要性,此言后来收入儒家经典《大学》。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立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唯一上榜的企业家亨利・福特曾说过:“不创新,就灭亡。”这句话言简意赅地突出了创新非比寻常的重大意义。

如今,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各种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社会发展飞速迅猛,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如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如此天时地利,如果再加上时代热切呼唤的创新思维人才,就可谓人和了。

2 创业课程中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和体现

创新与创业如影随形,因为要想创业成功,必然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要独辟蹊径,与众不同,展现新理念、新做法。如果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的话,创业的前景是不可能光明的。如今,许多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一方面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顺应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国际商务经营英语》课程是我校与英国高校合作项目中的一门创业课程,从2002年开课以来,已有近14年的授课历史。这门课程要求学生组成创业团队,开展一系列的创业项目实践活动,具体包括洞察市场空隙、寻找目标顾客群、进行市场调研、确定经营的产品、撰写商务计划书、寻求风险投资、联系供货商、安排物流、设计广告宣传、实地销售产品、撰写商务报告等。回顾学生这些年来的创业项目实践活动,在很多方面都折射出创新思维的光芒。下面将选取创新思维的几个构成要素,结合本创业课程学生创新思维的实例进行分析。

2.1 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已有简单图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更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图像。在创业课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出来的超凡想象力一直让授课教师惊叹不已。

从创业团队的名称来看,创业伊始,给公司起名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绞尽脑汁。而每年各个创业团队的名字都别具特色,有队员英文名的首字母缩写,如KASEL,是Kelly、Alice、Sally、Elizabeth和Laura五位同学的英文名首字母缩写;有一句口号的首字母缩写,如PLM,意思是Please love me;也有描绘创业团队特征的名字,如Minny小铺,就是小小店铺的意思;还有汉语词语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搭配,如F&G,就是中文“浮记”两个字的首字母缩写;还有根据公司产品特征,把公司名字和流行歌曲名字联系起来的,如“千签阙歌”,谐音与歌星陈慧娴的流行歌曲“千千阙歌”一模一样,暗指公司销售各种各样的书签。

从创业团队的广告海报设计来看,一些作品的确相当吸引眼球,让人过目不忘,甚至有惊艳的感觉。例如,大约8年前,有一个团队销售各种折扣券、会员卡等,他们的宣传海报上有五颜六色的产品照片,让人对他们的产品一目了然,心驰神往。在海报的正中央,突出设计的是一把剪刀,正准备去剪几张百元的人民币,旁边的标语是“你不用花这么多钱”,言下之意,“我们可以帮你省钱。”整个海报重心鲜明,传神逼真。再如,一个销售女性饰品的创业团队,将国际影星奥黛丽・赫本的侧面照片放入海报,占据整个版面,通过PS技术让赫本佩戴上他们公司的产品。赫本气质高雅脱俗,与精美优雅的饰品相互映衬,海报效果震撼,夺人眼球。

2.2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可以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没有批判,哪来创新。批判性思维敢于说“不”,敢于质疑现有的知识概念、惯例现象、方式方法等。创业课程学生在许多方面都展现出了批判性思维。

在项目经营产品的选择上,学生们了传统思维方式,摒弃了因循守旧的习惯做法,推陈出新,选用了独特新颖的产品。比如提起书签,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长方形的纸片,上面绘有各种精美图案。而创业小组的学生大胆地质疑书签的材质和外形,在材质上,选用竹木、金属、塑料、真皮等各种书签,还用从菲律宾进口的纤维材质亲手制作五彩缤纷的叶脉书签。在外形上,推出商标牌、书夹、树叶等各式各样的书签。这个小组的销售现场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又如,长久以来,大学校园里已经没有佩戴校徽之类徽章的习惯,徽章理应是创业项目封杀的产品。但是,有一个创业团队恰恰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只要徽章款式图片精彩,自然能够独树一帜,引领校园潮流。他们结合时下流行的电影电视内容,精挑细选图片,联系供货商批量制作。产品一经推出,销售火爆,让人吃惊不小,掀起了新一轮校园徽章热。

在市场调研方式的选择上,由于创业规模较小、资金较少,大部分创业团队都理所当然地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这样既快捷方便又省钱省力,但缺点是调研对象无法选择,调研结果可能不能完整地代表目标顾客群的情况。另一种比较有目的性、代表性,体现目标顾客群主观意见的市场调研方式是焦点小组,但是却要耗费资金和财力,让一些创业团队望而却步。不过,有个别创业团队勇敢跳出了规模和资金的束缚,创造了小企业依然采用焦点小组调研的神话。他们根据调研需求,联系了他们认识的不同顾客群代表,邀请他们在教室里接受专门的调研,调研效果颇佳,对后来的创业销售活动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3 前瞻性思维

“前瞻性思维”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的事物,预测推断出事物的发展前景。创业课程要求学生运用前瞻性思维,预测将来的市场需求,用动态发展的眼光从事创业经营实践活动。

从商品的选择来看,创业团队最终销售商品的时间是3、4月份,有的团队相当有远见,细心挑选了校园学生未来所需的物品。比如3月份正值学校研究生毕业季,6月份即将是本科生毕业季,毕业生必定对学校依依不舍。于是,有的创业团队在征得学校有关部门的允许后,销售学校的各种纪念品,有笔、笔记本、信封、文件夹等文具,有玻璃、搪瓷、陶瓷等杯子,有T恤、棒球帽等服装。所有商品都带有校名和学校的标志,让人难免睹物思校,正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以便排解他们毕业季的离愁别绪。又如,3、4月份正值春天,离夏天也不远。有的创业团队就打着类似“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这样的标语,销售夏季或春夏之交的物品,如设计新颖、五颜六色的休闲凉拖、女士短丝袜、长筒袜、T恤衫等。这些商品大都是易损、待更新的,是许多学生每年都需要购买的,所以非常受学生欢迎。

从营销策略来看,由于多个创业团队同时销售商品,必然竞争激烈,甚至还会有相似商品同台竞卖的可能性。有的创业团队提前考虑到竞争的风险,在现场销售中大胆创新,如一个销售绿色植物的创业团队在摊位前放置了大油布画板,盛情邀请购物的顾客在上面签名、留言纪念。这一超前的营销策划立足环保,立意深远,而且满足了顾客心底的明星情怀,独具匠心,使顾客络绎不绝。

2.4 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思维”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世界,开动脑筋,寻求突破,推动创新。毕竟,实践出真知,只要有心,就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挖掘灵感和潜在的创新思维。创业团队在商务项目实践中展现了一系列的实践性思维。

从现场销售来看,为了吸引住来的人流,各个创业团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有的团队将销售的小商品逐个悬挂在雨伞的角上,在人群中高高举起雨伞,并且轻轻旋转,琳琅满目的商品顿时清晰地展现在顾客眼前,直观新颖。又如,有的团队成员将醒目的巨幅海报制作成上衣,直接套在身上,在人群中来回走动,吸引路人的目光,引导路人去团队的摊位。

从销售支付方式来看,一些创业团队紧跟时代步伐,摆脱了现金交易、换钱找零的烦恼,采用支付宝扫码付费、微信转账、微信红包等时下流行的支付方式,便利快捷,也避免了因无法找零或买家没有带钱而流失掉生意。这些团队的摊位上,都赫然摆放着大大的二维码图片,让路人一目了然,青睐有加。

3 创新思维的培养要素

具有创新思维的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国家、社会目前急需的人才。所以在高校教学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刻不容缓。经过分析,这一思维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要素:

3.1 坚实的知识基础

对于创业团队而言,各种创新思维都是建立在坚实的商务知识基础之上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创新的源泉。中英合作项目的学生在组建创业团队之前,已经学习了或正在学习营销管理、项目英语、商务沟通与交流、跨文化交际、管理学、国际金融等商务英语系列课程,对于市场、产品、营销、调研、物流、广告、财务等知识点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熟悉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了解商务报告等的撰写要求。有道是厚积薄发,有了深厚的积淀,开始着手创业项目实践活动即使不是轻车熟路,也可以说得心应手的。

3.2 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非朝夕之事,必须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无论是对商务理论的介绍,还是商务实践的分析,笔者都坚决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前瞻性思维、实践性思维等创新思维为目标,耐心地引导学生认真地思考、一步步地推断、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或班级讨论,使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看法。在案例分析时,笔者也会询问学生学习案例的心得,以及对他们自己创业的启示和帮助。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习惯了用批评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观念做法,力求在合理可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创新。

3.3 精诚合作的创业团队

创业课程的一大特色就是学生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从头至尾共同努力,完成创业经营项目。换句话说,学生的创业活动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更何况,有知识有文化的学生远胜臭皮匠。在创业的每个阶段,在每个重大决策之前,创业团队都会集体开会商讨。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辩论说服,最终达成共识。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团队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合作的创业团队,能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去思考探索,非常有利于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看见智慧的火花在研讨争辩中闪耀。

3.4 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

现代科技发展迅猛,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充实改善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一种创新,是社会的进步。而如何将这些新技术运用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创新。换个角度而言,本课程创业团队在整个商务项目实践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一些现代科技,如支付宝付款、微信转账、选择图片制作徽章、鼠标垫、墙纸等等。在创业过程中,学生们也深深体会到与时俱进、掌握最新市场动态的重要性。

4 结语

条条大路通罗马,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也可谓多种多样。本文立足于笔者十几年来在中英合作项目中教授的创业课程经验,分析论述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掘和培养。作为国家“十三五”期间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之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还有待不断加强和推进。

参考文献:

[1] 方慧.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9).

[2] 黄华新,濮方平.试论创新思维的基本构成与测试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3] 马华芳.创新思维及其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4] 唐沛.浅谈英语专业课堂批判性思维的引入和培养[J].艺术科技,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