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的含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建设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建设的含义

社会建设的含义范文1

寒假来临,我们将暂别校园,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享受成长过程中的另一番乐趣。面对即将开始的暑期生活,如何才能过得既充实而有意义呢?在此,xx市创建办、xx市教育局联合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大力响应正在全市开展的争做文明xx人活动,积极参加讲文明 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度过一个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一、向心中的榜样学习。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汲取精神力量,丰富和强大自我内心世界。从身边、网络、电视、报纸上寻找榜样,学英模、学先进、学身边的最美少年,写日记,写心得,辨美丑,找差距,感悟人生,提升境界,陶冶心灵。

二、关注社会,从小事做起。

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从小要有忧患意识。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倡导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形成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做起。

三、争做文明小使者。

带头遵规守法、文明出行。不闯红灯,不在路上追跑撵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言谈高雅,举止得体,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阻止不文明行为。发扬文明礼仪新风尚,争做城市文明小使者,和家人一起共同争创文明小使者家庭。

四、争当书香学生。

最是书香能致远,寒假期间,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书,诵经典,与智者对话,和伟人同行,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浸润心灵。并形成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吮吸知识的养分,争当书香学生。

五、争当汉字书写标兵。

要通过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收看汉字大赛的相关电视栏目,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和传说,了解它的特殊意义和深刻内涵,在规范汉字书写过程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丰富的精神内涵,争当汉字书写标兵。

六、争当爱国好少年。

利用暑期进行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主题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理想和伟大精神。深刻认识祖国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骄傲感和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争当爱国好少年。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讲文明、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建设美丽xx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会建设的含义范文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是如果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灵活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中。

由于以前在一家口腔诊所见习过,为了能够接触多的患者.能够全面了解口腔常见病.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见识高端的诊疗仪器.积累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还有我们怎样才能把课本上的知识灵活恰当的运用到生活、工作当中去,成为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怎样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抱着这种想法,我又走进了xx口腔医院。在那里,我接受了更为有用的医学知识,和每天接受实践操作的机会,增强了我的操作能力,使我更迈向成功。

古人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又难忘的实习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的实习期,回首这一个月的实习期,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有着无限的感慨。

一.实践目的

通过口腔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使我对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了全面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还简单认识了某些口腔粘膜疾病,学会了拔牙术.牙髓治疗术.根管治疗术,会简单使用x线片照射机,认识了口腔工艺技术等,使我对学习口腔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实践时间

xx年1月10日

三.实践地点

xx口腔医院

四.实践心得及内容

通过三个星期的实习,从对口腔医学的孤陋寡闻,到初窥门径,再到对口腔知识的全面认识,深刻了解,使我从中学习了很多,人也更加成熟。

第一周,我培养的是对口腔医疗器戒基本认识,及配合老师做一些治疗,学会科室内消毒,使用高压蒸汽消毒锅,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戒,科室消毒洗手法。做一些简单的口腔工艺技术如取牙齿模具,灌石膏模型,排牙等。

第二周首先是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询问.交流,给每位医生平均安排患者人数,安抚患者情绪。从旁协助每位医生治疗,如量血压,磨银汞。再者做一些简单的治疗如洁牙术,幼齿拔出术,松动的恒牙切牙,侧切牙等拔出术。

第三周主要是了解牙齿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牙髓炎,根尖炎等。

范文二

护士医院寒假见习报告

系部名称:专业:护理

年级:xx班级:5班姓名:xx学号:xx03219

实践单位:孙平镇卫生院

实践时间: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共5天

实践报告正文

为了全面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专业能力,增强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能迅速适应就业需要的护理人才,护理系团总支安排每名学生在寒假期间,自主安排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巩固在校理论学习。从而为下阶段的学习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怀揣着对“白衣天使”这个称号的神往,xx年2月1号,我带着新奇与紧张的心情踏进了卫生院,开始观察护士门的工作动态和性质及医院情况。尽管时间很短,但收获颇多。刚进医院,着实很兴奋,激动,新鲜感很强,对临床护理操作程序亦非常感兴趣,同时也有点担心,毕竟是进入了一个新鲜提与社会各种人群进行交流。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

护士长带领我们所见的第一站是:护士咨询台,以前进医院医院一直把这里看的极其平常,然而今天却感觉一点都不平常呢。面对病人流动量大,治疗项目多且没有规律的特点,他们具备随机应变,合理安排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患者提供最完美的答复,护士门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礼仪服务是提高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个人素质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都体现了护理队伍的整体形象。

护士长给我们介绍环境,护理任务,交接班和护理程序,了解病人情况,护士工作无非就是交接班和护铺床各项护理操作,看见人家都很熟练的操作这些的时候,在想自己今后也要做这些相同工作,不免有些害怕。

社会建设的含义范文3

(1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2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湖北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总结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上,着力探索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途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G587);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3A041)。

作者简介:李慧(1981-),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讲师,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李萍(1987-),女,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20

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经历了由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过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职院校优势,使之充分发挥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1 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湖北省高职院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围绕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力度。

第一,初步建立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度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度,湖北省共有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55所,包括3所公办高等专科学校,41所公办高等职业学校,11所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湖北省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44.83万人。

第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湖北省实施职业教育“319工程”,开展职教园区建设,组建各种层次、不同行业的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实施“楚天技能名师”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三,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率先实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其对应的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第四,充分发挥湖北高职院校技术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产业提供具体直接的技术创新、咨询、推广和服务。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湖北省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产业界等方面的重视,也做出了许多成绩,但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职教育设置专业缺乏前瞻性,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办学理念落后,缺乏市场的前瞻性,在设置专业时考虑市场需求不足,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不相适应。被重复设置的“热门专业”,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而不少区域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又十分匮乏。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按“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评价要素来看,学校专业设置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人才培养质量上,尚不能体现“高”;从结构上看,武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对应的专业还不具规模,如动漫、文化创意;与武汉市千亿产业对应的专业仅有汽车;从总体规模上看已经具备,但存在均衡性问题;从效益上看部分专业的规模效应还未体现,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也是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共性问题。由“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高技能紧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可知,到2015年,湖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与2008年相比,7年之内增加52.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5万人。2020年,高技能人才达到25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31%以上。由表1可知,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数、专业点数、在校生数较少,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由表2、表3可知,面向“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的纺织、食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专业、专业点数及在校生数偏少,面向新材料等产业的专业几乎还是空白。

2.2 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客观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一方面,他们的科技开发能力不如普通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攻关能力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其专业业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相比一般企业从业人员十分匮乏,课堂讲授与企业生产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又使得教师开展的社会服务与企业的要求不对接,服务效果不够理想。

2.3 服务能力建设层次不深入,服务内容和形式有待拓宽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层次不深入,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还只停留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上,缺乏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

3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前身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设施先进,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0个,校外实训基地166个,馆藏图书121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覆盖全校。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教职工840余人,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涵盖12个专业大类,制造、文教、土建、财经、电子信息、旅游、艺术设计7个大类为我校重点建设与发展专业大类。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一直注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鼓励和支持广大师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形成优势,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才能提高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从而获得生存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3.1 明确办学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高职教育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制定培养目标,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承担起经济发展中技能型人才保障任务。学校坚持“五个三”的办学理念:“面向现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三个面向),坚持“城市导向、区域导向、市场导向”(三个导向),瞄准“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职业”(三个方向),实施“高技能教育、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三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造就“能工巧匠、岗位专家、行业大师”(三种层次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与差异化发展。2014年,学校进一步确定了“服务经济结构调整,面向市场紧扣产业设专业;服务职业人才培养,依托行业深挖内涵建专业;服务国计民生工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兴专业”的总体思路。专业结构布局以土建、教育类专业为特色(行业、企业背景),以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为骨干(区域经济重点产业),以财经、文创、管理、服务、传媒类专业为重点(生产、生活类服务行业)。

3.2 以“订单培养”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

学校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密切的合作。如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与长安福特公司合作,在校区内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联合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举办“长安福特订单班”。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科达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适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开设“新型墙体材料制造生产副厂长”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将成为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订单式培养,该校机电学院焊接专业毕业生月薪超过6 000元,打破了高职毕业生拿不到高薪水的成见;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生均6个岗位,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汽车类、建工类、机械类等专业近年来就业满意度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3 精心打造职教集团,积极构建区域校企交流平台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紧密联系。截至目前,该校已成立和加入了五个职教集团,政、校、企合作全方位展开,与近300个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合作开发与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程、实训手册;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学;接纳学生实习、就业。企业因其成熟的文化、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企业管理、较强的就业岗位储备,成为学校校企合作的可靠战略伙伴。如,该校学前教育学院以武汉学前教育职教集团为依托,通过各级专家评估并获批承担《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高考》组考资格。

3.4 发挥各二级学院特色专业比较优势,面向社会服务城市

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师范教育先进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和初等教育学院发挥“师范教育”优势,为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人才,现武汉市小学、幼儿教育界的名师、骨干教师80%以上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其中不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汽车学院、机电学院及电信学院承担“市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基地主要承担汽车维修工、模具设计师、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等7 个工种中高级职业技能实训及鉴定基地工作。职业网球学院、外事外语学院积极服务WTA顶级赛事。赛前,网球学院承接了此次活动600 多名志愿者的培训,全院师生全程参与、成功策划并实施培训方案。电信学院智能楼宇专业师生共同走进“国家级城市住宅试点优秀小区”常青花园社区,对社区高标准道路、水电和现代化的电子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调研,并帮助维修社区监控系统;参与社区信息采集工作,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信息查询网站系统,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义务为社区开办电脑培训班,为大家讲解计算机及网络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为城市社区提供服务。

3.5 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为增强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能力,学校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每年外派120多名教师到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走进课堂,并为行业大师成立“服务大师工作站”,请他们定时到实习基地,手把手教学生学习技能。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了他们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同时也拓展了社会服务领域。

3.6 学校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各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项目

学校注重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科技开发,既服务了区域经济,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服务能力、技术指导能力、项目研发能力。机电学院与武汉交科港口机械工程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负责张家港保税码头汽车滚装物流系统规划分析项目。建工学院与新八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合作签订协议,为对方制定武汉网球中心看台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所编制的《武汉网球中心看台测量定位质量》QC 成果获得湖北省建设工程一等奖、全国建设工程二等奖。财经学院教师担任上海库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调研项目的项目经理。创艺学院教师参与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WTA 赛事策划、组织管理和平台宣传工作。汽车学院教师参与武汉市泽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骐铃系列车型车辆及部件的设计开发、售后技术文件(维修手册、零件图册、使用说明书)的编撰。机电学院教师参与焊接技术专业教师、科玛公司人员共同开发“焊接教学训练模拟器”软件。酒店学院教师为多家知名酒店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学校还承担了工作室项目。如,建筑工程学院的“造价工作室”承接工程造价项目。酒店管理的“中国服务大师(湖北)工作站”为酒店行业提供营销咨询、开业策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经营分析、管理顾问、餐饮连锁推广等服务;为专业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考证、酒店兼职、实践教学等服务。学校一直支持各学院、各专业教师积极依托“产学研”项目服务地方,2014年度,学校有7项“产学研”项目获武汉市教育局立项。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追求生源扩张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历史,内涵发展、品牌构建、凸显特色、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现实趋势下,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将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服务中寻求发展的新机遇,在服务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汪立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2 史晓英.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的途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 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研理论,2012(36)

4 李慧.高职院校服务湖北经济发展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3(11)

5 王霞.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

6 付义朝.湖北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0(6)

社会建设的含义范文4

就像是当代中国的每一个合法公民都会有唯一的公民身份证号一样,给我国政府中的每一个构成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的功能分科、各类法人组织集群的总部及其分支机构都赋予一个专业的电子代码将有效地促进我国政府公务职能办事效率的提升以及各级公务系统中各类行政事务信息传递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从实践层面出发,我们初步地将组织机构代码的引入,对当下中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具体实践作用划分为两个基本的方面。

(1)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就是促进有关的行业系统内的信息资源交互系统的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凭借我们引入的组织机构代码这种数字化深入发展时代的新兴信息管理工具,来加强全国所有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性事业单位以及所有级别的法人机构集群的全部属性信息的数据存储与实时应用的数据库,这样的数据库要配备功能强大的即时性信息查询与储备、维护功能,而且在其具体化的建设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保证总库的运行状况不遭受不良影响的条件下,适时地开展各种级别的信息分库的建设与投入应用过程。由此,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库中已有信息对我国城乡所有级别的政府机关、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全体企业法人集群的有关信息的全面覆盖,从而对政府进行的社会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契合实际的保证。

(2)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活动的另一个实践目标就是将之前已经输入系统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化方向建设,在数字技术得到发展的当下时代,信息共享能够对整体社会事业的充分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作用,引入电子化的组织机构代码,将会有效地加强政府的行政职能、提高政府对各类社会事务的管理水平,促使政府对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对我国公民的整体化的行政服务需求水平的基本满足程度带来更大规模的扩展。进行高效、充分、通常的信息共享过程对推进中国社会宏观整体的管理水平具有不容忽视的实践作用。

2组织机构代码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作用分析

以上我们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实践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分析过程主要是侧重于国家的宏观性战略层面的考量,下面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以给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清晰的认识途径。这里从三个具体的分项来展开我们进一步的论述。

2.1标准化约束管理

这里所说的标准化约束管理是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数据编码实施规则,对政务管理工作对象进行统一的赋码行为。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数据代码编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有含义代码,二是无含义代码。所谓的有含义代码是仅就代码内容本身而言就已经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指向性信息,它不仅可以作为某一具体指向性事务的表意替代者,而且其本身也往往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与被指代事物有关的信息,这方面最为鲜明的代表就是我国居民拥有的居民身份证编号,我们现行的有效中国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阿拉伯数字及字母经过规律的数字排列组合生成的,前六位通常表示公民初始登记所在行政区划的数字编码,中间八位是公民的公历出生日期,之后的三位表示户籍登记顺序,最后一位是信息数据系统的校验码。由此,我们从身份证号码的数字排列中就能够获取其对应的持证人基本属性信息。另一种是无含义代码,其代码本身无实际含义,只是作为其代表事物的唯一标识。最常见的就是企业代码,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采用9位无含义代码对企业身份进行标识。社会实践活动中,由于被赋码对象的自然以及实时环境属性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在这里,无含义代码往往就具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因为实际情形中,中国公民会因为求学、就业以及婚姻等原因而导致其经常性居住地的地理区划发生变化,这时其身份证号码所对应的编码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对应的身份属性,进而给有关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在信息化网路时代,无含义代码在信息项目变更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从某种标准来看,无含义代码与市场、信用等概念在逻辑关系上具有某种一致性。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应用系统的大量增加,依靠人员的经验和技巧已经难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必须形成相应的数据交换标准。因此,今后代码的标准化工作应该转到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的方向上来,围绕业务协同、资源共享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建立与代码应用相关的电子政务元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标准。

2.2管理分类化

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对象分为两个主要的分支体系,其一是公民或者其他形式的自然人形式体系,其二是法人或者其他形式的集群性组织形式。在这里我们对法人的概念进行一个简要的界定,因为在实践环节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对法人概念的理解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国境内设立的法人组织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的前在条件:其一,法人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具有实体物态特征的一定形式的组织;其二,法人组织必须拥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不动产,并且拥有能够维系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可供周转的资金经费;其三,法人组织必须要有其自身能够独立拥有的名称、系统完备的组织结构以及维持其稳定的运营管理状态的相关制度,拥有生产经营或者是办公活动场所;其四,法人组织要能够独立地承担其所进行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致的一切客观后果的民事责任。在充分有效地认识了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之下的法学概念界定以后,我们开始将我们实际将要管理的客观对象进行分类化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将我国境内所存在法人形态划分为五个基本的类型:企业经营类法人;事业进展运行类法人;党政机关法人;公益性社会团体法人;跨形式交叉型法人。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按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来对组织机构代码进行分类的办法。具体操作方法就是针对中国政府对当下中国社会的具体管理事务的部门分类,借用其已经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分类体系将有关管理事务对象的具体分项具象化,利用代码系统自带的索引功能模块,可将中国政府在现阶段实际拥有的职能划分为如下所列的若干个模块:市场工商事务管理、税务征收与稽查、海关缉私、实物商品与电子商务贸易、交通运输服务业、商品质量检查、食品药品质量与安全性监督、环境保护与国民基本卫生服务保障、劳动与基本民生保障项目,人事与城乡公民档案管理、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检查与审判、监狱管理与建设运营,金融事业运营保障等等。分类法有效促进了认识事物的逻辑清晰程度,推进了有关事业的良性发展历程。

2.3政府部门应用与社会服务

应用既是建立组织机构代码的初衷,也是最终目的。从应用对象来看,组织机构代码的用户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公众等各个层面。政府部门应用组织机构代码,是组织机构代码工作作为经济社会管理中基础性手段的重要推动力量,已经列入十几个部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组织机构代码已普遍使用在我国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经济和信息化、商务、公安、民政、财政、税务、人力社保、工商、统计、质监、国资、银行、海关等部门,为政府各部门加强行政管理,监督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为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和信息交换提供了技术保证。其他部门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将逐步应用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代码对于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基于组织机构代码所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上。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和信用交易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信用信息公开化和相关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将原先单个的市场主体之间的一次性或临时性博弈转变成单个市场主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长期反复的博弈,从而对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社会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但是,要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的这种功效,必须首先建立和完善有关的各类标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主索引的、由企业和有关机构的注册信息所构成的基本信息,应该作为信用主体及其信用档案的标识标准,成为社会征信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组织机构代码成为社会信用信息收集、加工、流转的首要工具,并使单个市场主体真正地置身于无穷无尽的市场海洋中。

3结束语

社会建设的含义范文5

中国有多少智库

就中国智库数量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而言,麦甘和他的团队在年度出版物《全球智库报告》(Global Go to Think Tanks Report)中如是统计,2008年以前中国的智库数量在73-74家左右,列全球第11、12位。2009年突然增加到428家,之后就基本维持在425家左右,2013年以426家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升至世界第2位。如何解释数据上的这一突然变化?比较合理的猜测是,不是因为中国在2008-2009年间智库数量有了大规模增加,而是研究者可获得的信息集扩大了。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国有更多的智库正在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推广自己,从而使有关中国智库发展的信息更透明、更充分。

同时,国内也有某些智库专家指出,中国智库的数量在2000家左右,这比麦甘的估计多出许多。估算的依据是,可将智库与软科学研究机构作类比,中国科技部2011年组织的“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统计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目前共有各类型软科学研究机构2408家,在剔除一些党政机关内部的政策研究室等部门后,该调查报告中涉及的智库数量超过2000家。如果麦甘和科技部的数据都比较可靠,那么可以看到,正如麦甘所言,中国有相当一部分智库至今仍不为人所知。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在首份《中国智库报告》中区分了活跃智库与不活跃智库,认为活跃智库往往有着常规性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方式,能够比较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公共决策,同政策制定者、媒体或学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享有一定的国际或国内影响力。目前,中国大约有200多家活跃智库,分别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制、党建和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为各级政府决策者献言献计。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科学内涵

2013年4月,作出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批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智库”,表明中国智库建设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仅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此,笔者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体现四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指智库研究成果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基础,表明决策咨询研究离不开学术研究的强有力支撑。决策咨询研究的重要责任,就是通过语言系统转换,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影响政策制定者做出有助于提升大部分社会成员福祉的公共政策,由此提升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第二层含义,是指智库研究应以科学决策为目的,体现知识与政策的结合,表明“科学制政”必先于“科学执政”。“科学制政”提供可选择的方向和目标,如果方向和目标不科学,那么“科学执政”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即便执行再谨慎、再高效也会事倍功半、徒劳无功,导致政府公信力丧失和政府规制失败,甚至导致社会失调失序。

第三层含义,是指智库研究应体现决策咨询研究的问题导向与前瞻性,表明智库研究必须具有实践意义与可操作性。决策咨询的研究成果应当可以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执行可操作的政策,而且要在制度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要求智库专家重视实地调研,在全面掌握问题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既符合发展趋势又能指导现实的政策建议,切忌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断。

第四层含义,是指智库研究应成为专家学者深度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表明权力与知识互相结合的可能性、必要性与重要性。不同类型的智库在弥合知识与政策之间的鸿沟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众多,有的通过内参、专家咨询会等形式直接为政策制定者建言,有的选择出版具有影响力的专著、研究报告获取公众影响力,或选择在媒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获取媒体影响力,从而间接影响政策制定。不同类型的智库及其采用的不同方式,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往往也存在较大差异。选择适合的智库运作机制,对提升智库内在品质和外在影响力,进而提升权力与知识的结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趋势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36年,为应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不断涌现的各类层出不穷的新矛盾、新问题,中国形成了门类众多、形态各异、资源丰富的智库体系。但是,相对发达国家智库运行的成熟经验,以及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诉求而言,中国智库建设仍相对滞后。

一方面,政策咨询服务往往向体制内智库倾斜,甚至为党政军智库与“国字号”智库所垄断,民间智库和体制外智库很难进入公共决策参考的视野,从而导致了中国的“智政”关系中所特有的依附关系,导致智库成果重在阐释性而欠缺对策性,丧失公信力或独立性。另一方面,中国智库目前仍处于专业化分工不足的发展阶段,充分竞争的思想尚有待建立。此外,智库发展的宏观环境不健全、不完善也是导致中国智库建设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行政指令仍束缚着大部分体制内智库的研究人员,使其疲于奔波于承担各类课题来完成考核或增加收入,这些问题的解决或许代表着未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智库介入公共政策形成过程的体制机制建设将日臻完善,有助于持续提升智库的影响力,面向多元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主导的智库发展与转型。

社会建设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企业文化 建设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更起着其他法人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改制成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面貌和员工思想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单纯靠原有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分析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经验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国有企业都已经认识到或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纷纷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文化战略,逐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期望通过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国内外学者的观点众多,不尽相同。其中,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我国学者许宏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表现的处事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共同认可。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二、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功能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或国家控股,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具有经济属性、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国有企业因其自身的属性,其企业文化必然带有自身的特点。国有企业是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保证,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价值、企业利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应的最大化。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的。其功能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服务经济功能。从经济属性看,国有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竞争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企业文化要服务企业经济建设,经济功能是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首要的功能。

2.服务政治功能。从政治属性看,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制度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经济保障,它承担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提供可靠支持的重任。企业文化要为国有企业的这一重大责任提供精神支撑。因此,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具有政治功能。

3.服务社会功能。企业文化倡导的诚信、公平等理念能够起到调节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领导与员工、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的作用,不仅促进企业内部和谐,还能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由上可知,我国国有企业企业文化不仅要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也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同时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它必然反映并应当反映社会主义价值观,也必然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必然具有服务经济、服务政治、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

三、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应树立的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国有企业,以人为本最基本的就是以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本。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把全体职工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把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2.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一理念要求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的关系。不能只看到企业的眼前利益、局部利益,更要看到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是国家利益,乃至全人类的长远利益,能够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3.和谐理念。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和谐。构建和谐企业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构建和谐企业需要将和谐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努力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文化,就是要培养一种和谐的思维方式。和谐的思维模式,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善于辩证看待问题,承认矛盾,承认差异,对于分配的差别和职务的升降心态平和,能使各种矛盾、差异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和谐的企业文化应包容多样、团结多数,更好地贴近员工、贴近实际,为企业大多数员工接受和认可。

4.特色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每个企业各有特点,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所属行业特点和企业组织的特点,把建设特色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目前,我国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因经营内容不同、规模不同、效益不同、历史不同、声誉不同等差异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5.创新理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理念,用文化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国有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

国有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