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 智慧物流 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信息技术的发展衍生出多种形态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联网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来,属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产品,同时也是现代各种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结果。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改变生活,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模式已经进入到社会各个层面,进而可以实现物流自动化运作与高效管理。针对当前现代物流中存在的各种弊端,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其中各种不足,同时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物联网技术相较于其他领域所应用的技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同时还具有其根本性的发展特点。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该技术在智慧物流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同时促进智慧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1物联网与智慧物流的概述

在技术与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应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与红外感应器等信息设备与技术,将已经约定的协议作为根据,在物品与互联网之间建立起信息交换的桥梁。这样就构建成定位、跟踪、调控、监控与识别的网络系统[1]。通过简单的概述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在整个程序流通与系统构建过程,无需人为操作与干预,就能够自动识别对象,获取对象的属性信息,以达到目标对对象信息互联与共享。从物联运行的全过程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运行通常包括这几个步骤:首先,标识。在物联网运行的过程中,采用传感设备就可以对编制物体对象的ID与属性,将静态的属性进行标准并存储在标签内,随后就可以应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探测与识别。其次,识别。在物联网运行的过程中采用设备识别技术就能够将对象的属性信息识别出,并且还将获取的识别信息转换成为可以传输的格式进行传输。最后,通信。在经过信息标识与识别后就可以读取对象信息的属性信息,同时还将其利用网络系统传递到信息处理中心,这样物联网也就完成了通信与数据的处理。

而智慧物流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共同构建起来的一种物流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会显示出其所具有的集信息化、系统化与智能化的特点。在实际操作运行的过程中,智慧物流采用高新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以期能够达到物流配送体系的低成本与高效率的智能化运转。从智慧物流运转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该种物流技术具有感知、优化决策与智能反馈的功能。首先,感知功能。这项功能的体现在射频识别、卫星定位于红外线等高新技术方面,进而可以动态获取存储包装、仓储、物流配送与车辆每一环节的数据信息,也就是说在物品配送的整个环节中,可以对物流对象进行跟踪、定位等。感知功能的运用从初步阶段实现了感知智慧。其次,决策功能。在物流配送与管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就可以分析和数据挖掘商品信息、物流数据与客户需求等相关信息的处理,计算和决策从仓储位置与配送的路径,这样也就实现物流存储于配送的决策智能化。最后,反馈功能。在物品物流配送的过程中,送货方与收货方都需要在物流配送的整个过程及时了解物品的准确位置与状态,以便及时获取物流数据。在此过程中可以应用感知网、物流管理系统与红外线客户与管理提供实时的物流运行状态的信息,进而可以获取物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信息[2]。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

根据物联网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技术并不是单项的技术,而是在应用的过程中组成网络系统的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体系划分的过程中,通常会将物联网技术划分为关键性技术、支撑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物联网技术就是这几种技术的相互融合。该系统在智慧物流中的综合应用就是该项技术应用价值的体现。实现智慧物流需要应用不同层面的物流网技术来支撑。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感知互动层

物联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体现在多层次,而不同的层次又包含不同的技术。在感知互动层包含这么几项技术。首先,射频识别技术(RFID)。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射频技术就是一种采用无线射频技术,非接触双向通信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该项技术就能够对输送的物品进行电子标签,编辑物品,同时应用射频信号可以自动识别物品并获得相应的信息,使整个物联网技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3]。相较于其他应用领域,可以说RFID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物流业,利用RFID技术,对物流车辆、货物、集装箱进行动态监控,这样就可以实现车站汽车与港口货轮的智能调度,通过电子射频技术就可以实现智能仓储的管理、产品防伪的辨识,以及物流配送的可视化。从某种层面上可以说,射频技术的应用,促使智慧物流在原有发展的基础上上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的管理层面。其次,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相较于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线传感器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线传感器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促使其形成一个组织网络系统。在无线传感器内,多种技术相互结合,就能够实现自动、实时、远程的获取物流流通中的重要数据,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掌握物流产品在整个运输状态的过程中,并在获取数据的时候及时回应所获得的信息,随后就可以实现自动决策与智能调控等,这种技术的应用很显然可以实现物流作业,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当然,无线传感网络在物流车辆运输、物品配送与仓库环境等物流活动的检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物流环节中应用GPS定位卫星可以实时行为、导航。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应用GPS系统就可以对提供物流配送与动态调控,并且在整个物品输送的过程中跟踪、定位,可以将路线优先、紧急救援与车辆优先等多项功能应用到货物的供应状态中。在实时物品调配的过程中,应用GPS定位功能可以监控车辆与货物的状态。与此同时,结合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与实时的交通运输状况,GPS的导航功能可以对配送车辆进行规划,提供配送的路径与车辆的路线,这样就可以提高车辆配送的效率。

2.2网络传输层

相较于感知互动层,网络传输层同样包含了多种应用技术。第一,云计算[4]。在互联网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使用与交付信息处理的基础上,云计算能够利用互联网类提供动态交易扩展,在此过程中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云计算属于虚拟的资源。在综合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与云计算等技术就可以对物流信息高效、智能化的分析和处理,进而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实现海量数据的传输,这样就可以为智慧物流提供有力的支持。云计算的应用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要为智慧物流提供决策数据,促使智慧物流在运转的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第二,M2M技术(Machine to Machine)[5]。该种技术就是通过机器内部嵌入无线通信的模式,并且将无线通信为主要的接收方式,这样就可以实现机器与物品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式的通信,同时为客户提供具有综合信息的方案。在智慧物流中,应用M2M技术对物流整个过程中的搬运设备、搬运物料、搬运环境与搬运工进行监控、控制与追踪,这对物流中各项资源的合理调配,提高搬运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在智慧物流中体现绿色搬运[6]。第三,数字集群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有一种系统综合传输数据、图片信息,同时以无线数据传输、交换与控制为主,该种系统就是集群移动通信技术。该种技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区域就是港区、物流园区域堆场,而这些区域相对而言作业较为集中,环境较为复杂[7]。现代数字集群通信技术频率利用率非常高,信号抗信道衰减能力非常强,同时还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可以同时为多项业务服务,灵活控制网络管理。由此可见,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而言较为广泛。

2.3应用服务层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中的应用,其最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直接关系物流产业最终的服务质量。首先,嵌入式智能技术[6]。该项技术与其他的技术类似,都是将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同时以应用作为核心内容。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应用系统所具有功能、体积、功耗、成本与可靠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果系统不能达到这些要求,就会影响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该项技术能够增强系统的语言与图像处理能力,并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软、硬件设施,可以有效防止资源的浪费。在该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过,将计算、数据挖掘与数据存储等多项技术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可以实现跨行业、跨系统与跨应用之间信息系统共享和互通。嵌入式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各项技术的综合应用,进而促使各项技术应用效果达到良好状态。其次,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智慧物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项技术对智慧物流后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对公共信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进而可以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完成各项活动提供支持功能。其中就包含了数据服务、物流应用服务、公共信息服务等[9-10]。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中可以促使物资与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有利于物流系统的优化。这对物流技术水平与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推动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用其中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共享。在智慧物流中,如果能够达到信息共享,这对物流信息的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还可以保证物流信息的准确性。

3智慧物流的发展

在现代物流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智慧物流是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高级别代表,在其发挥作用的时候,智慧物流表现出明显的参与主体性、跨行业性与设计领域广等特点[11]。现如今在经济市场快速发展与社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智慧物流在政府引导与企业参与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物流基础设施、技术、管理与技术。从智慧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就可以了解到,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力的推动了智慧物流的发展。智慧物流的发展,促使数据交换、智能分析与优化方面的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与此同时智慧物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是智慧物流的发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物流产业应当充分认识到物联网技术对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还要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智慧物流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发展的重要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获得长远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智慧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产物,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其中,将有力的推动整个智慧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文琼.物联网即将步入3G时代芯讯通细分策略助发展[J].通信世界,2012,10(05):56-57.

[2]王鹏.物联网技术及行业应用――运筹帷幄的智慧物流[J].中国数字电视,2012,4(10):56.

[3]吴纯勇.物联网及芯片行业亟需标准与规范[J].中国科技财富,2013,11(36):594-595.

[4]程珊珊,朱景锋.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在智能仓储领域的应用展望[J].物联网技术,2011,13(24):88.

[5]于丽娜.浅谈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1,8(12):73.

[6]黄国兴.基于GPS和GIS技术的智慧物流系统的构建[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2):23-24.

[7]舒文琼.物联网即将步入3G时代 芯讯通细分策略助发展[J].通信世界,2015,3(15):56.

[8]王光辉.物联网战略的国际观察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10(04):50.

[9]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3,7(08):80.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绿色奥运;绿色物流;重要启发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085-03

中国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在全国人民支持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兑现了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办成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奥运会坚持用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各项工程、物流及所有活动,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有形(物质)和无形(精神)的环境保护遗产,并从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强化管理等方面,对我们发展绿色物流予以重要启发。

1解放思想讲求实效

解放思想是北京绿色奥运的成功秘诀,也是我们推动绿色物流更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不外乎:一要把当代先进的环保理论从书本中解放出来,成为全民族自觉接受的环保意识;二要把发展经济的环保忧虑从追求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中解放出来,成为全民族竞相迸发的环保智慧;三要把普及大众的环保知识从单纯说教中解放出来,成为中华民族造福全人类的环保行动。

1.1努力形成全民环保意识

北京奥运会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始终将绿色奥运同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联系在一起向全国人民做深入持久的宣传引导,让绿色奥运成为全民意识和共同责任。由此我们联想到,在13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将绿色物流像绿色奥运一样逐步化作全民意识,现代物流才有环保根基与美好前程。虽说绿色物流意识的全民化绝非易事,但绝不会可望而不可即,毕竟全民环保意识已有一定基础,尤其通过绿色奥运的实施已形成一股强大的助推东风。今后,宣扬绿色物流不仅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责任,更是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直至每位中国公民的义务。北京实施绿色奥运的经验告诉我们,轰轰烈烈的舆论宣传,可用最快速度传播先进的环保理念;扎扎实实的思想引导,可以最大限度唤起全民环保意识。加快绿色物流发展的步伐是否坚实,首先就看全民思想解放和意识形成的宣传引导工作做得是否扎实。

1.2不断会聚全民环保智慧

北京奥运会闭幕之后,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金牌榜排名第一的比赛成绩和现代化体育设施,更重要的是借绿色奥运之风催生的中国人民的环保智慧。2001年7月19日,北京申办奥运会取得成功仅6天后,《中国环境报》就有了“环保志愿者为绿色奥运网上支招”的长篇报道。此后,民间智慧通过多渠道、多媒体不断会聚并升华。其中,清华大学博士为绿色奥运支招的征文中,有不少高质量的论文,分别围绕北京的空气污染治理、北京的垃圾处理、饮水问题、交通问题、市政建设等问题旁征博引、见解精辟。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如能发动全国的环保志愿者都来为绿色物流支招,在互联网络、多种媒体上出主意、提建议,不断兴起支持绿色物流的热潮,就同样能激发全国人民在家里、在路上、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为现代物流奉献无穷的环保智慧。蕴藏民间的环保智慧正是消除人们因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环保忧虑,实现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经济利益最佳结合的利器。当然,巨大而深邃的智慧火花,往往要借助政府力量和行政手段进行全方位启发、不间断会聚。

1.3积极开展全民环保行动

我们所说的全民行动是现代特征的行动,除有互联网上闪耀智慧火花的“虚拟行动”,还有现实生活中化作亲身体验的实际行动。例如,为了绿色奥运,小学生“留住一桶水”的节水活动,共青团员绿化环境的植树活动,社区居民防污防病的健康活动,以及企业的节能减排、农村的循环经济等活动,这些都是将环保知识与环保行动统一起来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必将长期开展下去,进而为绿色物流和其他环保事业作贡献。只要我们在发展绿色物流的过程中善于借鉴举办绿色奥运的经验,并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新办法,就一定能够获取新成果、创造新经验。虽然绿色物流暂时不会像绿色奥运那样声势浩大,但绿色奥运为全民族形成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人们将绿色物流的自觉行动悄然融入日常行为之中。

2勇于创新务求先进

勇于创新是北京绿色奥运的制胜法宝,也是我们推动绿色物流更好发展的基本原则。

勇于创新不仅要有引领世界新潮的理论,还要有运转顺畅的体制机制、运用广泛的先进技术。北京绿色奥运顺利展开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有举国动员全民响应的领导体制和责任落实协调有方的工作机制,还有体现在北京奥运工程、物流、通信、比赛与生活设施等方面的环保科技。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发展绿色物流就应像举办绿色奥运那样,大胆创新理论、机制和技术。

2.1理论创新寻求突破

北京绿色奥运在理论上有许多方面的突破,同样,物流业界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探索,包括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而倡导的节能环保理论、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理论、能源再生与绿色消费理论等。关键是绿色物流的理论研究尚未出现有自身特色且影响各行各业的重大理论突破。我们不能指望在所有的物流研究领域同时取得重大突破,但我们可以在重点研究领域加强攻关,寻求重大突破,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物流资源节约、低能量消耗、可循环利用等特点的物流生态经济学理论;能抑制物流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净化周围的环境,与环境共生的物流生态伦理学理论;以及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物流绩效评价理论等。创新绿色物流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人们创造新的物质与文化财富的需求。

2.2机制创新确保顺畅

北京奥运会从申办开始就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使得接下来的筹办和举办工作相当顺畅。我们发展绿色物流,也应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集中全球智慧,消化吸收先进成果,创新管理机制,为绿色物流开一路绿灯、保一路顺畅。检验绿色物流的管理机制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关键要看是否优化了物流资源配置,是否形成了鼓励物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保障,是否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富有生机、不断创新的管理机制,能够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配套性、兼容性,也有能力真正解决物流过程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最终将一个比较稚嫩的我国物流行业,塑造成受人欢迎的绿色环保形象,进而在全球经济大舞台上显露身手。

2.3技术创新全面开花

北京奥运会不单是绿色奥运,它还是令人振奋的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可以说,技术创新是绿色奥运的有力支撑与实证。在2008年7月31日举行的“北京奥运工程中的自主创新”新闻会上,发言人向世界宣布:奥运工程的综合建设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创新成果至少有200余项;奥运工程建设自主创新突出表现为: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材料新。除了工程建设,北京奥运会在交通运输中大量采用先进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奥运村采用太阳能热水供给技术、在奥运场馆采用节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在奥运主办城市采用生态恢复与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等,技术创新无处不在。发展绿色物流也要有技术创新的全面支撑,从商品生产、运输、消费直至废弃物处理,每种商品、每个环节都需要有经常升级的技术创新,这样才能不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全新的绿色物流形态。

3强化管理追求完美

强化管理是北京绿色奥运的实现手段,也是我们推动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强化管理有着强化规划管理、过程管理、危机管理的三大任务,每一任务如能圆满完成,管理就一定出成果、出效益。北京奥运会之所以环保成果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丰收,正因为它从宏观到微观都有严格的管理。现代物流要真正成为绿色环保的物流,就必须像举办奥运会那样强化物流发展的规划、过程和危机三大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1强化规划管理的前提是论证科学

我国申奥时响亮地提出了绿色奥运主题理念,说明中国人对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为了实现既定目标,中国政府和北京奥组委依据“环保、节俭、实用”原则,对环境改善、城市建设和场馆工程整体规划,科学论证。规划不科学的,例如通过国际招标确定的“鸟巢”原方案,经科学论证提出了“取消盖子”的建议照样被采纳。我们发展绿色物流同样需要这种尊重科学、保护环境的决心与魄力。在绿色物流的发展规划中,人们受不同视角、利益划分、认识层次的影响,往往会有局限性,稍不留意就忽视了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实力等客观因素,竞相规划同类型“超前发展”、“超大面积”的物流中心。这就需要物流管理部门把各方面的观点和意见统合起来,厘清天下大势与自身实际,邀请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规划进行细化论证和综合研究,提出规划绿色物流的主导意见,使之不断向一个尽可能完美的合理的方向靠 近。

3.2强化过程管理的保证是工作严谨

任何成功的管理,都是通过无数有效的管理细节实现的,所以有人大声疾呼“细节决定成败”。北京奥组委对那些通过专家论证、得到相关部门认可、媒体喝彩的热门方案,进行修改甚至是全盘,需要勇气,而勇气来自于具体管理细节中科学严谨的工作。越是重大工程、顶尖科技越要重视细节。绿色物流也不例外,它是必须保护百姓生存环境的经济活动,范围广泛,时间持久,越发需要在具体物流过程中抓好管理细节,让百姓从绿色物流中得到实惠。为此,应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科技力。物流企业要像海尔集团为奥运场馆服务那样细致入微,他们为每台空调建立了24小时的“个人档案”,技术专家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确保空调运转的万无一失。

3.3强化危机管理的基础是预案完备

无数事实证明,危机管理的最佳时机不在危机发生之后,而在之前。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仅北京市公安局(不包括属下公安分局)的奥运期间应急处置预案就有近千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专为北京奥运会制定的各种预案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几乎每一个都经过反复演练,随时随地都能启动、执行。有了如此完备的危机处置预案,才能切实防患于未然。绿色物流的危机管理也必须未雨绸缪且预案完备,如果这一点真正做到并做好了,2008年年初南方出现大面积冰冻灾害、5月12日四川发生强烈地震时,我们完全可以降低一些损失。借鉴北京绿色奥运的经验,从中央到地方的物流管理部门和企业,都应尽早从一切涉及绿色物流的方方面面,制定各种形式的危机处置预案,千方百计在千奇百怪的自然灾害或社会冲突到来之前,防范风险,化解危机;一旦发生危机又能以最快速度、最佳方法处置危机,确保绿色物流的信息、资金、物资、设备通过不易断裂的供应链有序流动。

参考文献:

[1]李玉梅.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策略之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34-35.

[2]赵君田,王磊,邵兵.循环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7(11):36-38.

[3]畅享网.绿色物流:世界运输业新的增长点[EB/OL].省略/print.aspx?id=512297.2005-11-5/2008-09-15.

[4]严飞飞,赵银德.浅析北京奥运绿色物流管理系统[EB/OL].dss.省略/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

276080.-/2008-09-15.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智慧产业 经济转型 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智慧产业,实质上是一种以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为支撑,具有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特性的一类产业。从业态上看,智慧产业是教育、咨询、培训、文化创意、软件信息、科学研究、工业的智能化业态等行业共同组成的一类集合。相对于传统的产业而言,智慧产业具有以下的主要特征:

第一,智慧产业具有高技术、高知识性。智慧产业的基础性、根本性的支撑就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智慧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可以说,智慧产业就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一个经济体中不断运用的结果。

第二,智慧产业具有高度的产业融合特征。以往传统的纺织业、金属材料业、设备制造业等工业,以及金融业、餐饮业、房地产等服务业都是属于独立的行业分支,而智慧产业突破了单一行业领域,是一个多行业跨界融合的新行业。智慧产业是高于信息行业、知识服务行业的,又是与传统行业紧密串联的一种行业,它既包括以人的智慧为根本的新兴的信息、知识、创意等行业业态,也包括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得到的新型业态。

第三,智慧产业具有高端智能化的特征。高端智能化,是智慧产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突出特征。智慧产业在科研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上都高度重视智能化。

发展智慧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调结构、促转型,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根本方向,也是我国适应新常态过程中必须深入解决的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需要深刻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客观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需要科学把握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显然,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就是知识化、技术化、融合化与绿色化,而智慧产业具有低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高智慧等特征,它注重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符合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同时,我国正在跨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广泛普及,也必将会对许多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而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会对信息技术产生更高的依赖性。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产业,必然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大选择。

从本质上说,智慧产业同我国经济转型的方向是趋于一致的。第一,智慧产业包括了大量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服务型业态,如科研设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咨询等服务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将丰富我国产业功能,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第二,智慧产业与我国传统产业是紧密串联的,通过智慧产业发展,可以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供重要的支撑动力,从而带动传统产业实现稳中有进、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第三,智慧产业体现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要求,其发展是充分贴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需求的,有利于保障社会民生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智慧产业是低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的产业,其发展可以有效引导我国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生态环境,从而释放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智慧产业的发展逐步酝酿出政府积极支持的良好局势,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区都提出了要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城市,为全国智慧产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示范作用。

健全智慧产业发展的制度机制和科学模式

建立健全发展智慧产业的制度机制。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意识到发展智慧产业的必要性与前瞻性,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导致我国智慧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健全发展智慧产业的制度机制,可从法律规章制度、科技创新机制、财政政策等方面着手。从法律规章制度来看,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响应“互联网+”计划,依托互联网大会,完善我国互联网信息创新、信息安全管理、信息技术标准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领域的立法制度,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完善的信息制度保障。同时,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智慧产业发展的需求,学习并借鉴成功的法律规章制定经验,及时完善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地方性法律规章,并保障法律规章得到切实执行。从科技创新机制来说,科技与创新是智慧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智慧产业能否成功发展。科技创新机制要求政府优化整合各类资源,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中心等多方的协同发展,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切实提高我国智慧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财政政策方面来讲,财政资金支持是智慧产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信贷支斡胝府采购等方式对智慧产业发展进行补助。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智慧产业的长效投入增长机制,形成智慧产业的优惠体系,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积极探索发展智慧产业的科学模式。智慧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必须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突出各地产业的基础、优势与特色等方面。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智慧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主要得益于比较科学的智慧产业发展模型,从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我国智慧产业发展可分为三个区块,分别是园区引导、传统改良与市场需求等发展模式。以园区指导为主的智慧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发挥原产业园区的作用,加强园区的科技创新,增加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形成较为科学的智慧产业发展产业链、智慧生态圈与智慧产业集群。以传统改良为主的智慧发展模式,是指运用智慧成果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不断实现生产过程、管理营销、科学环保的智能化等,利用我国智慧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高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以市场需求为主的智慧发展模式,要求相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生产新的产品或提供新的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时期,智慧城市必定会不断催生潜在的市场需求,提高基础设施、智慧产品等技术水平。该发展模式有利于扩大智慧产业的空间性、时间性,促进智慧产业的供应链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

以发展智慧产业推动我国经济转型

优化智慧产业的服务体系。智慧产业具有融合性、关联性与跨学科性,需要多产业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培育一批业绩突出、支撑力强、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科学营销、产业协同的智慧企业,还应积极搭建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产业服务平台。智慧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可采用多种模式来发展。一方面,可根据各个地区智慧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可借助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资源,对智慧产业的服务进行优化。同时,推进公共服务体系的联合发展,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既能保证各类资源能在市场经济下自由流动,又能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源。智慧产业的发展需要智慧物流的支持,应当在物流行业加快物联网、无线射频、自动分拣、立体仓库、时空信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工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协调合作,提高物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加强智慧产业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关调查显示,在智力资本、技术研发、营销渠道、财力物力、政府机制等因素中,智力资本是智慧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拥有价值量最高的因素。随着智慧产业的发展,智力资本对产业发展的价值也不断提升,有助于企业不断创新与开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经验效率与经济利益。智力资本发挥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支撑,只有拥有优秀的人才,智慧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一方面,国家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智慧产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招引智慧产业的高层次人才,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智力资本。

(作者单位分别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河北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4

手机闹钟提前15分钟就响了?先别忙皱眉头,不是手机坏了。

原来,清晨忽降大雨,雨天低能见度和湿滑的路面将会降低车速,导致交通拥堵。倘若依旧按原计划出门,势必会迟到15分钟才能打卡上班。您的手机预测了这一切,于是它大着胆子提前15分钟叫醒了您。

接着,当您驾车行驶在早已熟悉不过的公路上时,车中的智能仪表板对你发出了语音警告:“请注意,一辆救护车即将驶过前方的十字路口。”您松开油门,减速慢行。同时,前方的交通灯提前亮起红灯,一辆救护车在您面前呼啸而过。警鸣声渐远,绿灯又亮了起来。

此时,仪表板又显示,前方1公里处发生了交通事故,选择其他路线,才能避免拥堵,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您听从了仪表板的建议,改道绕行。

在这样一个繁忙的清晨,您依然准点到达公司,完美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不是电影《骇客帝国》中的场景。车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将这一切变为现实。

“治堵精英”减少30%等候时间

5年前,智能手机还是科技前沿的热门产品。而今,已有数十亿的日元、美金和英镑投资到了下一个吸引眼球的科技热点——车联网。

1999年,麻省理工大学的Auto-ID中心提出了“通过感应器连接物与物”的概念,也就是人们如今熟知的“物联网”。在物联网的基础上,车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车联网,就是以车为载体,通过RFID(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以及图像处理等信息传播设备,采集适用的数据,再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信息平台,使行人、驾驶者、商家、基础设施和政府组织相互共享由中央处理器整合好的数据信息。

在美国,通过ATIS(先进出行者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路径信息,驾驶员能够及时获知前方道路是通畅还是拥堵,道路阻塞的原因是车祸还是道路维修,到达目的地还需要多长时间。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你的车甚至能够先送你到机场,然后再自己开回家——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解决这一切。

从小移民美国的Yan,喜欢利用假期与朋友一起自驾游,她告诉《支点》记者:“就算是去那些从没去过的地方,也不用担心因为道路不熟悉而超速驾驶,因为智能导航会提醒你。”不需要驾驶者亲自搜索信息,也没有繁杂的操作系统,智能化的车联网服务,目的就在于优化用户体验度。它的操作方式很简单,通常都通过语音控制完成。

通过车联网治理交通堵塞,也逐渐深入到各大城市的交通管理理念中。美国洛杉矶市著名的“治堵精英”——洛杉矶的ATSAC(自动交通监测和控制中心)建于1984年,最初只限于奥运会主场——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地区使用,后来逐步扩展到全市。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所说,ATSAC目前已经控制全市4398个十字路口的信号灯,而洛杉矶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实现全市信号灯同步的主要城市。每年,ATSAC为洛杉矶市的每一个十字路口增加12%的交通速度,减少30%的车辆等候时间,节省至少15万美金的开销。

物流配送试水车联网

车联网进驻中国的时间并不晚。2009年,G-BOOK和Onstar被引入中国,这一年也被业界定位为“中国车联网元年”。但是,在乘用车市场里,车载导航等智能系统大多运用在中高端车型中,并没有惠及中低端车型。中国移动首席科学家杨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车联网普及率不足10%。

但在商用车市场,特别是物流业,车联网技术已经悄然布阵。

翼彩科技有限公司是土生土长的武汉车联网概念企业,也是中国精准化物流领域的开拓者。他们拥有一支国内一流的物流管理软件研发团队,在交通运输管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和司机的营运管理上不断突破创新。翼彩科技总经理龚晓斌表示,都说“物联网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如何让这些好的新兴概念在国内落地。

在物流领域,无论是何种性质的物流,都离不开库和车。库是固定作业体,易于控制,而在车的管理上,就相对粗放,从而带来了大量的资源和效率浪费。

物流配送效率低下,给商家带来困扰。龚晓斌告诉记者:“物流运输‘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效率会直接影响CPI,这和每一个消费者息息相关。比如,从寿光市往武汉市运送蔬菜,如果最后一公里的城市配送效率不能提高,那么从武汉市白沙洲批发市场到市中心卖场的运费,甚至比寿光到白沙洲的运费还要高。”

“现在,我国用于物流的费用,占到了国民经济总量的18%,这个数字在欧美发达国家仅为10%,甚至8%—9%。在这18%里面,运输费用超过50%,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运输产生的费用,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很大的推动。”龚晓斌说。

车联网管理“智慧城市”

“就拿报纸的配送来说,编辑半夜定稿,送到印刷厂,开机印刷,分拣装车,送到发行站,再送到各个售卖点或者门栋。如果报纸送晚了,就成了废纸。”龚晓斌这样解释精准物流的意义所在,“现在的管理模式,稿样什么时候给印刷厂、什么时候给发行部,只能靠工作人员口头沟通,也正是由于物流管理的不精确,节点控制的不精准,一旦物流中出现送货延迟等问题,就会造成责任的推卸。”

如果所有的流程都能“按时打卡”,同时向货运司机提供智能化的路线规划,物流配送的时间、财务成本就会大大降低,同时也能改善城市配送的低效率问题。

龚晓斌这样介绍自己的研发成果:“通过我们的平台,每一个货运司机都是信息搜集者,他们只需要对门店拍照片,那么到达门店的时间、门店经纬度以及进入送货点的最优路线,都会被一一上传至信息平台。”仅凭这些数据信息,就能成功防止货运司机因找不到送货点而走错路,耽误到货时间,甚至蝴蝶效应般地影响接下来的全部货运流程。

这种精准管理不仅适用于物流,同时也适用于公共交通管理。

作为武汉公交集团下属企业的武汉东方软件科技公司,已经为市民“智慧出行”推出了公交定位及报站系统,市民可以根据手机软件提供的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希望搭乘的公交车的信息,合理规划出行安排。该公司董事长张友华介绍,当前,下载软件客户端的用户已经达到35万,网页用户有5万,占公交乘客的8%,智能手机用户的25%。下一步,公司将会更广泛地拓展地铁、出租车、航班、交通路况等业务。

“车联网能够实现城市的‘智慧管理’。我们正与贵阳市合作,推出一套城市物流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将融合车辆管理、碳排放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也许将成为国内第一例车联网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的案例。”龚晓斌说。

智能移动的“千亿时代”

到底有多少人在期待车联网的普及?

根据信息技术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的调查,在美国,有46%的人希望体验车内联网的智能应用程序,超过33%的人期待亲自坐上自动驾驶汽车出游。当然,就连自驾车都已不再是奢侈的梦想,Google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将于2015年至2017年进入市场销售,而目前,这些自驾汽车已无事故跑完48万公里。

深圳车联网产业联盟理事长张家同认为,到2015年,车联网用户量将从今年的50万户大幅提高至400万户(不包含强制安装的用户)。另外,易观智库根据分析得出,我国汽车产量将于2015年达2500万辆,而车联网的服务渗透率将接近10%的临界点,用户数将升至1000万,而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而龚晓斌认为,目前无法判定车联网的发展上限,“几百亿,几千亿,你有多少想象空间,它就有多少发展空间。”

英国的科技研究机构Machina Research则预测,到2020年,将有6000亿美元投入车联网全球市场。

商业模式有待挖掘

车联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应用的革新。它改变的,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运作模式。

车联网概念在国内被迅速炒热,商家们意识到车联网行业的上行空间之后,资金蜂拥而至。然而,目前国内的车联网行业还处于摸索阶段,车联网的概念并没有正确普及,甚至有一些厂商还在概念懵懂期时就跟风投入。在这样的状况下,电子硬件产品加工制造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车联网产业过于“早熟”,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体系。

另外,近两年开始,乘用车的终端客户对车联网技术的需求逐步提升,乘用车的车联网技术开始投入前装市场。而商用车车联网技术多位于后装市场,因为终端客户对车联网的认识和需求尚未成熟。

张家同认为,目前,国内的车联网产业处在第一阶段的泡沫期,商业模式不够清晰。同时,汽车产业链比较封闭,不愿意把车联网外包给第三方做,终端厂家的上游被汽车生产厂家切断,未来,整个产业都面临着严酷的竞争。

当然,有更多的商家对车联网产业持乐观态度。龚晓斌表示:“目前,车联网的概念是正确的,商家却不知道如何落地,产品价值因此无法提供出来。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把好的概念、商业运营模式、产品呈现方式和市场推广手段有机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有价值的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忧,过度的互联网化,可能会给智能机动车带来其他的隐患。

“安全问题是最大的威胁”,在2013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福特公司的全球技术专家John Ellis说道,“过于便捷和自动的用户体验,可能使驾驶者忘记自己正在开车,反而因此造成交通事故。”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5

对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解与认识

智慧城市建设方略与路径

宁波是为数不多“城市整体”规划的智慧城市建设,政府作为主要利益相关方制订和参与决策,设立了专门的组织领导机制(例如2010年即成立的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智慧城市规划发展研究院等;在市级政府推进建设两年后,又广泛引导各县(市)区开展试点探索,自上而下地推进覆盖全市的智慧建设,形成了“顶层设计”模式。在智慧城市治理方面,宁波表现了强大的政治投入,除制订智慧城市发展战略、设立相应组织管理外,还建立了智慧城市推进与过程的各类管理机制,制订了绩效测度和评估论证程序,因而有助于提高项目决策和治理水平,表现出较高的智慧治理成熟度。在推进实施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中期和年度的行动计划,如2013年就有《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2013年智慧交通项目建设计划》启动智慧交通一期15个具体项目等,并且依据绩效测度和评估程序的例行年度检查。

【启示】 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具有较慎密的推进思路,触及了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些深度内容;同时,培育了一支高度敬业的建设队伍,设置了创建智慧城市工作的绩效评价、实施目标管理及其工作流程,构成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要素。

破解体制难题,探索最佳实践

在整合智慧城市网络基础设施上,宁波市通过“云管端”的架构,构成数字化的“城市空间”。如2013年以来提升了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实施了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等三大工程,构建了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目前正在启动建设城市公共物联网建设。在软件与数据基础建设方面,当初政府强力推进、多年悉心建设出台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信用数据库和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破解了其他城市目前仍然面临的数据统一体制难题。

在提高城市的开放度上,政务数据开放已成为多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配置,也因而创造出开放数据产业的巨大机遇;但政务数据开放在各国都是一个过程,会受到当时体制及利益的强大约束。宁波认识到信息整合共享的难度和重要性,分别以政府行文的方式,形成了包括基础数据库等政务云平台的共享机制建设和智慧应用系统信息共享机制创新,在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是具有先进性的。笔者于2014年底参加对宁波各区县市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的考评中,对海曙区政府数据的开放及其社会应用水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协同合作的建设-投资模式上,各国智慧城市投资-建设的主要模式为政企合作模式(PPP)。宁波智慧城市发展资金来源于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筹款,但突出了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以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带动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特点非常鲜明,政企合作模式中的“公有”部分也表达得比较充分,如2013年全年确立的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10个重大政府投资项目;在城市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的i-Ningbo建设中,还探索了可持续的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宁波关于智慧项目建设主体的探索又是多元的,例如省级示范试点“智慧健康”,主要由政府(市卫生局)主导建设;而省级示范试点“智慧物流”则较多地体现社会力量的投入。

【启示】 宁波在智慧城市设计、投资建设、治理服务等各个环节,以及新兴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均具比较鲜明的先行特点,其中不乏具先进性、可复制性的要素和案例,应当提炼出可资借鉴的智慧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政府主导建设投资模式下,如何达成可持续的建设-运营模式仍需探索。

研究创新,指导实践

宁波在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初期,即表达了对这个新领域专业研究的高度重视,较早地设立了市级智慧城市研究机构,独立制订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参与部委、中国工程院和省市的相关重大课题研究,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2014年宁波被列为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从一个新的视角按“国际惯例”来重新审视智慧建设的若干重要课题,例如对利益相关方、智慧治理、融资建设、价值评估、商业模式等的重新诠释,并有机会对诸如市民参与智慧城市发展、衡量智慧建设投资的社会回报等国内关注相对较弱的领域进行探讨。

【启示】 智慧城市需要理论指导。宁波先行开展了基于政府、企业、学术机构“三螺旋”架构的智慧城市研究模式,并参与和指导智慧城市实践,可资后来者借鉴参考。另一方面,相信宁波实践会对中欧智慧城市比较研究作出有价值的贡献。

智慧产业与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是智慧建设的重要维度。2009欧盟提出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六维度”概念。笔者在2014年对新加坡“智慧国”建设考察和参加巴塞罗那国际智慧城市博览会等的国际交流中,深感国际同行也多寄希望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高附加值的智慧(经济)产出,并探求解决智慧建设投资回报(ROI)的难题。智慧经济的技术分量,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表现的产业能力,也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期待。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全球十强信息经济体》报告,成功创建“智慧国家”的新加坡形成了“知识密集型经济”,引人注目地名列第二。国内浙江省20个智慧示范试点,都部署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内容;2014年杭州提出“智慧经济”发展目标;《智慧江苏建设行动方案(2014-2016年)》更是浓墨重彩地提出了“智能制造推广工程”等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和“互联网经济培育工程”等智慧产业倍增发展行动。

宁波重视智慧产业的发展.连续3届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总计获得61个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投资总额超过280亿元;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两化融合示范为契机,达成新增的较高比例信息消费,拉动智慧产业发展;探索了以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例如德国SAP公司、宁波中之杰共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水平。

【启示】 在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并重的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产业或智慧经济,必将是持续关注的重要维度,也是调动各利益攸关方积极性、达成智慧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技术推进“智慧的产业化”,可持续的智慧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模式等,都应当结出累累硕果。

从宁波的先行和全省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的项目建设来看,我们所期待的智慧城市建设“浙江军团”的崛起包括:涌现一批优秀的智慧城市示范案例;提供若干领域的行业或部颁智慧项目标准;广获认可的浙江省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卓有成效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融资建设模式、业务运营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大型平台和系统软件;具知识产权及推广价值;改善民生、可感知体验、有公民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政府数据公开,形成开放的数据资产;专业理论建树上,有量化数据支持的学术论文专著和科研项目成果;促进城市经济和相关产业增长;智慧城市建设人才辈出等等。

期待“宁波智慧2.0”

“智慧城市”建设,似乎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人都在谈论它,每一次城市会议都会涉及它;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却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从宁波在智慧城市建设探索、破解、创新、传道,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先行者的开拓,为后来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示范:提供了一个当下智慧城市的标杆、构筑了强大而现实的智慧愿景、形成了组建立体建设队伍的架构(笔者所见国内敬业能力最强的智慧城市建设管理队伍)、甚至可资借鉴各类智慧项目的评价模型、从而精确了建设目标、优化了建设方案,诸如此类悄然融化在国内众多后续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中。对此,人们应当对宁波智慧城市的先行探索表达由衷的谢意。

但人们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预期却不会丝毫减弱。在智慧城市建设百舸争流的今天,追兵渐近,后来居上,宁波是有压力的:如何让市民、企业有更多更好的智慧感受和体验?智慧项目建设投资的PPP合作模式如何深化?智慧产业如何进一步带动城市经济增长?政府如何协同力量表达足够的智慧建设动员力?俨然是期待宁波的“智慧2.0”了。我们已认识到,智慧城市没有定式,破解城市难题的智慧路径也不一而同,智慧建设的结果将是最严峻的考验。

我们有理由期待宁波智慧建设的更臻完美:

期待智慧项目有更多可体验、可感知的内容。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者和市民等,都期待看到智慧建设带来的直接好处;另一方面,智慧建设的后来者,也瞄准着宁波先行的标杆示范,例如,如何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表达的城市新型“智慧”。

期待技术红利(或智慧红利),创造城市发展新引擎。国际经验指出,新技术应用的规模、复杂性以及较高昂的投资成本,都会是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我们期待在宁波智慧建设中,考验的技术应用效果,特别是考验各类新兴技术的经济效果,观察先进技术驱动城市实体经济增长,引领若干高端领域“中国制造”崛起的可能性。

期待宁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宁波智慧建设在多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可复制性,应当通过适当的营销和宣传、通过表征城市国际地位的旗舰项目(如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人才汇聚之地、技术集成与社会融合的标杆等),获得国际智慧城市建设大奖。

对智慧物流的认识范文6

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6%,而且各种预测表明,这一进程还将继续,在2030年前后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70%左右的水平。但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我国城市问题不断累积,弊病越来越突出。我国城镇化既面临资源环境、科技支撑的约束和挑战,又存在体制、机制障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已刻不容缓。

党的十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要实现我国城镇的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发挥好信息化在“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发展和革新,形成以智慧城市为发展模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信息化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当前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有多种解读,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一般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从城市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重新认识城镇化发展和规划,“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围绕公共服务均等化、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均衡发展等方面开展城镇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效益。

信息化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合理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城镇,智慧地配置城市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生活品质,最终实现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信息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

信息化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首先是通过推动物质生产方式变革来实现的。城市物质生产的空间组织形态和生产经营方式从大工厂、工业区的存在方式开始向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分散小企业和生产单元转变,传统的生产流水线及其大批量小批次生产逐步转变为小批量大批次的生产。柔性生产方式和规模适度的模块组合型生产方式,规定了这一过程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信息化促使劳动工具的革命性变化和智能设备进入生产流程,劳动方式从半机械式、机械式控制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在社会生活方面,信息化带来了人们消费技术性的提高,并促使消费的社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网络消费、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娱乐成为城市新的物质与文化消费模式,经济合理型群体性消费成为城市低碳消费方式的主要组织形式。

信息空间的发展带来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信息技术推动物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促进城市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空间结构变化。信息空间弥补了物理实体空间的局限,拓宽了人类活动的范围。从微观企业管理角度看,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得企业价值链管理的能力和本地需求的响应能力都大幅度提高,企业价值链的空间分离与网络管理成为可能,在组织网络中创新资源更为丰富、信息网络更为发达的城市中心成为企业总部区位的首要选择。从产业部门来看,高附加值的产业部门向城市中心区域集聚,而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向城市边缘转移,或推动其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空间布局演变促使城市交通设施和物流的发展,进而推动城乡经济分工和资源配置优化。从资源配置效率来看,信息技术作为通用目的技术,通过与工业工程技术的结合,以及推动服务活动的网络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而影响城市物流、商务等活动。信息网络活动所具有的实时性、交互性和无界性特点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信息技术推动城镇规划与公共资源管理的前置化和科学化。在城镇规划信息化方面,通过网络、3S、遥感通讯以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基础测绘、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等信息资源,统一数据标准,形成国土资源信息和规划信息的基础数据支撑体系,建立起集信息采集监测、分析预警、辅助决策、在线指挥、科学规划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土资源规划与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城镇规划信息的可视化模拟,发挥出规划对城镇建设的前置引领作用。在公共资源管理方面,面对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资源分散化服务与集约化管理的内在矛盾,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提高公共资源服务的整体运行效率,并构建内在包含着平等、关爱、效率的秩序基础,从而保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我国城市科学发展不仅需要对城市发展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而且还要面对未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市间竞争的问题。经济发展、设施完善、绿色宜居、就业便利、社会和谐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方式就是要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各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智慧城市引领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智慧城市将成为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契合点。当前,我国城市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重点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智慧化和可持续化。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应减少对土地、资本等传统要素和资源的依赖,重视对数据、信息、知识的价值创造和利用开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智慧城市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智慧项目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将城市作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孵化器,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催生新兴产业集群。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发展思想市场以顺应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知识学习和创新的要求。支持和鼓励创业创新,激发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要素的潜力,创造大量知识性岗位,加快人力资源质量提升。以民生领域的智慧项目建设为主导,推动城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发展,拉动本地产业发展,促进消费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