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应急物流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应急物流概念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1

电子商务开题报告ƪһ 一、对指导教师下达的课题任务的学习与理解

关于本体,它的概念最初起源于哲学领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384-322 b.c.)。它在哲学中的定义为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物的系统地描述,即存在论,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系统的解释或说明,关心的是客观现实的抽象本质。在人工智能界,最早给出本体定义的是Neches等人,他们将本体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Neches认为:本体定义了组成主题领域的词汇表的基本术语及其关系,以及结合这些术语和关系来定义词汇表外延的规则。后来在信息系统、知识系统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人研究本体,并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其中最著名并被引用得最为广泛的定义是由Gruber提出的,本体是概念化的明确的规范说明。可见本体是描述知识模型的重要手段,它为领域信息共享和相互操作提供了共同理解。

随着近年来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如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突发疫情等都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系统运行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和及时有效地处理有着迫切而现实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网页形式存储的应急案例数据量呈指数趋势上升,大量应急案例信息以网页形式积累,我们面临着数据海洋,知识贫乏的窘境: 1)缺乏合理知识表达,对于应急案例表达,至今没有形成得到公认的、完备的知识模型结构;2)信息交互性差,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分布的体系,应急案例信息由不同机构和维护,其描述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导致彼此间应急案例信息交互困难。决策者在面临海量数据、信息的情况下,如何满足其对信息查准、查全的要求,实现以更低的成本、更准确的数据和更迅捷的速度作出大量精确、及时的决策是应急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利用本体对应急案例进行知识表示供决策者或领域专家选用,对于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地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阅读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的综述

1、关于本体的概念、应用及发展状况的相关文献综述

东野广升、李克的《Ontology 简论》和高茂庭、王正欧的《Ontology 及其应用》介绍了Ontology(本体)产生的原因,探讨了Ontology(本体)的概念、构成及类型,重点分析了Ontology(本体)的用途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我对Ontology(本体)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孙雨生、詹萌的《国内外本体论技术研究与进展》介绍了Ontology 的概念、Ontology 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尤其是当前国内的研究状况,指明本体构建与基于本体论的信息组织与检索是信息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

陆科进、李新颖在《基于Ontology 的文本信息抽取》中提出了一种基于Ontology 的信息抽取方法对需要信息抽取的领域,抽出它的关键词和信息片,并将其组织成为数据库的元组属性值以方便查找,并用IT公司的招聘和应聘实例验证了Ontology 在信息抽取方面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

现有的大多数本体都是通过手工构建的,然而,本体的构建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过程,近年来如何半自动地构建领域本体的研究越来越多。张莉、姜浩在《领域本体半自动化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中提出了基于中文分词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半自动领域本体建模方法,该方法能大大提高本体构建的效率,并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李万龙、房巍、郑山红在《基于本体的信息整合关键技术研究》中概述了本体的概念、表示语言、构建工具以及本体在信息整合当中的作用,介绍了现有的本体构建方法。设计了基于本体的信息整合方法,并对其使用环境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典型文献主要解释了本体的概念,阐述了本体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了典型的基于本体的信息抽取方法和建模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设想并验证了其有效性。以上文献使我对本题的概念以及本体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2、基于本体的应急案例的相关文献综述

面对越来越多人为的和自然的灾难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在减灾、救灾和灾后恢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广泛的关注。郑晓军,王奕首,滕弘飞在《应急系统开发与应用》中综述了目前应急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现有的应急系统大体分为三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急系统、基于人工智能(A I)的应急系统、基于多智能体(Multi2Agent)的应急系统以及基于综合方法的应急系统。并讨论了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大部分应急案例的描述形式主要是图表和文本的形式,不利于预案和案例的检索和作为智能检索的复用;案例的存储缺乏语义关系,每个案例都是显得非常独立,不能很好利用其中所存在的语义关系。蒋鹏的《基于本体构建的应急案例库的研究》提出了应急案例库的语义化方案,提出应急案例本体(Emergency Case Ontology,简称ECO)的构建方法。并用OWL语言对应急案例库进行描述,在这些应急案例之间建立起语义关系,让计算机可以更好的理解应急案例,从而提高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效率。

为了对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应急预警并及时有效的处理,谢红薇、周慧和李娟莉在《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模型及应用》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应急案例本体的信息抽取的模型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该模型首先使用本体来描述应急知识领域中的案例,再在领域知识的指导下抽取Web资源中的相关案例并构建其案例库,供决策者或领域专家选用。

张英菊,仲秋雁,叶鑫,裘江南,曲晓飞的《CBR的应急案例通用表示与存储模式》针对目前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辅助决策研究中只能对某一特定类型应急案例进行案例表示和案例推理的局限,设计了一种基于应急概念树-突发事件本体模型-事件元模型的三层架构的通用应急案例表示与存储模式,为4大类突发事件应急案例的表示、存储与推理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证明了该通用模式的实用性。

李华在《基于本体的应急领域知识表示与复用研究》中提出将知识管理理念和本体工程方法引入应急领域,在指导和规划应急系统建设的同时实现对应急领域知识的管理。重点研究了应急领域知识的表示和复用,对于如何实现应急领域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基于语义去搜索和推理决策者所需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以语义导航的方式展示,给出重要提示和类似案例的关联,以辅助其迅速决策,并在决策过程产生新的应急领域知识。

王文俊,杨鹏,董存祥的《应急案例本体模型的研究及应用》研究了网页应急案例知识表示模型,提出了应急案例本体模型( ECOM)。其中,以扩展的ABC模型为上层本体,实现与其他领域知识的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应急案例应用层本体

电子商务开题报告篇二 论文课题:

浅析我国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京东为例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众多的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崛起,物流配送的重要性逐渐被认识,越来越多的文献就关于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的研究做了不同观点的阐述与分析。人们对物流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观念陈旧、商业环境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和物流人才严重缺乏。更提出我国物流瓶颈形成的原因包括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网络无法解决物流问题;目前呈现出重商流、轻物流,重信息网、轻物流网的倾向比较严重;物流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物流发展的需要和管理体制和服务水平的落后,以及物流人才的匮乏。针对以上种种提出建立与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树立物流信用体系,提高科技含量的对策。长期以来物流瓶颈问题一直都是电子商务企业的主要问题之一,信息流、商流、资金流都能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上完成,唯独是物流,它是商品的物理移动过程。

分析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更有的学者深入的着重于我国b2c电子商务模式企业的物流配送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包立军、章扬、李旺彦在《我国b2c物流配送瓶颈问题及分析》一文中认为b2c模式下物流配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户分散且距离远近不同,面对庞大和分散的消费者,电子商务运营商要想抓住每一个客户,除了要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外,更要能让消费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享受到商品或服务带给他们的乐趣和福利。概括b2c企业主要有邮政体系配送(特别是ems体系)的物流模式、网站自建配送的物流模式和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以及网站与传统商业结合的模式。并指出了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应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发展物流行业联盟及信息交流、适当发展自建物流和充分利用邮政物流的配送方式的相应对策。文献主要观点是支持b2c企业发展第三利润源,将企业的物流配送外包。毕竟就现阶段我国b2c企业在b2c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需面对的顾客数量极多,要做到具有快速及时、准确无误、安全优质高效、低成本是极为复杂的。我国b2c企业,大部分着重于在网站上的销售业绩,能有效的进行电子商务经营,为实现最大利润化目的在资金的问题上企业不得不考虑将物流配送外包,将物流配送系统的各大问题交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从而专注于商品的销售。

无可厚非发展第三利润源对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一条不错的物流配送经营模式,但是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要取得长期的发展,必须要有灵活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与之相匹配,提出b2c物流配送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物流管理柔性化、物流服务系列化、配送流程自动化和物流配送信息化。阐述b2c电子商务的物流体系水平不一,经营模式各不相同,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企业自营配送模式、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配送模式以及共同配送模式。着重提出b2c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企业规模、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比如企业自营配送模式适合与a企业,并不代表它就适应于b企业,或许b企业更多的适应于外包给第三方的物流配送模式。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适合的配送模式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b2c企业物流配送探讨的文献大致分为三类: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的剖析优化物流体系、在物流瓶颈剖析的基础上支持发展第三方物流以及针对企业的自身经营选择相适应模式的研究。b2c企业要能长期发展就要把住消费者这一关,为零散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是我国b2c企业物流配送的当务之急,必须从物流配送这一关做起,毕竟网上购物能与客户面对面的就只有配送这一关,能使消费者对企业的初步认知也在这一点上。增加便利性的服务是旗下b2c电子商务企业的当务之事。

国外的文献对b2c电子商务的探讨要更丰富和深入,但更多的文献只是着重于分析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的开发,对b2c企业的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细述,而极少的文献会就关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做专题的论述。纵使有有关于物流配送的文献,但主要是结合其本国、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论,各国的经济发展不一,物流配送模式的建立与运作也不同。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就已经普遍得到重视,发展至今,物流配送体系已相对的成熟。如美国的亚马逊书店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书店,物流是亚马逊促销的手段、开源节流是亚马逊促销成功的保证、完善的物流系统是亚马逊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近XX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各国的物流配送模式都结合了其本国的国情,故此论述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亦要从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国外较为成熟的物流体系对我国b2c企业物流配送未来的发展有着重大启示。

与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是建立在高效的现代物流的基础上不同,我国的电子商务是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的道路上。因此,本文尝试以从现实的约束为条件建立理论,从b2c配送模式选择、物流配送等基层作业实施以及物流配送的系统化三个方面着手提出增值性的物流服务,从而引出:第四方物流,并且结合国内各大b2c企业网站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以及国家政策对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影响,以便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在现行约束条件下的选择以及这个选择给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带来的影响,为我国b2c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

研究目标: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交易活跃,b2c电子商务企业随之而崛起,网上购物成为了百姓购物的新方式。随着新生购物方式的诞生,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配送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纵观全球,国外在物流以及物流配送研究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已基本上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体系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其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比较低,导致了电子商务高效快捷的优势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在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当中,物流对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影响和制约最大,这是因为在b2c模式下,由于分散客户所需商品较少,且所购商品一般为低价小件商品,这样物流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大,这导致b2c的配送相比b2b更难做。并且绝大部分b2c商家都没有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完善长期的合作关系,缺乏规模优势,无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本该比起c2c应成为优势的物流效率和物流成本没有体现出来,有时还因为企业自身的问题,变为了劣势。

面对如此的形式,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应如何提出对策,抓住机遇,寻找出路,逐渐走向成熟,稳定电子商务企业的地位,本课题以制约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因素进行浅析,并为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管理运作提供有效的经验参考。

文献综述

我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而物流发展相对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物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我国电子商务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1、资料收集法,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途径,收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分析资料

2、归纳法,通过收集资料,归纳出各个文献中的观点和类别

3、引用分析法,引用文献中的方法和工具,对研究的内容进行阐述

4、案例分析法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本课题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包括对b2c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概述、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发展史与现状;

第二部分,介绍了制约我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因素分析,包括对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阐述、现阶段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问题剖析、b2c企业物流配送的外包分析、b2c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分析和b2c物流配送基层作业分析;

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b2c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瓶颈的解决对策,包括b2c物流配送基层作业效率、增值性物流服务和第四方物流;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

研究计划和方案

XX.01.17~XX.02.02 :网上查阅、寻找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

XX.03.03~XX.04.06 :根据所选课题继续查阅资料,根据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完成论文初稿。

XX.04.07~XX.05.04 :根据修改意见进行完善,完成论文终稿。

参考文献

[1]丁立言 张泽 .物流配送[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年.

[2]陈晓 .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问题 [j]. 山西:山西科技 . XX第一期.

[3]李云芝 张贵荣 . 发展我国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j]. 北京:情报杂志 . XX年.

[4] 张润彤 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年.

[5] 杨路明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XX年.

[6] 吕廷杰. 电子商务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年.

[7] 王芸. 电子商务法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

[8] 赵林度.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XX年.

[9] 潘军.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XX年.

[10] 姚国章. 新编电子商务案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

[11] 吴军等.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XX年.

[12] 刘萍. 电子商务物流[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年.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2

【关键词】移动 应急物流 物流联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地位的提升,公共安全和城市灾害问题日益突出,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给人类和社会、城市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为了建立规范化的城市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提高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将应急资源快速、准确地运往目的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将先进的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运用在应急物流系统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1 应急物流与移动

(agent)是指一个软件程序实体,它具有一定的自适应性和人类智能,能在特殊环境下为完成目标工作灵活自主地运行软件程序,提供主动。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逐步发展,产生了移动(mobile agent MA)的概念,移动(MA)将整个网络虚拟成为一个整体,移动(MA)可自主地移动执行完成用户指定的任务。移动(MA)是一个能在运行过程中自主地从一台主机迁移到另一台主机,并可与其它agent和资源交互的程序。能够跨平台在计算机网络中自主地、有目的地迁移,使程序的执行尽可能地靠近数据源,降低网络的通信开销,并提高完成任务的时效。移动(MA)具有移动性、自主性、协作性、智能性等特点。

应急物流是指当城市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时,通过先进的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各种物流相关功能活动,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处理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通过这个特殊的物流活动,要达到花尽可能少的时间、代价,将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目的。

2 移动智能应急物流系统

2.1系统主要构成要素

应急物流系统由分布在各物流公司、相关部门组成了一个虚拟的、动态的物流联盟,用户通过网络b浏览器与这个物流联盟实现联系完成物流过程。系统的主体工作由多个(agent)协同完成,这些(agent)构成了的系统要素。

(1) 客户(custiom agent CA ):由web服务器驱动,负责接收客户的物流请求,创建客户agent,将客户的动态页面形式 “发起请求”进行分析后传递给协同agent。

(2)协同(Synergistic agent SA):是整个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转中心枢纽,负责维护移动(MA)的列表,在接收到客户(custiom agent CA)的物流请求后,把多个移动(MA)派发到各分布物流联盟成员工作,并反馈给客户(CA)处理结果。

(3) 移动(MA):被派发到各远端物流联盟成员处的移动(MA),携带要处理的信息,与静态数据库agent进行通信,并将结果反馈给系统。

(4)静态数据库(Static database agent SDA):静态数据库(SDA)驻留在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上,始终保持与数据库服务器的连接,移动(MA)携带数据库访问请求,静态数据库(SDA)负责接受移动(MA)带来的物流请求,协助执行这些请求,执行的结果将会被传送给移动(MA),减少本地时间延迟。

(5)智能(Intelligent agent IA):智能存在于远端物流联盟成员和应用服务器端,负责与客户的交流以及与系统的协同agent间通信。

2.2 关键技术的讨论

2.2.1 异常处理

协同agent接受客户agent传递的物流请求后,派发移动agent,最后反馈结果回到应用服务器,通过协同agent提交给客户agent。若数据服务器出现异常情况而不能提供物流数据服务时,智能agent将异常消息返回应用服务器进行调整工作。

2.2.2 智能化处理

系统在远端Server中增加一个智能agent负责智能化处理,系统按照物流紧急程度为用户预定,首先提示用户可以对物资进行预定,根据一定的用户排队原则,将用户信息存入一个预定队列中。当某一物流联盟成员首先提供物资后,通过本地的智能agent通知服务器端的智能agent,再由服务器端智能agent依次顺序访问各远端物流联盟成员,将已记录对预定队列队首用户的“预定”取消,智能agent通知该用户可以提供物流,智能agent可以定期更新预定表。系统在设计时,将服务器端协同agent与智能agent分开,主要是为了减少协同agent的工作负载问题。

3 结束语

将移动(MA)应用于城市应急物流系统,构建多个移动(MA)协同工作的应急系统,并行派发多个移动(MA),携带请求移动到物流联盟成员所在地执行,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节约网络带宽,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从而,提高应急物流的运作效率,将应急资源更快速、准确地运往目的地。

参考文献

[1]殷兆麟.移动智能技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2]胡涛.移动信息的协调机制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夏勇(1970-),男,南京工程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应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集成等。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3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42-02

The Brief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China

Zhao Yan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 raised the forecasting capability of disaster, but most of theemergencies are difficult to predict or there is a very short time apart between the forecasting time and the happening time,thus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of providing material support must face to a very high demand, so there is a great practical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s and contents of emergency logistics and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and several idea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nChina have been mentioned.

Key Words: emergencies; emergency logistics;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一、前言

因为奥运会的举行,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令人高兴和期盼的;但是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又是多灾多难的:年初的雪灾、5月12日四川大地震、随后南方多个地区的持续降雨等都给国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5•12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从全国各地紧急调运各种救援物资,体现了国家应急体系启动的速度。可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个问题――很多救援物资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目的地!对此,我们真正体会到我国的应急物流系统还不够畅通。

实际上,针对2003年S A R S疫情的突发所带来的损失,关于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已被相关部门和专家提及,并展开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这一体系又被提上日程,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识到,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构建全国性的应急物流体系已迫在眉睫。如何科学、高效、安全地仓储、配送应急物资,如何保障应急物流系统通畅,这也是大灾之后,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基本理论

1.应急物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不同的是,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

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它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峰值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

2.应急物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应急物流系统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时间性。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素。

(2)快速反应性。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经常性、稳定性和循环性。

(3)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而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将其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三、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1.构建原则

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以最短的时间、尽可能以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应急物资,以适当的运输工具,把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适当的地方,并以适当的方式分发到需求者手中。

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有如下原则:

(1)确保社会稳定,遵循“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一理念在任何应急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应急行动的根本因素,是影响应急行动的关键,是实现应急行动高效运作的核心。

(2)快速响应、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的原则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流量不均衡性和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系统要对应急物资的采购机制、运送机制进行设计,对各种运载工具的运输能力、运输路径和运送方案进行比较并给出满意方案。

(3)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应急物流系统应把事前防范与事后应急相结合。应急物流需求的事后选择性决定了一个高效率的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和应急运输工具信息系统应该成为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建立全国范围的以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工具为主体的大型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对于突发事件爆发后,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意 义。

(4)加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动态监控的原则

应急物流多是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而进行的物流活动,所以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依靠市场机制更要

依靠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来加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动态监控。

2.构建思路

(1)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完善我国应急物流联动机制

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外,还涉及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而这些工作需要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应急指挥工作,来整合资源和指挥分工协作,并完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使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调集及时到位,这样才能够调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避免多种渠道、多个部门管理所造成的物资配送分发的不科学、不及时,使应急物资不能按轻重缓急保障到位,不能够充分发挥作 用。

(2)建立应急预案是关键

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有一套适合实战的应急预案。尤其是在物流运营当中,应加强对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制定,有一整套的危机处理办法和机制,平时做好应急培训,储备应急物品,加强网络的建设,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处理应急事务,以便在最早的时间内做出最快地响应。这涉及运作、沟通、资源分配、个人责任、职责分工等,在预案中都要有规定。

(3)构建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应急物流通道建设

在应急物流系统中,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应急物资的配送情况,大多是效率低,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根据事件的种类与级别,建立相应级别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尽可能精简物流的中间环节,适应来源广泛、品种多、批量大的应急物资供应特点,在加快物流的流转速度外,还要提高供应网络的柔性,可以快速地对物流条件变化做出反 应。

还要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满足系统化的原则,要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等作为一个系统来通盘考虑,达到最佳融合;交通保障是应急物流有效运作的关键所在,应完善应急物流交通动员法规体系,使社会交通在统一指挥下,不断扩大和增强应急保障力量,确保应急物流的通 畅。

(4)完善物资储备体系

我国目前的应急物资储备相对来讲品种单一,渠道单一,而且布局不合理。在紧急情况下,完全靠政府的储备是不能够满足需要的,地方的储备、军队的储备都是国家应急储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也非常重要,应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力度。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国家、地区、军队、市场的一体化储备,进一步完善我国物资储备体系。

(5)加快法律标准制定、补偿机制建立等配套工作

应对突发事件,政府要颁布一些强制性的规章、措施来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目前我国的补偿机制也是不健全的,只有做好补偿机制,大家才愿意建立或者说成为应急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才可以有良性的循环发展。

四、结束语

应急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应成为我国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涉及方方面面,还需要我们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尽早构建我国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系统。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4

【关键词】应急物流 应急预案 应急物流体系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物流专家认为,应急物流体系运行是否高效,关键在于指挥是否得当、统筹是否科学。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普通物流在强调物流效率的同时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通过物流的效率来实现其物流效益。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一些人为的灾害,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应急物流。

二、应急物流的作用

1、对及时拯救受困人员的生命非常重要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大家都有体会,食品和药品越早运到灾区,就能够拯救越多的生命。无论是印度洋爆发的海啸还是美国的飓风等等,一次次的抗震救灾中,应急物流承载了人民生活必需的食品和药品,但不能够有效到达的仍然比比皆是。

2、在保障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救灾是比较及时的,社会是比较稳定的。我们的和广大民众在救灾一线奋战,如果没有应急物流的保障,他们的战斗力是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我们在各种媒体上也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比如部队动用自己的装备赢得了抢险救灾的时机。

三、应急物流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保障量大、面广

比如印度洋的海啸遍及7个国家,而汶川抗震救灾的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面对这么大规模和大范围的灾难,要保障抢救方和受困方的生活、卫生和抢救设备的运送等,应急物流的任务非常繁重。

2、时效性强

任何救灾都有一个黄金时段,比如抗震救灾是72小时。在黄金时间内能否把食品、药品以及工程设备运送到位,是由应急物流决定的。其次就是环境恶劣,这次汶川地震,除了交通通信以及电力都中断外,不断的余震和恶劣的条件都增加了物资运输的难度。在海啸中基础设施的损害也非常严重,飓风过后北奥尔良更是一片。在今年初的南方冰冻灾害中,也是道路交通和电力全部中断。针对这种情况怎样更好地组织应急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协调困难

首先,组织救灾的物资来源非常复杂。比如汶川大地震的救灾物资,既有地区捐助的,也有军队支持的,有国家调拨的,还有国际援助的。从承担物流的实体来看,既有企业也有部队,有国家控制的物流资源,还有志愿者自己组织的。最关键的是对灾民的具体需求并不是很清楚,尤其在地震后两天的重灾区,根本不知道灾区需要什么。又由于受灾地区的是在高山峡谷,余震和泥石流频繁,当大量物资运向灾区时,这种无序的流动都增加了应急物流的难度。

四、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

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前面几个问题的简单阐述,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同时它又是复杂的专业化系统工程。所以,做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是应对突发事件、做好基础保障的前提。

1、建立应急预案是关键

面对灾害,我们必须有一个备用计划,即应急预案。尤其是在物流运营当中,要随时随地准备好应对计划。这涉及到运作、沟通、资源分配、个人责任、职责分工,在计划中都要有明确规定。应急物流体系中,一定要制定好相关的规则,各方的职责要明确。如果没有明确职责,会影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影响物资流转效率。同时,要及时整合、培训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分配好他们的任务。比如航空运输方面,机场、货物运输、航班安排、仓库管理等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发生灾难的时候提供重要的救援。

2、建立应急物流团队

一个应急方案的成功实施有三个前提条件:有预案、有团队、有演习。比如中远物流公司承担了中国化学品、放射性核原料、核废料的运输。该公司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这项运输,所有参与这项运输的人都经过了培训,组成一个固定的专业团队来负责这项运输任务。我国还有一支橙黄色车队专门进行应急演习,每年这支车队都要演习四次,以随时应对那些突发的灾难。

3、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建立的中心。它是一个具有政府工作性质的指挥机构,是一个适应能力强、务实、效率高、信息化程度高、功能强大的中心;是一个多个单位参与、高效运作、反应敏捷、响应迅速、专业性强、保障能力强的团队;是一个实现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调集及时到位的团队。其组织指挥原则是高效的指挥调度、严密的部署,有效的资源整合;保障措施及时跟上,不断创新,务求实效。

4、建立应急物流服务中心

在抗震救灾中,物流业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可是物流作为一个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大部分运力向抗震救灾一线的集结,一批大型生产企业、重点经营单位的物流服务和运力调配受到很大的冲击,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受到严重的影响。作为西部物流中心的四川物流业也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而催生了灾区物流应急服务中心。四川物流国际商会通过在全球的行业协(商)会网络和企业资源,面向省内外、国内外广泛征集物流企业和社会车辆,将各类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纳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统筹开发范围。同时,他们将在灾后迅速成立的“四川抗震救灾应急运输协调中心”改为“四川物流应急服务中心”,作为商会日常的工作机构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

5、加强应急物流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

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遵循系统化的原则。现代物流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最佳融合,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物流,应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等作为一个系统来通盘考虑。

6、确保应急物流通道畅通

建立应急物流体系,还必须保持应急物流通道的畅通。首先要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实现国家、地区、军队、市场、家庭一体化。目前,我国的救援储备主要依靠国家和军队,国家储备相对而言品种单一、渠道单一,而且布局不合理,这些都有可能延误救灾时机。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国家、地区、军队、市场的一体化储备。这方面国内部分地区已经起步,比如在年初低温冰雪灾害中,南京很快就排除了灾害,其主要原因就是南京购置的救护车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地方的储备、军队的储备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国家应急储备不可或缺的部分。

另外,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也非常重要。现在完全靠政府的储备是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建立一些补偿机制才能够保障储备充足。如在日本北部,每个人的车辆后备箱都有防滑链,房间里面都有急救箱和急救包。在家庭储备方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意识,要加大建设力度。

7、完善法律、补偿机制等配套工作

应该说这两年来法律的制定取得了很大的绩效。比如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军队紧急征用12架民用运输机,这有法律保证。但是目前我们的法律还不够完善。比如宏观角度的军队参与救灾活动的合法性、军队所履行的义务和流程没有规范。微观上,捐赠物资的归属性、物流人员在应急保障过程中死亡的赔偿标准都没有规定。从目前来看我们的补偿机制是不健全的。年初南方的低温雨雪灾害中,企业所付出的征用到部队的物资到现在还没有补偿完毕。所以,当务之急是一手抓规范,一手抓机制的完善。只有建立健全的补偿机制,大家才愿意成为应急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才能使应急机制获得良性发展。

8、建立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理论系统

物流业需要学习成功案例,吸取经验教训,建立和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理论系统。对突发性事件快速、及时、应对、处理,需要有一套适合实战的应急物流预案,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应急物流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系统理论。

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已成为我国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应急物流系统建设包括应急技术系统、信息系统、仓储设施、专业运输设施、应急指挥平台等方面的建设。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要以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应积极学习和总结先进的经验,尽早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系统。

中国的物流企业要深刻认识到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响应能力及控制成本能力、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性。比如应急反应能力,物流企业应加强对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制定,要有一套完整的危机处理办法和机制;要做好应急培训,加强网络的建设;要有专门人员处理应急事物、储备应急物品;要加强物流企业对车辆调度的控制,加强物流企业与司机、与货主的互动和联动,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尤其对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能够建立有效的防范和应急物流机制,最大限度地抵御灾害,使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长期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东:从震灾雪灾谈我国应急物流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6-8.

[2] 杜华:如何建设应急物流体系[N].现代物流报,2008-6-13.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5

【关键词】电网;物资;仓储;应急;急救包

电力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保障,当代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对于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应急物资能否及时运抵抢修现场,是电网能否迅速恢复供电的基本条件之一,提高电力应急物资的运转效率,建立科学的、适合电网企业自身需要的物流管理模式,成为保证应急抢修效率的基础保障。在传统的电网物资供应链管理中,陈旧观念导致没有形成一个集约、规范、高效的电力物流模式,一定程度制约了供电企业应急物资的供应效率。

0 引言

美国学者阿奇・萧(Arch Wikinson Shaw)在1915年最早提出了物流的概念。物流管理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资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资仓储管理是构建仓库层级扁平、库存水平合理、配送调度集中、服务功能齐全的“大仓库、大配送”物流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建立合理的仓储管理模式,能够使电网企业提高物资周转效率,合理控制库存,降低管理成本。

保障电网应急物资供应,就是要求在灾害或事故发生时,能够将抢修物资方便、迅速、安全的送抵灾害或事故现场,令抢修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抢修工作。由于应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抢修物资的类别、数量存在不确定性,使得分拣应急物资的储备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

1 传统电网企业仓储管理现状

传统的区域仓库设置,是按照管理层级将仓库分为一级中心仓库和二级混合仓库,一级中心仓库由地市级供电企业直接管理,二级混合仓库由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传统的电网物资仓储配送模式,是由物资供应商将电网物资配送至一级中心仓,再由一级中心仓按照需求计划配送至各二级混合仓库进行存放。在应急事件发生时,再由一、二级仓库配送至具体地点。

图1 传统物资仓储配送模式

2 建立“一、二级仓库+急救包”的管理模式

“急救包”是南方电网公司在构建仓库层级扁平、库存水平合理、配送调度集中、服务功能齐全的“大仓库、大配送”物流管理模式时提出的概念。从2011年南方电网公司试点开展了“仓库+急救包”的物资管理模式到2013年逐步从“一、二级仓库+急救包”向“一级仓库+急救包”管理的转型,3年来急救包的应用从最初的摸索逐步走向规范、成熟。所谓急救包,通俗的说,类似医疗急救箱,通过在供电所等基层单位适量储备最常用的日常生产维护、应急抢修物资,如低压电线、金具等。在一般抢修和日常生产维护时,就近领用所属供电所急救包内包含的物资,急救包未储备的物资才由对应一、二级仓库进行配送。急救包的设置不但提高抢修物资供应效率,同时加快库存周转效率,节约了物资配送时间。

3 对急救包差异化配置,建立特色急救包管理模式

南方电网管辖的五省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都临海,每年7-10月沿海各地市都会受到台风影响出现大面积强风、强降水等恶劣天气,电网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根据目前急救包的设置,大多数急救包是按照供电所的规模、管辖区域面积来确定定额物资配置的种类和数量。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急救包所配备的物资,也大多为金具、线缆等低金单价物资,一般不配备水泥杆、变压器等物资。但在沿海的一些地市,受台风等恶劣天气影响,船只停航的时候,离岛(没有桥梁连接,脱离大陆的岛屿)应急物资的运送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抢修复电工作的进程。对于离岛急救包或是管辖区域覆盖离岛的急救包,如果按照大陆常规的急救包要求配置,抢修时根本不足以满足要求。针对离岛急救包,应该建立具有特色的急救包管理模式,配置品类较为全面的物资,以满足停航时电力抢修的需要。

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由于湛江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湛江管辖范围有很多离岛,由于海路运输的不稳定性,每逢深夜或台风等恶劣天气,船只停航或桥梁关闭的时候,抢修物资供应效率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经调查,湛江市辖区范围共有硇洲供电所等4个供电所管辖范围包含离岛,针对此类急救包,湛江局进行了特殊配备,尽可能配备物资种类齐全。除了每个急救包新增配备变压器、水泥杆等常用物资外,正常急救包配备的物资配置量也稍有增加,避免因船只停航造成无法运送物资延误抢修工作情况的发生。

设立专门的离岛急救包,对整体的急救包成本不会有明显的增加,但离岛急救包在实际抢修中作用却是成倍增加的。对特殊地理位置(如沿海、山区等)的急救包进行差异化配置,对提升地区电网稳定、抢修复电效率、客户满意度,都将有明显的效果。

4 结论

构建仓库层级扁平、库存水平合理的电网企业物流仓储管理模式,运用差异化的“仓库+急救包”运转方法,不但保障电网应急物资及时、高效、有序的到达抢修现场,同时对于电网企业增强物资调拨能力、应急响应效率、仓储配送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建立一个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异的现代化电力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燕,马昕.关于甘肃电力物资仓储配送体系建设的思考[J].甘肃冶金,2013,35(1):124-126.

应急物流概念范文6

关键词:物联网;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频繁的发生,给各国人民带来严重身心伤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如何构建高效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从而在突发事件中保证救灾物资科学、合理的配送,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应急物流配送体系转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带来了机遇。通过运用RFID、GIS、GPS、无线通讯等物联网技术,建立了高效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了物与物的联结,有力的促进了应急物流配送信息化、智能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传统应急物流配送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两者构建出现代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架构,为相关单位和组织提供借鉴。

闫妍等(2010)基于应急供应链的物流配送计划主要基于单一节点失效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而没有从应急供应链配送整体角度给出相应的分析和建议;何冰等(2011)的针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管理研究对相关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界定,同时构建了应急供应链管理过程模型,但是只是从理论方面给予了相关建议,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应对具体的突发事件;赵春波(2012)针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介绍了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模型,但是侧重讲解了应急物流未来的发展思路,并没有给出改善应急物流的系统架构和模型;刘漫等(2013)的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应急管理的现状和趋势,却没有结合中国应急物流现状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本文从应急物流配送的现状切入,分析了应急物流配送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构建了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架构,为相关单位和组织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和措施,具有较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

1.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构建思路

应急物流配送作为应急物流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了备货、储存、配装、分拣及配货、配送加工、配送服务等内容。围绕“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核心和“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要求构建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结合物联网技术和应急物流的特点,以应急需求为导向,主要从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核心业务着手,构建包括应急物流运作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控制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2.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分析

应急物流配送系统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系统,实现需求信息、供应信息、物流配送信息和决策信息的无缝对接,提高信息透明度,从而减少中间无效环节,最终提高整个应急物流配送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基于信息系统,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和指标,所有的成员单位必须按照共同的标准开展活动。需求方通过提交需求信息,然后供货方根据需求信息反馈回相应的供货信息,决策系统依据具体的供给情况和匹配程度做出相应决策,并反馈到各相关系统和单位。然后运作系统开始依据指令实施物流活动,依次进行理货、配货和送货三个环节,根据GPS、GIS、RFID、无线通讯技术等技术对物流进行全程的定位、监测和信息反馈,到达目的地后完成配送。最后,签单和信息统计、回收,并按照实际情况拉回伤员、志愿者、废弃物品等等。

运作系统:运作系统主要由备货、理货和送货三个部分组成。备货部分主要涉及订单的收集和处理、存货的补仓、货物的存储和清点等等功能。备货阶段,运作系统利用规模经济原理,运用RFID、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等技术通过大量集中的补给、存储货物,从而提高应急应对能力并降低成本;理货阶段,应急配送系统采用自动分拣和自动化装卸设施等设备,快速有效的实现救援物资的清点和出库;送货阶段,通过结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等物流共同完成配送活动。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主要是一个大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拥有众多的感应终端,利用物联网RFID、GIS、GPS以及无线传输等技术实现信息搜集和集成、物流流程跟踪、库存智能控制、物流运输状态实时查询等功能。信息系统包括各种手持终端并与相应的数据库相连,实现数据的实时收集和监控;运用RFID、数码标签技术等对货物统一编码,实现货物身份认定,从而提高全流程运行效率;运用GIS和可视化技术等实现配送和存储状态的实时图像呈现;运用GPS和北斗导航等技术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程定位和监控,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信息系统同时拥有众多的接口,可以与外界信息系统和终端连结,从而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通讯。

决策支持系统: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辅助决策者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决策。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数据的自动监控和处理,同时收集相关数据和状态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并且决策系统做出的决策能够无条件反馈给各信息接入单位,并实时监测各单位完成情况。

三、结语

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实际需要为应急供应链配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提高传统应急供应链配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才能提高应急供应链的运行效率,降低响应时间和运行成本。通过构建包括备货、理货和送货的三个核心要素的运作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决策系统,辅助系统四个子系统,形成了信息交互共享、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的供应链应急配送系统,从而提高应急供应链的物流效益,实现应急供应链高效、低耗、可持续的运作。后续的研究主要结合物联网技术对各子系统业务重新进行分析和界定,实施流程再造从而使业务流程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从而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系统运行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闫妍,刘晓,庄新田.基于节点失效的弹性供应链应急管理策略[J].控制与决策,2010(1):25-30.

[2]何冰,季建华,孙琦,等.供应链视角下的城市输电供应网络应急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5):29-31.

[3]赵春波,李亚龙.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现状及改革思路[J].物流技术,2012,31(8):168-169.

[4]刘漫,吴稼豪,何新华.基于应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交通与运输,2013,29(H12):150-154.

[5]温海燕.消防部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难点[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