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卫生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卫生工程

职业卫生工程范文1

吕 健

【摘要】 目的 了解茂名石化三十万吨乙烯工程试产职业卫生现状。方法 按规范测定生产性有害蛩嘏ǘ龋ㄇ慷龋?b>结果  毒物、噪声、粉尘、放谢性同位素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各项测定指标所有测定点单项指数均小于1,测试项目综合指数为0.50,评价分级为ⅰ级,综合卫生预评价标准合格。

【关键词】  乙烯工程  职业卫生  调查  评价

occupational hygienic evaluation during the test-run of maoming ethylene complex

lij jian

(safety & environment protection department, mpcc ethylene industry comparny, maoming 525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labor hygiene in moming ethylene complex. methods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or level of the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levant codes and standards. results  the level of the toxicant, noise, dust and radioisotopes were either lower than or equal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s.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 index of all monitored items at any specified point appeared to be less than 1 while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to be 0.50.the present labor hygiene status would be classified as class 1, meeting the competent national regulation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ethylene complex, occupational bygiene, investigation, evaluation

茂名石化三十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工程。有十套进口生产装置及配套辅助工程74个主项,总投资170多亿元。该工程于1996年9月18日正式投料试车,实现投产后第一年达标,创造我国石化工业新纪录。为了摸清该工程生产装置中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在试产期间,我们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与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内容与方法

一、一般职业卫生学调查

了解装置的生产规模,主要原材料及用量,主要产品及产量,生产工艺过程和一般卫生防护等情况。

二、测定项目与评价标准

测定项目为总烃、乙烯、苯、苯乙烯、甲苯、二甲苯、酚、二氧化硫、硫化氢、丙烯、汽油、丁二烯、甲基叔丁基醚、环氧乙烷、氨、甲醇、mtbe/丁烯-1、氯、噪声、粉尘、放射性同位素。毒物评价标准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执行,噪声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87-85)执行。

三、测定规范及检验方法

根据《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确定毒物、噪声、粉尘及放射性同位素测定点。检验方法依据卫生部《车间空气监测检验方法》(第3版)进行。

四、健康体检项目

内科、外科、五官科、心电图、b超、胸透、血常规、肝功能等。

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情况

     乙烯生产主要原料是石脑油、轻柴油、加氢裂化尾油。年产乙烯30万吨。乙烯生产工艺主要是由上述的原料油进行裂解、压缩和分离,生产出乙烯,然后再根据不同生产装置,乙烯再进行压缩、精制、聚合、蒸馏、干燥、挤压造粒等工序,生产全密度聚乙烯、高压聚乙烯、聚丙烯、顺丁像胶、mtbe/丁烯-1、丁二烯、乙二醇、苯乙烯等产品。

主要有害因素:根据其工艺流程和主要原料、产品、催化剂以及生产中可能产生和泄漏的有毒物质,确定有害因素为总烃、苯、苯乙烯、甲苯、二甲苯、酚、二氧化硫、硫化氢、丙烯、丁二烯、甲基叔丁基醚、环氧乙烷、氨、甲醇、mtbe/丁烯-1、氯、噪声、粉尘、放射性同位素。接触有害因素人数1970人,其中女工450人。装置内生产区配备有毒气体报警仪、水冲洗器、噪声消声器。个人防护用品有射线防护服、空气呼吸器、长篇呼吸器、滤罐式呼吸器、口罩、耳塞、胶皮手套等。车间工人上岗前均经健康体检、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厂内设有气防站,备有进口现场急救器材,24小时值班,厂内乙烯急救中心。公司内设有职业病防治所,配备足够人员及进口和国产监测设备。公司每年分批安排接触有害因素职工参加保健疗养。

二、生产性有害因素测定结果

1.生产性毒物定(见表1):在生产场所97个测定点的18种素物平均浓度均在国家规定的最大允许浓度之下,与大庆乙烯工程等的结果相符[1-3]。

表1  毒  物  监  测  结  果

毒物名称      样品数

测定的结果(mg/m3)

范  围    均数±标准差

乙烯

总烃

20

20

20

1.05-104.65

0.15-150.75

0.30-38.57

5.67±3.86

6.21±4.96

3.59±3.99

苯乙烯

20

0.05-36.58

2.67±4.15

甲苯

20

0.15-30.75

1.89±4.66

二甲苯

20

0.03-0.75

0.50±1.21

20

0.03-0.05

0.04±0.59

二氧化硫

15

0.01-0.19

0.02±1.37

硫化氢

15

0.08-1.09

0.01±3.21

丙烯

18

0.20-51.25

4.95±4.95

汽油

12

7.50-39.70

9.50±3.95

丁二烯

12

25.60-45.50

36.50±2.50

甲基叔丁基醚

10

0.01-0.05

0.02±0.75

环氧乙烷

15

0.02-0.06

0.04±0.95

15

0.06-1.70

0.09±1.37

甲醇

12

0.08-0.50

0.15±1.98

丁烯-1

15

0.15-12.5

2.56±2.17

15

0.04-0.05

0.04±1.32

2.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见表2):该乙烯工程全密度聚乙烯反应器料位计安装铯-137.5台,聚丙烯料位计安装铯-137.8台,高压聚乙烯液位计安装钴-601台,合成橡胶料位计安装铯-137.4台,放谢性同位素放射源共18个,总强度14.97×1010bq。由现场测量γ照射量率、表面污染水平和车间空气中氡(土气)浓度及其子体潜能值的结果,符合“密封放射源的一般规定”(gb4076-83)和“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的要求。作业环境照射测定数据均低于国家允许标准,放射源密闭性能良好。

3.生产性噪声测定(见表3):该乙烯工程生产装置主要噪声源的强度(a声级)小于90db的占38.9%,90~100db的占55.6%,大于100db占5.6%。从7个主要噪声源频谱上看,500hz~1khz的噪声强度较高,其次是2khz的噪声,即以中、高频宽带噪声为主。对噪声大于95db的,应加强隐患治理[6]。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工人在生产场所巡回接触时间均小于2小时。因累计接触时间较少,所以上述测定强度符合国家对新建装置所规定的噪声强度标准[2,3,7]。

4.粉尘测定结果:测定了6种粉尘,16个测定点,粉尘浓度均值在0.05~3.25mg/m3,均达国家标准,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小于10%。可见,乙烯化工装置粉尘影响作业环境较小[4,5,8,9]。

三、有害作业工人健康体验

乙烯工程共有23个生产车间,生产职工1970人,其中女工450人,五班三倒。全部工均进行上岗前职业性体检,职工以低龄青年职工为主,平均年龄男性29.51岁,女性24.51岁。另选择年龄相似并不接触有害因素的教师100人(男性56人,女性44人)作对照组。结果表明,乙烯工程男性白细胞均数5.49×109/l、女性5.85×109l;男性血红蛋白均数140.59g/l。以上结果与对照组(分别为5.60×109/l、5.95×109/l和145.71g/l)比较均无明显差异(ρ>0.05)。女性血红蛋白均数112.15g/l,虽属正常范围,但比对照组(130.17g/l)明显偏低,且有显著性差异(ρ<0.01)。其余各项临床指标检查与其它企业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异常[10]。

表2   放谢性同位素测定结果

测定点

测定部位

放射量*(×10-8

c·kg-1·h-1)

r201

dx241离罐1米

0.42

r202

dx251离罐1米

0.43

d301

lx3011离罐1米

0.29

d302

lx3012离罐1米

0.30

f301

lx311离罐1米

2.79

f301

lx312离罐1米

0.95

职业卫生工程范文2

近年来,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诸多大型医院业务不断扩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增加,由于现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编制外聘用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增设了分支医疗机构,这一情况就更加明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作为北大口腔分支机构,自1995年成立以来,编制外人员从1995年占职工总数的43%,上升到2010年的72%。据2010年统计,第一门诊部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6%,其中编制外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占72.9%。由此可见,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已逐步成为医院分支机构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全面发展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考核、任用计划外编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解决他们的职称晋升问题,关系到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着医院可持续发展。

1做好编制外人员的职称晋升工作的几点体会

1.1更新观念,建立编制外职称管理体系卫生部在200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2000]114号)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平等竞争、择优上岗,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个人自主申请、社会合理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的管理体制。”北京市人事局2003年《北京市人事局关于深化职称改革试行社会化职称评审的意见》(京人发[2003]49号)文件中提出“拓宽职称工作服务领域和范围,打破身份和所有制限制,使在各种所有制单位中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管理水平和能力业绩得到公正评价和社会认可,拟在职称评审中推行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的社会化评审方式。”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依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第一门诊部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制定并完善聘用制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任规定,在职称晋升方面逐渐打破传统的专业技术资格限制,实行考评相结合的双轨制。鼓励更多人自觉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去争取获得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1],并坚持北京大学的学术标准,坚持学术水平第一的原则,坚持总量控制及结构比例控制原则。严格落实“坚持标准、全面考核、总量控制、择优晋升、按岗聘任”的方针,强化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原则,严格掌握任职条件,优中选优,保证评审质量。根据岗位设置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工作业绩,做好考核、评聘工作。实践证明,建立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体系是可行和有效的。

1.2明确流程,协助编制外人员完成申报医院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已步入社会化,中初级职称晋升与国家政策一致,实行以考代评的方式。按照《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每年在网上直接报名,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要参加职称外语及计算机能力统一考试。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实行考试、答辩与评审结合的评价方式[2],晋升前还必须完成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或到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以及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对口支援不少于15天的服务。人事部门作为职称评审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需要及时了解、掌握职称晋升相关政策,制定职称评审流程及时间表,组织、指导、协助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准确的完成申报工作。同时还要与医务、教育、科研、护理等职能部门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下基层服务、继续教育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等。

1.3量化指标,客观评判编制外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对于申请晋升高一级职称者,最需要考察的是与任职职称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工作业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医德医风、服务水准乃至个人的心理素质等,以及概念较为清晰又可操作的资历、外语、论文等指标[3]。人事部门对编制外申报晋升人员要进行晋升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基本情况、论文水平、本专业工作经历、本专业工作业绩、教育及科研等。考核要素及评分标准细化并明确每项考核项目,有利于审核小组操作。人事部门需要征求科室意见,对申报人查房能力、会诊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议。继续教育考核是根据学分卡从网上查寻审核学时学分情况。医德医风考察需要从相关部门获取服务考核情况,包括规范化、服务问卷调查、廉洁行医、来信来访、纠纷处理、服务管理等指标。量化指标无疑能更科学地、客观地评判与认定每一位编制外申报晋升人员的水平。

1.4严格把关,认真执行编制外职称管理规定近年来国家对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对符合条件的编制外人员不设置具体的岗位指标,不因岗位指标而限制有条件、有能力的职工进行申报[4],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人事部门在申报材料过程中必须按照北京市考评中心的要求,执行国家规定的能力、业绩、学历、资历等任职条件,保证评审质量,严格审核、批准申报人员的报送材料。单位审核小组通过后,人事部门将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包括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与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及继续教育情况等进行一周以上的公示,确保申报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性。第一门诊部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编制外人员构建了良好平台,极大的促进了他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真正调动了他们的竞争力,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才能,从而推进医院分支机构整体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对医院发展,人员稳定,吸引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2002~2010年,第一门诊部编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了高级职称、12名晋升了中级职称、25名晋升了初级(师)职称,见表1。

2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评审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晋升初、中级职称人员参加社会化统考,单位未设评审,实行单一的以考代评方式,只要外语、计算机及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者均聘任。职称认定过程存在局限性,不能真实的检验和反映晋升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质。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对下基层服务和对口支援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晋升前有突击发表学术论文现象;在填报主持危急重症抢救或解决疑难病例和关键、重大技术(科研)问题的实例时存在无实际依据现象等。

职业卫生工程范文3

我们从内涵角度定义工业大数据比较困难,因为它涉及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数据。但是从外延角度来看工业大数据比较容易,大体上是“3+3”。第一个“3”是指3个层面:企业,企业上面的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以及在这上面的行业管理和宏观经济。第二个“3”是指每个企业都有3个过程:生产,使用以及发展中的经营效益,所以,“3+3”基本上把工业大数据的脉络圈起来了。

从企业的角度看,工业大数据是在一个企业的设计、创新、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过程产生、使用和转型升级过程需要的信息之和。所以最小的圈是企业,一个企业从开始到生产线到设计、到工艺过程、到人,一直到管理、决策、市场、服务,像这样的环节都在使用。

从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的角度来看,工业大数据是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产生、使用和需求的各类信息之和,这三个链之间很难一刀断开。所以制造业、工业生产整个过程是一个链环周。这个链环不仅指的是一个企业,企业只是这个链环中的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需要把控和研究如何追求产业制造业前两环的优化。所以我们看到了超越一个企业的生存、使用和发展需求的新工业大数据。

从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工业大数据是工业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产生、使用和需求的各类信息之和。每一个行业的管理都需要工业大数据,在工业行业又包括很多企业,做好工业数据管理需要这样一个链条,所以“3+3”构成了工业大数据的外延,每一个环节,使用的和需求的中间形成交集,这样才对工业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对此我有四点主要的结论:首先,“3+3”加起来的组合就是工业大数据;第二,产生、使用和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工业大数据是不同的交集;第三,进一步发展需求的大数据最大;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工业大数据中,工业是主体。

二、工业大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同样是从三个层面,加上一个需求,我们来看一下工业大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从最小的层面――企业来看,工业大数据为企业全过程设计、创新、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为企业实现计划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服务。

第二个层面,工业大数据服务于供应链的优化、产业链的完善、生态链的形成和优化。从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来看,不管是CSM的生产圈,还是一个特定产品制造过程的供应链,或是一个完整生产过程的分析,工业大数据都是为了它的形成和优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少来决定一个供应链,更不能决定一个产业链的完善、优化。所以当我们讲供应链产业和生态链的时候,在这个链条下更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协调。

第三个层面,工业大数据要满足行业和宏观决策调控的实际需求,提高行业和宏观经济管理决策质量、能力。政府的行业管理对于供应链、产业链、生态链、商业链、价值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超越了这样的链环本身,我们要对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出回应,甚至回答制造业如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行业来看重要的是行业发展战略,而到宏观调控的时候,不但要从行业的发展战略,还要从整个经济发展趋势去看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信息。

第四,从工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看,工业大数据是为了一个个企业、行业、装备、工艺、生产线、供应链的转型升级服务。先进制造业、工业4.0、智能制造、以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为重点的中国制造2025,都是工业转型升级模式的未来方向。原来我们的工业3.0,是以装备和生产线为核心的自动化,而4.0的智能化是把这两个过程自动化和数据自动化结合在一起。

总结一下,工业大数据的研究和实践要服务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竞争力;这个目标要落实到企业创新、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这个目标要落实到供应链全局优化、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形成和优化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这个目标要落实到工业行业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每一个实际需求。

三、工业大数据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首先要知道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在数据生成环节,主要存在跑冒滴漏和非标准化的问题;在数据利用环节,主要存在数据不足、质量不高、各个环节协同存在制度、核算、标准等大量障碍;在发展需求环节,主要存在缺乏预见性、缺乏有效的模型和工具、缺乏制度和标准规范等问题。

要想建设好、应用好大数据,先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建设好大数据,什么是建设?把大数据看作探矿、采矿、炼矿、用矿,实际上探矿和采矿就是建设好信息,可以从三个纬度四个方面来建设好信息。三个纬度首先是发现,然后才可以按照应用需求结合起来。其次要有制度,要有标准,要实现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同时我们还要发现、收集、组织,来提升系统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而利用好大数据有若干个关键环节。这是建设好、运用好大数据。

最后,大数据发展要特别注重取得实效、最佳实践和理论研究。

第一,要特别注重实效。因为今天的大数据,每一个环节的形成都有其实效,这件事情从开始到做完以后,效果究竟是什么?企业家在用大数据对其企业各个环节进行改善提升的时候,首先第一条要把提高效率放在首位,这是关键,而且对于制造业来说,要永远把利润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当然,工业大数据不能直接用钱来算,有的环节是企业老板在管理上、服务上提效,但是这个效果必须是可测量的,不管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

职业卫生工程范文4

关键词 制药工程 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始建于2002年,属于农林院校新上的一个工科专业。但是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农药学系已储备了大量的师资力量、形成了梯队合理的农药学教学团体;具备了雄厚的实验、实习和实践条件;制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也日趋完善。为了与国家的人才培养目标“宽口径,厚基础”相一致,学校在2008年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总学时从原先的54学时锐减到40学时,课时量大大减少,为了与制药工程专业大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在微生物学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过程中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革,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实践,在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室管理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

微生物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开设其课程的目的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技术,了解国内外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具备解决微生物学研究、生产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其重点是为学生学习制药工程专业的一些专业课如生物药物化学、农药生物技术、农药毒理学、农药生物测定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应用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实验包含了大量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油镜的使用、制片、染色、无菌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及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纯化、微生物与微生物相互关系的鉴定等等技术。实验内容很多并且很杂,需要大量的课时作为保证才能够做完,但是新的培养方案出台后由于课时量的压缩,其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也相应做了调整,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前提下,力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①

微生物学实验以前开展的大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被动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无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显著的缺点在于与其专业特色相脱节,其教学效果平平。随着大学生培养目标的更新,在微生物学实验开设过程中我们除了开设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开设了与制药工程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

1.1 综合性实验

让学生根据前面的验证性实验中所学到的实验技能(染色、制片、无菌概念、不同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制备、消毒与灭菌、不同类型微生物菌落形态及结构的特点等),综合运用到一个实验(土壤微生物拮抗菌的分离纯化)之中,通过不同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让学生领悟和掌握一种连续的、完整的微生物技术方法和手段,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整体训练,有利于学生对微生物技术的整体认识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2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是一个相对比较连续、系统的研究实验,实验内容之间相对比较的独立。我们为学生开设的设计性实验是“微生物与微生物的拮抗关系”。②本实验与开设的综合性实验遥相呼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综合性实验的认识与理解,并且此设计性实验与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紧密结合,为学生初步认识药物对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与微生物的相互关系,并且使学生在理解后续课程的内容上起到了一个引导性的作用。③此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实验技术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将不同的实验技术综合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实验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2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学生上课前预习,教师上课讲授做实验的要领,然后就是学生进行做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再加上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学生无法自觉和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实验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我们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融入了新的教学元素。④

2.1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枯燥,随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实验教学条件的提高,多媒体逐渐融入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学生学习兴趣高,教师在讲授以及实验示范方面都较以前更加方便和直接,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2.2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开设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大实验中,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与开放的特点。学生必须在做实验以前对实验进行认真的预习、设计,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见并想好应对措施,才能顺利完成实验,所以整个实验的前前后后学生都要自己把握整个实验的开始、开展和结束,其认真程度、准备是否充分、实验操作是否得当,团队是否合作无间等等综合因素对实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这样无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并且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 采用引导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及时加以引导,并不直接给出答案,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在每次实验结束后,我们都会给出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让他们在下次实验前将问题的答案给教师。在下次实验开展前教师再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实验的整体认识和把握。

3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从近几年学生对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大实验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普遍认为开展综合性大实验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有利于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有机结合到实验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设计性大实验的开展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巩固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整个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为今后学生从事科研之路打下基础。为了实验能够顺利开展,无疑要求我们要加强对实验室以及实验整个过程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求学生参与准备实验

设计性实验由于其自主开放的特点,学生对其实验过程和结果往往无法预知,实验员对实验的准备工作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实验准备起来也会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学生参与到设计性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去并尽可能地做些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3.2 学生要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在开展综合性和设计性大实验前,要求学生自主分组,每5到6个人一组,选出组长一名,共同制定实验方案,并对实验进行分工。要求其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服从组长的安排,进入到实验室中要井然有序,组间与组内协调得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严格要求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

设计性实验在开展效果上虽然比较好,但对实验条件、学生和教师的要求方面也更加高。首先,实验室要提供给学生做实验的平台,在实验仪器,时间方面要求教师与实验室管理方协商好;其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从预习到结束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学生必须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才能完成实验;最后,要求教师在解决临时问题能力方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设计性实验在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问题。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14)

注释

① 吴方丽,魏薇.制药工程专业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4:181-182.

② 张孝林,马世堂,俞浩.浅谈药学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29.

职业卫生工程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专业学位;全日制;工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2-02

自2009年开始招生,截至2012年,我国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有23届毕业生,为水利行业输送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然而,随着规模的扩大,培养质量问题也愈显突显。在以公立高校为主体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政府和高校垄断了教育的决策和执行权力,而作为承纳教育产出即毕业生的产业界和社会,却角色缺位,话语缺失[1]。正是由于企业缺乏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少参与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践环节很难落实,多流于形式,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基本类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2]。但距工程实践的真正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中国海洋大学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探索多样化的工程实践模式,严格实践环节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一、多样化的工程实践途径

据笔者调查与统计,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为研究机构、设计部门、施工企业和管理行业。鼓励研究生修完学位课程后直接找工作。如工作单位一旦落实,可直接到签约单位实习半年或一年,对其余未落实工作去向的学生,则根据其研究兴趣和未来工作意向,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工程实践环节,供学生多项选择。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如表1所列。即3个月的工程实践为1个独立单元,3学分。工程实践总学分为8[3],其中包括实用软件学习与实训2学分,校外工程实践6学分。依据学生意愿,可以选择同样实践环节的2个单元累加到6学分,也可选择不同类型的2个独立单元。累计工程实践学分到6,再加上校内实用型软件学习与实训2学分,方可达到实践教学培养要求。

二、校外导师的过程控制

研究生在工程实践中,校外导师或责任工程师对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所参与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完成工作情况和主要表现给出书面评价,并按百分制形式给出工程实践成绩,此成绩占实践总成绩的60%。

具体评价指标如表2所列:

三、校内对实践环节的质量控制

研究生工程实践结束后,应在1周内提交5000字工程实践报告,并做10分钟的PPT汇报。由校内导师在内的5名专家组成考核组成员,在认真听取研究生工程实践成果汇报后,从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查和评价,根据量化指标(见表3),给出具体成绩,此成绩占总实践成绩的40%。

四、结语与建议

1.结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合了社会及经济发展要求,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联系和对接。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是众多专业学位中的一种,具有显著的工学特色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学位点应积极调动学校和企业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动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强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提高其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质量评价上,也应强调企业参与,保证评价的中立性以及与工程实际的真正对接。

2.建议。国家应颁布一定的鼓励政策,建立企业研究生培养工作站,调动企业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

校外导师也应纳入高等院校研究生导师信息库,学术上统一管理。高等院校不仅要给校外导师颁发聘书,而且应给予一定的学术地位和适当的指导费用;同时,校外导师每年至少参与一次专业学位点内的研究生教学工作交流会或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答辩会。通过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乔雪峰,宗晓华,权力失衡中的专业学位教育:质量危机与模式重构[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48-51,60.

[2]王东旭,郑群,马修真,“五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66-71.

[3]拾兵,梁丙臣,于秀玲,全日制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职业卫生工程范文6

关键词:施工人员 , 素质,提升 ,精品工程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has become down, excellent project less and less, this and construction work personnel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qual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lutions, expect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such as migrant workers school train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ersonnel for the society, provide more excellent projec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ersonnel, quality, improve, excellent project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地位越加凸现,建筑业农民工成为了城乡建设的主力军,在施工一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他们的双手,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不断地改变城乡的风貌,给人们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建筑业的主力群体绝大部分都是杂牌军,作为班组最基本构成元素的个体农民工,基本都是七十年代以及以前的人,他们受的影响,大部分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程度,知识水平不高,接受能力较差,面对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安全操作规程及施工工艺标准,他们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面对现代科技进步所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他们一脸困惑。

由于建筑工活“苦”、“累”、且大多是露天作业,施工条件差,许多人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以后便纷纷改行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量却大幅增长,致使建筑业出现严重的“民工荒”,在民工难求的状况下,对质量的要求自然有所松懈,优质工程数量及比例、内在质量均已呈现下滑趋势。我们可以从浙江省一年一度的“钱江杯”优质工程奖的评选结果明显看到这一变化。2006年“钱江杯”评上120个,包括市政、建筑工程及专业工程三大类,2008年评上119个,2009年评上107个,呈下滑状态,不但数量减少,而且优质工程所占的比例大幅下降,因为建设工程项目总量每年上升,大幅增长,如果百分比用P来表示,分子用优质工程数量表示,分母用工程总量表示,分子减少,分母增大,其计算结果已不言而喻了。

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精品”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提升作业层的施工人员水平,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培养能工巧匠,已成为时展的迫切要求。

二、提升操作层员工素质存在的不利因素:

1、行业主要部门在引导方面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我国对建筑业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方面比较重视,对三类人员要求持证上岗,但对文化程度不高,作为建筑业主力军的农民工却没有提出持证上岗的要求。在民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没有对企业师资配备以及师资的培训,提出详细的要求,没有对社会专门培训机构的培育提出更好的扶持政策及规范办法;对培训经费的提取及使用没有更好的措施加以规范等等,存在监管力度不足的现象。

2、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

按照目前的教育模式,培训操作层员工素质的主要责任,落在施工企业身上,而作为培训责任的重要载体---民工学校,应运而生。目前民工学校艰难运行,一方面一些企业受经济效益驱使,对操作层员员工培训教育在经济上和时间上舍不得投入,加上培训内容涉及面广,牵涉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企业真正掌握培训所需知识的人员屈指可数,自身力量薄弱,加上挂靠的项目多,许多项目远离公司本部,使得他们不愿意也没有精力组织力量专门从事开展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经常跳槽,流动性大,没有上岗证可以自由上岗,使得他们也不愿自觉接受教育培训。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加上培训经费的不足,企业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存在许多困难。

3、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代建单位等,在民工学校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重视不足。

由于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责任由施工企业负责,责任主体在施工方,监理方只承担连带责任,建设方、代建方不承担责任,客观上造成监理方、建设方、代建方对民工技能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加上监理人员工作繁忙,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足,也难以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

(四)一些施工企业、项目部重视不足

由于施工作业层培训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增加项目部支出,一些低价中标的项目,为自身短期利益考虑不愿意投入民工学校教育费用,又考虑到农民工频繁流动,队伍不稳定,也担心投入培训投资外溢现象,重用轻养,没有考虑社会效益,从而带来内动力不足的问题。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提升操作人员素质的对策

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很大比例来自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为尽快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的职业培养机制,加大从业人员(特别是劳务层施工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1.1规范从业人员就业市场。

建立建筑劳务市场,从业人员凭有效的技能证件和安全合格证进入市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施行持证上岗制度与市场准入制度的衔接。建立工资支付担保制度,提高技工待遇。提高技术人员社会地位,优化技术人员成长环境。

1.2完善建筑业施工作业人员培训制度。

要根据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特征,特别要重视加强产业工人的安全生产培训。以技能实践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按照[2003]1号文件要求,由建设主管部门规划,委托行业协会组织具有职业教育资质的培训单位具体落实。

1.3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建筑企业要着眼于长远利益,针对企业内部不同的岗位层次,采用差异化的培训手段和方式,将企业文化的建设融入到对各层次员工的培训中,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管理和操作人才。通过民工学校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从构建和谐项目部入手,从而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必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2、政府部门应当把施工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纳入教育建设的总体目标

纳入政府文化服务和管理的基本范畴,动员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民工(施工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利用民工学校的舞台使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如组织企业有能力愿意当教师的这批人才,进行系统上岗培训,使师资队伍能持证上岗,并可在当地企业流通使用,以解决部分企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3、培训经费纳入预算定额

正如安全措施费纳入预算定额内,并给予上、下限限定一样,培训经费也可以建议考虑纳入预算定额内,从而在培训经费来源上得以保证。

4、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国家对施工企业三类人员实行考核培训制度,规定了A、B、C三类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我们也可以考虑逐步规范农民工准入制度,把考D类证之类的作为门槛,引导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5、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施工作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