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文1

[关键词]智能化;物联网;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605-01

当今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我国农业也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当今的现代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对于建立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一、物联网概念

1、定义

物联网,是将所有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不过用户端不仅局限于个人电脑,而是延伸到任何需要实时管理的物品和物品之间。其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物”里内嵌微型感应芯片,把它变得智能化,让它可以“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就可以和物体“对话”了,物联网就是传达“声音”的媒介。

2、 体系结构

物联网具备3个基本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机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物联网有3个层次:(1)感知层,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2)网络层,即使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3)应用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可基于现有的手机、个人电脑等终端进行。

二、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用途

当前,随着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发展,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1、智能化培育控制

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智能化培育控制。在农业生产区安装生态信息无线传感器和其他智能控制系统,可对整个生产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及时掌握影响生产地区环境的一些参数,并根据参数变化适时调控如灌溉系统、保温系统等,确保农作物有最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在保温系统中,通过采集、分析和控制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将生物信息获取方法应用于无线传感器节点,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在灌溉系统中,通过感应土壤的水分,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打开、关闭,达到自动节水灌溉的目的。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事故频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生产到销售缺乏完善的监管。加大对农副产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流程的监管,可将食品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以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以猪肉安全为例:进入农贸市场的猪肉安装上电子芯片,以跟踪猪肉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以及零售等各个环节。消费者在购买猪肉时可索取含有食品安全追溯码的收银条,凭借收银条上的追溯码查询生猪来源、屠宰场、质量检疫等多方面的信息。

3、农业信息监测、

农业信息除在精准农业中监测农作物的害虫、土壤的酸碱度和施肥状况等外,还包括从种子选择到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库等方面。信息监测范围涵盖各个方面,包括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渔业等。在现代农业中,天气预报是重要和首要的农业信息之一,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更多支持因素。应为农民打造更宽广的农业信息渠道,所包含的信息内容也应从天气预报到施肥选择,从种子遴选到病虫害防治,从幼苗培育到收割入库等方面。例如,我国部分地区已实现把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传输到农户手机上的业务功能。这种农业信息的传送大大提高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效率。

三、现代农业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相继开展了农业领域的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研究,在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推动了相关新兴产业及其标准化的发展。

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外现代农业信息化领域已经有了初步应用,如:传感技术在精准农业的应用、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食物安全追溯系统等。 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很多。比如:土壤养分、墒情监测,为作物选择和耕种方式提供指导;粮情信息监测,为监管部门科学决策保护粮食安全提供有效数据;农业大棚温室监控、田间自动化管理,通过连续监测土壤湿度数据,实现多点同时滴灌补水;二维码动物溯源,通过食品追溯标签使消费者全面了解产品信息,确保食品安全。

四、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批关键农业信息感知技术和新兴产业培育问题也期待科技突破。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正朝着微小型、可靠性、节能型、环境适应性、低成本、智能化方向发展。

1、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管理。

采用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温室生产中大量采用温室内布置光照、温度、湿度等无线传感器、摄像头和控制器,无线传感器管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二氧化碳补给,营养液供给及PH值、EC值等,使栽培条件达到最适宜水平, 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管理者可以随时通过3G手机或电脑,进行远程监测、远程控制浇灌和开关卷帘等设备,并可实时查看到农业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实现对农业大棚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完善农产品物流、安全管理与溯源机制

在生鲜农产品流通方面,能很好地借助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帮助。

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技术可以实现畜禽产品从养殖、屠宰刀运输销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实现质量溯源,可实现畜禽生产档案管理(畜禽信息、饲料信息、疾病防疫等),实现FID标签和条码间信心的转换,条码标签的打印,基于网站、电话和手机短信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细细的溯源查询功能。

五、 结束语

智能化物联网技术作为当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方向,很多国家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研究,我国也正高度关注对此的研究。在当今现代农业发展的利好形势下,我国尝试在各个行业进行应用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示范工作,在农业上的应用也取得一些成效。农业智能化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农业机械、土地、灌溉系统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与互联网整合起来,通过智能分析,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这样人类可以以更加惊喜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农业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必将深刻影响现代农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张进京.物联网的应用实例与效益[J].中国信息界,2010(3).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文2

(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 要:针对食品安全备受社会关注的现状,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食品安全领域中,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真正意义的食品安全.

关键词 :物联网;食品安全;问题;监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046-02

1 物联网的基本内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基本内涵是: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的.

2 物联网技术现状

物联网用途广泛,可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环境监测、平安家居、智能消防、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1].目前,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等攻击性入侵.下面主要探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

3 物联网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每个消费者直接利益的问题,食品生产、流通等安全因素的知情权也是每个消费者都享有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禽流感、疯牛病等疫病处于高发态势,毒奶粉、毒豆芽、硫酸铜鸡蛋、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发生,有毒可乐、皮革胶囊等事件的发生更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甚至很多知名品牌、放心企业都成为了问题品牌、不放心企业,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食品还有安全可言?人们在“吃”的问题上正深切经历着“无从下口”的窘境,这也使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如何构建食品安全体系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从国际通用的做法来看,监管追溯体系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世界各国针对自己的国情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必将成为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之一.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2].

目前大多食品生产企业一直打着绿色食品的旗号,但消费者并不能看到食品是否真正的绿色食品,而利用物联网技术,比如消费者可以通过安装在厨房中的点菜机把所需要的食品信息发送到生产厂家,厂家会把新鲜的食品送上门;食品送到家后,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询食品包装上的标签,就能得知这件食品从种子到采摘的全部过程.应用了物联网,可以提供绿色食品网上在线订购,这样就可以及时的将绿色食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保证了食品的新鲜程度,同时使消费者能上网通过商品条码查询,了解所购买的食品生产的全过程,保证绿色有机不掺假,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同时,应用基于物联网的追溯技术,每个食品上都贴有RFID标签或者二维码,不管食品卖到哪里,消费者都可以查到食品的来源、施肥及用药情况,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健康.

食品生产商可以实时监测食品生产环境中的空气、土地的温度、湿度以及气压、二氧化碳浓度等与种植息息相关的数据.不仅如此,厅内何时通风、食品何时浇水、遮阳网如何打开等技术,此前很多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完来成,现在安装了物联网传感器和网络后,这些工作自动由安装在网络中的相应设置来完成[3].所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食品在种植或者养殖环节、加工环节、包装环节、运输环节、贮藏环节、销售环节的数据采集,以及对这些环节的有效监管.

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体系是目前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分别制定了有关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原则和标准,用来在全球范围内引导、推进和规范食品安全可追溯性体系的建设,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了在进出口食品检验认证系统中使用食品安全可追溯性体系、产品追踪等一系列原则,强调食品进出口国在检验认证体系中必须运用食品安全可追溯性体系来协调,以发挥食品安全可追溯性体系的作用,保障食品安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就是在食品生产的源头为食品提供一个RFID标签,以对食品整个供应链(原料环节、加工环节、包装环节、运输环节、储存环节、销售环节等)进行全程的信息跟踪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消费者根据电子标签也可以实时了解到所购食品在各个环节的具体信息.并且一旦出现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马上就可以根据这些环节所记载的信息,追溯源头,并要求相关企业单位及时对产品进行召回,找出食品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从而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增强企业食品安全意识.

4 结论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如果将物联网技术引入食品安全领域,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建立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体系,将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并最大限度的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当前,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还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主要是由于物联网技术还不够完全成熟、成本依旧很高,其实施还处在探索和提高阶段,但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以及政府对物联网技术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物联网技术必将在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的食品安全也将得到根本改善.

参考文献:

(1)铁维骥.关于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5).

(2)宋衍涛.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物联网发展的现状研究[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3).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文3

【摘 要】知识产权;FRID;物联网技术

0 引言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现有的食品安全,只有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将食品安全暴露在公众的监督之下,才能让不安全的食品远离人民百姓,才能让党和政府真正的实现为人民服务。这都有赖于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化技术发展。这也是国际上食品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目前,农业部、质检总局等部委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济南等城市建立了40多个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试点,开展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试点示范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为使物联网技术在河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使河南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体制机制支持,必须建立健全物联网技术在河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长效发展机制。

1 建立河南省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满足食品溯源服务需求

通过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突破、综合服务平台和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建成支撑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农业物联网服务体系:政府快速决策指挥体系,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交易、消费全程供应链管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促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管理精准化、农业装备智能化,在我省形成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典范,为我省加快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河南省各种农业信息化资源,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管理、基层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农业主管部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消费者提供综合。在监督上,能够对生产厂家、产品流向准确把握,在产品出现问题时,能快速控制相应同类产品的的铺货流向,做出应对措施。

在生产上,能够对供应商,原料,生产厂家,负责人,产品的形成到最后的产品流向准确把握,一目了然,在产品出现质量时候能快速的定位到产品的每个环节,及时地控制产品的流向。进一步地,企业便可对商品的出库、入库、物流等环节通过快速阅读二维码实现严格监控,并使分销网络中的各个业务网点具备了强大的商品核查功能,业务网点可根据需要对商品销售区域、产品属性等进行核查和匹配,核查功能具体将通过便携式二维码识读设备来实现。

在商品管理上,生产厂家通过将二维条码技术与进销存软件、企业广域网络的结合,便可对商品分销的全流程实现全面、有效、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并进一步得到宝贵的商品仓储、物流、销售等数据,为企业总部的经营决策提供宝贵的统计数据。具体的功能将包括分销区域管理(地区管理、负责人管理)、区域业绩管理、个人业绩管理、报表管理等。

在商品防伪上,产品使用两套二维码,食品溯源二维码及食品防伪二维码,食品溯源二维码可多次扫描,扫描后连接WEB平台返回食品溯源信息;食品防伪二维码在商品购买后使用,连接WEB平台返回食品真伪,扫描一次后失效。

2 加快食品安全领域FRID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研发

2.1 海量数据的后台管理系统

由于食品行业特性,品牌多、数量大,本管理平台所需要面对的是千万级的用户群体,食品安全信息通过计算机或移动终端的访问是随机的。“共享”是系统的灵魂,这些数据以云的方式存储和管理,实现各种接入设备与移动通讯网和互联网相连,实现物联网络的构建,物联网全球还没有成熟的技术和标准,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策略。但在互联网技术目前已经有很成熟的技术和标准、也有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策略。

2.2 海量数据的运算引擎:充分利用云计算检索平台的全球社区力量

二维码快速识技术:因为应用场景的复杂性,移动端必须具备快速的二维码识别、解析技术,实现二维码的快速加密解密以及时效性等问题。 食品检疫信息:食品检疫机构在给食品做检疫监测时,采用移动智能终端来采集食品检疫等信息,并把该数据上传到中心服务器的数据库,以此作为食品检疫的信息追溯源头。

在加工企业的电脑上登记食品的来源信息,包括:产地、种植户和食品批号等信息。食品加工品装箱上有食品加工品的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码,当零售商进行分销食品加工品时,利用智能溯源电子称配置的条码扫描枪将食品加工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码粘贴到包装袋上。

食品加工前信息登记的具体业务描述:当食品运输到加工企业时,要进行食品的信息登记,通过加工企业的RFID识读设备读取食品种植信息,RFID技术,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或数据载体;若正确读取到食品种植信息时,输入食品检疫号、选择食品产地等信息,并把该信息保存到服务中,注意:在保存信息之前,要提示信息是否填写完整。并生成追溯码写入装箱RFID标签。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

2.3 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市场格局早已确定的情况下,中间件发展尤为重要

物联网中间件处于物联网的集成服务器和感知层、传输层的嵌入设备中。射频识别技术有以下特点:

1)数据的读写功能

2)电子标签的小型化和多样化

3)耐环境性

4)可重复使用

5)穿透性

6)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7)系统的安全性

2.4 食品产品EPC 信息内容设计

食品产品信息可分为固定信息和可变信息两类。固定信息大部分是与食品产品交易项目相关联的信息。可变信息是食品产品交易项目随具体单元不同而变化的信息,如:食品产品的有效期、批号、包装数量等。可变信息只与食品产品项目的具体单元有关。

2.5 食品信息采集子系统

1)在生产食品的源头,无论是动物饲养过程中吃的饲料信息,还是在植物种植过程中施加的肥料信息,均可以使用RFID电子标签存储到食品安全生产数据库中,以此来作为将来食品安全追溯原始数据。

2)通过严格的控制流通过程,运送到消费者手中食品的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因此,无论是在餐桌或是货架,消费者通过追溯系统既可查到食品的生产日期、原料产地、生产者等详细生长信息,通过食品安全测评系统对食品进行等级认证,以此就可以确保食品安全。

3)食品变质后,评估系统将实时改变评估结果,提醒消费者慎重购买,并且通知零售商将过期产品撤下货架。从下往上进行追溯,也就是说如果消费者在零售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就可以向上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的所在,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产品回收或撤销中。

2.6 食品物流跟踪子系统

2.7 食品回收物流跟踪

超市和食品零售企业面对的是最终消费者,当超市里的消费者或售货员取走货架上的食品并最终付款时,货架上的射频识读器会通过食品包装上的EPC,辨认出食品的信息。

2.8 食品物流信息子系统

食品物流信息子系统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为每一食品单体提供身份认证,无论是食品批发企业、食品零售企业、超市还是消费者,都可以从食品物流信息子系统查明他们购入食品的真伪,防止假冒食品进入流通环节。

3 物联网发展策略

3.1 领导重视

成立主要由企业参与的物联网产业联盟,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各企业的应用;设立河南省物联网专家委员会,依托河南省现有或已引进的科技创新专家资源,搭建河南省物联网发展咨询决策智囊团,为全河南省物联网发展决策咨询;充分调动各县区和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物联网工作职责,举全河南省之力推进物联网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专业化园区建设、技术发展、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物联网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3.2 产业政策

支持物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物联网企业租用开发区及园区标准厂房用于物联网重点项目开发建设。

3.3 人才培养和人才吸引政策

加大对物联网领域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河南省高等院校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扩大学位点布局和人才培养规模。建立研发集聚、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的机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在促进物联网发展、推进行业自律以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4 开展河南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

以传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资源数据库技术等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建立智能化果蔬大棚,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土壤温湿度、视频等数据,实时分析参数并调整温、湿、光照等环境控制设备,实现环境参数自动调节、信息、病虫害防控等功能。

3.5 扩大宣传和交流合作

加强与各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得到国家和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认可和支持,创造有利于河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物联网网站,编辑出版物联网刊物,普及物联网知识,宣传物联网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幺和.物联网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2]刘化君.物联网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9.

[3]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刘禹.RFID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

[5]丁振华,李锦涛.RFID中间件研究进展[J].计算机工程,2006.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文4

【关键词】河南地区 鲜活农产品 物联网 流通渠道 供应链管理

一、物联网条件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内涵和特点

(1)农产品供应链的概念。农产品供应链是由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种植者、养殖者、加工者、物流服务经销商、消费者等各个环节构成的组织形式或网络结构。在我国,通常把农产品供应链称为“田头――餐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强调运用集成的思想和理念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实践核心,对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各参与者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以达到多赢为目标。

(2)物联网的相关概念界定。物联网的概念的早在1999年就被提出,现在物联网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大到军事国防、精细化农业、数字油田等领域,小到智能家居、个人医疗等方面,物联网无所不在。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数据采集、融合、处理,从而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定位、跟踪、监控、识别、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射频识别技术,正是通过该技术,物品能够不通过人的干预彼此进行“交流”,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其实质就是运用RFID技术,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食品安全、智能化农业控制、农业信息传输等相关领域。

二、河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现状分析

(1)河南省物流基础建设薄弱,现代化程度不高。河南地区的鲜活农产品产量在全国范围内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品种丰富、数量众多的鲜活农产品保证了居民的日常消费,但是,诸如全国普遍存在的流通问题,河南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现代化程度不高,运用的范围还比较小,导致了鲜活农产品在物流环节腐烂、损坏等现象比较突出,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同时,河南省畜牧业的发展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和现代化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河南省鲜活农产品储存运输环节损耗严重,成本过高。鲜活农产品由于自身存在保鲜保质期短、容易腐烂变质等先天性缺陷,不像其它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有一定的缓冲闲余时间,使得生产出来的鲜活农产品需要及时流向消费者,但是,最主要的问题是,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一直遭受运输贮存不到位的矛盾困扰,由于缺少专业的运输工具、仓储设施落后和包装技术落后等原因,造成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不断被加价,严重扰乱了鲜活农产品的市场秩序。

(3)河南省鲜活农产品安全检测机制尚不健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目前对鲜活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机制都主要停留在对生产环节的检测。农户生产出的农产品在进入流通渠道前,必须要进行农药残留是否达标等安全项目的检测,即从源头上进行的检测,说明进入流通环节的产品是基本不存在安全问题的。但由于鲜活农产品存在易腐烂变质的特点,加上运输时间较长等问题,批发商为了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大量使用防腐剂等化学药品的情况就难以避免,而进入流通环节,缺少相应的追踪溯源系统,很容易出现监测的盲区或者缺失。由此可见,监测没有覆盖到整个流通链条且缺乏动态的检测。

(4)河南省鲜活农产品流通市场混乱,流通中信息不连贯,收购价格制定不合理。河南省当前农产品销售主要有农民自己零销和收购商收购转向城市批发、零售两种渠道。由于大多数农户不具备进城销售的条件,因此收购商到产地收购成为主要形式。农产品收购一方面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农民信息意识落后,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能力差,而收购商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在尽量压低价格,所以最后吃亏的只能是农户。

三、河南省鲜活农产品物联网视角下流通渠道模式构建

(1)以联合合作为依托,以资源整合为手段,积极构建农产品供销大网络。积极发展联合合作,将广大农民纳入合作社的保障范围,不断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将因特网、物联网及农产品物流信息网三网合一,通过对这三个网络的建设和整合,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新平台,在生产资料、生产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对接和共享。同时,将广大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和经销商、承运商联合起来,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农产品销售站点,形成各方紧密合作的经济型组织,构建农产品供销大网络,及时收集和反馈各大中城市的农产品销售信息,使得各物流主体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动态和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2)以安全运输、安全存储为依托,构建安全运输检测系统和存储系统。农产品的安全运输是开发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关键,它决定了农产品流通的后续发展。运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建立GPS定位系统,对农产品运输车辆进行实时追踪,对实现农产品在运输环节上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鲜活农产品由于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存储系统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否者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远程监控系统,使得供应商和承运商都能够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中途存储货物的情况。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文5

一是党委重视。分局领导十分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分析,充分认识到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是新形势下工商工作职能转换、职能创新,促进市场监管到位的重要举措,推行商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是工商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为此专门制定下发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文件和工作方案,想方设法解决资金、人员等具体问题;并组织人员到萧山等地学习取经,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同时确定商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工作,由分管副局长负责抓,业务科室具体抓,辖区工商所相互配合,以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形成合力。

二是政府支持。分局主要领导多次向市委、市府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提出具体工作设想,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拨60万元资金,添置商品质量检测车和相关设施,并把商品质量流动检测工作列为“20__年__市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3月15日以__市政府的名义在文化广场举行了检测车启动仪式,__x副市长主持仪式,__x副书记在启动仪式上讲了话,并对检测工作提出了要求,__市长宣布检测车正式启动。由于市委、市府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局流动检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三是夯实基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工作,对我局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完善制度、建立机构、开展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做起,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1)完善制度、建立机构。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工作的通知”,对全面开展快速定性检测工作作出了统一部署;成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中心”;明确了检测中心、检测车、检测点职责,制订检测车、检测点等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2)抓好动员、明确职责。3月中旬我局组织召开了全市各市场主办单位负责人,各工商所分管所长会议,组织学习了《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浙江省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规则》及有关文件,通报了有关情况并进行了动员;请有关技术人员跟大家讲解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还与各市场主办者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和“市场管理责任条款”,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并将食品安全有关知识印制成宣传资料,散发给各市场的经营户。(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为了提高各“检测点”检测员的业务素质,3-4月,我局先后举办了三期检测员培训班,对各“检测点”的检测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检测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检测点”的检测质量,真正使群众吃上“放心菜”。由于基础工作抓得实,流动检测开展的比较顺利,经营者普遍主动配合,很少发生矛盾。

二、建全体系,加大投入。

构建食品检测体系是新形势下工商工作职能转换、职能创新,促进市场监管到位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局按照省杭州市工商局的统一部署,大胆实践,着力构建“四位一体”检测体系:

一是成立检测中心。为统一协调全局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

工作,我局成立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安全定性检测中心”,明确了人员、职责,制定了相关制度,发挥检测中心的统一协调作用,抓好检测车、检测箱、检测点的规范运作。

二是启动检测车。分局于3月15日启动检测车,并以检测车为突破口,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建全检测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完善检测设施,着力解决经费、人员、设备等困难。为保证检测工作的有序运作,检测车配备1名工商干部、1名检测员、1名驾驶员共3名人员;为提高检测质量,加大投入,检测车在配备相关仪器、设备的同时,专门配备了1台手提电脑,实现办公自动化;为规范运作,先后制订了检测车管理制度、检测人员职责、检测结果公示等6项制度和规定,明确了工作规程和人员职责,同时规范和完善了各类登记台帐。

三是配备检测箱。针对目前是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相对较差的实际,我局在流动检测车加强对农村各农贸市场商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的同时,将于近期为__、__工商所配备检测箱,进一步强化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为各工商所配备检测箱,切实加强对农村市场食品的检测,通过检测进一步净化农村食品市场。

四是强化检测点建设。我局按照省工商局“建立‘四位一体’的检测体系,培养一支快速检测队伍”的要求,很抓集贸市场的“检测点”建设。目前已在全市规模较大的7个集贸市场建立了“检测点”,通过宣传、走访等工作,各“检测点”均投入近万元的资金,新购置了检测设备。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各“检测点”的检测员,制定了《检测点责任目标》和《检测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 ,将检测点列入考核,客观评价各检测点的工作,充分调动检测人员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各检测点的作用;同时加强督查,督促市场主办者每日对蔬菜重点品种进行随机抽检12批次以上,并落实场内公示、质量追溯、清退销毁等措施,坚决杜绝不合格蔬菜上市销售,保障蔬菜市场供给和人民食用安全。

三、结合实际,强化检测。

分局结合实际,把“检测车”作为工商部门推进食品监管的纽带,将定期检测、专项检测、快速检测、源头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规范流程、强化检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定期检测。即常规性检测,由中心每月安排检测计划,经分管局长签发,利用局域网发到各工商所,检测车到市场后,由所在地工商所派2名工商干部协助,共同抽检商品,对定性超标的食品,由工商所责令当事人自动撤柜和销毁;需作定量检测的,由工商所负责送检测部门作定量检测,一旦定量检测指标不合格,由工商所进行立案查处。

二是专项检测。对检测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检测和整治,如检测车对农村市场进行检测时,发现销售的腐竹、黄花菜存在较多问题,分局专门对全市各市场的腐竹、黄花菜进行专项检测和整治。通过检测车对在市场检测到的“问题食品”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至今已开展腐竹、黄花菜、醋大蒜、银耳等食品专项整治5起。

三是快速检测。由于工商等职能部门的严厉打击,制假分子的反检查能力提高,制假活动更具隐蔽性、智能化。工商所对日常巡查发现的生产“问题食品”的窝点,往往无法用肉眼判断问题食品,当事人也不会主动承认违法事实。按照此情况,不采取强制性措施,工商监管缺位;如果采取了扣留封存等强制性措施,一旦定量检测符合标准,既损害了当事人利益,又影响了工商形象。现在只要发现可疑即可由检测车进行现场检测,使当事人无法抵赖,案件得以快速查处,工商执法如虎添翼。

四是源头检测。利用检测结果捣窝点,这是检测车的一大优势。如一次在检查中发现__批发市场某经营户销售的榨菜含有甲醛,数量有10000多斤,所在地工商所立即对当事人进行立案查处;__工商所接群众举报有人加工“问题笋干”,局检测中心获悉后,即前往检测,经检测发现该经营户加工的10000多斤笋干“二氧化硫”严重超标,__工商所立即对当事人进行立案查处。通过检测车检测到的问题食品,堵源头,捣窝点,已累计捣毁制假窝点3个。

四、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在强化检测的同时,我局充分利用工商掌握的检测资源,实行信息公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和能力。主要宣传方式有:

——印发食品安全宣传资料。针对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的实际,强化食品安全宣传,将目前被称为食品安全“四大杀手”的吊白块、亚硝酸盐、双氧水和硫磺(漂白剂)的危害、可能添加的主要商品种类和识别问题食品的方法,印制成宣传资料5000余份,散发给各市场的经营户和广大群众。

——进农村进行巡回宣传。检测车集中携带专门制作的含有食品安全知识、提示,识别问题食品的方法等内容的6块宣传板报,在各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进行巡回展览,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定期通报检测信息。每次检测都编写《检测简报》,每月编《检测分析》,分送有关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还通过《今日建德》等媒体向社会。

——每次检测进行公示。每次检测结束后,都将检测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市场主办单位,并在市场进行公示,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市场食品安全状况,并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提供参考。

食品安全监管智能化范文6

[关键词]新常态 食品安全 供给侧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我国普遍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博弈困局,有效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制度供给的滞后使得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受到一系列困扰与损害,假冒伪劣等不良行径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打击,“权力最大化责任最小化”的官僚逻辑和扯皮推倭的行政作风使得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具体到食品安全领域,就是要在新常态下改善供给环境、优化供给机制,通过改进制度供给和创造新供给释放有效需求,由此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必然会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刻不容缓

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人均GDP已达7800美元,其中10个省份已超过1万美元,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与日俱增,对食品的要求已从温饱、味觉转向更加注重安全、改善健康的更高需求上来,不仅如此,广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和反季食品表现出极大的反感和抵触,然而国内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生态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供给明显不足,食品的供给侧远未对食品的消费侧的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因此,新常态下的食品安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可以这样说,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培植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食品市场的高级均衡是新常态下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的和发展方向。具体讲积极推动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漏洞较多。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规定政府是食品安全的宏观监督部门、各地方食品安全局是监督食品安全的直接行政部门、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举报和检举等方式监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显然这种“人人都是监督者,人人有都是被监督者”的监管模式在现实中必然沦为“监管失灵”甚至“监督无效”的尴尬境地。与此同时,各地政令不一、执行漏洞百出、地方保护主义、食品生产利益裙带链都使得食品安全供给侧的改革步履维艰。

网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机制存在弊端。近年来,各种没有资质的商品销售者为了赚取不法收益,频频借助于网络营销平台兜售没有生产合格证的食品,这些高危食品要么是城市小作坊生产的、要么是含有非法添加剂的、要么是转基因的、要么是反季节的,有的甚至存在假冒名牌食品商标进行销售。不仅如此,一些大的食品生产厂商也存在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而盲目改变食品营养成分和安全结构,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各种威胁。更为消费者费解的是,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处理起来可以说是难上加难,现实中98%的食品安全事件(除非媒体曝光,当地政府实在搪塞不过去了)都会成为“无头公案”。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网络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机制存在明显弊端。作为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生产者、运输者、销售者和税收所有者政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些不对称不仅严重影响着食品市场秩序的控制和管理,而且直接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加以有效治理。

食品供给侧产能严重背离市场有效需求。在“去产能”已经成为一种经济“马其诺战略”的时代,食品安全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生产领域普遍存在着供给侧产能严重背离市场有效需求的情况,比如大量生产厂家为了谋利存在着大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有些低质食品以旧翻新坑害消费者事件频频发生;食品有效供给不足导致的食品安全上访事件频发,等等。

异化消费模式的外部刺激助长了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近年来,在少数富有者阶层出现的异化消费模式,不仅污染了社会普遍的道德良知和经济伦理,而且延缓了中国现代化的正向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把中国经济拖入了“畸变陷阱”。试看所谓的名牌食品销售模式、天价中药补品营销模式、精益化食品直销网络不仅没有提升中国民众的身体素质,而且玷污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饮食文化”。异化消费从一个侧面误导着普通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刺激着群众的变态欲望、指引着食品消费的浪费态势、消耗着中华民族的理性善端,值得引起社会人士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路径选择

完善与食品安全供给侧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大多是“禁止[生法律规范”,而“义务性法律规范”欠缺,对食品安全的界定只是侧重于“事后追究”,而不是着眼于“萌芽抑制”,与此相适应新的《食品安全法》还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现实中执法人员大多陷入亲缘性的利益交换链之中,少有人会去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即使是行政领导安排的食品安全检查,也会沦为走马灯似的“京剧过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与时俱进,借鉴国际社会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建立全面规范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于执法人员滥用私权、、徇私枉法而造成的重大涉及人员伤亡的食品安全事件,要坚决追究执法人员的刑事责任,要确定具体的刑期以及执行制度,补全承担责任的方式和制度,加大违法的惩罚力度,使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收益,从而消除和杜绝人们以通过违法来获取收益的观念与行为;对违法食品企业要进行严厉的经济惩罚,如于以高额罚款、没收财产等;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最终受益者,也应该和政府、行业组织以及社会团体一起担负起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责任,从知法、学法、守法、护法的过程中不断增强通过法律途径来监督相关食品企业的察觉能力,政府也应加大对培养公民法律意识的成本投入,做到加强全民维护食品安全的法律意识。

建立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供给侧信息平台。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应该建立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供给侧信息平台。要结合互联网+的技术外溢优势和大数据云搜索的算法优势,把有关食品安全的有效数据即时传送到网络中,让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全面了解到食品产供销的合理渠道,要在食品的供给上先人性地采集对称的信息和最新的数据,避免经营上的失误甚至亏损;要让消费者明白转基因食品的标识、食品贮存和运输、食用农产品市场流通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让民众知晓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利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有可能被追究刑责的信息;对于各种网络食品传销活动要予以坚决的打击,绝不手软;对于“游击食品”摊点要进行坚决的整理和查处,对涉案人员要进行严厉的处罚。

建立食品供给侧溯源追责体系。当食品安全事件威胁到百姓生命健康的时候,对那些“夺命食品”生产销售者的惩罚不仅具有了“维护无辜者权益”的内涵,而且另有生命保全的涵义。政府应建立起对食品溯源的追责体系,从食品的来源、生产、包装、运输、流通至消费的环节硬憬立溯源追责机制,对食品生产者、加工者、厂家、员工以及经营者进行逐一排查,最终找出责任承担者。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食品契约机制,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维权、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社会共治局面。惟其如此,食品安全供给侧改革才能有效推进,人民群众关注的公共食品安全问题才能有效得以解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①宁立标:《印度食品安全的法律治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政法论丛》,2015年第1期。

②王若平:《监管合谋行为的模型分析》,《华北金融》,201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