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物流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物流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物流的概念

农村物流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城乡物流;文献综述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integr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domestic scholars have been on the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of research, covering the basic concept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context, necessity and power mechanism, the integ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of urban-rural theoretical macroscopic, whil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logistics angle, while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urban-rural interactive logistics system is less. Therefore, the future study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should focus on starting from the micr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complementarity, combined with new technologies, new idea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deas.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20世纪80年代国内就提出并开始了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探讨,并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尤其是在党的十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大力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过大的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使城乡实现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提出已有三十多年,作为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物流的研究成果主要出现在近十多年,本文在对国内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城乡物流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物流互动发展规律,以期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1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城乡物流关系研究

1.1 基于城乡物流基本概念研究

城市物流是指槌鞘蟹务,包括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以及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食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用品、垃圾废物等在内的物流。它服务于城市经济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城市物流具有集中性、常年性、同质性、复杂性、广泛性等特点[1]。

关于农村流的概念,学界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已有的学者在不同角度对农村物流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大致可归纳为如下[2-6]:农村物流指在农村范围内服务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包括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其相关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物流包括农村居民工业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农村逆向物流。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特殊性、多样性等特点。

在概念认同上,学者对于城市物流这一概念达成了一致,但在农村物流这一概念上却出现了分歧和争议。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城市流通体系与农村流通体系发展差异较大,而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是以城市为中心来展开的,因此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相对缓慢,这便导致了城乡物流发展呈现出“二元”形态。另一方面,物流本身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基于这两点,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物流虽然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存在的,但它只是城市物流的一个延伸,并不能完全脱离城市物流而单独存在。

1.2 基于城乡物流差距的比较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农村物流研究起步较晚,由于种种原因,城乡物流发展也呈现出“二元”形态,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表现为两个“物流孤岛”。从多个学者相关研究[7-12]可发现城乡物流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乡物流市场方面,农村物流市场相比于城市来说,市场体系分割,物流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但是缺少大型的物流市场主体。其中农户作为农产品市场主体之一组织化程度低,没有承担起其主体角色,不成熟的市场主体,有限的流通渠道,难以保障农村市场需求与供给,使农产品流通陷入“小流通”与“大市场”的矛盾之中。(2)城乡物流功能方面,城乡差距主要体现在物流网络、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上。由于农村物流分散性、特殊性的特点导致农村物流网络不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设施落后、密集程度低,远远没有城市物流高效、便利、快捷。(3)城乡物流环节方面,物流环节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信息和客服八个环节,农村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不高,环节之间流通不畅,导致物流效率低下、成本偏高,农民增收困难。(4)城乡物流配套体系方面,农村物流表现为物流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农村物流技术落后、金融体制不完善、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等。

1.3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物流关系理论研究

城乡一体化是为解决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而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内涵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实现结合,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动,以乡补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达到城乡之间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空间上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

城乡物流是城乡之间经济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刘宝认为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小农经济体制的阻碍、农村和农业物流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在发展现代物流进程中“重城市、轻农村”等原因导致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城乡“二元”形态,并导致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因而提出了协调城市与农村物流联动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的破解思路[13]。丁俊发指出城乡物流体系的核心是物品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首要解决的是流通环节过多,物流成本过高的矛盾,以达到供求的相对平衡,保障生产建设与人民生活的需要;其物流体系的关键在于培育物流运作主体[14]。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城乡物流有助于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农村内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赖盛中认为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双向物流发展滞后制约农村消费增长,因此应从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专业人才多元主体、创新模式等多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城乡物流发展,从而促使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15]。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对城乡消费的制约,以及城乡互动流通体系的建立促进农村消费并深入探讨了其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乡互动物流体系主要通过丰富流通业态、加速流通组织创新、整合提升流通网络等方面来促进农村消费[16-20]。

2 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内涵,是指一体化的互动物流体系,并不是要求城乡物流一样化,而是为了我国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协调,最终达到城乡之间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体化。这是我国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的一元结构形态过度的必然阶段。城乡物流的薄弱环节是农村,难点是农产品的“卖难”问题,重点是促进农产品和消费品的双向流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消费,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2.1 农产品流通视角下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农产品具有易腐易逝性、季节性、随机性等特点,这也给农产品物流增加了难度,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农产品物流是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物流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许多学者为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分为四种: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运作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运作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运作模式。李敏基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从农产品物流视角分析了其物流活动的技术经济特性,提出优化资源利用科学配置物流要素,立足城乡一体化和现代物流经济理论,进行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做好战略选择组织模式规划等一系列建议[21]。王彩霞分析并指出了湖南果蔬农产品物流环节过多、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的现状,提出在物流主体中发展核心企业,构建果蔬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一体化运作模式[22]。白晋湘提出在湘西以怀化、张家界、吉首为中心城市的区域内构建“乡村超市+城乡配送中心+城市生鲜便利店”城乡物流一体化模式[23]。郎喜庆等结合安徽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了其现有农产品物流模式并进行对比,提出了适合安徽省城乡统筹的农产品物流创新模式[24]。胡云涛以“盐源苹果”为例,从城乡双向物流的流通物Y生产主体、流通主体、物流主体三个角度,探讨了西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双向流通模式及相关对策[25]。

2.2 农村物流视角下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现状还不足以内生出具有辐射城市市场能力的物流主体,因此怎样解决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是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从政府职能角度,应从以下几方面转变:(1)加强农村物流基础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2)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使物流市场各主体组织完善起来。(3)完善物流体系政策法规,弥补市场不足,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26]。从农村物流发展角度,史晓艳、吴委哲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物流连锁超市并结合城乡客运一体化―小件快运网络,形成农村物流动态联盟,实现物流服务从城市向农村的延伸[27-28]。上官绪明结合农村物流特征,将农资、农产品、农村居民消费品相关市场信息整合,形成基于信息网络的农村物流系统城乡双向流通优化模式[29]。梁晓音、张毅提出基于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体系,并对政府部门、农企合作组织、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部门战略实施进行了部署[30-31]。针对农村物流配送的问题,张强波提出城乡一体化农村连锁经营配送理论,运用配送网络规划的三阶段控制模型等构建了江苏城乡一体化的农村配送体系[32]。彭永涛运用超网络模型对城乡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了优化[33]。

2.3 基于城乡统筹的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现实当中许多学者将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城乡统筹的含义是指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以打破历史和制度设计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出发点,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以最终实现城乡差距最小化、城市和农村共同富裕文明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城乡一体化作为城乡关系的高级状态与最终目标,城乡统筹则是走向这一目标的路径,并是贯穿城乡一体化的主线[34]。秦星红等基于城乡统筹运用SWOT全面分析了重庆城乡物流发展特点和现状,提出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中心和以连锁经营为框架的两种城乡统筹双向物流模式[35]。董威选取浙江松江县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城乡物流一体化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得出城乡物流业产值、城乡公路里程、城乡物流量等因素影响城乡经济发展,并提出城乡物流一体化相关对策建议[36]。夏春玉等通过对沈阳蒲公英和南京苏果两家企业案例研究,讨论了消费品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所主导的城乡互动双向流通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形式整合批发企业的农产品、消费品城乡互动双向流通模式,并提出相关系列政策建议[37]。密海英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配送信息平台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城乡统筹发展对其的影响,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功能完善、信息平台内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城乡统筹发展下的区域物流网络配送信息平台相关建议[38]。王秀荣提出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整合、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结合、可持续和协调发展原则、系统目标整体最优化四项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构建原则。同时构建了城乡物流一体化基本框架,并给出了相关推进建议[39]。

3 城乡物流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

任保平以城乡商流一体化、城乡物流一体化、城乡信息流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考虑指标特征和各种评价方法特点采取客观性较强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权重,然后对我国1991~2008年进行测度考察,得出了加大农村流通主体培育、构建城乡双向一体化流通体系、加强城乡信息一体化建设三方面建议[40]。卢美丽从城乡物流一体化框架构建的总体方向、内容建设、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然后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体系并对A、B、C三地物流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评价[41]。姚舜等选取地区物流水平、交通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发展环境为一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长春地区物流一体化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该地区以长春为中心扇形的极核式物流网络空间结构[42]。高志飞通过对城乡物流一体化相关内容建立起的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综合分析,选取了因子分析法,然后对山西省情况进行了评价[43]。濮帅综合对物流系统的多种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综合选择了德尔菲法、熵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现代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进行评价[44]。

4 研究评述

纵观已有研究可以发现,以城乡物流一体化为目标的研究成果涉及城乡物流基本理论、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城乡物流一体化网络布局与对接模式等多方面内容。在研究方法上,既有基于城乡物流基本理论、农村农产品物流模式探讨、物流体系框架构建等问题的定性研究,也有基于城乡物流与经济影响因素、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城乡物流一体化水平发展评价等问题的定量性研究。

针对已有文献,笔者对当前研究状况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以下看法:

(1)研究内容方面。首先,目前研究虽涉及城乡物流的诸多方面,但多数都将研究重点放在农产品物流以及农村商品物流网络上,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更应注重从城乡统筹的角度,以一体化的视角协调城乡双向物流一体化的发展,真正改善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实现城乡一体化。再者,针对我国生鲜冷链农产品物流理论与实践远远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国内研究还不够具体化,应该与多门学科包括食品科学、农学、车辆运输、管理学、运筹学等相结合以达到理论与现实技术实践同步。最后,结合当前社会趋势,随着技术及理念发展,可更加注重与其它新兴领域诸如“互联网+”、信息网络、云物流、物联网等相结合进行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

(2)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较多集中在定性方面,如策略探讨、路径探讨、体系框架和对策建议等,少量定量研究多为现代物流理论中常用方法在农村物流的应用,对于城乡物流关系理论研究部分也多是浮于表面的影响因素或系统评价分析,只是提供了宏观对策及模式运作,而对于具体细节方面缺乏深入的实证等定量分析。因此,笔者认为以后研究重点应更多的从微观视角入手,定量研究城乡物流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具体性问题。

参考文献:

[1] 聂家林,沈晶. 苏北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12):60-62.

[2] 吴震,朱亚伟. 论农村物流的中心题[J]. 中国合作经济,2007(9):54-55.

[3] 周建勤,鞠颂东. 区域物流规划中的农业与农村物流问题探讨[J]. 物流技术,2007,26(2):40-42.

[4] 谢水清. 论农村物流的内涵与特点[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51-53.

[5] 王新利. 我国现行农村物流模式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70-72.

[6] 李宏宇.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06(2):235-237.

[7] 宋宇. 城乡双向流动的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纵横,2011(3):32-35.

[8] 钟铃.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 商业经济研究,2012(22):33-34.

[9] 吴委哲,郅慧,李t艺.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 物流技术,2014,33(1):47-50.

[10] 周凌云,顾为东,赵钢,等. 面向城乡双向流通的江苏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建设[J]. 现代管理科学,2013(7):39-41.

[11] 焦瑞,余晓琼.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202-13204.

[12] 李仕蓉.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 物流技术,2014,33(1):34-36.

[13] 刘宝. 我国物流发展的城乡“二元”形态及其破解思路[J]. 经济问题探索,2008(4):47-49.

[14] 丁俊发. 城乡经济一体化与物流业发展[J]. 中国流通经济,2011,25(8):8-10.

[15] 赖盛中. 基于促进农村消费的城乡双向物流发展策略[J]. 江苏商论,2012(2):3-6.

[16] 储东涛. 搞活城乡流通驱动农村消费[J]. 江苏农村经济,2009(4):28-30.

[17] 张学海. 农村商品流通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对策[J].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1):79-81.

[18] 臧泽华. 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及对消费二元结构的动态影响[J]. 商业时代,2015(29):11-13.

[19] 汪月. 城乡双向流通体系扩大农村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 蚌埠: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0] 刘根荣,种Z. 促进消费视角下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学家,2012(9):29-36.

[21] 李敏,吴群琪. 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经济学思考与展望[J]. 物流技术,2015(4):1-3.

[22] 王彩霞,喻凤香,黄大喜. 湖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形式探析[J]. 物流科技,2014(10):45-47.

[23] 白晋湘. 湘西城乡物流一体化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62-65.

[24] 郎庆喜,陈艳红,赵冰,等.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5(13):300-303.

[25] 胡云涛,张治国,王麒均,等. 基于双向流通的西南地区特色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研究――以“盐源苹果”为例[J]. 农村经济,2014(11):121-124.

[26] 赵萌,邬文兵.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战略探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11):31-35.

[27] 史晓艳. 从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发展引发的思考[J]. 科技视界,2014(23):366.

[28] 吴委哲,郅慧,李t艺.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农村物流发展思考[J]. 物流技术,2014(1):47-50.

[29] 上官绪明.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视角的农村物流系统优化模式及对策[J]. 江苏商论,2012(1):68-70.

[30] 梁晓音. 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 商业时代,2014(17):29-30.

[31] 张毅.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E物流模式构建[J]. 商业时代,2016(5):143-144.

[32] 张强波. 江苏城乡一体化农村配送体系的构建[D]. 镇江: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3] 彭永涛,杜建国,罗建强,等.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城乡配送网络优化研究[J]. 软科学,2016(5):136-139.

[34] 吴丽娟,刘玉亭,程慧. 城乡统筹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关键内容研究述评[J]. 经济地理,2012,32(4):115-120.

[35] 秦星红,魏光兴,周靖. 城乡统筹双向物流体系构建:以重庆市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3):114-117.

[36] 董威,周伟燕,许燕琳,等. 城乡y筹环境下推动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以浙江松阳县为实证案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0):3-5.

[37] 夏春玉,张闯,梁守砚. 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互动机制与建立路径[J]. 财贸经济,2009(10):106-112.

[38] 密海英.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物流配送信息网络平台优化[J]. 物流技术,2014(13):426-428.

[39] 王秀荣,刘照军,刘承秀. 城乡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与推进建议[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9):12-14.

[40] 任保平,魏婕. 中国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测度及其评价[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9):28-34.

农村物流的概念范文2

 

一、农业物流的内涵及其两大功能

 

(一)农产品物流、农业物流与农村物流—般认为当物流业与农业相结合的时候,就成为了农业物流。在相关文献里面出现的比较频繁的概念还有农产品物流和农村物流,我们认为这是相互联系而又有较大区别的概念。农产品物流_般是指农产品收割后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即由农田到餐桌的过程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等活动的有机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在农业生产完成之后才发生的;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产前和产中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过程没有包括其中,我们把包括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整个农业领域的物流活动称之为农业物流。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物流包括农产品物流,但不仅仅是农产品物流。而农村物流则是从地域上加以定义的一个概念,它指发生在农村里的物流活动,它除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物流活动以外,还包括与农民生活相关的物流的活动。相比之下,农业物流的概念更具有产业性质,也包括了农产品物流,因此研究它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农业物流与农产品物流、农村物流的区别与联系

 

(二现代农业物流的两大功能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物流的这一定义来看,农业物流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储存、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不能增加农产品价值的纯流通活动,这些活动只能影响农业生产的成本;另一类则是包装、流通加工等能够增加农产品价值的活动,当然其中也包括成本的净增加,但增加成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大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的价值而赚取更大的利润,这也是现代农业物流区别于传统的农业流通的主要特征之一。农业物流通过这些活动延长了农业生产的价值链。农业物流主要是创造了农业生产的时间价值、产地价值和加工包装价值。丁俊发(2004认为,农产品物流增值服务主要体现为以下几项服务:第一,农产品分类与分类包装增值服务;第二,农产品适度加工后小包装增值服务;第三,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第四,特种农产品运输增值服务;第五,特种农产品仓储与管理增值服务。这些价值增值服务最终体现在农产品价格中,表现为农产品价格的提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目的有两个:1是要通过降低农业产前、产中的生产资料和产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而降低整个农业生产成本;二是要突破传统的流通领域无法实现价值增值的限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这也就是现代农业物流的两大功能。

 

二、农业物流与农业经济增长农业经济增长就是农业产出的增加,农业产出最终表现为农产品的总产量与价格指数的乘积,这个乘积即为农业收入。因此,我们可以把农业经济增长等同于农业收入的增加。以Y代表农业收入,Q代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的农产品产量,代表价格总水平,则农业收入下面我们将以式(1)为基础来分析在农业物流发挥其两大功能时是如何影响农业经济增值的。当然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本身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就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点已经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但这不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谷。

 

(一)农业物流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农业收入的增加是产量和价格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需求不变,则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即生产成本降低,价格降低。按市场供求规律,价格降低则会导致市场需求增加,反之,则价格上涨。下面我们将借助图形和简单的数学工具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经济增长的变化。

 

首先我们有如下假定:(1)农业生产部门生产函数不变,即资本、劳动、生产技术投入及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变;(2影响市场需求的唯1因素是价格;(3)价格由成本决定;(4)没有通货膨胀。二农业物流过程中农产品价值增值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以上我们是从农业物流降低农业成本的角度来分析农业物流和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农业物流还具有农产品价值增值功能。下面我们再从农业物流的价值增值功能来看农业物流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结合前面提到的农业物流的定义,农业物流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另一类则是农业生产产品的物流,即农产品物流。对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运输、储存、搬运、配送、信息处理不能增加农产品的价值,而对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包装和流通加工却可以增加其价值,因为后者追加了新的劳动和新的生产资料。但是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包装和流通加工却仅仅是增加了生产资料的价值,而转化成农产品的成本,不能形成对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因此,只有对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包装和加工才能形成农产品的价值增值。下面我们的分析就是分析农产品物流中的价值增值。

 

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对某种农产品的包装和流通加工会提高农产品价值也就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这时我们应该考虑两种情况:_是那些正常的符合供求规律的农产品随着价格的增高需求降低;二是某些非正常的农产品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也上升,比如“吉芬商品”。下面我们将对这两种情况分别分析。

 

1.正常农产品。当一种农产品的需求随价格的上升而下降的时候,农业物流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农业物流通过降低成本的情况刚好相反,那就是当某种农产品价格的需求弹性小于1的时候,农业物流的发展可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反之,则反之。在图2中,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也会从Q降到Q',因此,此时的农业经济是否处于增长状态就取决于农产品价格上升带来的收入增加和需求减少带来的收入的减少二者相抵后的余额,也就是取决于农产品价格的需求弹性。在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结果和图1刚好相反,当农产品价格的需求弹性小于1的时候,经济处于增长状态。

 

2.非正常农产品:吉芬农产品。当农产品的需求和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时候,我们说这种农产品是非正常的农产品,比如吉芬商品。此时农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重合的,如图

 

3。在图3中,由于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农产品价格从P上升到P',由于农产品的需求随价格的上升而上升,因此此时的需求也由原来的Q增加到Q',农业收入净增加b-a,此时的农业经济增长相当明显。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上各实体的功能及其基本条件,研究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模型、基本作业流程、管理运作模式、供应链不确定性分析、管理机制及其环境政策支持等。

 

(二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网络节点设计及布局研究

 

研究网络节点的类型及功能,分析其在封闭供应链中的作用,构建网络节点布局优化模型及其算法,研究我国区域性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在农村、城市的网络节点设计及布局。优化整合封闭供应链网络节点中的承接、联动关系及其不确定性、可靠性的传递影响规律,提出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网络节点布局方案设置及优化方法。

 

(三)基于JT的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配送技术集成和标准化研究

 

实现装备技术、包装技术、动态监测及跟踪技术、流通加工技术等在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配送过程中的技术集成,提出基于JIT管理技术的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配送技术集成方案及技术整合方案。分析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脉络,创新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运作流程,设计基于JIT的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配送技术的技术标准。

 

(四)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研究

 

优化封闭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及协调互动机制,设计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信息系统,开发适用于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管理的信息识别技术、数据共享及交换技术、跟踪监测技术,最终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信息系统,实现技术开发应用与集成应用的结合。

 

(五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流程优化及成本控制技术

 

从封闭供应链的需要出发,在管理技术上、流程优化上和技术集成层面上研究绿色农产品物流如何实现整体流程优化,总结封闭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构成及其类型,运用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理论研究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技术及策略,实现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整体流程优化与成本控制。

 

(六从农田生产到超市等市场终端的整体产业示范提出绿色农产品通过封闭供应链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与可行方式,构建政府政策支持体系和企业合作联盟体系,通过实际运作与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最终实现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体产业示范及成果展示。

农村物流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农村物流运作平台;国际比较;经验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051-04

一、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基本认知

农村物流是与城市物流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区域物流类型之一。它泛指农村从物料采购到农产品的形成,从农产品储存、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消费)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获得生活用品过程的集成。农村物流的效用主要是创造农产品的空间和时间价值,但是,农村物流效用的发挥,必须有一个基本的物流运作平台。至于物流平台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确切的解释,不同的专家与学者都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描述。本文认为,物流平台是物流的载体,是物流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得以在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其效用的基础环境和基本条件,是一个包括诸多因素的复杂网络体系。根据这一描述可以概括出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含义,即农村物流运作平台是指由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物流设备、物流信息和物流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构筑的网络体系,它是一个由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设备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政策平台等多平台的综合体,是农村物流的载体,它支持和制约农村物流的运行。这一运作平台具有系统复杂性、内在相关性、层次有序性的特点,其发达及完善程度与否决定了农村物流的规模、农村物流的速度、农村物流的方式、农村物流的成本和农村物流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加强对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国际比较

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农村物流量大且非常频繁,其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最为先进和完善的物流理论指导下,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1.美国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1)美国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美国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呈网状结构,能够直接通往农村的每家每户。铁路运输也十分方便,一些农产品收购站和仓库、加工厂建有专门的铁路线。如东部的饲料企业把从中西部运来的玉米经铁路直接下卸到企业车间生产线,既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又节省了玉米的储藏和装卸搬运费用。美国的通信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光粮食的装卸输送设备就有螺旋式输送机、可移式胶带输送机及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

(2)美国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美国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非常发达。1848年美国就成立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它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各种各样的农业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也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美国提供农业信息服务的商业性系统近300家。肯塔基州建立的全美第一个农用视频电脑系统,用户通过个人电脑,即可存取该系统大型数据库里当前市场价格、新闻和其他农业信息。从美国农业网站了解到,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16%的农民从事网上购买业务,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8%,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20世纪末,农业电子商务总额已达380亿美元。美国还建有全国作物品种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在全国范围向育种专家提供服 务。

(3)美国的农村物流社会化服务平台

美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极为完善,不管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村有需要,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连接农产品供需的农村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他们一般规模较大,承担了全美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功能。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如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等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 用。

(4)美国的农村物流政策平台

在美国的农村物流发展历史中,农村物流的政府政策平台发挥了积极的调控作用。美国政府对农民生产不加直接干涉,美国政府干预农村物流的方式,主要是以法律和财政经济政策从宏观上造成供求均衡和价格稳定的条件,同时对公共领域却有严格而有力的规范性措施。他们要求转基因产品必须进行申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测土壤、河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严格控制养殖场废料的排放。另外,政府还提供权威性的信息服务。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全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重视对农业、公共农业研究开发和农村教育项目的投资。1998年推行旨在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农民计划”。政府还通过价格支持措施、关税政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食品援助等方式为国内过剩农产品寻找出路,每年用于出口补贴的预算在600亿美元以 上。

2.日本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1)日本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日本的农村物流发展十分迅速,这与政府确立海运立国战略和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扶持农村物流的发展,日本采取了一些宏观政策导向,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进行本国物流现代化建设,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用地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这为本国农产品的输出和输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日本的农村物流硬件设施平台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开设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以及其他批发市场须根据《批发市场法》和各种条例进行建设。市场开设者主要是地方公共团体、株式会社、农协、鱼协等。为了使市场内物流顺畅高效,批发市场配备有完善的保管设施、冷风冷藏设施、配送设施、加工设施等,并灵活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实际演化成农产品物流中心,物流功能强大,吸引了大型连锁超市进场和批发商共同参与买卖。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温和常温仓库、包装加工设施等,开展电子商务配送,加工、小包装分解、分等分级、配套备货等业务。

(3)日本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

目前,日本的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如日本的大规模零售店都已安装了EOS系统(自动订货系统),与交易对方联机,并有VAN(附加值通信网)将食品工业和批发业联结起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流通效率。同时日本的批发市场也已装备了完善的信息设施,实现了全国乃至世界主要批发市场的联网。在鲜活农产品的零售服务上,利用电子网络销售近年来也十分盛行。消费者只要发一个E-mail,运输公司就可及时送货上门,保证质量。据统计,日本在2003年利用网上电子交易的人数已达2186万人,是1998年的8倍,交易规模已达320000亿日元,是1998年的50倍。

(4)日本的农村物流中介服务平台

日本为农村物流提供中介服务的主要是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组织以综合性为主。批发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地供货团体是农协,各大中小城市都由农协直接参加或组织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且相当活跃。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是经由批发市场与消费者见面的。农协利用自己的组织系统,以及拥有保鲜、加工、包装、运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的优势,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集中起来,进行统一销售,担当了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的产地中介。生产者、农协和批发商三者之间的委托销售关系是一种以高度信赖为基础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3.荷兰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荷兰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区,它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发展农村物流。

(1)电子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荷兰通过网络联结农村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村供应链,以便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向商界和消费者提供品牌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完成客户网上订货所需要的物流活动。由于网络访问者可以共享供应链上的信息,信息透明度、准确度和及时性都得到提高,供应链变得更加活跃,及时改进物流计划、管理、调配、优选等操作也更加现实。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新式电子交换式信息和订货系统已经建立,通过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向全球许多国家的广大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服务。

(2)高速发达的农村物流中心

农村物流的城市中心主要是协调联运物流中心,如经营粮食、鱼、肉、水果等货物运输的鹿特丹,还有分工不同的物流中心,如专门从事进出口可可豆的阿姆斯特丹港、经营水果批发的弗拉辛港。为了提供质量可靠的、品种多样化的货物,荷兰人在农产品市场附近建立集成保鲜中心、配送中心等。在收到农产品后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条件和规范,对农产品进行分类、调制、分割、包装和储藏,并且及时配送到各个客户。如荷兰拥有包括欧洲第三大航空港谢尔伯机场在内的6个航空港和鹿特丹港,其中鹿特丹港靠近重要的蔬菜和水果种植地区,港区四周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通往内地的水路运输网络非常发达,而且靠近欧盟国家水果进出口中心所在地巴伦德雷赫,可以迅速便捷地将荷兰58%以上的蔬菜等运往巴黎、伦敦、香港和东京等世界各大城市。通过充分利用其交通设施便利的优势,荷兰的花卉产业目前已占领了全球65%的花卉市 场。

4.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

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台湾省,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设施先进程度不高,但对物流技术改进非常重视,批发市场在整个流通中的作用比较重要。其中,中国台湾省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已经比较完善,物流技术(蔬菜、水果等的保鲜、储存等)处于国际先进行列,20%左右的农产品运用先进的运输设备,由农民协会或产销班直接供应连锁超市和量贩店系统。

韩国处于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阶段,可乐洞市场作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市场的开办主体是政府,其中中央政府占40%,地方政府占60%,这种政府主导型市场的优势在于,基础设施完善配套,管理先进,法制健全,为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目前,政府加大了对批发市场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市场的经营环境和状况。

三、国外农村物流运作平台建设的经验借鉴

通过对上述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各国的发展状况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但综合起来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物流运作平台的建设都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1.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的投入

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由于农产品保鲜期短,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分布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效率至关重要,如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中国却高达25%。因此,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国政府都十分注重发挥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的作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改造,优化网点布局。如日本政府在对房屋、仓库、场地、道路等主体基础设施的投资占其总投资的40%;欧盟每年也从财政中拨款,对改善农产品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项目进行补贴,包括修建道路、码头、仓库(包括冷库)和市场等基础设施,此项补贴占欧盟农业基金的25%,在某些基础设施较差的地区甚至可达30%~50%。我国作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要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货畅其流。其次要加大对农产品储运设备的投入,改进原有的设备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运输设备,及时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加强保鲜冷藏库的建设,以确保冷藏农产品的质量。

2.加强政府对农村物流的服务职能

美、日两国政府都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政府在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制定农村物流宏观指导计划、收集农村物流信息、制定农村物流市场规则,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做好这些服务性工作,能够更好地营造和保证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政府在服务农村物流过程中应积极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从事农村物流的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企业,让企业在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中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加快原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改造、改革与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从而改变目前我国农村流通企业规模小、服务单调和封闭运行的现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专业化、规模化和综合化方向迈进。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商、中间商等中介组织。

3.加快农村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农村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很高,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发达国家之所以农村物流发展快速,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高,而目前我国农村物流信息体系建设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了现代农村物流发展进程。为了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信息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网络进行集成、整合,改变重复建设、小而散的局面,提高网络信息质量,尤其要加强硬、软件建设。加快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整合农村物流分散运作资源,对农村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4.培育和壮大农村物流主体,发挥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

要充分重视在农民中培育物流主体,在农村与城市建设物流载体。所谓物流主体就是物流企业,这一主体的主要形态包括:粮食公司、供销合作社、农业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输公司、农村物流经纪人队伍。应在壮大原有农村物流主体的基础上,鼓励“生产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户”、“配送中心+农户”等模式发展,实现农村物流规模化。还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运作,降低物流成本。此外,借鉴日本政府把大量的涉农业务委托给农协进行专业化协作的思路,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合作组织――农协。通过农协,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农户或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以此更有效地推进农村物流发展。

5.加强农村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经过考核才能获得的就业资格证书。目前,我国的现代物流人才,从初级到高级都非常紧缺,了解和熟悉农村物流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现代物流及农村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法律系

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5-67.

[2]刘跃,董爱君.发展农产品物流与新农村建设的构想[J].甘肃社会科学,2006,(6):232-233.

农村物流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低碳;CLPV理论分析

本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样本非等距灰色预测模型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批准号:71301061);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区域性碳交易平台的系统研究》(批准号:11YJAZH084)共同资助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1日

一、引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流通量和消费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流通领域事实上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的重要约束条件。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物流产生了内在的需求。2009年11月我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因此,在跨区物流的现实需要和低碳驱动的外在诉求下,使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面临巨大挑战。

二、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SWOT分析

农产品低碳物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运输销售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新能源研发和政府支持等手段,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量,在力求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强调了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本文结合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路径,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并借助于改进后的SWOT-CLPV矩阵分析模型为农产品物流有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战略选择。

1、Strength-优势。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四季分明,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我国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一定的内部优势。中国农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农产品极为丰富、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各类农产品除满足农村的自给自足外,大部分是需要大批量地及时运往城市和周边地区,甚至出口到国外。农业发展所需的大量农用生产物资也需要低成本便捷地运往农村。农产品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轻纺工业,70%左右要靠农业来提供,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在居民生活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低碳趋势的指引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新鲜化、安全化、个性化等多样化的特点,要求在低碳视角下构建新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及时提供品种丰富、质量安全可靠的农产品。这些都加大了农业物流市场的需求。

2、Weakness-劣势。在低碳经济的驱动下,中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均处于初级阶段。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显著,农业发展不平衡,组织效率低。中国农业从业人数虽然很多,但是多数农户都采取以单户经营为主的零散方式进行采购、生产、销售,缺乏规模效益。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存在着点多面广的问题,所以农产品的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过程都比较复杂,加上物流设施手段相对落后,物流难度大,流通加工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长距离运输保鲜技术水平低。农产品质量标准不规范而且混乱,农产品物流专业技术和信息化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过程能耗大,不可避免地产生碳排放,污染环境。所以,中国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发展相对落后。

3、Opportunity-机会。机遇是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2009年3月,国务院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物流业专项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专项规划》,2013年10月25日“中国农产品流通大会暨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高峰论坛”隆重召开;我国现已成立的中国物流协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是物流业最有权威的行业协会。国家出台的这些相应政策和成立的行业协会加大了对物流的扶持力度,加快了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农产品物流总量也稳步增长。地区间的物流加强合作,能有效应对农产品物流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难题,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关注,在低碳视角下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的瓶颈。

4、Threat-威胁。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企业在组织运作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外物流公司挤进中国市场给我们带来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对我国的物流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欧美发达国家在广泛呼吁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提出了碳关税和碳标签等概念,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形成了贸易壁垒。但是,在我国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改变,仅有农产品物流的思想而缺少低碳理念,致使农产品低碳物流约束薄弱。我国农产品一般是初级产品未经加工,附加值很小,而且生鲜农产品又有易腐易坏、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特性。政府对于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的投入又明显不足,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技工比例不到10%。

三、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CLPV战略选择

S、W、O、T四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四种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战略态势:即(1)影响企业优势能力发挥的“抑制性”(C,Control)的市场态势,是“弱强”的碰撞;(2)具有“杠杆作用”(L,Leverage)的优势态势,是“强强”的联合;(3)由外部威胁和内部劣势共同作用下危害较大的“问题性”(P,Problem)竞争态势,是“弱弱”相遇;(4)降低企业优势能力强度的“脆弱性”(V,Vulnerability)竞争态势,是“强弱”结合。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应该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战略。

1、W+O=C战略选择。在低碳视角下,针对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劣势,应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产品物流规模化发展,坚持政府扶持和宣传导向并重。(1)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小而散,所以政府要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重组以整合物流资源,淘汰那些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产品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2)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完善农产品低碳物流基础设施,尤其要加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高农产品低温加工保鲜技术,为农产品流通创建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3)利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尽快制定物流行业能耗和碳排放参考标准,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低碳物流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4)利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农产品的增值,使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必须通过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实现大量、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物理性转移。

2、S+O=L战略选择。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利用现有优势及有利市场机会,继续稳步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1)制定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突出低碳品牌优势,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2)在发展低碳物流时,我国必须正视和细化物流政策性问题,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的局限,按照大流通,低碳化的思路来进行全国的物流规划整体设计,将低碳化真正落实到农产品物流过程中;(3)学习国外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先进管理办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倡导国际化低碳理念;(4)优化物流各个环节的能力,提高国民认知低碳的姿态,将低碳环保观念贯穿于整个环节,提升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发展效益。

3、W+T=P战略选择。加大低碳物流知识的教育,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建设,首先发展好本国的农产品低碳物流,促进农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实施品牌化战略。(1)建立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农产品经营流通体系,以保证食品安全和物价稳定;(2)合理规划并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园区,合理布置物流设施和节点布局,提供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3)完善农产品“低碳通道”网络,改善农产品物流业能源结构,逐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建立高效畅通的农产品低碳物流;(4)在适宜农产品生产的地区,科学规划交通布局,加大农村公路交通密集程度,保证路面质量,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年限,同时提高运输工具的效率,减少其碳排放量。

4、S+T=V战略选择。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有效发挥农产品产量大、品种多的优势,积极规避外部威胁,有力应对挑战。(1)有效利用农村经济发展迅速的优势,加大资金投入,生产出更多优质产品,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安全的要求;(2)利用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各地特色农产品,培养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有效应对外部竞争;(3)利用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注度的提高,积极宣传低碳经济理念,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民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农产品物流领域的信息化水平;(4)利用特色农产品物流的优势,对农民合作组织进行规范化的物流管理,组建合作组织自主运营的物流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建荣,张白羽.中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尾效分析[J].统计信息与论坛,2012.1.

[2]李杨,韦恒.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3]黄莉莉,朱奇彪,胡豹.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的SWOT-CLPV矩阵分析[J].现代商业,2010.3.

农村物流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政府引导;农村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106 — 02

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速城镇化建设的有形载体。党的十大八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部署,提出了“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的要求。为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今一个阶段,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小城镇必须紧紧依靠产业支撑,产业的发展又势必加快城镇化的进程,而无论依靠什么样的产业支撑都离不开现代农村物流的积极参与,没有现代农村物流的配套服务,原材料、产品就难以实现高速快捷的流通,势必影响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1.小城镇建设为农村物流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有商品就有流通,当区域内商品的流通量达到一定规模,流通环节出现更为精细化的分工,从而形成从初始地到目的地的多环节链接过程,这便形成了物流。物流是商品交换、流通、运输的更高层次,是连接各产业区间的通道和载体。参与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各环节,通过有效的现代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形成物流产业联系,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这便是物流产业。物流产业涵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多方面。

小城镇是处于农村、城市的中间地带,既是破除二元结构的新载体,也是连接二元结构的结合体。而小城镇建设不单是城镇化的问题,它是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就黑龙江省而言,小城镇建设具有地广人疏、设施落后、产业单一、基础薄弱、自我发展能力滞后、政府投入不足的劣势。小城镇建设只有通过产业引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大量的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实现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效应,才能形成产业延伸发展,带动消费和第三产业。因此,发展产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原动力和基础前提,是保持小城镇活力、旺盛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

未来五年,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的目标是,重点发展5万人口以上规模小城镇75个,3万至5万人口规模小城镇50个,容纳人口1100万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50万人。当前,黑龙江省百个小城镇建设试点,根据资源、地缘和产业基础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寻求支撑,有力带动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拉动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以大农业为基础支撑的一系列衍生产业发展,在城乡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为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齐齐哈尔市以“城市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出按照统筹规划、规模适度的原则,建设一批连接县城和新型农村社区,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的小城镇,着力打造产业带动型、旅游拉动型、商贸促动型特色小城镇。计划到2020年,较大的重点镇人口达到5万人,其他小城镇的平均人口达到2万人。齐齐哈尔通过产业建设、城镇体系建设和农村合作社建设“三驾马车”全力提高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城镇承载功能和转变农村生产关系,小城镇极速膨胀和发展的潜力逐步释放,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镇化建设步伐显著加快,对农村物流体系发展提出现实要求。

2.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基础需要

农村物流是一个相对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农村物流决不同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产品流通,农村是二元结构中物流的一个重要基本面,它既是物流的初始地,也是物流的目的地。然而,由于早些年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为中心,农村为辅助延伸的物流网络,使农村物流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物流,呈现出基础弱、流速慢、运力低、无体系等特点,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得到优先解决和发展,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逐步增加,农业多种经营得到发展和繁荣,加之“城市病”的出现,城市发展空间的不足,使以产地为中心的市场得以形成,出现了一批以山东寿光为代表的产地大市场,极大带动了当地农村物流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建立覆盖城乡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对加快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小城镇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的农村物流体系,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中采购,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加快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拉动农产品的外销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黑龙江从农业大省走向农业强省发展。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小城镇完善功能的需要。小城镇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让城镇更贴近农村,与农村的互动交流共享更顺畅,破除城市与农村的诸多限制,使二元结构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更加趋同。建立农村物流体系有利于加快城市与农村物质交换,实现城市与农村在经济社会中的功能互补;物流通犹如小城镇基础建设的“七通一平”不可或缺,有了现代农村物流的基础配套服务,小城镇建设才能实现从农村速度走上城市速度。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需要。有产业就需要有物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现代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要求必须有现代的物流配套,而具有现代物流基础的小城镇,对产业项目的引入、形成和发力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和推动能力,所以说发展农村物流是小城镇建设产业支撑的关键。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犹如分布全身的血管,连接覆盖着城乡的各个功能区,有效配置交换着各种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和消耗品,“血管”连接不到或输送不畅的地方,就会逐步坏死甚至影响整体机能的运行。只有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逐步转变农村市场流通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物流的通道作用,加快经济活动频率和效率,增强城镇经济发展活力,带动小城镇的农业产业化、功能社会化、产业多元化发展,为小城镇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政府引导是发展农村物流服务小城镇建设的关键

我国现代城市物流发展起步于货运业,随着分工的精细化,货运与运输分离,成为第三方物流的代表。伴随经济活动专业化发展和需要,货运衍生出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运输等多工种。伴随网络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普及和运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深入推广和物流行业的整合,由初始地到目的地的定点物流将向期货需求物流方向发展,第三方物流也将向第四方物流发展。城市物流经历了市场规律下的自主与曲折,缺乏政府规划和行业规范,特别是二三线城市的物流多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城市扩张的重点改造区,限制和影响着城市发展。农村物流作为城市物流网络的延伸,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急需扩容,决不能重走城市物流的老路,政府的先行介入和引导,是农村物流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3.1科学谋划农村物流网络布局。政府要代替市场履行规划职能,统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布局与建设,科学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最大范围的覆盖城乡,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要协调农村区域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的定位和发展,加强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提升商品交易市场功能。齐齐哈尔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成功引入全国物流龙头中汇城公司,全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充分发挥了物流的带动效应,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是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的成功典范。要准确评估小城镇物流建设的层级定位、建设规模和辐射作用,将其纳入区域物流规划体系,有效配合区域物流中心作用的发挥。

3.2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就黑龙江省而言,未来五年百余个小城镇的产业集群的形成,容纳全省1/4以上的人口总量,需要一定的物流基础支撑运行。随着黑龙江“十大工程”之一的现代交通网络建设工程的推进,将撑起现代快速的农村物流运输骨架,为农村物流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对于农村物流运输线上的节点小城镇和农村物流规划体系内的物流转运重镇,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引进城市物流企业入驻,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适合小城镇生产生活规模和有效辐射半径的物流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

3.3探索现代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在广阔的农村和小城镇,企业物流难以实现有效覆盖和延伸,需要专业性更强的第三方物流介入。城市物流终端止于销售环节,只作为流通的载体和平台,而不作为生产方销售的主体。农村物流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物流,到小城镇、到乡村的层级,流通范围、流通量变小,其必然要面对个体客户和农户,农村物流具有的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表现的更为突出。源于对第三方物流进入的要求和需要面对广大农户的物流现实需要,近年来,商务部推出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信福工程”、“家电下乡工程”;供销合作总社开展了“新合作工程”、“新网工程”;农业部推出“5520”工程和“信息化村示范工程”;国家质检总局推出“百百万万”工程等,这些带有政策性的商品流通工程,极大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活跃了农村市场,为农村物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地探索出“X+农户”的“农超对接”多元化单向农村消费物流服务模式,选择什么样的X在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的选择。在政府引导小城镇物流服务模式探索中,要注重建立“农户+X”的反向农村生产物流服务模式,将小城镇生产的工业品、农产品输送出去,保持小城镇的产业良性发展。

3.4立足绿色产业打造高端物流经济。

要有效把握和挖掘现代网上购物、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和潜力,发挥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优势,通过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农户+X”的反向农村生产物流服务,使齐齐哈尔有机绿色食品和农副产品更多地走向终端用户,通过终端用户的满意度提升,进一步提高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基地的品牌效应。

要抢占国家支持物联网发展的先机,积极争取参与国家“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绿色商品编码和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让齐齐哈尔绿色食品从品种选育、土壤分析、环境选择、种殖培养、田间管理、采摘储存、生产加工一直到百姓餐桌实现全程绿色监控,促进齐齐哈尔农村消费输入型和生产输出型双向物流体系建设,发挥物流对小城镇经济的带动作用。

要使以小城镇为引领的广大农村不仅成为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主阵地,更要发展成为转变生产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后经济增长区”,彻底破除城市和农村泾渭分明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和户籍限制,实现二元结构的产业分工更趋合理,功能定位优势互补,城乡一体化发展更为均衡。

农村物流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发展机制

一、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和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的概念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农产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具体是指,通过对农产品进行运输、存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以实现农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

2.中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量巨大。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农业发展,用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育了世界上22%的人口,中国生产的粮食持续排在世界的首位,成为了大型的农业产品物流市场。

(2)农产品物流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主要是受温度,气候,土壤,湿度,光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农产品绝大多数是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产品物流专业性强。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以及整个流通过程所需的设施设备无不需要具备专业的规范化的操作,运输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也需要专业的技术,对人的专业知识要求也颇高。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在包装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信息网络也应进一步的完善,形成一个系统。

(4)多样化和贸易多样化中国物流主要农产品有: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民营企业等。农村生产经营大户、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除了买卖交易的传统方式,也有期货,拍卖,订单等的出现”。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和设备落后

(1)运输和装卸搬运水平落后。我国农产品综合运力不高,铁路运输不能完全满足农业运输,公路运输尚未形成网络。有些地区交通不发达,而且收费站林立,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大多采用敞篷车,没有制冷技术。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产品,需要配套的运输工具,但目前农产品专用工具缺乏。装卸搬运大多是手工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叉车、托盘、堆垛机等设备有限。

(2)仓储设备水平相对不足。我国农产品仓储条件差,多为露天,导致霉变、陈化,鼠虫害严重,粮损率高达8%――10%。大多数批发市场服务功能比较单一,只有部分批发市场拥有冷库等设施。

(3)流通加工和包装落后。中国农产品流通时间长,损耗大,效率低,一个分销渠道,尚未形成一个多渠道的营销体系,无论在时间或空间无法形成在新鲜农产品的鲜售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损耗巨大。农产品分级和包装技术水平低,甚至没有包装,过量使用保鲜剂的现象比较普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很不合格,污染比较严重。

2.信息化水平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的需求。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多、规模小,分散经营,对生产信息的获得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农产品需求信息传递被扭曲。信息获得的渠道,以自己的信息渠道为首,依靠同行的传播为辅,其他渠道如政府、媒体、网络欠缺,资源无法共享。

成本高,再增值能力不强

农产品的流通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者批发商产地市场销售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物流节点众多,对运输过程中运力的专业性需求导致成本较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巨大,包装水平低下,导致农产品再增值能力不强,市场上农产品的价格逐年增高。

3.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稀缺。现代化的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以及整个流通过程中,都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技术手段,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人才也就十分紧缺,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还没有农产品物流相关的专业课。

4.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不足,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欠缺。农产品物流数量多,范围小,竞争力弱,成本高,目前国家没有完善的市场机制,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

三、针对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建设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设备。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物流的运输能力,加快农村公路网的建设,不断完善运输网络。改善仓库储藏设施,对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需的温度、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提高农产品的分级包装、保鲜技术,装卸搬运技术等的创新,强化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水平。

2.增加农产品物流额外服务业务

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产品适度加工后分类包装、保鲜增值服务,农产品配送增值服务,特种农产品运输、仓储和管理增值服务。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半加工包装的产品,对农产品分量进行洗净、去皮、切断、保鲜的处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利润。拓展农产品物流的增值服务,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

3.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配置,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

建立农产品供销,交易价格等信息,整理和传播机制,加强在流通过程中的农业信息传递,规范农产品市场标准化全国统一集合。改善农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平台的整合改造,通过种植,收割,运输,储存,流通加工,搬运,包装,配送等资源,及时分析形势,预测信息台建立,为市场提供服务。

4.加强农产品物流专业化人才培养

在物流中的主要院校投资办设农产品物流专业,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及活动,支持和鼓励企业和民办教育机构的培训教育,以实现农业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

5.积极引导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第三方物流

培养农产品物流第三方物流主体,使第三方物流形成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一系列活动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降低损耗的同时又能增加收益。

6.构建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

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具有较大的综合优势,可以设计专门的灵活的物流网络,建立一个合理的路径和物流节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7.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扶持力度

在建设的高效绿色通道网络,降低运行费,简化物流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惠农政策,安排一部分专门资金,鼓励支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只有完善农产品物流市场,为农产品物流市场创作良好的大环境,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高效的物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的速度,以保障城乡居民的根本利益,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整体效率。中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农业和和设备落后,信息系统不完善,成本较高,损耗率较大,再增值能力不强,主体竞争力低,缺乏专业人才。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的特点进行分析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出了“诸如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养第三方物流主体和专业人才素质,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及运作模式,构建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等针对性建议;探索适合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路径,为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活跃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雷蕾.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