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策划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策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策划报告

新闻策划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新闻策划;电视;新闻宣传;有效性

受互联网、手机媒体等冲击,基于电视媒体的新闻宣传受到重大影响,如何提高其新闻宣传有效性,成为了电视媒体发展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受信息传播速度影响,抢先消息已无法为媒体带来显著的市场优势。此时,则需要将新闻宣传本身质量作为关注核心,重视新闻策划,对受众心理与内在需求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具备针对性的策略,以切实提高电视新闻宣传的质量与效果,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重点对基于新闻策划的电视新闻宣传有效性实现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新闻策划内涵认知

新闻策划,是以新闻工作者为主体,依据新闻事实与其发展趋势开展报道活动,以揭示事件本质特征与核心思想内涵,反映事物社会价值,提高报道感染力与吸引力的综合活动。新闻策划报道,要求选择报道角度新颖,报道选材质量高、立意突出,且具备较好深度。新闻策划活动的开展,可以将一些分散的事实集中起来,实现新闻潜在价值的深度开发,以发挥“宣传性”作用。在电视新闻宣传层面来分析,新闻策划活动需要做好受众心理与需求研究,提高新闻宣传的针对性与质量,以切实提高新闻宣传舆论导向作用。

二、基于新闻策划的电视新闻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一)以新闻策划为依托,把握受众需求与兴趣

新闻宣传内容十分广泛,且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难以把握且容易失去时效性,无法实现其宣传有效性。以新闻策划为支撑,则可以对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充分挖掘,不仅可以关注当前事实的特征,还可以对事实的过去进行回溯追源,也可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面对事实新闻,实现时间轴与发展轴统一,以提高宣传效果。为赢得电视新闻宣传优势,需要电台准确把握受众群体的内在需求与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新闻信息筛选,开展报道选题与方案具体策划,从而提高宣传质量。随着时展,受众对于新闻报告的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对于新闻内容,不仅要求了解事实本身,还希望了解事实发展与变化的整个过程,并希望获取新闻背后的“新闻”,了解更为全面的信息。为此,在电视新闻策划时,需要关注与把握受众需求与兴趣。如某电台在宣传禁毒新闻时,可以结合电影话题,如《湄公河行动》,引发人们对缉毒背后故事的关注,吸引受众兴趣,进而对禁毒与缉毒背后的新闻进行报道,提高宣传有效性。

(二)依托新闻策划,推出独家报道与精品新闻

引起受众关注,吸引受众眼球,是实现与提高电视新闻宣传有效性的现实条件。而通过新闻策划,则有助于形成独家报道,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如新闻策划形式新颖,策划质量高,新闻采访与制作精良,其在媒体宣传中则会占据更多优势。如缺乏完善的新闻策划组织与安排,其新闻宣传与报告势必会缺乏冲击力,影响其宣传效果。为此,需要关注新闻策划质量,关注潜在的新闻点,并对其新闻价值进行准确判断,在内容上要独出心裁,打破常规。在合法条件下,创新报道方式,以吸引受众,并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如结合当前热点性问题,电视台可以编制以台湾为主题的新闻策划,从历史发展、血脉流传、两岸联系与发展等角度立意,把握历史发展中的瞬间点,凸显两岸不可分割的联系。推出精品新闻,以提高其宣传有效性。

(三)把握新闻亮点,凸显新闻价值

开展新闻策划,是实现电视新闻宣传影响力与吸引力的重要路径。新闻策划需要以某段时间内人们所关注的重大事件作为主题,而这些事件也多属于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但只有充分重视新闻策划工作,才可以做好重大事件整体报道,并为受众提供全面、完整与高质量的信息,以切实提高媒体影响力。借助新闻策划,可以实现新闻资源的充分开发,并引导舆论导向,在满足受众群体新闻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效应。如电视台针对G20峰会进行新闻策划,全面跟踪与报道峰会进程,把握峰会中亮点,凸显中国智慧,提高宣传有效性与价值。

三、基于电视新闻宣传有效性实现的新闻策划原则分析

实践表明,借助新闻策划,有助于提高电视新闻宣传有效性。在新闻策划活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障新闻策划质量,为实现新闻宣传有效性提供支持。具体可以表述为:其一,真实性。新闻策划的灵魂与根本即真实性。特别是进行重大新闻策划时,需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新闻策划不允许人为猜想或制造“新闻”,应切实规避报道失真与虚假报道问题;其二,前瞻性。新闻策划前瞻性,具体可以表述为,面向新闻与事态发展,提出提出预见性判断与预测。新闻策划在实施之前,要求策划人切实明确受众内在需求,分析受众渴望获取什么信息,针对新闻的具体要求应予以说明,确保策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原则,要求新闻策划能够准确把握当前的难点与热点问题,对新闻存在着高度敏感性,同时需要记者及时向电视台反馈相关信息,为前瞻性策划开展提供依据。其三,创新性。新闻策划应具备创新性,在形式、内容、区域等方面进行创新,以独特视角开展新闻报道,有助于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与效果;此外,新闻策划还应具备可操作性,关注策划步骤实现的可行性问题,具体包括资金、人员配置与采访安排等。综合整合各项资源,以切实确保策划方案具备可操作性。

结语

在电视新闻宣传领域,受现代媒体影响,其宣传效果有所下降。为切实提高新闻宣传有效性,提高新闻宣传价值,需要高度关注新闻策划问题,依托新闻策划,充分调查与研究受众内在需求与心理特征,从而开展针对性新闻宣传,在认知新闻策划内涵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出发,对新闻策划增强宣传有效性的路径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新闻策划应遵循的原则,以切实提高新闻宣传有效性,实现电视宣传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艺凡.基于创新思维的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 2014(11).

新闻策划报告范文2

河南日报旅游工作室自2006年开始的“生态伏牛发展报告”策划,从开始到今年5月17日结束,历时近一年,整个策划经过了异峰突起的开始、平缓丰富的进行、精彩亮相的收尾,共推出版面14个,获得经济效益120多万元。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本文着重从本次策划实施谈谈专刊策划的有效延伸。

策划延伸的首要条件:有一个好的策划

企业对策划活动的综合性、影响力要求越来越高,对各项目在活动中与消费者的互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那种没有实质的活动,仅是为“拉广告”而找一些主题或理由,并提出广告优惠套餐计划的方式,对专刊或专版广告商的吸引力越来越小,活动的主动性、活动的突发性和操作的节奏感、社会资源的整合性,是好的活动策划的“四大铁律”。

我认为,“生态伏牛发展报告”策划真正符合了一个好的策划的“四大铁律”,并将一个好的策划创意无限延伸,创造出党报专刊品牌。

策划的主动性。2006年6月21日、6月24日至26日,李成玉省长专程到嵩县白云山、栾川龙峪湾、西峡老界岭、内乡宝天曼、南召真武顶、信阳南湾湖等地考察景区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明确指出,要把伏牛山生态游打造成一流的精品线路,提高我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这是我省继培育沿黄“三点一线”精品线路之后,着力推动我省加强生态游、休闲游,力促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大动作。

在调研中,李成玉省长多次提出要加大对伏牛山生态游的宣传力度,并要求省内主要媒体下工夫集中宣传、集中报道主要景区,炒热伏牛山生态游。并决定在2006年8月召开全省生态伏牛山旅游发展大会。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负责报道河南旅游的河南日报旅游工作室,马上意识到一次重大的机遇已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尽早策划,使党报真正成为宣传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的主力军,并为能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而摇旗呐喊。

2006年7月10日左右,经过与同仁的讨论,我们拿出了《关于推出生态伏牛发展报告系列篇》的策划方案。

这次策划,其最为关键点就在于准确定位,接下来我们决心用一流的创意表现,引起读者、公众和政府的共鸣。

策划的突发性。策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一个好的实际效果,再好的创意,再好的策划,如果执行不力,也是纸上谈兵,策划应有的价值就无法实现。

策划的成功实施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作策略,策划的实施必须是有计划,分重点地执行。伏牛山生态游是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所以公关的重点也在政府部门。伏牛山生态旅游的主体方案出台后,我们组织旅游工作室集中精力,将本次方案落到实处。旅游工作室四位同志兵分几路,沿伏牛山各县市出击,逐一将方案交到各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室,并通过各种方式与县旅游局沟通,以促进县委、县政府拍板决策。

2006年8月4日,在全省会议的当天,河南日报新旅游版成功推出了8个版面,是省会所有新闻媒体唯一的一家。这次策划,可以说是一次高效、有效的宣传策划。一天8个版的宣传阵势,既扩大了河南日报的社会效益,又增加了河南日报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可以说河南日报这次是赚足了头彩,既获得了有关省领导的充分肯定,也使得相关宣传单位非常满意,同时又使党报的品牌优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策划延伸的必要条件:控制好节奏

策划过程中的节奏控制,是策划延伸的关键。一个好的策划创意,如果仅仅如放焰火一样,瞬间闪亮,难免有点浪费创意思想,要想使一个好策划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无限延伸,就需要策划人,站得高,看得远,不断引发兴奋点,使读者不间断地感受到策划的力量。

实施策划延伸的首要目的是要利用已有策划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将新产品推向市场。因此,提升现有品牌的档次、培育品牌带动力,是实施策划延伸策略的关键,通过不间断的策划活动与版面,力图做深、做透、做活、充分体现报纸的个性和卖点,并形成报纸在相应行业和读者群中的影响力,最终使报纸渗透到行业中,为未来的产业化运作打下基础。

专刊不同于新闻版,它是在新闻版上的延伸,在读者的阅读欲上组织一席丰富的套餐,既有新闻的广度又有思想剖析的深度。所以,报纸专刊策划的新闻性是专刊策划的一个难题。全省会议的当天推出8个版之后,我们利用新旅游的版面,开设了《生态伏牛面对面》、《伏牛山360度》两个栏目,一个是专访,一个是纪行。对生态伏牛的道路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景区开发都进行了详尽的报道。

策划延伸的关键条件:整合社会资源

每个专刊代表着一个行业或领域,它面对的读者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消费者;另一类是业内的客户和相关政府部门。专刊要善于把握这两类读者的需求,同时能把他们的需求串联起来,并最终达到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只要能满足,他们就会毫不吝啬地把“眼球”投向版面,这就需要有好的行业新闻操作,从选题、采访、报道都应该按照新闻规律去组织。而对行业内的消费者来说,他所要求的消费引导和服务还远远不止这些,也并不仅仅停留在版面上,他们更需要一种能够解决问题、带来实际便利和利益的直接到位的服务,这就要求专刊去整合行业内的资源,而整合资源需要活动策划和经济实体的运作。

我们的策划实施,整合了全社会的有效资源,调动了上上下下的注意力,形成了巨大的关注度。尤其是我们的“生态伏牛高峰论坛”,会议召集了省旅游局领导、报业集团领导、伏牛山沿线的14个县市的领导和旅游业界的同仁,还有全省著名的专家学者、省新闻媒体的记者,此次论坛共到会70多人,原定三小时的会议,由于发言热烈,不得不一次次地延长,最后整理出来的版面,观点鲜明,发人深省,对伏牛山开发建设中倾向性的问题,进行了大胆的建议,受到业界的热烈关注,真正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发挥了新闻媒体的交流平台作用。

新闻策划报告范文3

如何能让记者有效地“接地气”、“捉活鱼”?

一些小新闻网站通常是一味地“逼”记者,三令五申地让记者下基层,深入一线,结果是喊破嗓子,记者还是“浮”在上面,“沉”不下去。究其原因,不是记者不愿下基层,而是他们多是刚出校门,思想水平没达到一定高度,知识积淀又不深厚,往往是人虽到了基层,却不知什么是新闻,结果常常是什么“鱼”也捞不到。为此,丹东新闻网在策划上狠下功夫,让小记者能在“策划”的有力引导下,有目的、有方向地自觉到基层抓到“活鱼”。

一、围绕“中心”的重点主题策划

丹东新闻网作为丹东这个三线城市的新媒体,牢牢铭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每年都围绕中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策划一系列的宣传主题,引导记者自觉地去“接地气”。

比如,丹东市的“两会”之前,丹东新闻网及时策划“两会”专题,其中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分给记者来采写。《寄语两会》栏目,需要记者深入到各厂矿、农村、街道、部队等各行各业,采写出不同的读者心声。《精彩一句》,则需记者接触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与其一起推敲出最动人的一句话;而《新代表、新委员风采》栏目,则需要记者提供每一位代表、委员的照片、通讯方式、事迹简介,以及带来的议案、提案、建议等。《图步两会》、《两会花絮》栏目,则需要记者在“两会”的会前、会中和会后敏锐捕捉动人的新闻瞬间。这样,小记者纷纷感到自己有活干,整整一周的“两会”,六名记者起早贪黑,深入到会场内外,采写了200多篇新闻稿件,不仅宣传效果好,记者也非常高兴,觉得采访工作是快乐的有的放矢。近年来,记者们合作的专题:《文明使者在行动》和《鸭绿江国际旅游文化节》分别被辽宁省评为好新闻奖。

二、定制服务的企业宣传策划

企业需要效益,不需要媒体?起始丹东新闻网让记者深入企业时,很多记者提出深入不进去,原因是不少大企业很“牛”,不理咱。

记者要能“接地气”,需要我们当领导的有“接地气”的策划功夫。

辽宁金海集团是全国房地产企业200强,是丹东地产界的一面旗帜。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塑造品牌地产是这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为此,我们在《丹东新闻网》上策划了《我和金海这些年征文活动》,引导全社会用笔来记录与金海企业结缘那些令人难忘的真实故事。这个策划一出台,就得到了金海集团的积极支持,企业不仅拿出大笔征文奖金和奖品,还拿出了大笔的宣传费。他们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们在国内外开发的楼盘采访,到他们承建的多个小区采访,甚至到他们供暖的企业、施工企业采访,使记者真正全方位地了解企业,记者不仅写出了相当一批有分量的征文,而且还就金海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金海的“利他”理念、金海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等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先后写出了几组对丹东整个城市有引领作用的深度系列报道,不仅提升了金海的品牌形象,同时提升了丹东新闻网记者的总体水平。

如此,从为企业服务入手的众多策划,使记者自然融入了企业生活,采编制作了一系列高品质的新闻作品。去年,记者们采访制作的《在天桥沟爱上雪》,获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丹东四城联创》专题也获得了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

三、求变求新的专题策划

丹东城市新区,是这几年丹东城市发展的着力点和亮点,如何有效地把它进行宣传?常规的宣传办法是这里发生一条新闻,媒体就发一条新闻,结果受众眼里、脑里出现的不是整体全面的新区形象。为此,丹东新闻网进行专题策划。“新区,让丹东更美好”这题的策划,要求记者立即深入新区。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方式,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新区的组成要素,区位优势和功能定位;介绍新区的招商项目和招商优惠政策和新区的组织机构和各自职能;介绍新区的生产办要素和企业的产品等等。通过一线采访,记者不仅了解了新区,而且与新区联系更紧密了。两年来,好多网友也渐渐认识到,要想了解丹东新区,最方便、最直接的方法是到《丹东新闻网》上点新区专题。

如此“接地气”的策划,使小记者顺利地深入基层进行采访,真正做到有地位、有作为。丹东港集园每年赞助宣传费20万元,丹东合作区也因此年赞助新闻网10万元。

四、出色出彩的典型策划

位于东港市前阳镇的残疾人安鹏云今年60多岁了,几十年来他和老伴默默克服疾病的困扰,不仅为其双亲养老送终,还无怨无悔地养大了六个弟妹。其为几十名残疾人谋生办起的微利的服装厂,眼下就要倒闭。

丹东新闻网首先对此典型进行了宣传策划,决定要把这篇文章做大,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让他把残疾人的事业做下去。于是,记者在网上的论坛中先披露了这件事,热炒后,新闻网的领导又亲带记者对老安的企业、老安妻子、企业的那些残疾职工和周围社会人士进行深入采访。记者被感动了,饱含真情地写下了题为“一位残疾人的漫漫创业路”的长达6000字的报告文学。文章在相关媒体刊发后,引进了市人大、市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市工商联主动给他的企业送来了5台现代化的平缝机,使企业缓解了困境。这篇文章之后还被《人民日报》以《残疾人企业家想带残疾人一起实现技术转型》为题刊发了近3000字的文章。

五、整合资源的“评选”活动策划

2012年年初,《丹东新闻网》与丹东市总工会、丹东市发改委、丹东市经信委共同开展了“榜样的力量――丹东最具影响力的系列人物评选”策划活动。

活动共评选出四个类别:丹东十大最具影响力民营企业家、丹东十大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丹东十大改革人物、丹东十大新闻人物,一共40名企业家。这些参评单位的基础材料需要记者来采访写作。

新闻策划报告范文4

关键词:高校校报;新闻本位;新闻旨趣

百年历史,总逾千家,发行达3000万份,占全国报纸发行的三分之一。这一系列让人欢欣鼓舞的数字似乎丝毫不能掩盖其质的不如人意,威猛排头兵的强悍不能改变参差不齐和普遍嬴弱的现实,高校校报仍似“鸡肋”,欲追赶各类公开发行的报刊尚待时日。

如同成功的“三级跳”也依赖于助跑、右脚踏板、右脚踏道、左脚踏道、落地这一系列动作的完美协调和表现,高校校报要想在质量上实现“三级跳”,回归新闻本位,改革报道方式将是最合适且最具操作性的突破口。

一、助跑:回归新闻本位,化“鸡肋”为“鱼翅”

我们常在某些校报上看到这样不合理的现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业调研报告等出现在版面,文学副刊占据整版,再不行就用图片凑版,各类小花小草的图案穿插于文字间,不知其义。笔者认为,校报应回归新闻本位,这是其实现超越的前提。理由如下:

1.当下,整个社会媒体大环境的特点是: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导致了新闻传播“小众化”,传媒市场细分。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3位的报纸几乎都是当地报纸。[1]校报面对的是最细分和最精准的市场,即学院师生、家长、主管部门领导、兄弟院校等,一般直接发送或邮寄至读者手中。它是最具有“地方性”的报纸,新闻的接近性在校报中得到最鲜明的体现,这一点将成为其获取注意力的最有力保证,有利于高校的媒体诉求和舆论引导。

2.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各院校均有专门的文学报刊杂志,占用校报版面发表文学作品纯属重复投入。即使是副刊,也应尽量淡化其文学色彩。

3.工作指导性的通知、报告、计划、总结等公文完全可用高校内部网络或办公系统统一,刊于校报缺乏可读性。而且,校报一般为每期4版,这么珍贵的版面资源,用来刊载无人问津的内容纯属浪费。

高校校报只有回归新闻本位,以采带编,给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新闻,关注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帮助其消除不确定性,展现高校校园内的变动,贯彻实施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方可使校报实现由“鸡肋”到“鱼翅”的飞跃。

二、踏板:改变新闻旨趣,化“旧闻”为“新闻”

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000余家高校校报中,周刊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季报和不定期出版的占2%。即使做到了新闻本位,打开高校校报,看到的却普遍是“旧闻”的堆积,篮球赛、运动会、颁奖晚会,或是这个领导出席会议、那个领导检查工作,许多内容是早已周知、参与的活动或校园网络新闻的翻版,读者大多已在校园网上浏览过,时效性的缺失使因接近性优势而集聚的注意力消耗怠尽。高校校报亟待改变的是对新闻报道内容和方式的认识与取舍,以深度报道提高受众关注度,缓解时效性缺失的困局。

“深度报道所体现的是一种新闻旨趣(Intrests),它揭示了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本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动作方向。”[2]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深度报道的高速发展是新闻界的主体意识使然,那么高校校报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残酷挤压下,在读者对信息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变化中,更应拾起这一助力剂。

高校校报主要面对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士,这一群体具有较高智识,对事实不仅满足于知道“what”,还要求知道“why”和“how”,深度报道正好能满足受众需求,同时避免与网络新闻、广播电视新闻的同质化。尽管活动主题一致,细节总有差异,深度报道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资源,化“旧闻”为“新闻”,弥补其不足。

三、踏道:甄别新闻线索,化“废”为“宝”

甄别新闻线索是跳跃的第一步。“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3]甄别有鉴别、区别、选择淘汰之意,与发现、寻找有本质区别,它应该是“发现、寻找”后应完成的工作环节。甄别新闻线索需要在以各种途径获取的新闻线索中确定其新闻价值的高低,从而确定其报道方式,哪些可用简讯,哪些用消息,哪些用通讯,哪些用评论,哪些用深度等,应明确区分。

高校校报有其自身特点和独特的媒体环境,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社区报”。高校校园是人群高密度聚集地,配套完善且自成体系,师生日常社交生活、教学活动均以校园为主要场域进行。共同的地缘基础和生活环境,带来共同利益关注点,也形成了共享的文化价值观。高校校报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其能全方位服务于特定受众,坚持校本原则,塑造师生归属认同感,增加师生依赖感。

全方位服务于特定受众就意味着不能光在政策、会议中找新闻线索,更应靠两条腿去“跑”、到人多的地方去找、到师生常去的BBS或Q群去发现线索,甄别线索。高校校园的场域集中也给记者的采写带来了便利,一是免去长途奔波之累,二是各部门间相互熟悉,便于沟通。

如笔者某次与营销专业教师聊天时得知其正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训,主要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关注大学生消费情况,凭借新闻敏感性笔者意识到“好料”到了口边。于是,笔者跟踪调查过程,结束后,刊发《谁在为学生生活费买单?》为题的校园调查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0年第2期第3版,引起师生广泛关注。之后,《南方日报》、《清远日报》分别全文转载。

四、再踏道:强调新闻策划,化“新闻”为“欣闻”

目前,高校校报多为对开4版,版面资源非常有限,加上出版周期长,若想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其有别于当下日报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借鉴日报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校报的新闻策划方式。根据笔者编辑校报的经验,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可遵循下列原则:

1.大文章做大,小文章做小,兼顾广度与深度。高校校报应将普遍关注的、与最广大受众的利益相关的新闻信息做大,以通讯、深度等方式进行报道;将部分关注、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内容做小,以简讯、一句话新闻等方式进行报道。切忌打开报纸,满眼的“豆腐块”,或均是“鸿篇巨制”。

2.校报深度报道宜用组合文体。为避免整版被某大篇幅稿件占据,策划校报深度报道时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形成消息、评论、访谈、记者手记、图片、表格等文体组合,丰富版面内容,避免单 调。

3.多层面挖掘事件或活动的细节,多故事,少综述。高校校报对各类事件或活动的报道多以综述的形式进行,大场景的描绘多,细节的捕捉少,而读者感兴趣的恰恰是事件或活动中的小故事、小插曲、小感动。这需要在策划环节引以重视,并最终落实在新闻采写中。以校运会为例,这是各高校每年的常规项目,如只是对其进行概述或全景扫描,读者会看不到感兴趣的信息点,而以精神瞬间或片断管窥全貌,反而能引起读者认同和共鸣。

4.强化报道创新,巧用主题策划。常规化的报道方式已经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平庸的校报内容只会遭到读者的冷遇,某些高校校报曾遇到过创办一段时间后部分师生从不曾阅读的尴尬。报道创新要求相关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并随时吸取各级各类媒体的精华,为我所用。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0年策划的贯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访谈、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策划的的人才培养与就业系列报道均是以某项工作的开展为核心,发散式挖掘校内新闻资源,选择合适且优秀的样本,形成的系列报道;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0年第7期第2版的成果报道《校园功勋薄》,某校报的新生报道《“将爱进行到底”》等,则是主题策划后的独立报道。

五、落地:丰富版面语言,化“阅读”为“悦读”

所有的策划或报道最终均是以版面内容体现出来,“落地”为版面语言。一份版式糟糕的报纸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更别提阅读了。然而,纵观当下各高校校报的版面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丰富版式语言,提高版面质量:

1.重视稿件组合。一份报纸本身就是一种稿件组合,好的稿件组合既能方便读者阅读,又能提供审美愉悦。以54cm×34cm尺寸的“瘦报”为例,大约能容纳纯文字稿件6500字左右,或是5000字加两到三张图片,稿件组合宜遵循“4+2”或“5+2”结构,使版面保持着更高的机动性与活力。

2.遵循视觉规律,营造视觉中心。各版面应以字体、字号等形成版面层次感,为读者巧设视觉层级,同时,在各视觉层级中营造视觉中心,以视觉中心文字或图片引领整个版面的内容。作为高校校报,担负着育人职能,风格应定位于严肃端庄、简洁大方,应字体简单,线条流畅。

3.色调和谐。色彩丰富并不一代表和谐,现在诸多高校校报在色彩运用上存在较多失误,整个版面没有形成主色调,过于杂乱,让读者无所适从,甚至视觉紧张。高校校报版面色彩的使用在无特殊情况的时候,不宜过于灰暗或过于艳丽,以整洁节制为宜,这是其区别于大众化报纸及专业类报刊的特征之一。

4.文图配合,两者均衡。在当下的读图时代,浅阅读是普遍趋势,高校校报也应考虑到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图片满足“观看欲望”,以文字实现逻辑叙事,达到两者的均衡,既避免泛视觉化,也丰富版面语言。

各高校校报均有自己版式语言的风格,这与报道的文字风格一起构成了校报风格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更具体地讲,从报头、报眉、报眼到标题、头条、倒头条的设计,从字体、字号到分隔线的使用,都是从形式上确保了校报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实现从“阅读”到“悦读”这一跨越的关键,如同经过一系列动作后终于完美地“落地”,顺利完成“三级跳”。

参考文献

[1]地区性报纸占中国报业市场主导地位[J].新闻与成才,1999(6).

[2]杜骏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新闻策划报告范文5

在我们为十盛会的巨大成功而深深感染,为大会所描绘的国家和民族的壮丽前景而无比激动之时,迎来了充满期待的2013年。

本刊新的一年的开篇特别策划“在理论的旗帜下集结”,是媒体对十思想理论意义深刻阐释和真实写照。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十的主题、报告、决定等内容和议程,汇聚成一系列崭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凝结成中国实践的最新结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奠定了强大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深知,如果一个媒体忽略了、低估了对十的理论贡献、理论创新成果、理论指导意义、理论地位的宣传,那它的十精神宣传就完全可能是盲目的、浮浅的、碎片化的、被动的、没根的。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旗帜指引伟大的事业。当今,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精神是全国新闻媒体最为重要与紧迫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学习、宣传党的十精神,必须充分认识与阐释党的十的理论地位与理论贡献,从思想理论上阐明党的十报告中的一系列新概括、新论断、新举措、新部署,这是十精神宣传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到位有效的关键问题之一。

新闻媒体作为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大众传播工具,加强与深化十精神的理论宣传,既是其应当承担的光荣而重大的使命,也是其充分发挥各自传播优势、同台竞技、各展所长的重大机遇。十开幕前五个月至今,各新闻媒体高举理论旗帜、坚持正确导向、创新宣传,推出专版、专题等报道形式,对十精神及其思想理论意义,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全面深刻的阐述和解读。人民日报的“学习十报告 贯彻十精神”专栏、新华社的“迎接十系列述评“、光明日报的“十报告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专栏、中央电视台的“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系列节目、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的“深入学习领会十精神”特刊等,为十胜利召开和十精神的全国传播,发挥了应有的媒体作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本期策划特邀上述媒体参与十报道的理论研究负责人及相关专家论述新闻媒体如何高举理论旗帜深入全面地宣传与阐述十重要精神及其思想理论意义,并以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十精神为主题主线,运用成功经验,探索新的途径,进一步抓好策划,进一步改进文风,进一步不断把十精神理论宣传引向深入。战斗正未有穷期,而今迈步从头越。

新闻策划报告范文6

在哈尔滨这样的省会城市,中央驻地方、省、市等各级媒体多达数十家,同一新闻资源经常被多家媒体同时“争抢”。面对同一新闻事件,如何让自己的报道胜人一筹成为各家媒体的主要课题之一。

2012年第四季度,哈大高铁开通这样的重大经济社会事件,是对媒体策划和综合反应能力的一次重要考校。哈尔滨日报在高铁开通的整个报道过程中,提前入手进行资源整合,全程对新闻资源锲而不舍地挖掘,使其成为实现党报服务性与深度相结合、办报与经营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一、纸媒可以厚度准备弥补速度不足

在信息时代,纸媒在重大事件中缺乏速度优势,提前策划,实现有效利用和挖掘共享资源中隐含的信息,把注意力从过去以时效为主的“第一落点”竞争,转向提前拼抢新闻资源深度开发,是同题竞争中纸媒的必修课。

以哈大高铁开通前的新闻比拼为例。2012年11月起,哈大高铁将开通的消息就不断传来。哈尔滨日报首先对现有信息进行充分整合,在哈大高铁开通前即推出特刊《向南2000里》,围绕“高铁给冰城带来什么”,确定5个调查和访谈性专题,提前采访相关行政部门和学者,为特刊做好“厚度”准备。事后证明,这种提前到策划准备,不但在资料的储备上赢得了时间,更为新闻发生时记者的随机应对做好了知识储备。

哈大高铁开通前5天,铁道部门才公布开通时间,很多媒体对此措手不及。但《向南2000里》已经准备充足,包含13个新闻版、11个广告版的特刊在高铁开通前一天面世,其中既有服务性内容,又有《冰城应考?虹吸变局》、《经济版图?重构加速》等深度报道,全面展示了哈大高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深度解读高铁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局。这组特刊,不是简单的新闻信息的汇总,其间有整合、有梳理、有分析、有研判,使读者在接受这组信息时,对新闻信息的功能性有了充分认知,最终实现了党报服务性与深度、办报与经营的有机结合。

由此可见,虽然纸媒在同题竞争的信息传递速度上不占优势,但对可预知的重大事件提前入手,进行深度准备,甚至提前进行有厚度的报道,是可以弥补速度比拼中的劣势,在新闻的同题竞争中占得先机的。

二、策划应同时关注事件的深度和广度

在新闻同题竞争中,既需要对所占有的新闻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同时也应该不断扩展对新闻事件广度的报道。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还要对事件的背景性信息、相关性信息以及事件产生的意义等等都要吃干榨尽。哈大高铁开通前期,针对哈西站即将成为我市又一重要交通枢纽,哈报记者提前来到哈西站,分别从站舍外貌、内部设施、容纳旅客等多方面向读者做出全景介绍;高铁列车售票第一天,记者在西客站蹲守首个购票者;为方便市民顺利乘坐哈大高铁列车,记者独家体验哈西站从购票、安检、候车到最后乘车的全过程,并提前乘坐哈大高铁列车,一天内在哈尔滨和大连之间往返一圈,在火车上完成了高铁全体验报告《时速200公里?饮料瓶倒立不倒》。

这些信息让读者在接受时感同身受,亲切、形象、易懂,就像亲身经历一样。记者的换位体验,恰恰是建立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才会实现的。而这种换位思考只有在充分的策划之后才能推演、假想读者的需求,才能进行新闻采访场景和议题的设置。

事实证明,对于一个公共新闻事件,只要策划工作做足,从前瞻到后续,从新闻到服务,从简单的信息通报到事件的深度挖掘,才能在没有独家新闻的环境中,通过独家的策划和议题设置衍生出大量的“独家视角的新闻”。

因此,我们在面对同一题材时,应该习惯性地思考一下,它的全部价值是否都挖掘到了?还有什么值得报道的吗?站在读者的角度,他们还有什么想知道而未知道的?以生活经验和身份设置为前提的思考,会让我们的策划更具贴近性和操作性。

三、独家观点是同题策划胜出的核武器

越来越多的观点承认,网络时代,网媒做速度、纸媒做观点。因此,对一件公共事件策划时的态度和立场,其实已决定同题竞争的胜负。

哈大高铁正式开通当日,哈尔滨日报与大连日报联合启动“哈大同城纵深行”联合采访行动,由两报分派记者,从各自所在城市出发,乘哈大高铁客运专线,抵达对方城市,两报共同开辟专栏,哈报记者乘高铁赴大连出发前,编辑部已经先期策划明确了此次采访报道的立场为“共赢高铁时代”,探究高铁变局下的“哈大同城”共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