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课题审核意见

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文1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g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40-03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经费都大幅度增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伴随着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层次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亦愈加突出。因此,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综合管理,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落后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财政部门和科技部门尚未联合制定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多数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对科研经费的有关规定制定了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但是,各高校自行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不完善,仅仅是针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范围、内容、比例等,不够具体,对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来讲,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配合。目前高校的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立项管理和会计核算,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配合。部分高校的科研部门未能向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资料,且不跟踪、不评价、不监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部门承担了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部责任;项目立项时,财务部门没有参与项目概算和预算编制,无法落实经费管理和项目成本核算工作;项目完成后,财会人员也没有参加验收结题,无法及时向科研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另外,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存在误区:学校为了提高影响力,尽可能的多取得科研项目,只重视项目数量与规模,而忽视经费管理;一些科研人员则认为,科研经费是个人取得的,经费的使用应由自己自由支配,加之许多科研人员不懂财经纪律和会计法规,导致科研经费有时存在支出不合理的现象。

(二)科研管理重项目立项,轻经费预算

部分高校把科研经费作为考核科研管理部门和教师的重要指标,取得科研经费的多少是教师竞争学科带头人和职称评定等的重要条件。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想方设法争取科研项目。为达到立项的目的,在编制预算时,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仅考虑如何编制才能让评审专家满意,往往按自己的经验、估计填列一组数据,编制出来的预算大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经费到位后,不能按预算执行,预算形同虚设,实际使用和预算相差甚远。特别是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项课题研究时,项目负责人常常会将其所负责的项目混淆,经费使用混乱,没有做到专款专用。

(三)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

高校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不同一般划分为校级课题、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校级课题的科研经费来自于各高校自有事业经费,因而高校对这部分课题的经费使用要求相对严格,制定有相应的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纵向课题的科研经费是由项目负责人通过科研申报立项,从财政部门取得专项经费拨款;横向课题的科研经费则是从企事业单位争取技术转让收入或提供服务得来。高校对横向课题的经费使用要求相对宽松,较少制定实际可操作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而且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认识上的误区,导致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不佳,科研经费大部分用于汽油费、桥路费、餐饮费、劳务费、电话费、出租车费等支出,而用于科研开发的材料费、设备费等所占比列偏低。部分高校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关于费用支出比例的制度,因而出现了科研经费支出的随意性,专款未必专用,支出结构也不尽合理,科研经费变成为个人消费基金是有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现象,这一点在横向科研课题经费支出上更为明显。

(四)科研项目没有实行成本核算

目前高校

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仅仅是科研项目发生的部分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例如:水电费、科研场所占用费、图书资源使用费、房屋占用费、科研人员工资奖金等等,由于核算难度大,并未纳入科研成本。高校的科研活动大多与教学活动有着紧密联系,用教学方面使用的材料做科研项目,或用纵向科研经费做横向课题的实验,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学校对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的工资津贴都在学校人员经费列支,导致科研经费挤占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费。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只是核算科研经费是否用完,至于用途是否与科研有关,支出结构合不合理,都没有严格纳入科研经费核算的范围。

(五)科研经费使用缺少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高校普遍存在缺少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缺少对科研经费结题的审计和效益分析。大多没有建立科研项目成果与科研经费开支的综合考评机制,也使得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高,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科研项目,也无法进行科研项目效益分析。此外,由于缺少审计部门的介入,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还容易存在“腐败”现象。有些高校出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拉关系”“跑项目”的不正当行为,在科研经费使用中便会出现一些以合作单位或委托业务之便,制作大量劳务费套取现金,或者出现一些专家咨询、专家鉴定等不同名目的变相开支。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教财【2005】1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如何,均为学校收入,须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资金使用必须遵守国家的财经纪律和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高校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学习教财【2005】1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监【2012】6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以及地方教育部门发布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科研经费管理条例的普及宣传,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认识,“科研人员要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坚持科研经费统一管理原则,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高校可以建立科研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准确记录科研人员从业行为,将廉洁从业情况纳入对教学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奖惩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强化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做到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与协作,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科研、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以及高校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对科研活动和科研人员的服务履行监管的职责,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因未能正确履行监管责任,发生科研人员重大违法违纪问题被依法判处刑罚的,追究责任单位和有关领导、管理人员的责任”。高校内部可以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连接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科研项目负责人,将与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现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首先,科研管理部门录入项目合同编号、项目课题名称、负责人、下拨经费来源、经费金额、结题期限、经费预算等基本信息;然后,财务部门录入课题发生的每笔经费支出信息。科研负责人可以通过密码,随时查询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进度,从而主动根据项目进度调控开支内容;审计部门可以对科研经费开支进行全程跟踪审计,实现科研经费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各个部门通过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可以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相互沟通,紧密配合,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透明和高效。

2.强化经费预算,控制开支范围。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教监【2012】6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中规定“科研人员要在学校指导协助下,按照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科学、合理、真实的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不得以编造虚假合同、虚列支出项目等手段编报虚假预算”。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三个环节。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项目,而是为了申请到项目经费以后依据

算执行,所以预算编制决不能马马虎虎。各高校应在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设立专职岗位,协助项目负责人按照相关政策合理、真实地编制预算。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项目立项时不仅要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还要注意审核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更不能超支。财务部门根据科研合同批准的经费预算,把科研经费细化,准确录入允许开支的科目,保证科研经费开支范围与其预算口径相一致。把预算由项目负责人的被动执行改为由财务部门主动执行,财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进行事前控制、及时纠正超预算开支和不合理开支,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避免出现科研经费支出无序性和随意性。

资金管理:(1)要加强科研经费转拨管理。科研经费转拨必须订立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并经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科研课题实际情况,严格审查对外协作合同和其他有关资料。财务部门负责办理经费转拨业务,依据合法有效凭据办理转拨手续,不得将科研经费转入非协作单位和个人的账户,不得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2)加强大额度经费支出管理。科研经费大额度支出应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审批手续完善,不得违反程序进行大额支出,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经费支出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严格控制现金开支;(3)加强项目劳务费管理。高校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务费发放制度,并规范劳务支付程序。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劳务支出,必须由科研人员本人签收,转至本人开立银行账户内,并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不得由他人以任何理由代签并现金支取;(4)加强科研业务活动支出管理。科研经费必须按照实际开展的科研活动据实支出,不得虚构经济业务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也不得列支与科研无关的支出。特别是对横、纵向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应严格控制开支比例,避免通过“咨询、顾问”等形式套取现金、挤占挪用、私分科研经费的行为发生。

3.实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没有成本概念,更没有进行相应的成本核算。当下实行科研项目成本核算制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对科研进度进行财务监控的重要手段。

实行科研项目完整、真实、全面地全额成本核算,包括购买实验材料、调研差旅费、资料费等等直接成本,还要包括开展科研项目占用学校的水电费、实验室占用费、实验设备折旧费、科研人员工资、津贴等等间接成本,应该按合理的比例予以分摊计入成本。这样既能保证科研经费开支适度、合理、透明,同时也能杜绝因为成本核算不完整而造成科研项目挤占高校事业经费现象。

科研管理费是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课题管理单位为课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房屋占用费和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或折旧费。从科研经费中提取的科研管理费用,作为科研事业支出计入科研成本,同时冲减高校事业经费中的人员费用支出,并合理分摊事业经费中实验耗材、水电费等等。高校要正确使用科研管理费,而不是把提取的科研管理费作为科研管理部门和各二级院系的管理费用。

兼顾多方利益,坚持效益原则。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个中心,如果把主要的财力物力用在科研上,就必然减少了对教学的投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高校需要进行科研成本核算和投资效益分析势在必行,只有对科研项目进行真正的全额成本核算,才能保证高校科研沿着正确方向进行。

4.完善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与考评机制。高校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审计部门的作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强调“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执行、科研经费使用、科研人员从业行为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角度对科研经费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特别要发挥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力量,学校内部审计部门要将科研经费审计项目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实行定期检查和抽查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

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应共同探讨、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结合全额成本核算,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按照考评结果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和问责制度,增强竞争意识,鼓励科技观念创新,抑制科

研成果泡沫化,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总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质量和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化不再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唯一目的,只有不断强化和探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和机制,努力提高科研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达到科研经费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和学术自由之间的平衡才是最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洪枝.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失范与规范化[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1)

2.刘雁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我见[j].财会月刊,2009(5)

3.吴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09(6)

4.张记元.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j].会计师,2009(7)

5.张小玲.对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设想[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7)

6.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

7.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教监[2012]6号)

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文2

1.促使研究生做好论文的准备工作

开题报告是一个阶段性考核,是中期筛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做好开题报告,研究生要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有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国内外在这方面已进行的工作以及还有哪些不足,本课题重点研究什么、有什么价值,了解现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条件和手段等。通过开题报告工作,使研究生选题的目的更加明确,工作重点更为合适。

2.保证论文质量

开题报告可以使研究生进一步明确论文目标和要达到的预期水平,使学位论文选题较为准确和适当,使系、室有关人员对研究生研究课题有所了解,以便有更多的人关心论文工作进展;通过开题报告、专家评议,使研究生更详细地了解课题进行中应注意处理和解决的问题,同时开题报告还可促进研究生和导师论文写作期间的相互交流。

为使开题报告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必须在开题报告前做好准备,同时,教研室(研究室)和导师、研究生对选题严格质量控制。系及教研室负责人须参加研究生开题报告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严格审核。对于选题合适、方法得当、措施落实的论文批准开题;对于尚有不足,要求做修改补充的,必要时再次进行开题报告。这样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对论文质量的高度重视,使研究生学位论文有一个良好开端。

实践证明选题的正确性是论文成功的重要前提,而选题的正确性与开题前的准备及开题报告密切相关,做好开题报告工作是克服学位论文研究中盲目性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3.使选题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

通过开题报告,与会者可充分发表意见,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从多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肯定选题的先进性,也指出应注意的问题,使研究生受到启发,更加明确主攻方向,以便集中精力进行实验和研究,为顺利完成论文工作打下基础。(

4.开题报告可起到学术交流的作用

在开题报告中,针对与会者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详细分析各方面条件,或调整论文工作计划,使选题做到既有一定先进性,又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开题报告过程既是一个论证又是一个学术交流过程,同时由于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已做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准备工作,因此在开题报告中能充分论证本课题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可以反映出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开题后有利于导师的指导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术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主要由研究生对该项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自己所选课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开展此课题研究的设想。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阐述;同时,要对课题工作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仪器设备和其他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5.估算该课题的工作量及所需经费。

三、开题报告的一般要求

1.开题报告时间。一般要求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在学位课基本结束并做出必要的准备后开始,最迟不得晚于第三学期末提出。

2.开题报告要求写成书面材料。研究生将开题报告和有关参考文献、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实验数据等资料,事先印发给开题报告审查小组成员和参加会议的其他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教研室(研究室)范围内进行,要求组成3-5人的开题报告小组,邀请本专业教师、学生参加,听取多方面意见。参加审查开题报告的有关人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材料,为开题报告做好准备。

4.审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在审核中对于选题适当、论据充足、措施落实的研究生批准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对于尚有不足的,应要求研究生再做修改补充,并重新做开题报告;对于开题未通过者,按规定取消学籍,终止培养。

为使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顺利通过,从入学开始就应注意教育和引导研究生广泛接触社会,进行社会调查,阅读文献,搜集资料,了解本学科领域在国内外发展动态,使学位论文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四、开题报告程序

由考核小组组长宣布开题报告会开始,介绍考核小组成员。

由导师介绍研究生的情况:

研究生在思想政治、遵纪守法及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

研究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出勤率以及参与创作和科研等方面的情况。

3.研究生做论文开题报告(每位研究生约占用20分钟),要求简明扼要,抓住重点。

4.由开题报告审核小组成员及导师、同学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从各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研究生回答问题。

5.研究生、导师及无关人员退出会场,由开题报告审核小组成员及院审核人员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恰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论文批准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对于开题报告存在问题的提出不足之处并做出是否重新进行开题报告的决定;对于思想政治表现差、学位课程平均分数偏低、创作能力偏弱的研究生,根据我院中期筛选的试行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文3

关键词:科研机构 经济责任 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170-02

科研机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所在科研机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其结果是干部监督管理部门选拔、任用、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因为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重大,审计结论直接影响到单位领导干部及其所在科研机构的发展前途问题,所以在对待经济责任审计的结论上,审计部门和被审单位双方通常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

一、经济责任审计概述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及专职人员接受委托,对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遵循既定的程序,运用相应方法进行审查分析的经济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经济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核算的合规性以及重大投资决策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等。

(一)指导原则:“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1、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监督与干部监督管理的结合。

2、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是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只有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才能查政领导干部有无违法违纪等问题。

3、审计评价和责任追究侧重于领导干部本人,而不是领导干部所在单位。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

2、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一项重要措施。

3、经济责任审计是推进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国的有效手段。

4、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有效保证。

二、科研机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研机构一般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活动的单位。科研机构通常具有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及科技试验场所。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国家科技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过分墨守陈规将不利于科研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对科研机构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科研课题经费管理方面

科研课题经费是科研机构持续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主要包括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科技项目经费,上级主管部门核拨的科技项目经费,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的科研协作费,企业委托的技术开发费等。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科研机构课题经费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经费使用在课题之间相互调整,没有完全按照实际情况计入相关课题项目,一般是根据课题结题需要事后进行调整账务处理,财务核算不清晰。

2、人员经费开支范围及标准通常超过相关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实际列支人员费,以便缓解人员经费不足的问题。

3、管理费用的实际支出超过了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单位根据实际核算需要分摊公共费用计入课题项目经费。

4、除国家及相关部门要求第三方出具课题经费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报告的课题外,课题经费决算数据通常是按科研任务书的预算数填制,实际财务发生的数据与科研项目决算报表数据基本不一致。

5、科研课题结题后不及时清理结余课题经费,截留或直接继续使用结余课题经费。

针对上述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通常可能给出以下各种合隋合理但不合法合规的原因:

1、由于课题经费管理规定的种种支出限制,拥有多个科研课题的研究组为了完成好一些国家项目的经费决算,满足专项经费的审计要求,只能将部分开支在企业课题、国家或地方政府课题之间互相调整,而不是实事求是地反映有关项目的实际支出情况。

2、国家及相关部门的课题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人员经费开支范围太小、标准太低。当前国家对科研机构基本科研经费拨款不足,科研机构可以宏观调控的资金比较有限,为了长远发展,科研机构被迫在科研项目经费中以各种形式超范围超标准列支人员经费。

3、课题经费中管理费支出比例的规定太低,不能满足科研项目本身的实际需求。管理费中包括了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国家对科研机构基本运行费拨款原本就不足,如果按规定比例支出管理费无法满足科研课题核算的实际要求。

4、科研项目决算数据与财务数据不符,主要是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项目申报指南时对科研经费总额、管理费、人员经费等进行了限制,如果项目申请不按申报指南编制预算将无法获得科研经费。所以最初的经费预算就没有按实际需求编制,而是按申报指南编制,决算数据也就只能“将错就错”了。

5、课题结题后结余经费不及时结账,或将已结题的剩余经费转入其他课题使用,是为了使科研人员在研究探索前期工作时有启动经费支撑。也便于能够顺利申请到新的研究项目,达到促进科研课题组及科研机构长期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对外投资管理方面

科研机构对外投资是单位依法用自身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向其他单位进行的投资。对外投资是科研机构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之一。实际审计过程中经常发现以下问题:

1、科研机构对外投资的货币资金来源不清晰。实物资产、无形资产评估价值过大。

2、“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严重失实。“投资可行性论证报告”是否客观、真实、可靠,是决定对外投资成败的关键。

3、投资决策存在“拍脑袋”现象。缺少管理层共同决定的书面依据及相关部门审批的证明。

4、对外投资未列入单位的资产总额。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的对外投资记入“科研成本”、“其他应收款”、“合同预收款”中,未按规定记入“对外投资”会计科目中,不能反映单位真实的对外投资和资产组成情况。

5、项目投资后的管理不到位。能够给单位带来收益的投资项目较少,投资项目亏损较多,国有资产流失现象普遍。

6、存在各种舞弊现象。审计中发现科研机构对外投资项目中存在隐匿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体外循环、小集体占有投资收益、设立小金库、改制时低估资产等种种舞弊现象。

科研机构对外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主

要方面:

1、科研机构对外投资的决策和审批制度不完善,对外投资不谨慎,随意性较大。项目论证不充分,决策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存在感情投资、关系投资的现象。

2、单位对投资项目疏于管理,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对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经济效益等情况重视不够,未建立投资项目后期跟踪管理监督机制。

3、缺乏必要的管理人才。在单位全资或控股的投资项目中,由于单位派出的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懂市场行情及市场运作,导致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投资项目经营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经营者责任心不强。多数单位未对全资或控股的投资项且规定实现销售额、上缴利润等具体经营指标和严格的奖惩制度,单位选派的实际经营管理者工作无压力,经营责任心不强。

5、科研机构缺少必要的内部审计,或是有相关内部审计部门但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只是走形式。

(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方面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及各级政府对科研机构基本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科研单位建设项目不断增多。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科研机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也较为广泛,主要表现为:一是自筹资金不到位或挤占其他资金;二是随意变更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三是基建投资效益不高或建设质量不理想;四是基建项目日常管理不规范。

被审计单位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上述审计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1、科研机构本身宏观调控资金能力有限,而在基建项目立项时国家或有关部门要求单位自身有一定额度或比例的自筹资金,单位只能先按相关规定争取先立项,以便能够进行基本建设,改善科研条件,项目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再减少投资规模。

2、基建行业是众所周知的高风险行业,不合理现象防不胜防。如果中标单位将项目转包或分包,从中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真正承接建设任务的施工单位利润就会受到影响,只能通过降低建设工程质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样必然会影响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质量。

3、科研机构自身很少拥有专业的基建管理人才,通常是边建设边提高,通过基建项目慢慢培养人才,提高基建管理水平。

三、科研机构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矛盾分析

(一)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双方存在的矛盾

审计部门通常为了规避审计风险要详细披露审计中发现的所有问题,而被审计单位则以客观情况、法规制度未能更新等原因对审计结论不服,并让审计组拿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意见。双方由于立场的不同,必然存在矛盾。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产生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1、国家或主管理部门的法规或管理制度未及时更新,不能完全适应科研机构持续发展要求,而审计的依据又离不开这些尚未与时俱进的规章制度。

2、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定位不准确,将审计主要定位在监督管理、维护纪律等方面,而忽略了要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等方面。

3、被审计单位不能谦虚接受审计意见,本位主义思想作祟。

(二)如何缓解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的矛盾

通过审计,审计部门如何才能客观公正、有效地说服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如何才能正确对待审计结论所作的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自身科技研发活动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解决了这些问题,双方的矛盾才能得到缓解。

1、高度重视,积极对待。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单位领导是否继任及被审计单位的荣誉等问题,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或多或少存在对审计评价的立场矛盾。审计部门为了规避审计风险必须认真组织强有力的审计队伍,让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和综合能力的工作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审计据必须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审计结论必须有足够的法律、法规依据;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经济行为和管理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披露审计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被审计单位则希望审计部门尽量少披露问题,避免抹杀单位员工辛苦创立的业绩,影响领导前途或单位声誉。被审计单位要摒弃本位主义思想,虚心接受审计意见,充分认识到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单位提高管理水平,保护单位自身利益;要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认真研究审计报告,对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充分认识到现实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要统一思想,审计结论事关整个单位的发展,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正确宣传和积极引导。

2、举一反三,增强内控。单位缺乏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没有对制度执行情况建立监督机制等是造成审计所发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审计只是一种督促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单位业务活动是否真正做到了遵纪守法、科学管理、高效运行还是取决于单位本身。因此,单位应该将审计评价作为一个案例,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3、充分沟通,换位思考。由于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立场不同,对审计的认识存在差异,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和做法也存在不同观点,所以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所发现的问题和所作的评价要反复沟通,避免双方矛盾激化。一方面被审计单位要充分尊重审计组的意见和评价,对有疑问的方面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同时提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依据,同时还要站在审计方的立场进行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是审计组成员,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审计组也要对审计意见和评价反复推敲,对所提出的问题或作出的评价必须有充足的政策依据。要经得起质疑,同时针对被审计单位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也要换位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是被审计单位。能否接受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评价,如何让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评价能更公正和更具说服力。只要双方能相互理解,充分交流,就容易达到审计的职能和目的。

4、抓大放小,促进发展。科研机构在开展科研业务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是正常现象,如果单位领导层没有创新意识,过于谨小慎微,怕犯错误,对单位的持续发展肯定是不利的。针对科研机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审计部门应从高起点来审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应对单位遵守各项法律、单位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单位决策层、管理层的法律意识和服务能力、单位各个层面对法律法规及制度执行的力度及防腐拒变等主要方面进行监督,重点提出有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问题,这样也能够体现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审计中出现的单位自身实际情况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审计部门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应当能够同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以使被审计单位心悦诚服,达到真正帮助被审计单位解决问题并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5、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单位领导必须组织有关人员再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对与单位业务关联性大的条款要特别重视,反复学习研究,找出导致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和防止再犯类似错误的有效措施,要反复思考和探索,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6、客观总结,群策群力。对于审计中发现的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且由于客观原因难以整改的问题,如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不合理、管理费规定比例太低、用科研经费发放人员费用、自筹基建经费不到位等问题,审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应客观地向国家及相关部门反映,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群策群力,共同推动科研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为“科技兴国”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巩固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林仕玉.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2)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2008

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文4

关键词:医院 科研经费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125-01

科学研究工作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科研人员、设备器材、试剂材料、科研经费,而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条件,是推动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随着国家、地区、医院对科研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和经费的大量投入,促进了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而如何管理好、使用好科研经费成为医院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课题主持人三方不得不关注的事情。

一、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具有它的独特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立项时,财务部门未参与科研课题预算编制。申请立项时,科研部门与课题主持人更重视任务的编纂和时限,对于预算编制未引起高度重视,凭以往经验编制项目预算的情况多,待任务书下达后,只按项目要求将预算送达财务部门存档、执行。

2.过程中,科研课题实际开支与预算编制存在差异。研究过程中一个观念的转变、物价的变动都会导致实际研究与下达的任务书不吻合的情况,使实际开支与预算产生差异,财务把关严,经费不能开支,势必影响课题研究进度;财务把关不严,或透支,或超支,又会给结题后审计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结题后,科研部门与课题主持人存在未及时通知财务部门结算课题情况。课题计划结束时,科研部门与课题主持人更重视业务手续的办理,而忽视经费报销结转事宜,往往是委托事务所进行审计时才匆忙办理结算、结转手续,没有严谨计划导致通宵达旦翻阅原始凭证和打印报销清单。

二、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目标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课题主持人三方知晓课题进程、经费流向;提高课题主持人对科研经费的自与支配权;强化先审后批制度,优化经费报销流程,提速经费报销的时间;明晰三方职责,既相互配合,又互不干扰,促使科研经费后审的简单高效。

三、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方法

1.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部门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必须吃透《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精神,既要从宏观上熟悉预算编制原则,又要从微观上把握成本与产出的效益,同时还要向科研部门、课题主持人传递科研经费合理编制项目预算的必要性与科学性,强调预算编制的权威性,杜绝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课题主持人编写任务书时,财务部门必须参与指导整个课题的预算编制及审核,包括劳务费、设备器材和试剂耗材购置费、学术交流费、办公费、交通费、协作费等费用的占比及金额;任务书审核通过、经费下达入账后,应及时通知科研部门、课题主持人,将课题项目进行编号并发放项目课题经费卡,同时将预算限额录入会计系统;课题进行中,严格按照预算要求审核报销各项经费。

2.基于医院内部网络开发科研经费管理查询系统。将会计系统与科研经费管理查询系统相关联,科研部门、课题主持人可通过查询系统权限及密码,实时查询科研项目的名称、性质、目标、人员、预算方案、经费收入、明细开支、结余金额。科研部门还可通过此系统监督课题进展情况与经费使用情况,而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过程跟进随时掌握课题结题情况,从而做到及时通知课题主持人办理整个课题的结算。利用网络技术把预算编制――经费收入――费用支出――结算整个过程透明化,有利于三方同时做到心中有数,也便于三方进行必要的沟通。

3.提高课题主持人对科研经费的自与支配权。贯彻先审后批制度,优化报销流程。课题项目的费用支出只要都在各分项的预算范围内,会计审核后符合报销要求,经课题主持人签字同意,持科研经费卡便可报销,不必再经科研部门审批,除大额和特殊支出以外。但是,管理报销的科研助理按项目要求应相对固定,不能经常更换。

4.规范大额和特殊经费开支的报销流程。对大额的(比如大型设备仪器),特殊的(餐费、对外劳务费)经费开支,除了财务部门审核,课题主持人签字同意外,须经科研部门把关,对于大型设备仪器招投标、购买、合同签订、付款、出入库登记应进行全程跟踪;对于餐费标准、陪餐人数,劳务费发放人员的核定情况应给出相关意见。

5.建立医院科研经费内审制度。依据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于任务完成过半,经费支出超过2/3的课题进行相应内审。科研部门考核评估课题项目进程,财务部门考核预算执行率和合格率,按照经费报销明细核查每一个报销凭证,重点审计超范围开支经费是否具备业务部门同意预算调整的审签单;试剂耗材出入库单是否齐备;大型设备器材固定资产登记情况是否完整;外请劳务费的发放金额及标准。对于超范围超标准的经费开支,财务部门应冻结此课题项目,同时出具通知书责令课题组及时清退,待整改完成业务部门同意继续开支后方可进行后续经费的报销。

6.及时清理已结题课题。某项科研课题结题后,科研部门应及时告知财务部门,同时通知课题主持人尽快办理财务结算手续,做好会计事务所的委托审计准备。审计通过后,做好课题项目的注销,对于需返还经费做好审签工作后及时退回;对于勿需退回的结余经费结转到同一课题主持人的科研经费卡名下。

参考文献:

[1] 何升萍.医院科研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14(1):157-158

[2] 徐辉,罗林枝,徐苓.北京协和医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办法改革初探[J].中国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6,17(2):91-92

[3] 徐冰,胡晓红.论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1999.5,12:21-22

[4] 于新颖,陈瑛等.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4,19(2)94-95

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文5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管理; 审计

“十一五”以来,在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承担了大量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占学校全部事业经费的比重越来越高,呈大幅增长趋势,已成为学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规划,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可见,未来科研经费的投入还将继续大幅增长。

但是,目前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科研形势的发展和科研任务的要求,还继续延续着重教育经费管理轻科研经费管理的做法。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诸多不科学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依托单位)和课题组的职责不明晰,学校对科研经费的重视和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课题组和学校共同搞科研的良好局面;有些项目不能严格按照项目的需求编制科研经费预算,预算执行难,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考核和监督,经费执行进度和项目执行进度不一致,项目结题不结账或不能结账;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基本还停留在收入、支出业务报账上,缺少管理和监督;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要保证高校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施科研经费管理创新。

一、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科研计划以课题为中心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实行课题制管理,课题组和依托单位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管理的职责。高校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一般都是以学校为依托单位的,学校必须承担起依托单位的责任。学校要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职能部门和项目负责人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参与、指导、审查科研项目预算和决算,实施预算控制,监督预算执行;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科研经费购置资产的管理,促使资产合理高效使用;审计部门要积极参与科研经费管理内控制度建设,实行科研经费审计监督。课题负责人负责编制预算、决算,按照相关规定合理使用经费,项目结题及时办理结账。相关部门和课题组要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科学工作机制。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作保证

重视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对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法律意识淡薄、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实质、不注重预算执行、不注重绩效等问题,都与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学有关。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符合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体系。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制度创新,认真做好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要着重研究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监督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和审计,建立科研分摊公共成本机制和办法,逐步推行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办法,实行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面对科研经费大幅增长的现实,各高校必须在充分学习和研究国家各类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并加以贯彻落实。

三、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必须以提升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基础

众多的科研项目、高额的科研经费,带来繁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业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监督。按照现行规定,学校建立统一、唯一的会计核算系统核算包括科研经费在内的全部事业经费。为满足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需求,应通过设置总账、明细账、辅助账、科学分类编码等手段实现科研经费会计核算,按照会计一级科目明细科目科研类型课题的顺序设置账户,进行会计科目编码,并自动实现统计和分析功能。同时,在会计核算大系统中开发预算控制子系统。科研项目启动前,将课题预算(纵向课题依据计划任务书,横向课题依据合同)录入系统中,课题报账时预算自动控制,从系统功能上实现课题预算执行情况实时反映,课题分项目经费超支不能报账。开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查询平台,相关单位和课题组可以随时查询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四、内部审计是科研经费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控制手段,必须加以研究和实施

促进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控制系统,在监督控制系统中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结题前都要求要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但很多都是事后审计,等问题发现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因此,内部审计应研究和开展纵向科研项目的事前、事中审计,积极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科研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手段,及时发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纠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由于怕挫伤科研人员积极性等因素,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比较松,更没有审计制度,导致横向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较多。实际上,横向科研项目都是由学校和投资单位签订合同,学校是合同的法律主体,科研任务完成的好坏,科研经费使用是否合理都应该由学校承担。学校应该像管理其他合同任务一样,加强横向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内部审计了解学校的情况,贴近科研实际,在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职能是其他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

(一)研究开展纵向科研项目专项资金全过程跟踪审计

跟踪审计遵循“全程跟踪、立足服务、着眼防范、促进发展”的原则,贯穿项目申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报表、绩效考核等各个阶段的相关经济管理活动,采取全过程跟踪、日常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分阶段实施、分阶段报告的方式进行,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校内相关单位出具阶段审计报告,并根据需要提出审计建议,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列入下一阶段跟踪审计的内容。

日常审计通过联网审计的方式,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其主要内容为:项目资金是否按预算范围和内容及时使用,有无超预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如何;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支出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重点关注5万元以上大额支出和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人员经费支出;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资产购置是否执行学校招投标管理等规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是否执行学校资产管理相关制度,重点关注10万元以上设备采购及管理情况。

重点审计则是在日常审计基础上,根据需要,阶段性进行的审计监督和评价,其主要内容为:

1.内控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项目资金管理责任机制即项目归口管理部门、项目负责人、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职责、权限的确定及履行情况;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等。

2.项目资金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项目资金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集中核算、统一管理、专账核算;各级财政专项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及其他渠道资金的拨付到位情况;项目资金是否按计划及时使用,项目资金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规,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等现象;资产购置、管理及使用是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资产是否安全完整。

3.项目资金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决算情况:预算编制是否符合规定,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程序,手续是否完备,预算执行是否按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执行,预算执行进度如何,与项目建设进度是否一致;年度或项目财务决算编制是否符合要求,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4.项目资金绩效及其考核情况:项目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情况;项目资金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是否适当,完成情况如何。

通过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科研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手段,及时发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纠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二)研究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审计

内控审计主要关注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执行效果、管理机制运行等情况,按内部控制五要素的理念从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审计,先期进行内控调查,综合采用问卷调查、管理分析及专题讨论等方法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对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深入、翔实的前期调查,摸清科研经费管理的关键控制环节,厘清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乃至内控存在缺陷、缺失的环节,形成评估报告,然后在内控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穿行测试的方法对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测试,重点对薄弱环节的控制运行进行测试,得出审计结论,作出审计评价,并根据需要和可能,对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适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促进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保障学校科研经费规范、科学、高效使用,保障学校科研资产安全、完整,防范和降低科研风险。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S].教财〔2005〕11号,2005.

[2]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对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专项资金实行跟踪审计的通知[S].苏教审〔2011〕3号,2011.

[3] 马晓霞,龚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0(11中).

[4] 杨从印,刘晓华.高校纵向科研项目审计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2010(12上).

科研课题审核意见范文6

(一)科研经费来源多元化,带来了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难度

高校科研经费的申报有多种渠道,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省、市级和学校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二是高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三是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各个渠道的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且,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分项管理,但目前高校大多数采用单一项目管理和核算模式,这势必会产生经费来源多元化与管理核算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二)立项预算不实,结算偏差较大

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课题预算编制不细化、审批不严格的问题。一方面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编制预算,由于不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预算观念不强,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所需的成本,预算的精确性较低、偏差较大。另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对预算没有进行审核把关,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造成预算编制水平普遍低下,预算不详细不真实。实际使用中,项目结题的经费结算与预算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弥补差距,只能人为调整结算支出,造成数据的失真。

(三)资产管理混乱,浪费、流失严重

一是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仔细核对,其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后续处理工作缺失。科研部门结题时,也未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二是重复购置的情况很普遍,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三是对科研项目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许多高校没有纳入财务管理体系,进行账务处理。四是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验收评估,但项目不做结账处理,结余资金仍作为项目进行管理,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清理,这些都造成了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四)科研效益不高

我国高校的科研大都围绕经费申请与做工作,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都没有进行效益评价,科研效益很低。

二、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审计的思路

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停留在项目决算及评估阶段对科研经费进行审签层次,课题组负责人在科研课题完成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结题申请,科研管理部门向内部审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审计委托书,审计部门成立审计小组进行审计,提交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报告,并在向委托方报送的科研项目结题资料上签署审计意见。当前这种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进行的审签,是一种事后审计,审计介入时间太晚,等问题发现时已错失了纠正的时机,经费管理使用控制效果不佳,无法有效遏制科研经费滥用现象,也无法实现投入科研经费提升科技水平的最终目的。要真正发挥科研经费审计的监督作用,应该将审计关口前移,在科研立项、预算编制、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及早介入,实行“事前控制”和“事中监督”,形成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审计。

(一)事前审计――科研立项与经费预算阶段

1.制度建设情况审计。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建设要先行。高校必须对学校层面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按照国家科研管理相关规定以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结合实际,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对学校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加以明确,为科学研究工作地顺利发展提供可靠有效的政策保障。

2.科研项目立项审计。纵向科研经费实行预算管理,执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预算范围及开支比例规范使用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实行合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书中约定的经费使用用途、范围和开支标准,执行国家和学校相关办法,合理、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科研项目立项情况的审计重点为:①立项是否经过充分调研、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②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书及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3.预算编制情况审计。要发挥预算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刚性规范作用,预算编制应编实、编细。审计应围绕预算编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重点审查以下方面:①项目资金预算编制的依据是否符合课题的合理需要,是否存在额外列支;②配套资金、合作单位及其经费预算是否已在课题任务书中列明,或已取得相关批复;③外拨经费有否明细预算,分解到各课题承担的经费汇总是否与批复预算相符。

(二)事中审计――经费使用及核算阶段

1.项目内控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审计。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对财经法规及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②是否建立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归口管理和财务等部门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有无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④物资采购与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2.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审计重点为:①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②有无超预算和随意调整预算的情况,确需调整的是否经过审批;③年度或项目财务决算编制是否符合要求,报表相关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和完整。

3.财务收支审计。科研经费收入审计重点为:①科研经费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是否存在不属于科研项目的经费来源,是否存在与有关规章制度相抵触的科研经费来源;②科研经费收入的完整性、真实性,是否存在校外循环不受学校监管的课题经费;③课题项目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且单独核算。科研经费支出审计重点为:①项目资金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项目预算书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②项目资金是否按计划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截留、挪用资金等问题;③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是否分别单独核算、拨付合作单位预算资金的规范性及监管情况;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办理支付手续;⑤项目资金支出签字权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⑥科研项目结题后,是否按规定及时办理结账手续,结余经费的认定和上缴有无拖延财务结账、长期挂账甚至继续报销费用等问题。针对具体支出明细,审计人员还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审查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是计入相关的课题项目支出,还是直接计入正常教学的工资福利支出。②审查与科研工作有关接待费、办公费、印刷费、电话费、交通费、差旅费等支出是否真实、合理,比例是否过大,是否利用相关票据报销以套取现金。③审查科研经费转拨是否合法,是否存在不按合同规定将横向课题经费转拨外单位,造成科研经费的“体外循环”,或将横向课题经费“转包”,或以合作研究、子项目、技术测试等名义转移出去,造成事实上的“洗钱”。

4.资产管理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①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是否按规定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②科研管理部门是否建立科研仪器设备、低值易耗材料台账,是否定期进行资产清查;③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是否对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手续;④资产是否由学校统一保管和使用,做到资源共享,以提高使用效率,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⑤对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版权、发明权等,是否根据鉴定和认证资料,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的保管。

(三)事后审计――项目决算及评估阶段

1.经费结余的审计。针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普遍存在的“结题不结账”顽疾,审计应加强对经费结余的监督,避免长期挂账,防止私分滥用。对纵向课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可留给学校,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对横向课题,可按照科研合同的约定,在兼顾学校、院系、科研人员利益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一部分留作学校科研发展基金,一部分留作院系发展基金,其余作为课题组基础研究经费使用。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①结题项目相关的结余经费是否及时结账,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分配;②科研成果形成的资产是否按所有权的归属进行登记保护、验收入库,纳入学校统一管理;③是否存在用结余资金报销某些私人费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