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

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文1

关键词:任务工资 一体化教学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团队效益奖

为了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人社部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笔者所在院校是第一批试点的技工院校,在工作中,笔者与同事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重点研究了一体化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并推出了一套新的评价体系——任务工资制。

一、任务工资制的评价方法

任务工资制就是以一个任务为单位,用虚拟的工资代替分数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定。任务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安全奖、全勤奖和团队效益奖五部分组成。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的作用,一方面是为了与企业接轨,一方面是给学生一个起始工资(分数),跟学校的操行分起始分有相似的作用。

基本工资的计算办法:(1)组员的起始基本工资为:每一个学习任务400元,组长为每个学习任务500元。(2)迟到一节扣基本工资50元,旷课一次扣基本工资100元,早退一次扣50元,私自离岗一次扣50元。见表1。(3)工件没有完成扣100元,刀具没有刃磨或没有设计工件扣50元,工作页空白扣100元。

2.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主要是评定学习过程中的产品完成情况、刀具的刃磨(工件的设计)情况、工作页的完成情况等等。

评定办法:

(1)绩效工资最高奖励为350元/一个工作任务。

(2)加工的产品合格,加200元;加工的产品可返修,加160元;加工的产品为废品,不给钱。

(3)刀具的刃磨的评定与产品的加工一样,奖励分别为加50元、加30元、不给钱。

(4)工作页的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优得50元,良得30元,中得20元,差得10元。

3.安全奖

安全奖主要是评定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安全奖的计算办法:

(1)每个组的组长为班级安全员,轮流执勤,每人一次值勤1个小时。机床安全工作检查记录表见表2。

(2)每一个学习任务安全奖50元。

(3)安全员在执勤的时候,要以提醒为主、扣分为辅,当被提醒的同学不理睬时才对其扣分。

(4)违反重大安全规定的扣50元/次,违反一般安全规定扣20元每次。

4.全勤奖

全勤奖主要是评定学习过程中的考勤。评定办法如下。

(1)全勤奖为每个工作任务50元。

(2)在该任务进行时,如出现旷课、迟到、早退、事假、病假就不能获得该任务的全勤奖。全勤奖表见表1。

5.团队效益奖

团队效益奖主要是评定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合作项目,如卫生、产品展示汇报及对团队的贡献。评定办法如下。

(1)每个工作任务的团队效益奖150元、卫生奖50元、任务展示100元。

(2)卫生奖的评定。①卫生奖由班级的劳动委员、班长和副班长三个人轮流值勤,每个任务结束当天进行核算,得出各小组的卫生奖金。②卫生分两部分,机床卫生与公共卫生两大块,每次卫生不合格扣10元。卫生工作检查记录表见表3。

(3)展示汇报奖金的评定。

①每个任务完成后,各小组都必须对该任务做一个总结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小组任务的分工、工作的计划、工艺的制定、加工的过程、产品的展示、课后的总结等。展示汇报由小组任命一名组员担任汇报任务,其他同学协助该同学完成汇报内容的收集和整理。

②展示汇报时,各小组长和老师针对该组同学汇报,做出相应的评价。评价内容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分数中,为了公平原则,小组评价应去除最高分与最低分,教师评价占40%,小组评价占60%。由于该分数计算不便,所以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见表4。

(4)团队效益奖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定,再由组长分配各成员团队效益奖金。效益工资分配表见表5。

6.任务工资的计算

任务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安全奖、全勤奖和团队效益奖五部分组成。因为数据量比较大,所以计算时采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公式为:=SUM(C5+D5+E5+F5×2+G5×0.5+H5×0.8×0.5+I5×0.2+J5×0.2+K5+L5+M5×0.5)。任务工资表见表6。

7.学期工资的计算办法

所有工作任务的工资总和

学期工资=

工作任务的数量

8.学期学习成绩的评定办法

(1)学生学期平时成绩分数由学期工资直接换算得来。如小明的学期工资为860元,那该学生的学期平时成绩为86分。

(2)学期学习成绩=学期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原因:一体化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学生在平时的表现更能体现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二、实行任务工资制的六大好处

一是任务工资制符合一体化教学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二是任务工资制与企业接轨;三是任务工资制与学校一体化改革中的岗位定向相吻合;四是特色鲜明,更能体现学校作为示范学校的特色;五是与企业的制度相近,可以在学习(工作)中勉励和约束学生;六是操作方便,把学生的表现化整为零,重在对学生平时表现打分,更能体现素质教育。

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5-000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食行指委〔2014〕11号10),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规划课题(XIV435)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201505、2015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立晖(1981―),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我院开展了多个食品类职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培训和鉴定过程中,不断对“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探索,初步实现了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促进学生就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双证书”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是高职教育兼顾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反映。然而,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制度在目前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实用性方面。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种类和花样发生了变化,新品种不断出现,一些老品种产销量在降低,甚至消失,但是职业标准并未更新,难以充分满足行业和企业需要。第二,差异性方面。职业鉴定机构开展鉴定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差异。各培训、鉴定机构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工作,但由于食品种类繁多,难以针对所有品种开展培训和鉴定,导致持相同证书的人员具备的技能水平和所能从事的生产岗位有差异。第三,强制性方面。职业资格证书共两类,分为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资格。食品类职业资格一般为水平评价类资格,不具强制性,部分学生对该类证书重视程度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培训、鉴定效果不佳。

学生高昂的考证热情与社会认可度低之间的反差将危及“双证书”制度的持续落实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急需提高,“双证书”制度实施效果亟待提升。开展高职教育“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有利于高职院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办出高职特色的教育;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二、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双证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过程

我院以职业资格证书鉴定部门、企业、职业院校和在校师生等“双证书”相关各方为调研对象,调研“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暴露的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初步形成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继续与“双证书”相关各方探讨改进措施,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方案,形成教学体系。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形成过程见图1。

查阅资料:查阅期刊、报纸和电子文献数据库,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寻找“双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调研方案和开展研究提供依据。

制定调研方案:汇总资料、整理信息,确定调研重点,制定调研问卷。最终决定在聘用企业兼职教师、构建校企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调研。

开展调研: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现场调研、电话采访、组织座谈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开展研究,调研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职业鉴定机构、教学一线教师和高职生。找到目前在“双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形成教改方案初稿:根据调研结果和发现的问题,在立足教学设施和师资现状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双证书”制度实施需要的教学改革方案。

实施与评价:参照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教学,并客观评价方案实施效果,为修订方案提供依据。

完成教改方案,形成教学体系:解决实施中尚存在的问题,修订教改方案并实施,形成“双证书”一体化教学体系,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二)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点

1.改革教学体系

第一,调整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由学历教育转变为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的持有“双证书”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第二,调整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需要入手,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重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第三,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兼顾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增减合理分配各课程的教学课时,提高实践课程比例,技能型课程力争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模块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应技能,达到相应工种的鉴定标准。

第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耐挫能力。

第五,设立人才培养监督机构,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督体系。聘请企业专家和技师督导教学情况,并与用人单位长期合作,跟踪持“双证书”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改进人才培养中的不足之处。

2.改善教学条件

建立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参照企业生产车间配备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模式制定工作计划和制度,引进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生产氛围,使学生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锻炼企业所需生产技能,为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储备技能。制定校外顶岗实习机制,与企业合作开展顶岗实践活动,保证学生毕业前能在校外实训基地接受职业化的训练,零距离锻炼技能,适应工作岗位,平稳实现由学生到技工的过渡。

3.提升教师水平

高职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效果。为满足培养“双证书”学生的需要,高职急需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技能,以及扎实的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二是委派校内教师定期前往企业开展顶岗锻炼,使其具备“双师”素质。

4.严格执行考核标准

采取以上三项措施后,高职院校初步具备了培养符合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条件。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教学实践和考取资格证书的重要性,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学习知识和锻炼技能,并严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学生实施考核,不达标者需重新学习和考核。将评优、评定奖助学金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挂钩,促使学生端正学习和考证的态度。

三、高职食品类专业“双证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运行成效

1.成功申报、开发和建设了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的食品检验工、啤酒酿造工和白酒发酵工职业技能培训包开发项目,并已顺利通过专家检验。

2.推动了我院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天津市国家技能鉴定第六十三所)、十四家食品企业(津乐园和中科百奥等)的深度合作,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

3.提高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可度。学生职业资格认证报考率达100%,持“双证书”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5%以上,明显高于历届非“双证书”毕业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 张蕊.国外典型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

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文3

>> 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实践 中专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问题探究 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 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方案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论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水产类专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技能竞赛对技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试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黄晓梅.技校学生对一体化教学的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

[7]冷鑫鑫.项目管理在中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4

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文4

关键词:国际结算 双语教学 五位一体

我校从2008年开始对《国际结算》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经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双语教学改革方案。2010年被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首批双语示范课程,

一、高职高专《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因具有学科交叉性,是培养复合型、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加强“双语教学”是《国际结算》课程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职高专院陆续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和具有外贸一线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同时,国内本科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能。但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1、英语薄弱成为“双语”教学的瓶颈。从任课教师方面,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通晓谙熟国际结算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较好的驾驭英语的能力和技巧,并且能够让授课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在“双语”教学中对教师英语应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授课学生方面,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专业的英语水平较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稍高,但高职高专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

2、高职高专《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教材、辅导用书较少。“双语”教学在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相关的教材、参考用书、资料比较匮乏,目前,针对高职高专《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教材还是空白。

3、教学方法单一。一般采用讲授的单一教学方法,注重采用英文的讲授,往往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是否得到提升。

二、“五位一体”《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索

《国际结算》双语“五位一体”教学方案,即在双语教学模式下,优化任课教师、授课学生、教材教法、学习环境、课程考核,并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方案。

1、任课教师。一是建立以留学教师为牵头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师为成员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团队。在教学研讨方面,形成观摩教学、相互听课常态化、教学研讨制度化。二是在激励机制方面,优先考虑双语教师的国内交流、出国访问的人事激励机制。三是在引进人才方面,优先考虑外语水平较高、或有留学背景的应聘者。不断提升双语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和战斗力。

2、授课学生。一是在引导学生学好英文方面,将通过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加分项,引导学生增强英语是毕业后工作必备工具的意识,组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参加本地的国际性的展会(如景德镇每年十月举办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让学生领略英语水平的重要性。二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国际贸易专业增加外语课程,如增加《国际商务英语》、《外贸口语》、《外贸英文写作》、《听力》等课程,并且选派认真负责的老师担任外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三是在开课时间方面,《国际结算》课程选择大三开设,学生基本具有良好的英文能力。四是在班级活动方面,积极组织英语词汇大赛、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辩论赛、英语原版电影欣赏等活动,丰富第二课堂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材教法。一是在教材建设上,以国外原版教材、国内双语教材和经典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将《国际结算》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构,自编双语教学讲义、教案、模拟训练手册、课件、习题集。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研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教学手段上,努力推行多媒体教学、模拟软件教学、现场教学以及局域网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教学。

4、学习环境。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营造仿真的工作环境,构建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框架,形成了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框架。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包括经典案例、知识准备、操作指南、操作示例、福步精贴、项目训练;项目教学包括课程模块化、内容案例化、教学模拟化、操作流程化;案例教学包括课程整体案例,章节细分案例、资格考试案例、论坛分享案例;模拟教学包括课堂教学模拟、软件教学模拟、专业竞赛模拟。二是营造课堂情景模拟的学习环境。《国际结算》课程以贸易结算对对象,主要涉及票据―资金单据、汇款方式、托收、信用证、保函、保付、福费廷等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自愿组成6至8人的学习小组,每个同学扮演结算方式的当事人,进行业务流程的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的互动性促进学生对当事人的职责以及业务流程的熟悉,营造了仿真的工作模拟环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课程考核。课程考核一改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增加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情景模拟考核、模拟软件实训考核,试卷内容增加英文的比例,甚至是全英文。

参考文献:

[1]黄勇.高职高专《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1,(09)

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文5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引入,如彩超、CT、MRI等,使医院的影像学检查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医学影像学检查效果除与影像设备性能有关外,还与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有关[1]。加强医学影像设备技术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本文就对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一、医学影像设备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内容是研究临床常用的彩超、CT、MRI等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维修方法。该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实践性,且涉及面广,知识内容更新快[2]。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已在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中广泛开展。但经实践观察,发现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基础知识薄弱,经了解,大多学生对电子学、物理学、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知识的掌握较差,使得教学工作难以正常开展。②学生对该教学课程不够重视,大多学生认为课堂教学所学的电路原理、故障判断及维修方法等知识与就业岗位无直接关系,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③因医学影像设备通常体积较大,难以在课堂进行演示,当涉及到抽象或较复杂的电路图时,因学生对影像学设备电路工作原理的不了解,加上影像设备理论知识较多,枯燥、乏味,使得大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④医学影像设备通常较昂贵,学校难以配置种类齐全的设备作为教学使用,导致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操作,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革方案

针对当前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体制不断改革下,以及医院对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已成为医学影像设备教学的重要问题。经调查了解,影像学技术人员参与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对提高医学影响设备的维修效率有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医学影像学设备故障主要由技术人员操作不熟练、未按说明书操作、未严格按操作要求定期维护和保养等原因造成。因此,加强医学影像学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对培养影像设备技术人才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结合我国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内容,包括X线机的结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超声成像设备的结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结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X射线机基本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核医学成像设备的种类、结构及基本原理;各影像学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B等。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学所选取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医学影像设备学(第三版)》,但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工作的开展难度较大。因此,对影像设备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开展以技能型人才培养未导向的课程体系,按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将课程整合为X射线机设备、超声成像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等多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任务,包括结构组成、基本原理、设备使用、常见故障判断、日常维护等[3]。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以往临床多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实践操作能力欠缺。因此,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以及工作任务的不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此外,对现有的考核模式进行改进,将考核成绩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总结

医学影像设备作为医学影像学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将医学影像设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培养技能型人才,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惠芳,杨德武.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方案[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3):137-138,139.

[2]宋莉,王韶卿,鲁雯等.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影像电子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29(5):3705-3707.

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范文6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Proteus仿真

电力电子技术是我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于专业、专业群建设及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都有重要意义。该课程是集电力、电子和控制3个学科交叉而形成,可以看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1]。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新技术、新发明突飞猛进,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各领域。由于我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较晚,且实验室配套不完善,其课程建设也相对滞后,原有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现代化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为适应技术发展需要,同时结合电力院校特点,课题组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探索和研究。

1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以理论讲解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存在大量的理论推导、数学计算、电路输出波形分析,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来讲难度比较大,学生普遍感觉内容抽象、枯燥、难懂。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的教学问题。理论复杂,教学方法单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各种变流电路参数的选择和计算涉及高等数学,学生理解困难,各种变流电路的波形抽象,上课老师仍大多只做课件上的静态分析,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传统教学中,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采用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与实验课明显分开,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再到实验室做实验,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容易遗忘,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实验学时少且存在安全风险:由于学校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计划,理论课学时被压缩,实践学时更少,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现在大多数院校实验项目开设也比较少。

2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针对当前我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课题组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理实一体化教学”(又叫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是高职教学中进行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一位专业课教师既担任理论教学,同时又从事实践教学,将有关的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2]。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老师都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上做了一定的探索研究。在文献[3]中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可视化实践教学,采用MATLAB平台,把复杂的电路动态过程制作为三维动画,可以显示出电路的变化过程,方便学生理解。但该方法仅适合老师教学,并不适合学生实验实践。在文献[4]中提出了虚实结合的电力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即虚拟仿真和实验环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并未说明采用何种仿真软件和实施方案。在文献[5]中通过自身教学实践,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利用计算机仿真丰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法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3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课时大多被压缩。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对该课程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6]。课程安排:传统的教学时间为每节课2学时,在讲完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很少有时间对刚讲过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更没有办法对其进行实践;到第二次上课时,前面讲过的理论也忘得差不多了[7]。因此,课题组将上课地点改在电力电子实验室,课程安排上采用4学时连排的方式,即先讲解2学时理论,其后的2学时安排学生在实验台上做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理论课讲完后,时间间隔久,学生再单独来做实验,容易遗忘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4学时连排可以保证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每个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方法: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大量的电路图和输出波形图,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去分析波形图。课题组老师采用课件讲解+虚拟仿真+实验操作的虚实教学法,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对电路进行仿真,再结合电力电子实验台输出波形,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晰地观察分析波形图。这种教学法既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仿真软件搭接电路,理解书本上复杂的电路波形,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书本上的计算公式,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Proteus是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组成三合一的设计平台,非常适合教学科研中的电路设计和仿真。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以电路为基础的课程,利用Proteus软件来仿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考核方式:传统教学中,理论课以期末试卷成绩70%+平时成绩20%+考勤10%来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常会出现学生期末突击复习就可以及格,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知识,以致于学生考完就忘完。因此,本课题组提出新型考核方式,即期末试卷成绩50%+实验成绩40%+考勤10%的考核方式。实验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主要是对每组3名同学的电路接线和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4教学案例

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电力变换电路。下面介绍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搭接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可控硅触发采用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并让学生在电力电子实验台上完成单相可控半波整流电路实验。图1所示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对电路原理进行讲解,直接将波形图给出,学生很难理解可控硅导通与关断条件,且无法直观反映负载电阻R的大小对电路输出波形的影响。利用Proteus软件来搭接电路模型。可以用虚拟示波器观察电路各点电压波形,还可以改变RV1阻值实时观察其对输出电压波形的影响。图3是单相半波可控整流负载电压波形图。另外,本校已经配套了天凯公司生产的电力电子实验台。该实验台可以完成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每个部分的电力变换实验。所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之后,可以马上进行该部分实验内容,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5结语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和电力电子实验台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复杂的电路波形分析变得形象具体,其中的电路实验项目可以真正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最后,课题组通过实践证明,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味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其教学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张德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市场论坛,2012(5):113-134.

[3]夏小虎,张春鹏,冯敏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可视化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147-148.

[4]王波.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5,(14):28-28.

[5]宗哲英,郝敏.关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与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3,15(1):81-82.

[6]杨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南通大学学报,2006,3(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