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港口仓储 适应 物流现代化 发展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在航运物流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干线港口物流逐渐迈向港口物流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已经出现了部分港口依托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务。本文是根据港口仓储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适应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而展开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意见。
一、港口仓储的发展发展现状
在诸多种类货物借助干线港口进行装载中转工作、在港口仓库或者堆场展开仓储工作时,要避免出现货物损差以及积压的现象,预防的具体措施是,港口仓储要适应当前物流现代化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只有少部分港口的仓储能够与当前现代化物流的发展相适应,但是大部分港口仓储仍然处于落后阶段,对港口物流现代化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仓储维修管理工作人员
部分港口缺少对仓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缺乏对机械装置进行引进工作,导致仓储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普遍较低。由于缺少专业的机械装置操作维修工作人员与仓储管理的工作人员,导致当前机械设备的价值没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另外,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港口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二)没有全面利用仓储资源
在90年代,长江航运物流运行与发展处于萧条阶段,港口的堆场以及仓库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为扩大港口经济效益,部分港口会将仓库实施对外出租的方式,堆场被其他领域所应用,但是到现在还没有被收回,导致原本有限的仓储资源没能获取最大限度的应用。
(三)仓储设备较为陈旧
部分港口缺少对仓储设施装配的投资力度,大多数仓储基础设备没能获取及时的装修改造,与此同时,部分仓储装备没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货物装卸机械化的程度比较低,装卸作业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人力以及能源,不能够实现客户对货物仓储提出的标准。
二、港口仓储适应物流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仓储工作人员更具专业化
港口仓储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其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不能有效应用先进机械装置与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所以,干线港口可以根据仓储的具体状况,培养仓储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大量引进具备较强设备维修能力的工作人员,使其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其进行及时的判断,找到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使设备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对进行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要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只有工作人员在相应的技能达标后,才可以上岗工作,只有这样,仓储才能更好的适应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二)扩大仓储服务的范围
干线港口要在港口仓储服务上扩大延伸范围,以此扩大经济利益。具体的措施是,①应用港口仓储的特点,形成物流链条,将港口仓储服务的能力向外扩大,譬如:港口物流可参照目前的市场发展动态以及客户提出的标准,在根本处找寻货源。在借助港口装载中转的过程中,港口仓储要发挥出仓库的保管、存储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分类、配货、加工等工程,为客户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之后再交至港口物流进行配送。实施上述措施的意义在于,不但有助于客户减少物流成本,还可以健全港口仓储服务的范围,提升港口物流的创收价值,获取更多的社会利润与经济利润。
(三)促使仓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港口的堆场以及码头仓库等仓储资源是有限制的,因此,要使仓储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有经济条件的港口可对仓储基础装置进行改造与完善,目的是,促使仓储基础设备可以和货物基装部门配合,降低容积的浪费情况,提升装卸的效率,减少仓储的成本,与此同时,要配置先进的仓储装置,提升货物装载的活性,减少占地的空间,提升运转的速率,以扩大舱库的高度,提升仓储的体积,增加仓储的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是针对当前仓储的发展,以及仓储如何适应物流现代化发展而展开的系统探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具体包括:提升仓储工作人员更具专业化、扩大仓储服务的范围、促使仓储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只有有效实施上述措施,港口仓储才能更好的适应物流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洋.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 物流 仓储 现状 对策
物流业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仓储在物流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仓储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于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系统、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仓储业现状
我国的仓储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提升了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了其发展的良好势头。
1.仓储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随着物流的迅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仓储业务量不断增大,货物吞吐量、平均库存量、货物周转次数等指标都有明显的提高。储运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快,仓储保管收入、运输配送收入、流通加工收入等的年增幅基本都达到了10%以上。
2.我国对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增长。仓储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国也加大了对仓储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近几年对仓储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具体数据可见下表:
3.仓储技术获得较快发展。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仓储技术的重要支柱,自动货架、自动识别和自动分拣等系统,以及条码技术、RFID等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和应用。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等技术也开始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使用。
4.仓储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国内的仓储设施无法满足物流活动的需要,原有的仓储企业缺乏改造基础设施需要的资金,外国的物流公司纷纷投资建库。我国的大型企业也不断建设现代化仓库作为发展物流的平台。这种趋势加大了仓储企业间的竞争力度。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仓储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是在很多方面暴露了其弊端。
1.仓库数量大,但布局不够合理。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纷纷建立自己的仓库,导致仓库数量众多,他们都在经济集中地区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仓库,以至于仓储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部分地区仓储大量剩余和部分地区仓储能力不足的两极分化局面。
2.仓储技术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对提高仓库作业自动化、机械化的认识不足。一些大型企业的现代化仓库拥有非常先进的仓储设备,包括各种先进的装卸搬运设备、高层货架仓库等。而很多仓库作业仍旧靠人工操作。这种仓储技术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会严重影响我国仓储行业整体的运作效率。
3.仓储方面的人才缺乏。发展仓储行业,既需要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仓储管理型人才,而我国目前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物流人才缺口50万,仓储物流方面的人才缺乏也很严重。
4.仓储管理方面的法制、法规不够健全。我国已经建立的仓储方面的规章制度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已经不适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仓库法》,我国仓储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不强,仓储内部的依法管理水平也比较低下,所以仓储企业很难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三、对策研究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物流最基本功能的仓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不断提高仓储的运作效率。
1.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现有仓库的基础设施,不断改造陈旧老化的仓库,更新使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既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又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能贪大贪多,形成科学合理的仓储设施网络。
2.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公平有序的现代仓储市场体系。为保障仓储业的健康发展,就要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仓储体系。废除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规定,为仓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3.加强仓储资源的整合,完善仓储标准化体系。我国不同行业的仓储企业的储运设施不能共用,影响了企业合理统筹仓储资源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物流要求,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仓储网络。仓储标准化不仅是为了实现仓储环节和其他环节的密切配合,也是仓储内部提高作业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仓储企业要不断完善其标准化体系。
4.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仓储信息化管理。要提高仓库利用率、实现有效的库存控制,就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实现仓储信息共享,积极推进企业仓储管理信息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公共信息网络与仓储网络的有效结合,提升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
5.引进并培育仓储专业人才,完善培训体系。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仓储企业,就要有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仓储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从各高等院校引进相关人才,并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在职培训等,加大仓储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力度。
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企业
1.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2.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2.1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晚,经验少
20 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2.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形成结构也不够完善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管理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1993年n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如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40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40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
3.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市场占有率较低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还不高,许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一系列的物流活动主要还是靠自己企业内部组织来完成,这些就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导致其在市场中的比重较小。
3.2服务项目不全面
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因而其提供的服务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在用同一水平的物流服务来对待不同的顾客或不同的商品,这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只能简单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其他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没有全面展开。
3.3营销体系不完善
第三方物流不同于其他商业行为的特点,就是产品本身。其他行业基本上都有成形的产品,在推销时可以供顾客参考,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服务是没有形状的,因而无法使用传统的营销体系和手段。目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导入方式均是货主企业先外包信息,再由若干家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竞标来确定。这种方式就导致了一个逆反销售的现象,使得原本应该主动寻找客户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成了被动地等待顾客上门。
3.4专业物流人刁缺乏
由于我国的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许多人不知道物流究竟为何物,即使有一定的了解,也只认为它是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不知道它是对传统业务的新的整合。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企业也就缺少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来管理现代物流,必然使得企业低效运行,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4.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和思路
4.1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
物流企业转型首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物流企业职工的物流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的物流意识。目前应着力抓好“三转变”:一是由计划经济观念向市场经济观念转变。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产物的物流企业,只有从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脱出来,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才能向物流企业转型,与市场经济接轨;二是由市场垄断分割观念向市场一体化观念转变。物流企业要解放思想,树立变市场条块分割为全国市场一体化,变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分割为商品市场一体化,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割为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新观念;三是在企业管理观念上,要在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战略、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根本改变,使现代物流理念深入人心。
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物流中心 精益管理 物流管理
0 引言
作为处于服务行业的物流企业来说,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是生存的根本,但当前无论是生产制造企业还是零售终端客户对物流的需求个性化越来越强,差异化逐渐增大,物流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各项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物流企业如何节约成本、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增加客户满意度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而精益管理的目标就是企业在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与服务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实施精益管理是物流企业特别是功能齐全的物流中心提升管理,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物流中心是物流企业的典型代表。
1 苏州物流发展现状
1.1 目前苏州物流业发展现状
①经济基础好,外资企业多。三资企业已经成为苏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柱,而且以高新企业为主,其占到高新技术产品的77%左右。
②一体两翼、五虎争雄的经济格局。发展物流业,尤其在基础设施的配套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各县市的物流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经济与物流联系。
③地理位置优越。上海成立自贸区之后,苏州更是上海面向内地辐射的重要交通节点。
④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通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苏州建立了基本完备的基础交通网络和物流园区,但是在细节上还要加强。
⑤物流高端管理人才缺乏,人才不足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1.2 精益物流应该具有的特征
①客户就是“上帝”,密切与客户联系。
②以“人”为本,建立团队协作精神。企业应该积极实施激励机制,给予员工自,让他们不断的学习和竞争,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勇于创新,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③以“精、简”为手段,尽力消除不必要的浪费。精益管理就是使用现代的管理技术以及装备设施把物流流通过程精简化。
④以“零误差”为物流的目标,实行准时化行动。精益生产所追求的目标是尽可能零缺陷,无废品。
2 物流中心精益管理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以苏州市内部分物流中心(吴江、工业园区、市区)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物流中心的服务能力和范围、管理能力、人员素质、信息系统的应用、仓库及车辆的利用、对精益管理的认识与应用情况等方面。
2.1 物流中心的服务能力与范围现状
苏州部分物流中心所服务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家电、食品、烟草、医药以及快销品领域,其中家电、烟草以及食品占到50%以上,这些行业一方面物流量大、另外对物流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苏州市部分物流中心的业务范围可以拓展到全国,并能够与国际物流对接,其中通过物流中心周转的货物流向及范围省内占到了45%,周边地区占到了35%,全国范围的仅占到5%。
2.2 物流中心管理能力及人员素质现状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苏州物流中心管理人员无论从学历素质还是从教育培训背景都要比物流企业高。物流中心管理人员学历大都在本科以上,其中还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3%,高学历教育背景的人才结构对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施新的管理策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3 对精益管理的认识与应用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1),甚至有约5%的企业对于物流的精益管理理念与模式从未听说过,也有近32%的企业听说过但是并不太了解这种模式,真正在运用和实施精益管理理念的物流中心只占到了14%左右,而且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实施精益管理的企业只是集中在某几个特定环节,如:仓库的储位管理、运输车辆的调度等,在这种情况下,由此可以看出物流中心在具备了人、财、物的优势以后要实施精益管理还有很长的有一段路要走。
图1 对精益管理的了解程度
2.4 其他方面
根据对近二十家中小型物流中心企业的调查数据可知,近七成企业的营运车辆平均利用率为71%-90%,而近六成企业的营运仓库平均利用率为51%-70%,更有部分企业的平均利用率低于50%。部分小型企业仍以手工作业为主,而半数以上的中型企业采用机械化作业,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也有近三成的企业采用人工处理信息。
3 针对苏州物流中心的精益化管理的建议
3.1 扩大服务范围,降低作业成本
从调研情况来看,苏州物流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及周遍地区,省际和国际间的物流服务业务不多,这是未来物流中心要拓展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扩大服务范围就要增加投入,然而降成本又是物流企业管理中永恒的主题,如何做到均衡二者的关系尤为重要,物流中心的成本分为仓储成本、配送成本、行政成本三大部分,从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是物流中心降低作业成本的两个重要方向。
①精益化规划安排仓储面积,提高仓库的利用率,所走访的物流中心仓库平均利用率仅为一半以上,因此物流中心需要对现有的货物都作了合理的规划,从调研来看家电、食品、烟草占到了物流中心仓储对象的七成以上,因此需要为每一类商品都设置合适的储位和存储面积。要对新商品提前进行规划并设置合理的储位,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撤销淘汰品的拣货位,要做到及时调整储位,提高仓容的利用率。此外,物流中心还需要与上游的各个企业进行供应链合作,双方之间进行无缝对接,将商品的资料及时递交物流中心,包括货物类别、重量、体积、每层码放数、托盘堆码层数、预测月销量等,使物流中心能够提前对储位进行规划设置,及时安排出货计划,提高仓储面积利用率。
②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配送成本,配送是物流中心的主营业务之一,是物流中心主要的可变成本支出,大约占到70%左右,大部分企业的车辆利用率仅有七成左右,闲置浪费情况比较普遍,因此车辆利用方面的精益化改进是降低配送成本的有效途径,其中包括对车辆时间利用、空间利用以及载重量利用等方面实施精益管理。
3.2 加强管理人员精益理念,合理布局
通过调研可以看出了解精益管理并且已经运用的物流中心企业仅占到了一成左右,还有三成的企业不太了解,即使在已经运用精益管理的企业中只有部分环节和部门参与了精益化管理提升改进,而精益管理是要求进行全员的、全面的、全过程的改进,因此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的精益理念要增强和加深,需要对员工不断进行培训指导,企业要有意识培养引进精益管理方面的人才,使得精益管理运用到各个作业环节当中去,既提高效率又节约成本。
3.3 建立物流中心的精益管理体系
建立物流中心“精益管理体系”需要创造以下条件:
①“一体化”的供应链思想为指导,物流中心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必须考虑到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实现供应链“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协同合作。
②利用戴明环即PDCA的思想开展物流中心“精益管理体系”建设,实现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动态循环和提升。
③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促进多元化发展,充分利用企业内外和区域内外的资源,整合能力降低成本。
④引入高端物流管理人才,打造精益管理团队,突破人才的瓶颈要靠自身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视精益管理理念的系统执行,使精益思想和团队精神结合起来。
4 结束语
苏州经济发展迅速,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有助于苏州正在实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宏观目标实现,物流中心功能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区的物流管理水平,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苏州的物流中心精益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如何让企业意识到精益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帮助企业实施精益管理、企业如何从单一环节拓展到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的精益管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罗冰洁.当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0.
[2]刘玉莹.客户导向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战略定位研究[J].物流科技,2011.04.
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范文5
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制约因素
一、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现状
当今,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与国际发达企业相比,尚有非常大的距离。外国企业进入我国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导致各类企业深化认识物流服务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对专业化、多种服务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依据之前的统计,如今德国的第三方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更是下降到6.5%,但是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成本却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的30%以上。而且在我国企业的全部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服务所占的比例又显然更低。根据我国仓储监理会于2010年对全中国境内内的供应与需求状况展开的调查,所有从事生产的各类企业原材料的物流中,第三方物流占据的比重只有21%,而从事商品业企业的物流中第三方占据的比重少之又少,只有比例的6.1%。目前,外资企业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其次是民间自营企业和部分改制后的国有企业。
(二) 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起步较晚,经验不足
如今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由原来的仓储、交通运输企业改制而行成,传统业务仍旧是其主要业务。因此,较为低下的机械化程度、简单的交通运输方式、规模小、市场占有量小、融资能力弱、货源的不固定性、服务功能单一、竞争力小是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有现象。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还则是缺少高效和大众化的服务网络设备和计算机网络以及监管管理的程序软件,而且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缺乏。同时,在商品的处理、配送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运用管理的实际操作方面,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营运保证。
二、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我国的物流需求不足,观念落后
物流需求不足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而使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占有率不高;另一方面,我国的物流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领导和职工习惯于传统物资营销方式,与物流企业要求的创新发展能力差距较大,再加上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体制尚未完全破除,专业化程度低。据中国仓储协会2011年对1000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3%和15%;况且以往的物流主要强调通过内部信息的利用和共享,赚取利润,而第三方物流更强调提供最有利于用户的服务,强调与供应链中其它成员的联系和合作,认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委托物流成本节约的一部分,两者间的利益是一致的。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这样的管理策略,在认识上还没有意识到第三方物流或合同制物流应该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二)我国的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管理理论与方法。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还缺乏有关业务素质。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管理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粗放管理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管理水平难以上台阶。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条块分割严重,企业规模偏小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储运企业转型而来。条块分割严重,企业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四)我国的物流渠道不畅
一方面,经营网络不合理,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货源不足,传统仓储业、运输业能力过剩,造成浪费;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落后,因特网、条形码、EDI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应用,物流企业和客户不能充分共享信息资源,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
(五)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功能不全
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据中国仓储协会2011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25%的生产企业和10%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
(六)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仓储或运输能力欠缺。物流的主要功能是创造时间盗用和空间效用。就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有些公司偏重于仓储,运输能力不足;另外一些公司则是运输车辆很多而在全国没有多少仓库,靠租用社会仓库来完成对客户的承诺。
2.网络问题。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车性的仓储网络或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域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徐天亮.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贸经济,2015(10).
[2]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2016(8).
[3]李彦萍.管政・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环境研究.中国仓储物流设备网,2015-03-19.
[4]祁怀锦,阎正国.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6(5).
[5]郭玉林.以现代物流理念促进物资流通企业的机制创新[J].经济研究参考,2015.
[6]田雨.浙江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建与运营模式[J].上海经济研究,2016(11).
[7]胡健,孔伟.第三方物流概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1):128.
[8]王国颖.第三方物流企业组织设计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文荟,2015(6).
仓储管理的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物流业 改革 增值税 营业税
一、引言
物流企业税基适用不同的税种及税目,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运输、装卸、搬运劳务和邮政业的税率为3%,而仓储、配送、劳务为5%,这种制度虽有利于征管以及稳定财政收入,但存在诸多弊端,比如重复征税等。只有认识到物流环节的重要性,物流企业征收增值税试点改革才能成功。
二、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物流业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25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物流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三。发展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既增加了服务业的绝对数量,又提高了服务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增加就业。
三、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国家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关注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社会对物流业现状的广泛关注和国家支持物流业的发展的政策集中出台,使物流业在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中得到了快速发展,2011年全国物流总额为16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7%,保持较快平稳的增长势头。
(二)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企业管理水平不高
尽管近年来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物流方案设计、全程物流指导等高层次服务并未广泛开展。在规模及服务方面,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三)物流企业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
目前我国分地域管理模式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要打破区域行业的限制,就需要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的大市场,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优势。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出现权责交叉重复,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对促进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四、物流业税收存在的问题及国际经验
(一)税负过重
我国物流业属于微利性行业。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仓储业务利润率仅为2.6%,物流企业毛利一般为4%-6%,税后纯利在1%-3%之间,再加上土地税、房产税税率过高,使企业前期投入大,资金运用时间长、流动资金比重大,毛利较其他行业相比较低。
(二)优惠措施少,普及面小
1、与进口有关的物流服务无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本国的产品和劳务出口,新加坡和丹麦、捷克等国对与出口有关的物流服务一般都实行零税率。为此,我国可以借鉴此类国家的做法,对与出口有关的物流服务实施“零税率”政策,把出口退税纳入增值税管理范围,不再从国库直接退税。
2、未采用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
一些国家为了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些特别规定:流转税方面,新加坡规定第三方物流公司以自己的名义或以海外委托人的名义进口货物,免征货物劳务税;提供货物到其他批准第三方物流企业、保税仓库或批准的“主要出口企业”,免征货物劳务税,我国对于物流企业并无特殊税收优惠政策。
(三)规定不清,容易有漏洞,使税款流失
为了保证税收优惠措施落实到位,在物流业制度比较完善的新加坡,法规对“核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计划”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而我国在国家标准局颁布的对产业的划分中,并不认为物流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是独立的产业,对优惠适用的条件基本上也无明确的规定。
五、改革思路
(一)长期改革思路
对现行物流业税制进行系统性整合,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要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税法方面,要把物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目,将原本分散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和仓储业的各项业务统一,实行统一核算。在税制目标设计上应发挥税收优惠对物流企业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借鉴新加坡、荷兰等国家的先进做法,发展形式多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物流企业技术创新成本,提高物流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带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
(二)近期改革建议
1、明确试点以外的相关物流企业,实行营业税差额征收
重复征税的问题在运输、配送、仓储租赁等领域尤为突出。对于外包业务,不仅要能扣除运费,其他项目支出也要允许扣除,明确差额征收政策。
2、放宽自备车辆的相关规定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管理的通知》,企业要获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规定吨位和数量的自备车辆,部分企业拥有的自备车辆有限,因此不能满足开具货物运输业发票的条件,导致货主无法抵扣相应税款,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3、制定物流行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允许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于企业的技术革新或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的费用,允许税前抵扣;对于物流企业设备进口,借鉴法、韩等相关国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经验,制定特别关税或免征关税以及进口环节税;对物流企业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一定减免;对拥有物流基础设施的物流企业适当调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仓库租金收入免征房产税等。
4、完善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规定,鼓励股份制公司的发展
政府应制定优惠的兼并、重组的税收政策来鼓励物流企业整合资源,进行兼并重组,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提高竞争力,而在这之中,股份制企业更加适合物流企业的今后发展,因此我们在鼓励企业重组并购的同时向股份制公司转换。
5、严格监督管理发票使用
建议设计物流业统一专业发票,统一相关部门的职能,这样既使物流企业获取发票更加便利。
参考文献:
[1]蒋欢,刘建军,张冰玉.增值税扩围对物流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1(27)